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煎药室质量控制制度

中药煎药室质量控制制度

中药煎药室质量控制制度
中药煎药室质量控制制度

中药煎药室质量控制、监测检查制度为加强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

1、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远离各种污染源。

2、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

3、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

4、煎药室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

5、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

6、煎药室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控制。

7、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检查内容:

1、环境卫生程度

2、煎药用水

3、代煎药品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4、每剂药品煎煮2次

5、药品煎煮时间

6、根据方剂功能和药物功效确定

7、先煎后下等特殊要求按医嘱操作

8、药渣煎透度(无糊状快、无白心、无硬心)

9、内服药与外用药标识区分10、煎出药液量与方剂剂数相符分装剂量准确11、煎药室专人负责12、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煎药室工作制度及中药煎煮操作规程13、工作人员领取待煎药品时核对处方分类记录14、工作人员发放中药汤剂时复核并签收15、急煎汤剂在2小时内完成并发放复核签收医护人员意见:合格不合格备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和流程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一、煎药室人员收到药剂后,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液量、煎法等。经核对无误后再收药本上签收并记录取药时间。如果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药师联系,注意与患者定取药时间。 二、煎药时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后下、另煎、冲服、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处理。内服、外用药严格区分。 三、煎药卡标签从取药时起,必须紧随药袋、浸泡容器、煎煮容器、包装容器转移。 四、因病情需要急煎的中药,煎药室必须立即调整煎药次序,优先煎药,保证急煎中药不可超过2小时。 五、煎药室应有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及差错事故记录。 六、药品煎干或煮焦严禁使用,应丢掉,重新配方煎煮,包装打袋时总阀门未关闭造成药液流失,不许用煎煮过的药品再煎煮,应丢掉重新配方。 七、药品煎煮好后,包装打袋,清点数量,贴好标签以备取药人取药。 八、煎煮用具、容器、煎药机每煎好一次药剂后,应清洗干净,以备下次煎药使用。停止煎药时请关掉电源开关。

九、煎药过程中严禁离岗,其他非本室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煎药室,不得进行与煎药工作无关的活动。煎药人员严禁私自将剩余药液送人或自用。煎药室消耗用品(煎药袋、塑料袋等)严禁送人或自用。 十、煎药人员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戴煎药手套工作,做好个人卫生,严禁煎药手套与打扫卫生手套同用。 十一、以上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如违反,按院内规定处罚。 十二、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点等,注意安全隐患。 十三、定期(一周)对煎药室所有墙面、棚顶、隐蔽处清洁。定期(一月)请后勤人员检查用水用、电路安全。定期(一月)维护设备仪器,保证起工作正常进行。 煎药室工作流程 一、煎药室人员接到中药师通知取待煎药品后,及时取药(不可超过15分钟),收到待煎药物时,应对“中药房送药记录本”、“煎药处置单”、“煎药袋标签”核对,做到六查五对:六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现金收讫章或住院收讫章。五对: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量、特殊煎法药物、约定取药时间。 二、煎药室人员收药后登记“煎药室取药记录本”、“煎药记录”。 三、待煎药物(群药)应当冷水浸泡40-60分钟,煎煮开始时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一、煎药人员必须按本煎药操作规程和医嘱煎药。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要认真核对与处方是否相符,各个环节应严格按照煎药操作规程进行,防止差错。每方(剂)煎药应有一份反映煎药各个环节的操作记录。记录应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 二、一般药物的煎煮法 1、煎药必须使用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先行浸泡,然后煎煮。一般浸泡30-60 分钟。煎煮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水。 2、应根据方剂的性能确定煎煮时间。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一般药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一小时。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药剂第二煎的时间略缩短。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3、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三、特殊药物的煎煮法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1 2、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3、另炖或另煎药: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此

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药时间(用水适量)。 4、溶化药(烊化):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 5、包煎药:凡有绒毛或细小籽粒及需包装后煎药的应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6、煎汤代水:根据医嘱要求,对于质地松泡、用量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去渣、过滤、取汁,再与其它药料同煎。 7、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按相应的规范操作。 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四、煎药注意事项 1、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2、煎药时应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 3、内服药与外用药应有不同的标识区分。 4、注意另包药的投下时间和煎煮方法。 5、煎好的药液必须装入经过清洗和高温消毒并符合盛放食品要求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6、使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煎药机的煎药功能必须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和中药的煎煮理论。应在常压状态下操作。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煎出的药液量必须与方剂的剂数相符,分装剂量必须准确。 7、使用煎药包装机包装药液,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中药汤剂是中药常见传统剂型,是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确保中药汤剂安全有效,加强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中医药理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参照《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以及《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制定本规范。 一、设施与设备 1、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和实验动物房。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不应对煎药过程造成污染。 2、中药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根据医疗单位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应设有储藏(药)室、准备室(区)、煎煮室、清洗室(区)、更衣室,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 3、煎药室应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有防止污染、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措施。室内应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设施。 4、煎药室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5、煎药室必须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具有储药设施、冷藏设施。 6、煎药工作台面应平整、清洁。 7、煎煮室应备有量杯(筒)、过滤器、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8、煎药容器以陶瓷、搪瓷、不锈钢器皿为宜,禁用铁制器皿。 9、储药容器应密闭,做到防尘、防霉、防污染。用后应及时清洗,用前应严格消毒。 二、人员 1、煎药室应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把关及管理工作。 2、煎药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中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3、煎药人员应有健康档案,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患者和体表有伤口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4、煎药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在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工作,并

医疗机构医院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2019年版)

医疗机构医院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2019年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设施与设备要求 (2) 第三章人员要求 (3) 第四章煎药操作方法 (3) 第五章煎药室的管理 (6) 第六章附则 (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章设施与设备要求 第三条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 第四条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 第五条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第六条煎药室应当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储药设施、冷藏设施以及量杯(筒)、过滤装置、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第七条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

煎药容器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 储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 第三章人员要求 第八条煎药室应当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监督及组织管理工作。 第九条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煎药工作人员需有计划地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 第十条煎药人员应当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等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第十一条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 第四章煎药操作方法

煎药室工作制度

煎药室工作制度 1. 煎药室必须有中药师(士)具体住院或门诊病人的中药煎药与管理工作。 2. 煎药人员领取中药剂时,应核对病人姓名、科别、地址、床号、日期、剂数无误。 3. 煎药要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医嘱,按规定浸泡后,根据药剂性能选择 火 候、时间,进行煎煮,药汁量(一般口服100-150ml)要符合要求,外用可 达500ml。 4. 煎药时应坚守岗位,防止药汁煎干,保证药液质量。药材必须煎煮二遍, 按 药材的性质,掌握煎煮时间,需灌服或外用特殊处理者,遵医嘱执行。药渣应保存 24 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5.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烊化等特殊用药的煎煮,要按医嘱执行, 确保煎药质量。 6. 打印的煎药卡或标识从领药时起,必须紧随药袋、浸泡容器、煎煮容器和 盛 药容器转移,每个工序都有操作人员在签名。 7. 内服、外用煎煮器及服药瓶要严格分开使用。煎好的内服药与外用药必须标 记清楚或有醒目标识。 8. 严格按照中药煎药机和液体包装机使用说明书使用。煎药器具应保持清洁, 停止煎药时, 请先关掉电源开关, 然后拔下电源插头和联机插头,随后清洗擦干备用。做到用后必须清洗干净备用与做好养护工作并有使用标识。9.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计算公式计算加水量,复核确认加水量是否适合。10( 汤药送抵病房或药房,应请

护士或收药人核对后在送药登记本上签收,建立煎煮登记和差错事故登记以备查考。 11(煎药人员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做好个人卫生。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毒、防盗措施,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电。 12. 因病情需要急煎的中药,煎药室必须立即调整煎药次序,优先煎煮. 13(其他人员非公事不得进入煎药室,不得进行与煎药工作无关的活动。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中药汤剂是中药剂型之一,保证中药汤剂煎煮质量,是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为加强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本规范。 一、基本设施建设 1( 中药煎药室的面积应根据药量和煎药设备的大小合理配置. 2( 中药煎药室应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平整、洁净、无污染,室内有排烟、排气、消防设施。 3( 煎药工作台面平整、清洁。 4( 贮药容器应密封,做到防尘、防霉、防污染。 5( 用过的盛药器具应及时洗刷干净,严格消毒后再盛药。 6( 室内应备有量杯、过滤器、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二、煎药操作规程要严格按医嘱和本操作规程煎药。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或用不锈钢锅,禁用铁器。在煎煮过程中,做到各个环节准确无误,防止差错。 ( 一) 一般药物的煎熬法 1(入煎前除粉剂等不宜清洗的药物外,应先清洗干净,然后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 煎药用水,以一般常用的清洗水即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 厘米。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熬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减水量。 2(煎熬时间,应根据药剂的性能确定。解表药、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

煎药室工作流程

煎药室工作流程 中药房、煎药室交接“待煎”药品流程 中药房按合格处方,调配好药品后(包括药品混均)。煎药室人员收到待煎药物时,应对“中药房送药记录本”、“煎药处置单”、“煎药袋标签”核对。做到六查五对:六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现金收讫章或住院收讫章。五对: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量、特殊煎法药物、约定取药时间。如发现疑问及时与药师联系,确认无误后签名收药,并注明收药时间。煎药室交待患者取药时间从开始收药计算。 煎药室发药流程(对象:中药房) 煎药室煎煮好药品后,每袋药品贴好药名标签,清点数量,检查无误后请中药房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收药,并注明收药时间。中药房检查收药注意药名标签、数量、不同煎药锅所取得同一方剂药色差(目测),有问题及时提出。 煎药室发药流程(对象:患者) 煎药室煎煮好药品后,应当取下煎药桶标签粘贴包装好的药袋上,再次清点数量,核对无误后待发。取药人需持煎药单取药签名,并注明取药时间。煎药室人员认真核对取药人所持煎药单无误后再发药。注意:请取药人当面点清数量。 煎药室工作流程 一、煎药室人员接到中药师通知取待煎药品后及时取药(不可超过15分钟),收到待煎药物时,应对“中药房送药记录本”、“煎药处置单”、“煎药袋标签”核对。做到六查五对:六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现金收讫章或住院转讫章。五对: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量、特殊煎法药物、约定取药时间。如发现疑问及时与药师联系,确认无误后签名收药。并注明收药时间。 二、煎药室人员收药后登记“煎药室取药记录本”、“煎药记录”。

三、待煎药物(群药)应当冷水浸泡40—60分钟,煎煮开始时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四、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45—6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五、凡注明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一)先煎药:应当浸泡不少于30分钟,煮沸30分钟再投 入群药同煎。 (二)后下药:应当浸泡不少于30分钟,在群药煎至预定 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三)另煎药:应当浸泡不少于30分钟,煎药(煮沸后改 文火)1—2小时,所煎得药汁与方剂中其它药汁混 匀后再分装。 (四)烊化(溶化药):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后,将其 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 药溶解即可。 (五)包煎药:应当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 (六)煎汤代水药:应当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去 查、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物同煎。 六、“煎药袋标签”从取药时起,必须随同煎药袋、浸泡容器、 煎药容器、包装药袋转移。 七、根据处置单留液体量要求,包装打袋(如药量过多需浓缩至

上海中药行业中药煎药质量管理规范

上海中药行业中药煎药质量管理规范 (2014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中药煎药管理,提高代煎服务质量,根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煎药管理的通知》(沪卫计中管〔2014〕19号)要求,参照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承接本市医疗机构委托中药煎药加工服务的上海中药饮片生产和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企业应严格执行本规范,坚持诚信自律,保证中药煎药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第二章场地设施和加工用具要求 第四条企业接受医疗机构委托,提供中药代煎是中药饮片销售的延伸服务,应设置独立的中药煎药管理部门与操作区,其场所应与饮片生产经营场地严格分隔,周边环境卫生安全,无废气、废水、垃圾等污染源。 第五条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饮片生产企业应当设置中药煎药专用饮片仓库。仓库面积应与代煎业务量相适应,能满足代煎饮片的周转和存储,仓储管理符合GSP的相关要求。 第六条企业应当设有与代煎业务量相适应的饮片调配场所(饮片生产企业的调配区域建筑面积应不小于100平方米),调配区、煎药区应与生活区分开;配有调配操作台、调温、控湿、防虫、防鼠等

设施,有温湿度监测调控记录;调配间的药斗(筒)等饮片存放容器排列合理,有品名标签,标签和药品相符,并做到正名正字;不同批号的调配饮片装斗(筒)前应及时清斗,并做好清斗记录,防止错斗、串斗等混药情况发生。 第七条调剂使用的计量器具、监测器具应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进行定期校验,有合格标志。不合格的器具不得使用。 第八条煎药区域应有储药、冷藏设施和场地,能防止作业差错和交叉污染,场地面积和设备设施等应与代煎加工的业务规模相适应,区域布局合理。设有浸泡、煎煮、包装、清洗等功能区域,有明显的分区标识,实行定置管理。需要进行临方炮制的,应按行业的有关规范要求制定管理制度,配置相应的辅料和器具,做好炮制记录。 第九条煎药间地面、墙面、顶壁应平整,易清洁,不易发霉和脱落;管道、灯具、风口等设施的设置应当便于清洁;有安全消防等防护措施和给排水、通风、防尘、防动物昆虫侵入等设施。 第十条企业应根据煎药业务规模和操作要求,配备必要的煎药设备(煎药机与包装机的配比不得大于4∶1)和量杯(筒)、过滤、计时、捣碎加工等辅助器具。直接与药物接触的煎药容器具应选用耐腐蚀、不易与药汁起反应、不释放有害物质的材料,不得使用铝、铁和普通塑料制品。煎药袋的材质应无毒害、耐用、耐高温、有滤过功能并定期更换。 第十一条煎药场地应保持整洁卫生,不得放置与煎药无关的物品,煎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清理;每剂煎药结束,应及时洗净煎药袋及煎药、包装设备和容器具,严防混药和污染;每天煎药结束按规定做好清场工作。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发〔〕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各直属单位: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药煎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章设施与设备要求第三条中药煎药室(以下称煎药室)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第四条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应当根据本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应当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第五条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第六条煎药室应当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储药设施、冷藏设施以及量杯(筒)、过滤装置、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第七条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煎药容器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储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

中药房煎药室工作制度

中药房煎药室工作制度一、煎药室人员收到药剂后,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 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剂数、每剂煎药袋数。每袋留药液量、煎法等。经核对无误后再收药本上签收并记录取药时间。 如果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药师联系,注意与患者定取药时间。 二、煎药时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 后下、另煎、冲服、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处理。内服、外用药严格区分。 三、煎药卡标签从取药时起,必须紧随药袋、浸泡容器、煎煮容 器、包装容器转移。 四、因病情需要急煎的中药,煎药室必须立即调整煎药次序,优 先煎药,保证急煎中药不可超过2小时。 五、煎药室应有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及差错事故记录。 六、药品煎干或煮焦严禁使用,应丢掉,重新配方煎煮,包装打 袋时总阀门未关闭造成药液流失,不许用煎煮过的药品再煎煮,应丢掉重新配方。 七、药品煎煮好后,包装打袋,清点数量,贴好标签以备取药人 取药。 八、煎煮用具、容器、煎药机每煎好一次药剂后,应清洗干净, 以备下次煎药使用。停止煎药时请关掉电源开关。

九、煎药过程中严禁离岗,其他非本室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 煎药室,不得进行与煎药工作无关的活动。煎药人员严禁私自将剩余药液送人或自用。煎药室消耗用品(煎药袋、塑料袋等)严禁送人或自用。 十、煎药人员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戴煎药手套工作,做好个 人卫生,严禁煎药手套与打扫卫生手套同用。 十一、根据用量合理煎药备药,并贴好标签标名,并在阴凉处存放。 十二、遇到意外情况请及时上级部门联系解决。 十三、不定期抽查考核,以上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如违反,按院内规定处罚。 十四、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点等,注意安全隐患。 十五、定期(一周)对煎药室所有墙面、棚顶、隐蔽处清洁。定期(一月)请总务人员检查用水用、电路安全。定期(一 月)维护设备仪器,保证起工作正常进行。 煎药室工作流程及 注意事项 一、煎药室人员接到中药师通知取待煎药品后,及时取药(不可 超过15分钟),收到待煎药物时,应对“中药房送药记录本”、“煎药处置单”、“煎药袋标签”核对,做到六查五对:六查: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或住院号、现

中药煎药室质量控制监测制度

中药煎药室质量控制监测制度 为加强中药煎药室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保证中药煎药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煎药室质量控制监测制度: 第一条设施与设备要求 (一)煎药室远离各种污染源,周围的地面、路面、植被等应当避免对煎药造成污染。 (二)煎药室的房屋和面积规模和煎药量合理配置。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工作区内应当设有储藏(药)、准备、煎煮、清洗等功能区域。 (三)煎药室应当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应当平整、洁净、无污染、易清洁,应当有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它设施应当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四)煎药室配备完善的煎药设备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储药设施、冷藏设施等。 (五)煎药工作台面应当平整、洁净。煎药容器以陶瓷、不锈钢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储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应当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 第二条人员要求

(一)煎药室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具体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监督及组织管理工作。 (二)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三)煎药工作人员需有计划地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岗位培训。 (四)煎药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等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 (五)煎药人员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 第三条煎药操作方法 (一)煎药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待煎药物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二)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 (三)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四)煎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五)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包煎等特殊要求的

煎药室工作制度及规范

煎药室工作制度 1.煎药人员收到药剂,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地址、电话、服药时间、 剂数及煎法等,经核对无误后,在收药本上签收。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调剂人员联系。 2.煎药时应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做到一剂一煎,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后下、冲服、 烊化、包煎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特殊处理。 3.药剂煎好后,必须检查煎药锅和装药袋签姓名是否相符,无误者可由护士验收签字领取。 药渣应保存24小时备查。 4.煎药用具、容器应清洁干净,每煎完一剂后,应清洗容器。内服、外用药容器应严格区 分。 5.对急重病人的药剂(急煎中药),应即领、即煎、即送,全过程不超过2小时且要保证 质量。 6.煎药室应有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及差错事故记录。 7.七、.煎药人员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保持室内及个人清洁卫生。注意安全,做好防 火、防毒、防盗措施,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电。其他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煎药室。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1.煎药人员收到待煎药时应核对处方药味、剂数、数量及质量,查看是否有需要特殊处理 的饮片,如发现疑问及时与医师或调剂人员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水煎煮。 2.为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在煎煮前先加冷水将饮片浸泡不少于30分钟,不宜使用60℃以 上的热水浸泡饮片,一般水量以高出药面2~5cm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第二煎则用水量应当酌减。用于小儿内服的汤剂可适当减少用水量。3.群药按一般煎药法煎煮,需特殊煎煮的饮片则按特殊方法处理。在煎煮过程中要经常搅 动,并随时观察煎液量,使饮片充分煎煮,若发现煎干或煎煳现象,应另取饮片重新煎煮。 4.煎煮用火应"先武后文".解表药多用武火,补虚药多用文火。 5.煎药时间的长短,常与加水量、火力、药物吸水能力及治疗作用有关。中药煎煮一般分 为一煎、二煎。一般药一煎沸后煎20-30分钟为宜;解表药一煎沸后用武火煎15-20分钟为宜;而滋补药一般沸后煎40-60分钟,。二煎的煎煮时间比一煎的时间略短。 6.每剂药煎好后,应趁热及时滤出煎液,以免因温度降低而影响煎液的滤出及有效成分的 含量。滤药时应压榨药渣,使药液尽量滤净。将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7.煎液量:儿童100-300成人400-600ml,每剂按两份等量分两装,分二次服用。 8.凡注明有特殊煎药方法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9.核对煎药袋内的姓名、药味、质量及煎煮方法等,复核无误后,即可签字发出。 10.煎药标准:煎液有原处方中各味中药的特征气味,无煳化,无焦化及其他霉烂异味,残 渣无硬心,无焦化、煳化,挤出的残液量不超出残渣总重量的20%。 中药煎药机标准操作规程 为了更好的提高中药临床疗效,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05151

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一、基本设施建设 1.中药煎药室的面积应根据药量和煎药设备的大小合理配置,应设有储药柜、冰箱、煎药间、清洗间、值班间。 2.中药煎药室应宽敞、明亮,地面、墙面、屋顶平整、洁净、无污染,室内有排烟、排气、消防设施。 3.煎药工作台面平整、清洁。 4.贮药容器应密封,做到防尘、防霉、防污染。 5.用过的盛药器具应及时洗刷干净,严格消毒后再盛药。 6.室内应备有量杯、过滤器、计时器、贮药容器、药瓶架等。 二、煎药操作规程 要严格按医嘱和本操作规程煎药。煎药容器以砂锅、瓦罐、搪瓷器皿为宜,或用不锈钢锅,禁用铁器。在煎煮过程中,做到各个环节准确无误,防止差错。 (一)一般药物的煎熬法 1.入煎前除粉剂等不宜清洗的药物外,应先清洗干净,然后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 煎药用水,以一般常用的清洗水即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3厘米。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熬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减水量。

2.煎熬时间,应根据药剂的性能确定。解表药、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一般药煎3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分钟至一小时。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使药料受热均匀。药剂第二煎的时间略缩短。每剂药一般煎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3.煎药量:儿童服用一般煎至50-150毫升,成人服用一般煎至200-300毫升。 (二)特殊药物的煎熬法: 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兑服、烊化等特殊要求的中药,应按医嘱进行,确保煎药质量。 1.“先煎药”应煮沸10-15分钟后,再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且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煎5分钟即可。 3.另炖或另煎药: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开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一般煎2小时左右,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药熬时间(用水适量)。 4.溶化药(烊化):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时,将溶化之药置于去渣药汁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即可。 5.泡服药:用开水半杯或将煎好的药汁趁热浸泡(须加盖)10-15分钟,待降至适当温度时滤出药汁。 6.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适量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煎药室管理方案.docx

煎药室工作制度 为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煎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 管理法》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等要求,制定煎药室工 作制度。 一、煎药人员收到药剂,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 别、服药时间、剂数与煎煮方法,经核对无误后,在收药本上签收。 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调剂人员联系。 二、煎药时应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按照标准化操作程序使用 煎药设备。煎煮前将药材用冷水浸泡40~60 分钟,加水量超过药材表 面 2 厘米。做到一剂煎两次,煎煮时间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 为30~40 分钟,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后下、冲服、烊化、包煎 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特殊处理。 三、药剂煎好后,必须检查煎药设备的标签和中药包装标签姓名 是否相符,无误者方可由护士验收签字领取。药渣应保存24 小时备查。 四、煎药用具、容器应清洁干净,每煎完一剂后,应彻底清洗。 内服、外用药器具应严格区分。 五、煎药室要注意安全,保持清洁卫生,严防火灾和用电安全。 非工作需要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煎药室。 六、对急重病人的药剂,应即领、即煎、即取,全程不得超过2小时。 七、煎药室应有详实的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及差错事故记录。

八、做好门诊病人的代煎中药工作,病人凭煎药费收据到煎药室办理代煎手续,工作人员必须热情接待,细致服务,详细告知病人相关用药事项。 九、加强煎药室安全管理,做好水电及电器设备维护,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煎药室。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收药、煎药、发出要仔细认真,详细核对,做到各个环节清楚、 准确,保证质量,防止差错。 1.收药:凡在本煎药室煎药者,每付药要附上煎药卡片,填写 病人姓名、科室、床号、日期、煎药剂量。煎药人员要逐剂核对,无 误后在煎药登记表上签字。门诊煎药以收据作取药凭证。对特殊药物,应详细注明,按要求进行煎煮。 2.浸泡: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 30 分钟。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 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 30 分钟。 3.煎药:每剂药必须煎两遍,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 2-3 次,煎 煮时间应当根据方剂的功能主治和药物的功效确定。一般药物煮沸后再 煎煮 20-30 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煮沸后再煎 煮 15-20 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 40—60 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 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 毫升, 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4.煎药发出:病房煎药一般在下午送到各科室,并由护理人员 签收;门诊煎药由病人或家属凭证领取。复核查对无误后,在收药单 上签字。对危重病人,急煎药送煎药室后, 1.5 —2 小时送药,确保 按时服药。 5.清洗消毒:煎药设备要严格处理,对用过的煎、盛药器具要 及时洗刷干净,严格消毒后再用,防止交叉污染。 6.煎药完毕,关停水电,保证工作、人身安全。

中药煎药质量管理规定

中药煎药质量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药煎药质量管理制度 一、为保证煎药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煎药室应当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中药师负责煎药室的业务、指导质量监督和组织管理工作。煎药人员应当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中药煎药工作。 三、煎药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须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 四、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按清洁规程进行清洁,做好清洁记录。煎药容器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器皿为宜,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储药容器应当做到防尘、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用前严格消毒,用后应当及时清洗。 五、煎药须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待煎药物应当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煎煮开始时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应当酌量加水。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 六、一般药物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煮沸后再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约40~60分钟。药剂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当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缩短。 七、煎药过程中要搅拌药料2~3次。搅拌药料的用具应当以陶瓷、不锈钢、铜等材料制作的棍棒为宜,搅拌完一药料后应当清洗再搅拌下一药料。儿童每剂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剂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或遵医嘱。

煎药室工作制度与规范方案

**乡中心卫生院 煎药室管理制度 目录 1、煎药室工作制度 2、中药煎药室工作流程 3、中药煎药机操作流程 4、煎药室工作人员职责 5、煎药室清洁消毒制度 6、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乡中心卫生院 煎药室工作制度 1、煎药人员收到药剂,应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地址、电话、服药时间、剂数及煎法等,经核对无误后,在收药本上签收。如有疑问,应及时与医生、调剂人员联系。 2、煎药时应认真执行煎药操作规程,做到一剂一煎,保证煎药质量。对先煎、后下、冲服、烊化、包煎等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必须按规定特殊处理。 3、药剂煎好后,必须检查煎药锅和装药袋签姓名是否相符,无误者可由护士验收签字领取。药渣应保存24小时备查。 4、煎药用具、容器应清洁干净,每煎完一剂后,应清洗容器。内服、外用药容器应严格区分。 5、对急重病人的药剂(急煎中药),应即领、即煎、即送,全过程不超过2小时且要保证质量。 6、煎药室应有收、发药记录、煎药记录及差错事故记录。 7、煎药人员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保持室内及个人清洁卫生。注意安全,做好防火、防毒、防盗措施,下班前

关好门、窗、水、电。其他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煎药室。 **乡中心卫生院 中药煎药室工作流程 1、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前认真核对煎药凭证,进行登记。 2、把要煎煮的饮片放入容器中,用冷水浸泡30分钟。 3、清洗煎药机,打开排液阀门,放干净水,关闭排废液阀门,把浸泡透的饮片放入药锅,加入浸泡的液体和水(加水量一般应浸过药面2-5cm,花草类药物或煎药时间较长的酌情加水)。 4、煎药机内放入饮片和水后,盖上锅盖,旋紧手柄,将该药煎药凭证放于煎药机手柄上,设定好煎药时间和温度,机器自动加热,到达设定温度自动转入文火,到达设定时间后,自动停止加热。 5、药煎好后,打开排液阀门,药液通过排液软管注入包装机药罐内自动包装。排药液过程中,同时使用工具挤压药包,挤出药包中的残余药液。 6、药液排完后,关闭电源,将药渣取出。加入适量清水,清除锅底沉积杂物,打开排污阀,排除污水。

医院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X X X人民医院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 为科学、规范地管理本院的中药饮片,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制定本办法。 二、本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工作,院长为中药饮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药剂科负责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 三、全院建立健全中药饮片质量监督体系,各临床相关科室有专人负责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工作,药剂科定期检查中药饮片质量。 四、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人员、医院职工及患者,如果发现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有权直接向医院领导或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反映,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无故干涉和打击报复。 五、负责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对领取和存放的中药饮片进行清理、检查以防发生变质失效。 六、药剂科在院长和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中药饮片供应工作。药剂科应严格遵守《中药饮片管理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 七、制定和规范中药饮片购进工作程序,好饮片购销的资质认证工作,合法规范地购进中药饮片。 八、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入库验收制度。入库时应对中药饮片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入库。 九、中药饮片库房应具备与中药饮片性质相适应的存储设备、设施,如冷藏、防冻、避光、防潮、通风、防鼠、防虫等。

十、中药饮片的出库遵循先进先出、后进后出、近期先用、远期后用的原则,严格按效期管理中药饮片,防止过期失效。 十一、、中药饮片调剂人员、煎药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凡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或其它可能污染中药饮片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中药饮片的工作。

中药煎药室质量控制

7、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包煎()、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 7.1先煎药应当煮沸10-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 7.2后下药应当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 7.3另煎药切成小薄片,煎煮约2小时,取汁();另炖药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此类药物的原处方如系复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与方中其它药料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再行分装。某些特殊药物可根据药性特点具体确定煎(炖)药时间(用水适量)()。 7.4溶化药(烊化)应当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药,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溶解即可()。 7.5包煎药装入包煎袋闭合后,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包煎袋材质应符合药用要求(对人体无害)并有滤过功能()。 7.6煎汤代水药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料同煎()。 7.7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的规范操作()。 先煎药、后下药、另煎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8、药料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 煎药时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 9、内服药与外用药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

10、煎煮好的药液装入经过清洗和消毒并符合盛放食品要求的容器内,严防污染()。 11、使用煎药机煎煮中药,煎药机的煎药功能符合本规范的相关要求。在常压状态煎煮药物,煎药温度一般不超过100℃。煎出的药液量应当与方剂的剂量相符,分装剂量应当均匀()。 12、包装药液的材料应当符合药品包装材料国家标准()。 四、煎药室的管理 1、煎药室由药剂部门统一管理。药剂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煎药室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药剂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工作制度、操作程序应当装订成册并张挂在煎药室的适宜位置,严格执行()。 3、煎药人员在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认真核对处方(或煎药凭证)有关内容,建立收发记录,内容真实、记录完整()。 每方(剂)煎药有一份反映煎药各个环节的操作记录。记录应保持整洁,内容真实、数据完整()。 4、急煎药物应在2小时内完成,要建立中药急煎制度并规范急煎记录。 5、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 煎药室应当定期消毒。洗涤剂、消毒剂品种应定期更换,符合《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GB14930.1)和《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GB14930.2)等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不得对设备和药物产生腐蚀和污染()。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中药煎药室工作制度 一、煎药室由中药师负责指导工作,药剂领入、煎药、发出要经过核对, 做到各环节清楚、准确无误、保证质量、防止差错,药械科定期检查。 二、工作人员要遵守劳动纪律,衣帽整洁,保证室内清洁,禁止室内闲 谈、吸烟。 三、药剂领入:领药时要认真核对病员姓名、剂数、特殊药物的煎熬法 和单包数量。 四、药剂煎熬: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在煎熬过程中做到各环节准 确无误,防止差错。 五、药剂出发:药剂煎好后立即登记入册签名,发药前应认真核对姓名, 剂量、剂数是否相符,无误后经签字方可发放。住院病人药剂送到病房护士站,门诊病人药剂送到中药房。 六、贮药器皿管理:按规定随时清洁,保证无污渍、无药垢。 七、安全管理: 1、煎药时,不得离开煎药室,以免火灾及将水熬干等意外发生。 2、煎药机点燃后随时观察,调节好开关。发生故障立即停止使用。 3、室内不准放易燃易爆物品,非本科室人员不得在此停留。 4、如发现火情,立即断电、关阀,组织抢救,并立即报警。 5、下班前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无误后方能离开。

煎药室工作流程 1、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前认真核对煎药凭证,进行登记。 2、把要加工的药装入特制的无纺布袋中,把口扎好,放入容器中,用冷水浸泡30分钟。 3、清洗煎药机,打开排液阀门,放干净水,关闭排废液阀门,把浸泡透的药袋放入药锅,加入浸泡的液体和水(加水量一般应浸过药面2-5cm,花草类药物或煎药时间较长的酌情加水)。 4、煎药机内放入中药和水后,盖上锅盖,旋紧手柄,将该药煎药凭证放于煎药机手柄上,关闭排气安全阀,设定好煎药时间和温度,机器自动加热,到达设定温度自动转入文火,到达设定时间后,自动停止加热。 5、药煎好后,当压力下降到1kg左右时,打开排液阀门,药液通过排液软管注入包装机药罐内自动包装。排药液过程中,同时转动挤压手轮,挤出药包中的残余药液。 6、核对煎药凭证及药袋数后,装入包装袋送中药房核对签收。送达中药房前,放于储物箱暂存。 7、药液排完后,完全打开排气安全阀,压力减至大气压,打开手柄将药包取出,关闭电源。及时加入适量清水,清除锅底沉积杂物,打开排污阀,排除污水。

中药房和煎药室相关管理制度及工作职责

中药房工作制度 1、负责门诊中药汤剂处方的调配工作,接到处方后,必须对处方中各项药物审查无误后方可调配,复核无误后方可煎药或发出。 2、严格执行调剂操作规程,熟记斗谱,熟练掌握药物炮制技术、配伍禁忌,认真鉴别药材、饮片的真伪优劣,保证配方药材的质量。调配处方时必须细心谨慎,准确称量,不得凭估计抓药,饮片配方称量总量误差小于等于5%。 3、方剂中如有先煎、后下、另煎、烊化、冲服、胶类等药材必须单包并注明;需临时炮制的药材,按处方要求进行加工,煎药时按要求煎煮,以保证药效。处方中如有缺药,应征求处方医师意见并签字后方可配方。发药时,要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遇有特殊煎服方法,要详细向病人交待清楚。 4、中药处方的限量一般不超过1周,毒性中药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 5、加工、炮制毒性中药,必须按《药典》或有关中药炮制的规定进行,符合要求后,方可供配方。处方中凡未注明“生用”的毒性中药应给炮制药。 6、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管理制度,中药毒性药品应有专人保管,专柜加锁,建立专门帐册,处方单独保存2年备查。 7、药材饮片装斗及配方时应避免撒落,防止串斗。定期检查周转库及药斗内饮片有无虫蛀、霉变,并妥善处理。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8、对病人礼貌服务、态度和蔼,向病人交待清楚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病人的提问。 9、调配处方需经第二人核对并签字,一人值班时由本人自行核对、签字后方可发出,并于次日由负责药师审核,发药复核率应达100% ,出现差错率小于1/万。 10、中药房的设施应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无关人员不得进入药房。 11、严格执行药房安全工作制度,禁止工作场所吸烟,下班时,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