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摘要:中国古代在科技和经济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15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迅速落后于西方,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产生了近代科学革命,科技革命又促进工业革命,使西方经济突飞猛进。为什么近代科学仅产生在西方,而科学史上曾经遥遥领先的东方世界却没有孕育出近代科学,本文就目前中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宗教改革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前期科学技术的产生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近代前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资产阶级革命、航海探险的时代和文艺复兴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近代科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中世纪以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神奇速度一下子发展起来,其首要原因应归功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中世纪后期,即公元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兴起,然后波及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一方面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做依托,一方面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研究课题、资料和必要的物质手段。近代科学技术就是在资产阶级创业过程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2.航海探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为此,新兴的资产阶级急需打开通往外界的通道,特别是开辟通往印

度和中国的航道,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冒险家先后组织船队进行航海探险。航海探险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它证明了大地是球形又发现了新大陆,这就加深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同时,它也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航海必备的工具是精确的星图、星表和航海地图,而通过航海又为这些学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航海需要船和炮舰,这又推动了与这些制造技术相关的力学和数学的发展。航海探险开拓了欧洲人的眼界,使他们从狭小的欧洲走向广阔的亚非美,所见所闻丰富了他们的思想,航海探险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开拓进取精神,激励人们为探索其他自然奥秘而努力。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提倡以人为中心,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赞扬人的智慧和才能,反对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作用的旧观念,批判了宗教宣扬的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鼓吹人性,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

文艺复兴在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统治权作舆论准备的同时,也为科学的发展起了鸣锣开道的作用。它冲破了宗教设下的种种禁锢,拉开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序幕。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的观点是: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顶放一个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2.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因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无限大的天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是不可想象。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太阳系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环绕地球运行。

爱因斯坦高度地评价了哥白尼的功绩及其对人类认识史的深远影响。他写道:哥白尼对于西方摆脱教权统治和学术统治枷锁的精神解放所作的贡献几乎比谁都要大,“要令人信服地详细说明太阳中心概念的优越性,必须具有罕见的思考的独立性和直觉,也要通晓天文事实,而这些事实在那个时代是不易得到的。哥白尼的这个伟大的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也帮助人们在宇宙观上引起了决定性的变革。一旦认识到地球不是世界中心,而只是较小的行星之一,以人类为中心的妄想也就站不住脚了。”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

1.维萨留斯对解剖学的新贡献

维萨留斯坚持亲自主刀解剖,按系统叙述了人体结构;同时,用事实批驳了宗教宣扬的在人体内存在“复活骨”以及男人的肋骨比女人少一根的胡说。人体内根本不存在什么永不毁坏的“复活骨”,男人和女人的肋骨数是相同的,都是24根;在解剖基础上维萨留斯于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奠定了医学的基础。

2.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塞尔维特(1511—1553)是西班牙医生,是维萨留斯的同学。通过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发现了血液小循环(心肺循环)。 1553年,他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其中用6页左右的篇幅描述了血液小循环的情景。

3.哈维确立血液循环理论

哈维(1578—1657)是英国生理学家,解剖过七十多种动物,观察其心脏搏动,发现心脏每分钟大约跳动72次,1小时,心脏排出的血量为相当于人体重量的1.5倍。哈维意识到可能是血液在全身沿着一条闭合路线作循环运动。血液从右心室输出的静脉血经过肺部变为动脉血,然后通过左心耳进入左心室;从左心室搏出的动脉血,沿动脉到达全身,然后再沿静脉回到心脏。他还预言:在动脉和静脉的末端必定有一种微小的通道(毛细血管)把二者联结起来,这就是血液大循环。他用实验检验血液循环,他用蛇做活体解剖。

1628年,哈维出版了《动物的心血运动及解剖学研究》,阐明了他的血液循环理论。由于哈维贡献,他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哈维去世后,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分别于1660年和1688年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了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在动、静脉末端有通过毛细血管把二者相连的预言。

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首先发展并成熟起来、形成独立体系的是经典力学。

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批科学家共同努力

的结果。这些科学家主要有伽利略、开卜勒、惠更斯、胡克、哈雷、牛顿等。

1.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1)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在伽利略时代人们对物体下落的认识还停留在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水平(亚里斯多德理论:速度和质量有关)。伽利略从逻辑推理和实验两个方面开展了工作(落体下落距离跟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2)发现惯性运动

伽利略又发现了惯性运动,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必须有力连续作用的观点(亚里斯多德的动力学理论:力是运动的原因)。惯性运动的发现证明了物体不仅有保持其静止状态不变的特性,而且有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不变的特性;物体维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外力,外力是改变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

(3)发展了抛物体运动轨迹理论。

伽利略用几何方法证明:一个平抛可以分解为两种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惯性原理,它使物体始终保持这一运动不变;另一个是在引力作用下,沿垂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运动使物体在这个方向上的速度按时间成正比地增加。这两种运动综合起来,便得出路程为抛物线状。他还论证了为什么在抛射仰角为45°时射程最远。伽利略创立的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成为经典方法,对整个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开普勒对天体之间作用力的研究及其影响

开普勒是德国第一位伟大的新教徒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1596年,他发表了《宇宙的奥秘》。

1609年,开普勒发表了《新天文学》一书和《论火星运动》一文,公布了两个定律: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都沿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太阳至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1619年,他又在《宇宙的和谐》一书中,阐明了行星运行的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他发现,行星绕日运行周期的平方与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开普勒运用这一定律算出了当时已知的太阳系六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的运行周期和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荣获“太空律师”的美名。在研究火星运动的真实轨道时,发现观察值与按照哥白尼学说推算出的值有0.133° (即约8ˊ)的差数。他大胆地改用椭圆进行计算,结果与观察值完全吻合。

五、数学的发展

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解析几何学的主要创立者是法国的笛卡儿(1596—1650)和费尔马(1601—1665)。解析几何学是运用代数的方法,借助坐标研究几何对象。作为数学家和哲学家的笛卡儿于1637年发表的《更好地指导推

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论》一书,作为该书三篇附录之一的《几何学》,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

2.微积分的创立

(1)微积分思想的历史渊源。

公元前3世纪希腊的阿基米得在研究解决抛物弓形的面积、球和球冠面积、螺线下的面积和旋转双曲线体的体积的问题中,就隐含着近代积分学思想。到了17世纪,有许许多多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许多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如费尔马、笛卡儿、巴罗、开卜勒等都为此作了大量的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微积分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科学问题:一是研究运动时要求瞬时速度问题;二是求曲线的切线问题;三是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四是求曲线的长度、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一个相当大的体积的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引力等。 17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的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分别独立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学的创立工作。最大的功绩是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一是切线问题(它是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是求积问题(它是积分学的中心问题)。

(2)牛顿对创立微积分学的贡献。

在他的1711年正式出版的《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中,给出了求瞬时速度的普遍方法,阐明了求变化率和求面积是两个互逆问题,从而揭示了微分与积分的联系,即沿用至今的所谓微积分的基本定理。

(3)莱布尼兹对创立微积分的贡献。

莱布尼兹的第一篇微分学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于1684年发表。关于积分学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686年。

近代科学革命产生在欧洲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经济根源、文化根源和各方面的因素,也正因为如此,近代革命发生在欧洲。

参考文献:

①王士舫,董自励《科学技术发展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②【美】托比胡弗《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北京大学出版社

③余宗森《对科学的反思和批判》,中国经济出版社

④杨沛霆《科学技术史》,浙江教育出版社

《西方科学的起源》读书报告

《西方科学的起源》读书报告 《西方科学的起源》是美国学者戴维·林德伯格的著作,林德伯格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著名科学史教授,曾任人文研究所所长,作者本人于1999年获世界科学史界最高奖项——萨顿奖章。本书有一个很显眼的副标题——公元前六百年至公元一千四百五十年宗教、哲学和社会建制大背景下的欧洲科学传统,我们首先从这里得知了本书探讨的范围问题,包括历史的和空间的范围,其实作者在此也是有深层次考虑的。本书是一本普及性的读物,所以作者在本书中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但这并不能影响作者在书本中叙述的思想的深刻性,也并不妨碍此书的学术价值。关于近现代的西方科学技术,我们大多都是熟知的,即使谈不上了如指掌,但置身于其中,我们还是或多或少能够切身感触到的,但把历史向前推进到中世纪,甚至古希腊,我们又知道多少呢?恐怕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吧,林德伯格著此书,首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想我们介绍具体的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历史,除此之外,作者还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介绍给读者。 在本书中,作者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引领我们走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画卷,顺着作者指引的方向,我们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科学的雏形,然后在各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宗教的、哲学的因素和背景影响下科学是如何一步步向前发展的,是如何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又辗转到了伊斯兰世界的,然后静静地等待文艺复兴的曙光,所有这一切,作者在书中都有详实而审慎的叙述,同时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独到的学术观点,新颖严谨的方法论,突出强调了作者本人相当重视各种社会文化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在书中,林德伯格本人叙述的范围是相当宽泛的,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科学领域,包括数学、医学、天文学、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等,不仅如此,他还说明了那一段时期西方科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有关科学本身或科学人物的主题和历史事件,并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和观点。阅读此书,我们不仅获得巨大的信息量,而且可以和林德伯格进行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沟通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争论,林德伯格给我们留下了太多需要讨论的空间,他告诉我们,研究历史,包括科学历史,不是让我们去给过去打分,而是去理解过去。本书的内容看似浅显,实则蕴寓着

课题12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课题12.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1.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2.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关系 (1)近代思想解放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①文艺复兴中的思想解放,推动了天文学革命和牛顿力学的建立,近代科学兴起和发展。 ②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达尔文的提供了思想条件。 (2)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新的思想解放。 ①近代天文学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地心说,给神学以极大冲击。 ②牛顿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对启蒙运动的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进化论的观点开始挑战基督教神学所宣扬的神创论.这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3.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区别 (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3)中国传统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 (4)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4.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结局及其原因

生物进化论补充材料 斯宾塞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之前,斯宾塞已形成普遍进化的思想。另外,他也从马尔萨斯那里接受了生存斗争的观念。1851年,斯宾塞发表《社会静力学》,引起知识界的注意。此后,他完成了10卷本的《综合哲学》的创作。达尔文《物种起源》问世后,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社会哲学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 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其学术价值,不能完全否定。但是这种观点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规律搬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公开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正是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理论依据”,早期资本主义才得以“理直气壮”地在各国内部对广大民众施行压榨和掠夺,并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发动殖民战争,进行殖民统治,以实现其原始的资本积累。因为,按照社会达尔文主义弱肉强食的“伦理”“强者”可以欺凌和压榨“弱者”;“优秀民族”可以掠夺、统治乃至任意宰割“劣等民族”。显然,殖民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武器”,正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泛滥,会造成下面的恶果:①为了“强兵”而竞相扩充军备。②为了“强兵”就必须“富国”,而“富国”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工业化,于是几乎全球所有

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发生的条件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课程论文 授课老师:马佰莲 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发生的条件 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班级:2013级工业生态基地班 姓名:刘笛染 学号:201300181106 2016年6月

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发生的条件 摘要: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发生有其必然性。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兴盛为科学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选题和方向,而科学革命的成果即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又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两者在思想方面孕育了科学革命的发生。 关键词:近代西方科学革命;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引言:近代科学革命发生在西方有其必然性。本文对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发生主要条件进行了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为科学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将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初期的一些艺术家如达芬奇等为近代科学方法的诞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宗教改革运动强调了教育,理性主义的重要性,将科学的发展从中世纪神学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促进了科学的建制。 主要内容:历史上曾有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何科学革命发生在欧洲,而不是早期科学远远领先于欧洲的中国。这也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但当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其实近代西方社会具备发生科学革命的一些条件。下面本文将从科学革命发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两个方面阐述科学革命发生的原因。 首先,本文所说的科学革命开始于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发表,在科学革命的进程中,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不断涌现,最终形成了以实验和数学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近代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以下几个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变革都对科学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兴盛奠定了科学革命的社会基础。第一,资本主义为科学研究创造了动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变得格外重要。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发展科学技术,这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课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动力,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工业革命。此外,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内扩张的内在需求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这个方面在航海业体现尤为显著。航海业的迫切发展将天文和数学等学科提升到重要位置,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以葡萄牙为例,当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重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需要,他创办学校,招聘优秀的数学家、地图家和航海家。在他组织和领导探险活动的45年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经验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也使葡萄牙建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远洋探险船队。有的学者曾这样评价资本主义的扩张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近代初期,西欧的商业和工业有了迅速发展。由于扩张征服,西欧拥有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远东、东印度群岛、非洲和南北美洲,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随之出现大幅度增长。工业也取得了显著收益。西欧掠取了大量财富,促使他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经济的进步导致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又在更高的层次上促进了技术进步。”以当时的采矿业和冶金业为例。采矿工业的需求引起动力传送和抽机方面的进步。这时候人们开始着力研究机械原理和液压原理。同样,冶金业是化学取得显著进步的主要原因。日渐扩大的采矿作业使新矿石如新金属铋、锌和钴的产量越来越多。分离和处理这些新矿石和新金属的技术还是传统的类推法,常常以痛苦的经验予以矫正。但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化学的一般原

西方科学起源《对科学革命的认识》

对科学革命的认识 摘要 鉴于课程名称叫做《西方科学的起源》,因此我更愿意谈一些关于科学以及科学革命的认识。之所以要讨论科学是因为她是我们讨论科学革命的前提,不明白什么是科学就搞不懂什么是科学革命。科学非同于科技,当然科学革命也自然不同于科技革命,下面就科学和科学革命做详细阐述。 正文 当我们咋一看科学与科技时,也许大家会认为科学就是科技,当然科技就是科学。但是当我们仔细思考时发现,却发现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首先科技重点是“技”这个字,因此他是指综合的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动力,即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相应的科学则更注重“学”,学有学术、学识的意思,因此他是一项综合的理论知识体系。科学重在理论知识的探究与推敲,最终要有完备的、能使人信服的自己的观点学说。而科技则实为操作的规范,是通过前人的努力和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些便于人类劳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工具或者技术。总体来说,科学是理论,科技是实物或者为操作服务的思想。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是科学。因为它是对自然的认识,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客观认识,是科学的内涵、事实、规律。然而有些即便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的认识,但是他未必是科学。有些是从本质上就与科学不沾边,比如历史、文学,经济学都不是科学。有些是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比如营养学,美容学都是科学,但是有些商家打着美容养颜营养的幌子做虚假、夸大宣传就不再是科学的范畴了。在弄清楚科学与科技的区别之后,谈论关于科学革命的认识。 记得在课堂上当老师播放出课件的第一张PPT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节课要讲科学革命啊,这个我比较清楚了,什么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啊都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但是在上课途中我越来越感觉不对劲,怎么跟我想的不一样呢,这怎么跟我印象中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那些内容不大一样。老师在课堂尾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及其意义 ——兼评《西方科学的起源》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科学史- 科学史总论: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及其意义——兼评《西方科学的起源》 作者简介: 江晓原:江晓原(1955-),男,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 文章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1 加入时间: 2008-03-03 阅读次数:1580 次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争论及其意义——兼评《西方科学的起源》 江晓原 一、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论战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例如,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发表《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直到1944年竺可桢发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意见都是相同的。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定义问题。在20世纪初那些最先提出中国为什么无科学这一问题的人士心目中,“科学”的定义是相当明确而一致的:“科学”是指在近代欧洲出现的科学理论、实验方法、机构组织、评判规则等一整套东西。上述诸人不约而同都使用这一定义。这个定义实在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科学确实是西方来的。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语汇中,甚至就根本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却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了——因为许多学者极力主张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于是“有”、“无”两派,各逞利辩,倒是使得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 90年代初《天学真原》出版后,逐渐被“无”派当作一把有用的兵刃,不时拿它向“有”派挥舞——因为此书用大量史料和分析,论证了中国古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这被认为在客观上从一个学科为“无”派提供了证据,并且还提供了新的论证思路。 另一方面,“有”派的论证“也有许多高招”: 比如,先改变科学的定义,把科学定义成一种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东西(至少是他们认为存在着的),然后断言中国古代有科学。谁都知道,只要在合适的定义之下,结论当然可以要什么有什么,只是这样做在实际上已经转换了论题,争论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又如,因为“无”派通常认为现代科学的源头在古希腊,于是“有”派就试图论证西方古代也不存在科学,比如论证古希腊也不存在科学的源头,因此要么古代中国西方半斤八两,大家都没有科学;要么就允许使用极为宽泛的定义——这样就大家都有科学。 鄙见以为,面对这些争论,读读《西方科学的起源》是大有教益的。 二、科学的定义和起源 要讨论所谓的“西方科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科学——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当然应该听听西方学者的意见,所以这本《西方科学的起源》中译本的出版真可谓适逢其时。 本书作者戴维·林德伯格(David C.Lindberg),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科学史教授,是中世纪科学史方面的权威,曾出版过《中世纪的科学》等著作。1999年获得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奖项——萨顿奖章。《西方科学的起源》曾获约翰·坦普莱顿基金会神学和自然科学杰出著作奖,而它的中译本则获得了2001年度“Newton-科学世界杯科普图书奖”一等奖(即入选“十大科普好书”)——尽管对于此书能否列入“科普”范围不无争议。 《西方科学的起源》有一个冗长的副标题:“公元前600年至公元1450年宗教、哲学和社会建制大背景下的欧洲科学传统”。作者的概念是明确的,我们从中能够获得的教益也是很明确的,先看其中的两点: (1)所谓“科学”,就是指公元1450年之后的科学,实际上就是现代科学;也就是说,《西方科学的起源》所采用的“科学”定义,和当年任鸿隽、冯友兰、竺可桢等中国人所用的是一样的。其实这是最自然不过的。采用任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摘要:中国古代在科技和经济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15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迅速落后于西方,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产生了近代科学革命,科技革命又促进工业革命,使西方经济突飞猛进。为什么近代科学仅产生在西方,而科学史上曾经遥遥领先的东方世界却没有孕育出近代科学,本文就目前中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文艺复兴、资本主义萌芽、宗教改革 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前期科学技术的产生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近代前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资产阶级革命、航海探险的时代和文艺复兴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近代科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中世纪以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神奇速度一下子发展起来,其首要原因应归功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中世纪后期,即公元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兴起,然后波及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一方面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做依托,一方面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研究课题、资料和必要的物质手段。近代科学技术就是在资产阶级创业过程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2.航海探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为此,新兴的资产阶级急需打开通往外界的通道,特别是开辟通往印

度和中国的航道,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冒险家先后组织船队进行航海探险。航海探险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它证明了大地是球形又发现了新大陆,这就加深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同时,它也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航海必备的工具是精确的星图、星表和航海地图,而通过航海又为这些学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航海需要船和炮舰,这又推动了与这些制造技术相关的力学和数学的发展。航海探险开拓了欧洲人的眼界,使他们从狭小的欧洲走向广阔的亚非美,所见所闻丰富了他们的思想,航海探险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开拓进取精神,激励人们为探索其他自然奥秘而努力。 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提倡以人为中心,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赞扬人的智慧和才能,反对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作用的旧观念,批判了宗教宣扬的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鼓吹人性,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 文艺复兴在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统治权作舆论准备的同时,也为科学的发展起了鸣锣开道的作用。它冲破了宗教设下的种种禁锢,拉开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序幕。 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的观点是:

对现代科学为何诞生于西方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e3464225.html, 对现代科学为何诞生于西方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亚频 来源:《祖国》2018年第23期 摘要:现代科学以数理实验为基础和起点,在思维模式上有着鲜明的实证特色,正是在观测和实验中,知识被不断的积累、完善,现代科学得以形成一套严密而有条理的研究方法,最终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关键词:现代科学数理实验技术 今天我们所讲的“科学”实则是来自西方的语汇,源于西学东渐时期日本人对西方词汇science的翻译。 起初在英文中science被默认指natural science(即“自然科学”),19世纪后半叶,随着自然科学的专业化、职业化,自然科学从古希腊哲学中正式独立出来,进入了分科化、职业化时代。于是,以数理实验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是典型的应用型、技术型科学。但是,中国人对这个在救亡时期被引入的“科学”一词的概念存在认识上的很大差异,甚至将“科学”与“技术”混同,这一问题直到近年来才得到重视,对其讨论也是我们反思自己文化的过程。 一、基督教与独尊儒术 (一)西方文明被公认为来自于两希文明,即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在希伯来语中,有一个词Mashiah(音译为“弥赛亚”),在拉丁语中发音为Christus,是“救主”的意思。公元42年,耶稣的门徒彼得因为耶稣受到迫害,从以色列离开来到了罗马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新宗教,这种从犹太教的一个支派中产生出来的宗教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基督教(Christianity)。 最初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只是一个来自异邦、不引人注目的小教,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很多东方宗教以及希腊罗马多种教义展开了激烈竞争,并最终脱颖而出,发展壮大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并对整个西方科学发展的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早在希腊化晚期,亚历山大城就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是整个地中海地区文明程度和理性水平最高的地区。这时的罗马帝国道德水准每况愈下,早期的基督徒就是对于现世不报任何希望,转而将所有热情投向彼岸的一群人。教会之外无救恩,教会在人们的心中地位比封建王国要高得多。到了公元5世纪,日耳曼蛮族摧毁了西罗马帝国,西欧社会进入“黑暗时代”,整个西欧呈现满目疮痍、文化凋敝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文化最后的阵地,基督教会在历史的洪流中承担起传播信仰和传承文明的重任。当时的日耳曼人普遍缺乏文化教养,基本不会读书写字,更谈不上欣赏罗马艺术世界中那些美轮美奂的作品,当他们正肆意涤荡罗马帝国的文明宝库时,幸亏基督教会保存了一些古典文明的火种。当时希腊科学只存在于一些百科全书、

西方科学简史概括

《西方科学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后,科学的历史自然也就开始了。从最早的简单的科学知识到闲杂复杂的科学知识,科学的发展进程从未间断。西方的科学从古代到中世纪的兴起一路发展到经典的科学再到现代科学,在各个学科都有所发展。西方科技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学、生物学六大基础学科。 天文学是研究宇宙内所有天体和散布其中的一切物质的起源、演化、组成、距离和运动的科学。古埃及人创造了最早的科学,它们是西方科学发展的源头,这其中也包括天文学。古代埃及有几份专门的草书关于天文学。古代巴比伦人在天文上的成就与埃及人不相上下,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巴比伦人就把一年定为12个月、360天,甚至还加入闰月。古希腊人继承了这些成就并且发扬光大。泰勒士是古希腊的第一位天文学家,他能够预测日食。泰勒士之后,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在天文学上都卓有成效。古希腊关于宇宙的中心的问题有地心说和日心说。在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争论上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很大贡献,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在中世纪被认为是绝对的真理,而坚持日心说的科学家如哥白尼一直受到压迫。在哥白尼之后,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人对天文学的精确观测和分析提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他们的努力使得天文学产生了质的突变:从此,天文学将牢牢奠基于科学观测以及基于科学观测基础上的得科学理论,再也没有所谓什么是宇宙中心之类得争论。文艺复兴过后、牛顿也在18世纪早期去世之后,天文学史上再也没有如前面几位一样划时代的大师了。在18、19、20世纪,天文学的发展主要有三大发现:一是哈雷彗星的发现;二是布拉德雷发现光行差;三是新行星的发现。 数学大致可以说是研究数的学科,一般可分为代数学、几何学、分析学。古希腊无疑是西方数学的发祥地,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士和毕达哥拉斯。泰勒士最为人熟悉的成就是他通过测量日影准确的测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毕达哥拉斯最有名的发现就是所谓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即中国的勾股定理。而在古代数学史享有无与伦比大名的是欧几里得,他大量收集别人发现的几何学理论,加以理解、融会贯通,然后分门别类地整理,使之明确化、系统化。他整理而成的《几何原本》,共分十三卷,是整个古希腊数学的总结,也是几千年后几何学甚至整个数学的范本。此后阿基米德也在西方数学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基米德留下的数学著作不下10种,其中最著名的是《方法》。在《方法》里,阿基米德阐述了如何求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问题。阿基米德还有两部重要的著作是《论球与圆柱》、《圆的测定》。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数学家是韦达,他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数学公式表达法:他对代数学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表达方式进行了统一。文艺复兴时期或之后,数学领域诞生了三个伟大的发明:对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其中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的微积分被认为是最伟大的数学发明。西方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数学家高斯,有数学之王之称,他对于算术、复变函数等均有巨大贡献。在此之后,非欧几何的诞生揭开了数学史上崭新的一页。 物理学是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规律等的学科。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物理学还处于前科学的萌芽阶段,严格的说还不能称其为“学”。物理知识一方面包含在哲学中,如

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

西方为什么能出现近代科学 摘要 近代科学中,西方社会的成就占主要部分。本文首先介绍西方科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次介绍哥白尼日心说理论、身体的血液循环理论对教会的权威挑战以及经典力学的形成,最后介绍了数学体系的形成。最后得出资本主义的形成、航海和文艺复兴为科学的突破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思想解放的西方,在古希腊思想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和实验,不断挑战落后理论,推出新的科技革命,科技革命又促进工业革命,使西方经济突飞猛进。 关键词:文艺复兴西方科学家西方科学文化自然辩证法 1、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近代前期科学技术的产生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近代前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资产阶级革命、航海探险的时代和文艺复兴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近代科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中世纪以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神奇速度一下子发展起来,其首要原因应归功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中世纪后期,即公元14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兴起,然后波及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一方面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做依托,一方面又为科学发展提供了研究课题、资料和必要的物质手段。近代科学技术就是在资产阶级创业过程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1.2航海探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为此,新兴的资产阶级急需打开通往外界的通道,特别是开辟通往印度和中国的航道,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冒险家先后组织船队进行航海探险。航海探险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它证明了大地是球形又发现了新大陆,这就加深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同时,它也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航海必备的工具是精确的星图、星表和航海地图,而通过航海又为这些学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航海需要船和炮舰,这又推动了与这些制造技术相关的力学和数学的发展。 航海探险开拓了欧洲人的眼界,使他们从狭小的欧洲走向广阔的亚非美,所见所闻丰富了他们的思想,航海探险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开拓进取精神,激励人们为探索其他自然奥秘而努力。 1.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提倡以人为中心,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赞扬人的智慧和才能,反对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作用的旧观念,批判了宗教宣扬的来世思想和禁欲主义,鼓吹人性,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

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与西方

华中师范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是近几千年来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绝的大国,古代的中国曾经在各 个方面上都领先于西方,甚至知道十六世纪科技还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近代以来中国却不知不觉落后了,最后甚至被西方的洋枪洋炮炸开了国门,酿成了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对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一直有多种不同的分析,本文将从理论、方法、实践等多方面对比近代的中西方科学,以此来探究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关键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比较分析 世界近代史一般是从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而中国的近代史开端则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化从时间上看就整整比西方晚了200年。此外,从文艺复兴(14—16世纪)开始,西方就开始了追求思想自由解放,追求人文主义直到后来的理性主义,而同时期的中国则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几乎达到顶峰,人们思想上并没有自由可言,较为封闭,同一时代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光景,探求出根源将揭示出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 一、理论比较 具体分析还需从古代开始,中国古代的科学、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性的指导,几乎全部都是广大劳动人民靠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这种实用性思想确实是在当时十分有用,但由于没有成为体系化,很难系统的发展下去,中国只靠经验、思维、想象、直觉等方面的综合,却缺少理论方面的综合,近代科学正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古代中国虽然在各个领域都有出名的著作但却缺乏理论综合分析,十分零散以至于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反观西方,他们的思想根源是古希腊哲学,自然哲学的发展有两种结果,其一是进一步理论化,形成严密的符号化的逻辑系统,并严格的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然科学理论;其二便是与政治伦理等相结合,形成政治论理学。很显然,西方选择的是前者,而中国则毅然走向了第二条不归路。同时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流派并不落后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中国并不缺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式的人物,但中国缺乏的是整个国家背景,古希腊的政治文明是小国寡民的产物,但却为欧洲后期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而中国的大一统发展下去只能是哲学逐步沦为统治者统治思想的依据,近代自然科学与我们渐行渐远。 二、实践方法比较 也许我们会认古代中国既然如此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那实践方法一定是领 先于全球了,但结果却是恰恰相反。中国的古代科学是具有极端的实用性,就像四大发明、古代的天文、医学、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也都是严格根据实际需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全版

第一章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是传统科学心理学的一部分来源。本书前两章,将专门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作一概述。第一章主要介绍英、法两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也包括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心理学在内).第二章则主要介绍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历史背景 17世纪至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是推翻封建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资本主义统治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经济上,首先是英国,后来是法国,封建生产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资产阶级逐渐掌握了国内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命脉。 政治上,英国通过17世纪的革命,法国通过18世纪的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先后从封建主手中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随之,两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由封建主同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矛盾,开始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统治者同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 科学上,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反对宗教神学斗争的推动下,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形成为独立的科学部门的一些分支,如生理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力学、数学和天文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科学成果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为近代唯物主义批判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哲学上,由于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产阶级发展程度的不一致,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弱不等,所以资产阶级哲学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在资产阶级力量强大、进入革命高潮的时候,由于资产阶级是一个上升的进步阶级,加上自然科学中只有力学、数学比较发达,尚处于分门别类的研究、大量搜集材料的阶段,因而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均采取机械唯物主义的形式,如英国的霍布斯、洛克和法国的孔狄亚克和拉·美特利等。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逐渐走向保守、反动的时候,资产阶级又抛弃了唯物论,拣起宗教神学的唯心论和不可知论,如英国的贝克莱和休谟。不仅如此,在反对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斗争中,资产阶级采用的哲学武器,各国也有不同的传统。英国是经验论的故乡,这除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原因而外,还因为英国从13世纪出现唯名论以来,就比较注重经验的研究,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初发展也偏重在经验科学方面,所以英国一直保持了经验论的传统。而欧洲大陆几个主要国家(包括法国)的资产阶级哲学,这时则常常是唯理论。其所以是唯理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法国等国家中世纪以来一直是天主教会和正统经院哲学势力的老巢,受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理论的较大影响,而以后发展起来的又主要是理论的科学。 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其一,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因为此时,除了力学和数学而外,其他科学不是没有产生,就是处于襁褓之中。同时,心理学尚缺乏科学的实验根据,还没有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所以仍属于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二,心理学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例如,英国的贝克莱和休谟就是利用洛克给唯心论以可乘之机,在心理学中攻击唯物论,宣扬主观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的。相反,法国唯物主义心理学家则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儿二元论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特别是洛克的经验论。马克思指出:“法国唯物主义有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笛卡儿,一派起源于洛克。……这两个派别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交错的。”①加上牛顿力学不仅支配了当时和后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哲学心理学,许多人就企图把心理现象一律归结为机械运动,一概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而把机械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推向前进。其三,哲学心理学主要以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理论形式。此时,哲学心理学多半是探讨感觉、观念和联想的种类、形成和作用的问题。经验论的心理学思想发源于英国,主要发展于法国,井形成感觉主义心理学。而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则是在英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诚然,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的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各有不同,有的是唯物论,有的是二元论·有的甚至是唯心论,但是它们都成了近代不同心理学思想发展的起点和方法论基础。 第二节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勒奈·笛卡儿(1596-1650)是近代二元论和唯心主义唯理论的著名代表,是卓越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是资产阶级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之一。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去欧洲各国游历多年,增长了丰富的科学知识。1629年定居于荷兰,从事了整整20年的哲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晚年因受荷兰教会攻击,被迫迁居瑞典,不久就在那里去世。笛卡儿的主要著作有:《指导理智的规则)(1628-1629)、《形而上学的沉思》(16 41)、《哲学原理》(1644)、‘论心灵的各种感情》(1649)以及后来发表的专著《论人》。 笛卡儿主要生活在17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当时封建王权十分强大,资产阶级力量比较薄弱,因而在政治上笛卡儿一方面对封建反动势力统治下的法国现状极为不满,企图为科学的发展向宗教争夺地盘,但另一方面又十分保守,不敢公开反对现存制度。 笛卡儿的二元论哲学正是资产阶级这一进步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反映。他在物理学中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把机械运动看做是物质生命的表现”,①奠定了近代机械唯物论的基础。但在《形而上学》中他又承认思想独立于物质,所谓“我思故我在”,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并把物质和精神都归结为上帝的产物。这样就使笛卡儿的二元论最终倒向T唯心主义。

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发生的条件

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发生的条件 摘要:近代科学之所以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亚洲、美洲,是有其深刻的的历史必然性的。这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彻底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而地理大发现则提出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要 求,它们共同召唤着呼之欲出的科学革命。 关键词:四大发明,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自然条件。 (一)、物质和技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与逐步发展 1、手工工场的出现与生产技术的进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4世纪,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欧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从15世纪下半叶起,出现技术 改革,为近代科学的产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 究课题。 2、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发明的输入对欧洲的技术改革具有重 要意义。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 火药预示了资本义的到来。指南针带来了地理大发现。 3、在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原始积累 的需要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新兴的工场主和富有商人不 满足狭小市场和原材料供应,想进一步发展自己,扩大贸 易。另一方面,决心开辟通往富饶东方的海上道路,从而 揭开了远洋航海和探险事业的序幕。新航路的开辟,加强 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

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 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商人们通过这 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 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大大推动了欧洲商 业的发展,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 沿岸。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据点,把殖民地的大量黄金白 银掠回欧洲,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同时,远洋航海与地理发现,推动了与之有关 的各个学科的发展,为近代科学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珍贵的 资料和实践课题。再次,在经济上给欧洲各国带来了巨大 的财富,殖民地的掠夺、活动领域的扩大,市场的开拓… 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增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实力,使得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里所产生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二)、思想: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思想解放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文艺复兴提倡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锢,赞颂世俗生活、反对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其核心精神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思想突破方面有三个突破,第一个就是人性,就是对人的尊

科学的起源

科學的起源什麼是科學? ?眼之所見 眼之所見——觀察 2?口之所述 口之所述——宣揚 ?心之所至 心之所至——思考 ?理之所成 理之所成——知識 月球之謎 34

火星之謎 5金字塔是外星人蓋的? 6 7古猶太人的宇宙觀 8

古巴比倫人的宇宙觀 9古埃及人的宇宙觀 天神Nut 10 地神Geb 修Shu 古中國人之宇宙觀 11 盤古開天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 万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圣於地。 12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圣於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万八千歲,天數极高,地數极深,盤古极長。後乃有三皇。

盤古的身子化生成萬物。 他的呼吸變成風雲,聲音變成雷霆,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四肢和軀幹成四極和五嶽,血液變成江河筋脈變成道路肌肉變成田土13 血液變成江河,筋脈變成道路,肌肉變成田土,頭髮和鬍鬚變成天上的星辰,皮膚和汗毛變成花草和樹木,牙齒和骨骼變成金屬和礦石,骨髓變成珍珠和寶石,汗水變成雨露,盤古身上的蟲也因受到風的感染,變成了我們人類。天地就這樣開闢成功了,萬物也這樣造成了。 古印度人的宇宙觀 14 什麼是科學? ?眼之所見眼之所見——觀察?口之所述——15 口之所述宣揚?心之所至心之所至——思考?理之所成理之所成——知識??????????????? 研究宇宙天象的目的 ?務實取向:安排節氣、計畫農事、制定曆法 16 發展為天文學(astronomy ) ?務虛取向:尋找規律、鑑往知來、占卜人事 發展為巫術或占星術(astrology)

科學歷程(Dampier) ?最初,人們嘗試用魔咒來使大地豐產,來使家禽牲畜不 受摧殘,來使幼小者降生時平平安安。受摧殘,來使幼小者降生時平平安安。((巫術巫術)) ?接著,他們又祈求反復無常的天神,不要降下大火與洪水的災難;他們的煙火繚繞的祭品,在鮮血染紅的祭壇上焚17 燃。燃。((宗教宗教)) ?後來又有大膽的哲人和聖賢,制訂了一套固定不變的方案,想用思維或神聖的書卷來證明大自然應該如此這般。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式的笑臉。史芬克斯式的笑臉。((哲學哲學) ) ?注視著好景不常的哲人和聖賢,她耐心地等了一會注視著好景不常的哲人和聖賢,她耐心地等了一會————他們的方案就煙消雲散。接著就來了一批熱心人,地位比較卑賤,他們並沒有什麼完整的方案,滿足於扮演跑龍套的角色,只是觀察。幻想和檢驗。從此,在混沌一團中,字謎畫的碎片就漸次展現。字謎畫的碎片就漸次展現。((科學科學) ) 科學發生的一個公式 18 巫術宗教哲學科學 孔明借東風是巫術?科學? ?卻說周瑜立于山頂,觀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鮮血, 不省人事不省人事…………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 破曹公,宜用火攻破曹公,宜用火攻﹔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令軍士取東南方赤土筑壇。方圓二十四丈,每一層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七面青旗,按角、19 共是九尺下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氐、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亢、氐、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勢按斗、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勢﹔﹔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婁、胃、昴、畢、觜、參,踞白虎之威白旗,按奎、婁、胃、昴、畢、觜、參,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紅旗,按井、鬼、柳、星、張、翼、軫,成朱雀之狀…… ?孔明緩步登壇,觀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爐,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壇入帳中少歇,令軍士更替吃飯。孔明一日上壇三次,下壇三次壇三次,下壇三次…………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旗幡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旗幡轉動。瑜出帳看時,旗帶竟飄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起轉動。瑜出帳看時,旗帶竟飄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起…… 牛頓:最後的巫師 20

近代西方科学起源的若干文化学原因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近代西方科学起源的若干文化学原因 作者:史现明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洛阳,471022 刊名: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13,32(5) 参考文献(17条) 1.郑慧子批判与建构 2000 2.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 1996 3.怀特;曹锦清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 1988 4.萨顿;刘珺珺科学的生命 1987 5.怀特海 A N;何钦科学与近代世界 1989 6.萨顿;刘兵科学的历史研究 1990 7.博伊德,金;任室祥;吴元训西方教育史 1985 8.丹皮尔WC;李珩科学史 1975 9.萨顿;陈恒六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 1989 10.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2002 1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979 12.贝尔纳;陈体芳科学的社会功能 1982 13.巴伯;顾昕科学与社会秩序 1991 14.李克特;顾昕;张小天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 1989 15.默顿RK;范岱年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1986 16.戴维·林德伯格;王珺西方科学的起源 2001 17.清教主义是加尔文教派在英国的发展形式.它的精神被M.韦伯称为"新教伦理".清教主义要求一种实际的、积极的基督教,同时要求苦行禁欲,并重视日常的世俗生活,认为自然体现上帝,主张通过研究上帝的作品——物理学来"颂扬上帝"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4e3464225.html,/Periodical_hnjyxyxb-zxshkxb201305020.aspx

近代西方科技

绝密★启用前 定陶一中高三历史试卷之 必修三近代西方科技基础卷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45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1、 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2、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 下列对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B.给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 C.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进化的思想 D.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生物界的意义 3、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实现了“坐拥天地”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帮助,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于( ) A.20世纪4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4、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5、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 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6、科技改变生活,“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 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 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或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推出世纪风云人物,并对其中一位人物评价如下:“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洒下了种子,为现在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文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 “他”是( ) A.牛顿 B.法拉第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8、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勃然而兴的条件不包括(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生产经验的积累 C.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 D.天文学领域的革命 9、 1781年,人们发现了太阳系的第七大行星一一天王星,但它的理论位置与实际观测不符。科学家们设想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对它产生了影响。后来,经过科学家的计算.1846年,人们终于发现了海王星。 海王星的发现是根据( ) A.惯性定律 B.加速度定律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D.万有引力定律 10、下列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 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②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③直接批判了上帝创世说 ④推动了中国维新思想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1、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对马克思所说的“我们的观点”指的是( ) A.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12、 赫胥黎曾说,“历史告诫我们,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破除对“上帝创世说”的迷信,创立“一种崭新的真理”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3、论证了“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的是( ) A.达尔文 B.赫胥黎 C.施莱登 D.巴斯德 14、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B.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 D.发明创造来源于技师 15、牛顿特别强调,作为自然哲学中数学演绎的起点,应当是观测到的效果和力学运动的那些规律。近代物理学比其他任何自然科学发展得更成熟和更快,这是个重要原因。 这反映出( ) A.实验与计算结合有助于近代科学研究 B.牛顿开创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 C.物理学的发展是以数学研究为前提的 D.科学进步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 16、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了“适者生存”这一说法,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影响的共同之处是( ) A.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二、材料题 材料一 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环航世界时,我曾在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最适者的生存,我觉得生物的变异量是没有止境的,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与它们的物理的生活条件之间互相适应的美妙而复杂的关系,也是没有止境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 材料二 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