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论文

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培养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容。著名教育家叶圣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育人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逐渐受到广大家长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生活与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校携手,深化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初中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着中学生的未来,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养成不仅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保障也有益于学生自身修养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说是现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生活、做人,在学校中加强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面临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平衡问题。当前学校教育普遍把知识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尤其是初中阶段在学习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对于知识之外的东西如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则关注很少。主要表现在:

1.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到位

大多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使孩子体会不到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在学校中也是互相攀比,缺乏上进心。更有严重的现象是学生随地扔垃圾,不懂得谦让,在学校中不能得到行为上的指导与实践,在家庭中,家长也不能起到榜样作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学校重点问题,学生的日常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规,

2. 家长及学校教育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缺失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强,父母大多都不在家,跟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缺乏行为养成教育,加上学习竞争异常激烈,大部分学校只以学生成绩评论学生好坏,关注的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习惯,从而忽视了行为养成教育。

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形式,理论与实际脱离

有的中学为了落实好本校养成教育中的各项任务,注重理论,制度的建立,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渗透在学习生活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二、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首先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切都是从少年儿童开始,不同的童年造就出杰出的青年与犯罪的青年,而这不同的基本点之一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我们分别通过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让学生收集有关表达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名人名言,并让他们交流讨论,选择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作为自己习惯养成的座右铭;同时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获得成功的秘诀有哪些,特别要关注是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起了促进作用

(二)老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良习惯

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能与道德败坏等同起来。因为学生的不礼貌、打架、骂人、爱撒谎等行为劣性是在后天形成的,也受家庭(父母)、社会的影响,不能上纲上线与品德挂钩。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拥有一颗天使般的爱心与耐心。(三)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

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

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师应探索德育教学的新途径

1、晓之以理

要让同学们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端正同学们的认识态度,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情感,进行在激励。使同学们自觉遵守规,养成良好习惯。例如:每学期的第一个周定为常规教育周,组织学生系统地学习规章制度,结合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让学生理解规,接受规避免抵触情绪。提倡“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五无”(即地面上无痰迹、垃圾桶外无纸屑、课桌凳上无刻划、墙壁上无脚印、言语时无脏话),使学生能够从小事入手,规自己的行为,转变各种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班级、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2、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生正处于特殊的时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等成人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在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要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们自尊自爱,举止文明,不打人、骂人,不说脏话,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影视,不进网吧,让在此方面的后进学生找到落后的根源,不歧视他们,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入手,使他们相信老师,同时也能自信、自强、自立,将更多的时间和

精力用在学习上,而不是浪费在不良习惯上。

3、寓教于乐

巩固深化养成教育,首先,要学生牢记八荣八耻,鼓励表现好的同学,让学生有赶超的目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一位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好的同学帮助带动一位行为习惯后进的同学。在分析思想品德后进生的心理和从他们平时的活动中发现多数学生心理多为浮躁,好动,无所事事,无法专心投入学习,所以,我特地为此设立各类活动小组,让他们干自己喜欢干的,将他们引导到有益的活动和学习中,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在前几周学校艺术节方案出台之后,我先组织全班学习各项活动容及要求,每一项安排一名总负责人,再提倡每位同学喜欢哪项活动便大胆报名参加那个组,除歌舞、运动,还有手工、绘画、书法等,从报名到训练,我们要追求一个认真的过程,这样多数人有活动、有目标,最后艺术节参与比赛的结果也如全班所愿,总成绩第一。

4、家校携手

家庭教育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

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刚”之类事件的发生。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习惯。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

5、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起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初中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十分重要,

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要求学生参考好的班级的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会、排队、升旗和课间活动等。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有针对性

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训练容的制定要“小、近、实、细”,切忌“大而空泛”。“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

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习惯。这样,才是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四、要营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是塑造人的,一方面靠思想教育,规约束,但更多的是靠感染熏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因此养成教育应立足校园文明建设,注重发挥校风的熏作用。我校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创造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我校地处县城中心,本学期利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机会,重视校舍的管理和环境的美化,加强绿化建设,讲究环境卫生,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学校注重校园心理环境建设,开展和谐教育,师生间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狠抓校园规,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成立了由分管校长挂帅,党团、政治教师、班主任具体实施的金字塔式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使学生的言行举止,学习、生活都有了集体的行为准则。三是注意构建校园文化。从沿中之声的开播,到校园普通话的推广,从第二课堂读书活动的开展到音体美艺术节的举办等等无不体现学

校健康、活跃、高雅的校园文化。我校学生求知学真,文明向上;教师敬业奉献的校风熏和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当代青少年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有强烈的上进心,敢于参竞争,乐于接受新事物,自制力差,缺乏脚踏实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应注意方法,加强规实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得到升华,调动他们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他们树立远想,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五结论:

总之,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成功;坏习惯使他们走向失败。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义无反顾,竭尽全力!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叶圣语录汇编.教育.2002

[2]武欣慧.论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叶圣教育文集.教育.1990

[4]金正昆.礼仪.2006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国际角度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度重视全民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夕,就设计了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空中摇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学说”,就是以儿童出生以后的家庭教育为起点而深入研究的。 2、从国内角度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南北朝后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就撰有名著《颜氏家训》。我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写过专著《家庭教育》。近年来家庭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 3、从中国教育的现状角度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的新现象已经显现。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溺爱型”、“粗暴型”、“放纵型”等不良类型;重哺育、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失误呼唤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研究。 4、中国的教育“综合失衡”。我国的学校教育条件迅速改善,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青少年出现的孤僻、自私、攻击、骄横、厌学等现象,根源在家庭教育,“板子”往往打在学校教育上。中国教育“综合失衡”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二)家庭教育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2、改善家校关系。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往往过早的“淡出”教育圈。学生出现错误后往往家校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研究为少年成人成材搭建了平台,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家庭教育研究要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与假设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1、“一级层面”-----父母。我国的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由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研究应首先应该把父母定格在“一级层面”上。 2、“二级层面”-----祖辈。家庭是青少年第一个而又重要的学校。祖辈“越俎代苞”和参与现象的出现,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二级层面”。 3、“其他层面”-----家庭其他人员。家庭构成的其他人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或多或少的影响教育的效果,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其他层面”。 (二)课题研究的科学假设: 1、家庭教育的水平影响教育的效果。 2.、家庭教育观念影响教育的“走向”。 3、家庭教育模式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4、科学、和谐、人文化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者说,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割裂开来,就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若干问题,我于2010年5月15日——2010年5月30日,对濉溪县新城初级中学(小学部)三年级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我共设计了13个问题,涉及到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职业期望等等。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 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1、关于家长的职业。农民占21.02%,个体经营者占37.27%,技术工人占14.27%,公司职员占13.16%,知识分子占11.05%。 2、关于家长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占7.07%,大专占10.13%,高中(中专)占31.06%,初中占38.46%,小学占13.28%,家长的文化程度绝大部分属于初中和高中(或中专)。 3、关于家庭经济收入。以人均月收入为标准:500元以下占9.32%,500——1000元之间占40.42%,1000——2000元之间占39.96%,3000元以上占10.27%。 4、关于孩子在家情况。A、你对孩子在家是否做家务?“是”占59.11%,“否”占40.89%;B、在你家谁对孩子管教比较多?选择“爸爸”的占24.03%,选择“妈妈”的占75.97%;C、你在管教孩子时回答孩子吗?“经常”占5.42%,“有时”占48.35%,“很少”占32.68%,

“没有”占13.55%;D、你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占61.88%,“没有”占38.12%。 5、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选择“有”的占61.46%,选择“没有”的占38.54%。 6、关于对孩子今后的职业期望。选择“公务员”的占23.23%,选择“知识分子”的占10.12%,选择“公司老板”的占3.62%,选择“自由职业者”的占7.26%,选择“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的高达55.77%。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家庭的一般情况。A、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绝大部分的家庭收入比较理想,能够保障孩子在教育上的花费需求。只有极少部分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仍需社会给予适当补助。B、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的文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三年级学生家长的学历层次绝大部分处于初、高中阶段(约占调查家庭总数的69.52%),在家长学校及家长会的授课上,可重点倾向于这一层次的群体。C、从家长职业来看。父母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因素,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经营者的占调查人员的绝大多数(约72.4%),公司职员和知识分子仅占24.21%。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相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由于家长一般都在城区范围内工作,不用花费过多上下班的时间,应该说家长还是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是与子女呆在一起的。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创业、必要性、品质、做好一件事 【正文】: 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创新与创业管理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蒙牛的牛根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创业其实没什么,你就凭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事就行。”你做成功的某一件事,就有可能树立一种企业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而一个企业一旦有了统一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创业者的成功就为期不远了。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接着,我们来看看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动力来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倡导。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创业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进行创业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国的经济领域的创业行为基本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的。但中国第一代创业者不是大学生,而是一些胆大的、生活贫困的、渴望改变生活面貌的社会底层人士。那个时代的创业精神现在仍值得我们大学生去学习。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比八十年代更快,知识技术的要求更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第一代创业者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坚强的扛起创新与创业的大旗,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全新的道路。 然而,光知道创业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了解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1.艰苦和勤奋是必须付出的投资资本 屠格涅夫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首先祝福你成为一个能吃苦的人。”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生习惯养成论文: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每个教育者都有责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审视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德育主题不明确,学校经常以月为阶段频繁更换所谓“新的德育主题”;喜欢做德育“大”事,不愿顾及、重视那些对学生终生受益的“小”事;德育目的不甚纯正,学校开展的有些德育活动,或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或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检查……正是由于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行为习惯不佳,直接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1.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没有这“实”的基础、“质”的保障,人就难以健康、持续地成长、发展,即便满腔热情也难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贡献。研究表明,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

学阶段是个体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必须牢牢把握,切不可疏忽。如 果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段,即使“亡羊补牢”也只能事倍功半。 2.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永恒主题。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应是每一所小学长期的、重要的德育任务。对学校而言,不同年级有不同年级的养成教育任务,期望开展一两个活动、抓一两个月就使小学生在方方面面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养成教育要天天抓、周周抓、月月抓、年年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3.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良好习惯的 内容来讲,它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交往习惯、礼仪习惯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实施主体来讲,它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 及个体自身等方面;就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来讲,从一个月到几个月甚至 一年,长短不一,且中间难免会有反复……因此,学校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应该统筹考虑,系统安排,充分利用各种因素,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坚持杜绝任何简单化、随意化的行为和做法。 4.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学校必须充分依照 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原理,科学实施养成教育。如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 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以达到 事半功倍的 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研究中期报告new

《太原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一、阶段课题研究目标 1.进行国内相关的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文献研究,对国内家庭教育指导 的成功经验与有效方法进行梳理,形成《国内外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文献综述》,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材料,深入了解太原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现状, 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梳理有效的经验,理清中小学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际需求并提出对策,形成《太原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研报告》,为太原市家庭教育指导的开展奠定现实基础。 3.进行家庭教育先进学校的参观考察、每月课题组研究例会的集体研讨、家庭 教育专著的读书交流,提升子课题校教师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指导力,并形成相应的读书笔记、反思等材料。 4.通过家长沙龙、家长学校等多元化的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太原市中小学家 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形式,收集和整理家长沙龙课件、家长讲座稿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资料。 5.通过实践研究,创建出太原市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体系,打造太原市家庭教 育指导的服务品牌,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二、阶段课题研究内容 ㈠查阅国内外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理论文献,完成了文献综述 课题组所有成员围绕“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理论”、“互动家校”、“家校合作”等关键词,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 课题组在知网上搜索到硕、博士论文20余篇,期刊论文200余篇,国外文献30余篇。并利用课题组例会时间和休息时间,分小组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

理论学习与探讨。主要从开展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国内家庭教育指导的成功经验与有效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梳理,完成《国内外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文献综述》,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㈡调研太原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形成了专项调研报告通过调查了解到,每所学校都建立了指导家庭教育的组织机构,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但总体看形式比较陈旧和单一,具体实施时仍以家长会“代”家长学校和班主任电话沟通为主要形式。 总课题组力求对影响家庭教育指导效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多维视角探索改进家庭教育指导的基本策略,撰写了《太原市小学生家庭中学习习惯的抽样调查》《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分析——以山西省太原市中小学学生家长为例》调研报告,并发表在《太原教育》上。 ㈢创建太原市家庭教育指导课题研究团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机制申请与评审:子课题校通过提交《太原市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子课题校申请?评审表》,向总课题组提出了申请。总课题组通过对子课题申请进行评审,批准具有研究能力和热情的学校作为子课题校,创建了子课题研究团队。 考核与动态化管理:总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总课题组每学期对子课题校的课题研究进展进行考核,淘汰了不合格的子课题校,同时补充了新的有意愿加入课题研究的学校,不断重建了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子课题校研究队伍。 团队建设:总课题组在每月的课题研究例会上,通过心理团体活动来持之以恒地进行子课题校团队建设,旨在提升整个研究团队对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愿景的认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力。

家庭教育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家庭教育调研报告正式版

家庭教育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儿童学前教育是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并重的的阶段性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是孩子步入ji体生活的第一步,老师为他们开启德育双馨的天空。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将提高和改善幼儿园教育水平作为我市儿童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人口xx万人,3-6岁儿童xx 万人,公办幼儿园xx家、民办幼儿园xxx

家,入园率达到分别达到xx%、xx%,各类家长学校数达到xx个,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为100%。 二、具体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经济发展的希望,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学前教育工作,形成了“市委重视,政府负责,部门主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列入了学前教育工作计划中。由市政府副市长王静慧同志亲自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具体负责,由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协助负责,各街道、乡镇参与负责的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我市儿童学前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创新伟大、创业崇高、创优光荣 创新伟大、创业崇高、创优光荣,在国庆6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创新创业创优优秀人才代表来到北戴河休假,休假活动的主题为“60年辉煌成就与我国人才的贡献”。 受邀的专家有———心系祖国、自力更生、甘于奉献的“两弹一星”功勋;不畏艰险、勇于创新、敢攀高峰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不怕牺牲、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航天英雄;无所畏惧、饱含深情、无私奉献的抗震救灾优秀专家;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辛勤耕耘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创业报国的留学回国创新创业人才;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优秀教师、医生代表;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而“创新伟大、创业崇高、创优光荣”这句话就来源于此此次活动。这与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一致的。 国庆假期和同学去登泰山,看见泰安市高高立起“创新伟大、创业崇高、创优光荣”巨型宣传海报。猛的让我想起选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我觉得这与我们当代大学生联系非常紧密。现在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我们国家也正迫切需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而我们大学生掌握着创新创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必须紧紧的握住时代的脉搏,手把红旗涛头立,迎难而上,成为创新创业队伍里面耀眼的明星。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义重大,关系着创业者素质的提高,创业观念的转变,关系着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都非常重视和关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特别需要鼓励、支持全民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实现新的发展。作为高知识群体,大学生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内在基础和条件,能够在全民创业中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带头作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勇于投身

学生养成教育及行为规范方面的论文

言传身教重在说理 ——浅谈我在班级养成教育的工作 摘要: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作为一名一线教育者,必须特别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有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 关键词: 养成教育基本原则教育途径落实过程 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我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下面是我在学生中进行养成教育工作的情况。 一、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1、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交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仅涉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而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采取不同的方式,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讲是非、辨正恶。正面教育就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利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学生的基础情况是不同的,要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盲目武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及时发现他们的良性改变,及时表扬,鼓励,给他们以信心。另一方面,行为规范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思想水平,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面向发展,逐步提高。 二、养成教育的途径 1、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记住父母的生日”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即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是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追求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中,即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通过榜样感召 中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品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问题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家校合作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化教育问题,根据各国国情所采取的家校合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 家校合作的方式 1、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1)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2)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3)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 (V?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 (1)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访问学

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家长联系薄、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也属此类。 (2)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 (3)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3、美国学者戴维斯 (D?Davies)主张,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应该以其合作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四类: (1)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合作方式有约见家长、成立临时咨询委员会等。 (2)以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庭教育指导、开放日等。 (3)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参观博物馆、开辟教育基地等。 (4)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 (二) 家校合作的策略 1、直接策略:直接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比如进行对话和思考的活动,指导家庭作业,进行语言、音乐和艺术活动,提供学习用品等。家长还可以在学校中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例如协助教师教学等。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六安市城区市民 调查小组成员名单: 分工:问卷的制作: 问卷的发放、回收及整理: 总结: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苏霍姆林斯基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观等,它决定着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进而影响其子女的发展,对子女的认识发展、品德形成、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教育只有在了解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才会取得好的效果,特作此问卷调查。 我们于2009年5月份将问卷分发给六安市附近居民,我们主要是针对儿女是在中小学的家长,我们分发出去60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根据他(她)们的回答,我们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的经济收入:富裕10%,一般76% ,较低14%。 2、完整家庭80%,单亲家庭20%。 3、家庭里人际关系情况:相处愉快、互相关心95%,矛盾较多、经常争吵5%。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上属中等偏下家庭,

家庭收基本能够满足子女的学习需要。完整家庭占绝大多数,非独生子女占多数。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 1、父母常用的教育方式:讲道理64%,严厉批评32%,通过老师4%。 2、与孩子的交流:经常16% ,很少66%、几乎没有18%。 3、关注自己孩子的:品德42%,个性 20%,脾气10%,学习25%,其他:3%。 4、随着孩子的成长,您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有效:80%,无效:20%。 家长对女子的期望很高,绝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对孩子的功课非常关心。不少家长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置,而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中又把分数看得头等重要。一些家长也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课余爱好,但多有限制。大部分家庭不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关怀备至,甚至有些溺爱,一些家长不太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总之,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陈旧,对现代教育的理念知之甚少。 三、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 您会通过那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与老师间的:85%,家长于子女间的:15%。 调查中发现多数家长对子女的交往持支持和不干涉的态度。这反映了大多数家长对现代社会适应性的认识,体现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

创新论文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 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人才主要有四大特征, 即结构多样性、素质创新性、思维战略性和管理开放性。 一、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 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 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我国现行的培养模式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 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 人来说是当务之急。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的大胆而合 理地怀疑意识、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意识及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 理意识。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 于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三个层次的培养。 3、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培养人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 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想象力的培养应落实在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拓宽知识面两个方面。 (二)优化教学过程 1、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给学员留有自己思考的 时空,培养创新能力,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现今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系统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指出,中国传统教学 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 学方法重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是一种“体会式”的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 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进入科学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因此,在发扬自 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采用双向教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教育者殚精竭虑的奉献,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更是如此。下面是WTT给大家推荐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习惯的养成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在我国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仍相对落后,为了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笔者从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终提出几点改进措施,希望可以对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教育合力教育措施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英国作家萨克雷也曾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由此可见,儿童习惯的养成,对其今后性格、品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由于我国很多农村地域边缘化,经济相对较为落后,教育重视程度低,因此,农村小学生的习惯养成较之城市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差距。 一、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经实地调查,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农村小学生的家长与城市相比,整体素质不算高,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占大多数,他们很大一部分都忙于生计,家长们大多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习惯养成的教育。因此,农村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相对城市学生就多一些。 二、不良现状产生的原因 1.独生子女增多造成的客观原因。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如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增多,家长心理上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处处以孩子需要为主,过于溺爱孩子,造成很多孩子唯我独尊,目无他人的性格,很多农村家长为了减少孩子磕碰,很少或几乎不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视野相对较窄,习惯相对较差。 2.家庭成员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由于农村长期轻视教育,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很多学生家长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农村父母就很难完成指导孩子的道德认知、学习态度、是非观、价值观的任务,这也是农村孩子习惯养成教育在家庭中出现缺失,使孩子们失去了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环境。随着孩子年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国际角度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度重视全民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夕,就设计了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空中摇篮”。瑞士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学说”,就是以儿童出生以后的家庭教育为起点而深入研究的。 2、从国内角度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南北朝后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就撰有名着《颜氏家训》。我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写过专着《家庭教育》。近年来家庭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 3、从中国教育的现状角度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的新现象已经显现。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溺爱型”、“粗暴型”、“放纵型”等不良类型;重哺育、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失误呼唤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研究。 4、中国的教育“综合失衡”。我国的学校教育条件迅速改善,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青少年出现的孤僻、自私、攻击、骄横、厌学等现象,根源在家庭教育,“板子”往往打在学校教育上。中国教育“综合失衡”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 (二)家庭教育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2、改善家校关系。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往往过早的“淡出”教育圈。学生出现错误后往往家校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研究为少年成人成材搭建了平台,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家庭教育研究要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与假设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1、“一级层面”-----父母。我国的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由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研究应首先应该把父母定格在“一级层面”上。 2、“二级层面”-----祖辈。家庭是青少年第一个而又重要的学校。祖辈“越俎代苞”和参与现象的出现,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二级层面”。 3、“其他层面”-----家庭其他人员。家庭构成的其他人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或多或少的影响教育的效果,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其他层面”。 (二)课题研究的科学假设: 1、家庭教育的水平影响教育的效果。 2.、家庭教育观念影响教育的“走向”。 3、家庭教育模式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4、科学、和谐、人文化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家庭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运用指导策略研究》 报告 江岸区模范路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在落实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意识、现代价值观已迅速深入孩子的思想。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当今,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如重智轻德,重言传轻身教,观念先进教育条件优裕但方法单一落后,家庭教育方法等同于学校教育方法等等。其中,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深入探索和研究。 所谓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家庭教育方法,则是家长自己为使孩子设定的成长目标成为现实而采用的一些教育办法,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就无法达到育人目标的彼岸。 面对越来越多的不当家庭教育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国务院在《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 规划纲要》中确定,“九五”期间,家庭教育的工作总目标是:到2000年使90%勺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因此,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展开了多种调查和研究。但这些调查研究涉及较多的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性质、原则、内容等问题,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但比较零碎,不够明确和系统。因此,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特别是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地处“都市里的村庄”,一些家长作为家庭教育者的素质不高,家庭教育薄弱,一定程度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为此,我校以“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为宗旨,研究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在家庭运用中的指导策略,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研究对象:全校749名学生及家长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法等。

大学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缺乏创新性

大学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缺乏创新性、论文格式不够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向文献检索课提出了任务。结合学位论文写作开展针对性强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环节。文献检索课课程设置应分阶段渗入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更多还原 信息素养作为全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新世纪人才素质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及其角色、教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实施原则等方面着手,概要地讨论了在大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框架。更多还原 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位在强化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上。为此,文章指出了课程内容深化和体系拓展的方向,从而对课程的主体内容做了较详细的勾画,并从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信息资源建设、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善教学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条件与措施作分析,提出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发展着的学科,应当深入地、不断地对现行的信息检索课程进行信息时代要求每个人都具备信息素养,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学习能力,影响着教学改革,影响着大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是:一半以上的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能力较差,尤其是获取、利用、创新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道德有待提高。学校应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改革各学科教学、建立评估制度等方法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多还原 改革与研究,使之成为人们信息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更多还原 。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从国家、学校和课堂教学三个层次上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才能有序地推进其培养过程。具体的培养方法需从学校的资源利用、课程设置、教师网络信息素养的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进行。更多还原 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程的改革必须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着手,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程的内涵,改进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达到适应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多还原 在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的产出量呈指数增长,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信息素养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社会,已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本科课程整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更多还原 针对目前“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教学改革方案: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 并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拓展,从选题、查找资料、撰写报告、与人交流几个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课程报告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文献检文检课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中,与其他课程相比,发展较为缓慢。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学校和学生对课程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课程本身开展得很不规范。本科教学评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文检课要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学管理与建设,并就如何实现进行了讨论。更多还原 索技能并能加以灵活应用。更多还原 】本文针对大学生文献检索课程学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强调文献检索课程设置应分阶段渗入大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特色,提出了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和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教学实践环节,以真正提高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和深化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更多还原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三步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抓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必须抓好抓实,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低年级重在唤醒习惯养成意识 孩子刚跨人小学的大门,他们满怀欣喜和豪情地迈进学校,首先面临的是许多不同入学前的主导活动是做游戏,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习。儿童入学后的学习是按外部一定要求或成人的指令而进行的活动,是由外部动机而引起的活动。学习有一定的任务,要求儿童在学习过程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等,有一定的约束性,这就要求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儿童要加以引导,采取多种方法,唤醒儿童的习惯养成意识。我们知道,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动随着兴趣而转移,之就需要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唤醒其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上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1、以人为本,立足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序列。这就

要求教师抓养成教育的计划性要强,工作思路要明确,方法要恰当。针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养成教育的工作重点。从幼儿园跨进小学的大门,儿童首先产生的是一种新鲜感和自豪感,随后又会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应采取先入为主的原则,及时让儿童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儿童原有的行为方式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如《小学生一日常规》、《低年级养成教育》、《十个好习惯》等。这样目标明确具体,儿童可以对照去做,从而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 2、严格要求,抓好第一次。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做作业、第一次做家务、第一次……这些事情会在人的脑海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一生也挥之不去。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由这关键的第一次开头,头开得好,就成功了一半,如果连第一次都没有强化好,以后想要养成好习惯就难了。比如开学的入学教育,就要严格要求。小学生太小,只有抓住这第一次,才能让学生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当集体都具有这种约束力的时候,个体在其中就具有了一种从众心理,当他不自觉地想动的时候,由于受到集体的影响,他就会克制自己,跟随大家的习惯。如此良性循环,学生习惯就会越养越好。而老师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会累一些,等到学生养成了习惯,老师就不必费多少力气了。第一次做作业是这样,其他讲卫生、遵守课堂纪律、社会起码的公德等习惯都是这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