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_以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

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_以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

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_以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
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_以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

第22卷第2期2007年6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 AST ROPHOLOGY Vol 122No 12

Jun 12007

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3

———以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分析为例

陈香

1,2

,沈金瑞1,陈静

2

(11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351100;21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要:采用灾损度DLD 和环境不稳定度EI 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 EL I (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反映福建台风灾情加重与灾害本身损失加大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灾损度指数;经济损失评价;台风灾害;福建

中图分类号:O241;P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1X (200702-0031-05

0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前,自然灾害研究主要限于

灾害机理及预测研究,重点调查分析灾害形成条件与活动过程。70年代以后,在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拓宽了灾害研究领域,在继续深入研究灾害机理的同时,开始进行灾害评估工作。美国首先对加州的地震、滑坡等10种自然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该项工作于1969年由土地保护部(Conservati on de 2

part m ent 提出,由该部的矿山地质处执行[1]

。在进行专业灾害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同时,不少专家对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日益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史培军、潘耀忠等利用自然界记录的资料和历史文献记载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自然灾害损失进行分析[2-5]

;梁必骐、樊琦等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灾害评估模型对灾害经济损

失进行评价[6-9]

;部分学者利用层次分析法(AHP 对评价指标判断、计算和比较,选择其权重对自然灾害损失进行评估[10-11]

;随着RS 和GI S 技术发展,一些学者利用RS 和GI S 方法对自然灾害经济

损失进行评价[10,12,13]

等。但这些评价方法或者指标繁多、资料信息获取难度大、计算工作量大;或者需要很好的数学功底;或者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软

件设备等,造成灾害损失评估的普适性较低,应用

范围较小。构建一种适合各领域研究者和政府管理部门都能应用的普适性广、计算简单、不受时空限制、可比性强又相对准确的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农作物成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等资料相对完备而又容易获取的要素作为评价灾情的指标,同时结合当地的环境稳定度,构建灾害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价。这种指标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便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具有可比性。并利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

1福建台风灾害概况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靠近台风源地,虽然

有我国台湾岛的屏障作用[14]

,但是福建台风灾害

系统复杂[15]

,台风致灾因子源多。根据福建省气象灾害数据库资料统计,登陆福建本省和登陆台湾、广东、浙江、海南、深圳等省份的台风都对福建产生影响,平均每年有211个登陆台风(含二次登陆和219个影响台风。福建孕灾环境特殊,福建西北部以武夷山脉与江西分隔,中部有戴云山脉拦截,河流短促且独流入海,台风携带的水汽受垂

3收稿日期:2006-11-11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0540006;莆田市科技基金项目(2005S09

作者简介:陈香(19652,女,福建莆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自然灾害与环境地理研究.E 2mail:lbrcx2@21cn 1com

直于气流方向的山地地形抬升产生强大暴雨,降水大多本省消化,加大台风灾情。台风灾害是福建所有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影响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大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失研究是福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有:1980~1986年灾害数据采用福建省灾害性气候年鉴

①;1987~2005年灾害数据采用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①;1980~2003年福建省社会经济指标数据选自文献[16];2004~ 2005年社会经济指标数据采用福建省统计年鉴资料[17-18]。应用Excel软件,建立了1980~2005年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和1980~2005年福建省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库。

2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灾损度指数评价方法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这种方法是选取灾害的主要经济损失要素(人员伤亡、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等,这些资料信息完备而又容易获取,应用对数函数的线性组合模型计算灾害的灾损度(HDD,结合当地环境不稳定度(E I要素(采用灾害总损失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计算,并对他们进行等级划分,共同构建灾损度指数指标(D EL I,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这种方法普适性广,不受时空限制,计算简便,适合各个领域研究者使用。

3灾损度指数(D EL I评价方法介绍

311灾损度(DLD确定

有关灾害损失的分类很多[19-20],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死亡人数pd、受伤人数ph、农作物损失值Ec、直接经济损失D d和间接经济损失Id作为灾害灾损度(DLD评价的指标要素,构建以下评价模型

DLD=f(pd,ph,Ec,D d,Id(1为了计算方面,可把(1式简化为:

DLD=f(pd,ph,Ec,Ed(2式中:Ec为因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值,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农作物受灾损失值,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计算,如市场价格法计算,即

L=∑

n

i=1

P i△R i

式中:L为农作物受灾害损失的经济值;P i为第i

种产品当年市场价格;△R i为第i种产品因灾减少量。这种方法涉及作物产品种类多,需要信息量大,收集难度大,信息不完备。所以本文采用资料完备的农作物成灾面积这个指标,参照国家民政部定义,选择成灾面积是粮食产量低于正常年的30%。根据下式求算

Ec=W×30%S i/(S-30%S I

式中:Ec为因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值;W为

当年农业总产值;S

i

为某种灾害造成的农作物成

灾面积;S为当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S

I

为当年因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总成灾面积。

Ed=D d+Id

式中:Ed为灾害造成的除农业损失外的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之和,直接经济损失可以取自灾情报告或灾害总结,但间接经济损失目前争议较多,但多数人认为可用直接经济损失的30%。

因为Ed和Ec单位一致,可以把式(2继续简化为

DLD=f(pd,ph,Ee(3式中:Ee=Ed+En,表示因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

式(3函数关系的确定实际上是要确定pd, ph,Ee三个变量对DLD的贡献率大小,为了获得函数的具体形式,把pd,ph经济量化,即令Epd=αPd①

Eph=βPh②式中:Epd、Eph分别为死亡Pd人和伤害Ph人折合的货币量(人民币万元;α、β为人员死亡和伤害的经济量化系数。根据函数变量的数量级别,选用常用对数函数的线性组合来表示DLD,有DLD=λlg(Epd+Eph+Ee+ω+ε(4式中:λ、ω和ε

为待定系数。将式①和式②代入,得

DLD=λlg(αpd+βph+Ee+ω+ε(5式中:pd和ph的单位为人,Ee的单位为万元, DLD 的单位为度。

由于pd和ph的经济量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若按每人创造价值来定,则不同的人差异很大,而且标准很难统一。作者向莆田市平安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咨询,并结合专家经验以及人们的习惯等综

23灾害学22卷

①内部资料(由福建省气象台提供

合确定参数α=10和β=1(以1978年为不变价。即死亡1人折合人民币10万元,受伤1人折合人民币1万元。同时假定:①当无灾害损失,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均为0时,灾损度为0;②当某次灾害造成1人死亡,10人受伤和经济损失10万元时,其灾损度为1度;③当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为1千人,伤害1万人,经济损失1亿元时,其灾损度为10度。由此可计算系数λ、ω和ε,结果为λ= 3134,ω=30117,ε=-4194。则式(5可以写成DLD=3134×lg(10pd+ph+Ee+30117-4194

(6 312环境不稳定度E I确定

孕灾环境的稳定与否对灾害经济损失影响很大,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或“缩小”灾情。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间距能反映一个地区环境的脆弱性,体现环境不稳定程度。环境不稳定度可用当年灾害经济损失值与研究时段灾害经济损失值的最小值之和与当年灾害经济损失值与研究时段灾害经济损失最大值之和相比,计算方法如下式:

E I=(Ee i+m in Ee/(Ee i+max Ee(7式中:E I为环境不稳定度;Ee

i

为第i年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值;m in Ee为研究时段里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最小值;max Ee为研究时段里因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最大值。

313灾损度指数D EL I评价指标

为了更好地评价灾害造成经济的损失,把考虑人员伤亡、农作物经济损失值和灾害造成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指标计算的灾损度DLD和根据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变化幅度求算的环境不稳定度E I 进行等级划分,并求其平均值(灾害灾损度指数D EL I,作为分析灾害经济损失的总指标,即

D EL I=(DLD等级+

E I等级/2(8 4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分析

根据福建省1980~2005年主要气象灾害数据库资料,近26年登陆和影响福建省的台风数各年相差很大,最多年份8个(1980年,最少年份0个(1993年;造成损失相差更大,最多年份经济总损失达2539634万元(2005年,最少年份0元(1993年。台风平均每年给福建省造成约215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含作物和人员损失,约占福建省财政总收入的114%左右。所以,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变化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关系式(6,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DLD进行计算(图1。并把计算结果按照表1评分标准进行等级划分;利用关系式(7,对福建省孕灾环境不稳定度E I进行求算(图1,同样按照表1评分标准进行等级划分;然后利用关系式(8得出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D EL I,并与福建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进行比较。

表1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指标及评分标准

等级台风灾害灾损度DLD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EI

1≤4≤0105

24101~50105~0109

35101~6011~0119

46101~7012~0129

57101~8013~0139

68101~9014~0149

7≥9101≥01

5

图1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变化曲线

332期陈香,等: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1福建省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总损失呈波动上升,且起伏较大。说明影响和登陆福建台风年际变化大,同时也反映福建经济财富的积累和人类向高风险区移动加大台风灾情。

(2福建省孕灾环境不稳定度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起伏较大。这说明福建省环境脆弱性总体在加大,抵御台风灾害的能力下降,还与具体年份台风影响个数及影响时间间距有关,若两个台风相继影响,则环境脆弱性累加,抗灾能力降低。如1990年福建“百日七大灾”,即100d里有7个台风相继影响福建,百日就给福建造成4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3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考虑人员伤亡、农作物灾情和经济损失等指标计算的台风灾害灾损度基本能反映某个地方因灾经济损失情况,但不利于地区间的灾害经济损失比较。

(4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起伏较大。这说明福建省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比重在加大,已经威胁福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反映台风灾害致灾因子的年际变率,也反映社会财富积累与人口增多、人类向高风险区移动造成的灾情加大,更反映福建省孕灾环境的不稳定性,即脆弱性差异。建议福建省防御台风的重点应该既要提高台风灾害预报准确性、完善台风灾害预报警报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抗涝和农村水利工程防洪水平等;也要加大力度恢复环境的稳定度,即研究福建环境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对山地灾害隐患区域和洪水威胁区域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环境脆弱性,提高其抗灾能力。

比较4条曲线,可以认为,采用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作为台风灾害经济损失变化分析指标是合理、可行、便捷。它能较真实反映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及变化趋势,也可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发生的灾害损失进行比较,可比性强。

5结论与建议

(1采用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变化进行分析是合理、可行和便捷的。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可用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发生的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进行比较,也可适合不同领域研究者应用。

(2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且起伏较大。反映福建省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加大,将直接影响福建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主要与福建省台风灾害年际变化大、社会财富增多以及人类向高风险区移动有关。

(3建议福建省防御台风的重点应该两手抓。既要提高台风灾害预报准确性、完善台风灾害预报警报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抗涝和农村水利工程防洪水平等,也要

加大力度恢复环境的稳定度,即研究福建环境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对山地灾害隐患区域和洪水威胁区域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环境脆弱性,提高其抗灾能力。

(4建议分区域分时段分灾次研究各种灾害损失度指数,并对其分等级区划,以便为减灾防灾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Petak W1J,A tkiss on A1A1向立云,程晓陶译1自然灾害风险

评价与减灾政策[M]1地震出版社,19931

[2]史培军,王静爱,谢云,等1最近15年来中国气候变化/农

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初步研究[J]1自然资源学报,

1997,12(3:197-2031

[3]谢永刚,王茜1沙兰镇突发性洪水灾害损失评估及其反思

[J]1灾害学,2006,21(2:76-801

[4]潘耀忠,龚道溢,王平1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分析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2(1:138

-1421

[5]黄崇福,史培军1以历史灾情资料为依据的农业自然灾害风

险评估方法[J]1自然灾害学报,1998,7(2:1-81

[6]梁必骐,樊琦,杨洁,等1热带气旋灾害的模糊数学评价

[J]1热带气象学报,1999,15(4:305-3111

[7]樊琦,梁必骐1热带气旋灾害经济损失的模糊数学评测[J]1

气象科学,2000,20(3:360-3661

[8]翟京浩,熊志坤1模糊数学在爆炸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1

自然灾害学报,1995,4(S0:20-241

[9]黄崇福1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实践[M]1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51

[10]张会,张继权,韩俊山1基于GI S技术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与区划研究[J]1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41-1461 [11]杨春燕,王静爱,苏筠,等1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J]1自

然灾害学报,2005,14(6:88-931

[12]Navarr o M M,Wohi E E,Qaks S D1Geol ogical hazards,vulner2

ability,and risk assess ment using GI S:model for Glenwood

Sp rings,Col orado[J]1Geomor phol ogy,1994,10:331-3541 [13]Dhakal A S,Amada T,Aniya M1Landslide hazard mapp ing and

the app licati on of GI S in the Kulekhani watershed,Nepal[J]1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 opment,1999,19(1:3-161 [14]陈香,林炳荣1福建省台风灾害及减灾对策研究[J]1灾害

学,1998,13(3:56-611

[15]史培军1中国自然灾害系统地图集(中英文对照[M]1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31

43灾害学22卷

[16]龚守栋1福建改革开放25年[M ]1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1

[17]福建省统计局1福建省统计年鉴[M ]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51

[18]福建省统计局1福建省统计年鉴[M ]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61

[19]于庆东,沈荣芳1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与方法探讨[J ]1

灾害学,1996,11(2:10-141

[20]赵阿兴,马宗晋1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 ]1

自然灾害学报,1993,2(3:1-71

Appli cati on of DE L I i n D is aster Econo m i c Loss Assess ment

———Tak i n g Ana lysis of Trend of Econom i c L oss i n Typhoon D is a ster i n Fuji a n Prov i n ce a s an Exam ple

Chen Xiang 1,2

,Shen J ingrui 2

and Chenjing

1

(11Environm ental and Ecolog ical S cience D epart m ent,Putian College,Pu tian 351100,China;

21Key L aboratory of R egiona l Geography,B eijing N or m a l U niversity,B eijing 100875,China

Ab s trac t:The paper builds up a set of disaster econom ic l oss index (D EL

I ,which is consisted of disaster

l oss degree (DLD and envir onmental instability (E I ,and then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trend of econom ic l oss fr om typhoon disaster 1The result shows that,it is reas onable t o adop t DEL I for econom ic l oss assess ment,which is not li m ited by te mporal and s pecial fact ors and easy for comparis on 1By DEL I,it is more convenient for data acqui 2siti on and calculati on 1It has a wide range of app licati on 1DE L I of typhoon in Fujian p r ovince increases with a fluc 2tuati on 1It indicates that the ingravescence of typhoon disaster is related t o ingravescence of hazard itself and envi 2r onmental instability in Fujian p r ovince 1

Key wo rd s:disaster econom ic l oss index;econom ic l oss assess ment;Fujian p r ovince;typhoon

5

32期陈香,等: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

福建省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简本)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做好暴雨、洪水、台风的防范与处置工作,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防汛抗灾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福建省水法实施办法》、《福建省防洪条例》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省发生暴雨、洪水、台风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根据本预案启动的应急响应主要用于规范省级的防汛抗灾行动,市、县、乡各级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启动或调整应急响应的时间和等级。 2 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组织机构 福建省人民政府设立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省防指),负责领导全省防汛抗灾工作,其办事机构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防办),设在省水利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抗灾工作;

有关部门、行业根据需要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防汛抗灾工作。 2.2 省防指组成 有防汛防台风任务的有关部门为省防指的成员单位。 2.3 组织机构职责 2.3.1 省防指职责 (1)统一指挥全省防汛抗灾工作,宣布启动或者调整省防指防暴雨、洪水、台风应急响应。 (2)在省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相关决定、指令。 (3)组织召开省防指成员单位和相关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参加的防汛抗灾工作会议,分析评估暴雨、洪水、台风灾害,安排部署防灾救灾工作,制定防灾救灾应急措施。 (4)下达抗灾抢险、大型水库泄洪等调度命令,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5)组织协调应急队伍开展抢险救灾,必要时动员社会参与,指导灾区恢复重建。 (6)组织气象、水利、水文、海洋、国土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分析会商暴雨、洪水、台风发展趋势,提出防御部署意见。 2.3.2 省防办职责 (1)及时掌握汛情、工情、险情和灾情,向省政府、省防指有关领导报告并对外发布汛情、灾情。

44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程序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 组织机构 (3) 职责 (3) 4 相关文件 (8) 5 工作程序 (5) 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 (5) 雷击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 (5)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 (6) 应急资源 (7) 人力资源保障 (7) 物资保障 (7) 医疗卫生保障 (7) 交通运输保障 (7) 治安维护保障 (8) 信息和通信保障 (8) 经费保障 (8) 6记录 (8)

1 目的 为提高公司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公司员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促进公司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各部门可能存在的暴雨、雷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各子公司可参照执行。 3术语和定义 无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部,公司总裁任总指挥,安全分管副总裁任副总指挥,公司党、团、工会等部门负责人、各部门、子公司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领导为指挥部成员。 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办公室和6个专项行动组,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公司综合部,综合部总经理任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任办公室副主任。 职责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宣布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负责领导、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承担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制定应急工作有关制度和措施,指导各部门、子公司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协调与衔接,指挥协调各项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开展培训与演练。 疏散引导组职责 负责引导公司员工迅速有序地逃离灾害现场和危险区域,到达安全地点。同时积极做好受灾人员的安抚工作,协助各单位清点人数,向指挥部报告人员疏散情况。 应急行动组职责 负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快速进入现场,及时消除安全风险,控制灾害影响扩大。医疗救护组职责 负责自然灾害现场的伤员抢救与护理,必要时组织救护车辆紧急将伤员送医院救治。 信息联络组职责 负责收集应急工作相关信息并通报给应急救援指挥部,同时将上级指令准确、及时地传达给各相关单位,确保整体行动协调一致。 条件保障组职责 负责在自然灾害处理过程中为其他各专项行动组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技术支持,保障全过程的顺利实施。 志愿消防队职责 负责抢救公司重要的物资设备,以及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合公安消防队进行灭火作业。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 链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 一、影响福建的台风路径 1.直接登陆型 直接登陆型路径包括来自西太平洋经巴士海峡直接登陆福建,或登录台湾岛南端(台风主体未收到台湾中央山脉阻挡)后再次登陆福建,也包括登陆菲律宾群岛后北上再次直接登陆福建的台风。这一路径登陆台风灾害的特点是,风特别大,来势突然、凶猛,降雨急,雨量大。若遇天文大潮,则风助潮势,海潮顶托,江水暴涨,洪水泛滥,易造成严重的风灾和水灾。 2.登台入闽型 登台入闽型路径就是先登陆台湾岛,受到台湾地形摩擦作用影响后,再次登陆福建的台风。登台入闽型是登陆及影响福建频数最高的路径。研究表明,1949-2005年,登陆福建的台风中约有60%先登陆台湾。从福建省中部地区登陆,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受灾人口多,往往导致山洪暴发,洪灾严重。 3.登粤型 登粤型路径是指在广东饶平及以西登陆,对福建造成影响的台风。尤其是从广东境内移入福建的路径,闽南和闽西地区受灾严重,常出现大范围的风、雨灾害。 4.北部登陆型 北部登陆型是指从台湾岛以北-东海南部海域登陆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或从台湾东部沿海绕经台湾岛以北海域进入台湾海峡并登陆福建省中南部地区,也包括登陆浙南地区并严重影响福建的台风。 图1. 影响福建的4 种类型台风路径 二、影响福建台风灾害的因素

1.地理位置 福建地处115°50′~120°43′E,28°19′~23°33′N之间,位于亚热带海陆过渡带,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是全国台风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2.地形作用 地形的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因为台风环流受山脉阻挡而被迫抬升,通过加强湿空气的上升运动而加大雨势。山脉坡度越大,以及风速越强、风向与山脉的交角越大,则地形抬升作用所产生的上升速度加强越大。此类地形机制,使福建出现三个地形所致台风暴雨中心,即:鹫峰山脉东侧的柘荣和宁德、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南安、安溪以及博平岭东南侧的云霄,尤以闽东北的台风暴雨更为多见。闽东北地区由于太姥山(鹫峰山)的地形抬升作用,柘荣、福鼎和霞浦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比台山(海岛站) 大出4. 16 ,2. 13 和1. 96倍。 3.风雨持续时间 当一个减弱的热带气旋高空环流在某一个地区停滞的时间越长,则形成大暴雨的可能性越大。据统计,当一个热带气旋在某一个地区移动缓慢或维持不消长达66 h 以上,则有100 %会出现暴雨或大暴雨。 4.环境的脆弱性 台风是一个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并可能引发水文、地质、海洋、交通、环境、农业等等多种灾害链。20世纪50~70 年代,海洋和农业灾害是台风引发的主要灾害,如受到气象监测能力和通信水平的限制导致海上作业人员的伤亡等;而80 年代以后,地质灾害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泥石流、山体滑坡、道路坍塌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明显增加。专家们认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中国50 %以上的地质灾害都与人为因素有关。地质灾害的损失与人口密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

福建台风灾害及其灾害链 一、影响福建的台风路径 1.直接登陆型 直接登陆型路径包括来自西太平洋经巴士海峡直接登陆福建,或登录台湾岛南端(台风主体未收到台湾中央山脉阻挡)后再次登陆福建,也包括登陆菲律宾群岛后北上再次直接登陆福建的台风。这一路径登陆台风灾害的特点是,风特别大,来势突然、凶猛,降雨急,雨量大。若遇天文大潮,则风助潮势,海潮顶托,江水暴涨,洪水泛滥,易造成严重的风灾和水灾。 2.登台入闽型 登台入闽型路径就是先登陆台湾岛,受到台湾地形摩擦作用影响后,再次登陆福建的台风。登台入闽型是登陆及影响福建频数最高的路径。研究表明,1949-2005年,登陆福建的台风中约有60%先登陆台湾。从福建省中部地区登陆,影响范围大,时间长,受灾人口多,往往导致山洪暴发,洪灾严重。 3.登粤型 登粤型路径是指在广东饶平及以西登陆,对福建造成影响的台风。尤其是从广东境内移入福建的路径,闽南和闽西地区受灾严重,常出现大范围的风、雨灾害。 4.北部登陆型 北部登陆型是指从台湾岛以北-东海南部海域登陆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或从台湾东部沿海绕经台湾岛以北海域进入台湾海峡并登陆福建省中南部地区,也包括登陆浙南地区并严重影响福建的台风。 图1. 影响福建的4 种类型台风路径 二、影响福建台风灾害的因素 1.地理位置 福建地处115°50′~120°43′E,28°19′~23°33′N之间,位于亚热带海陆过渡带,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地,是全国台风灾害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2.地形作用 地形的作用极易在迎风坡形成台风暴雨中心。因为台风环流受山脉阻挡而被迫抬升,通过加强湿空气的上升运动而加大雨势。山脉坡度越大,以及风速越强、风向与山脉的交角越大,则地形抬升作用所产生的上升速度加强越大。此类地形机制,使福建出现三个地形所致台风暴雨中心,即:鹫峰山脉东侧的柘荣和宁德、戴云山脉东南侧的南安、安溪以及博平岭东南侧的云霄,尤以闽东北的台风暴雨更为多见。闽东北地区由于太姥山(鹫峰山)的地形抬升作用,柘荣、福鼎和霞浦的台风暴雨平均雨量分别比台山(海岛站) 大出4. 16 ,2. 13 和1. 96倍。 3.风雨持续时间 当一个减弱的热带气旋高空环流在某一个地区停滞的时间越长,则形成大暴雨的可能性越大。据统计,当一个热带气旋在某一个地区移动缓慢或维持不消长达66 h 以上,则有100 %会出现暴雨或大暴雨。 4.环境的脆弱性 台风是一个重大的灾害性天气,并可能引发水文、地质、海洋、交通、环境、农业等等多种灾害链。20世纪50~70 年代,海洋和农业灾害是台风引发的主要灾害,如受到气象监测能力和通信水平的限制导致海上作业人员的伤亡等;而80 年代以后,地质灾害

灾害风险评估

题型:填空、选择、概念、简答(不需展开,完整句子)、论述(写满2/3)、计算 第一章 1、灾害: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自然与人为综合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产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不利后果的现象。 2、灾害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灾害系统的组成:孕灾环境(孕育产生灾害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致灾因子(又称为灾源,即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承载体(各种致灾因子作用的对象,是人类及其活动所在的社会与各种资源的集合)和灾情(在一定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条件下,由致灾因子导致的灾害所产生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4、风险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灾害发生概率及其后果严重性的组合。更具体地讲,风险定义为由自然或人为诱发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而造成的有害后果或预期损失发生的概率。 5、表达式:R=H×V R—风险 H—致灾因子 V—脆弱性 R=P×C P—灾害的可能性 C—灾害的后果 6、风险的两大要素:概率和后果 7、概率风险:可以用概率模型和大量数据进行统计预测的与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如:交通事故) 模糊风险:可以用模糊逻辑和不完备信息近似推断的与特定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如:地震灾害) 不确定风险:用现有方法不可能预测和推断的与某种不利事件有关的未来情景(如:纳米技术风险) 8、灾害风险理念的形成包括:灾变研究、灾度研究、灾害风险研究 9、灾害风险评估:衡量灾害风险程度的方法,即通过风险分析的手段,对尚未发生的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10、灾害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孕灾环境是导致致灾因子形成的因素,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共同对承灾体构成威胁,从而使承灾体具有承受侵害和损失的危险,进而出现灾情。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灾情是这个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 11、消防部队主要承担的工作: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倒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众遇险事件 第二章 1、灾害风险评估包括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承灾体的脆弱性评估、灾害的损失评估(和孕灾环境的稳定性评估) 2、致灾因子的危险性主要包括致灾因子的强度和发生概率 3、灾害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损失的量化方法有:绝对量化法、相对量化法和专家评定法 4、灾害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灾害风险分析是可操作的,手段有随机不确定性、模糊不确定性、复杂性 5、随机不确定性与模糊不确定性的区别:(1)前者是因为自然的原因并不是总能被知道,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仅仅是近似正确;后者是由于尺度的模糊性或人们掌握信息的不完备(2)前者用概率测度,抽象为随机事件;后者把经典集合中的决定隶属关系灵活化,从而

第六章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

第六章自然灾害损失评估 6.1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概念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评估风险区一定时段内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不同强度自然灾害给风险区造成的可能后果,即可能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 ①直接损失,指风险区遭受自然灾害事件而导致的直接相关的经济损失; ②人员伤亡损失; ③间接损失,即因自然灾害事件发生而导致的间接相关的损失。 6.2自然灾害损失的类型和界定 6.2.1自然灾害损失定义——指自然灾害给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危害和破坏。 6.2.2自然灾害损失类型 1)根据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目标的影响,自然灾害损失可分为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 2)根据灾害发生发展的时间特征,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可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原发性灾害直接造成的各种动产与不动产损失之和。其特点为:①表现为实物形态损失,是通过资产、财产、资源等实物的损失而实现的;②表明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已有社会财富的减少量。 根据实物形态,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可分为:居民住房及室内财产损失、企业资产损失、事业资产损失、自然资源损失、生命线系统损失、农作物损失等。 灾害间接经济损失是指自然灾害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所造成的损失,是深层次的经济损失。其特点是:①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不表现为一定实物形态损失,而表现为企业或产业部门因灾减产的产品或劳务的价值;②表明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社会生产的下降程度。 根据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灾害间接经济损失分为:内部损失(灾害对灾区范围内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外部损失(灾害对灾区以外地区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6.2.3自然灾害损失构成 6.2.4自然灾害损失的计量 1)计算原则 灾害损失评估应遵循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出发进行评估的原则,按国民经济评价的方式进行,利用社会折现率计算灾害损失的外部效益。 2)计量指标——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计量以国内生产净值(NDP) 6.3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选取和量化 6.3.1因灾死亡人数估计 6.3.2住房损失 6.3.3无家可归 6.3.4失业 6.3.5直接经济损失 6.3.6间接经济损失 6.3.7农作物损失 6.4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 6.4.1自然灾害影响及损失评估概况 自然灾害影响有多种分析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灾害统计方法、灾害经济学方法、遥感、GIS和数学模型方法 6.4.2自然灾害影响及损失评估层次 自然灾害影响与评估的层次有三个:简单影响评估、受灾程度评估、经济损失评估 1)简单影响评估——主要估计受灾范围内的人口、房屋和财产等承灾体的数量及空间分布状况。 2)受灾程度评估——计算不同损失程度承灾体的数量及空间分布状况。 3)经济损失评估——以货币形式来表达损失值的大小。 6.4.3自然灾害影响与损失评估思路 1)灾害影响与损失评估的关键——获取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承灾体信息。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台风防范小常识

台风防范小常识 关于防台的注意事项 气象台根据台风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预报时采用“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种形式向社会发布;同时,按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从轻到重向社会发布蓝、黄、橙、红四色台风预警信号。公众应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居住城市的人,台风来袭前应注意那些事项? 住在城市内,除随时注意台风消息,并将住所房屋检修以外,下列各项亦应预先准备及注意: (一)如住所地势低洼,有淹水之虞,应及早迁至较高处所或楼上。 (二)屋外、院内,各种悬挂物应即取下收藏;因零星物件被风吹起,皆可伤人。 (三)庭园、阳台花木均应移至室内或加支架保护,并修剪树枝,以防折毁甚或损毁屋瓦。 (四)关闭非必要门窗,加钉木板,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五)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注意炉火,以防火灾。 (六)准备灯烛、电筒,以防停电,准备常用药品,以备急需。 (七)贮存饮用水,以防断电停水。 (八)多备一、二日食物菜蔬。 (九)非必要时不外出,家中较为安全。 (十)断落电线,不可用手触摸,应通知电力公司检修。 (十一)遇到危险时,拨打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 居住乡间的人,台风来袭前应注意那些事项? 因乡间较为空旷,风力较城市尤大,故应更加戒备,除前述之城市

内应注意事项外,尚应注意下列各项: (一)密切关注媒体有关台风的报道。 (二)如居住河边或低洼地带,应特别注意河水氾滥,及早迁到较高地区为妥。 (三)除住屋外,应检查牛栏、猪舍、鸡舍,以免损失,或移往较安全地方。如住屋係竹造,或土块房屋,以暂时迁往安全处所较妥。稻、肥料应移至安全处所。 (四)关闭非必要门窗,加钉木板,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五)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注意炉火,以防火灾。 (六)准备灯烛、电筒,以防停电,准备常用药品,以备急需。 (七)贮存饮用水,以防断电停水。 (八)多备一、二日食物菜蔬。 (九)非必要时不外出,家中较为安全。 (十)断落电线,不可用手触摸,应通知电力公司检修。 (十一)庭园、阳台花木均应移至室内或加支架保护,并修剪树枝,以防折毁甚或损毁屋瓦。 ※台风过后易生瘟疫应如何防范? 台风过后,各处佈满污秽杂物,病菌容易繁殖,加以蚊蝇之传播,所以容易有传染病流行,如痢疾、霍乱等。应注意在台风过后,立刻整理环境、清除污物、喷洒消毒药品,发现有传染病立即迳往卫生机关隔离医治,以防蔓延.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背景下,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洪涝灾害经济财产损失呈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1-3]。近几年,极端气象事件增多,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城镇化地区暴雨洪涝防治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洪涝灾害研究成为热点。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才可能对变化环境下暴雨洪涝灾害的防治做出明智的决策,及时、有效、持续加大洪涝灾害的综合治理力度[4]。梳理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事件,了解国内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把握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可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5]。 1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 根据1970-xx年全球洪水灾害频次统计,全球范围内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增长的趋势[6]。《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极端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图集》显示1970-xx年间暴雨和洪水引发的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79%,造成的死亡占55%,经济损失达到86%[7]。xx年8月欧洲大洪水,捷克全国约有22万人紧急避难,水灾经济损失约达30亿欧元。奥地利经济损失达25~30亿欧元。德国约34万人受灾,水灾经济损失达到92亿欧元[8]。xx年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的洪灾造成了840亿美元经济损失以及1836人死亡,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是重灾之首,飓风引发的风暴潮使新奥尔良市的防洪堤多处溃决,导致80%的城区被淹没,城市生命线系统全面瘫

痪,危化品泄漏导致水源污染,疾病蔓延,继而社会动乱[9]。xx 年7-9月,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骤然增多,是往年的1.2~1.8倍。洪灾造成泰国900万人受灾,708人死亡。曼谷60%~70%的街道被淹没,交通全面中断。巨灾严重影响了泰国的经济增长,xx 年泰国全年gdp增长率仅为0.1%[10]。xx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登陆,“海燕”造成6057人死亡,失踪近1800人,近千万人口受灾,其中,因灾被迫转移的灾民数量超过440万。受损房屋64.8万间,造成基础设施和农作物经济损失约2.75亿美元[11]。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暴雨洪涝灾害突出,大约2/3的国土面积受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12]。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夏季多,冬季少。根据《xx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13],我国自xx年以来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14]。xx年、xx年与xx 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3745.43亿元、2675.32亿元与3155.74亿元[15]。xx年7月16-18日,重庆市主城区最大24h降雨达267mm,大暴雨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00khm2,成灾面积117khm2,倒塌房屋3万间,受灾人口643万,因灾死亡56人,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xx年7月18-19日,济南市区最大1h降雨量151mm,市区道路损坏1.4万m2,近1万m2的地下商城在不到20min 内积水1.5m,全市33.3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7人,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xx年广州“5.7”特大暴雨期间,全市平均降雨107.7mm,

福建沿海台风及风暴增水特性统计分析

福建沿海台风及风暴增水特性统计分析 王莹辉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江苏南京 ( 210098) 摘要:据1990~2006年的台风资料,对这17年登陆及影响福建沿海的台风特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年际分布,年内月际分布,台风登陆点统计分析,台风强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已有研究结果相比,台风的频率是下降的,登陆的台风集中发生在6~8月,提前了1个月,登陆台风的气压和风速成反比。对福建沿海崇武、东山、厦门、沙埕及梅花5个站点的实测潮位进行了调和分析和潮位预报,得出6个台风在各个站点引起的风暴增水,对增水分析表明,大风区范围越大则台风引起的增水越大,大风区覆盖台湾海峡的南部比覆盖北部更有利于增水,台风强度越大或台风与站点距离越近则台风引起的增水越大,位于台风右侧的站点比左侧的站点增水要大。 关键词:台风特性;风暴增水;福建沿海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面临西北太平洋,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是个海洋大省,海域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台风活动频繁。在1961~1997年中,影响和登陆福建的台风数达259个,平均每年有7个[1]。台风引起的增水若在天文低潮时,一般不会构成大的成灾威胁,当台风登陆时又遇到天文大、中潮时威胁最大。如9608号台风登陆时遭遇6月天文大潮,使福建沿海一线遭遇特大风暴潮袭击。台风造成的重大灾害严重影响了福建省沿海经济的发展。本文对1990~2006年影响和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及其风暴增水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性的分析了其规律及特性。 1. 台风特性分析 1.1 台风多年变化规律 许金镜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台风活动有多台风活动期(1900~1914年、1922~1931年、1956~1971年、1990~1998年)和少台风活动期(1915~1921年、1932~1955年、1972~1989年),且多台风期(大多数年份台风个数大于5个)和少台风期(大多数年份台风个数小于5个)有明显的阶段性。 洪金木[3]则认为台风活动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2~3年和准19年活动周期,并具有间隔11年的反相关趋势。当年为多登陆台风年(≥2个)和当年为少登陆台风年(≤1个)隔19年后台风活动仍为多登陆台风年和少登陆台风年,概率达78.6%。当年为多登陆台风年(≥2个)和当年为少登陆台风年(≤1个)隔11年后台风活动反而出现少登陆台风年和多登陆台风年的反相关关系,概率达76.5% [3]。 1.2 台风年际分布 1),这17年登陆和影响福建的台风共有51个,平均 每年3个。其中登陆台风有23个,平均每年1.35个, 占台风总数的45%。台风登陆最多的年份是1990年, 有4个台风登陆,无台风登陆年份有5年;影响台风 共28个,平均每年1.65个,占台风总数的55%。这 17年中,除了1996年没有影响台风,其他年份都有。 总体上看,影响和登陆台风集中在7~9月的有37个,

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_以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

第22卷第2期2007年6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 AST ROPHOLOGY Vol 122No 12 Jun 12007 灾损度指数法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3 ———以福建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分析为例 陈香 1,2 ,沈金瑞1,陈静 2 (11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351100;21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要:采用灾损度DLD 和环境不稳定度EI 两个要素,构建了灾害经济损失指数D EL I (灾损度指数指标对灾害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并应用它对福建省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灾损度指数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可取,它不受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可比性强,资料信息源多,计算方便,适用范围广;福建省台风灾害灾损度指数呈波动上升,反映福建台风灾情加重与灾害本身损失加大和福建省环境不稳定度加大有关,与实际情况相符。

关键词:灾损度指数;经济损失评价;台风灾害;福建 中图分类号:O241;P4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1X (200702-0031-05 0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前,自然灾害研究主要限于 灾害机理及预测研究,重点调查分析灾害形成条件与活动过程。70年代以后,在一些发达国家,首先拓宽了灾害研究领域,在继续深入研究灾害机理的同时,开始进行灾害评估工作。美国首先对加州的地震、滑坡等10种自然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该项工作于1969年由土地保护部(Conservati on de 2 part m ent 提出,由该部的矿山地质处执行[1] 。在进行专业灾害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同时,不少专家对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日益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史培军、潘耀忠等利用自然界记录的资料和历史文献记载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自然灾害损失进行分析[2-5] ;梁必骐、樊琦等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灾害评估模型对灾害经济损 失进行评价[6-9] ;部分学者利用层次分析法(AHP 对评价指标判断、计算和比较,选择其权重对自然灾害损失进行评估[10-11] ;随着RS 和GI S 技术发展,一些学者利用RS 和GI S 方法对自然灾害经济 损失进行评价[10,12,13]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最新范文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进展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背景下,极端气候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增加,洪涝灾害经济财产损失呈显著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1-3]。近几年,极端气象事件增多,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频发,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城镇化地区暴雨洪涝防治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洪涝灾害研究成为热点。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才可能对变化环境下暴雨洪涝灾害的防治做出明智的决策,及时、有效、持续加大洪涝灾害的综合治理力度[4]。梳理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事件,了解国内外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把握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可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5]。 1国内外典型洪涝灾害 根据1970-2018年全球洪水灾害频次统计,全球范围内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增长的趋势[6]。《天气、气候和与水相关的极端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图集》显示1970-2012年间暴雨和洪水引发的灾害占自然灾害总数的79%,造成的死亡占55%,经济损失达

到86%[7]。2002年8月欧洲大洪水,捷克全国约有22万人紧急避难,水灾经济损失约达30亿欧元。奥地利经济损失达25~30亿欧元。德国约34万人受灾,水灾经济损失达到92亿欧元[8]。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的洪灾造成了840亿美元经济损失以及1836人死亡,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是重灾之首,飓风引发的风暴潮使新奥尔良市的防洪堤多处溃决,导致80%的城区被淹没,城市生命线系统全面瘫痪,危化品泄漏导致水源污染,疾病蔓延,继而社会动乱[9]。2011年7-9月,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降雨量骤然增多,是往年的 1.2~1.8倍。洪灾造成泰国900万人受灾,708人死亡。曼谷60%~70%的街道被淹没,交通全面中断。巨灾严重影响了泰国的经济增长,2011年泰国全年GDP增长率仅为0.1%[10]。2013年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登陆,“海燕”造成6057人死亡,失踪近1800人,近千万人口受灾,其中,因灾被迫转移的灾民数量超过440万。受损房屋64.8万间,造成基础设施和农作物经济损失约2.75亿美元[11]。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暴雨洪涝灾害突出,大约2/3的国土面积受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影响[12]。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与降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夏季多,冬季少。根据《2018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13],我国自1990年以来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14]。2010年、2012年与2013年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3745.43亿元、2675.32亿元与3155.74亿元[15]。2007年7月16-18日,重庆市主城区最大24h

台风灾害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台风灾害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资环1112 2011543040 纪敏敏 摘要:台风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本论文将介绍什么是台风、台风的结构、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台风带来的灾害、如何预防台风采取防范措施、台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台风对福建的社会、经济、林业、农业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灾害、台风、热带气旋、防灾措施、福建、社会经济影响 引言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 1、台风的概念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是指亚洲太平洋海域的旋风,热带、亚热带海区发生的热带气旋。 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只

是随着发生地点、时间和叫法不同。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 1.1 台风分级 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1989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统一分级方法: 1、近中心最大风力在8级~9级时称为热带风暴 2、近中心最大风力在l0级~11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 3、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 为了叙述简单,以下仍统称为台风。 2、台风的结构 台风结构: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过发展、成熟、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气旋半径一般为500km~1000km,高度可达15km~20km,台风由外围区、最大风速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台风结构外围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有螺旋状云带和阵性降水;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最大风速区,平均宽8km~19km,它与台风眼之间有环形云墙;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区,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0km~70km不等,平均约45km。台风眼区的风速、气压均为最低,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随着台风的加强,台风眼会逐渐缩小、变圆。而弱台风、以及发展初期的台风,在卫星云图上常无台风眼(但是有时会出现低空台风眼)。

风险评估报告

综合灾害风险评估分析报告 按照2012年《全国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社区综合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评估程序,对社区综合灾害风险进行了风险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易发灾害信息 前进社区位于颍州区鼓楼街道办事处西北,东至解放北路;西至西城墙路;南起鼓楼广场;北到专署后巷。辖区面积约0.22平方千米,辖区内有2个较大居民小区,13个单位家属院,2所学校,1所医院,8家单位和社会团体。社区划分为12个居民组,总人口6237人。其中流动人口228人,14周岁以下1037人,70周岁以上人员783人,生活不能自理人员11人,残疾人员36人; 社区位于阜阳老城区,主要易发灾害风险为内涝和火灾。辖区有多处历史古迹和始建于上世纪中期的老旧建筑,主要沿解放北路、建设街、文德路、三义街一线密集分布,其中多数墙体表面破损、部分结构出现倾斜等。多数老建筑电线杂乱且老化,还有部分居民在建筑旁边或院内堆积了可燃闲置废物;发生火灾、坍塌的可能性较大。可能危及人口660人,灾害风险面积26000平方米;文德路、三义街居民区房屋分别滨临西城内河和刘琦公园外围鱼塘,每年7、8月份多雨季节,易发生

内涝灾害,可能危及人口200人,灾害风险面积10000平方米。 二、社区灾害的主要特点、信息、等级情况 社区风险评估小组本着“减灾从社区做起,让灾难远离居民”的工作方针,运用相应的灾害风险评估程序,对易发生的灾害风险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整改意见,推荐安全措施,再通过职能部门和人员的落实。最终达到消减和控制灾害风险的目的。 1、火灾灾害:火灾是指时间与空间上失去控制并造成财物和人身伤害的燃烧现象。本地秋、冬季节少雨,空气干燥,可燃物质的水分含量较少,最容易发生火灾;同时,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也是发生火灾突出根源。由于天气寒冷,家庭用火、用电、用气量增加,引发火灾的不安全因素也明显增多。 根据火灾损失(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物直接损失金额)分为:从损失危害和过火面积分为重大火灾、较大火灾、一般火灾,分别用红、橙、黄色表示 2、洪(内)涝灾害:由于持续降大雨、阵雨使低洼地区发生淹没、渍水的现象。本地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出现暴雨天气,但较大范围的集中降雨一般出现在7、8月份。前进社区地势较高,发生洪灾的可能性不大,短时间集中降雨时,位于西城河、鱼塘沿岸地区较易发生内涝灾害。通常由重到轻分为一、二、三共3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色表示。 3、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没有季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标准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年2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 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气象灾害异常程度,主要是由气象致灾因子活动规模(强度)和活动频次(概率)决定的。一般致灾因子强度越大,频次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承灾体易损性:指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有人员和财产的伤害或损失程度,

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综述

●_2010年第12期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综述■虞力陈和摘要:文章首先定义了台风灾害经济损失,概括了进行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必要性及其社会意义。其次,综述了关于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与理论,并根据现有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目前我国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遇到的困难和不足。最后,对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台风;台风灾害评估;经济损失评估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华南沿海台风遥感检测与灾害评估》(编号:8351030101000002);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重大台风灾害及城市火灾应急响应集成系统研制》。作者简介:虞力,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生;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粤商研究所研究人员。1.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提出(1)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定义以及构成分类。台风灾害经济损失是灾害评估和灾情统计的核心,一般认为其构成可分为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直接经济损失范围包括企业资产损失、居民财产损失、自然资源损失等(于庆东、沈荣芳,1996),而间接经济损失确定为停产减产损失、产业关联损失、中间投入积压增加的经济损失、投资溢价损失等(黄渝祥等,1994)。但由于核算灾害经济损失不但涉及内容广泛,而且计算方法复杂,所以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比较妥善的方法。(2)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必要性。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是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具体安排防灾减灾措施的基础,是政府合理安排筹措救灾资金、保险企业进行灾后损失赔偿和分配救灾资金的依据。对于灾后恢复工作和重建科学化,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国东濒太平洋,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平均每年登陆我国台风都有6.9个,最多年份达到12个,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民富庶,这种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有较大影响,且地域分布十分不均(丁燕、史培军,2002)。因此正确评估台风灾害经济损失,特别是准确预测和测算灾害经济损失,对调整国民经济发展布局具有相当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2.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台风成灾是由于多种因子共同相互作用而成,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种基本因子(王劲峰等,1993)。台风灾害成灾程度与台风灾害自身的强度和影响范围、人类社会的自然地理条件、人类对自然灾害的响应能力等几个方面有关,要做好台风灾害的评估工作就要掌握大量的基础数据,但由于现有的灾害资料的规范化和系统性都不够理想,可能常常出现缺乏必要的资料而无法得出明确的评估结果的情况。目前在进行专业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研究和实践中,一些专家学者对台风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日益深入的探讨和总结。(1)模糊系统。模糊数学理论是研究和处理数据处于模糊性现象的一种工具方法。研究模糊现象一般是用隶属函数来刻画,确定隶属函数后通过实践效果来检验和调整隶属度函数。选取台风气压最低值、最大瞬时风速以及过程降水量的极值作为灾害因子,由于各种灾情因子对灾害影响程度不同,选择适当方法来确定每个因子的权重,进而得到综合灾情指数,通过综合灾情指数对灾害进行等级划分,最后进行分析得出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樊琦、梁必骐,2000)。神经网络技术综合了数理统计、神经计算、符号逻辑等人工智能理论技术,是一种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其不要求对事物机制有明确的了解,也不需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系统的输出只取决于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连接权,而这些连接权的数值则是通过训练样本学习获得,这种方法对解决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机理尚不明确,有一定模糊性的问题特别有效(娄伟平等,2009)。选取台风登陆时的中心气压和近中心最大风速作为影响因子,综合考虑台风灾害经济损失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统一标准化后得到的数据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神经元,将台风灾害经济损失指数作为其输出层神经元,然后进行系统训练,确定出最合理的评估网络结构。(2)层次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按评估因子和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把参与评估的指标进行分层,建立一种分析结构,使指标体系条理化。在综合考虑台风本身强度、登陆地点和路径以及产生的风、雨影响等客观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台风综合影响指数对台风成灾程度进行分级评判(李春梅等,2006)。同时在每一层次中按已确定的准则对该元素进行相对重要性的判别,并辅之以一致性检验专题研究 143

昭通地区自然灾害评估

昭通地区自然灾害评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昭通市自然灾害评估 姓名:周旭 班级:14级地科2班 一、地理位置:昭通地区在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中心位置。北纬21°34'~28°40'、东经102°5'~105°19'之间。西、北与四川凉山州、宜宾地区相望,东与贵州毕节地区界邻,南与本省曲靖市、昆明市接壤。 二、地质地貌:全区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地貌特征显着。且处在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全区地貌属中山山原亚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差悬殊。全市平均海拔1685米;最高海拔为巧家药山4040米;最低海拔为水富滚坎坝267米。其山区面积16699平方公里,占72.54%;河谷区面积5479平方公里,占23.8%;半坝区843.1平方公里,占3.66%。 三、气候:地貌影响,形成全区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分布,四季不明显,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等特点。由于群山林立,沟壑深切,高低之间温、湿度差距极大。在在水平方向上,全区中部一线,约占全市三分之一的区域,阴雨多,日照少,冷涝严重。西南部约占全市面积三分之一的区域,温度高、日照多,干旱严重。 四、降水:全市各县年平均降雨量在660—1230毫米之间,总的分布特点是北部多于南部,东部多于西部。南部的昭阳区、鲁甸、永善、巧家县降水偏少,年降雨量200—300毫米;北部金沙江边的绥江、水富和横江流域的盐津、大关县一带,降水充沛,年雨量在980—1250毫米之间;东部的镇雄、威信县一带年平均900—1100毫米;由于冬夏季风进退变化的结果,每年5月中旬以后,昭通市由东部、北部至南部先后进入雨季,到10月中旬,雨季先后结束。雨季(5—10月)降雨集中,占年降雨量的80—90% 五、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于以上自然地理概况对昭通市进行下面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昭通市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地质与气象气候两大因素造成。 (一)滑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