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席夫碱大环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席夫碱大环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席夫碱大环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席夫碱大环双核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氨基酸与水杨醛合成一种手性希夫碱

手性希夫碱的实验合成及理论分析 【摘要】在乙醇溶液和常温条件下,直接缩合水杨醛和氨基乙酸合成了一种手性希夫碱对它进行了抽滤提纯并计算了及其产率,用了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 【关键词】氨基酸水杨醛手性希夫碱 1前言 希夫碱是指由含有醛基和氨基的两类物质通过缩水形成含亚胺基(-CH=N-)或甲亚胺基(-RC=N-)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它的基本结构中含有(>C=N-), 是H.Schiff在1864年首先发现的。其杂化轨道上的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使得希夫碱配体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良好的配位能力, 因而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氨基酸Schiff碱合成相对容易, 能够选择多种胺类及带有羰基的不同醛和酮进行反应, 其特点是能够灵活地选择反应物,改变取代基给予体原子本性及其位置,可合成许多链状、环合且性能、结构不同的配体。自从六十年代末人们发现过渡金属希夫碱配合物具有生物活性以来,这个领域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希夫碱不仅可以和过渡元素形成配合物,和镧系、锕系及部分主族金属元素也能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此外还有如Zr、Mo、Ru、Ir等贵金属。这些配合物在分析化学、立体化学、电化学、光谱学、分子自组装、超分子化学、生物化学模型系统、催化、材料、核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对手性希夫碱配合物的研究日趋广泛,它的金属配位化合物在生物医药方面由于某些希夫碱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越来越引起医药界的重视。据报道,氨基酸类、缩氨脲类、缩胺类、杂环类、腙类希夫碱及其应用的配合物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等独特药用效果;催化方面希夫碱及其配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概括而言,希夫碱做催化剂主要是应用于聚合反应,不对称催化环丙烷化反应以及烯烃催化氧化方面和电催化领域。分析化学方面许多希夫碱用来检测、鉴别金属离子,并可借助色谱分析、荧光分析、光度分析等手段达到对某些离子的定量分析;腐蚀方面长期以来,许多金属及其合金在工业、军事、民用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金属及其合金在大气中、海水中很不稳定,因此研究寻找有效的缓蚀剂,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重视。希夫碱(尤其是一些芳香族的希夫碱)由于含有C=N双键,再加上含有的-OH极易与铜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阻止了金属的腐蚀;光致变色方面许多共轭聚合物主链可视为扩展到生色团,它们表现出似燃料的光物理性质,如光致变色、光电导。 N-亚水杨基氨基酸希夫(Schiff) 碱配合物可以作为研究维生素B6酶反应的模型化合物, 具有催化氨基转移和外消旋作用[ 1~3], 并具有良好的抗癌、抗菌活性[ 4, 5], 因此受到化学家注意并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通过对它们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揭示维生素B6酶结构上的特点, 加深对其催化氨基转移机理的理解。因此,本文重述设计了L-亮氨酸与水杨醛反应合成一种手性希夫碱,其反应式: HO 甲醇 + HOC

席夫碱金属SOD模型配合物

席夫碱金属SOD模型配合物 李金芳屠淑洁周荫庄*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 100037) O的清除表现出一定的活性且明摘要席夫碱为配体的Cu、Zn、Mn等单核、双核配合物对? 2 显高于非席夫碱单核及双核配合物。近年来该领域新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构效关系的研究甚为 活跃,对CuZn-SOD、Mn-SOD、Fe-SOD的席夫碱SOD模型配合物的研究已取得进展。本文介绍了 席夫碱金属SOD模型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相关活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席夫碱模型配合物生物活性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Mimics of Metal Complexes of Schiff-bases Li Jinfang, Tu Shujie, Zhou Yinzhua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nthesis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metal complexes containing Cu, Zn, Mn etc. as SOD mimic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Large number of the complexes of Cu, Zn, Mn etc with various donor ligand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as ? O promising models of the enzyme, including Schiff-base ligan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2 Schiff-base complexes exhibited that the abilities of eliminating ? O a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2 kinds of complex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f the SOD model complexes with Schiff-base ligands and its biological activit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Superoxide dismutase, Schiff-bases, Mimic complexes, Biological activity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机体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一种重要酶,在维持机体的氧化——抗氧化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OD活力的高低与机体衰老、肿瘤、炎症等疾病有关。由于天然SOD在稳定性、膜穿透性、生物利用度和免疫原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限制。因此,对具有SOD活性且能在生理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小分子模型物的研究成为热点。当前报道的SOD模型物多为苯并咪唑类、氨羧类、氨基酸及席夫碱等金属配合物。相对于天然SOD,这些小分子模型物具有分子量小、脂溶性好、膜渗透性强、性质稳定等优点,最有望用于药物筛选。SOD模型化合物的活性优劣,取决于中心金属原子的配位结构与天然SOD活性部位微环境的相似程度,配位结构越相似,活性越强,而与核的多寡无关。含有N、O、S给体的席夫碱配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模型配合物的研究中[1,2]。比较以席夫碱为配体和以非席夫碱为配体的单、双核模型配合物对? O清除表现出的活性,则前者明显高于后者[3]。为此,对以席夫碱为 2 李金芳女,24岁,硕士生,现从事功能配合物的研究。*联系人,E-mail: zhouyz7813@https://www.doczj.com/doc/4e18363000.html, 2004-03-18收稿,2005-01-27接受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周雨515020910133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氨基酸类、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重要作用 2、掌握制备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制备方法,熟悉基本实验操作 3、掌握表征该铜配合物的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手段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 氨基酸是羧酸链上碳原子的氢被氨基取代之后的化合物,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可以根据氨基在碳链上取代的位置分为α-,β-,γ-氨基酸。其中组成蛋白质的大都是α-氨基酸,有20种,除甘氨酸外均是L-α-氨基酸(具有手性)。常用的非手性氨基酸有甘氨酸、β-丙氨酸,这些氨基酸价格低廉因而广泛应用在生化、医药等领域。 水杨醛是邻羟基苯甲醛,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 席夫碱主要是指含有亚胺或者甲亚胺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由胺和活性羰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来制备。 席夫碱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可以与过渡金属形成六元环稳定配合物,其中席夫碱的钴、镍配合物已经作为催化剂在工业上得到应用。同时由于其良好的配位性质,席夫碱可以用于鉴定离子和定量分析离子的含量。 本实验通过使用水杨醛与甘氨酸、β-丙氨酸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席夫碱类化合物,席夫碱中含有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和加入的金属铜盐形成稳定的六元环配合物。 合成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表征,其中常用的包括通过红外光谱方法、紫外光谱方法鉴定该配合物中含有的官能团,通过XRD表征合成配合物形成的晶体结构,通过核磁分析确定化合物相关信息等。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250mL圆底烧瓶,搅拌子,搅拌器,干燥器,胶头滴管,量筒,锥形瓶,pH试纸等。 试剂:氢氧化钾,β-丙氨酸,醋酸铜,蒸馏水,无水乙醇,无水乙醚,溴化钾,氘代氯仿,水杨醛。试剂 均为化学纯级别。 四、实验流程 1、制备流程 配体制备流程: 将3.4g(60mmol)氢氧化钾和5.35g(60mmol)β-氨基酸溶于10mL水,加入250mL烧瓶,将7.3g水杨醛溶于40mL无水乙醇,待两者固体完全溶解后,将水杨醛缓慢滴入体系,溶液变成黄色。在85℃情况下加热回流两小时,点板监测水杨醛反应完后,用100mL无水乙醇稀释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的黄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过滤得到固体并用二氯甲烷等洗涤固体,干燥。

席夫碱的反应机理

席夫碱的反应机理 编辑本段 Hugo Schiff 在1864年首次描述通过两个等物质的量的醛和胺的缩合反应形成Schiff base(希夫碱),距今已140年,其反应机理是:由含羰基的醛、酮类化合物与一级胺类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亲核试剂为胺类化合物,其化合物结构中带有孤电子对的氮原子进攻羰基基团上带有正电荷的碳原子,完成亲核加成反应,形成中间物α-羟基胺类化合物,然后进一步脱水形成Schiff base。 席夫碱的用途 编辑本段 由于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学和生理学活性, 今年来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席夫碱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真菌作用。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 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 其杀菌率达到以上, 对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珠球菌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 这些化合物均对超氧阳离子自由基有较好的抑制。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配合物具有抗结核、抗癌、抗菌等药理作用, 且其生物活性和金属的配合有关, 广泛应用于治疗、合成、生化反应等方向。今年来研究席夫碱配合物, 不仅讲究选择功能性原料, 并对其形成机理、光谱性质等方面有进一步的研究, 而且综合考虑形成配合物后的广谱性、功能性。席夫碱基团通过碳一氮双键一毛一上的氮原子与相邻的具有孤对电子的氧、硫、磷原子作为给体与金属原子配对。由于席夫碱配合物的广谱作用, 故关于这类化合物的研究是半个世纪以来生物无机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金属离子和席夫碱配体之间的合成、结构、相互作用, 对于深入考察其生理、药理活性的作用机理、构造、稳定性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 编辑本段 【1】南光明,刘德蓉.浅述希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由来、产生机理、合成方法及展望.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3):58-59 【2】罗斌.席夫碱的合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10):45-49 Schiff's base 也称西佛碱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3-吡啶基)四唑-2-乙酸根与Zn(I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报告 班级:09化学(师范) 学号:8 姓名:蔡福东

目录 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配位化合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配合物的种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配位化学发展简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配位化学的今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药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合成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结果与讨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结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红外光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荧光光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席夫碱的研究进展

席夫碱的研究进展 1席夫碱的简单介绍 1.1席夫碱定义 席夫碱主要是指含有亚胺或甲亚胺特性基团(-RC=N-)的一类有机化合 物,通常席夫碱是由胺和活性羰基缩合而成。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 物主要在药学、催化、分析化学、腐蚀以及光致变色领域的重要应用。在医 学领域,席夫碱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的生物活性;在催化领域, 席夫碱的钴、镍和钯的配合物已经作为催化剂使用;在分析化学领域,席夫 碱作为良好配体,可以用来鉴别、鉴定金属离子和定量分析金属离子的含量 [ 1];在腐蚀领域,某些芳香族的席夫碱经常作为铜的缓蚀剂[ 2];在光致变 色领域,某些含有特性基团的席夫碱也具有独特的应用[ 3] 。 R2C=O + R'NH2 →R2C=NR' + H2O 席夫碱的制备在催化下反应,但是不能用强酸,因为氢离子和羰基结合 成珜盐而增加羰基的亲电性能,但亲离子和氨基结合后形成铵离子的衍生物, 丧失了胺的亲核能力,所以本类反应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席夫碱类化合物的 C=N基团中杂化轨道的N原子具有易于流动的二维平面孤对电子,能够有效 配位金属离子和中性小分子,使席夫碱成为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的配体。 1.2席夫碱的种类 1.2.1按配体结构 按配体结构分:单席夫碱、双席夫碱、大环席夫碱。单希夫碱合成采用单胺类和单羰基化合物的缩合。这类希夫碱化合物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 示[ 4]。双希夫碱多采用二胺和羰基化合物反应制备得到这类配体的结构如 图2所示。大环希夫碱在合成中经常采用碱土金属阳离子或镧系金属作为 模板试剂,形成(1 + 1) 、(2十2) 、(3 + 3)型大环希夫碱,结构如图3所 示:( a) 、( b) 、( c)分别对应所 1 + l,2 + 2和3十3型大环希夫碱。 图1单席夫碱图2双席夫碱图3大环席夫碱 1.2.2按缩合物质不同 按缩合物质不同可分为缩胺类希夫碱、缩酮类希夫碱等。希夫碱的早期研究为缩胺类,后来发展为缩酮类、缩胺类、缩氨基脲类、胍类、氨基酸类及氨基酸酯类[ 4]。

席夫碱

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 高级工程人才实验班1507100111 李天赐 席夫碱主要是指含有亚胺或甲亚胺特性基团(-RC=N-)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通常席夫碱是由胺和活性羰基缩合而成。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主要在药学、催化、分析化学、腐蚀以及光致变色领域的重要应用。在医学领域,席夫碱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的生物活性;在催化领域,席夫碱的钴、镍和钯的配合物已经作为催化剂使用;在分析化学领域,席夫碱作为良好配体,可以用来鉴别、鉴定金属离子和定量分析金属离子的含量;在腐蚀领域,某些芳香族的席夫碱经常作为铜的缓蚀剂;在光致变色领域,某些含有特性基团的席夫碱也具有独特的应用 催化领域的应用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概括起来说,席夫碱做催化剂主要应用于聚合反应、不对称催化环丙烷化反应以及烯烃催化氧化方面和电催化领域等。 在金属有机物合成领域的应用 金属席夫碱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配合物,和金属卟啉类似,由于过渡金属配合物可以与小分子(如CO和O2)形成轴向配合物,从而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金属席夫碱对O2分子的电化学还原具有催化作用. 希夫碱配体在配位化学领域的影响 近几年来希夫碱配合物的研究成为配位化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希夫碱是含活泼羰基化合物和胺、氨基脲、氨基硫脲、醇胺、肼、氨基糖、氨基酚等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配位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配位化学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由于缩合产物的不同,希夫碱构成了一大类良好配体,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一定条件下,希夫碱可以与元素周期表中大部分金属离子形成稳定性不同的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诸如立体化学结构、磁性、光谱、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生物无机化学原理、生物化学的模拟系统、生物活性、药物化学、分析化学、分子催化等学科领域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意义。 希夫碱的合成 取甘氨酸0.010 mol,溶于适量氢氧化钾一乙醇溶液中,进行搅拌、溶解,然后加入薪蒸水杨醛0,010mol乙醇溶液,搅拌约0,5 h。如有沉淀,则过游得到粗产品如无沉淀,可浓缩溶液或加有机溶剂,使希夫碱析出。反应方程式应为 此合成方法产率可达72 ~83 。粗产品可用乙醇等溶剂进行重结晶,用此方法合成的 希夫碱有: N 一亚水扬基甘氨酸钾.分子式为 CqH日O5NK ·1/4H2O,简写成Sal—GlyK。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1 实验9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的最常用的方法――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2. 学习使用电导率仪测定配合物组成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 1. 合成运用水溶液的取代反应来制取金属配合物是在水溶液中的一种金属盐和一种配体之间的反应。实际上是用适当的配体来取代水合配离子中的水分子。氧化还原反应是将不同氧化态的金属配合物在配体存在下使其适当的氧化或还原制得金属配合物。CoII的配合物能很快地进行取代反应是活性的而CoIII配合物的取代反应则很慢是惰性的。CoIII的配合物制备过程一般是通过CoII实际上是它的水合配合物和配体之间的一种快速反应生成CoII的配合物然后使它被氧化成为相应的CoIII配合物配位数均为六。常见的CoIII配合物有CoNH363黄色、CoNH35H2O3粉红色、CoNH35Cl2紫红色、CoNH34CO3紫红色、CoNH33NO23黄色、CoCN63-紫色、CoNO263黄色等。2. 组成分析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提出先确定配合物的外界然后将配离子破坏再来看其内界。配离子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通常可用加热或改变溶液酸碱性来破坏它。本实验先初步推断一般用定性、半定量甚至估量的分析方法。推定配合物的化学式后可用电导率仪来测定一定浓度配合物溶液的导电性与已知电解质溶液进行对比可确定该配合物化学式中含有几个离子进一步确定该化

学式。游离的CoII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与硫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CoSCN42-。因其在水中离解度大固常加入硫氰化钾浓溶液或固体并加入戊醇和乙醚以提高稳定性。由此可用来鉴定CoII离子的存在。其反应如下Co2 4SCN CoNCS42-蓝色游离的NH4离子可由奈氏试剂来鉴定其反应如下NH4 2HgI42- 4OH O NH2I↓ 7I 3H2O 奈氏试剂红 褐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可以用电导G表示KG 式中γ为电导率常用单位为S·cm1K为电导池常数单位为cm1。电导池常数K的数值并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而是利用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测定其电导然后根据上式即可求得电导池 常数。一般采用KCl溶液作为标准电导溶液Hg Hg 2 三、实验用品仪器与材料电子台秤、烧杯、锥形瓶、量筒、研钵、漏斗、铁架台、酒精灯、试管15mL、滴管、药勺、试管夹、漏斗架、石棉网、温度计、电导率仪、pH试纸、滤纸等。固体药品氯化铵、氯化钴、硫氰化钾液体药品浓氨水、硝酸浓、盐酸6 mol/L、浓、H2O230、AgNO32 mol/L、SnCl20.5 mol/L、新配、奈氏试剂、乙醚、戊醇等。四、实验内容 1. 制备CoIII配合物在锥形瓶中将1.0g氯化铵溶于6 mL浓氨水中待完全溶解后持锥形瓶颈不断振荡使溶液均匀。分数次加入2.0g氯化钴粉末边加边摇动加完后继续摇动使溶液呈棕色稀浆。再往其中滴加过氧化氢302-3mL边加边摇动加完后再摇动当溶液中停止起泡时慢慢加入6 mL浓盐

新型席夫碱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Vol .27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 .22006年2月 CHE M I CAL JOURNAL OF CH I N ESE UN I V ERSI TI ES 204~207 新型席夫碱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 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夏江滨1,杨 红2,李富友2,黄春辉1,2 (1.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2.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上海200433)摘要 合成了新型席夫碱配体及其锌配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紫外2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将席夫碱及其锌的配合物作为光敏剂应用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中,配合物染料比席夫碱配体的光电转化效果更好,能量转化效率为1145%(AM 115,100mW ?c m -2). 关键词 席夫碱配体;锌配合物;光电转换效率 中图分类号 O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120790(2006)022******* 收稿日期:2005203224.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批准号:2002AA302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490210)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批准号:03QB14006和03DJ14004)资助. 联系人简介:李富友(1973年出生),男,博士,副教授,从事光电功能材料研究.E 2mail:fyli@fudan .edu .cn 对于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敏化作用,钌联吡啶配合物是目前最有效的敏化剂[1~3] ,因为它们具有较宽的可见吸收光谱、理想的氧化还原性质以及高的氧化态稳定性.但因为钌配合物价 格昂贵,人们对其它价格便宜的金属配合物进行了探索,常见的如铁[4]、铜[5]、锌[6]等过渡金属配合 物.1998年,Ferrere 等报道[4]了第一个铁的配合物Fe (L )2(CN )2(L =4,4′2二羧酸22,22联吡啶)在二 氧化钛纳米晶电极上的敏化效果:短路光电流为0129mA ?c m -2,开路光电压为360mV,尽管短路光 电流和开路光电压的值都很低,但由于铁的价格是钌的1%,该染料也被人们寄予希望.Deng 等[7]研 究了镓酞菁磺酸盐和锌卟啉磺酸盐的共敏化作用,发现当二者按适当比例混合后,镓酞菁磺酸盐的Q 带的光电转化显著加强. 最近,Nazeeruddin 等[8]报道了锌卟啉配合物,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4111%.近年来,席夫碱类配 体及其配合物由于在合成、催化等领域具有很广泛的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席夫碱及其锌的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在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上的光电转化性质.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导电玻璃CT O (15Ω/c m 2)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大于80%,由GE 公司提供;异丙氧钛、碳酸丙烯 酯(PC )、3,42二氨基苯甲酸、42二乙基氨基水杨醛和42叔丁基吡啶均为Acr os 公司产品.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Ru (L )2(NCS )2(L =4,4′2二羧酸22,22联吡啶)(简称N3)染料购自瑞士Solar onix 公司.氧化还原电解质为015mol/L L iI +0105mol/L I 2+011mol/L 42 叔丁基吡啶(溶剂为PC 和乙氰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1). C,H 和N 元素分析在意大利Carbo Erba 1106全自动元素分析仪上测定;核磁共振氢谱在B ruker ARX500核磁共振仪上测定;染料在溶液中及在Ti O 2膜上的吸收光谱用岛津UV 23500紫外2可见光谱仪 记录;荧光光谱用H itachi F 24500荧光光谱仪测试.照射光源为100mW ?c m -2的氙灯(O riel,US A ), 在光路上放置AM 0和AM 115的滤光片,得到AM 115的模拟太阳光.并根据需要,在光路中放置一 定组合的Schott 的干涉滤光片,获得一定波长的单色光.电极的有效受光面积为01188c m 2.CT O 导电 玻璃的透射与反射损失不做校正.电池的I 2V 曲线由计算机控制的Keithley 2400数字源表得到.

席夫碱

席夫碱 席夫碱主要是指含有亚胺或甲亚胺特性基团(-RC=N-)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通常席夫碱是由胺和活性羰基缩合而成。席夫碱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主要在药学、催化、分析化学、腐蚀以及光致变色领域的重要应用。在医学领域,席夫碱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的生物活性[ 1];在催化领域,席夫碱的钴、镍和钯的配合物已经作为催化剂使用[ 2];在分析化学领域,席夫碱作为良好配体,可以用来鉴别、鉴定金属离子和定量分析金属离子的含量[ 3];在腐蚀领域,某些芳香族的席夫碱经常作为铜的缓蚀剂[ 4];在光致变色领域,某些含有特性基团的席夫碱也具有独特的应用[ 5]。 合成方法 Schiff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合成法和分步合成法,(该把直接合成法和分步合成法介绍一下)分步合成法得到的产品无论是在(产品)产率上,还是在(产品)纯度上都较直接合成法理想。当反应活性低或选择性不好,用前述两种方法合成的产物不稳定或者产率低时,可选用模板合成法。所谓模板合成法就是将金属离子作为模板试剂加入到羰基化合物中与胺类化合物反应的一类合成方法。如(在)合成二羰基化合物和多胺的Schiff碱配体及其配合物时多采用此方法。当合成的Schiff碱在反应溶剂中溶解度很小,上述三种合成方法均不适用时,一般采用逐滴反应法,即向胺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活泼碳基化合物溶液的一种方法[ 6]。这些合成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它们各有优缺点。大多数氨基酸Schiff碱稀土配合物的制备均可采用分步合成法。(但分步合成法是制备氨基酸Schiff碱稀土配合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催化领域的应用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概括起来说,席夫碱做催化剂主要应用于聚合反应、不对称催化环丙烷化反应以及烯烃催化氧化方面和电催化领域等。 魏丹毅[ 7]等合成了9种稀土元素(La,Pr,Nd,Sm,Gd,Tb,Er,Yb,Y)与水杨醛-缩β-丙氨酸(H2L)的双核配合物,发现此配合物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聚合反应有催化活性;姚克敏[ 8]等用直链醚-脂肪族氨基酸新型Schiff碱作为综合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发现它们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中有较好的催化活性;Yong [ 9]等发现钛席夫碱配合物对乙烯、苯乙烯的聚合反应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近年来,不对称催化环丙烷化反应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焦点,在其催化剂体系中铜的席夫碱配合物是被研究最早最深人的体系之一。Cai[ 10]等用氨基醇合成了双核席夫碱配合物,用于催化反应,顺式产物与反式产物最好结果比为1/3,顺式产物的收率为87%,反式产物的收率为93%;仇敏[ 11]等用制备的系列??取代

铁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1.配合物晶体数据:

2.配合物的部分键长和键角: 3.配合物晶体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图中实线代表配体H2L1的实验数据,虚线代表相应铁配合物的实验数据。实线在波长为282nm和268 nm处有吸收峰,将其归属为苯环π→π*跃迁。虚线在波长为495nm,340nm和281nm处有吸收峰,现将其进行归属。281nm处的吸收峰为苯环π→π*跃迁;340 nm处的吸收峰为电子由苯环上氧原子的最高占据轨道pπ跃迁到Fe(III)半充满轨道dx2?y2/d z2;495 nm处的吸收峰为电子由苯环上氧原子的pπ轨道跃迁到Fe(III)的d*轨道。

XRD: 普通PAN纤维的XRD谱线在16.84,21.42,23.74和29.06°处都有特征峰。而PAN 纳米纤维的XRD谱线与上述谱线较为相近,但是在22~30°范围内的特征峰有所不同。这说明PAN纳米纤维的结晶特征并未发生显著改变。经过反应后两种纤维的主要特征峰几乎全部消失。这说明改性和铁配位反应具有去晶化作用,使纤维表层的结晶度大为降低。

红外: 配合物Fe1和Fe2在3247cm-1处有强的吸收峰。因配合物Fe2和Fe5的结构中含有炔基,谱图中很明显的能够观察到配合物Fe2和Fe5在ν =2120 cm-1处有振动吸收峰,与配体L2 (ν =2100 cm-1)相比峰波向高波数方向移动约20 cm-1。配合物Fe4的红外谱图中同样能观察到羧酸酯的羰基吸收峰(ν =1731 cm-1)。

常规溶液法:是最常见、最简单的单晶培养方法。通过将金属盐和配体溶于合适溶剂中,静置,待其自然挥发而形成配合物。此方法适用于配体溶解性较好而配合物溶解性较差情况,通常在遇到配体溶解性较差的情况时,采用适当加热的方法于以处理。 扩散法:包括气相扩散法和液相扩散法。 气相扩散法:将金属盐和配体溶于适当的溶剂当中,使惰性易挥发溶剂或者碱性物质扩散其中,以减小配合物的溶解度或者加快反应的速度从而使配合物结晶产生。 液相扩散法:将金属盐和有机配体分别溶于不同的两种溶剂当中,将一种溶液置于另一种溶液之上或者在两种溶液分界面处加入另一种溶剂以减小其扩散速度,使反应物缓慢发生反应,从而使产物结晶产生。 水热/溶剂热法:水热法是指在特制密闭反应容器中(一般是内衬聚四氟乙烯不锈钢反应釜),以水作为溶剂,通过对反应容器加热以制造一个高温高压环境(100-1000℃,1-100MPa),使得通常难溶或者不溶的物质溶解从而重新结晶产生出来。溶剂热法与水热法类似。

芹菜素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芹菜素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海霞,文丽君,陈丽珍,翟锐锐,艾朝辉,李鹃,蔡蓝杰 (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 摘要:芹菜素(AP)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存在药效低、开发利用低等问题。为了提高芹菜素的开发应用和药效,本研究对芹菜素进行结构修饰,制备了芹菜素席夫碱金属衍生物,并采用紫外(UV ),红外(UV ),差热-热重分析(DSC-DTG )等波谱分析方法表征化合物。采用水杨酸法和邻苯三酚-NBT 法评价芹菜素和其衍生物的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OH )和超氧自由基(O 2-·)活性。通过表征,合成了两种新的芹菜素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即[Co(C 22H 16O 4N)2(H 2O)2]·8H 2O 和[Zn(C 22H 16O 4N)2(H 2O)2]·4H 2O 配合物,AP 、[CoL 2]和[ZnL 2]清除·OH 自由基的IC 50为880.65±46.52 μg/mL ,517.12±16.36 μg/mL ,633.62±18.95 μg/mL ;清除O 2-·自由基的IC 50为116.30±3.94 μg/mL ,61.13±0.05 μg/mL ,48.56±0.32 μg/mL ,合成的配合物相对芹菜素抗氧化活性增强,有望开发出一种新型抗氧化性食品添加剂,为芹菜素的开发及抗氧化剂的研究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关键词:芹菜素;配合物;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 文章篇号:1673-9078(2016)07-164-169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6.7.026 Synthesis of Schiff Base Metal Derivatives of Apigenin and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y LI Hai-xia, WEN Li-jun, CHEN Li-zhen, ZHAI Rui-rui, AI Zhao-hui, LI Juan, CAI Lan-jie (College of Pharmacy,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571199, China) Abstract: Apigenin (AP) is a natural antioxidant possessing multiple biological activities, but has some limitations such as low efficacy and low utilization. To better develop and utilize AP , its structure was modified. The Schiff-base derivatives of AP ([Co(C 22H 16O 4N)2(H 2O)2]·8H 2O and [Zn(C 22H 16O 4N)2(H 2O)2]·4H 2O)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ultraviolet (UV), infrared (I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derivative thermograms (DTG), and other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rough the salicylic acid method and the pyrogallic acid-nitroblue tetrazolium (NBT) method, the in vitro superoxide radical and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of AP and its Schiff-base derivatives were evaluate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showed that two Schiff-base derivatives of AP , [Co(C 22H 16O 4N)2(H 2O)2]·8H 2O and [Zn(C 22H 16O 4N)2(H 2O)2]·4H 2O,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e 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 50) values of AP , [CoL 2], and [ZnL 2] on scavenging hydroxyl radical were 880.65 ± 46.52 μg/mL, 517.12 ± 16.36 μg/mL, and 633.62 ± 18.95 μg/mL, respectively. The IC 50 values of AP , [CoL 2], and [ZnL 2] on scavenging superoxide radical were 116.30 ± 3.94 μg/mL, 61.13 ± 0.05 μg/mL, and 48.56 ± 0.32 μg/mL, respectively. Two novel Schiff-base complexes of AP , [Co(C 22H 16O 4N)2(H 2O)2]·8H 2O and [Zn(C 22H 16O 4N)2(H 2O)2]·4H 2O, possessed stronger antioxidant activity than AP , which might be a new antioxidant food additive. This resear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P development during future studies on antioxidants. Key words: apigenin; complexes; superoxide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抗氧化活性已被证实在保护人类抗击许多致命疾病和延缓衰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主要包括:超氧阴离 164 收稿日期:2015-09-14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14032);海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HYCX2014034) 作者简介:李海霞(1979-),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开发及配合物药物研究 通讯作者:文丽君(197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有机合成及配合物药物研究 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及有机过氧化物自由基等,肿 瘤、冠心病和衰老均与自由基引起的膜脂质氧化性损伤有关。天然抗氧化剂在稳定性、膜穿透性、生物利用度、免疫原性和价格等方面有一些限制,所以研究能够清除自由基的替代物,如: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芹菜素(Apigenin )属于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癌、抗炎、止痒等生物活性[3~5]。黄酮类化合物是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是人类饮食的重要成分。超过6000种黄酮类化合物已被研究,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基础化学实验I课程小论文题目: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姓名王一贺学号及专业化学3120000170 姓名徐剑光学号及专业化学3120101744 指导教师曾秀琼 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4年 1 月

前言:在水溶液中,电极反应Eθ(Co3+/Co2+)=1.84V,所以在一般情况下,Co(Ⅱ)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不易被氧化为Co(Ⅲ),相反,Co(III)很不稳定,容易氧化水放出氧气(Eθ(Co3+/Co2+)=1.84V >E θ(O2/H2O)=1.229V)。但在有配合剂氨水存在时,由于形成相应的配合物[Co(NH3)6]2+,电极电势E θCo[(NH3)63+/ Co(NH3)62+]=0.1V,因此Co (Ⅱ)很容易被氧化为Co(III),得到较稳定的Co(Ⅲ)配合物。Co(Ⅲ)可与多种配体配位,能形成多种配合物。 实验方案简述:一、实验中采用H2O2作氧化剂,在大量氨和氯化铵存在下,选择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将Co(Ⅱ)氧化为Co(Ⅲ),来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Ⅲ)配合物,反应式为: 2[Co(H2O)6]Cl2(粉红色)+ 10NH3 +2NH4Cl + H2O2 活性炭 C 2[Co(NH3)6]Cl3(橙黄色)+ 14H2O 将产物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以除去其中混有的催化剂,抽滤除去活性炭,然后再在浓盐酸存在下使产物晶体析出。 293K时,[Co(NH3)6]Cl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6mol·L-1,K不稳=2.2×10-34,在过量强碱存在且煮沸的条件下会按下形式分解: 2[Co(NH3)6]Cl3 + 6NaOH 煮沸 2Co(OH)3 + 12NH3 + 6NaCl 样品中的Co(Ⅲ)用碘量法测定: 2Co(OH)3 + 2I- + 6H+ 2Co2+ + I2 + 6H2O I2 + 2S2O32- S4O62- + 2I- 二、2[Co(en) 2 Cl2]Cl的制备: 2CoCl2·6H2O+4HCl+4en trans- 2[Co(en) 2 Cl2]Cl trans- 2[Co(en) 2 Cl2]Cl?HCl?2H2O △trans- 2[Co(en) 2 Cl2]Cl↓+ HCl+2H2O trans- 2[Co(en) 2 Cl2]Cl △cis- 2[Co(en) 2Cl2]Cl 仪器:100mL锥形瓶,布氏漏斗,量筒,胶头滴管,蒸发皿,恒温水浴,抽滤泵,烘箱,分析天平,台天平,250mL碘量瓶,滴定管,红外光谱仪,烧杯。 药品:H2O2(10%),稀盐酸(3+50),浓氨水(AR),浓盐酸,CoCl2·6H2O(AR),氯化铵(AR),活性炭,冰块,3mol·L-1H2SO4,0.1mol·L-1Na2S2O3,20%的NaOH,0.5%淀粉,6mol·L-1HCl,碘化钾(AR)、、亚硝酸钠(AR)、无水乙醇(AR)、NH4Cl(AR)、乙二胺(AR)。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3-吡啶基)四唑-2-乙酸根与Zn(I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报告 班级:09化学(师范) 学号:150109118 姓名:蔡福东

目录 1. 前言 (1) 1配位化合物 (1) 1. 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 1. 2配合物的种类 (2) 2配位化学发展简史 (2) 3配位化学的今天 (5) 2. 实验部分 (6) 2.1药品 (6) 2.2仪器 (6) 2.3合成方法 (6) 3. 结果与讨论 (6) 3.1 结构分析 (6) 3.2 红外光谱 (6) 3.3 荧光光谱 (7) 4.小结 (8)

摘要:近几十年来, 配位化学在许多新的领域发展的很迅速,在分子识别领域利用也很广范。本文主要分析5-(3-吡啶基)四唑-2-乙酸乙酯水解与硝酸锌反应后得到的配合物晶体。通过结构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三种方式分别对生成的配合物晶体进行分析,得到这种新配合物三维结构,结晶学参数,含有主要的基团以及反射光谱,具体的确定该新晶体。 关键词:5-(3-吡啶基)四唑-2-乙酸乙酯,Zn(NO )2,红外光 3 谱,荧光光谱 1. 前言 配位化学已有300 年的发展历史, 近十几年来先后开辟了许多 新领域, 如大环配位化合物、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功能性配合物、卟啉类配合物、瞬变现象和C60配合物等, 配位化学在这些领域中的最新成就表明配位化学已成为当代化学的前沿领域之一, 它和物理 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固体化学和环境化学相互渗透, 使其成为贯通众多学科的交叉点. 1配位化合物 1. 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配位化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s) 旧称络合物( Complex Compound) , 是指独立存在的稳定化合物进一步结合而成的复杂化 合物. 从组成上看, 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电子对或多个不定域电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