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作业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作业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作业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作业

智能控制作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7-2 采用BP 网路、RBF 网路、DRNN 网路逼近线性对象

2

)1(1)1(9.0)1()(-+-?--=k y k y k u k y ,分别进行matlab 仿真。 (一)采用BP 网络仿真

网络结构为2-6-1。采样时间1ms ,输入信号)6sin(5.0)(t k u ?=π,权值21,W W 的初值随机取值,05.0,05.0==αη。

仿真m 文件程序为:

%BP simulation

clear all;

clear all;

xite=0.5;

alfa=0.5;

w1=rands(2,6); % value of w1,initially by random w1_1=w1;w1_2=w1;

w2=rands(6,1); % value of w2,initially by random w2_1=w2;w2_2=w2_1;

dw1=0*w1;

x=[0,0]';

u_1=0;

y_1=0;

I=[0,0,0,0,0,0]'; % input of yinhanceng cell

Iout=[0,0,0,0,0,0]'; % output of yinhanceng cell

FI=[0,0,0,0,0,0]';

ts=0.001;

for k=1:1:1000

time(k)=k*ts;

u(k)=0.5*sin(3*2*pi*k*ts);

y(k)=(u_1-0.9*y_1)/(1+y_1^2);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n(k)=w2'*Iout; %output of network

e(k)=y(k)-yn(k); % error calculation

w2=w2_1+(xite*e(k))*Iout+alfa*(w2_1-w2_2); % rectify of w2 for j=1:1:6

FI(j)=exp(-I(j))/(1+exp(-I(j))^2);

end

for i=1:1:2

for j=1:1:6

dw1(i,j)=e(k)*xite*FI(j)*w2(j)*x(i); % dw1 calculation end

end

w1=w1_1+dw1+alfa*(w1_1-w1_2); % rectify of w1 % jacobian information

yu=0;

for j=1:1:6

yu=yu+w2(j)*w1(1,j)*FI(j);

end

dyu(k)=yu;

x(1)=u(k);

x(2)=y(k);

w1_2=w1_1;w1_1=w1;

w2_2=w2_1;w2_1=w2;

u_1=u(k);

y_1=y(k);

end

figure(1);

plot(time,y,'r',time,yn,'b');

xlabel('times');ylabel('y and yn');

figure(2);

plot(time,y-yn,'r');

xlabel('times');ylabel('error');

figure(3);

plot(time,dyu);

xlabel('times');ylabel('dyu');

运行结果为:

(二)采用RBF 网络仿真

网路结构为2-4-1,采样时间1ms ,输入信号)2sin(5.0)(t k u ?=π,权值的初值随机取值,05.0,05.0==αη,高斯基函数初值T j C ]5.0,5.0[=,

T B ]5.1,5.1,5.1,5.1[=。

仿真m 文件程序如下:

%RBF simulation

clear all

clear all

alfa=0.05;

xite=0.5;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作业

智能控制作业 学生: 学 号: 专业班级: 7-2 采用BP 网路、RBF 网路、DRNN 网路逼近线性对象 2) 1(1)1(9.0)1()(-+-?--=k y k y k u k y ,分别进行matlab 仿真。 (一)采用BP 网络仿真 网络结构为2-6-1。采样时间1ms ,输入信号)6sin(5.0)(t k u ?=π,权值21,W W 的初值随机取值,05.0,05.0==αη。 仿真m 文件程序为: %BP simulation clear all; clear all; xite=0.5; alfa=0.5; w1=rands(2,6); % value of w1,initially by random w1_1=w1;w1_2=w1; w2=rands(6,1); % value of w2,initially by random w2_1=w2;w2_2=w2_1; dw1=0*w1; x=[0,0]'; u_1=0; y_1=0; I=[0,0,0,0,0,0]'; % input of yinhanceng cell Iout=[0,0,0,0,0,0]'; % output of yinhanceng cell FI=[0,0,0,0,0,0]'; ts=0.001; for k=1:1:1000 time(k)=k*ts;

u(k)=0.5*sin(3*2*pi*k*ts); y(k)=(u_1-0.9*y_1)/(1+y_1^2);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n(k)=w2'*Iout; %output of network e(k)=y(k)-yn(k); % error calculation w2=w2_1+(xite*e(k))*Iout+alfa*(w2_1-w2_2); % rectify of w2 for j=1:1:6 FI(j)=exp(-I(j))/(1+exp(-I(j))^2); end for i=1:1:2 for j=1:1:6 dw1(i,j)=e(k)*xite*FI(j)*w2(j)*x(i); % dw1 calculation end end w1=w1_1+dw1+alfa*(w1_1-w1_2); % rectify of w1 % jacobian information yu=0; for j=1:1:6 yu=yu+w2(j)*w1(1,j)*FI(j); end dyu(k)=yu; x(1)=u(k); x(2)=y(k); w1_2=w1_1;w1_1=w1; w2_2=w2_1;w2_1=w2; u_1=u(k); y_1=y(k); end figure(1); plot(time,y,'r',time,yn,'b'); xlabel('times');ylabel('y and yn');

智能控制技术第四章作业

4-1、神经元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函数关系如何? 4-2、为什么由简单的神经元连接而成的神经网络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 4-3、神经网络按连接方式分有哪几类? 四、计算题 1、如图4-24所示的多层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构。假设对于期望的输入 12[,][13]x x =,12[,][0.90.3]d d y y =。网络权系数的初始值见图。试用BP 算法训练此网络。并详细写出第一次迭代学习的计算结果。这里,取神经元激励函数 1()1x f x e -=+。学习步长为1η=。最大迭代次数为iterafe max 。误差为e 。(四舍五入,精确到小数后1位) x 1 x 2 112 -20 3-1 -110-21-23o 1o 2y 1y 2 神经网络结构图w 11w 12w 21w 22 w 20 w 112w 122w 10w 102w 212w 222w 202 答案: 4-1、答案:神经元模型是生物神经元的抽象和模拟。它是模拟生物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并从数学角度抽象出来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神经网络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神经元一般是多输入-单输出的非线性器件。 模型可以描述为 i ij j i i j Net w x s θ=+-∑ ()i i u f Net = ()()i i i y g u h Net == 假设()i i g u u =,即()i i y f Net = i u 为神经元的内部状态;i θ为阀值;i x 为输入信号,1,...,j n =;ij w 为表示从j u 单元到i u 单元的连接权系数;i s 为外部输入信号。

常用的神经元非线性特性有以下四种 阀值型 10()00 i i i Net f Net Net ?>?=?≤?? 0 1 Neti 阀值函数f 分段线性型 00max 0()i i i i i i il i il Net Net f Net kNet Net Net Net f Net Net ?≤?=≤≤??≥? 0 f max Neti 线性函数f Net i1Net i0 Sigmoid 函数型 1()1i i Net T f Net e -= + Neti Sigmoid 函数f 10.5 Tan 函数型 ()i i i i Net Net T T i Net Net T T e e f Net e e -- -=+

神经网络控制大作业_南航_智能控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 201 年月日

一、题目要求 考虑如下某水下航行器的水下直航运动非线性模型: ()||a m m v k v v u y v ++== 其中v R ∈为水下航行器的前进速度, u R ∈为水下航行器的推进器推力,y R ∈为水下航行器的输出,航行器本体质量、附加质量以及非线性运动阻尼系数分别为 100,15,10a m m k ===。 作业具体要求: 1、设计神经网络控制器,对期望角度进行跟踪。 2、分析神经网络层数和神经元个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3、分析系统在神经网络控制和PID 控制作用下的抗干扰能力(加噪声干扰、加参数不确定)、抗非线性能力(加死区和饱和特性)、抗时滞的能力(对时滞大小加以改变)。 二、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 1.构建系统的PID 控制模型 在Simulink 环境下搭建水下航行器的PID 仿真模型,如下图1所示: 图1 水下航行器的PID 控制系统 其中,PID 控制器的参数设置为:K p =800,K i =100,K d =10。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经过signal to workspace 模块提取出的数据的Save format 为Array 格式。

2.BP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训练 首先将提取出的训练数据变为标准的训练数据形式,标准的训练数据分为输入和目标输出两部分。经过signal to workspace模块提取出的数据为一个训练数据个数乘以输入(或输出)个数的矩阵,因此分别将x、u转置后就得到标准训练数据x’,u’。 然后,新建m文件,编写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程序: %---------------------------------------------------------------- p=x'; %input t=u'; %input net=newff(p,t,3,{'tansig','purelin'},'trainlm'); net.trainparam.epochs=2500; net.trainparam.goal=0.00001; net=train(net,x',u'); %train network gensim(net,-1); %generate simulink block %---------------------------------------------------------------- 上述m文件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神经网络,包含输入层、1个隐含层和输出层,各层神经元节点分别为1、 3 和1。 图2 神经网络控制器结构及训练方法

智能控制大作业-神经网络

智能控制与应用实验报告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

一、 实验内容 考虑一个单连杆机器人控制系统,其可以描述为: 0.5sin()Mq mgl q y q τ+== 其中20.5M kgm =为杆的转动惯量,1m kg =为杆的质量,1l m =为杆长, 29.8/g m s =,q 为杆的角位置,q 为杆的角速度,q 为杆的角加速度, τ为系统的控制输入。具体要求: 1、设计神经网络控制器,对期望角度进行跟踪。 2、分析神经网络层数和神经元个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3、分析系统在神经网络控制和PID 控制作用下的抗干扰能力(加噪声干扰、加参数不确定)、抗非线性能力(加死区和饱和特性)、抗时滞的能力(对时滞大小加以改变)。 4、为系统设计神经网络PID 控制器(选作)。 二、 对象模型建立 根据公式(1),令状态量121=,x q x x = 得到系统状态方程为: 12121 0.5**sin() x x mgl x x M y x τ=-= = (1) 由此建立单连杆机器人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单连杆机器人模型 三、系统结构搭建及神经网络训练 1.系统PID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PID结构图 PID参数设置为Kp=16,Ki=10,Kd=8得到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

01234 5678910 0.2 0.4 0.6 0.8 1 1.2 1.4 t/s a n g l e /r a d 图3 PID 控制响应曲线 采样PID 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进行神经网络训练 p=[a1';a2';a3']; t=b'; net=newff([-1 1;-1 1;-1 1],[3 8 16 8 1],{'tansig' 'tansig' 'tansig' 'logsig' 'purelin'}); net.trainparam.epochs=2500; net.trainparam.goal=0.00001; net=train(net,p,t); gensim(net,-1) 产生的神经网络控制器如图4所示:

智能控制(神经网络)作业

智能控制作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7-2 采用BP 网路、RBF 网路、DRNN 网路逼近线性对象 2 )1(1)1(9.0)1()(-+-?--=k y k y k u k y ,分别进行matlab 仿真。 (一)采用BP 网络仿真 网络结构为2-6-1。采样时间1ms ,输入信号)6sin(5.0)(t k u ?=π,权值21,W W 的初值随机取值,05.0,05.0==αη。 仿真m 文件程序为: %BP simulation clear all; clear all; xite=0.5; alfa=0.5; w1=rands(2,6); % value of w1,initially by random w1_1=w1;w1_2=w1; w2=rands(6,1); % value of w2,initially by random w2_1=w2;w2_2=w2_1; dw1=0*w1; x=[0,0]'; u_1=0; y_1=0; I=[0,0,0,0,0,0]'; % input of yinhanceng cell Iout=[0,0,0,0,0,0]'; % output of yinhanceng cell FI=[0,0,0,0,0,0]'; ts=0.001; for k=1:1:1000 time(k)=k*ts; u(k)=0.5*sin(3*2*pi*k*ts); y(k)=(u_1-0.9*y_1)/(1+y_1^2); for j=1:1:6 I(j)=x'*w1(:,j); Iout(j)=1/(1+exp(-I(j))); end yn(k)=w2'*Iout; %output of network e(k)=y(k)-yn(k); % error calculation w2=w2_1+(xite*e(k))*Iout+alfa*(w2_1-w2_2); % rectify of w2 for j=1:1:6

智能控制之神经网络系统辨识的设计

四、神经网络系统辨识分析(25分) 用BP 神经网络进行系统在线逼近的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 (k y n (k u (k y 图3 图4 假设某控制对象的模型为2 3 )1(1) 1()()(-+-+ =k y k y k u k y ,采样时间取t=1ms ,输入信号 t)sin(650.)u(π=k 。采用的BP 神经网络结构如图4所示,权值ij w 和2j w 的初值取 [-1,+1] 之间的随机值,权值采用δ学习算法,学习速率η取0.50,动量因子α取0.05。试分析神经网络在线逼近的运行过程,并作Matlab 仿真。 题目四、需要阐述清楚BP 网络逼近控制对象的工作原理和学习过程 BP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一个输入样本,经过权值、阈值和激励函数运算后,得到一个输出y n (k),然后让它与期望的样本y(k)进行比较,若有偏差,则从输出开始反向传播该偏差,进行权值、阈值调整,使网络输出逐渐与希望输出一致。 BP 算法由四个过程组成:输入模式由输入层经过中间层向输出层的“模式顺传播”过程,网络的希望输出与网络的实际输出之间的误差信号由输出层经过中间层向输入层逐层修正连接权的“误差逆传播”过程,由“模式顺传播”与“误差逆传播”的反复交替进行的网络“记忆训练”过程,网络趋向于收敛即网络的全局误差趋向极小值的 “学习收敛”过程。 BP 网络(Back Propagation ),该网络是一种单向传播的多层前向网络。误差 反向传播的BP 算法简称BP 算法,其基本思想是梯度下降法。它采用梯度搜索技术,以期使网络的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的误差均方值为最小。 BP 网络特点: (1)是一种多层网络,包括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 (2)层与层之间采用全互连方式,同一层神经元之间不连接; (3)权值通过δ学习算法进行调节;

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系统 姓名: 学号: 日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和监视控制系统的原理,并阐述了几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应用及研究现状,通过实例来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发展;应用 一、引言 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神经网络控制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中的学科。它汇集了包括数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研究成果。在控制领域,将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学习控制系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神经控制是有学习能力的,属于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神经控制发展至今,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如神经预测控制、神经逆系统控制等。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本上不依赖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它适合于具有不确定性或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因此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人工神经网络利用物理器件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具有并行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该结构一般由几个神经元组成,每一个神经元有一个单一的输出,但可通过连接的很多其它神经元,获得有多个连接通道的输入,每个连接通道对应一个连接权系数。 二、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是从19世纪末期开始的,其发展历史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启蒙时期 启蒙时期开始于1980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James关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结束于1969年Minsky和Papert发表的《感知器》(Perceptron)一书。早在1943年,美国神经生物学家W.S.McCul-loch和数学家W.Pitts合作,采用数理模型的方法研究脑细胞的动作和结构,以及生物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生理特征,提出了第一个神经计算模型,即神经元的阈值元件模型(M-P模型),并指出:即使是最简单的神经网络,从原则上讲也可以进行任意算术或逻辑函数的计算。该模型把神经细胞的动作描述为:神经元的活动表现为兴奋或抑制的二值变化;任何兴奋性突触有输入激励后,使神经元兴奋与神经元先前的动作状态无关;任何抑制性突触有输入激励后,使神经元抑制;突触的值不随时间改变;突触从感知输入到传送出一个输出脉冲的延迟时间是0.5ms。可见,M-P模型是用逻辑的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概述

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系统 摘要:介绍了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论述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和监视控制系统的原理,并阐述了几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 最后展望了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监视控制系统;智能控制; 1引言 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NCC).神经网络控制是一门崭新的智能信息处理学科,研究非程序的、适应性的、大脑风格的信息处理的本质和能力。它的发展对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非线性科学、认识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模式识别、脑神经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交叉学科,它是由大量处理单元组成的非线性大规模自适应动力系统,具有学习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智能处理能力,并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存储及检索功能。同时,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非局域性、非定常性、非凸性等特点,因此在智能控制、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自适应滤波和信号处理、非线性优化、自动目标识别、连续语音识别、声纳信号的处理、知识处理、智能传感技术与机器人、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本上不依赖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它适合于具有不确定性或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和自学习功能,因此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人工神经网络利用物理器件来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具有并行和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网络结构,该结构一般由几个神经元组成,每一个神经元有一个单一的输出,但可通过连接的很多其它神经元,获得有多个连接通道的输入,每个连接通道对应一个连接权系数。 2人工神经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早在1943年,美国神经生物学家W.S.McCul-loch就与数学家W.Pitts合作,采用数理模型的方法研究脑细胞的动作和结构,以及生物神经元的一些基本生理特征,提出第一个神经计算模型,即神经元的阈值元件模型(MP模型),并指出:即使是最简单的神经网络,从原则上讲也可以进行任意算术或逻辑函数的计算。1949年,D.O.Hebb提出了改变神经元连接强度的Hebb规则,其正确性30年后才得到证实,至今仍在各种神经网络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957年F.Rosenblatt提出并设计制作了著名的感知器(Perceptron),从而掀起第一次研究神经网络的热潮。1960年B.Windrow和M.E.Hoff提出自适应线性单元(Adaline)网络,这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以顺序离散符号推理为基本特征的AI途径完全不同,因而引起人们的兴趣,同时也引起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的争论。1969年M.Minsky和S.Papert编写了影响很大的《Perceptron》一书。

智能控制导论报告BP神经网络模糊控制

智能控制导论实验报告 2012-01-09 姓名:常青 学号:0815321002 班级:08自动化 指导老师:方慧娟

实验一:模糊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模糊控制的特征、结构以及学习算法 2.通过实验掌握模糊自整定PID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10s+1)*e(-0.5s)。假设系统给定为阶跃值r=30,系统初始值r0=0.试分别设计 (1)常规的PID控制器; (2)常规的模糊控制器; (3)比较两种控制器的效果; (4)当通过改变模糊控制器的比例因子时,系统响应有什么变化? 三、实验设备 Matlab7.0软件/SIMULINK 四、实验原理 1.模糊控制 模糊逻辑控制又称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类计算机控制策略,模糊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图1-1是模糊控制系统基本结构,由图可知模糊控制器由模糊化,知识库,模糊推理和清晰化(或去模糊化)四个功能模块组成。

针对模糊控制器每个输入,输出,各自定义一个语言变量。因为对控制输出的判断,往往不仅根据误差的变化,而且还根据误差的变化率来进行综合评判。所以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中,通常取系统的误差值e 和误差变化率ec 为模糊控制器的两个输入,则在e 的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误差E”,在ec 的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误差变化EC”;在控制量u 的论域上定义语言变量“控制量U”。 通过检测获取被控制量的精确值,然后将此量与给定值比较得到误差信号e,对误差取微分得到误差变化率ec,再经过模糊化处理把分明集输入量转换为模糊集输入量,模糊输入变量根据预先设定的模糊规则,通过模糊逻辑推理获得模糊控制输出量,该模糊输出变量再经过去模糊化处理转换为分明集控制输出量。 2.PID 控制 在模拟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PID 控制。PID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之间的偏差来控制的。其传递函数的形式是:)1 1()(s T k s G D I p ++=,PID 控制原理框 图如图1-2所示。 式中p k ——比例系数;I T ——积分时间常数;D T ——微分时间图1-1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规则库 模糊化接口模糊推理 清晰化接口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机对抗人工智能系统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机对抗人工智能系统 Harreke 摘要 人工智能是一门科学名称。自电子计算机发明后不久,人工智能学科即宣布创立,其目的就是要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机制来改进计算机的软件硬件构成,使他们掌握一种或多种人的智能,以便在各种领域内有效替代人的脑力劳动,特别是解决用传统软硬件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模式识别,复杂的控制行为或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实时评估等。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由人工建立的硬件或软件系统的智能,是无生命系统的智能。智能是人类智力活动的能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软件或硬件系统是否有智能,只能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否和人类某些行为相类似来做判断。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上的实现,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采用传统的编程技术,使系统呈现智能的效果,而不考虑所用方法是否与人或生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这种方法称为工程学方法,它的编程方式虽然简单,智能效果显著,可是算法和程序一旦固定下来,智能就很难再进一步提高。另一种是模拟法,它不仅要看智能效果,还要求实现方法和人类或生物机体所用的方法相同或类似。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类或生物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方式,属于模拟法。 人工神经网络入门难度大,编程者需要为每一个对象设置一个智能系统来进行控制,新设置好的智能系统,虽然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但它拥有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智能,不断适应环境、应付各种情况。通常来讲,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虽然编程复杂,但编写完成后的维护工作,将比使用其他方式编程后的维护更加省力。 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系统,并将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电脑领域的项目DOTA。 关键词:人机对抗,神经网络,人工智能, DOTA 目录 第一章神经网络系统概述 1.1 生物学神经网络 1.2 人工神经网络 1.2.1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概念 1.2.2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组成 1.3 神经网络的训练 1.4 相关数学知识 1.4.1 人工神经元输出的计算 1.4.2 反向传播方法 第二章人工神经网络应用的设计 2.1 应用设计 2.2 DOTA简介 2.2.1 DOTA概念 2.2.2 DOTA规则 2.2.3 DOTA现状 2.2.3 DOTA AI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