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文学2

明代文学2

明代文学2
明代文学2

第五章历史演义:《三国演义》

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大辞典》,中华书局

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漓江出版社

陈其欣选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事连贯、首尾完整。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一)本事的起源

晋陈寿《三国志》;六朝刘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二)故事的流传与演变:

(三)文本的修订:

宋代的讲史话本,对《三国演义》小说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三国故事的话本,是元代至治年间《全相三国志平话》(见文学史第三卷第一章话本小说p247),从内容和结构上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

元末明初,罗贯中整理提炼,创作出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三国演义》的版本

1、现存此书的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

义》

2、万历以后的多种翻刻本:

3、毛氏修订评刻本《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

清初康熙年间,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整理、评点,是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关于拥刘反曹倾向

1、明君贤相的理想。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霸道”的代表,形成了全书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2、“正统观”及其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意识的影响。

3、此倾向经过毛氏父子的改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歌颂统一,反对分裂

2、歌颂仁政,反对奸伪

3、重视智谋,歌颂英勇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

2、类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读三国志法》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

测,鞠躬尽瘁,志决身歼,仍是为臣为子之用心。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醐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赵忭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历稽载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听荀或勤王之说而自比周文,则有似乎忠;黜袁术僭号之非而愿为曹侯,则有似乎顺;不杀陈琳而爱其才,则有似乎宽;不追关公以全其志,则有似乎义。王敦不能用郭璞,而操之得士过之;桓温不能识王猛,而操之知人过之。李林甫虽能制禄山,不如操之击乌桓于塞外;韩惋胄虽能贬秦桧,不若操之讨董卓于生前。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弑君;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欲篡晋:是

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3、历史演义的独特叙事结构,宏伟而严密完整。

4、波澜壮阔的全景战争描写。

5、文白相杂的语言。

六、地位和影响

1、《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古代历史演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

2、《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全景战争描写,直接为后世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从而成为战争特别是农民战争的教科书。

3、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第六章英雄传奇:《水浒传》

朱一玄、刘毓忱:《水浒资料汇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汪远平:《水浒艺术探胜》,山东人民出版社

萨孟武:《水浒与中国社会》,岳麓书社

丘振声:《水浒传纵横谈》,广西教育出版社

竺青选编:《名家解读水浒传》,山东人民出版社

一、《水浒传》的成书

(一)本事的起源

史实:北宋宋江起义

(二)故事的流传与演变

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基本具备《水浒传》的雏形。

(三)文本的修订

二、《水浒传》的版本

1、繁本系统(文繁事简本)

万历十七年(1589)天都外臣序《忠义水浒传》

万历三十八年(1610)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繁简综合本):

明末袁无涯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百廿回本)

(腰斩本):

崇祯年间贯华堂刊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七十回)2、简本系统(文简事繁本):多出征田虎、王庆的情节。

万历二十二年(1594)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

三、《水浒传》的内容与主题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社会政治动乱的小說,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它以鲜明的倾向显示了民众对社会公正的愿望。

主题:

忠义说;为豪杰立传说;

诲盗说;

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说;

为市井细民写心说等。

四、《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过渡。

2、串珠式的结构方式。

3、活泼灵动、惟妙惟肖的白话语言。

五、《水浒传》与江湖文化

六、地位和影响

《水浒》与《三国》同为元末明初产生的中国长篇小说的双子星座,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通俗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和民族风格。

1、英雄传奇的范本,对后世的英雄传奇和侠义公案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其他文艺样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电影等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2、后世农民起义以及绿林豪杰起义,往往以“替天行道”标榜,学习其战术战略,乃至借用其绰号等。

第七章神魔小说《西游记》

?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华书局

?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

?刘勇强:《奇特的精神漫游——〈西游记〉新说》,三联书店

?张锦池:《西游记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陆钦选编:《名家解读西游记》,山东人民出版社

一、《西游记》成书过程

(一)本事的起源

唐僧西行

(二)故事的流传与演变

南宋时刊印的“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最迟在元明之际出现了一部《西游记平话》

(三)文本的修订

二、《西游记》的版本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

著名的清代刊本有汪象旭笺评《西游证道书》。

三、《西游记》的内容及意义

《西游记》与心学

“心猿”:比喻躁动心灵。小说中用作孙悟空别称,意在表明把悟空作为人心幻相来刻画。

(一)社会意义:描写世态,批判现实

(二)哲理意义

(三)神话寓意

四、西游人物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形象

五、艺术特点

1、奇特的想象

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

2、塑造形象的手法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3、喜剧性

幽默、风趣、讽刺的语言风格。

六、地位与影响

1、《西游记》在我国小说史上开拓了神魔小说的新领域,确定了神魔小说在长篇小说中的独立地位。

2、它以游戏笔墨讽刺、批判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诙谐幽默的笔调对我国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第八章金瓶梅与明代长篇小说

?朱一玄编《金瓶梅研究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黄霖编《金瓶梅资料汇编》,中华书局

?白维国编《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

?马征著《金瓶梅中的悬案》,四川人民出版社

?《黄霖说金瓶梅》

一、《金瓶梅》的版本

词话本系统

崇祯本系统

张评本系统

“洁本”

二、《金瓶梅》作者之迷

三、中国十六世纪后期社会风俗史

1.全面暴露了封建末世经济腐败与政治黑暗。

小说从西门一家而写及了“天下国家”,尊者如朝廷,卑者如奴婢,雅者如士人,俗者如市井,无不登台亮相。

2.生动展示了中国十六世纪新兴商人势力的崛起和农本势力的日趋没落。

3.客观反映了当时的人性思潮。作者直指人性的弱点,悲剧性的展示了人性的贪欲。

四、人物形象

西门庆形象的文化意蕴

潘金莲形象解读

五、《金瓶梅》的产生及其文学史意义

1、作为文人独立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极大地推动了后代作家

的独创性。

2、世情小说的先河。

小说取材视角转向普通社会、琐碎家事、平凡人物,叙事的重心

由情节转向人物形象。

3、《金瓶梅》的语言成就。

第九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一、明代短篇小说的繁荣

明代之前话本小说没有专门的集子,只是单篇流传,嘉靖时洪楩编印的“六十家小说”(后称《清平山堂话本》),成为现存最早的话本专集。

明代文人看到话本小说受欢迎,便有人模拟话本小说的体例、风格创作白话短篇小说,这种小说成为专供案头阅读的小说,被称为“拟话本”。

二、“三言”“二拍”

明代天启年间,冯梦龙整理修订、润色并创作了大批白话短篇小说,分三次出版,即《今古小说》,(后改称《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总称“三言”。

崇祯时凌濛初仿“三言”而编成《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

抱瓮老人编《今古奇观》选“三言”“二拍”中优秀作品四十篇,流行极广。

此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陆人龙的《型世言》,天然痴叟的《石点头》,东鲁狂生的《醉醒石》,周清源的《西湖二集》等。明代文言小说p164

三、“三言”“二拍”思想内容

市民生活

商品经济活动

官场百态

世道人心

婚姻家庭

文人逸事

四、“三言”“二拍”艺术成就

1、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故事回环曲折,引人入胜;情节丰富细致,严密完整,是“三言二拍”的最大特色。

2、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性格刻画。

3、通俗活泼的语言风格,适宜普通人案头阅读。

《三言》篇目: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王奴棒打薄情郎》《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施润泽滩阙遇友》?《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灌园叟晚逢仙女》《滕大尹鬼断家私》?《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唐解元一笑姻缘》《苏小妹三难新郎》

?

文学史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章回体小说

2、世情小说

3、《三国演义》毛本

4、《水浒传》腰斩本

5、拟话本

6、“三言二拍”

7、《今古奇观》

8、传奇

9、《四声猿》

10、《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11、台阁体

12、前七子、后七子

13、公安派

14、“性灵说”

15、唐宋派

16、竟陵派

17、“汤、沈之争”

18、吴江派

19、临川派

二、问答题:

1、简述明代章回体小说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2、简述明代“四大奇书”为代表的章回体小说艺术发展历程。

3、略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4、试谈《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5、举例分析《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塑造。

6、《三国演义》在历史小说方面的创作成就是什么?

7、以“赤壁之战”为例,分析《三国演义》出色的战争描写艺术。

8、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9、简述《水浒传》的版本情况。

10、《水浒传》到底是一部反映什么的书?“农民起义说”有无道理?

11、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诲盗”之书,你的意见是什么?

12、宋江是《水浒》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试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3、结合作品,谈谈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14、林冲、杨志、鲁智深同是军官出身,但三人性格不一,试作比较分析。

15、谈谈《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女性观。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

16、《水浒传》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17、简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18、列举并解释孙悟空的形象来源的几种说法。(教材p127)

19、从心学角度解析“心猿”,并述评孙悟空形象的意义

20、试分析孙悟空形象、猪八戒形象、唐僧形象。

21、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22、《西游记》中的取经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和昭示?(哲理意义)

23、《金瓶梅》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4、《金瓶梅》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25、简述“三言”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时代特色。

26、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三言”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的时代特征。

27、简述冯梦龙对明代通俗文学的重要贡献。(教材p155)

28、简述《四声猿》的文学成就。

29、“临川派”和“吴江派”的戏曲主张有什么不同?

30、怎样认识《牡丹亭》的反封建主题及其时代意义?

31、简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32、简述《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33、谈谈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34、公安派的文学主张是什么?其对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35、简析归有光散文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代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1.《西游记》的问世标志着神魔小说作为一种小说类型已经成熟。2.“二拍”指凌濛初创造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3.《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P70 4.“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种传奇。P10 5. 6.《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历史资料、民间故事、文人改编。P51 7.《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 8.锦囊妙计和“耳畔分付”是《三国志演义》制造悬念的方式。P83 9.李贽提出的“童心说”给正统文学思想带来了极大挑战。P139 10.公安派诗学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P140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 三言:指冯梦龙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白话小说集,这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基础上经文人加工整理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2. 茶陵派:茶陵派因其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而得名,成员有铎、张泰等人。他们论诗主张宗法杜甫,针对台阁体平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虽未尽除台阁遗风,他的有些作品摆

脱了台阁体的束缚,表现出更为广阔的生活视角,刻画了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他们的诗歌成就不高,但在明代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3. 台阁体:明初流行的文体,因其代表作家杨士奇、杨荣等位太阁大臣而得名。这些作家大都身居高位,远离下层社会,作品大都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作,缺乏丰富社会生活内容和真实情感。格平正典丽,但有肤浅,空泛的弊端,流行几十年,造成不好影响,文学史上评论较低。 4.竟陵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他们均为湖北竟陵人,因而称为竟陵派。竟陵派看重向古人学习,追求一种幽深奇僻、孤往独来的文学审美情趣。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使其作品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但缩了文学表现的视野,显示出晚明文学思潮中激进活跃精神的衰落。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 1.“吴中四杰”不包括(B)p23 A. 高启 B.刘基 C.杨基 D.张羽 2.生就一副“雷公嘴”,“孤拐脸”是形容( C)的人物形象的。P121 A.猪八戒 B.牛魔王 C.孙悟空 D.沙僧 3.( B)是汤显祖最为得意的剧作,也是戏曲史上最具艺术魅力的剧作之一。P105 A.《南柯记》 B.《牡丹亭》 C.《鸣凤记》 D.《浣纱记》 4.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A )P67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明代文学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 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 2、历史演义 二、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后世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是特征化的典型,有、、“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是。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是。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著的,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三、简答 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四、论述 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

第二章《水浒传》 一、解释:1、《水浒传》 2、英雄传奇 二、填空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2、宋元之际画家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回、回、回三种。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是,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

三、简答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 四、论述 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一、解释:1、“吴中四杰” 2、《郁离子》

明代文学第二部分

第十讲《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一、所谓“世情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世情小说)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 二、《金瓶梅》的创作时代、作者与主要版本 (一)《金瓶梅》创作于万历间(前中期)。 (二)《金瓶梅》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兰陵笑笑生,还有王世贞、李开先、屠隆、王稚登等说法。无从确考。(三)《金瓶梅》最早的刊本是“词话本”或“万历本”,即万历年间刊刻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本》。崇祯年间又有“崇祯本”。清康熙年间有“第一奇书本”等。现在通行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排印的删节本。 三、《金瓶梅》的内容与思想内涵 (一)《金瓶梅》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演化而来。讲“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的西门庆,本有一妻三妾,又看上了潘金莲,于是毒杀金莲的丈夫武大,将潘氏纳为妾室。武大的弟弟武松来报仇,误杀了李外傅,被刺配孟州。于是安然无恙的西门庆,日益放纵,先跟潘金莲的侍婢庞春梅私通,又跟李瓶儿有染,都纳作妾室。嗣后,因贿结宰相蔡京为义父,和太尉、巡抚等大臣有往来,又发了几场横财,更加肆无忌惮,谋财害命,霸占良家妇女,直至纵欲暴亡。西门庆死后,他的妻妾还有一些故事,不展开了。 (二)思想内涵: 1、“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p14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至谓此书之作,专以写市井间淫夫荡妇,则与本文殊不符,缘西门庆故称世家,为搢绅,不惟交通权贵,即士类亦与周旋,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盖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 2、“《金瓶梅》是一部哀书”(p146) (明代中后叶工商业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商人阶层的崛起,是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西门庆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西门庆固然是一个罪恶累累的恶棍,但是他的身上又有着一种特别的魅力,那就是精明强干,他可以不顾传统道德、蔑视朝廷法规、疯狂地追求金钱与女人,享受到人世的各种欢乐,这是普通老百姓和士大夫阶层都做不到的。这引起了人们的诅咒和欣羡。 但是在《金瓶梅》中,西门庆这个恶棍、精明的商人,在他的事业走到高峰的时候,迅速地因为纵欲过度,断送了性命,这是一个悲剧。) 小说撷取明代社会的一个断面,通过对以西门庆为主,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辅的社会人事的描写,揭示出一个有点极端而悲剧性的现实:明代社会新兴的商人阶层,通过纵欲主义的方式,向传统道德、禁欲主义(“存天理,灭人欲”)挑战,以令人耳目耸动的方式,客观地表明了晚明涌动的人性思潮;但是同时,也因为他们极端的纵欲主义的方式,因为他们对于人自身价值(道德、理性、正义等)的毁灭,这种挑战最终被宣告失败。于是小说以沉重的笔调告诉我们,腐朽的旧世界固然在走向毁灭,但是新兴的同样也前途渺茫。“整个《金瓶梅》的世界一片漆黑,令人感到悲哀,感到窒息。”

[文学]古代文学考试复习经典-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明代)

[文学]古代文学考试复习经典-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 品选》(明代) 明代部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传记文写得很有特色。 本文是一篇赠序。记述了自己幼时家贫,在买书和求师都十分不易的条件下,不畏艰难、刻苦求学的经历,以此勉励后辈应珍惜良好条件,专心学习,刻苦自励。 对比手法的运用:先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经历,再写今日太学生读书的优越条件;然后说明,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那主要是因为自己用心不专,而非他人之过。对比鲜明,词顺理达,颇有说服力。自然使人认识到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重要性。 结构布局:全文布局先宾后主,宾详主略,选材精当。先写自己,再写太学生,最后才写马生。写自己过去求学的艰难,引出写今日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再引出对作为今日太学生之一的马君的夸奖和勉励。这样由宾而主,逐层写来,点明题意,推出主旨,过渡自然,水到渠成。 语言简洁流畅,恳切自然。理明词达,情真意切。 《卖柑者言》 刘基,字伯温,精天文和兵法。 主旨:文章通过卖柑者之口,淋淳酣畅地指斥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饮美酒,食佳肴的文臣武将,不过是一些不懂用兵、不会治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配物,尖锐地揭露了元朝统治阶级腐朽没落的本质,表现了作者的满腔“愤世嫉邪”之情。

构思巧妙:这是一篇含蓄深刻讽刺小品,以讲故事的形式发表议论,讽刺世态,警戒后人。由买者的责难,提出“欺”字,引出下文的卖柑者之言。又由卖柑者的回答,引出作者的感想,点明题旨。卖柑者的议论是一种自我辩护,但其思想实质是讽刺时政,在自辩中借以揭露邪恶、抒发愤慨,是本文构思巧妙之处。 诘问手法:本文采取了设辞问答的方式,反诘揄,深化题旨。买卖双方的问答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问答中运用大量排比反诘语,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理力量。卖柑者边疆反诘展开别开生面的论辩。这种句式不仅显现了文章揄论证的深度,而且使行文跌宕多姿,气势酣畅。 对比鲜明,揭露非常深刻:如柑子“表”与“质”的对比,文臣武将“外”与“中”的对比,皆极显其“败絮其中”的本质。由柑子而文武官僚,又巧妙地构成了自然物体与社会现象的类比关系,把文章题旨推向深处。而以“察”与“不察”作比,进一步指出应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从“柑”的“小欺”去认识社会的“大欺”。通过这层层对比,展开叙事说理。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还有长篇《平妖传》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作品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集中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矛盾斗争,着重表现了作者对于雄豪混战及暴君苛政的不满与谴责;对于和平统一及明君仁政的政治理想的追求与选择。结构宏伟严密,战争场面的描写雄伟壮观,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洗练明快,均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盖世才能,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超人的智慧和一种求实精神笔强烈的事业心。

明代文学习题

明代文学作业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1.明代四大奇书是《》、《》、《》、《》。2.明代长篇小说分(、、、)四类。3.怎样认识《三国志演义》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4.怎样认识《三国志演义》中宣扬的刘、关、张的意气? 5. 简述《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6. 分析曹操形象。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清代以来最流行的《水浒传》版本是()。 2. 替天行道是受()影响的产物,其中的天是()的意志。 3. 分析宋江的人物形象。 第三、四、十一章明代诗文 1.列表简介明代诗文流派 2.吴中四杰是指(、、、)。3.简析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4.宋濂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被朱元璋誉为()。 5.《郁离子》的作者是( )。

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1.简述明代戏剧的基本特征。 2.解词:南杂剧——是和北杂剧相对而言的一种戏剧形式,体制采用南曲联套的音 乐形式,突破了四折一楔子和一角主唱的规范,在明中期后流传行。 3.朱权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北杂剧曲谱。 5.徐渭《》是我国古代专论南戏的第一部专著。 6.记作家作品常识。 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1.传奇创作进入繁荣时期的标志是明中叶出现的()即()的《》、()的《》、()的《》。 第七章汤显祖 1.解词:临川四梦 2.从杜丽娘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3.简述《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4.简述《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1.简述《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2.《西游记》影响下的明末神魔小说主要分哪三类? 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1.简述《金瓶梅》的主题? 3.为什么说《金瓶梅》是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 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1.解词:拟话本——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叫做拟话本。 2. 解词:三言二拍、《今古奇观》 3.解词:《剪灯三话》——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邵景詹 的《觅灯因话》三书合称《剪灯三话》,是明代文言先说的代表作。 第十二章明代民歌 1.举例说明《挂枝儿》和《山歌》的特点。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元明清文学简答论述题汇总 简答 1、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山西、河北的一些地方,在宋、金、元时期受战争破坏较少,便于经济的发展和演员的相对集中,这在客观上为元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元代的首都大都,更是成为集中北方各地的伎艺与优秀演员的中心,这对于各种艺术的相互竞争、吸收,对元杂剧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元代,科举考试制度被取消,大批知识分子为糊口、为发泄对元代统治者的不满而投身于杂剧的创作。他们创作了许多作品,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对于提高元杂剧的整体艺术水平和思想内涵,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再次,元代统治者连年忙于征战厮杀,他们对汉文化了解不多,因而造成元代思想文化统治比较宽松,作家所受到的思想羁绊也就较少,创作比较自由。这对元杂剧的繁荣十分必要。蒙古统治者对元杂剧的喜爱也对它的兴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对儒学到底有什么用不大在意,但却很重视工匠、艺人的价值,他们中许多人的汉语文化修养不足以欣赏高雅的诗词,他们的民族性格也难以对这种纯粹的书面文艺发生兴趣,所以歌舞伎乐为他们所特别嗜好。另外,元杂剧的繁荣,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元朝统一南北之后,北杂剧也在向南发展,盛行于南北,构成了全国大繁荣的局面。这显然与它得到广泛的喜爱与广泛的流传有密切的关系。 2、《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实质是什么? 拥刘反曹表面上是个政治态度,但本质上却是对封建纲常的坚持。在《三国演义》的作者看来,刘备虽然崛起草莽,但他是汉室皇族中山靖王之后,在血统上具备继承刘汉王室的资格,而曹操尽管“挟天子以令诸侯”,位为丞相,从血统和政治操作的角度却是汉贼。因之拥刘反曹的实质,在作者那里是对君臣伦理的严明,对汉室正统的坚持。 3、简析窦娥形象。 窦娥的性格基本上具有如下的特点:善良、有原则、多愁善感、坚韧、聪明有心计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 首先,窦娥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如窦娥在自己性命尚且不保的前提下,还想着不让自己的婆婆着急生气,这样的思想也体现了她的心里亲人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的善良精神。 从《窦娥冤》这部作品中,还可以看出主人公窦娥的行事有原则的精神。这一点可以从她无论如何也不嫁张驴儿的事情中看出。同时,她批评婆婆不应该答应张驴儿父子到家中来也可以体现出她有原则的精神。 尽管窦娥办事有原则,但她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女子,她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这点在第一折中窦娥出场时就有体现。“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地久天长难过遣,旧愁新怅几时休?则这业艰苦,双眉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似这等忧愁,不知几时是了也呵!”当然,窦娥的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和她的悲惨命运是分不开的,因为命运坎坷,窦娥才会有这样的对忧愁和烦恼的叹息。 坚韧也是窦娥的性格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断然拒绝张驴儿死缠烂打的追求,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才会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因为有坚韧的性格,窦娥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一、填空题: 1.《___三国志演义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2.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代建安虞氏刊印的《________三国志平话__》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 3.《三国志演义》是在陈寿《三国志》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的小说。在虚实结合方面比较成功,清代学者_____章学诚_____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三国志演义》在人格构建上的价值取向,是恪守以“______忠义___”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 5.《三国志演义》所用的语言是“文不甚深,_____言不甚俗______的浅近文言。 6.____余邵鱼______编写的《列国志传》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7.《水浒传》的版本相当复杂,在繁本系统中.今知最早的是高儒的《___百川书志______》中记载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 8.明末____金圣叹_______将《水浒传》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9.《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___忠义水浒______》。 10.明代的《__杨家府演义_______》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的。 11.明初的_____杨基_____、高启、张羽、徐贲四人均为吴人,人称“吴中四杰”。 12.明初众诗人中,__高启_________是最有成就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他为“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13._____宋濂______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王冕传》写出一个元末“狂士”的精神面貌。 14.刘基的《____郁离子______》是他在元末弃官归田后所著的一部寓言散文集,其中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15.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台阁体,其主要人物是“三杨”:_____杨士奇______、杨荣、杨溥。 16.明成化到弘治年间,对文坛有着重要影响的是以李东阳为领袖的___荼陵_____诗派。17.前七子是以___李梦阳______、何景明为中心、包括康海、上九思、边贡、王延相、徐祯卿的文学群体。 18.王世贞的《_____艺苑卮言______》是一部受人们重视的文学批评著作。 19.后七子中创作数量最大的作家是____王世贞_____,他的文学影响也远远高出后七子中其他人。 20.前后七子文学活动的积极意义是在____复古______的旗帜下,为文学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地位。 21.明朝嘉靖年间,文坛有以王慎中、唐顺之为代表的____唐宋派______。 22.唐宋派文人中文学成就较高的首推___归有光____他的代表作有《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 23.王九思的杂剧《__中山狼__________》开辟了明代单折短剧的体制。 24.王骥德在《曲律》中称“徐天池先生《____四声猿______》,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25.《南词叙录》一书,一般认为是______徐渭______所作,这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 26.明代中期三大传奇剧是指李开先的《____宝剑记_______》,梁辰鱼的《浣纱记》还有据

明清小说整理

明清小说 ---By cly 中国长篇小说的模式是章回体,中篇文言小说主要集中于明嘉靖朝时期,小说地位在明万历朝时期第一次得到较普遍肯定。 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福建移至江浙。 梁启超提出“熏浸刺提”,概括小说的四种艺术感染力是“熏”、“浸”、刺、提。 影响小说创作的五个主要社会因素是作者、读者、小说理论、出版、官方文化政策 书坊主越位、对小说进行编创被称为熊大木模式(余象斗杨尔曾) 康熙二十六(1687)年,清政府正式颁禁毁小说令。 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小说类型有:拟话本小说神魔小说 拟话本小说:《石点头》《照世杯》《十二楼》《豆棚闲话》 写过谴责小说的人物:曾朴李宝嘉 《金瓶梅》是:通俗小说章回小说 三言二拍(短篇白话小说): 三言:作者冯梦龙《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二拍:作者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抱瓮老人将“三言”“二拍”中的作品选出40篇,编成《今古奇观》 三话: 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 《三国演义》人物: 典韦陆逊吕蒙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曹操毛宗岗评点 《红楼梦》人物: 紫鹃林红玉傻大姐标志着明清小说由改编到独创这一过程的结束学界一般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书商程伟元伙同文人高鹗续作的 《水浒传》人物: 燕青乐和(铁叫子)石秀杨志宋清金圣叹评点 《金瓶梅》人物: 宋惠莲陈经济清代初年张竹坡以评《金瓶梅》闻名 《儒林外史》人物:严贡生杜慎卿周进(哭昏)牛浦郎杜少卿牛浦郎婴宁马纯上匡超人名言:“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聊斋志异》人物:青凤纪昀批评其是“一书而兼二体” 明代蒲松龄编写的一部志怪传奇的文言小说。近500篇。多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表现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社会思考的结果。在艺术上情节丰美,叙述语言平易,具有诗化倾向。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旧红学”(清代乾嘉年间至1921年以前)的代表人物是王国维,“新红学”(1921到1954)的代表人物是胡适、俞平伯 话本与拟话本:

明代文学概况

二、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一)明代文学分期 明代文学以嘉靖时期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戏曲、小说成就较高,《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的问世,以及一些南戏改编作品,为明后期小说、戏曲的繁荣准备了一定条件。 明后期,小说和戏曲再现辉煌。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如徐渭和《四声猿》、汤显祖和《临川四梦》、吴承恩和《西游记》、兰陵笑笑生和《金瓶梅》、冯梦龙和《三言》、凌濛初和“二拍”等。在诗文方面,最突出的是公安派。 (二)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 在传统文学观念中,人们一向把诗歌、散文等雅文学视为正宗,而把小说、戏曲等俗文学视为鄙野之言,甚至是淫邪之辞。明初,朱元璋还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的政策。但是,后来出于最高统治者自己享乐的需要,他们又往往破坏了某些禁令。朱元璋就喜欢听平话,特别是后来承平日久,荒淫无耻的帝王们在寻欢作乐之余,对小说、戏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正德皇帝爱看《金统残唐记》,万历皇帝爱看《水浒传》,上行下效,朝廷大臣、文人学士也开始爱好俗文学。这为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和繁荣,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明代从理论上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从李梦阳赞扬民歌开始,到嘉靖以后,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冯梦龙等,都为俗文学大声疾呼。李贽把《西厢》《水浒》称作“古今之至文”(《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为“逸典”(《觞政》)。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捷且深”。这些言论,在当时都无异于振聋发聩,对俗文学繁荣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明代俗文学最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小说的勃兴。长篇章回小说的发展,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短篇小说以“三言”“二拍”为突出代表。其次是戏曲的兴盛。由宋元南戏演变而来的传奇,是明代戏曲的主流。明前期传奇,总的色彩比较黯淡。嘉靖以后,“三大传奇”陆续问世;“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弋阳腔异常火爆。涌现了汤显祖、沈璟等一大批剧作家和曲论家,杰出的《牡丹亭》把传奇剧的创作推向了高峰。随着南戏传奇的繁荣,北区杂剧也开始了蜕变。明初皇室作家朱有炖,率先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惯例,开创了对唱、合唱、接唱等形式,甚至有南北合套的体式。明中叶,出现了明代首屈一指的杂剧作家徐渭和他的《四声猿》,展示出明杂剧的特殊风貌。 (三)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文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二是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三时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四是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四)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1、不同的文学群体形式 明代文学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讼不息。明初以“三杨”和李东阳等台阁文人为核心的群体,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成,其性质属于兴趣型;中叶以后的文人集团,如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等,都各有鲜明的理论主张,其团体性质属于主张型;万历以后,国事日非,文人结社多指斥朝政,臧否人物,党同伐异,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如复社、几社等,这类团体属于政治型。 2、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 最受人注目的是“主张型”的文学团体的论争。其特点是:各有明确的文学主张;都有较强的革新意识。另外也有故意标新,矫枉过正,拉帮结派,不容异己的霸气倾向存在。当然,正常的论争可以促进文学的创作,如“唐宋派”的创作,“沈汤之争”后的情形都是。

(完整word版)明代文学整理

明代文学 第一章三国演义 一、基本知识 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阅读作品:《三国演义》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 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 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 《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二章水浒传 一、基本知识 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二、主要作家作品 1、精读作品:《水浒传》第三十一回。 2、阅读作品:《水浒传》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 1、《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与《三国演义》有哪些不同? 《三国演义》主要采用的是类型化的写法,而《水浒传》已经开始注重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要求结合作品的实际来论述)。 2、《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何特色?这种结构与内容有何关系? 《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前段分别写几个主要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实为一个个英雄传记,而这些小传又都围绕起义斗争这条主线,一方面反映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如同一条链上一个个紧紧相扣的环,既使主要人物

明代文学

第十一章明代文学创作基本特征 明代社会从1368年朱元璋建国开始,到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为至,前后共经历了277年的历史。在这277年中,明代社会每一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都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而言如下: 一、明代文学创作呈现为波浪型的发展态势: (一)、元明交替之际社会动荡、思想失控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元末动荡至1368年前 在元明交替之际,各路起义军逐鹿中原,社会战争频仍,这一方面导致了广大人民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动荡之中,生活异常贫困;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统治阶级无暇顾及思想文化方面对全社会的统治,整个社会思想处于失控之中。在这种状况下,不仅在全社会形成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并且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和表现的可能。于是,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就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反映这种社会现实和社会心理,这便促使了文学创作繁荣局面的到来。元明交替之际的作家创作,在崇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时,也常常浸透着作家深沉的忧患意识。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长篇章回小说,从而拉开了明代小说创作出现繁荣局面的序幕; (二)、南戏创作出现了中兴; (三)、以宋濂、刘基、高启为代表的诗文创作繁荣局面出现。他们作品不仅总体上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并且创作风格多种多样。 (二)、明前期高度集权专制的政治思想文化统治,导致了文学创作沉寂局面的出现,“台阁体”成为此时的主导文风。---------1368年至1487年 1、政治上的高度集权: (1)、开国之初,寻找政治上的借口,洪武二十三年通过左丞相胡惟庸、洪武二十六年通过大将蓝玉“谋反”案,连作诛杀数万人,几乎杀尽了开国功臣,并趁机废除了在中国历史上已实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和七百多年的三省制度,将军政大权独揽一身。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二《胡蓝之狱》云:“汉高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去者,亦止韩、彭。至英布,则因其反而诛之。……未尝概加猜忌也。独至明祖,借诸功臣以取天下,既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

明代文学史论述题

●论述题: 简述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与演变,并举例。 一、概况: 复古是明代文学的主流和总体特色,从明朝初年的宋濂到中期的前后七子,再到明末的张溥、陈子龙等人,均是鼓吹复古的。文学复古经历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的第一个复古浪潮,然后是以谢榛、李潘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的第二个复古浪潮,以及明末“言志”“崇道”思潮复兴的第三个复古浪潮。自前七子明确提出复古此命题后,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即形成了明代文学发展的一条明显的主线。 复古文学的兴起既是对明初“台阁体”歌吟升平、文风萎靡的反拨,又是明初王学盛行、思想异动的情势之下,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对宋元以来文学审美理性化而出现的“道学体”的逆转。同时宋朝严羽的复古思想对明朝诗学家影响很大,不仅明初的高棅、李东阳深受影响,而且对明中期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有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对严羽复古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复古实质与目的: 复古运动实质上就是一场力图恢复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的文学运动,目的是荡涤宋元诗歌之流弊,矫正台阁体之陋态,振兴儒家文化之正统,复兴汉魏高古之人品。 三、复古的动因: 1.诗歌式微:从明朝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被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所取代,明代的诗学家们希望探寻诗歌复兴之途。 2.社会氛围:前七子之前的弘治时期,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散文有复兴的倾向,社会上学古之风日盛,为复古运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氛围。 3.发展趋势:明初文坛在“台阁体”的笼罩下,创作大多以程朱理学为基础,道学气浓厚,追求雅正平和的风格,内容贫乏,文风萎靡,而代之而起的“茶陵派”并未彻底纠正台阁体的偏颇。 四、复古运动的发展过程: ◆明初自洪武至宣德、正统的近百年间,文学思想上以明道宗经为主导倾向,诗歌创作上推崇汉魏盛唐。其代表人 物有宋濂、高启、高棅、李东阳等人。 模拟,借拟古而振起元末纤秾柔丽之风。 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 。 以盛唐为法。高棅专门编撰《唐诗品汇》,提出“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中唐 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当时的台阁重臣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占据文坛主导地位,三杨是指杨士奇、 诗文以欧、曾为师。他们所写的诗文内容大都比较平乏,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大多为应制、颂圣或应酬、南朝宫体诗一脉相承却又有所区别。) 李 诗学汉唐的 。他的这些复古论点成为前、后七子拟古派的先 ◆明中期自宪宗成化到穆宗隆庆年间(1465—1572),文坛上流派众多,互相间有融合,也有冲突,文学复古思潮日 趋活跃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掀起了第一和第二次文学复古革新思潮。这期间的主要流派有前后七子和唐宋派。 1.郎署文学: 在成化、弘治时期,郎署文学逐渐兴起,代表人物是邵宝、储巏。二人被视为复古运动“开启门户”的人物。 在诗文复古方面,储巏重视“法律”、“典则”,他还非常反感当时靡弱的文风,竭力倡导刚健向上的诗风。他的许多文学主张与活动,为后来的李梦阳发动诗文复古运动奠定了基础。邵宝是茶陵诗派李东阳的门生,他有着较为明确的崇古观念,认为汉时古作在千年后仍被人们摹拟,并不是人们盲目的贵古贱今,而是因为它承载了一种不受时间限制的、为古今所共有的审美心理和精神。诗文复古不单是对古作在“体”即外在形式等方面的模仿和沿袭,而更是应该是一种主体积极审美取向的内在诉求。

明代文学2

第五章历史演义:《三国演义》 朱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 沈伯俊、谭良啸:《三国演义大辞典》,中华书局 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漓江出版社 陈其欣选编:《名家解读三国演义》,山东人民出版社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故事连贯、首尾完整。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一)本事的起源 晋陈寿《三国志》;六朝刘宋裴松之注《三国志》 (二)故事的流传与演变: (三)文本的修订: 宋代的讲史话本,对《三国演义》小说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三国故事的话本,是元代至治年间《全相三国志平话》(见文学史第三卷第一章话本小说p247),从内容和结构上已粗具《三国演义》的规模。 元末明初,罗贯中整理提炼,创作出了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三国演义》的版本 1、现存此书的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

义》 2、万历以后的多种翻刻本: 3、毛氏修订评刻本《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 清初康熙年间,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加工、整理、评点,是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关于拥刘反曹倾向 1、明君贤相的理想。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霸道”的代表,形成了全书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2、“正统观”及其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意识的影响。 3、此倾向经过毛氏父子的改定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1、歌颂统一,反对分裂 2、歌颂仁政,反对奸伪 3、重视智谋,歌颂英勇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 2、类型化的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读三国志法》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其处而弹琴抱膝,居然隐士风流,出而羽扇纶巾,不改雅人深致。在草庐之中,而识三分天下,则达乎天时;承顾命之重,而至六出祁山,则尽乎人事。七擒八阵,木牛流马,既已疑鬼疑神之不

明清的主要文学流派知识讲解

明清的主要文学流派

明清两代的主要文学流派及主张。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的发展以弘治、正德年间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文坛相对寂寞,后期相对繁荣。严酷的文化专制导致明代诗文继续衰退,围绕拟古和反拟古,涌现出众多流派。明代通俗文学成绩斐然。戏曲方面,北方杂剧退潮,南戏成为主导。一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将戏曲传奇推向高峰。小说方面,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标志着短篇小说的繁荣,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问世,则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长篇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崛起。 (一)流派纷纭的明代诗文。著名流派有:台阁体。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的诗派,以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文渊阁大学士杨荣、武英殿大学士杨溥为代表。“三杨”历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时逢明代的“太平盛世”,皆为台阁重臣、太平宰相,位极人臣,倍受宠幸。他们的创作雍容典雅,洋溢着志得意满的神气,内容上极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被称为“台阁体”。茶陵派。成化至弘治年间的流派,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为首。李继“三杨”之后,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地位主持诗坛。他不满“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流弊,主张宗法唐诗。不过,他要学的只是唐诗音韵格律,而非唐诗精神。因此,茶陵派仍未脱净台阁体气息,但启发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前七子。弘治至正德年间的流派,以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为骨干,针对八股文和“台阁体”造成的虚饰、委顿的文坛风气,掀起了以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号召的复古运动,同时在政治上勇敢地跟残暴贪婪的权贵进行斗争。他们以关注现实的诗文创作和挑战强权的战斗精神形成巨大影响。但也

明代文学整理

明代社会绪论 ●背景: 一:明代政治——专制独裁 1.大兴党狱,雄猜好杀诛戮功臣; 2.八股取士,千篇一律,钳制士人; 3.宦官专权,锦衣、厂卫特务统治; 二:明代经济——商业经济繁荣:文人市民化 1.景德镇万余人从事陶业; 2.苏州“比户皆工织造,转贸四方”; 3.文人兼职从商:凌濛初、陈云龙等兼营印刷业; 4.很多著名文人均出身商家:屠隆、唐寅、顾宪成等 三:社会思潮——理学失控心学兴起 1.王守仁(阳明先生)——倡导心学 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 2.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 3.李贽(卓吾):主张“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4.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 ★四:明代社会思潮下明代文学 1.俗文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 2.俗文学创作高潮时期到来:四大奇书与“临川四梦”; ★3.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A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情有者理必无 B清晰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C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变化; D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八股文格式(歇后语)——千篇一律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写成,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内容限制——从洪武到永乐年间,经义考试的思想标准已由官方明确规定下来,那就是《四书五经大全》,由礼部刊行天下。 字数限制 ●王学左派——即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 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之平等; 李贽(卓吾):《童心说》 A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耿中丞》) B提出《童心说》:童心即真心。他认为,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了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了真人; C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 主张“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是谓“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是有主情如《牡丹亭》《紫钗梦》,厌世如《邯郸梦》《南柯梦》之作; 泰州学派师承:王艮→徐樾→颜均→罗汝芳→汤显祖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明代小说的贡献: 章回小说、传奇、拟话本、诗歌、散文、散曲 明代诗文的基本特征 1、流派纷呈: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①台阁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②茶陵派以李东阳为主,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鲁铎、石珤等人。 ③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发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这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上举起复古的大旗,除李、王外,还有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以王世贞最显,影响最大。 ④嘉靖年间,文坛又有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另一文学复古流派—唐宋派。创作主张上,强调文以明道。茅坤编写《八大家文抄》闻名于世,归有光创作成就最高。 ⑤明代晚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强调“独抒性灵,不拘俗套”。 ⑥即公安派之后,以鍾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主张重“真诗”,重“性灵”。 ⑦明末崇祯初年,太仓人张溥、张采发起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社—复社。与此同时,松江人陈子龙和同邑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创建几社,两个文人团体以“复古学”为宗旨,企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府的危亡。 2、明代戏曲主要由杂剧和传奇两大部类组成。明代戏曲的主体是传奇,元杂剧和明传奇前后辉映,各领风骚,汇聚成中国戏曲文化汪洋恣肆的万千气象。以《牡丹亭》为典范作品的明代传奇剧本,成为文学史上璀璨夺目的著名景点。(“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也有“传奇”一类;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⑴元末明初四大南戏是《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后来经过《琵琶记》的创作,南戏才开始逐渐规格化,宫调系统也渐渐严密起来。《琵琶记》是南戏和传奇之间承前启后的作品。 ⑵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标志是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群体和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之间的形成和竞争,吴江派成员有沈璟、吕天成、冯梦龙、范文若。与吴江派剧作家群体香味映衬,临川人汤显祖的创作成就无与伦比,与他同时或之后的剧作家们创作时大多受到“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的影响。戏曲史上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作为的剧作家们称为“临川派”或以汤显祖的室名称之为“玉茗堂派”。 3、明代的短篇白话小说以“三言”“二拍”为代表,出现了一大批色彩各异的短篇小说集,“三言”的编者是冯梦龙,“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编著《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笔记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诗歌 名词解释台阁体 1.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代表作家个文学流派,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2.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童心说 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 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明代散文 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第三章《三国演义》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模板。《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单一性。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质量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2.稳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 3.和谐性。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以曹操式的两面派形象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