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中文言文中词的活用

一、名词话用为动词

1、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之”在这里是代词,它前面的的名词“蹄”活用为动词:踢

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其中”前省略了介词“于”

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曹刿论战》

先主器之。

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桃花源记》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八下)《马说》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如鸣珏环,心乐之。乐:以……为乐。(八下)《小石潭记》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2、名词后面带宾语,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弹奏

冠切云之崔嵬“冠”后面带宾语“切云之崔嵬”,活用为动词:戴

3、同一名词跌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叠字,又不偏合、联合、复指关系,则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名词“事”跌用,第一个名词“事”作动词:做,从事。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愿为市鞍马。

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八上)《三峡》

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八上)《观潮》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八下)《送东阳马生序》

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八下)《醉翁亭记》

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变或竹板打。

朝服衣冠,窥镜服:名词做动词,穿戴。(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饷:名词用作动词,送食物。(九上)《观刈麦》

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九下)《公输》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核舟记》

4、前面有能愿动词(欲、能、可、愿、敢、当)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字前面有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水”用作动词:潜水。

愿为市鞍马。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狼不敢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战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5、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名词“王”前面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不蔓不枝。

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桃花源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曹刿论战》

6、结构助词“所”字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之中。名词“罾”前面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7、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在有连词或副词,有的什么也没有。

王师遂东。方位名词“东”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8、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带补语“至尊”活用为动词:登上。

郑商人弦高市于周。“市”带补语“于周”活用为动词:做买卖。

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其中”前省略了介词“于”

9、连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连词(而、乃、故)等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把肉晾干)(《捕蛇者说》)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八下)《满井游记》

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罍: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蹇:名词用作动词,骑着驴。

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九上)《出师表》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词的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七上)《〈论语〉十则》

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七上)《智子疑邻》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七下)《伤仲永》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九上)《隆中对》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七下)《伤仲永》

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八上)《桃花源记》

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七下)《伤仲永》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七下)《狼》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八上)《陋室铭》

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八上)《大道之行也》

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八上)《大道之行也》

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八上)《三峡》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八下)《与朱元思书》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八下)《与朱元思书》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八下)《五柳先生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八下)《小石潭记》

蛇:名词用作状语,像蛇蜿蜒那样。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八下)《醉翁亭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八下)《醉翁亭记》

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八下)《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苦恼。(九上)《陈涉世家》

等死,死国可乎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九上)《陈涉世家》

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九上)《陈涉世家》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九上)《陈涉世家》夜篝火,狐鸣呼曰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九上)《陈涉世家》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九上)《陈涉世家》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九上)《陈涉世家》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与臣而将四矣四: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个。(九上)《唐雎不辱使命》

宜枉驾顾之驾:动词用作名词,指车、马。(九上)《隆中对》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九上)《出师表》

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忠实的人。(九上)《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九上)《出师表》

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九下)《公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九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九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疲劳。

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资财缺乏。

拂乱:动词使动用法,使……不顺利。

动:动词使动用法,使……惊动。

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韧。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幅: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九下)《曹刿论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九下)《曹刿论战》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九下)《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名词活用作状语和名词活用作动词这两种特殊语法现象的辨析,一直困扰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关教辅资料的表述也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基本特征,找到它们之间的区别点,使这一问题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以解决实际学习中的问题。

关于古代汉语名词活用的现象不外两种,一种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一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名词用作状语的判断

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做状语应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名词必须是具体指某一类人或事物的,或者是表示时间的名词;

第二,这个名词必须是用在动词或表示性质变化的形容词之前。这与现代汉语中状语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是完全相同的。

在《古代汉语》一书中,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

第一,表示比喻。这是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

例如:

1、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蒲松龄《狼》)

2、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柳宗元《小石潭记》)

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柳宗元《小石潭记》)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例如: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第三,表示处所、工具、依据。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以上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

状语,可添加不同的介词去理解。“工具”是供使用的,可加“以”“用”等介词,“船载”=用船

装载,“箕畚”=用箕畚。“依据”是动作行为赖以执行的凭据,可加“依”、“按照”、“根据”等介词,“法皆斩”=按照法律都斩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力先生提出了一个通过普通名词在句子

中的位置来判断其用作状语的标准,他认为:“用作状语和用作主语的名词一样,其位置都在动词(谓语)的前面,因此,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谓语)的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对于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名词充当状语。王力先生重点讨论了“岁”、“月”、“日”这三个表示时间的名词做状语的用法,他认为有三种用法:第一,‘岁’、‘月’、

‘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的前面,有‘岁岁(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

思行,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例如: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每年),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日:

每天)(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岁赋其二(岁:每年)(《捕蛇者说》)。第二,‘日’放在动词或

形容词的前面,当‘一天天地’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日:一天天地)(《捕蛇者说》)。第三,‘日’字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当‘往日’讲,用来追溯过去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还发现表示方位的名词,如“上”、“下”、“东”、“西”、“南”、“北”等这些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或方向,也可以充当状语。例如:横柯上蔽(上:在上面)(吴

均《与朱元思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古代汉语中,当名词充当状语用时,其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这个名词必须是具体指某一类人或事物的,或者是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

第二,这个名词必须是用在动词或表示性质变化的形容词之前;

第三,这个名词必须用以修饰动词或表示性质变化的形容词,表明动作发生的时间、方位、处所,或事物发生变化的状态、性质、频数。

二、名词用作动词的判断文言名词活用与否,主要是由语言环境形式——上下文所决定的。这上下文包括:词的意义搭配关系;词与词之间的结合关系;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大致说来,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1)范曾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2)籍吏民,封府库。(《史记?项羽本纪》) 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例(2)“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又如: (3)舍相如广成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e”,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a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6)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7)秦伐韩,军于阏与。(《史记?项羽本纪》) 例(6)、(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例如: (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 (9)恐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例(8)中的“福”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例(9)中的“效”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有效”讲。5、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后粘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10)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起义》)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何为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温故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妇抚儿乳.《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4、邑人奇.之《伤仲永》 5、鞭.数十,驱之别院《闲请记趣》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7、潭西.行百二十《小石潭记》 8、心乐.之《小石潭记》 9、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10、其岸势犬牙 ..差互《小石潭记》 11、其一犬.坐于前《狼》 12、陈胜王.《陈涉世家》 13、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14、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15、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1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湖心亭看雪》 1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1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使--- ---痛苦劳使--- ---劳累饿使--- ---饥饿空乏使--- ---穷困乱使--- ---颠倒错乱动使--- ---惊动忍使--- ---坚韧使动用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知新 自己归纳各种词类活用(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训练 句子训练 一狼洞其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策之不以其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以光先帝遗德。 公将鼓之 朝服衣冠 人恒过,然后能改 面山而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

文言文复习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几个公式古汉语里词类活用是有规律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包括使动、意动)的规律尤其明显。 一、“所”+名词=“所”+活用动词 1、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父时为将……所友者以百数。(《赵将括母》) 二、副词+名词=副词+活用动词 3、客初至,不冠不袜。(《大铁椎传》) 4、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梦溪笔谈采草药》) 5、二月草已芽。(同上)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三、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活用动词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8、武能网纺缴。(《汉书苏武传》) 9、太华之山,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复庵记》) 10、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答韦重力论师道书》) 11、左右欲刃相如。 12、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名词(前无动词)+介宾短语(后无动词)=活用动词+介宾短语 13、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15、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柳毅传》)

16、一狼洞(于)其中。 17、沛公军(于)霸上。 五、名词+“之”(后有语音停顿)=活用动词+“之” 18、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梯接之。 19、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20、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不组成名词短语而组成动宾短语)=活用动词+名词或名词短语 2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2、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23、同舍生皆披绮绣……腰白玉之环。 七、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不组成名词短语而组成主谓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活用动词 24、天雨墙坏 25、大楚兴,陈胜王。 26、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八、名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不组成主谓短语)=活用动词+“而”+动词或动词短语 27、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8、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练习:运用上面的公式,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作动词(包括使动、意动)的名词。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 3、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过秦论》) 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5、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6、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7、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9、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于尸合。 10、事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 11、鹪鹩巢于深林。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状语 动词用作状语 (一)名词用如动词 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如: 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 ..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 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

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 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 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 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左传成公三年) 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有时候不及物动词的后面虽然不带宾语,但是从上下文的意思看,仍是使动用法。例如《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个“来”字是使远人来的意思。 古代汉语及物动词用如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带有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使动的宾语不是动作的接受者,而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使它具有这种动作。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朝秦楚”,不食齐宣王朝见秦楚之君,相反的,是齐宣王是秦楚之君朝见自己。 下面各句中的及物动词是使动用法: 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左传·宣公二年》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二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 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 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 2 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 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 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 3 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 4 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 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 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 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 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分析例7 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分析例8 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 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例9 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分析因为“所” 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9 的例“罾” 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三规律总结:名词活用为动词: 1.标志:名词出现在副词后;名词出现在能愿动词后;名词出现在“所”字后 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在句中谓语的位置;名词后为代词。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判断方法文言文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经常作句子的定语、状语和补语.,但不能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活用作一般动词。即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如果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也活用为动词。例如:1、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2、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3、楚王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分析例1 中“短”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屈原” ,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诋毁,指出……缺点” 。例 2 中的“轻”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胜” ,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轻视,看轻” 。例 3 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留侯张良”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友好,友善”的意思。(二)规律总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标志: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2、语法分析:句中无动词,形容词带了宾语,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做的规律珍藏版

一、名词带宾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偏正关系(状谓、动补除外,这只讲名词性词组)例如:(1)河水清且涟猗。(《伐檀》)*(2)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B.并列关系例如: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C.同位关系例如: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梅花岭记》) 两个名词连用,句中又无做谓语的动词,则其中可能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上面三种关系除外)例如:1.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动宾)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主谓) 练习:指出下面各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并翻译各句。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2.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同上) 4.民生涂炭。(《三元里抗英》) 5.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6. [客]一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大铁椎传》)* 7.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8.士兵德顺昌甚。(《五人墓碑记》)* 9.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10.瓮牖绳枢。(同上) 11.老者衣帛食肉。(《齐桓晋文之事》) 12.子墨衰絰。(《之战》) 13.妇抚儿乳。(《口技》)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连用,它们之间如果不是偏正、并列、同位关系,一般地说,其中则有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它们之间可能是主谓、状谓、动宾关系:曾皙后,诸越则桃李冬实、衣褐。 二、名词带状语,则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带状语 1.副词修饰名词一、一般副词:公将鼓之。 二、否定副词:天不雨。 2、介词结构修饰名词: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过秦论》 3、名词带动词性状语:妇抚儿乳。(《口技》) 练习题:译句解名词动用的词 1、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卖柑者言》) 2、皆衣缯单衣。(《西门豹治邺》) 3、使人先表澭水。(《察今》) 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5、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 6、不蔓不枝。(《爱莲说》) 7、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童区寄传》) 8、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狱中杂记》) 9、君子不齿。(《师说》) 10、昨日入城市。(《蚕妇》) 1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13、出入必舆隶。(《苦斋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详解 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 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规律: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②规则:名词后紧接代词或所处名词,介宾短语。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③名词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欲,能)名词活用做动词 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④名词前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做动词 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形容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国语·吴语》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做动词用 数词作动词

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简析]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②的"四""六")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如例①的"二三","使……反反复复")变化。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例如: 不及物动词类: 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如: ①晋侯饮赵盾酒。(《左传沸》) ②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贾谊《过秦论》)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智子疑邻》 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口技》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狼》 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狼》 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石壕吏》 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 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观潮》 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醉翁亭记》 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满井游记》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陈涉世家》 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陈涉世家》 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陈涉世家》 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陈涉世家》 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陈涉世家》 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陈涉世家》 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陈涉世家》 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木兰诗》 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木兰诗》 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桃花源记》

动词用作名词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是针对实词而言。古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都可以活用为其他词类。 一般常见的活用类型有: 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5. 动词作名词。 6. 动词使动用法。 7. 动词为动用法。 8. 形容词作名词。 9. 形容词作动词。10. 形容词使动用法。11. 形容词意动用法。12. 数词活用 下面就针对这几种类型中常见的活用现象,做简要的讲解与梳理。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用作名词的动词并翻译全句。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二、规律总结: 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三、课后巩固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用作名词的动词并翻译全句。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于是从散约败 3.追亡逐北 4、此亡秦之续耳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7、其进愈难,其见愈奇 8、瓷以石,行旅便之 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0、死生,昼夜事也 11、犹得备晨炊 12、尔安敢轻吾射 13、蟹六跪而二螯

文言文词类活用

关于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其实只包括三类词语: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作状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5、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8、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9、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10、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11、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1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

初中文言文句式和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句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 也《陈涉世家》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 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 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 也 《曹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 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5、先生不知何许人 也《五柳先生传》 6、此庸夫之怒 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 人 《公输》 2、为与此同 类 《公输》 3、天下为 公《大道之行也》 4、4、号为张 楚《陈涉世家》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 苏《陈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断。 1、斯是陋 室 《陋室铭》 2、是金陵 人 《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 1、非若是 也 《唐雎不辱使命》 2、非士之怒 也《唐雎不辱使命》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词类活用 教师版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 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 一.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愚公移山》) —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山狼传》) —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游黄山记》) —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⑥座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终于在朝堂上召见相如。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课文言文词类活用 提示语:本练习为人教版初中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同学们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A、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山市》) 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山市》) 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 6、太傅寒雪日集。(《咏雪》) :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7、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太丘与友期》)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8、天雨.墙外。(《智子疑邻》) 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0、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 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 11、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 七年级(下)1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异: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伤仲永》)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1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1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1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7、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 18、会宾客大宴.。(《口技》) 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规律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规律 1、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 ①“沛公军霸上”[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②遂王天下。(就在天下称王) ③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 2、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打垮秦王朝进入咸阳的人,就尊他为王) 3、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范曾数目项王。(范曾多次给项王使眼色) 5、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与及物动词组成合成谓语,名词前面放上能愿动词,等于名词处在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便活用为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秦王的近侍要杀相如) 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例

如: 今王鼓乐于此(假如大王您在这里弹奏音乐) 7、名词用“而”同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三代的礼制各不相同,却都成就了王业,五霸的法度并不一样,也都成就了霸业) 通过这样总结与积累,学生的知识就比较牢固了。 当然,在积累时也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比如词类活用就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1)语法分析。名词、代词常作宾语,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可由句子成分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 (2)结构分析。文言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可由已知的词性、词义知未知的词性、词义。 (3)联系成语词语。现行成语大多源自古文言,因此可借助成语词义推断文言实词词义。 (4)依据具体语境。 (5)借助事理推断。即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从情理上推断。

(完整版)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词上。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简析]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忿恚”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尉”,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②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A.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时候把它献上去) B.晋侯饮赵盾酒。(晋侯让赵盾饮酒) [简析] A句中的“食”,吃,及物动词,但这里不是捕蛇者吃蛇,而是捕蛇者“使蛇吃”(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B句中的“饮”,及物动词,但这里说的不是晋侯饮赵盾的酒,而是晋侯给赵盾喝酒,让赵盾喝酒。“饮”用作使动意义时读yìn.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因此)畏惧(秦国),会合结盟想办法削弱秦国(的势力)]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 (3)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例如: A.尔欲吴王我乎?(你想让我做吴王吗?)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齐桓公亲自解开管仲的绳索束缚,并且让他做丞相)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②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简析]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不能和他作朋友)。 ③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所以大王不如使苏代向东去(回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相信苏代了] B.筑室百堵,西南其户。(修起房屋,四周墙壁一百方丈,将一座座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简析]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便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向某一方向行动。A句的“东苏子”,意思是使苏子(苏代)往东去。B.句的“西南其户”,意思是使门户向着西方或南方开着。 (4)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例如: A.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请看下面的例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则粪概者先芽。(《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句中划线处的“目”之所以活用,也是因为它带了宾语“项王”,因而,应译为“给项王使眼色”。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察今》)句子里划线处的“法”字,原也是一个名词,因为它也带了宾语“其所以为法者”,所以名词动用,应译为“效法”。 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刃”活用了,因为它带了宾语“相如”,所以得按照动词来翻译,译为“用刀杀”。 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 按照常理,名词也是不能带补语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确有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的情况在。此时,那名词自然也就活用成动词了。如下面的例子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句中的“军”就属于因为带了补语而活用作动词的典型例子。“军”的本意是军队(在它的后面有一个介词“于”省略掉了),活用之后应译为“驻军”。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加线处的“吏”,原本也是一个名词,官吏的意思,可是在句子里,由于它带了补语“于土”,因此也活用为动词。在翻译的时候,应当按照动词来翻译,以为“在地方上做官”。 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信陵均窃符救赵》)句中划线的部分“留军壁邺”,是一个动宾动补式的联合短语,,在这个动宾短语中,“留军”意思是叫军队停下来,而“壁邺”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