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

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

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
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

《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

(清史纂修工程传记类项目成果汇编) 2005年12月

以下六十八种书目录自谢师藏《六十八种清代人物资料书目》,该书为清史工程内部参阅材料,几乎涵盖清代各种传记材料。目录后的简介来自网络与原书无关。附有“应收未收书目”,

为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16:45 2008-5-13 读书识字

1.《清史稿校注》

作者:赵尔巽, 柯劭等原撰《清史稿校注》编纂小组编纂页数:15册(12167页) 出版社:国史馆出版日期:1986

简介:有索引:本书对原《清史稿》不予更动, 仅就具有问题之处, 加以查证校正签注。

2《清代传记丛刊索引字号諡号检字》

作者:周骏富出版社:明文书局出版日期:1975

3《稿本清代人物史料三编(外一种)》

作者:朱彭寿编纂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

简介:本书是《稿本清代人物史料·第三编·皇清人物考略》,它是一部介绍清代人物的专著,收录的近万人中大多是清代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人物。书后附有外一种《古今人生日考》。

4《清代翰林名录》

作者:(清) 朱汝珍辑刘建业点校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

5《清内府八旗列传档案稿》

作者:(清)佚名辑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日期:2001

简介:本书传主为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间文武大员一百零九人,包括德成列传、王国栋列传、二格列传、布廷列传等。

6《清代地方人物传记丛刊(全11册)》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江庆柏主编出版社:广陵书社出版日期:2007

简介:本书按地区收录有关清代人物传记资料。凡通代性地区人物传记集,选取其中的清代部分。凡非传记专著包含大量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的专著,辑录其中的传记部分。其收录的人物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叙述详尽,内容丰富,是研究清史、重修《清史》的重要史料,同时也可为目前日益深入的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

7《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西北卷》

作者:刘一平,徐蜀主编北京图书馆编页数:20册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

简介: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本书所收人物传记资料由国家图书馆藏明、

清两代及民国时期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近600种方志中精选的228种地方志中辑录、整理、汇编而成。

8《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东北卷(全十二册)》

作者:北图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

9《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华北卷》

作者:北京图书馆编页数:66册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

简介:本卷共六十六册。所收人物传记资料系由1949年以前编纂的现属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千余种方志中精选出389种辑录、整理、汇编而成。基本囊括了华北地区各州府县志。

10《吴中名贤传赞》

作者:邵忠,李瑾编著页数:1216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97

11《清代粤人传》

作者:(清)佚名辑页数:3册(14,1678页) 出版社: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日期:2001

简介:本书分大臣、忠义、儒林、文苑、循例、孝友六类,凡177篇,计传主354人,与民国17年(1928)据清史馆稿辑之《清史列传》相比较,时间早两年。

12《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

作者:冯尔康著页数:485页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

简介:本书除前言、索引、后记外,另有十四章一百三十余个小子目,包括:清代列传体传记专著、碑传体传记专著、族谱中的人物传记史料、地方志中的清代人物传记史料、历史档案中的人物传记史料、清代传记史料的工具书等。

13《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

作者: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页数: 33,632页出版社:线装书局出版日期:2003

14《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

作者:董治安主编全三册页数:2662 出版社:齐鲁书社出版日期:2000

简介:本书对二十五史以外的具有“私史”性质的人物列传进行了分类汇编,特别是人们引用频率较高的历史典籍,以及在载记史实或表述思想方面有特定学术价值的人物列传进行了集成,力图兼顾多学科门类的人物,同时为方便读者查询编制了人名索引。

15《清代碑传全集》

全两册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87

1987年上海古籍将《碑传集》、《续碑传集》、《碑传集补》、《碑传集三编》合出为《清代碑传全集》。

16《广清碑传集》

作者:钱仲联主编页数:27,1432页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

17《清代碑传文通检》

作者:陈乃乾编纂页数:410页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

简介:本书收录清代碑传文有关文集共1025种,分别记载碑传主人的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代和碑传文的作者及所载书名、卷数。

18《辛亥人物碑传集》

作者:卞孝萱,唐文权编页数:794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日期:1991

19《民国人物碑传集》

作者:卞孝萱,唐文权编页数:951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日期:1995

20《民国人物碑传集》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编辑部主编页数:954页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1997

21《中国历代墓志选编 9-10》

作者:于平编辑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

22《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

作者:王鹤鸣等主编上海图书馆编页数:1425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

简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项目:本书包括328个姓氏,家庭居地涉及全国十多个省和直辖市,每部家谱均有内容提要,用来说明该族的流源、迁徙路线、始祖、始迁祖及繁衍分支情况等。

23《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第24册》

作者:张志清,徐蜀主编北京图书馆编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

简介:全套书共收入闽粤两省著名侨乡的陈、刘、黄、林等二十五姓的四十种线装家谱,涉及地域包括晋江、福州、闽侯、潮州、香山、嘉应等。时间上起清顺治,下迄民国年间。

24《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少数民族卷(全三十册)》

作者:国家图书馆编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

25《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作者:[(清)弘昼等编] 页数:986页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

简介:本书辑录了除清代皇室爱新觉罗氏以外的满洲姓氏,以及归顺爱新觉罗氏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情况,共录姓氏1114个,立传者2240人,附载者7178人。

26《爱新觉罗宗谱(包括索引2册,星源吉庆1册共31册)》

作者:《玉牒》编纂处编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

27《中国历代年谱总录增订本》

作者:杨殿珣编页数:481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1996

28《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

作者:谢巍编撰页数:826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1992

简介:本书共收录历代各种年谱6000多种、谱主4000余人,分为谱主、编者、版本等,对谱主姓氏字号、生平仕履、撰人及订补者姓名作了介绍。

29《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精装200册)

本丛刊是我国第一部涵盖时间最长、收入历代年谱最多、规模最宏大、线装版本最完备的年谱资料汇编。收入1996年以前北京图书馆所藏中国历代人物的线装年谱,计1212种,谱主1018人。所收年谱的谱主卒年大体以1911年为下限,个别卒于民国及其以后的传统文化人士的年谱也酌情收人。年谱即以年系谱主事迹之书。凡与年谱体例、功用相同之书,虽不称年谱,如:年表、年略、述略、编年、年状、年纪、行实录、观生纪、梦痕录、知非录、言旧录、鸿爪录等,也予收入。年谱的变体,如:诗谱、读书谱等,也收入。

30《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作者:来新夏著页数:347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1983

31《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

作者:(清)章钰等编页数:708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1982

32《清史稿艺文志拾遗》

作者:郭霭春编著页数:13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

33《清人别集总目》

作者:李灵年,杨忠主编王欲祥等著页数:3册(16,127,3012页)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

简介: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二一一”工程重点项目:本书著录了清人现存的二万名作者的约四万多种作品,所列版本力求全面,且详注馆藏,并集目录版本学著作,人名辞典和传记索引为一身。

34《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作者:柯愈春著页数:3册(2028,719)页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

简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全国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资助:本书收清代有诗文别集传世者一万九千七百余家,四万余种;诸集作者上起明末,下迄民初,全书按作者生年排列。

35《清人诗集叙录》

作者:袁行云著页数:2796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日期:1994

36《清诗汇》

作者:徐世昌辑页数:1506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1996

37《清诗纪事初编上、下册》

作者:邓之诚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65

38《清诗纪事》(全四册)

作者:钱仲联主编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89

39《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

作者:舒位原著页数:476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86

40《清代名人手札匯編》

作者: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特藏部整理页数:10册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日期:2002

41《艺风堂友朋书札》

页数:52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80

简介:“艺风堂”是清代著名学者缪荃孙的室名。:版权页题:顾廷龙校阅:本书即清代学者缪荃孙同时代知名学者一百五十七人与之论学的书札

42《汪康年师友书札四》各家小传说明

作者:上海图书馆编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89

43《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全30册

作者:秦国经主编唐益年叶秀云副主编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44《清代朱卷集成》

作者:顾廷龙主编出版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日期:1997

45《故宫博物院清代文献档案总目》

作者:国立故宫搏物院编价格:赠发行地:台北出版社:编者出版时间:民国71[1982] 页数:618页开本:2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登录该院所藏清代汉文档案的名称、类别、数量以供查阅调档使用的工具书。1982年 6月出版,公开发行。1949年国民党政府将当时北平故宫博物院所藏文物、图书和历史档案的一部分运往台湾,其中有清代档案204箱,约 40万件。这些档案在台中市封存十几年后,于1962年开箱登记,196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成立后,开始分类制卡,编制了约40万张专题卡片索引,供查阅和管理使用。1968年将卡片目录汇编成书,登录的范围只限于该院所藏的汉文档案,满文、蒙文和藏文档案未收编在内。《总目》按官书、史馆档、军机档、杂档、奏折 5大类编排,以件、册为编目单位,少数是按包登录,未注明件数。虽然该目录中的大部分档案文献没有标明具体时间,全部目录未标明档案的编号,但对该院所藏清代档案的利用仍具有积极作用

46《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文献传包传稿人名索引》

作者: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文献科编页数:690页出版社:国立故宫博物院出版日期:1986

47《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

作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

简介:本书收录了清雍正全部上谕档,按年月编排,原文影印。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

48《乾隆朝上谕档》

作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页数:18册出版社: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日期:1998

49《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

作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页数:55册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

简介: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九五”重点规划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全书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珍藏的清代嘉庆道光两朝五十五年的军机处汉文上谕档册。按年月编排,原档影印。内容涉及嘉庆道光两朝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军事、战争、边疆、民族、宗教等各个方面。

50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全二十四册)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1《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

作者:叶志如等总主编页数:37册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6

简介:本书所辑,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珍藏的清代光绪宣统二朝的所有军机处汉文上谕档册,按年月编排,原文影印。内容涉及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

52《清东华录全编》

作者:(清)王先谦撰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

简介:本书为清代大型编年体史书,因清国史馆设在东华门内而得名,总记清朝十一帝十二朝之史实。

53《历史档案》目录(1994-2006)

收录了《历史档案》1981—200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档案史料、学术论文及专栏文章的条目。全书约50万字,由历史档案杂志社出版。

此目录已经上网,地址如下:

https://www.doczj.com/doc/4016992479.html,/data/articles/c04/226.html

54《北京档案史料目录索引 1986~1997》

作者:《北京档案史料》编辑部编页数:329页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日期:1998

简介:庆祝北京市档案馆建馆四十周年

55《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

作者:杜连〓,房兆楹编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校订页数:551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1987

其他未收书录:

56《清代职官年表》

作者:钱实甫编页数:882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1980

57《清季职官表附人物录》

作者:魏秀梅编价格:22.50(2册) 发行地:台北出版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时间:1977 页数:2册

58《清人室名别稱字号索引:增补本(上下册)》

作者:杨廷福杨同甫编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

59《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全编增订本》

作者:陈玉堂著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

简介:本书在原正编本、续编本的基础上作了增订,合成全编本,以新的面目推向市场。全书共收列人物14000多人,名号索引约计12万个之多。对研究我国近现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文化教育史等具有相当的资料价值,同时对收藏界、鉴定界和书画拍卖等提供了可供查考的

60《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全三册)》

作者:朱保烱等页数:287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80

61《明清江苏文人年表》

作者:张慧剑著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

简介:本书以编年体形式著录明朝洪武元年(1368)至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之间,在江苏省一个地区文人活动的大致情况,包括他们的生卒、著述、绘事、交游等。在收录的4379人中,也包括外省文人有生长于本省,或久居本省,或在本省有较频繁的活动,或与本省著名人物有交往的有

62《清代蒙古族人物传记资料索引》

作者:云广英总编著云少军等编著页数:298页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8

简介:本书的出版得到内蒙古大学出版基金的资助

63《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

作者:王明根主编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页数:2498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0

简介:本索引共收录1911~1949年有传记资料的正、反面人物18000千余人,中文传记资料八万余条。

64《清史论文索引》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页数:727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1984

65《文献》—增刊(百期总目及索引)

作者:《文献》杂志编辑部出版社:北图类别: 出版时间:2004-11-00 页数:280

66《续修四库全书总目录索引》

作者:《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页数:43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

简介:本索引依照四角号码检字法编制,首字相同时取次字之四角号码编排,依此类推。书名中包含之卷数、收、首卷、末、末卷、附录等。

67《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全八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89-1998

68《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全23册

作者:王晓秋主编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编委会编辑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日期:1991

以下为未收而应收书目:

《清代翰林传略》

作者:乔晓军著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

简介:本书是有关清代翰林人物传略的综录,收录人物共约6170人,主要包括清代翰林人物的姓名、字号、籍贯、科甲名次、散馆授职、宦绩和著述等。

《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上编华东卷》

作者:国家图书馆编八十册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

简介:共收入明清至民国时期编撰的山东、江西、福建、台湾四省300多种方志中的人物传记资料。涉及历史人物4万余。

《吴中名贤图传》

作者:金海龙主编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

简介:本书用国画和文字相对应的形式,宣传苏州吴中县古今文化名人。

《中国历代墓志大观(1-4册)》

作者:诸史家编辑页数:1360 出版社:大通书局出版日期:1985

《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

作者:杭州大学图书馆资料组编页数:206,51页出版社:杭州大学图书馆资料

《辛亥以来人物年里录》

作者:邵延淼主编页数:1205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1994

简介:本书收各界人物15696人,辞条中著录姓名、籍贯、主要职务、主要经历等。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人物形象设计论文 美丽的形象离不开设计,人们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实力及文明素养的发展水平。莎士比亚曾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饰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稳步提高,人们参与的社会活动越来越丰富,而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是由视觉形象来完成的。如何用得体、悦目的形象来表达自身优秀的内在素养,是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 一个人的个人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形象是物的外在形态和像貌,设计就是计划和创作。形象设计的定义就是艺术加工物像的计划和创作行为。形象的设计涉及面广,与工艺美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密切相关。形象设计起源很早,有了人类的文明,就产生了形象设计。远古人类劳动的工具制作就是一种形象设计,人类进入到信仰时代,“图腾”的产生是另一种形象设计。形象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形象设计随人类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发展。形象设计在近代社会受到关注。人类进入商品社会,竞争除了导致商品的外在形象的变化外,也导致了对人的形象由内到外的塑造,于是形象设计有了更多的需求。通常所说的形象设计主要是针对人或物的外表进行包装和塑造。 形象设计分类主要包括了个人形象、群体形象(含城市形象、国家形象)和以人为核心的外在景观。单以个人形象设计来说,设计师通过对个人进行包装和塑造后所呈现的整体效果为个人形象设计。这主要包适个人的发型、化妆、服饰及仪态的设计。个人形象设计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而不断攀高,需要设计师与时俱进。人的审美进程由最初对人的第一特性的崇拜发展到对人的第二特征的欣赏,随着人类精神生活的提高,又注重人的第三特性的追求——即对气质和品味的追求,这种追求尤其表现在现代人的审美观上。个人形象设计的本质是对个人形象的完善和提升,帮助个人提高自信,追求品味,找到自我,而不同于文学艺术形象的塑造,也不是模仿和复制。 个人的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主要表现在发型、化妆、服饰及仪态等方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版资料

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上官体”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1、(古代文学史2 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2 P39) 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3、李斯。、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4《离骚》_,代表楚辞。5、“骚”指_仁_。_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7、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8、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9标志。P216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11、建安七子是指: 赋,比,兴,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2《孔雀东南飞》_______13、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 者为徐陵。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14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或益之而损。”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叙事性﹍﹍。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17、_ 世说新语__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18、刘义庆的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 19《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其中_名作。 刘勰的作品。、《文心雕龙》是20 二、名词解释。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风骨:1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

历史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书目: 经学: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春秋公羊传注疏孟子正义经学历史(皮锡瑞)经子解题(吕思勉)春秋繁露谷梁传新学伪经考白虎通五经异义礼记 史学: 正史(按顺序):后汉书(今文,好懂)史记汉书明史(要分辨秽史)三国志 断代: 先秦:先秦史(吕思勉)先秦史(翦伯赞)先秦上古史研究(顾颉刚)战国史(杨宽)以及刘起于关于尚书的研究还有先秦思想史十讲(忘了谁写的) 秦汉:秦汉史(吕思勉)秦汉史(翦伯赞)秦汉史(钱穆)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军功受益阶层研究(李开元)秦帝国的崩溃(李开元)以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秦始皇传汉高帝传光武帝传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单传诸葛亮大传 二十等爵制(西岛定生)察举制度史稿(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阎步克)士大夫政治衍生史稿(阎步克)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严耕望) 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若)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北魏政治史(张金龙)魏晋南北哦朝史讲演录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魏晋南北朝(严耕望) 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史(吕思勉) 宋辽西夏:宋代经济史(漆侠)王安石传(梁启超)邓广明的一些书祖宗之法(邓小南) 元明清:明史讲义清史讲义(孟森)南明史(司徒林)(顾城)南明痛史 民国:民国史(李新)民国十年(唐德刚)袁世凯传(唐德刚)我只读了这些,或许还有一些忘记了,可以问我。我只注重秦汉和魏晋时期的史事。中华民国史(张宪文)子部:荀子集释论语集释 集部:杜工部集 理学: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朱子大传 1、徐中舒编注:《左传选》,中华书局1963年。 2、米新夏主编:《史记选》,中华书局1990年。 3、冉德昭、陈直主编:《汉书选》,中华书局1962年。 4、王仲荦编注:《资治通鉴选》,中华书局1965年。 5、余嘉锡:《士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6、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文献学试题库

xxxx文献学习题库 一、填空: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二是指______。 2,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 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和 ______的一切载体”。 3,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____、____与____三方面内容。 4,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5,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6,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采取“厥协______异传,整齐 ______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 7,西汉____和______父突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8,东汉著名学者______著有______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9,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10,魏晋之时,何晏著______,王弼的______、《老子注》,向秀、郭象的______,______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 11,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 12,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______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13,唐代史书注释最杰出者为颜师古的______。

14,唐代以注释《文选》著称的学者为______;唐代关于《文选》另有吕延济等______注本。 15,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所撰著名史论著作名为______。 16,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 (868)刻印之______。 17,北宋初编纂有______、______等著名的大型类书。 18,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_____、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 19,宋代著名的私编目录有晁公武的______和陈振孙的______。 20,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郑樵的_____和______的《文献通考》。 21,宋代最后一位文献大家是______,其学术代表作为《汉书艺文志考证》和______(学术笔记著作)。 22,宋元之交,文献学家胡三省的代表作为______。 23,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_____。 24,明代学者胡应麟的文献学成果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一书1 中。 25,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有一部著名的学术考据笔记______。 26,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______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______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 27,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______。 28,章学诚的______为刘知几《史通》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明清文学参考书目 一、明代文学 (一)总论 1949-1980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索引(1966.9-1979.12,1980.1-1981.12,1982.1-1983.12)中国社科院文研所资料室编中华书局 1982 1985 1988 民国时期总书目(中国文学卷)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2 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北新书局 1918 中国文学史分论张振镛商务印书馆 1934 中国文学八论刘麟生主编世界书局 1936 中国文学史讲话陈子展北新书局 1937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中华书局 1949 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中国文学史纲要姜书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4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中国文学批评史陈钟凡中华书局 1941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敏泽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中国文学理论史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北京出版社 1987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吕慧鹃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明代商贾与世风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剑桥中国明代史(美)牟复礼(Mote,Frederick W.),(英)崔瑞德(Twitchett,Denis)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中国文学论著集目正编(6):辽金元明文学论著集目正编国立编译馆主编编辑者王民信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民国85[1996] 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明清文学史(明代卷) 吴志达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左东岭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二)明代诗文 中国骈文史刘麟生商务印书馆1936 八股文小史卢前商务印书馆1937 中国散文史陈柱著商务印书馆 1937 中国散文演进史倪志僴台北长白出版社1985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清代三大史学名著是哪三部作品

清代三大史学名著是哪三部作品?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林小静“清代三大史学名著”准确说来是乾嘉时期三大史学名著,它们分别是赵翼的《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这一说法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一些学者鉴于三本 书在当时的史学地位和影响,因而将此三书并列为乾嘉时期三大史学名著。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赵翼的《廿二史札记》成就更为突出,影响也远远超过了其他二书。赵翼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他不仅在清代诗坛地位不同凡响,而且史学上也有很多成就,他的代表作《廿二史札记》对二十四部正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对每部史书的成书经过、取材、体例、内容正误都进行了考核,运用比较研究和归纳研究的方法,对二十四史进行互相比较,评判各自得失。赵翼与另两本史学名著重考据不同,赵翼深受顾炎武的影响,他的《廿二史札记》以经世致用为任。他在书里大量列举历代封建王朝的各种“痼疾”,并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有学者粗略计算涉此的条目就有152条之多。但是,赵翼的经世致用的治史方法与顾炎武又有不同,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是为了反清复明,赵翼则是颂清,这主要与清初大兴文字狱有关。《廿二史札记》的经世观念也受到时人的推崇,就连钱 大昕也曾称赞它是“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

相比之下,王鸣盛与钱大昕二人仅限于对史籍的考证。大家都知道,乾嘉时期考据之风最为盛行,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考据闻名的学者,钱大昕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其所著《廿二史考异》便是史学考据的典型。曾有人评价称:“乾嘉诸儒以东原(戴震)、竹汀为巨擘,一精于经,一精于史。”钱大昕考据范围十分广泛,涵盖历史、天文、地理诸方面,他的考证之法主要有三:一、以历代正野史为参考;二、通过运用比较、排比的手法,考证更为真实的历史;三、细分的专题研究考证。钱大昕对于钱大昕的考据之学,后世也评价不一,有认为他只囿于考据,而没有进行系统明晰的分析;也有一种看法是钱氏的考证并非为考证而考证,而是通过“拾遗规过”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即钱氏的考据,不仅纠其谬,也发其微、揭其隐。王鸣盛曾耗费近30年时间才完成《十七史商榷》之作。他的《十七史商榷》处处可见实事求是的思想。首先,王鸣盛自己所撰写的序文,通篇都在强调“求实”这一主旨;就其校考方法来看,他对十七史的的内容做了大量改正、添补、删减,据统计《十七史商榷》光卷五十四就出现了十四条校勘,十七条考证;以“求实”为评价史学的重要标准,他认为史料不论正野,是否“真实”才是关键。王鸣盛总的说来,乾嘉时期三大史学名著都偏重考据,尤以王、钱二书为典型,这是当时考据之风盛行的反映。但是,赵翼却超出了只重考据的范围,形成了自己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也是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

明史研究书目介绍 以西北师大图书馆所藏图书为基础(1)明史中华书局 1974年版社会科学借阅室 K248/287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明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如果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假如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资料。 (2)明实录中研院史语所上海书店特藏展厅 K248/064 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的史实。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全书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书,系以朝廷诸司部院所呈缴的章奏、批件等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员收辑的先朝事迹做补充,逐年记录各个皇帝的诏敕、律令,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研究明代历史的基本史籍。 (3)明会典中华书局 1988年版社会科学借阅室 D691.5/113 明申时行撰申时行(1535年-1614年)明代官员。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历官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明孝宗弘治十年(1497),以累朝典制,散见于简册卷牍之间,百司难以查阅,民间无法悉知,故□儒臣分馆编辑,弘治十五年书成,称《大明会典》,共180卷。明武宗正德(1506~ 1521)年间重校刑行。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续纂,然未颁行。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重修,至十五年二月书成,称《重修会典》,题为申时行等撰,共228卷。故今存《大明会典》有内容简繁不同的两种版本,一般称引的《明会典》多指万历本。《明会典》主要是根据明代官修《诸司职掌》、《皇明祖训》等书和百司之籍册编成,记载典章制度颇为完备,凡明史所未载者,会典均有交代,为后世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文献。 (4)明会要中华书局 1956年版五六十年代文库 323.16/692 清龙文彬撰,龙文彬(1821年-1893年),字筠圃,江西永新人。少从刘绎游。同治四年(公元一八六五年)进士,改吏部主事,光绪元年充棱穆宗实录加四品街。《明会要》,清?龙文彬撰。共八十卷,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动历、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外蕃等十五门,子目为四百九十八事,可供检索明代制度资料之用,一般认为史料价值不及明代官修的《明会典》。 (5)国榷古籍出版社特藏展厅 922.6/625 清谈迁撰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该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权灭亡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间的历史。书中敢于直书《明实录》避而不谈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对一些重要事件﹐常以个人和诸家的评论并列于后。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的发展和后金同明的关系的记载﹐尤为他书所少见。根据邸报﹑方志和官吏遗民口述材料编补的崇祯朝十七年的史实﹐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6)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 1985年版特藏展厅 Z121.6 清谷应泰撰谷应泰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学政﹐公余延揽名士﹐藉张岱《石匮藏书》与谈迁《国榷》﹐又广稽博采﹐至十五年年末成书。因该书成於《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属私人著述﹐颇为当时人所重视。纪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朱由检自杀。选录其中八十个历史事件或专题﹐按时间顺序编排﹐记述始末﹐首尾一贯﹐简明扼要。卷末附有作者的史论。该书详於政治﹐略於经济和典章制度﹐综合多种明代史料编纂而成﹐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7)明通鉴中华书局 1959年版五六十年代文库清夏燮撰夏燮(1800-1875),字嗛甫,又字季理,别号江上蹇叟、谢山居士,安徽当涂人。《明通鉴》是夏燮一生精力的结晶。他不满记载颇失其真的官修《明史》,决意从事明史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参证群书,考其异同”,乃写成此书。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记载明朝一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历史。《明通鉴》一书,还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材料丰富,考订详实。夏燮仿照司马光《通鉴考异》的办法,另撰“考异”,并按照胡三省注《通鉴》的办法,收“考异”分注于正文之下。他在《明通鉴》和“考异”中所引用的资料,有的已经散佚了,但在此书中却保存着,为我们研究明史提供了较多的资料。 (8)明书中华书局 1985年版特藏展厅 Z121.6/046 清傅维鳞撰傅维鳞,原名维桢,字个臣(一字飞睹),号掌雷。河北灵寿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卒于清康熙六年(1667),享年60岁。明壬午科(崇祯十五年)举人,清丙戌科(顺治三年)进士,仕顺治、康熙两朝,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全书正文171卷,目录2卷。作者明崇桢举人,清顺治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其任职清翰林弘文院编修,分修《明史》时,纂辑明代遗书、家乘、文集、碑志三百余种,参以实录,草成此书。记事起于元天历元年 (1328),迄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是第一部明代史书。其所记万历以前的史事十分详备,诸项典章亦较《明史》为详,但天启以后三朝史实则多有缺略。 (9)明史稿文海出版社 1984年版特藏展厅 K248.06 清王鸿绪撰王鸿绪(1645-1723),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江南娄县(今上海金山)人。成书早于《明史》。共310卷,包括本纪19卷、志77卷、表9卷、列传205卷。清康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历史学课外阅读书目

历史学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二) 1、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6版 2、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通史随笔》,三联书店1986版 3、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 4、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1999版 5、巴勒克拉夫:《当代学术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版 6、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版 7、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版 8、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版 9、安东尼·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书店1998版 10、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国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版 11、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人民出版社1996版 12、瞿同祖:《中国法制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4版 13、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三联书店1979版 14、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 15、谢和耐:《中国社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版 16、钱穆:《国史大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6版 17、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版 18、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版 19、田余庆:《东晋门阀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版 20、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版 21、杨国桢等:《明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3版 22、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97版 23、戴逸:《简明清史》,人民出版社1993版 24、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2000版 25、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版 26、胡绳:《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2版 27、《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册),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版

形象设计的色彩训练与教学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色彩训练与教学 关于《人物形象设计风格配色》课例的设计思路 作者:陈金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100176 摘要:在色彩和人物形象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背景下,如何打破原有形象设计专业以理论为主的色彩教育成了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色彩应用的独特视角,将人物形象风格与日本南云治嘉的“形象图”结合起来,进行人物形象色彩设计的训练,旨在强调色彩感觉和色彩应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物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色彩;色彩训练;色彩搭配 The color trains and teaching in the Person image design discipline The design thinking of the lesson《 The style color matching of person image design》 Author:Chen Jinmei Beijing V 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0176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lor design and the person image design, how to reform the original color education Regarding theories as principle in the Person image design discipline is becoming the urgent problem that need to resolve. From the color apply of special angle of view,this text combined person image style with Japanese “image diagram” to teach and study person image color design, s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olor felling and color applied. Key Words: Person image design; Person image color; The color trains; The color matching 1.色彩训练与教学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日益多彩,关注与追求流行时尚已经蔚然成风。现今,人们对美的追求意识日益增强,综合美容护肤、化妆造型、服装服饰搭配等对人物的全方位形象设计,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追求。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中,白领阶层、“新新人类”及女性群体的消费需求,使得一些“人物形象设计中心”、“人物形象设计工作室”相继出现,于是,该行业中新的职业岗位(岗位群)也应运而生。由此,对人物形象综合设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人才需求,许多院校相继开办了人物形象设计这个新兴专业。① 马克斯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作为视觉的第一要素,对于形象设计的最终设计效果最为关键。在看到一个人或是一个事物的一瞬间,每一印象都是色彩的组合效果。色彩具有许多特有的性质,学习色彩知识,掌握运用色彩技巧,在形象设计中充分展示色彩的特性,是形象设计师必须做到的。尤其随着我国色彩事业的发展,当今在人物形 作者简介:陈金梅,性别:女,出生年月:1978年10月,籍贯:江西南昌,工作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设计、色彩艺术设计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西昆酬唱集》的编者是。 2、黄庭坚在《小山集序》中评价的为人有“四痴”。 3、周邦彦在徽宗朝曾提举。 4、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一祖”是。 5、《漱玉词》的作者是。 6、宋代词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7、《》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8、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之称。 9、《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10、《录鬼簿》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1、晚唐体 12、“苏门六君子” 13、元曲 14、四大南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5、简述“山谷体”的内涵。 16、为什么说《梧桐雨》是一部诗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7、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杨亿 2、晏几道 3、大晟府 4、杜甫 5、李清照 6、张先 7、《西厢记诸宫调》 8、“曲状元” 9、纪君祥 10、锺嗣成 二、名词解释题 1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

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此外还包括寇准。 12、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这这些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他们在创作上各具面目。 13、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元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舞台表演样式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4、“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分别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三、简答题 15、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1)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2)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3)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4)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 16、第一,诗一般的内容和情感。从全剧的核心部分——曲词来看,它的重心实际是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依据,来摹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剧中蕴含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感情,所以具有了诗剧的性质。第二,诗一般的语言。《梧桐雨》通过大量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把语言写得非常华美。第三,梧桐意象的反复渲染。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诗剧的艺术效果。 四、论述题 17、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

历史要籍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前汉记:有30卷,荀悦撰。这就是一部编年体西汉皇朝史,也就是中国史学上最早得编年体皇朝史;其记事起于刘邦之兴,止于王莽之呗,根据《汉书》编撰而成,此书得特点就是创造了“连类列举”得编纂方法。 2、后汉纪:就是编年体东汉史,东晋袁宏所著。记事溯自新王莽元凤四年(17年)绿林起义,止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魏代汉。全书30卷,21万余字。 3、记事本末体:记事本末体创造于南宋袁枢得《通鉴纪事》,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每事各详起讫,自为标题,每篇各自编年月,自为首尾,前后连贯,又不重出。把人物在历史上得活动得年代与所起得具体作用,结合具体得历史事件加以叙述,使读者既详其事件得原委,又了解人物在事件过程中所起得作用。记事本末体就是一种较好得编撰方法,它眉目清楚,读者一目了然,能获得较系统完整得历史知识,但其也存在缺点,从总得保存史料得作用上瞧,它不如编年体与纪传体。它只能从全部历史中选择某些方面作系统叙述,而不能对全部历史作全面系统介绍,这就是它得局限性,它也为史学得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得途径。 4、《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为《隋书》十志中最为重要得五志之一。《经籍志》记载于汉以来至隋朝六百年书籍存亡得情况,就是我国现存最古老得第二部史志目录。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著录书名及卷数,又常附以简要得注释,注明著者及书得内容真伪及存亡残缺情况。这样既能反映隋朝一代得藏书,又能显示六朝时代图书变动得情况。《隋书、经籍志》所采用得图书分类法,直接影响了后世私家书目分类得体系,直到清代相沿未变。 5、《日知录》明末清初顾炎武所著得读书笔记。她自著此书得目得在于“明道”、“救世”为宗旨。书中论述涉及到经义、政事、世风、科举、礼制等,内容非常广泛。此书资料丰富,每论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考证。就是一部包含其思想、政治见解等内容得重要著作,书中表现了她经世致用得史学思想。 6、顾炎武:顾炎武就是明末清初得一位杰出得历史学家、思想家,她与王夫之、黄宗羲号称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清初曾参加武装抗清,失败后坚持不仕清朝,她得著作十分丰富,其中《日知录》就是代表作,顾炎武得特点就是经世致用,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地方自治,展现地方经济,还主张改革官吏得选拔制度,按地方政区人口推举人才。经济上她主张人人为私得积极性,发展地方经济,还主张改进赋税制度,反对官府苛捐杂税。 7、杜佑:唐中叶宰相,重要得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人。早年以荫入仕由地方僚佐升至封疆大吏。杜佑生活得时代,唐朝由盛转衰。她目睹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得巨变。为了寻求解决时弊、拯救危难得方略,从代宗元年开始,将与社会生产、民生利弊、国家安危密切相关得历代典章制度集中整理,研究其沿革废置,损益变化得过程,探讨利弊得失,以历史就是非“未来金龟镜”,撰成二百卷得巨著《通典》,为典章制度史得先河。此外还撰有《理道要诀》一书,系《通典》得要义,被朱熹称为“就是古非今”之书,今已亡佚。

清代学术书目

B 白寿彝等,《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北京,三联书店,1982 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8 包世臣:《包世臣全集·小倦游阁集·说储》,合肥,黄山书社,1991 鲍国顺:《戴东原著作考述》,《孔孟学报》第59-60期,1990 鲍国顺:《戴震与段玉裁的师弟情谊与学术关系》,《中山人文学报》第1期,1993 《北京大学日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上海,开明书店,1927 《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上海,开明书店,1926 北师大清史研究组编:《清史论文索引上编》(1644~1840),北京师范大学油印本,1973 北图编:《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综合性图书》,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C 蔡可园:《清代七百名人传》,上海世界书局,1937 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北京,三联书店,1994 岑溢成:《诗补传与戴震解经方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岑溢成:《训诂学与清儒训诂方法》,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博士论文岑仲勉:《考据举例》,《图书季刊》新第5卷第4期,1944 柴德赓:《王西庄与钱竹汀》,《史学丛考》,中华书局,1979 陈旦:《清儒治文字学之派别及其方法述略》,《国学丛刊》第1卷第2期,1923 陈登原,《中国文化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陈第:《毛诗古音考》,台北,艺文印书馆,1967 陈鼓应等:《明清实学思想史》,齐鲁书社,1989 陈恒嵩:《五经大全纂修研究》,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8 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北京,中华书局,1997 陈澧:《东塾丛书》,台北,华文书局,1970 陈澧:《东塾读书记》,北京,三联书店,1998 陈澧:《东塾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陈美延等编:《陈寅恪集》,北京,三联书店,2001 陈平原、王枫主编:《追忆王国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陈平原等编,《北大旧事》,北京,三联书店,1998 陈其泰:《清代公羊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陈寿熊:《读易汉学私记》,台北,艺文印书馆,1970 陈新雄:《古音学发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875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初编》、《寒柳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陈垣:《陈垣史学论著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陈垣:《陈垣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 陈智超编注:《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陈智贤:《清儒以说文释诗之研究》,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7 陈柱:《清儒学术讨论集》(第1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 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祖武:《清儒学术拾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人物形象设计【正本】

人物形象设计 人物形象设计的社会意义 论文题目: 人物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的社会意义 学生姓名 学号 类型 专业 层次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摘要 (3) 一、前言 (4) 二、人物形象设计的重要性 (4) 三、人物形象设计伴我成长 (5) 四、人物形象设计的社会意义 (6) 五、结束语 (7)

人物形象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的社会意义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象设计已经变成为了一种职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人物形象设计强调从整体风格上进行多角度、多元素的形象感官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的创作过程,则体现了艺术观念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相同的理念。设计艺术观念是一种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实实在在的融合在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当中,不仅可以愉悦个人和他人的心情,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多角度的帮助我们能直接的达到我们自身的一种价值体现。从而更加接近成功的目的。艺术的创作应当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而社会文化的发展也应当遵循必要的规范和秩序,以这种理性的发展观看待文化和艺术,延申到我们社会群体的共性主体形象和个人形象,通过这种理念使文化与设计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艺术语言可以利用这种非文字的表达方式,体现文化的多元和包容,充分的利用好社会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强有力支持,必将能够使我们创作更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作品,人物形象设计作为一门专业的设计艺术,也具有独特的审美标准和美学原则,再设计过程中,既能够雅俗共赏,也能够站在时尚的潮流浪尖。从而更能在我们的形象设计传播中体现对文化艺术发展的人文关怀,汲取社会文化的滋养,创造美好形象的作品。 关键字:形象设计;艺术观念;审美标准;美学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