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题目: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系统论与还原论究竟孰优孰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先分析了系统论与还原论思想在机械若干领域的应用,并指出其在分析问题时的优缺点,进而指出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是应用两者相结合的思想,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关键词:系统论还原论机械

系统论和还原论是自然辩证法中两大相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观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能简单地从狭隘的一方面去论证两者之一的优越性,任何观点的成立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并且不同的观点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机械学科,本文将从机械的观点去理解系统论与还原论。

系统论,亦称“机体论”。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察有机界的理论,由贝塔朗菲所创立[1]。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本书,一个工厂,一台机器,甚至整个地球等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在机械系统中就是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2],即整体的部分之间不是线性关系,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各个部分之间有耦合作用。在机械中最典型的就是黑箱模型,黑箱模型又称系统辨识。例如,我们知道可以将一个振动系统简化为惯性原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组合,利用理论方法可以求得其固有频率或者各阶次的模态,但是当系统比较复杂时,或者简化的假设不成立时,就只能利用系统论的方法。通过对整个系统激励,进而得到它的响应,从响应和激励的关系可以建立传递函数,如果下次想要得到某个特定的响应,则可以根据响应值和传递函数推导出所需要施加的激励,同理如果施加特定的激励,也可以求得此时的输出。在此过程中不关心系统中某个部分有什么特性,只是从整体考虑,不考虑内部结构,将系统看作是一个暗箱,这种优点是还原论所不能企及的。在信号处理中,全息谱,全矢谱等都是利用全信息对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综合考虑各个方向上的信息,而不是从某个方向去考虑,能够更好地把握整体特性。

随着设备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系统论起的了加快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正渗透到每个领域。

还原论认为复杂的事物均有简单的事物构成并可分解为简单的事物[3],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它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谈到要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知道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

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一个大的机械系统在设计时,往往是被分成若干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构成相互独立的模块,例如一架飞机可以分成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操纵系统和动力装置等六个部分组成。如果将不同的系统组合设计,将造成系统过于复杂,而且一旦出现故障,不容易及时排查。而每个部分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部分,一层一层分下去,直到最后氛围一个个小螺钉或者一块板等。

然而,对事物自身来说,部分一定是整体的部分,整体也一定是部分的整体。系统论主张要从整体上看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既然是“看”,那就永远是从某个特定角度看到的东西,这样的一个角度看到的东西怎么可能是整体呢?而且,整体具有无限的性质,否则便不是整体,无论多么小的整体我们都不能得到它的边界。同样还原论所分割成的部分同样也是一个整体,除非分成不能再分的如原子、质子、中子等,那么对于一台机床而言,研究组成其结构的原子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例如在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时,往往都是先用整体的思想,此时各个部件之间的作用力作为系统的内力,可以简化分析过程,等到求出系统的外力以后,再将系统分成各个不同的部分进行内力分析,进而求的各部件之间的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将系统论与还原论思想融合的例子。两者都有其局限性,而两者相结合有时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因而分析问题是不能自从一方面考虑,要兼顾系统论和还原论。

参考文献:

[1] 高剑平. 近代的机械论与辨证论:一般系统论思想形成的逻辑环节[J]. 河北学刊, 2008,

28 (1):235-237.

[2] 常绍舜. 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J]. 系统科学学报, 2011, 19 (3):1-4.

[3] 李庆平,刘明海. 还原论的论证与核心理念[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 25 (1):31-36.

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

演化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一) 演化经济学在系统处理方法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导向的演化建模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并对复杂系统建模持抵制态度,尽管在反对主流经济学微观还原论这一点上两者取得了一致,但建立在相似性理论基础上的复杂系统建模更适合对复杂性存在的描述,而强调比较的、历史的和阐释的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的系统分析方法则更接近经验事实。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涌现;演化;批判实在论 演化经济学一直反对正统经济学的系统观,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从根本上无法包容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新奇创生及其扩散现象,但就如何包含经济系统的演化与开放特征,演化经济学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方向:一种是以复杂系统建模为导向的演化分析方法,而另一种则是强调多层级本体论和涌现观,主张研究不能脱离经验事实。这两种系统分析方法的关键差异何在?是否完全对立?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微观还原论与综合微观分析——经济学的两种系统观 按照复杂系统理论的观点,一个复杂系统分析涉及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定义组分(组成部分)?如何刻画组分?如何描述组分之间的关系?在保持系统完整性和其组分的个体性的同时,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述一个大系统的组合? 面对无数个人及其组合,在效用不可比、偏好有差异这些障碍面前,新古典经济学的标准做法是:赋予个体的同质性,所有家庭均具有一个效用函数,所有企业均具有一个生产函数,通过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家庭和企业的大小同样是无差别的,个体尽管具有多样品味,但其偏好顺序被假定为同样的线性形式。在对组分进行描述时,家庭和企业面临的行为集合被定义为可能性集合(系统论称之为态空间,其旨在描述个体可能产生的行为集合)。在同质前提下,经济学家假设组分以同一模式行动,那就是最优化,经过这样假定之后,只需要数量和价格这两个变量就可以描述组分特征。在解释不同层次上组分聚合现象这一问题上,系统论存在两种区分方法:一种是微观还原论,即将聚合现象理解为组分的加总,这可以凭借数学和计算能力推出组分构成的一切;另一种则是综合微观分析,它认为在组分的结构化过程中存在涌现现象,而涌现往往产生组分不具备的特征。在这两种途径中,新古典经济学选择了前者,在个体同质前提下,宏观经济关系就是个体行为的外推,托宾指出,“宏观经济学的神话就是,集总之间的关系是在个体家庭、企业工厂市场的对应变量关系的扩大类比。”这样形成的宏观经济学无须依赖微观组分的行为,只需关注宏观变量中的因果关系,外推加总使经济学在形式和逻辑上取得了高度统一,但也导致了整个经济学体系中最大的合成谬误现象。 就系统组分是否可以划分为同质,组分要素是否具有统一的可能性集合以及系统层级是否可以直接加总外推这些问题的分歧,最终构成了主流经济学与异端经济学的分界线。针对托尼-劳森对正统经济学封闭系统观的批判,霍奇逊指出,用封闭或开放作为标准并不准确,因为封闭和开放都是相对而言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同质性假设,尤其是偏好的同质。他指出,一般均衡理论也意识到部分间的相互依赖性,但真正的系统论者会走得更远,因为部分的特征和功能会受到整体之影响,整体也受到部分之影响。 从演化的角度看,主流经济学的系统方法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一是同质假设,这陷入了本质论的泥沼;二是还原论,这否定了不同层级间的结构关系。本质论和原子式还原主义所导致的结果,是湮灭了经济现象中的新奇和创生,而新奇和创生不仅在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而且其本身就是系统运行中结构性力量导致的部分质变。阿罗指出:“同质性假设在我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它否定了经济的基本假设,而这是建立在从个体差异中出现的交易的收获之上的,更进一步,它离开了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来考虑问题,即收入分布和其他个体特征对于经济运行的影响,同质性假设还排除了经济的涌现结构出现的可能性。”同质性假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了解自然观演变的基本历史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伴随着科学的萌芽而产生,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革。 演变的逻辑顺序:自然的附魅→自然的祛魅→自然的返魅 (1)古代朴素自然观史前神话阶段的自然观 起因:对自然界加以说明和解释。特点:“万物有灵”论 表现形式: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史前神话自然观对当时社会活动的影响:“图腾”信仰和自然崇拜、巫术、祭祀、祈祷、从中萌发了理论科学。 中国古代自然观 (1)《周易》中体现的自然观:普遍联系的观点 周易:一般认为它是一部卜筮之书。 卜,占卜,指的是依据天地万物的表征来确定吉凶,“占”是观察兆象的意思,“卜”是用火灼甲骨取兆的意思。筮,用蓍草来预测凶吉。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老子》一书所体现的自然观:演化观 原文:第一章: 1、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ao)。 2、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3)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于回答自然是怎样的 优点:A、朴素辩证法(阴阳辩证法);B、自发运动变化(《易》—循环演化、生成论);C、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天人合一) 缺点:A、不讲逻辑,不严密,不成体系。B、臆想、猜测,不重观察,人为规定。 古希腊自然观:侧重于回答自然为什么是这样的 A、泰勒斯:水——万物始基 意义: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B、柏拉图,前427-347,理念论 1、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另一个是经验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虚假的,只有理念世界是真实的。

从中医系统论到医学系统论_读祝世讷新作_系统医学新视野_

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5月第30卷第5期 [3]刘孔江.针刺在中风ICU 中的早期干预和思路[J ].中国针灸, 2003,23(10):616. [4]田青,马俊,刘又香,等.电针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及 SOD 水平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02,21(2):36. [5]李金坡,张静.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患者脑地形图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6,16(4):5-6. [6]梁明,刘伟华,赵少华,等.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1995,11(8):29. [7]乔晋萍.电耳针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1996,15(l ):6. [8]邢艳丽,姚凤祯,杜莹莹,等.头穴针刺对中风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4,14(4):37. [9] 胡国强,田菲,李平,等.醒脑开窍针法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自由基病理学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996,8(1):5-7. [10]马惠芳,孙华,任君秀,等.电针水沟与井穴对全脑缺血大鼠脑 组织钙调素活性影响的对比研究[J ].针刺研究,2002,27(2): 102. [11]许贞峰,姜建伟,吴根诚,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肠IL -1RamRNA 表达的调节[J ].针刺研究,2002,27(1):14. [12]陆任云,徐文武,李君荣,等.针刺对缺血性脑组织形态结构和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针刺研究,2002,27(1):8. [13]许能贵,马勤耘,侯思伟,等.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针灸,1999,19(7):431. [14]田青,马俊,刘又香,等.电针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及SOD 水平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02,21(2):36. [15] 马岩蟠.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组织 K +、Na +浓度影响的动态观察[J ].中国针灸,1997,17(9):562.[16]徐汤平.中风初起的急救措施———手十二井放血影响脑血流 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4):44.[17]翟那.针刺干预大鼠实验性脑梗塞形态学研究[J ].针刺研究, 1993,15(3):209. ·书评· 从中医系统论到医学系统论 ———读祝世讷新作《系统医学新视野》李心机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医学;祝世讷;书评[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 (2011)05-0359-01 20世纪70年代恩格尔提出医学模式转变时, 强调生物医学基于还原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基于系统论,要实现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需要医务工作者具备系统论的素养。我国医学界对这种发展趋势早有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把系统科学应用于医学的一股“热”,只是这股“热”并没有“流”起来,多数曾“热”于其中的诸君,渐渐地收起了曾经打过的旗子,后来证明只是赶个潮流罢了。而祝世讷先生是个例外,他从那股“热”中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至今。 认识祝先生已有30多年了。1978年我读研究生时,聆听过先生讲授《自然辩证法》,从此受益至今。30多年来,他除了教书,还一直在埋头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是医学系统论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说:“将系统科学应用于医学,研究和建立医学系统论,推动系统医学的发展,是我30年来努力的一个目标。” 完整意义的医学系统论研究应当涵盖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乃至整个医药领域,它不是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的简单套用,而是要研究和驾驭在人的健康与疾病中,落在还原论视野之外的那些复杂性机制和规律,即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要从人身上找出来,并从人身上加以阐明。这需要专门的相当艰苦的研究。祝世讷先生正是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着探索和开拓,其努力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中医系统论”研究,出版了《系统中医学导论》、《中医系统论》、《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三部专著,从1983年起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中医系统论”课程;此后又深入到中西医比较、中西医结合领域,对于中西医的差异及其交融和统一,做了系统的探讨和解析,出版了《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想与方法学》两部专著;在此基础上,拓展到面向整个医学领域的“医学系统论”研究,于2010年6月出版了《系统医学新视野》。 新书中提出并阐明了“医学系统论”和“系统医学”两个重要概念,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着重阐述了六条基本原理。医学系统论是系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原理,系统医学是医学系统论在临床和科研的贯彻和展现,其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视野,远 远地超越还原论,发现和驾驭还原论所无法认识和企及的深层次复杂机制和规律。系统医学的特征是以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人的健康与疾病,它不是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而是以方法论为特征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医学的方法模式由还原论为主导,转变和发展为以系统论为主导,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 把系统科学应用于医学,是已经开始并迟早要完成的一个发展过程,它将带来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该书是关于医学系统论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也是一部难得的系统医学科普著作,书中从阐述系统医学新视野的角度,来介绍医学系统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它从哪些方面为系统医学开辟了新视野,思想深刻,可读性强。 系统医学和医学系统论都是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刚刚开垦的医学处女地,足迹罕至。从书中可见,系统医学到处是诱人的创新点,到处是充满希望的突破口。本书的作者希望在这块地上翻开一锹新土,做一点起步的探索,研究性地讨论几个热点,因而提供的不是结论,只是进行新思考的线索。 笔者认为,有关系统医学的思考或研究,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课题,也是医学实践方面的问题,作为方法论,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收稿日期]2010-12-23 (上接第358页) 359··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相关搜索: 心理学, 奥地利, system, 系统论, 格式塔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仅供参考 版权归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所有 1 自然辩证法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自然哲学 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 (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 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2、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 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 3、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

到15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和18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 18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 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 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 (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的三个梯级详细概述

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的三个梯级详细概述 摘要:莫兰认为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它们代表着科学方法论依次达到的三个梯级。 复杂性研究从20世纪末叶兴起,目前在国内外已成为许多学科领域内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它涉及又一个新型的跨学科的方法论。虽然人们对“复杂性”概念还缺乏严格一致的定义,但大家都意识到复杂性方法是为弥补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典科学的简化方法的不足而产生的。下面我结合分析国际上复杂性研究的主流的三个阶段或流派的学说的内容来探讨一下复杂性方法的基本内涵。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是当代系统地提出复杂性方法的第一人,他追求在人类思想领域里实现一个关于“复杂性范式”的革命。他的复杂性方法主要是用“多样性统一”的概念模式来纠正经典科学的还原论的认识方法,用关于世界基本性质是有序性和无序性统一的观念来批判机械决定论,提出把认识对象加以背景化来反对在封闭系统中追求完满认识,主张整体和部分共同决定系统来修正传统系统观的单纯整体性原则,等等。莫兰提出复杂性思想的标志时间可以定在他发表《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一书的1973年。1979年,比利时著名科学家普利高津首次提出了“复杂性科学”的概念。普利高津实质上是把复杂性科学作为经典科学的对立物和超越者提出来的。他说:“在经典物理学中,基本的过程被认为是决定论的和可逆的。”(普里戈金、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42页)而今天,“物理科学正在从决定论的可逆过程走向随机的和不可逆的过程。”(同上书,第224页)普利高津紧紧抓住的核心问题就是经典物理学在它的静态的、简化的研究方式中从不考虑“时间”这个参量的作用和无视自然变化的“历史”性。他所提出的关于复杂性的理论就是不可逆过程的物理学的理论,主要是揭示物质进化机制的耗散结构理论。普利高津说这个理论研究了物理、化学中的“导致复杂过程的自组织现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普利高津所说的“复杂性”意味着不可逆的进化的物理过程所包含的那些现象的总体:在热力学分岔点出现的多种发展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动态有序结构的不断

近代机械自然观

1、试评析近代机械自然观进步和局限性 机械自然观终究是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把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机械自然观认为用牛顿力学的规律可以解决一切科学问题,一切现象都可用力学来加以解释。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实际上是力学解释不了的,但为了根据力学去解释,就不得不引入多种多样的“力”和适用于经典力学的虚假物质,不仅没有促进这些学科的进展,反而造成了许多困难。特别是机械自然观并不回答诸如运动是如何发生的这样的问题,天体是怎样运动起来的,不同的物质形态是如何转化的,最终就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这就使得在向神学挑战中诞生的自然科学,在18 世纪未能彻底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把上帝从前面赶出去,最终又把上帝从后门请进来。机械自然观主张用牛顿力学规律去解释自然,还导致诸如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存在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的机械决定论主张,就是其经典表述。而且机械决定论的科学家在科学方法上由片面夸大归纳法的作用,否定和排斥演绎法在科学方法论中的地位。 2、试评析近代机械自然观。 17世纪,由于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力学领域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取得了极其显著的进步。同时,由于钟表、机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上的流行,使得人们越来越乐于用力学的或机械论的观念看待一切,甚至把整个宇宙也看成是一只硕大的机械钟。 机械自然观的形成,首先在当时是有着历史进步意义的,因为机械自然观的形成,使得科学真正进入了自然领域,人类从此可以用实证的方法来把握和认识自然。从伽利略的望远镜到他的理想实验,再到牛顿经典力学的完美发展,人类第一次发现自己可以完美的认识自然的规律,整个自然仿佛都可以用牛顿力学加以描述,这对于当时的人们以及后来的人都是一个观念上的巨大冲击。在此之前,科学一直在神学的阴影下,一切对于自然界的解释都已经被古希腊和古罗马解决了,在此之后,人类逐渐成为了自然的主人。 机械自然观为后来的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整套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直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主要方法。机械自然观将自然界看成一个机械钟,受到牛顿力学的严格控制和掌握,这个思想影响深远,后来近代的科学发展,如果不能在力学上得到完美的解释,就难以成为科学。机械自然观中强调还原论的观点,也就是将一切问题划分到其最小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综合起来,近代所有科学门类无一例外的使用了这个方法进行发展,一切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渐构造理论体系。机械论自然观强调决定论,有什么原因必然产生什么结果。 机械论自然观将上帝的影响驱除了很大一部分,在近代科学家的眼中,物质的变化运动规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上帝能够容身的唯一角落只有那“第一推动”,这相对中世纪是巨大的进步。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研究生作业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上课老师:胡广丽 姓名:朱涛 学号:2012020180 学院:能源学院

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姓名:朱涛学号:2012020180 任课老师:胡广丽 摘要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1]。要了解自然观首先要了解自然观的历史与发展。本文依次讲述了了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宗教神学的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并指出各阶段自然观的特点及意义。只有理清自然观发展的不同历史形态,对其进行全面深刻地剖析,才能揭示其本质,从而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发展观。 关键词:自然观;宗教神学;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对自然界的看法主要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是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二是受到和生产力相应的科学水平的限制。在这两个因素之中,生产力因素是最基本的,因为对自然界的认识要通过科学来实现,而科学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2]。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然观,不同时期人类自然观也不同 一、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初尝试,是想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神秘主义来对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事件做出解释[3]。我们把16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古代科学技术,与之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认为万物有共同的组成成分,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把精神看作是物质的派生物。古代朴素自然观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做直观的考察,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提供了一幅自然界的总图景。但它也有历史局限:它在直观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自然现象进行笼统的、粗糙的哲学概括。表现出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性等历史局限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古代自然观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直观的考察,勾画了自然界的总画面。它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提出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这些基本观点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具体地说,古代自然观对自然界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力求简单;第二,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第三,整体直观性;第四,富于想象;第五,深信和谐;第六,相信守恒;第七,合乎常识[4]。 古代自然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概括起来,第一,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第二,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总的观点的问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自然辩证法大作业题目: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系统论还原论在机械中的应用 摘要:系统论与还原论究竟孰优孰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先分析了系统论与还原论思想在机械若干领域的应用,并指出其在分析问题时的优缺点,进而指出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是应用两者相结合的思想,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关键词:系统论还原论机械 系统论和还原论是自然辩证法中两大相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观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能简单地从狭隘的一方面去论证两者之一的优越性,任何观点的成立都是有一定的前提的,并且不同的观点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机械学科,本文将从机械的观点去理解系统论与还原论。 系统论,亦称“机体论”。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考察有机界的理论,由贝塔朗菲所创立[1]。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本书,一个工厂,一台机器,甚至整个地球等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在机械系统中就是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2],即整体的部分之间不是线性关系,不满足线性叠加原理,各个部分之间有耦合作用。在机械中最典型的就是黑箱模型,黑箱模型又称系统辨识。例如,我们知道可以将一个振动系统简化为惯性原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组合,利用理论方法可以求得其固有频率或者各阶次的模态,但是当系统比较复杂时,或者简化的假设不成立时,就只能利用系统论的方法。通过对整个系统激励,进而得到它的响应,从响应和激励的关系可以建立传递函数,如果下次想要得到某个特定的响应,则可以根据响应值和传递函数推导出所需要施加的激励,同理如果施加特定的激励,也可以求得此时的输出。在此过程中不关心系统中某个部分有什么特性,只是从整体考虑,不考虑内部结构,将系统看作是一个暗箱,这种优点是还原论所不能企及的。在信号处理中,全息谱,全矢谱等都是利用全信息对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利用信息融合技术,综合考虑各个方向上的信息,而不是从某个方向去考虑,能够更好地把握整体特性。 随着设备日趋大型化和复杂化,系统论起的了加快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正渗透到每个领域。 还原论认为复杂的事物均有简单的事物构成并可分解为简单的事物[3],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通过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的方法,加以理解和描述,它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谈到要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知道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 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 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 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在机械论方面: 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 三、机械决定论 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 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

(系统论与需要论)学习内容

单元2 认知护理学的支持理论 第三章护理学支持理论 第一节一般系统论 第二节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系统的概念、基本属性、需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能理解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能正确理解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一般规律。。 4.能正确理解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评估患者,运用系统思想提供护理。 2.能正确分析、预测患者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护理。 素质目标 1.学会善于思考、正确运用护理相关理论指导护理实践的工作方法。 2.养成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的工作素养。 【教学重点】 1.系统的基本属性 2.一般系统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及一般规律 4.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开放系统在护理程序中的运用 2.分析和判断患者的需要 3.需要理论在护理诊断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2学时(理论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习题训练式【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2.展示讲授内容

1)基本概念:系统、系统论、一般系统论;需要、基本需要等 2)系统的基本属性;需要的特征、影响需要的因素 3)护理相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般系统论、人类基本需要理论(马斯洛、卡利什、韩德森) 4)相关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一般系统论、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3.给出教学目标 情景设置 ××,男,15岁,因右外踝损伤伴剧痛30分钟急送来院。患者右外踝有一5×6cm2大小的青紫肿胀区域,有明显压痛。患者右脚扭伤应检查哪些方面?应用何种工作思路制定患者康复的计划? 第一节一般系统论 一、系统的概念 1.系统 系统(system)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结构及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论 系统论(System Theory)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 3.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一般系统论包括数学系统论、系统工程及系统哲学等三个主要的方面。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从理论生物学的角度归纳了人类的系统思想,运用类比和同构的方法,建立开放系统的一般系统理论,故属于类比型一般系统论。 二、系统的分类 1.按组成要素的性质分为自然系统、人为系统、复合系统。 自然系统:指人类未加以干预的原始系统,如人体系统、生态系统、天体、海洋等。 人为系统:指人类加以干预,为某特定目标而人为建立的系统,如护理质量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论机械自然观之起源 机械论自然观渊源于古希腊的原子论,肇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勃兴于近代科学革命中,世纪后半叶受到挑战,世纪初渐趋衰微,在西方思想史乃至世界思想史上居于统治地位有年,其成就骄人其缺陋也尖锐。机械论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在西方文化中,自然和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政治关系,因而当自然被工具化、遭受迫害的同时,女性也未能幸免,同样遭受着人格丑化和迫害。生态女性主义从人性、价值和公正的伦理视角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大约在世纪到世纪,一种与希腊有机论自然观相对立的新的自然观开始兴起,并迅速取代前者占据主导地位。正像希腊自然观借助“生命机体”的隐喻,新的自然观也建立于一个奇特的隐喻——“机器”的隐喻之上:自然界是一架机器,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的方向运转的机器。和希腊自然观一样,在这个隐喻中,自然界的秩序、规律、目的也被认为是源于某种精神性的东西;所不同的是,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新时代的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是自然之外的“超越者”,即“上帝”。上帝设计出一套原理,把它放进自然界并操纵自然界运动,而自然界本身完全是被动的、受控的,它仅仅是一架“机器”。这种新的自然观被称作机械论的自然观。 一、牛顿力学的巨大辐射效应

笛卡尔构筑了十七世纪科学的概念框架,但他把自然看作是一架受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的观点,还只是一种幻想,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使其梦幻成真。由此近代机械自然观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套世界统一性理论,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牛顿科学看来,物质的宇亩是被精巧地设计出来的巨大的机械装置,它服从于无比美妙的决定论的运动规律。世界大机械由数量巨大的运转部件组成,所发生的一切都存在一定的原因,并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只要能够知道该系统在任何时刻的状态的所有细节,原则上就可以绝对地预言该系统任何一部分的未来;也就是说复杂的事物集合只要分解成自然的相互作用,人们就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典型的分析方法。从科学史考察,科学方法的发展,自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二百年来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始终是分析方法占有主导统治地位。这种方法把整体分解为或还原为各个部分的整体性,以部分为首要,以整体为次要,整体的动力学性质来源于部分的特征,而不是部分的整体性。割裂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许多丰富而具体的联系,所以人们习惯地把近代以分析为主(或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简称为分析方法或还原方法,还有人称之为“原子论的思维方法”。过分强调割裂碎片的分析方法成为我们一般思维和专业学科的特征,成为所谓的专业化思想的理论基础。专业化思想在各自小范围内设立了一种无形的屏障,令没有步入这个殿堂的人望而生畏,令相关学科的专家难以沟通和交流,甚至同一学科的工作者之间也少有共同语言。并且,

贝塔朗菲对于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 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还原论整体论系统论

还原论方法由整体往下分解,研究得越来越细,这是它的优势方面,但由下往上回不来,回答不了高层次和整体问题,这又是它不足的一面,所以仅靠还原论方法还不够,还要解决由下往上的问题。这也就是复杂性研究中所说的涌现问题。 较早意识到这一点的科学家是彼塔朗菲,他是位分子生物学家。当生物学研究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时,用他的话来说,对生物在分子层次上知道得越多,对生物整体反而认识得越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他提出了整体论方法,强调还是要从生物整体上来研究问题,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整体论方法没有发展起来。但整体论方法的提出,不失为对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贡献。 上世纪70年代末,钱学森明确提出把还原论方法和整体论方法结合起来,并形成了他的系统论方法,这是钱学森综合集成思想在方法论层次上的体现。 综合集成方法的科学价值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钱老又先后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及其实践方式——“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两者简称为综合集成方法)。这就将系统论方法具体化了,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和实践方法。其实质是把专家体系、信息与知识体系以及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体系,这个体系具有综合优势、整体优势和智能优势,它是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及以人为主的信息、知识与智慧综合集成的方法与技术,它能把人的思维、思维的成果、人的经验、知识、智慧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信息统统集成起来,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 综合集成方法既超越了还原论方法又发展了整体论方法,它的技术基础是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基础是系统科学与数学,理论基础是思维科学,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认识论。 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所形成的理论就是综合集成理论。钱学森创建的系统学,特别是复杂巨系统学就是这方面理论的体现。把综合集成方法应用到技术层次上,就是综合集成技术,系统工程就是用于系统管理的综合集成技术。把综合集成理论与技术用于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就是综合集成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