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最终5篇)

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最终5篇)

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最终5篇)

第一篇: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

诗歌赏析练习卷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为什么作者身处闹市却能“而无车马喧”,作者的自问自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闲、恬淡。“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3.此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哪两个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真意。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4.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D)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田园的喜爱,以及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飞鸟归林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心境。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5.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自挂云帆济沧海。1.诗的前两句用“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来表明宴会的_热闹气氛____;三四句连用四个动词“__停_、__投_、__拔_、__顾_”与前两句中的四个形容词“__金__、__清_、_玉__、__珍_”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思绪茫然和怀才不遇的愤懑_____。

2.面对宴会,诗人思绪茫然,原因是“_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 ”(填原句),这两句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自己空有远大的理想,但是人生之路艰难险阻,仕途渺茫_。

3.诗的七八句运用典故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诗人仍期待获得朝廷重用_,一展宏才_;

4.诗的最后两句突出表现诗人实现远大的理想的乐观自信和愿望的情感。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而有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B.这首诗巧妙运用渡黄河、登太行、济沧海和吕尚、伊尹等历史

人物的典故,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号称“酒仙”的诗人李白面对朋友为他摆设的豪华酒宴而“不能食”“心茫然”,可见诗人固执己见,对友人的感情毫不在意。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逼真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前10句:咏雪后八句:送别

2.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送别前雪景、饯别时候的雪景、临别时的雪景、送别之后的雪景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抒写雪中送客的依依惜别之情,抒发无限惆怅之情。都表达了对有人的不舍和离别的惆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秋风破屋群童抱茅长夜难眠广厦庇寒2.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的?

抓住了一系列的动词: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直抒感慨,推己及人。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舍己为人的博大的胸怀。4.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5.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D)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2.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鲜花虽凋谢了,但它绝不是无情地随风飘洒,而是立志将自身化作肥料,来滋养鲜花。移情于景,巧妙构思,寓意深刻(春泥自喻贬官,春泥喻百姓,花喻朝廷),尤其一个“更”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以身献国的高尚情操,令人肃然起敬。今天,我们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即使自己象花一样凋谢了,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花,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3.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辞官离京时的复杂心情,展示了诗人不甘沉沦,愿意为国效力的情怀。

清溪行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此诗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时所作。向:接近,将近。1.从修辞角度对“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作一点赏析。(2分)

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2

分)...A.“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人以“清心”的感受。

B.“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作者由眼前的清溪想到新安江,发出了对新安江由衷的赞叹。

C.“空悲远游子”中“游子”的意思是久居他乡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D.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新晴野望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②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③事南亩④。[注]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白水:银白色的河水。③倾家:全家。④南亩:农田的代称。

1.这首诗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清新(或“明净”“空旷”“旷”)的特点。(2分)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2分)..A.这是一首田园诗,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B.颔联和颈联四句的景色,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C.颈联中“明”和“出”,语言精炼而传神,紧扣景物的特点。

D.尾联平添生机和活力,但农忙与诗人的悠闲形成对比,隐含诗人惭愧之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②非吾土,维扬③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④。

[注释]:①旧游:指故交。②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③维扬:即扬州。④海西头:指扬州。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独客异乡的孤寂)、怀念旧友的情感,其中第四联(尾联)联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2.从听觉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试举一例进行分析。(2分)示例(1):作者通过山暝听猿啼,以猿啼的凄凉来烘托作者的愁情。示例(2):作者通过风鸣之声(风吹树叶飒飒作响),渲染萧索、凄凉的氛围,烘托作者的愁绪。

第二篇:诗歌赏析练习一

诗歌赏析练习一破阵子

(一)(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破阵子》这首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为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2、词中讲的“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是指

3、这首词题为“壮词”,你认为壮在哪里?

《破阵子》

(二)1.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

(三)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都传递了诗人的什么心声?

2.有人认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流露了词人追名逐利的心理,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

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2、《观刈麦》最后四句运用手法是为了表现

《观刈麦》

(二)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这两句诗中隐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四句交代小麦成熟的季节,以引出下面写麦收的忙碌和辛苦。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割麦者的心理活动。他们天天在骄阳下劳动,已经不知道热了,所以,只希望时间慢点儿过,好让他们多割点麦。

C、拾麦穗的贫苦妇女的述说,用“家田输税尽”道出贫困的原因。

D、诗的最后几句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

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这首诗题咏的是,抒发的是作者的感情。

3、诗句的最后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使至塞上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这里指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燕然”两字中。

2、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一个字是

,表明此行目的的一个短语是

3、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颈联所写的奇异景象。

《使至塞上》

(二)1、诗中的“征蓬”比喻什么?诗人写征蓬、归雁有何用意?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渺不可知的感觉。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话中的“一去不复返”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只剩下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世事茫茫之感慨,流露出诗人消极悲观的思想感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楼中所见。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瞒眼的景象,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一联写烟波江上日暮怀乡之情,在结构上回应那种渺不可见的境界。

2、诗的前四句从落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之感。昭示人们。

《黄鹤楼》

(二)1、黄鹤楼与、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黄鹤楼》

(三)1.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

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归园田居(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诗歌的最后一句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结合你的了解说说作者的“愿”是什么。

第三篇:语文诗歌赏析练习

高考十首诗歌赏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注] ①鄜(Fū)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鬟发。③清辉:指月光。④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⑤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春阴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

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注①朱弁(1058—1144):字少章,自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国。《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答: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答: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行行重行行无名氏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这首诗的开头,连叠四个“行”字,只用一“重”字绾结。这样的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常有“诗眼”之说。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凝练传神的一个字。请指出“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1》这首诗的前六句使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意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问题。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上邪《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中的“我”希望“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却又从反面立誓,开列了“与君绝”的条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醉花间南唐·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

多,欢会少。《1》“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一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三闾庙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注三闾大夫庙: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说说“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两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作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0.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e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榛榛(zhen):树叶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参考答案

1.【答案】

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借用“月亮”意象至少有三个作用:①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②颈联通过对月下妻子的描写,渲染了妻子思念丈夫的凄楚的氛围,增强了感染力;③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造出很大的想象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

无穷的艺术效果。

2.【答案】

①写景观察角度多变,极有层次感。首句写近景,次句写远景,由近及远。下阕由上阕的陆上写到水上,再由地面写到天上,由下及上。

②善于抓住秋天景物的特征来写。如选取木芙蓉、黄菊两花争香斗艳表现“重阳”到的季节特征;写树,选“红树”来写;写流水,着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既写出秋天时令之特色,又写出秋令中景色之特征。

③写景注意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官,注意色、声、味的结合。如红叶间黄,浓淡相间;花之香味,雁之鸣叫等。

3.【答案】

表达了诗人长年被拘禁在异国他乡,感到年华已逝,有家难回的悲苦忧愁;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答案】前两联写遥远的塞北阴冷萧瑟的景象,一、二句写惨惨阴风夹着黄沙吹打着弱柳,极写其荒凉惨淡。

三、四句写花上露水充满寒意,连蝴蝶都不愿飞来,暗云低垂芳草连天,可草中藏着乌鸦,极写其荒寒阴森恐怖。阴惨的景象之中流露出无限的悲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答案】

重叠使用四个“行”字,极言行程之远,兼有分离长久之意。用复沓重叠的声调、弛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感情的沉重感,使痛苦伤感的氛围笼罩全诗。【答案】

“老”和“晚”。“老”并非只言年龄,更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身心憔悴、精神衰老之感;“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已逝、红颜已老的迟暮之感。

5【答案】

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日”“月”“风”“夜”这些意象,它们富有意味,一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二是写天气的变化四

时的更替,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作者“不眠”的凄寒心境。

【答案】总结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7【答案】诗歌以一个恋爱中的女子的口吻写成,但这个女子却没有通常诗人所描绘的羞涩和含蓄,她是一个对爱情大胆而执着,爱情誓言惊天动地,热情奔放,无所顾忌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爱。

【答案】正面立誓“长命无绝衰”,已说到了极点,但作者仍觉意犹未尽,思路一转,又从反面竭力诉说,说是“乃敢与君绝”,其实仍是“长命无绝衰”,甚至要胜过“长命无绝衰”。山陵坚定不移,江水源远流长,冬雪夏雷是天道自然,天高地厚永存不变,只要这些不变两人就永远长相厮守,感情可以跨越时空,直到宇宙万物不复存在,天道发生逆转。此番誓言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跃然纸上。

8【答案】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明快动人)的景象。

【答案】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人生苦短,别离多、相聚少,世事无奈之情;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风景古来依旧,人生聊聊百年,感叹人生的渺小,自然的伟大。

9.【答案】“秋风”点明季节,“日暮”点明时间,“枫树林”加上“萧萧”叠词修饰,两句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答案】诗眼是“怨”字。“怨”紧承上句,写出了屈子深重的

哀愁;“怨”字领起后句,景物的描写表现出浓郁的“怨情”。“怨”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展现出屈原的哀怨形象,流露出作者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

10【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比喻: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比喻即将出嫁的女子,用硕大繁多的果实来比喻女子出嫁后多子多孙,用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嫁过来后家庭昌盛,表达了姑娘对婚姻生活的憧憬和人们对她的祝愿和赞美。

第四篇:诗歌赏析题及答案

诗歌赏析题

(一)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深秋晚景图(2)游子(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景。

(二)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2分)(2)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2分)

(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出发,沿着()行进,路过(),到()去。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的情景。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诗中称作()。

(4)这首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月影

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2)同意。总诗以月为线索抒发了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3)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清溪驿)出发,沿着(平羌江)行进,路过(渝州),到(三峡)去。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的是(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的情景;第二局描写的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情景。俗语把上弦或下弦时的缺月叫(月牙),诗中称作(半轮)。

(4)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三)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还积累了哪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

【答案】

(1)表达了作者老当益壮、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息的豪迈情怀。(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四)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或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描绘颔联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故人的深切友情,以及回归自然的情趣。(2)画面:苍翠的树木在村边环绕,似把村庄环保相拥;青青的远山在城外横斜,与村庄依依相伴。赏析:角度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内村外城,近树远山,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对仗工整。“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合”对“斜”,勾勒出一幅美妙的乡村风光图,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角度三:动静结合。写出景物情态之美,“合”表现绿树环抱相拥的动态,突出树的繁茂;“斜”表现村外青山横斜的静态。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2、“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全诗勾画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不矛盾。反衬,以有声衬无声。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反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它使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

3.意境:清、曲、幽、深、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运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担忧,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2.“杨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痛之情。诗人选取暮春时节的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融情入景。

(七)夜雨寄北

1、第二句除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三、四句明明写今日离情,却设想未来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何要这样写?

3.全诗蕴含两个成语:

【答案】

1.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以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郁闷、孤寂。

2.这样就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曲折婉转,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3.巴山夜雨

剪烛西窗

第五篇:诗歌常识及练习、答案

(一)古诗的主要类别

1.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3.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4.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5.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

(二)古诗常用的一些技法

2020年高考语文 三轮冲刺练习 诗歌鉴赏 五(15篇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练习 诗歌鉴赏五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汉武① 刘筠 汉武天台切绛河②,半涵非雾③郁嵯峨④。 桑田欲看他年变,匏子⑤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注]①宋真宗时,朝中大臣痴迷仙术方士,蛊惑人心,虚呈祥瑞,后宋真宗东封泰山,朝野弥漫着一片虚妄的吉祥喜庆气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②绛河:即银河。 ③非雾:指五色祥云。 ④嵯峨:高峻的样子。 ⑤匏子:即瓠子,古地名,亦称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曾为黄河决堤处。⑥秦桥:秦始 皇筑跨海求仙的石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颔联用沧海桑田的典故,表明汉武帝修筑天台祈福,但并没有达到目的的历史教训。 B.颈联出句借夏鼎几经变迁已成为历代帝王的空想一事,提醒宋真宗夏鼎已不存在。 C.颈联承颔联转折之势告诫宋真宗要以前王之覆辙为鉴戒,不要因见所谓祥瑞而打算封禅。 D.尾联写司马相如写赋讽喻武帝却没有达到效果,说明诗人的文采不输司马相如。 E.诗歌借古讽今,借汉武帝的事例深刻地讽刺了当时朝廷的弊端与统治者崇信祥瑞的风气。 (2)首联是如何营造迷离缥缈的氛围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太常引·送商参政西行 杨果 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阴将坛. 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道蜀道,而今更难。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杯”句直陈其事,写与朋友举杯相别,表现出二人深厚真挚的情感。 B.“落叶”点明了送行是在秋季,这句体现出萧瑟的氛围,表现了离别之情。 C.“谁料”句,“谁料”有调侃意味,表现作者对朋友的赞美和自己淡淡的失落。 D.“直推”两句,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祝贺之情以及对朋友建功立业的期望等。 (2)“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三句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月圆① 【唐】杜甫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20篇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湖早春①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B. 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 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 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 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 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D. 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D项错误。应为:直接抒情。 (2)B项错误。应改为:前三联都是写景,首联先动后静,动静相生。颔联是静景,颈联是动景。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具体分析为:首联“风回云断雨初晴”描绘了春风吹散阴云的动景,“返照湖边暖复明”描绘了风回云断雨初晴的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南湖雨后阳光翻找的优美景色;颔联诗人运用“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描绘南湖早春万物萌发生机的优美景象。是静景;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是动景。 故答案为:⑴D;⑵ B。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即可,一般用原诗词中的词语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最终5篇)

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最终5篇) 第一篇:诗歌赏析练习卷答案 诗歌赏析练习卷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为什么作者身处闹市却能“而无车马喧”,作者的自问自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闲、恬淡。“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3.此诗的思想内容关键在哪两个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真意。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4.对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D)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优美宁静田园的喜爱,以及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第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飞鸟归林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心境。 D.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指出在大自然中含有人生的“真谛”,它既能体会也能言传。5.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B)

A.“车马喧”在诗中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B.“悠然见南山”中一“见”字写出了诗人在采菊时在有意之间看见南山的情态,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 C.“飞鸟相与还”有双重含义,既指鸟儿飞向天空经受风雨的折磨,终于返回山林,又喻指作者以往的做官和现在的归隐。 D.这首诗歌颂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安闲,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的名篇。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自挂云帆济沧海。1.诗的前两句用“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来表明宴会的_热闹气氛____;三四句连用四个动词“__停_、__投_、__拔_、__顾_”与前两句中的四个形容词“__金__、__清_、_玉__、__珍_”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_思绪茫然和怀才不遇的愤懑_____。 2.面对宴会,诗人思绪茫然,原因是“_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____ ”(填原句),这两句还具有象征意义,象征自己空有远大的理想,但是人生之路艰难险阻,仕途渺茫_。 3.诗的七八句运用典故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诗人仍期待获得朝廷重用_,一展宏才_; 4.诗的最后两句突出表现诗人实现远大的理想的乐观自信和愿望的情感。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而有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B.这首诗巧妙运用渡黄河、登太行、济沧海和吕尚、伊尹等历史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诗歌鉴赏例题精选(含答案详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受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主要运用的是反衬的手法,以乐写哀。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伴侣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 2、将要落山的夕阳映照着绿树青苔,景色凄清苍凉,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凄婉、哀伤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指向比较明显,结合诗歌内容,很好判断是反衬的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既要写出用了什么手法,还原画面,还要写出要表达的情感。 2、本题考查对词句含义的理解。联系诗歌内容,注意运用的手法。很明显就能看出该句所采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1、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1、词的上阕写日间情景,偶尔放晴,却薄暮昏暝。词的下阕写夜间情景,更深人去,酒已都醒。上、下阕以暗移的时间为经线自然衔接,将词境渐次推进。 2、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较为明显,只要抓住“秋阴”、“向暝”、“凄冷”、“寒声”、“雁影”这些重点词,即可确定情感类型。因为“秋”、“暝”、“凄冷”、“寒”均是表达凄情愁思的,而“雁”是思乡怀人的物象。下阕更深人去的凄清、孤灯映孤影,醉酒都醒,强化了旅思乡愁的表达。而末句“如何消夜永”则将这种情感推向极致。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1.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评分:答对一种示例即得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情感、志趣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清平乐辛弃疾 校检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校检山园:校检,这里指游览。山园,是作者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后在带湖新建的一座宅地,因在山旁,故自称山园。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一年。②社肉:祭神用的肉。③床:指“糟床”,是一种榨酒器具。 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两个字?请指出,并说说你的理解。 【译词】 清平乐辛弃疾山园里松竹长势茂盛遮云蔽日, 经历过许多事情今天已很满足。 拄着拐杖到东家去分祭神的肉, 糟床头上那清香的酒刚刚酿熟。 西风吹着山庄内梨枣都已成熟, 孩子偷偷走来手里拿着长竹竿。 千万不要派人惊扰得他们离去, 老夫我要静静地躲在一旁闲看。 【备考答案】 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两个字是上片的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二)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八)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诗歌鉴赏练习题(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1)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2)。大都秋雁少(3),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1)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2)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3)大都:大概。 (1)诗歌的领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童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6分) (2)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青玉案[宋]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3 分) (2)词人为什么说“凄凉只恐乡心起”?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裁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5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一(2)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 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11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分析。(5分) (2)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6分)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5)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5)古代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2023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志。 B.词人若屐挂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4.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23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5月名校古代诗歌鉴赏模考试题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考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2023浙江省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 【宋】陈亮 话杀浑①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②。尊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著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③。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注】①杀浑:杀同“煞”,止住;浑,简直。②伊:即伊尹,商时名臣。葛:即诸葛亮,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③斗绝:即陡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词人满心而发,自己虽有救国良策,亦无从施展,说得再多都只是闲说一场罢了。 B.“千里情亲长晤对”两句谓友人虽远隔千里,也会有如常会面般的亲切,只要两人见解一致,就能体察对方的“本心”。 C.“天下适安耕且老”两句,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适,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流露出归田园居的退隐之意。 D.全词慷慨沉痛,寓悲于壮,气势雄健,文辞典丽宏富,又杂之以俚语方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6.作为辛派词风的一员干将,陈亮所作之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本词亦然,请分析。(6分) 二、2023福建省厦门市高三四质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甲)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初月 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一)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4分) 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菩萨蛮·咏梅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女词人,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1)简析上阕第一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用。(4分) (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浣溪沙苏轼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呵手镊(niè)霜须。 【注】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词人被贬黄州。作者有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是篇为“又作二首”之二。(1)“但令人饱我愁无”一句及我们哪个诗人的什么诗句表达的情感一致,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2)该词下阕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4分) 五、诗歌鉴赏(11分)中吕·满庭芳姚燧 天风海涛,昔人曾此,酒圣诗豪①。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选自《元曲三百首》)注释:①酒圣:酒中的圣贤。此指刘伶之属,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诗豪:诗中的英豪。【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一)】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一)。 1.“我到此闲登眺,日远天高”两句在曲中起什么作用?结合曲内容简要分析。 2.联系全曲,简析“供吟笑。功名事了,不待老僧招”三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浣溪沙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诗歌鉴赏练习精选及答案(9篇)

古代诗词鉴赏练习 1、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孤”;其“诗骨”是“飞鸣声念群”。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3、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4、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押的韵是。 (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5、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哲理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哲理诗 一、哲理诗特点: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二、分类: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诸如: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诸如: 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诸如: 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5)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三、鉴赏指导: 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因此,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 一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 二要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如:苏轼《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不能囿于诗中的看山这一内容,而要揭示其观察事物的一般规律即观察角度和观察的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中考语文轮复习:诗歌鉴赏情感主旨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诗歌鉴赏情感主旨专项练 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轮复习:诗歌鉴赏情感主旨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是难点之一,而诗歌鉴赏中的情感主旨 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要重点复习与训练。以下是诗歌鉴赏 情感主旨的专项练习题,含详细解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题目 【题目】读下面三首诗,找出其中情感主旨不同的一项。 1.《我的母亲》 我活在这个世界上, 因为有一个人,叫母亲。 是她,让我体验到最初的温暖, 是她,教会我坚强。 我的母亲,黝黑的皮肤, 在我的眼中,却是最柔软的棉絮。 她,那不起眼的身影, 却是我最亲爱的人, 她的笑容,甘霖般的滋润, 夜晚的星星, 城市里的流水, 都不如她温柔的关怀, 都不如她给我的安慰。 2.《离思》

曾经相逢是别时, 想念你的日子, 已经像滔滔江水推到东海头。 爱情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我和你之间的感情, 已经如鲜花脱落的瓣子, 飘在你我的身旁。 你不在我的身边, 每个阳光灿烂的下午, 我都会感叹, 你的离去是我一生的痛。 3.《满江红·送魏去之广州》(节选) 离愁别恨,燕支黄叶晚, 霜满地,霜飞灯稀。 几时回。雁度夜频啼, 催人度、更不堪离。 露寒更·深,谁与共画屏风, 瘦尽灯花,一夜不成眠。 夜永无妨,泪空自绵绵, 陇头送客,云卷云舒,山色依然凉。 【选项】 A.诗一 B.诗二 C.诗三 D.都不对。 【答案与解析】 C.诗三。诗一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诗二表现的是因离别而感到的痛苦和思念;而诗三则是表现了离别时的无奈和悲凉,对于魏

去之的赞美,充分地表达了离别之情。 二、题目 【题目】根据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情感主旨。 1.我已习惯了这种孤独,但我没有办法去忘记。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在我心里,一直放不下。 A. 孤独 B. 失恋 C. 错过 D. 难忘 【答案与解析】 D.难忘。选项A和B只是简单表述了诗句中的情绪,但不能完整地诠释情感主旨;选项C过于简单,过于依赖其中某个字眼,缺乏对整句话的理解,而选项D则充分表达了主旨,即“难忘”。 三、题目 【题目】阅读《水调歌头·游泳》(节选),选出最适合的题目。 青山转日迷,白水绕腰红鱼不可思。 背楼烟月入长安,望楼烟月招离肠。 岸芷汀兰,凄凄别易水寒。 人初去便不须归,人却归时已是春。 流年去,恨无穷,回首楼头世间事,断肠人在天涯。 A.《游泳》 B.《青山》

春望阅读答案(必备5篇)

春望阅读答案(必备5篇) 1.春望阅读答案第1篇 导语:学完一课,应该通过练习来温习课堂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水平。下面是杜甫《春望》阅读练习,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 9、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分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解答】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情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故选D。 【点评】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诗歌鉴赏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北京)(原卷板+解析版)

诗歌鉴赏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北京) (原卷板+解析版) 诗歌鉴赏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答案】1.车马喧真意2.示例: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里,随意地采摘几朵。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 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却已忘记了怎样表达。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乐。可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多么悠然自得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4.《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3.①历历②芳草的茂盛4.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分析】3.本题考查品析词语。题空一:“晴川历历汉阳树”意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古诗中的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登幽州台歌》,完成以下问题。 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下列选项中,对这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横跨齐鲁两地,青色峰峦连绵不断,借此烘托泰山的形象。 B.“造化钟神秀”的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可谓匠心独具。 C.“荡胸生曾云”写的是虚景,作者借云雾缭绕的想象,抒发对山野生活的向往。

D.“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可谓别出心裁。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堪称唐朝诗坛最明亮的“双子星”。李白的《望天门山》,先写天门山被江水从中间隔断,再以“____________①”一句描绘江水奔腾回旋之状;杜甫的《望岳》,则以“阴阳割昏晓”来凸显泰山之_______②,而“___________③”一句最能表现诗人极力想要将山间景色收入眼底的心情。两首诗都围绕诗题中的“④________”字着笔,借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抒发了青年诗人们的豪情壮志。 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 碛中作①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①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砖:沙漠。②天;形容极西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