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隐喻认知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18.2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隐喻认知理论

1 隐喻认知理论起源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对隐喻的实质做了分析,此后,众多学者对隐喻做出了各种解释,形成了种种理论,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理论:替代理论、创新理论、比较理论、互动理论、认知说、语义说、语用说。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认知说,传统隐喻理论和当代隐喻理论就此分开,传统隐喻理论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主要描写说话者的话语意义和词义、句义,是妆饰文字和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段。而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的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隐喻的实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人们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行为的依据等都可用隐喻现象来解释。

2 概念隐喻的发展

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认为在主体的认知和推理作用下,通过隐喻将一个概念域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语句的隐喻性得以形成。将始源域的典型的、经验性的、惯例性的(conventional)意义映合到目标域的过程即是隐喻的生成和理解过程。

隐喻认知理论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用模型来阐述每一个阶段,可表述为下列三种不同的隐喻:(1)隐喻是数学映射(mathematic almapping);(2)隐喻是投影仪(overhead projector);(3)隐喻是神经连接着其上的许多分管很多信息的神经元就很可能被连带出来,出现各种不同种类的连通,从而生成不同的新信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互不相干,并缺乏经验基础,因此,很难形成神经元之间的连通。只有通过某种体验或认识,才可将这类信息进行并置处理。

在生活中的一些信息互不相干,缺乏体验基础,一般不会形成神经元之间的连通。只有通过某种体验或认识,才可将这类信息进行并置处理。例如,“He is a fox.” “人和狐狸这两个语义域原本并不相干,但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将这两者并置,建立了两者的共性,即狡猾,奸诈,从而体现出“始于矛盾,却结于同一”的事实,自然过渡出了隐喻的含义。

L&J对认知理论的新发展的相同认识是隐喻的神经论模型是最合理、最科学的隐喻理论,他们从神经元激活和连通的角度对隐喻做了更为圆满的解释。

语言学家是以神经元间的连通和神经元所具有的模拟功能为基础假想出隐喻的神经论模型。最初语言学家们认为,每当孩子们同时经历两种经验时,分管两种不同概念的神经元就会被激活,与这两种经验想对应的神经元此时也就自动连接起来。科学家们发现,认知主体是人们处于婴幼儿时期的生活经验构成了神经元之间的连通。这一理论的提出为隐喻理论提供了生理学和神经学的基础,同时,也成为隐喻体验性的有利证据。“概念隐喻”是最基本的、并普遍存在于人类中的认知方式。这就意味着基本隐喻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始源于婴幼儿时期。现实世界一直存在,人类认知现实世界,之后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是认知的结果。也就是说,心中有了对世界的认识之后,就会用语言表达出对世界的认识。心智中的概念之后就由语言中具体的隐喻表达出来。

3 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

受到隐喻认知理论的影响,不少国内外的学者都提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还要注重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要知道,隐喻能力普遍存在于认知主体中,他不仅能够识别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能力,还包括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让学生多读诗歌,加强文学修养。通过多读中外诗歌及名著,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开阔思路。在平时引导学生多收集和背诵日常生活和语言学习中的名言警句,并思索这些句子中隐含的深邃思想。

运用隐喻机制解释多义词。掌握隐喻认知规律,不断开拓创新思维。隐喻能够建立事体之间的新联系,能够创造相似性,进行英语教学时,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隐喻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他们创作诗歌,多翻译寓意深刻的文学作品,既能提高语言水平,增强文学修养,又能学到创新思路。发挥形象思维作用,促动隐喻机制形成。隐喻的基本运作原理是由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与人的形象思维密切相关,在英语教学中,应进一步开发利用学生已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巧妙的将其运用到外语习得和隐喻能力培养中来,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自始至终贯彻执行比较英汉隐喻表达方法,仔细对比具体例句,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表达形成的认知基础。隐喻表达到底建构于何种形象思维。努力发现两种语言中相似的隐喻,不同的隐喻,以及他们之间差异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2003(6).

[2] 龚玉苗.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J].外语界,2006(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