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方法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写作顺序

一、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如:《羚羊木雕》作用:介绍了……,表现了……;解释上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作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例:《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古→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四季更迭)

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

例如:《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

注: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

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

■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三、论证顺序。

1、时间上从古至今;

2、范围上由中及外;

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五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也叫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①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②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③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④联系故事情节、过滤转换上下文的意思。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我”、“我们”有时就是作者本人,有时是虚构艺术形象,有时还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优点是:讲的是

关于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我区别

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③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表达方式知识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词句含义和作用答题技巧 考察三点1、理解词句的含义;2、分析句子的作用;3、词句的表达效果(语言赏析)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再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语境揣摩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答题表述:“╳╳”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例如: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011年《路,在没路的地方》)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答:“风景”原指供人观赏的自然景物,这里比喻人生的美好境界。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理解句子本质上是一种“替换”,说穿了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深刻含蓄的语言。 技法一,抓关键词:通过抓关键词,弄清关键词的本义及其在语境中的意思,从而推知句子的深刻含义。 例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2011年《幸福》)宫殿里有叹息,茅屋中有歌声。 解析:关键词“宫殿”在文中指“富人”,“茅屋”指“穷人”。这句话的含义:富人也有烦恼,穷人也可快乐,幸福不为财富左右。 技法二,结合语境: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答案也往往就在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例2,理解下面画线句子的含义。(2011年《幸福》) 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 解析:结合语境分析,“壮丽的日出和春天”指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为什么“我们无暇顾及”?因为我们头脑里装满了市场和物价。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忙于追求财富,无暇观赏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结构、位置入手分析。 1、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中心、主旨;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2、结构上的作用:线索作用,贯穿全文;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照应。 ①开头句子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表达方式有哪几种? 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记叙文记事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 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关于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设置悬念渲染环境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 倒叙插用典照应;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说明顺序有哪几种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①从主到次②从简单到复杂③从概括到具体④从整体到局部⑤从现象到本质⑥从结果到原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四种: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 人、比拟、拟物、夸张等 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角度、味觉角度、听觉角度、触觉角度、感觉角度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视觉),光滑的石井栏(触觉),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听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感觉),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听觉)。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味觉)。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1、并列式:2、总分式3、对照式4、递进式一些表示各种情感的词语一、激动悲喜交集悲愤填膺百感交集感人肺腑动人心弦情不自禁心潮澎湃激昂慷慨慷慨激昂二、感激感激涕零感恩戴德谢天谢地没齿不忘感同身受三、懊丧垂头丧气灰心丧气心灰意冷心灰意懒万念俱灰自暴自弃黯然销魂大失所望四、悲痛、哀悼心如刀割切肤之痛哀毁骨立悲天悯人五、愤怒怒不可遏怒形于色怒火中烧忍无可忍六、欢喜欢天喜地欢欣鼓舞喜从天降大喜过望兴高采烈兴致勃勃乐不可支心花怒放手舞足蹈拍手称快皆大欢喜七、忧愁愁眉不展愁眉苦脸愁眉紧缩忧心忡忡忧心如焚心急如火郁郁寡欢八、烦乱坐立不安局促不安忐忑不安方寸大乱心烦意乱六神无主七上八下神魂颠倒心神不定心乱如麻若有所失惘然若失长吁短叹度日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1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 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 3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修辞主要指的是句子的调整,而表现手法主要指的是整篇文章,答表现手法的时候可以说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但不能就说它俩等同,修辞是对语言的调整与适用,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的手段和过程.它针对的常常是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如比喻、排比、比拟、对偶、借代等都是修辞手法.。而表现方式,则是指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所选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现形式,它针对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等.。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请看例题: 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 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 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 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 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表达方式之说明

表达方式之说明 (1)说明的含义 说明是以阐述事理、解说事物、传授知识为目的,对特定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构造、成因、功能、用途等进行阐释或介绍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既可以用来解说具体的事物,也可以用来解说抽象的事物。说明带有解释的特征,要求客观地解说事物,不允许掺杂作者的主观因素。 熟悉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是真实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前提。同时要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说明的目的,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2)说明的方法 ①介绍说明 介绍说明就是对要说明的对象作以扼要而又比较全面的介绍,所以又称为概括说明。介绍说明是一种基本的说明方法,通常用它来介绍人物、地理概况、科技发展情况、书籍内容及名胜古迹等。 运用介绍说明要根据写作目的,并从读者的知识水平出发,或对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进行简明的表述,或对说明对象的主要方面做概要说明,读者熟悉了解的少介绍,读者不了解或认识困难的要多介绍。 ②定义说明 即用精练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准确的概括,使读者对被说明的事物,获取一个明确的概念的说明方法。定义说明是以判断的形式表现的。这种方法在教科书和科技文中经常运用。 下定义是一种逻辑方法,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首先要从纵的方面寻找出定义对象的“属类”,即定义对象的上位概念。其次,要横向寻找出与定义对象和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的差别。要准确掌握定义说明法,首先必须确切认识定义对象的性质,搞清楚它与同类事物的区别。定义说明是科学的方法,应避免用比喻方式或否定的形式。在实际写作中,比较常见的是定义说明和注释说明配合着去说明事物和事理。 ③诠释说明 诠释说明就是解释,是对事物状况、性质、特征与成因等作简明概括的解释说明。诠释说明与定义说明是有鲜明区别的。从内容方面看,下定义着眼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要说明的内涵和外延与事物相等,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内容可以互换位置。诠释说明则注重于事物的表象和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其说明的对象与说明的内容不可变换位置。 诠释说明和介绍说明不同。介绍说明只是把事物存在的现状说出来,回答清事物的情况是怎样就可以了。诠释说明则要讲出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作用等,要讲明“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诠释说明的范围较宽广,介绍说明的范围比较小。 ④分类说明 分类说明是根据事物的性质、用途,形状及关系等,把事物分成几个类别,然后按一定顺序,逐类地进行说明,这是说明较为复杂的事物的常用方法。在法规类文章、辞书、教科书中多被采用。 分类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分类法”,即依据一个标准给事物分类;一种是“多次分类法”,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多次分类。 ⑤举例说明 即列举具体事例说明事物。在说明复杂或难于理解的事物事理时常用这一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与感性化。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这里用樯橹代战船。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简析:“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上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简析:“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 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

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 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描写方法

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五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二、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有:1.下定义;2.分类别;3.举例子;4.列数字;5.作比较;6.打比方;7.画图表。等 1.下定义: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格式,简明地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能够起到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作用。 2.分类别:是根据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能够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 3.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列举一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举例说明可以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4.列数字:数字有约数和确数,不管哪一类数字,都能起到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 5.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作比较包括类比和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可以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 6.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明.其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 7.画图表:是指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说明事物.画图表对文字说明起到节助作用,增强了说明的直观性,使事物的特点一目了然。

如何区分表达方式 表达手法

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其中,记叙,议论,说明也是三大文体。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乐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 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 拟人修辞手法 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夸张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夸张的用法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什么

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什么? ▲关于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关于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数量不限 ▲什么叫叙述?叙述有什么作用?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有哪些种类和方法?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符合人们一般的认识习惯、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易于将人和事叙述完整。倒叙、又叫倒插笔。是把事件(人物)的结局或发展过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按顺叙的方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有三种情况。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某个片断提前、三是用回想回忆的方式进行,将作者的感受用叙述在文章前边表达出来。用倒叙的优点在于:可以造成悬念、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插叙,就是在叙述进行中插进另外一段叙述。插叙能充实文章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插叙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和所叙述的内容有关的以先发生的事情。这种插叙又叫追叙.二是插进来的内容是对所叙述内容的补充,注释。这种插叙习惯上又叫补叙。再一种情况是插进来的内容在表达顺序上与原叙述的顺序相反,这种情况又叫逆叙。 ▲叙述常用那些人称? 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无论多么复杂的情况,都能自成条理。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这样读者才会得到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件事,也要有个侧重点。要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做到详而不杂,细而不荒,简而不陋。④要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要善于交替使用各种叙述方法,运用抑扬、快慢、断读、离合等技巧,使叙述峰峦起伏,跌宕多姿。 ▲什么叫描写?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描写的作用是:①展现自然景色的风貌;②展现人物的形态、举止、言谈及内心世界,③展现人物活动的背景或具体环境。④唤起人们的审美情绪,影响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描写有哪些类型?有四种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什么叫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哪些种类?有什么要求? 人物描写包括:①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部特征写。肖像描写的方法很多,从描写的角度上说:有通过作品中人物介绍进行描写,有通过不同人物对比进行描写,有侧面烘托的描写;从描写的手法上说,有一次完成的描写,有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描写;从运用笔墨的程度上说,有精雕细刻的工笔描写,也有轻描淡写的白描。肖像描写的要求是:一要以形传神,抓住外表上富有

最新表达方式专题讲解与练习(含答案)

表达方式专题讲解与练习 【专题精讲】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一)、记叙:记述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 (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 例:1.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口子。《羚羊木雕》 2.第二天早上,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再塑生命的人》 (二)、说明: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 客观的介绍。(解说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道理) 作用: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 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例: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 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 (三)、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例: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 《我的早年生活》(对人的评价) (四)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

(2)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3)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画人物性格,衬 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等。 3、场面描写:同一时间、地点、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要有特定的场合气氛。 4、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小的景物片断的描写。 从表现手法上分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对所要表现的人物或中心事件进行直接地描写,用以直接刻画人物、表现 主题。(也叫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描写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周围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件更鲜明 突出。(也叫间接描写)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方式有以下五种: 1、记叙(叙述) 2、描写 3、抒情 4、议论 5、说明 (1)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五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

(完整版)表达方式的具体解说

一: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叙述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第一、介绍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例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例如:"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家里并不富裕,对付对付地过活而已。我父亲做着事,每天要到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也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的叔叔于勒》) 第三、为议论说理文章提供论据。如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的第一段:"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 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

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应注意交代清楚,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否则会影响表达效果。 插叙:指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了原来的叙述而插入的另一段叙述。插叙与倒叙的区别在于:插叙只是顺叙中的一个片断,不是全文中心事件的一部分;而倒叙所叙的内容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一个环节。 补叙:对前面的叙述加以补充、解释。补叙与插叙的不同在于:1、文字少,一般没有情节,前后不必有过渡文字;2、去掉补叙的文字,前后内容仍可以衔接起来。 二、描写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描写的方法: 1.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最新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叙述:是作者通过一般性的陈述,介绍、交待人物、事件、环境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的表达方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叙述的作用是: 1)介绍人物的经历、事迹、交待人物的关系; 2)交待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发展过程; 3)概括事实事例,为文章的议论提供依据; ▲叙述有两类:一是概括叙述、一是具体叙述,概括叙述又叫简述、略述、就是用简单的笔墨对人物、事件、环境加以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大概的印象。具体叙述又叫详述、细述,就是用详尽的笔墨对人物事迹、环境作详细交待。 叙述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叙述的人称,就是叙述客观事物或人物活动时所确定的出发点和所选择的角度.常用的叙述人称有三种: 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三人称——他、他们和第二人称——你、你们。 1、使用第一人称,有三种情况。优点是:讲的是“我”、“我们”的亲自见闻,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实、亲切、自然。其缺点是,只能从“我”、“我们”的角度去写,在刻画人物,描写景物环境时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使用第三人称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将叙述对象讲述出来。其缺点是:客观色彩较浓,缺乏第一人叙述的优点。 3、使用第二人称,有两种情况: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仅叙述了别人,也叙述了自己,实际上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叙述的。如果作者较为客观地向读者讲“你”“你们”的事自己并没有在文章中出现,那实质上是第三人称的叙述。▲在叙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要线索清楚。确定一定的线索,才能理丝有绪。 ②要交待明白。叙述要达到告诉读者“是什么”的目的,就要把握叙述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③要详略得当。叙述一件事,对它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不能平均用力量,叙述几

说明方法表达方式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语文各种表现手法知识表现手法: 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写作顺序 一、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也叫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叙述、描述、议论、抒情这四种表达方式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一抒情方式 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 或秋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不深入讨论。 间接抒情,又叫委婉含蓄,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借事、和托物三类。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借景抒情:(也称景中寓情,以景结情,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1、以乐写乐 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 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 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区别

“表达方式”是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有以下5种:1、记叙2、描写3、抒情4、议论5、说明 其中,记叙,说明,议论是文学的三大文体。 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功能 5种表达方式,作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来写作,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 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1) 表达方式分为叙述(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 (2) 一篇文章(article )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