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教材编写提纲

组织行为学教材编写提纲

组织行为学教材编写提纲
组织行为学教材编写提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zation Behavior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

课程学时:51

课程学分:3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用科学和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行为,培养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运用管理心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管理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理解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任务与意义。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与内容体系

三、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早期研究

二、从人群关系运动到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三、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

第二章人性假设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人性观、我国传统的人性假设、麦格雷戈的两种人性假设如X理论、Y理论,理解雪恩提出的四种人性假设,了解Z理论与Z式管理。

第一节中国传统的人性假设

一、性善论

二、性恶论

三、尽性主义

四、流水人性

第二节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二、“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

三、“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与Y理论

四、“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权变理论)

五、中西方人性假设比较

第三节 Z理论与Z式管理

一、Z理论

二、Z式管理

第三章个性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个性的特点与形成原因,掌握四种气质类型及其特点,了解性格的特征及类型,并能运用个性理论分析人的个性差异。

第一节个性概述

一、定义

二、个性的特点

三、个性的形成

第二节气质差异与行为

一、气质的内涵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三、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节性格差异与行为

一、性格的内涵

二、人的性格特征

三、性格的类型

四、性格的发展

五、性格与管理

第四章价值观、态度和组织承诺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理解态度对行为的关系,掌握改变态度的方法,掌握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基本概念,掌握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方法。

第一节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概念

二、价值观的作用

三、价值体系的形成

四、价值观与管理

第二节态度与行为

一、态度概述

二、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三、影响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四、态度的改变

第三节工作满意度

一、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二、工作满意度的测量方法

三、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四、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第四节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一、组织承诺概述

二、组织承诺的形成

三、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四、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章激励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理解激励的基本概念,理解激励的主要理论,并能运用激励理论解决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第一节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的过程

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马斯洛与奥德弗的需求层次论

二、阿尔德弗的ERG理论

三、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

四、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

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弗隆的期望理论

二、洛克的目标理论

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第四节状态型激励理论

一、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二、挫折理论

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群体、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解高效团队的特征,能正确分析与处理团队内的人际关系,提高团体合作能力。

第一节群体概述

一、群体及其类型

二、群体行为

三、群体动力

四、团队建设

第二节群体内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人际关系类型与人际需求反应特点

三、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四、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第七章沟通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沟通的基本概念,了解沟通的过程,理解沟通的障碍与改善的对策,能正确分析并处理管理中的人际沟通问题。

第一节沟通概述

一、沟通含义

二、沟通过程

三、沟通种类

四、信息沟通网络

第二节沟通的障碍与改善

一、常见障碍

二、沟通的改善

三、群体决策

第三节沟通原则与技巧

一、沟通原则

二、沟通技巧

第八章领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领导与权力的基本概念,理解领导与权力的区别,理解主要的领导理论,探讨科学的领导艺术。

第一节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定义与特征

二、领导者的影响力

三、领导者的素质

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一、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二、领导方格理论

三、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第三节领导权变理论

一、非德勒权变理论

二、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

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四、通路——目标理论

第四节领导艺术

一、领导方式的选择

二、授权的艺术

三、用人的艺术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人员招聘的基本内容,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理解绩效评估的内容、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第一节人员招聘

一、工作分析

二、选拔工具

第二节职业生涯规划

一、技能类型

二、培训方法

三、职业生涯发展

第三节绩效评估

一、绩效评估的内容

二、绩效评估方法

三、绩效评估的误区及解决

第十章组织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组织文化的内涵,了解组织文化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探讨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第一节组织文化概述

一、组织文化的含义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

三、组织文化的类型

四、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

五、组织文化的作用

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塑造

一、加强企业家的培养

二、改善组织内部环境

三、提高组织产品文化内涵

四、培育优良的组织精神

五、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

三、学时分配

注:总课时51,讲授理论课时51,3次作业是3篇论文共6000字以上。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

为了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观察法、测量法、师生互动、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人和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包括四大部分:基本理论讲授、课堂讨论、课堂游戏、撰写课程论文。基本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涵盖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将通过轮流发言、小组讨论或自由辩论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组织行为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游戏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撰写课程论文注重学生加深对组织行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课外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撰写课程论文等。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以课堂提问、课堂抽查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每章结束后布置作业;在课程教学的最后除了正常的考核外,还要求学生每人撰写一篇课程论文,题目由教师拟定。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2.张德主编:《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3.颜坚莹著:《组织行为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吴江霖等编著:《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5.李剑锋编著:《组织行为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6.叶弈乾孔克勤著:《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

7.赵涛齐二石主编:《管理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8.蒋丽君主编:《管理学原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9.邢以群著:《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10.黄培伦编著:《组织行为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要求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而设置的一门操作性很强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组织、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等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概述、认知与情感、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个体的需要和激励、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心理、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信息沟通、冲突及其管理、领导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改革等。本课程的命题也将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加以应用。 Ⅱ、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组织的结构 一、什么是组织 二、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管理者角色 二、管理与环境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发展简史 二、考核要求

第一节组织的结构 1、识记:(1)什么是组织;(2)组织中的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3)现代组织设计的趋势;(4)组织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作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5)组织结构图;(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2、领会:(1)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2)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3)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原则;(4)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 1、识记:(1)管理者的基本职能;(2)管理者角色的种类;(3)管理者的技能;(4)环境的概念;(5)环境的层次性;(6)环境的类型 2、领会: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 1、识记:(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难点;(4)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 2、领会::(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4)麦克雷戈的X-Y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中的变量 三、研究中的主要设计 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术语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术语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一、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20分) 填空题(20分) 简答题(5题,30分) 论述题(1题,14分) 案例分析题(1题,16分) 二、复习思考题 专题1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哪几个层次? 2、谈谈对人类行为复杂性、差异性和一致性的认识。 3、试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4、简述法约尔的经营六职能和管理五要素理论。 5、试述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 专题2 组织结构 1、试述部门划分的方法。 2、简述管理跨度及其影响因素。 3、简述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 4、简述职位、职权与职责的关系。 5、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分为哪几种类型? 6、简述事业部型结构。 7、简述矩阵型结构。 8、简述网络型结构。 10、简述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 11、简述“三叶草”组织 专题3 组织群体 1、试述正式和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2、简述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3、简述正式地位和非正式地位。 4、简述角色冲突。 5、试述群体规范。 6、简述从众行为。 7、简述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0、简述群体影响和群体促进。 11、简述群体社会化。 12、简述群体和团队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4 领导 1、试述管理者的工作所涉及的10种角色。 2、简述领导者的六种特质。 3、简述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 4、简述X理论的管理要点。 5、简述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 6、简述Y理论的管理要点。 7、何谓超Y理论 8、试述途径—目标理论的主要观点(基本观点、领导方式) 9、简述赫塞—布兰查德领导模型的基本观点。 10、试述管理方格理论。 11、简述领导的五种权力来源。 12、试述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专题5 沟通 1、简述口头沟通。 2、非口头沟通包括哪几种类型。 3、简述书面沟通。 4、非语言沟通包括哪几种类型。 5、简述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 6、简述正式沟通及其渠道。 7、简述沟通的功能。 8、沟通过程包括哪几个要素。 9、沟通的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沟通双方和沟通链条上的) 10、简述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 11、简述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建议。 专题6 激励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激励的指导意义。 2、简述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的主要观点。 3、试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4、简述ERG需要理论(挫折—倒退) 5、简述期望理论模式。 6、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员工应对不公平的办法。 8、简述强化行为的方法。 9、何谓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 专题7 决策 1、简述决策的类型。 2、简述最优化模型所进行的假设。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提纲(后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提纲(后附答案) 第一章 单选 1、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A )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D.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2、首先使用组织心理学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A ) A.莱维持 B.维卡 C.斯克伯兹 D.梅奥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C) A.一切人的行为B.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4、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A.个体 B.群体 C.团队 D.部门 论述题:试述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第二章 单选: 1、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 D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名词解释:参与观察法 第三章 单选: 1、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就是( B )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心理契约 2、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C ) A.人生观 B.世界观 C.价值观 D.信仰 3、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把人的价值观分为( B )

A.五类 B.六类 C.七类 D.八类 4、更喜欢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的是( B ) A. 内因控制论者B.外因控制论者 C.A型性格的人D.B型性格的人 多选: 1、态度所具有的特性有( ABCE ) A.社会性 B.针对性 C.协调性 D.易变性 E.两极性 2、个性的主要性质有( ABCDE ) A.组合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D.倾向性 E.整体性 判断改错: 1、态度不能直接观察,只能间接地从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中去推测而知。( √) 2、测验的效度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 ╳) 3、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性格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 第四章 名词解释:创造性行为 单选: 1、一般衡量能力强弱的标准是( D ) A.智力 B.创造力 C.才能 D.工作绩效 2、创造性行为最显著的特点是( D ) A.系统性 B.开放性 C.社会性D.主动性 多选: 1、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有( ABDE ) A.首创性 B.有用性 C.重复性 D.适应性 E.主动性 判断改错: 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 √)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河北经贸大学课程水平认定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奠定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培养专业课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主要涉及对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思考。 二、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三、学习内容 结合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八章。具体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对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研讨,注重案例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互联网使用效率,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评定成绩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题目占40分,综合能力测试题目占60分。60分为及格。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斯蒂芬·罗宾斯著,郑晓明译:组织行为学精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卢盛忠主编,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美]马斯洛著:激励与个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应用性杂志) 5、J.R.Schermerhorn, Joh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venth Edition), Wiley&sons, Inc.2000 6、D.L.Nels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con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7 七、学习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学习内容: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第 1 章导论管理者的角色人性假设管理理论的演变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特点第 2 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 认知的特性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第 3 章个性差异与管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对组织行为有重要作用的个性特征个性管理的意义第 4 章激励概述激励、需要、动机的概念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 5 章工作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引发动机因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动机形成过程)佛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行为改造理论(调整型激励理论):(达到激励的目的)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强化理论在管理中应用第 6 章激励的综合研究 员工组织承诺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第7章群体群体的含义与功能群体的分类群体动态特性群体凝聚力团队及其管理第8 章沟通沟通含义与特性组织沟通的方式组织沟通网络有效沟通的障碍促进有效沟通的对策第9 章冲突冲突的根源冲突过程分析托马斯的二维冲突处理模式第10 章领导领导与权威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领导理论的发展第11 章组织结构与设计泰勒、韦伯的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组织结构组织设计第12 章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变革的原因组织变革的过程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组织的发展趋势和新型组织第13 章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特征组织文化的作用如何建设组织文化创立组织文化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组织行为此次改为上机考试,此次只涉及三种题型(单选、多选、判断),请大家多看书,题目多出自教材。 以下为练习题[题干]不能靠外界组织所掌握和分配的资源来直接满足的,它的激励源泉来自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依靠工作活动本身或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某些因素来满足。这种需要是()。 [选项] A. 外在性需要 B. 物质性需要 C. 社会感情性需要 D. 内在性需要 [答案]D [题干]不能靠外界组织所掌握和分配的资源来直接满足的,它的激励源泉来自所从事的工作本身,依靠工作活动本身或工作任务完成时所提供的某些因素来满足。这种需要是()。 [选项] A. 外在性需要 B. 物质性需要 C. 社会感情性需要 D. 内在性需要 [答案]D [题干]一个组织既要限制破坏性的冲突,也要促进建设性的冲突。这表明冲突具有()。 [选项] A. 客观性

本科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大纲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实验教学大纲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一工商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教务处制 二O 年月

《组织行为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5126022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课程类型:本科 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上机)总学时:16 应开实验个数:3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层次、专业:本科 一、实验总体目标与任务 在实践教学理念上贯穿学生为本,能力为本,创新为本的思想。在内容排列上,本着模块式 进行即案例 -基本原理-应用创新能力-案例讨论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探索式的各种现代教学方 法效果显著,学生应用能力 和创新能力普遍提高。 二、本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要求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组织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及行为 规律的一 门科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实践性。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方法,掌握个体心 理对组织中行为的影响;掌握群体动力理论与群体行为;群体交流与沟通; 人际关系;领导的有效性;组织 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等理论。对学生培养能力 的要求: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坚 持在课程内容建设、课堂教学方式的采用和课外实践 环节上的一体化科学设计。通过各教学环节的有效实 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 课程总学分:3 实验(上机)总学分:1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群体 2.沟通 3.领导力 4.态度 5.价值观 二、简答题 1.动机理论包括哪些? 2.群体发展有哪些阶段? 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三、分析说明题 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群体: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影响、互相依赖而形成的组合。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沟通:对意思的传达和理解 3.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 代表着基本的信念:“个人和社会接受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终极存在方式,而摒弃与其相反的行为或终极存在的方式。” 二、简答题 1. 动机理论包括:早期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戈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当代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2.群体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解体阶段 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目标实现的需要 三、分析说明题 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一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人职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动机是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方向:指向有利于组织的目标坚持性: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时间。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工商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S大纲

《组织行为学S》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131005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上机:0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为未来的管理者提供了解释、预测和控制员工行为的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改善组织的有效性,以更好的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了解和体会到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实用学科; 3.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学会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组织行为学的一般知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行为的特点、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明确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个体差异性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群体环境对行为的影响,组织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维系等。 3.基本技能: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设计并编制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对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等。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是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理论来分析和判断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并以不同方式组织讨论;教师在整个环节中要做好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精选案例,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实现教学互助,有力促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应用知识,充分体现管理学科的特色。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管理学》。本课程将为工商管理的其它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20选5) 1、工作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指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后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感觉。一个人的工作不仅包括工作内容本身,还有与同事上司的互动、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达到绩效标准、工作环境等等,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常常是对大量不同工作元素综合概括的结果。 2、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3、群体 群体指的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合到一起并形成互动和互相依赖关系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 4、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以及愿意留在该群体中的程度。 5、人格 人格是个体对他人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格是一个动态概念,用于描述个体人格的成长和发展。 6、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了人们关于判断的最基本的信念,反映个体对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是指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 7、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指的是群体中成员热衷保持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从众压力使得该群体难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 8、群体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群体规范让成员知道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9、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个体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 10、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即遵守某种角色要求会使另一种角色要求难以实现。例如一个人的家庭角色(丈夫)和社会角色(职业经理人)就会有时间分配等问题的冲突。 11、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指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一套能够将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体系,代表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如从创新冒险、关注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心、稳定性等方面,组织成员共享对本组织、组织开展工作的风格以及组织成员应有的行为方式的理解。12、组织设计 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织设计是指管理者将组织内各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建立和实施一种特定组织结构的过程。组织设计是有效管理的必备手段之一。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1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界定了对工作任务进行正式划分、组合和协调的方式。 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组织结构是组织在职、责、权方面的动态结构体系,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14、组织变革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10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2010) 注:本提纲不适用于补考。 以下题目完全掌握,可以得到期末试卷80%分数 一、解释概念 1、心理契约 2、社会知觉 3、态度 4、情绪性工作 5、群体规范 6、自我效能感 二、简答题 1、社会知觉的基本特点。能举例说明。或者给出例子能指出是哪个特点。 (例如,一名员工在最近一次绩效评估之后,没有得到晋升,一周之后,这名员工离职了。同事们很容易就把这名员工的离职与他没有得到晋升之间建立联系,而事实上这两件事根本没有关系,这名员工在绩效评估之前就已经决定去另外一家公司了。这个案例体现了社会知觉过程的哪个特点?) 2、简述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前景理论的基本观点 4、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减少认知失调的方式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5、为什么有的时候,提供高的奖赏并不一定能够提高绩效?运用动机理论进行分析。 6、说服的两种途径:中心途径和外周途径。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7、解释动机的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 8、按照组织社会化理论,当你毕业进入工作单位时,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融入组织? 9、简述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10、一个企业在组织内部传播和贯彻企业文化,通常可以采用哪些途径(至少三条),举例说明。

三、填空题 1最佳决策模型对人的行为进行的是理性假设。 2、按照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通常包括三个维度: 、、。 3、某个事物进行评价时,在直觉的引导下,将其与某一类别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这种判断在运用代表性启发式。 4、三个和尚没水喝,描述的是群体行为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莱兰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分别是需要、需要和需要。 6、态度形成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7、根据有计划行为理论,影响行为意向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对行为的态度、知觉到的社会标准和感觉控制。 8、请明星做广告,拍摄精美照片宣传化妆品效果属于说服的途径。 9、态度的三种主要成分分别是:、、。 10、对同一件东西,得到时对其价值评估较低,一旦拥有后要放弃时,对其价值评估较高。这种现象叫做效应。 11、按照罗克奇的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可以分为终极价值观与工具价值观。 12、情绪智力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13、自我监控水平高的个体更倾向于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反之则更少随着环境变化改变自己的行为。 14、当个体需要扮演多个角色时,这些角色的期待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会产生角色冲突 15、马斯洛最初提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 、、、、。 16、个体在群体中行动时,当个体的身份无法被识别时,有时会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冲动或暴力行动,这是因为在群体中会产生一种现象。 17、团队有效性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衡量,即、和。 18、赫塞与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认为下属的成熟度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权变变量。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组织行为学书面考试,试卷设计为七种题型,每种题型设计及分值为: 1、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判断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4、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10分; 5、名词解释共4题,每个2分,共8分; 6、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7、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所以,根据考试题型和该课程的重点,设计复习大纲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1、自我实现人是心理学家(C)提出的假设 A亚当.斯密B、梅奥C、马斯洛D、麦克雷戈 2、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和(D) A、冷漠 B、理解 C、思维 D、意向 3、期望理论属于(B)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挫折理论 4、群体压力产生的原因是(A) A、个体与群体意见发生分歧、行为相左 B、权威命令 C、个体自作主张 D、外部威胁 5、关于群体思维,表述正确的是(D) A、群体思维就是大众思维 B、群体思维就是多数人的思维 C、群体思维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的思维 D、群体思维是指一个统一群体中的人们倾向于一味保持所谓的思想上的一致性, 而忽视了客观地评价各种可能行动方案的重要性 6、构成冲突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其中,(B)是指由于人们信息沟通渠道不同而造成的。

A、认识基因的冲突 B、信息基因的冲突 C、价值观基因的冲突 D、本位基因的冲突 7、所谓接近-接近型冲突,是指(A) A、一个人同时要达到两个相反的目标时,由于这两个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不能同时到达,这时引起的内心冲突 B、一个人面临两个同时回避的目标时,往往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甚至企图摆脱这种困境,而采取的一种折中的办法 C、一个人一方面要接近一个目标,同时又想回避这个目标时的一种心理上的矛盾 D、以上都不是 8、当组织成员要求进修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 A、信奉行为组织理论管理者会同意 B、信奉行为组织理论管理者不会同意 C、信奉古典组织理论管理者会同意 D、信奉古典组织理论管理者不会同意 9、组织变革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宏观社会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和(A) A、科技进步 B、人员增加或减少 C、服务对象变化 D、资金增加或减少 10、柔性组织是一种多极化、二元性的组织,其特点就是(A) A、既集权又分权 B、完全集权 C、完全分权 D、以上都不是 11、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职工是(B)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12、第一印象是指与不熟悉的社会知觉对象第一次接触后所形成的印象,也称为(A)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归因效应 D、刻板印象 13、根据管理方格理论,贫乏型管理是指(B) A、只关心人,不关心任务 B、只关心任务,不关心人 C、关心人也关心任务 D、不关心人也不关心任务 14、需要层次论属于(A)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挫折理论 15、下列关于群体士气和生产率关系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A) A、群体士气高,生产率也高 B、群体士气高,生产率一定高 C、群体士气低,生产率一定低 D、群体士气低,生产率一定高 16、在非正式沟通的各种形式中,(D)是指由于偶然的机会传播小道消息。 A、集束式 B、流言式 C、单线式 D、偶然式 17、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取决于(D) A、心理上的关系 B、心理上的距离 C、空间上的距离 D、双方之间需要满足的程度 18、下列哪个不是构成领导函数关系的要素(D)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环境 D、法律 19、关于工作压力的说法,正确的表述是(D)

组织行为学复习大纲

应掌握的概念: 1、组织、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正式组织: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由组织建立的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霍桑实验(P5)、科学管理学派(P4)。 3、个性、人性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人性:即人的本性 4、X理论P73-74、Y理论P75-76、超Y理论P76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提出了有关人性的两种载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本上消极的X理论(Theory x);另一种是基本上积极的Y理论(Theory Y)。通过观察管理处理员工关系的方式,麦格雷戈发现,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塑造他们自己对下属的行为方式。 1、X理论以下面四种假设为基础: A、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他们就会逃避工作。 B、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C、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 D、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 2、与这些消极的人性观点相对照,麦格雷戈还提出Y理论,它基于这机关报假设: A、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B、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作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 C、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D、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超Y理论(Super Theory Y),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approach)或应变理论的代表 超Y理论是1970年由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超Y理论在对X理论和Y理论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后,提出一种既结合X理论和Y理论,又不同于是X理论和Y理论,是一种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实质上是要求将工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 其基本观点是: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专科)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河北电大为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等专业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组织行为学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此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是本专业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其前导课程主要是《管理学基础》。 二、教材及其特点 选用的教材是由顾培忠、任岫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组织行为学》,2008年9月版。 多年来,我省电大高职高专一直延用中央电大本科的教材。但是因为本、专科在培养目标、教学层次、内容遴选、理论阐述、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不相同,借用本科教材给专科专业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与不便。现在选用的《组织行为学》是专门针对专科量身编写的。 《组织行为学》教材的特点是: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出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宗旨,通过通俗简明的理论阐述、综合性案例及分析、应用能力的实务训练等环节,突出课程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本教材从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岗位所需知识点出发设计课程的知识板块,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重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应用,并在跟踪国内外理论最新发展的前提下,保证理论知识的健全、简洁、新鲜和生动。 本教材的体例设计为:“本章提要”提供每章内容的要点,以帮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头绪;“学习目标”提出本章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章前引例”以典型案例导出核心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叙述中不时以小资料的形式给出紧扣上下文内容的参

00152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doc资料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 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观察法:指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观测员工的工作过程、行为、内容、工具等,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的方法。 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就一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群体进行访问或发放调查表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收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并以此来分析、推测其行为与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继发性内驱力:是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个案分析法:研究者通过对个体、群体或组织整体情况较长时间的连续调查、了解,全面收集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称为个案分析法。 实验法:是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下精确操纵自变量从而考察因变量如何因其而变化,进而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心理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方法。 情景模拟法:根据被试者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一套与岗位实际情景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试者放置于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被试者的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所观察的行为进行评定,即为情景模拟法。 行为: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 志在行为上的表现。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 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个体行为活动中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生调、动作表现三个方面。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整体上的反映。 记忆: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保存,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可再显现出来。 意志: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并努力克服困难,实现 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Syllabu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编号:150052B Course code: 150052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Course type: Discipline Elective Course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Instruction time: 32 Lecture:32 Experiment and exercises:0 学分:2 Grade credits: 2 适用对象:金融学(金融经济) Audience: Finance(Finance and Economics Experimental Class) 先修课程:无 Prerequisite: N/A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Course Objectives 《组织行为学》课程主要讲授个体、群体、结构及这些因素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组织中个体行为与心理、群体行为和属性、组织系统特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结合经典案例和企业实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人与工作、组织、环境要素间的匹配,激励,和组织变革等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管理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全方位描述、分析、解释组织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自己的行为。 Organization behavior mainly introduces individuals, group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organization behavior at multiple levels. The target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individual behavior, psychology, the behavior and the nature of group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 systems. The course will integrate typical cases and corporate practices, improve students’ capabilities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matching individuals, work, 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The course will set up the bases for students’ future studies of management principles. It cultivates students’ capabilities of describing, analyzing, and explain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organizations and

组织行为学复习纲要【考试版】

组织行为学笔记【考试版L?】 〖判断题20'〗〖选择题20'〗〖简答题40'〗〖案例分析20'〗 ??□ 组织行为学在西方的发展 1、组织行为学的萌芽阶段: ?科学管理的诞生:泰勒。标志是《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 ?古典组织理论的创立:亨利·法约尔。 2、人群关系学说阶段:霍桑实验。 3、行为科学阶段: 4、组织行为学的分化和综合: ?□□ 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贡献: 2、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3、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研究领域: ?□□ 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1、外部环境的变化: 2、组织结构的变化: ?团队组织。 ?虚拟组织。 ?扁平化组织。 3、企业员工的多样化: ?员工代际的多样化。 ?员工需要的多样化。 ?雇佣方式的多样化。 ??□ 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强度: 2、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3、反复的刺激: 4、对象的组合: 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性原则、周围条件的影响。 二、主观因素: 1、动机与兴趣: 2、个性特征: 3、过去学习与经验: 4、知觉解释的角度不同:

??□ 态度的功能 1、影响社会知觉: 2、影响社会行为:与?忍耐力?社会交往?行为动机有关。 ??□ 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1、态度对行为有一定影响: 2、态度与行为不完全一致: ?同一对象具有许多属性与特征。 ?受到当时情景的影响。 ?态度不以口头表示为标准。 ??□ 价值取向与行为 1、价值取向的类型: ?亲社会价值取向。?反社会价值取向。 ?亲组织价值取向。?反组织价值取向。 ?自我肯定价值取向。?自我否定价值取向。 2、价值取向的关系:以社会价值取向为主导,以个体价值取向为基础,以组织价值取向为主体。 ??□ 个性的形成决定因素 1、遗传: 2、环境:文化背景、家庭情景、群体特征、人生经历。 3、情景: ??? 个性与工作匹配 霍兰德认为人们可以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寻找与之相协调的工作环境或组织。他以个人偏好和兴趣为基础将人的职业个性分为六类: 现实性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管理型E、常规型C。 ??? 情商的五个维度 1、自知: 特点是?准确识别情绪?准确识别并归纳情绪产生的原因?准确识别环境关系。 2、自我控制: 3、自励: 4、同情心: 5、人际交往能力: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一、重点概念(记忆) 1,组织行为学定义 2,组织行为学常见三个变量 3,跨文化的五个文化维度 4,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二、问题(掌握) 1,课后思考题第一题(P20) 第二章个性、价值观与工作态度 一、重点概念(记忆) 1,个性的定义 2,个性的性质理解 3,组织情境中的个性:控制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自尊、自我监控、冒险倾向4,价值观的定义 5,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6,工作满意度与生产率的关系 二、问题(掌握) 1,课后思考题第一题(P37) 2,课后思考题第五题(P37) 第三章知觉与归因 一、重点概念(记忆) 1,知觉的定义 2,社会知觉误差及常见的六种知觉误差 3,归因过程 二、问题(掌握) 1,课后练习题第一题(P53) 2,课后练习题第三题(P53) 第四章学习与行为改变 1,社会学习理论的五个维度 2,强化与行为塑造:正强化、负强化、消退、惩罚 3,强化程序与行为修正:连续强化与间隔强化 二、问题(掌握) 1,课后习题第四题(P69) 第五章工作激励 一、重点概念(记忆) 1,激励的概念 2,需要的分类

3,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 4,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与公平理论 5,激励中的误区 二、问题(掌握) 1,课后习题第一题(P88) 2,课后习题第五题(P88) 第六章群体行为基础 一、重点概念(记忆) 1,群体的定义以及群体的分类 2,群体的发展阶段 3,群体结构的重要变量 4,群体规范 5,群体凝聚力以及对群体绩效的影响 二、问题(掌握) 1,课后习题第二题(P104) 2,课后习题第五题(P105) 第七章群体沟通 一、重点概念(记忆) 1,沟通的分类 2,沟通模型掌握 3,有效沟通的障碍 4,改善沟通的方法 二、问题(掌握) 1,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20) 2,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120) 第八章群体决策 一、重点概念(记忆) 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2,群体决策技术 二、问题(掌握) 1,课后练习题第一题(P133) 第九章团队与团队管理一、重点概念(记忆) 1,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2,采用团队的原因 3,团队的类型与特征 4,高效团队的特征 5,如何创建工作团队 二、问题(掌握) 1,课后练习题第四题(P149) 2,课后练习题第五题(P149) 第十章冲突、谈判与群体间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