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那天听到这句话是我心都凉了。他说:“管你屁事。”

那天早上我走进办公室时,马上有孩子跑到我跟前,匆匆忙忙地说到:“老师,关毓源和林闯齐打架了。”我放下包包,赶紧走向教室,一看,两人正打的起劲。林闯齐双手握着长长的伞顶着关毓源,而关毓源也不甘示弱,举起旁边的椅子准备砸下去。我急忙喊出声:“你们想干嘛?”

两个人一听到我的声音,有点愣住了。我连忙走过去,夺下椅子和伞,两个人似乎还不太情愿,有点气势汹汹的感觉,咬着牙齿,睁着大眼睛瞪着彼此,拳头紧紧地握着,似乎等待时机挥出去。

我知道这个时候的他们正在气头上呢。我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

于是我让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先冷静一会儿。

趁着这个时间,我一边向了解情况的同学询问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一边观察两人的神情。

问了几个同学,事情的脉络我基本已经掌握。再看看两人此时已经松开了牙齿和拳头,我知道那股冲动劲已经过去了。于是我便他们叫上来,

虽然我已经知道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但是我没有一开始就指明谁对谁错,因为我希望通过谈话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我来宣判。

于是我轻柔地问他们:“两人怎么打起架来?”停顿了一会儿,

然后又问:“谁先说呀?”

两个人似乎都不愿意先开口,我看着林闯齐,我说:“你先说吧!”

林闯齐向我解释了事情的缘由,并主动承认了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

我问:“关毓源,他说的对吗?”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又没有砸下去。”

我更正他的说法,并说明椅子砸下去的严重性。

他把头拧向一边,不说话,我走前去,正对着他说:“为什么不说话呢?你自己说吧,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依然是沉默,我声音提高了一点,我说:“关毓源,你再这种态度,老师就要生气了······。”

话没说完,他就蹦出一句:“关你屁事。”

我有好几秒钟反应不过来,我在想是不是我听错了,于是我生气地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他昂起头,似乎想要与我对抗,有重复了一句:“关你屁事。”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很寒心,又有点失望,我觉得自己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的所有的爱不值得。

我想起了两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当他顺手拿了同学的东西时,我与他谈心,他向我保证不再犯;当他把作业给同学抄,并收取5毛钱时,我批评他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市场;当他考试作弊时,我告诉他做人要诚信,考试是检测你对知识的掌握。”

一直以来,他都会犯一些小错误,但是我想哪个孩子没有些小毛

病呢。而且他聪颖、又机灵,课堂上非常的活跃,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所以我对他很是喜爱的。

一下子我跌坐在椅子上,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寒心。

我说:“关毓源,你这样说让老师觉得很伤心。我是你的老师,是你的班主任,相当于你的半个妈妈,你怎么能说不管我的事呢?”

我正视他的眼睛,我想这个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他说出这样的话绝对是一时冲动,我试图用手拉着他的左手,他没有拒绝,我想这是成功的第一步。“你觉得你今天的行为正确吗?是不是一下子气上来,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对不对?”我高兴地看到他点头。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他承认自己的不对,并向我道了歉。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着我,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他们易冲动,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作为老师,我们在处理孩子的这些“打架”事件时,先让彼此的情绪冷却一下,再慢慢地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上策。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评价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 [摘要]有效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引导幼儿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对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从实践中幼儿自我评价的角度切入,探讨幼儿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对导致幼儿无法正确自我评价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教学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对幼儿的学习评价是新课改背景下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之一。所谓“有效”,主要是指一段时间内通过教师的努力幼儿能取得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无效果,不是看教师教学认真与否,而在于幼儿有没有得到进步或发展。 我们在课堂上时常能看到,有的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非常积极踊跃的举手,但是当请到他发言的时候却往往答不上来。有的幼儿在活动开始时并不乐于去尝试,会跟教师讲自己不会做,很抗拒教师的任务。还有的孩子在遇到任务时干脆就说:“我很笨的,学不好!”于是一些教师便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一些幼儿都“高估”或“低估”了自己?本文尝试从自我评价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将幼儿自我评价水平进行划分,阐明能否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对幼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矫正问题的可能策略。 二、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对幼儿学习、发展的意义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自我意识(self-concept)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它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条件。它不仅仅包括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而且是人对自己的思想、动机、行为和个性等多方面的的评价。L.E韦尔斯和G.马威尔在1976年出版的《自我评价:概念与测量》一书指出,人们通常根据两个主要标准进行自我评价:(1)对自己的能力或效能的感受;(2)对自己的德行或价值的感受。所以幼儿是通过对自己效能的感受来进行自我评价,判断自己是否能完成某项任务的。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他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Bandura,1997)。①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自我效能感涉及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实际上是回答“我能完成学习任务吗”的问题。它是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学习行为的预料。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他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他们在完成活动时的情绪和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而主体的实际表现为自我效能感的评估提供了最有效的信息。班杜拉认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成功的经验一般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失败则会使其降低。 但是不论是自我效能感还是自我评价均是幼儿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可能与客观事实相符,也可能与客观事实有偏差。“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那就意味着学生要进行自我导向与控制,自我审视与诊断,自我促进与激励”②,个人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认知活动需要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和完成任务的信心等信息进行加工,如果幼儿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信心等的评价出现偏差,就会直接 ①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p338页. ②何云峰,胡建.自我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家长如何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

家长如何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 孩子的自我评价和他们的成长息息相关,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孩子们的童年阴影。比如下文的案例:芊芊是个九岁的三年级的小女孩,活波,自信,可最近放学,妈妈觉得她沉默不少,问起来,小姑娘很委屈的说:“这几天,我都不开心,老师一天都没叫我回答问题,我把手举得很高,老师也不叫我”,妈妈不禁担心起来,因为芊芊跟小时候一样,很怕老师忽略她。 在幼儿园时,芊芊也有过这种情况,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跳舞好看,没有表扬她时,芊芊就会很伤心。芊芊妈看不得女儿伤心,会去找老师沟通,求表扬,到后来鼓励芊芊自己去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大都会满足孩子的心理。 上小学了,好像老师对这样的做法,有不同看法: 有一次,芊芊的作文写得很好,老师给得评语也挺高的,芊芊回来几次跟妈妈说:“老师总是说我的作文写得好,可也没有把我的作文当范文来读” “你可以跟老师去说啊”妈妈鼓励芊芊 “说过,老师只读过一次”芊芊低下了头。 妈妈看着芊芊失落的表情,决定再去跟老师沟通一下,没想到,老师很干脆的回答“芊芊的作文是写得不错,她已经给过肯定的评价了,作范文拿来读的只有一两篇,不可能每次都读她的”老师也建议芊芊妈妈要引导孩子,适应学校环境,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老师关

注的重点,毕竟她们需要管理50多个孩子。话虽真诚,可芊芊妈总觉得老师不够用心,对老师颇有微词,直到后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单位改革,芊芊妈转岗,觉得被人冷落,感觉到很痛苦,在跟老公诉苦时,老公劝慰她:“早该改改了,不要总希望大家都要关注到你,这样的人格是不成熟的,对孩子也会有影响,芊芊或多或少有被影响到”,芊芊妈顿悟,突然发现芊芊性格的确像她,心事重,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换言之,将自己的心情维系在他人身上。这样的性格,常常会感到不开心。 认识到这一点,芊芊妈妈开始关注芊芊的这种情绪,她开始积极的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当她讲到芊芊第一次在幼儿园求老师表扬的事,专业老师教她可以这么回答芊芊:“老师在表扬那个小朋友跳舞好看,没表扬你,是因为你比那个小朋友跳的更好看,老师的责任是要帮助每个小朋友,让大家都有进步,尤其是要多鼓励还需要更进一不的小朋友”。这样对孩子解释,孩子会变得心胸宽广,自信,坦然认识到老师表扬的目的。 再说到作文的事,指导老师引导芊芊妈妈一起去分析芊芊的心理想法。孩子作文好,证明孩子有一定是写作能力,老师也给过很高的评价,这应该是值得孩子和父母都高兴的事,可孩子却有更高心理要求,希望老师能当成范文在班里念,这样就觉得在全班很“风光”,也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原本开心的事变成不开心的事了,这说明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问题,说明孩子太焦虑,太在意别人的认可,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 一、思想品德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及年级组教研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作为一名学前班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更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先进理念转化成先进动力,利用业余时间翻阅有关教育理论,看到好的信息能及时摘录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同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各方面都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保育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 1、加强了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加强幼儿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2、做好了班级、寝室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到地上无灰尘、纸屑,被褥整洁舒适。 3、严格卫生保健制度,按制度要求给各种玩、用具认真的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保证了玩、用具的卫生、安全使用。 4、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5、加强了幼儿午睡的管理及巡视,保证午睡时室内的空气质量。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进入午睡室后,不吵闹,尽快入睡,会整理床铺,衣服折叠整齐放好。 四、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我深知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上好课。为了上好课,备好每一节课。自己动手制作教学用具。了解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注全体幼儿,注重个别教育,使其保持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自我意识,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呢?下面就一起和来了解一下吧。 1 如何培养幼儿自我意识 1、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

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3、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 2 培养幼儿自我意识的好处 1、培养了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 在这项活动中,能力弱的幼儿得到了表现的机会,能力强的孩子意识到了竞争的危机。而老师和家长对孩子适时的鼓励、评价,也促进幼儿克服了自卑和自满的心理。无论哪个孩子的进步或退步,都通过这项具体的活动,让他做出反思从而得到良性循环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2、全体幼儿树立自信心、荣誉感 在这项活动中,我们给能力弱、协调性较差的幼儿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刚开始,有的幼儿比较胆怯,动作不到位,通

正确认识自我训练原理

正确认识自我训练的原理探讨1.正确认识自我的一些心理学效应 【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 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值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躁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拘谨、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的一种形式,D.J.比姆1972年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是个体对自

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认识的客体。作为认识的对象包括自己的个性心理的一切方面及相应的行为表现。自我知觉是在交往过程中随着对他人的知觉而形成的,通过对他人知觉的结果和自我加以对照、比较才使他产生对自己的表象。马克思曾指出:“人降生是没有带镜子来的,他是把别人当镜子来照自己的。”对自我的知觉与对他人的知觉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对他人的知觉愈深刻、愈全面,对自我的认识随之而发展。自我知觉对自身的行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正确的自我知觉会使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得体;相反,一个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使他的行为遭受各种不应有的挫折。 2.一次特殊的活动——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那天,我来到唐娜的班上听课。这是一间典型的小学教室。但是当我第一次走进去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同寻常,整个教室蕴含着一种莫名的兴奋。 我在教室后面的一个空位子上坐了下来,观察着教室里的一切。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埋头在纸上写着什么。我看了看靠我最近的一个女孩,只见她正在纸上写着所有她“不能做到”的事情。诸如“我无法把球踢过第二道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不知道如何让黛比喜欢我”等。她已经写完了半张纸,但她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仍旧很认真地继续写着。 我站起来,从后向前依次巡视着每个学生,他们都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了一些句子,述说着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此时,我对这项活动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不知道唐娜老师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所以我决定去看看她在干什么。当我走近她的时候,发现她也正忙着在纸上写着她不能做到的事情,像“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家长会……除了体罚之外,我不能耐心劝说艾伦”等。 我真想不通为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这么过分专注于那些消极的事情,而不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一、父母之爱——力量的源泉 孩子小的时候都把父母看作是巨人,什么都会,什么都能,常常说“我爸爸如何如何——”或者“我妈妈怎样怎样——”。 一个在外留学的女孩子在自己的厨房里煮开水,一不小心烫伤了手,她不知道做任何处理,却抓起电话打给远隔重洋的妈妈,“妈妈,我该怎么办?”而在几年后,当她自己成为一个小女孩的母亲的时候,她的小女儿受伤的时候,她却迅速的作出了反应,进行了一系列安全而恰当的处理。事后她回忆到,她自然的知道怎么做,虽然没有受过训练。 是的,父母不是完美的,在我们逐渐长大的时候,我们确实可以认识到父母并不是知识和真理的唯一来源,甚至很多人会推翻父母的权威性。但是,父母一直给了儿童无条件的关注与支持,从父母那里,儿童首先知道世界上有人爱自己,有人支持自己,在了解世界的同时也接纳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与热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想一想,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爱自己,那么他还会努力改变自己与发展自己吗?那么他也不会热爱生活,热爱我们这个世界。 人们对自己的接纳源于父母对其的接纳。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之一,它不仅会树立孩子的信心、自尊心、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决心,而且它本身也使父母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是在面对危险的时候。所以,请珍惜你成为父母的机会,并且努力的爱你的孩子。 家长应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人的一生总会碰到不少挫折和失败的时候。 二、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 首先,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父母亲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 其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了解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就更需要时间来体验挫折,享受成功,进而认识自己。 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只要父母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以积极的心态来应付自己周围的一切,孩子的生活就会时时充满了阳光,当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总是感到自卑和畏缩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以下几个方面可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第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第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所以应结合事例教育他们,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 第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

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教案

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第2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自己课堂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己,并且领悟认识自己的途径,从而在学习、家庭、生活中,有更多方面的自我的认知和成长。 2、课堂之中有更多的问题和认识自己的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多地自我认识体验,从而让学生清晰地构建知识结构,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的结合。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自己的途径:实践的检验、别人的态度、多重的比较、自我的观察和内省。 在这4个途径中,皆有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2个有具体案例来支持和解释概念,让学生生动地理解认识自己的途径。 2、认识自己的三个活动:“三个我”、“长处和短处”、“我的素描”。 三个课堂活动,都可以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探讨,理论结合实际的体现学生自己的反映,使得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具体的实例(有关认识自己的文章)来教学,并且叫分别叫学生上讲台来朗诵这些文章。 2、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个人看法。 3、用具体的课堂活动,如“三个我”、“长处和短处”等,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对自我实现了一次内心的追问。 四、教学过程 首先,引入“你了解自己吗?”这篇哲理短文,并且叫学生来讲台朗读,顺势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了解自己。 你对自己了解吗?接着,让学生回到教材P31的“想一想”,思考两个问题: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自己的呢?有哪些途径来了解自己呢?(P37~P39)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让同学们来回答,正面的都给予积极的反馈,然后就进入教材的黑体字内容,即认识自己的四个途径。 (10分钟+9分钟+1分钟=20分钟) 分别让同学们来思考每个认识自己途径的提出的有关问题:怎样理解“在实践的检验中认识自己?如何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 认识自我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正确 赵县职教中心龚建军 班会目的: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之:。针对本班一部分目的不明确,经常不完成作业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感,告诉学生应该今天的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慢慢摒弃厌学这个坏习惯,使同学们明 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的前提,命运在自己手里,未来的路要靠自己 创造。若想自己的梦不再是虚幻,就要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就在 我们脚下,一直通到我们的之颠!现在还小,应该从小养成习惯。 班会形式:让好学生们自己发言,说说自己对于学习的认识,然 后再叫不经常完成作业的人谈谈 班会主题设计: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身边搜集例子,用于班会中。 班会准备: 1、召开:针对班上所存在的问题,确定以《如何解决厌学问题》为主题。 2、收集:围绕《如何解决厌学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厌学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厌学心理的心理测验题等资料)。 3、确定人:*** 班会过程: 一、班主任:我们班是一个友,上进的班级,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大家都有所进步。但是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厌学的现 象,不完成作业。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厌学

的危害性及其的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二、主持人发言:"每的一生中有许多个阶段,中学阶段是一个继续深造的阶段,养成良好习惯,然而,有些同学现在已经有不完成作业,有厌学的现象,这些可怕的困惑围绕着大家,使我们离学业的成功越来越远,最后就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很典型的中学生因厌学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典型案例1 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再加上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于3月11日晚,林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他技术欠佳,每次都被人捅倒。坐在林某旁边的一名年龄相仿的少年陈某也在玩同一游戏,陈某忍不住对林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眼的林某当即火冒三丈,因他平常专打血腥暴力的游戏,操起网络刀剑或枪炮,冲上去就杀他个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不杀死对方就决不下网线。沉浸在暴力游戏中不可自拔,结果抓起网吧老板的菜刀,砍断陈某的脖颈、砍断网吧老板手臂,致使一死一伤残,铸成悲剧。最后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林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了人。会不会坐牢" 典型案例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仅能使人全面认识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而且能使人在认识自己不足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奋斗目标,自我加压,奋起直追,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参与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但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伴互评,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外在性的“他评”,这些外在的评价如果不能被受评者理解和接受,即使该评价非常正确、非常实用也毫无意义。当“他评”真正地引起学生的自我认同,引发其自我反思之后,“他评”实质上就转化成了学生内在的自我评价。只有到这个时候,促进学生自我调整、改善学习的效果才会出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评价中虽然教师评价和学伴互评很重要,但学生的自我评价最重要。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学生自我进步、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知人易、自知难,当一个人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别人的时候,很容易做到心如明镜,把别人的优点、缺点看的一清二楚。但如果要反观自己,则往往优点看得多、缺点看得少。比如一次大型考试后,有些学生不是与成绩好的同学比,正确分析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而是与成绩差的同学比,

或者强调客观理由,认为自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考好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等,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式的评价,怎么能促进自己进步呢。因而,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就是要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看清自已在群体中的位置,敢于与优秀同学比差距,敢于否定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不是躺在现有成绩上面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其次,要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创造机会。以往的评价,往往都是在期中或年终的时候,由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投票结果和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给每个学生写出操行评语,学生个人几乎没有自我评价的机会,即使对评价结果不满意,也没有申诉的权利。现代教育主张把评价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将自评和他评有机结合起来,并且通过有效的自评发挥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因此,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比如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让学生清楚自己哪些知识已经学会。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学校每举办一次活动,要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有什么不足;期中或学期结束的时候,要让学生及时总结在前一阶段的学习和成长中,取得了哪些成绩。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下一步应该怎么做等等。 再次,要教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就是对照标准,让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过去,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无论是在日常行为方面,还是在学习以及文体活动等方面,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那天听到这句话是我心都凉了。他说:“管你屁事。” 那天早上我走进办公室时,马上有孩子跑到我跟前,匆匆忙忙地说到:“老师,关毓源和林闯齐打架了。”我放下包包,赶紧走向教室,一看,两人正打的起劲。林闯齐双手握着长长的伞顶着关毓源,而关毓源也不甘示弱,举起旁边的椅子准备砸下去。我急忙喊出声:“你们想干嘛?” 两个人一听到我的声音,有点愣住了。我连忙走过去,夺下椅子和伞,两个人似乎还不太情愿,有点气势汹汹的感觉,咬着牙齿,睁着大眼睛瞪着彼此,拳头紧紧地握着,似乎等待时机挥出去。 我知道这个时候的他们正在气头上呢。我说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 于是我让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先冷静一会儿。 趁着这个时间,我一边向了解情况的同学询问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一边观察两人的神情。 问了几个同学,事情的脉络我基本已经掌握。再看看两人此时已经松开了牙齿和拳头,我知道那股冲动劲已经过去了。于是我便他们叫上来, 虽然我已经知道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但是我没有一开始就指明谁对谁错,因为我希望通过谈话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我来宣判。 于是我轻柔地问他们:“两人怎么打起架来?”停顿了一会儿,

然后又问:“谁先说呀?” 两个人似乎都不愿意先开口,我看着林闯齐,我说:“你先说吧!” 林闯齐向我解释了事情的缘由,并主动承认了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 我问:“关毓源,他说的对吗?”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又没有砸下去。” 我更正他的说法,并说明椅子砸下去的严重性。 他把头拧向一边,不说话,我走前去,正对着他说:“为什么不说话呢?你自己说吧,你觉得这样做对吗?” 依然是沉默,我声音提高了一点,我说:“关毓源,你再这种态度,老师就要生气了······。” 话没说完,他就蹦出一句:“关你屁事。” 我有好几秒钟反应不过来,我在想是不是我听错了,于是我生气地问:“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他昂起头,似乎想要与我对抗,有重复了一句:“关你屁事。”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很寒心,又有点失望,我觉得自己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的所有的爱不值得。 我想起了两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当他顺手拿了同学的东西时,我与他谈心,他向我保证不再犯;当他把作业给同学抄,并收取5毛钱时,我批评他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市场;当他考试作弊时,我告诉他做人要诚信,考试是检测你对知识的掌握。” 一直以来,他都会犯一些小错误,但是我想哪个孩子没有些小毛

9个妙招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故意说错一事情

9个妙招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故意说错一事情 1、故意说错一件事情 与孩子谈心时,故意说错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说错一个故事,例如今天艳阳高照,而你却说今天天气不好,看孩子的反应,看其能不能发现错误所在,这样能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逻辑智能。 2、表达心情 全家人在一起聊天,突然让孩子判断家里其他人是不是高兴,高兴的程度如何或者讲一个故事,让孩子练习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以提升孩子的内省智能。或者让孩子从镜子中看自己情绪变化时的表情,以训练孩子自我发觉及情绪表达的能力,或是运用绘画的方式,让孩子画出不同情绪下的不同表情。 3、让孩子参与出游前准备 在出游前,爸爸妈妈都会进行物品准备,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与孩子无关,其实让孩子参与出游前准备是有效提升他逻辑智能和内省智能的机会。 让孩子想想出游要准备的物品,也许有他特别希望携带的东西父母没有记得。在准备的过程中,从起居到饮食,一项一项考虑进去,鼓励孩子充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会让孩子的逻辑智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需要,这对培养他的内省智能很有效。 4、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让孩子参与做家事的过程,自己收拾玩具。这样可以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动手过程中对自己能做什么有了更深的了解。刚开始时,可以让孩子帮助你来整理,渐渐地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当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时候,要鼓励孩子,即使他做得不是很好,也不要责怪他。要让孩子明白,小孩子应该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 5、搭配衣服 买衣服时,父母说出自己选择衣服的搭配方式与考虑因素,让孩子也自己搭配并联系表达说出原因,使他(她)明白不同选择背后的不同原因,同时父母也可借此了解孩子的想法,认识孩子的特点。但父母千万不要用批评的方式,或是强迫的方式,要求孩子认同自己的想法,那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6、鼓励表达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 赵县职教中心龚建军 班会目的: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范文之教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针对本班一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经常不完成作业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告诉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慢慢摒弃厌学这个坏习惯,使同学们明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命运在自己手里,未来的路要靠自己创造。若想自己的梦不再是虚幻,就要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就在我们脚下,一直通到我们的梦想之颠!现在还小,应该从小养成习惯。 班会形式:让好学生们自己发言,说说自己对于学习的认识,然后再叫不经常完成作业的人谈谈 班会主题设计: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身边搜集例子,用于班会中。 班会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班上所存在的问题,确定以《如何解决厌学问题》为主题。 2、收集资料:围绕《如何解决厌学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厌学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厌学心理的心理测验题等资料)。 3、确定主持人:*** 班会过程: 一、班主任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大家都有所进步。但是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厌学的现象,不完成作业。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厌学的危害性及其自信的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二、主持人发言:"每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阶段,中学阶段是一个继续深造的阶段,养成良好习惯,然而,有些同学现在已经有不完成作业,有厌学的现象,这些可怕的困惑围绕着大家,使我们离学业的成功越来越远,最后就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很典型的中学生因厌学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典型案例1 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于3月11日晚,林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他技术欠佳,每次都被人捅倒。坐在林某旁边的一名年龄相仿的少年陈某也在玩同一游戏,陈某忍不住对林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眼的林某当即火冒三丈,因他平常专打血腥暴力的游戏,操起网络刀剑或枪炮,冲上去就杀他个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不杀死对方就决不下网线。沉浸在暴力游戏中不可自拔,结果抓起网吧老板的菜刀,砍断陈某的脖颈、砍断网吧老板手臂,致使一死一伤残,铸成悲剧。最后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林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了人。会不会坐牢?" 典型案例2 周某是个自控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常常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其家长希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

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孩子正处在青春期,这是一个发展的转折时期。十分关注自己、渴望认识自己,是初中阶段孩子的共性。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 1、独立和依赖的矛盾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女儿就经常批驳我的一些言论,纠正我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孩子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2、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有些父母本身存

在着追求完美的倾向,凡事有绝对化的要求,这也导致孩子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加剧。 3、自负和自卑的矛盾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之中。4、沟通和封闭的矛盾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发生兴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之一。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家长不应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二、积极互动的亲子关系 1、身教重于言教所谓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

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研究

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研究 来源: 作者:尤海清周海华高晓丹录入:gaoxiaodan 发布时间:2006-7-18 16:31:56 (2001年度南京市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根据这一精神,我们认为,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是儿童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我的位置,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与他人相处,与人合作,尤为重要。 其次,正确认识自己是改变自我认识偏激现状的需要。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产生自大的情绪;而有些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的缺点太多,产生自卑情绪;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有些自弃的念头。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优化学生自我心理素质。 再次,正确认识自己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有效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鉴于以上背景,我们于2000年1月开始了《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是要调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认识自我偏激”的主要类型与常见表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究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有效方法,促进小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优化。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以及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和科乐伯特的首先发展理论,为心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学生所有,应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以促进学生个人在各个阶段实现最佳发展。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人是可以发展的,对不同心理误区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是可能的。 2.情感性原则。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3.针对性原则。 对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采取区别对待,跟踪调查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疏导学生改变偏激认识,逐步完善自我。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 本校中高年级的全体学生。 2.研究的方法。 A.调查研究法: 采取问卷、个别谈话、座谈、家访等多种形式调查学生认识偏激的现状,分析成因。用排除法对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进行比较,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用选择法检查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感受以及有关人际交往的情况。并了解前后两次检测的差异,以验证研究假设。 B.经验总结法:

四大妙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四大妙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孩子对自己的判断最初往往是从父母那得到的。他们会把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自己的要求加以对比,形成内部的同一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作为权威,总是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漠视、没有反馈、评价太低,或冷嘲热讽等,都会导致孩子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导致退缩性人格。所以,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把握好控制和放任、温暖和冷漠的“度”。 第一,父母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短处或不足。 第二,要教育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弦子,有时社会评价一个人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牛顿和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们称为“笨”孩子,可是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第三,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往往认识不足,有时可能会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导致失败,从而客易产生自卑情绪。父母要引导孩子量力而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应符合其身心发展的特点。 第四,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同样很重要。要让孩子具备别人能做到,自己也能做到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把失败和挫折变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中国人表达方式比较含蓄,很少开口说爱,多是以“期望”的方式传达爱意,影响孩子。这种方式不是不好,如果期望合理,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获得必要的自由,但如果期望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首先,家长[微博]的期望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不能不切实际;其次,期望要全面一点,不能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要多一些社会性目标,比如期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或善于与人相处的人等。

如何合理引导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的孩子

如何合理引导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的孩子 叛逆期案例 16岁的严峥读高中二年级,他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从没下过前5名。严峥从小就很聪明,成绩一直都不错,为此深受老师和父母的宠爱。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他从小就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这令父母有些担忧。 严峥读初中时,成绩同样很好,但他自以为是的性格并没有改变,升入重点高中后,这种性格倾向更加明显。可能是他认为自己成绩一直比较好,平时在家里从不主动学习,整个暑假既不看课本,也不做作业,天天坐在电脑前玩游戏。父母一劝说他,他总是会说:"我的事不用你们管,我给你们考个名牌还不行吗?"父母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似乎儿子考大学就是为了他们,而且儿子哪儿来的那么大的自信啊? 生活中也是这样,在学校里同学们也要以他为中心,听从他的安排,尽管他是学习委员,但有很多事情不属于他的管辖范围。为此,他还和班长有冲突。在宿舍里,大家谈起一个话题,他发表的议论最多,而且对别人的意见不屑一顾。在家里,有些事情他也喜欢替父母做主,让父母依着他。都这么大的孩子了,还这样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常常自以为是,父母真拿他没办法。 妈妈要懂的心理学:大多数孩子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需要合理引导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自我意识,也就是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容易发展成自以为是的心理习惯。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种倾向和习惯最为明显。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处于第二次觉醒的阶段。这一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同于儿童期,与儿童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孩子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有了接近于成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父母插手,甚至会认为父母的想法和做法落后,于是形成了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而且常常自以为是。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和自以为是的心理,常常延伸到家庭之外。比如在学校,比如在同伴之间。因为在家中形成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家庭之外他们也很难改变。再加上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这使得他们更加自以为是。比如例子中的严峥,他本人的确比较聪明,成绩也不错,所以他有引以为豪的资本。为此,他不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还很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别人都应该听从他的。如果有人反对他(包括父母),他就会发脾气,或带有抵触情绪。其实,这样的孩子未必什么都正确,只不过在我们看来,他们有些自以为是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只看到自身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罢了。 苏东坡有两句很有名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申开来意思是说,人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对"自我"这个东西往往难以正确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往往要困难得多。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青春期的孩子自以为是正是这种心理效应使然。对此,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导孩子客观认识自己。 叛逆期方法指导 方法一:让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 孩子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尤其是高估自己,是他自以为是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平常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很少看到自己的短处,有时候还高估自己,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自以为是。所以,只有让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才能有效地改变他自以为是的习惯。 刘飞是初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朋友不多,同学们也都不愿意和他在一块儿,连妈妈都觉得他整天就知道自吹自擂,自以为是。 刘飞经常吹嘘他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而他的竞争对手班里的×××肯定考不上;他还说自己将来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然后做个科学家或者工程师。不仅如此,他还不喜欢和班里成绩中等的同学交往,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更入不了他的"法眼"。 有一次,他又在家里数落同学的不是,妈妈越听越不顺耳这孩子怎么这么狂妄自大呢?似乎天底下的人都不如他似的。妈妈决定趁机教导教导他:"儿子,你们班谁的体育最捧?" "小睿。" "谁的歌唱得最好听?" "小雪。" "谁的管理能力最强?" "当然是我们班长呗怎么了老妈,你怎么想起问起这些事情了?莫名其妙。" "既然这些最好的都不是你,你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呢?就因为你成绩好吗?" 刘飞怔了怔,没再说话。 "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你不能总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你也有自己的不足,为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