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 ),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 ),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 ),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一九五三年。

《决议》指出:“一九五三年,党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近代史纲要(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辨析题 1.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和斗争。答:错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答:错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两大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它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 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在思想上的首次正面交锋是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答:错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的: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4.《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答:错误。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在1914年公然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所炮制了一个产物。 5.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答:1.54表现了反帝反封的彻底性;2.54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54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总说:正因五四具备这些新的历史特点,也就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6.在近代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是产业工人。 答:错误。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毛泽东。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家,代表董必武。 7.新三民主义学说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答:错误。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靴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习题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本章重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建国初期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4、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和经验。 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本章提示 比较工业化的两种道路,掌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和判断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1952年6月,在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形象表述,“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其形式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1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称公私合营):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5年后,开始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核定私营资本的价值和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即定股定息。)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原来的私人资本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除资本家领取定息外,同国营企业已经没有原则的区别。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在生产领域和所有权领域中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中已经具有决定性作用了。 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基本形式:实行赎买政策和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5、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其实施标志着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的特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主要成就: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建成,多个第一。 重要考点讲解

毛概各章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两大理论成果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L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结: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两大理论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的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乘又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六: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经,原则和方法。一个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在延安整风期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得到了确立。 九:《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基础练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一基础练习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1949一1956年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逐步实现“一化三改”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 ) ①国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个体农业经济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③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 A.工业化 B.农业化 C.商品化 D.专业化 4、“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等,构成了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可以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 A.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B.标志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 C.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5、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②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规定

③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④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如下图)“当选证书”可以见证我国的政治建设成就是( )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B.结束封建土地制度 C.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 7、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斗( ) 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④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形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主要在以下哪两部著作中进行了论述( )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②《论联合政府》 ③《论十大关系》 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 ○2是经济制度的落后 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1在近代中国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落后就要挨打,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原因:○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惧怕人民 (表现)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微弱④民族资产的社会基础狭窄。 教训: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上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 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孙中山主张核定低价,其现有之低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局限性:○1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民族主义)

2023版《概论》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⑴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⑵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⑶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023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论述题

2023年10月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论述题 31.【题干】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和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32.【题干】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1)中共中央在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其特点是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一化反映了生产力方面的要求,三改则反映出对生产关系的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33.【题干】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答案】(1)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

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功过是非问题。 (4)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我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答案: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 1952年底到1953年初,中国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间题。抗美援朝可望结束;土地革命的任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提前实现预定目标;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中国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 1952年以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多次讲过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的关于总路线的宣传提纲上,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表述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 — 1 —

期。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指出,“这条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标志着总路线的最终形成。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通过决议,正式批准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于同年9月载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 2 —

中国近现代史(第八章)简答、论述题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简答题: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哪些严峻的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数百万军队、土匪以及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2)在广大城乡,反动会道门和传统黑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年,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的诞生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总括: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前进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接受考验、克服困难。 二、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53年春,新解放区(原国统区)3亿多贫苦农民无偿得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 2.意义:(1)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2)与此同时,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骨干量,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定了深厚基础。这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 三、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哪些方面的民主改革运动? (1)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4)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四、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 (2)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五、“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2.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六、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其原因如下:(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依据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但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此前,毛泽东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以后,大约还需要经过10年、15年或20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从1949年至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与此同时,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之后的农村,及时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等,为全面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已经完成,经济、政治及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时,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对原来的设想有了新的认识,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经成为必要并有实现的可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重新思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

毛概问答和答案

1、xx曾指出: “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试根据这一论断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 【答案】: 列宁的论断说明,革命总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使中国领土面临严重危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利益的,先后有清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它们是维护腐朽生产关系的反动势力,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它们的反动统治激起广大人民强烈不满和反抗。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出现了新的转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斗争,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2、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与动力,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每个阶级的革命,都要建立在每个阶级的力量上面;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如果没有资产阶级的有力参加,便会失去革命的阶级意义和社会基础。另一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请回答: (1)上述两种观点分别存在什么错误倾向? (2)xx在1948年明确指出:

中国近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三

国家开放大学2019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C开卷 试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东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也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我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

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我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増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被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对这条总路线的内容有过一种通俗的解释:“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历史表明,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是在( A ) A.乾隆朝后期 B.嘉庆朝中期 C.咸丰朝后期 D.同治朝中期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国家是(B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4.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D )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5.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警世钟》的是(C ) 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孙中山 6.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黄兴率领下举行了(B )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七女湖起义 D.镇南关起义 7.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B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杨匏安 8.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A )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D.土地革命总路线 9.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斗争是(C)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10.中国共产党确定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 A )

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中共六大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是( D ) A.护法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五卅运动 1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 C)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13.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D ) A.中华职业教育社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青年党 D.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4.1928年底,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B ) A.张作霖 B.张学良 C.阎锡山 D.杨虎城 15.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B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6.1927年,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的会议是(A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赣南会议 D.十二月会议 17.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策划建立的傀儡政权是(B ) A.伪“华北自治政府” B.伪“满洲国” C.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D.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8.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D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9.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领导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D )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察哈尔抗日义勇军 D.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20.1935年,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 A.一二•九运动 B.一二•一运动 C.一二•三○运动 D.五•二○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试题库 第八章练习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试题库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 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 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标志着()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 2 、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的开始 3 、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A. 归农民所有 B. 归乡镇所有 C. 归集体所有 D. 归国家所有 4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过渡时期”是指() A. 从建国到三大运动胜利 B. 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 C. 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 D. 从大陆统一到三大改造完成 5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社会主义现代化 C. 农业合作化 D. 科学技术现代化 6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 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 B. 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 C.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7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 A. 过渡时期总任务提前完成 B. 已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8 、作为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重工业 B. 轻工业 C. 农业 D. 林业

毛概常考习题及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政策》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 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 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 A、三改两化 B、一化三改 C、三化一 D、一化两改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 ) A、统购包销 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 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毛概整理后1-15章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如何提出的?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简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知识要点:两次飞跃,成果名称,载入党章、进入宪法等;)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党的七大上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的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三个代表: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04年又写进宪法。 科学发展观: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知识要点: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面讲的几个方面外,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除此之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一.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提出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