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破译河豚基因 河豚中毒应如何急救

中国破译河豚基因 河豚中毒应如何急救

中国破译河豚基因 河豚中毒应如何急救
中国破译河豚基因 河豚中毒应如何急救

中国破译河豚基因河豚中毒应如何急救导读:中国破译河豚基因,这意味着什么?中国破译河豚毒素靶点基因,吃河豚中毒将有药可救。我们知道食用河豚中毒的死亡率很高,中国破译河豚基因将有很大的帮助。

中国破译河豚基因

记者28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率领研究团队,利用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成功破译了河豚毒素的两个靶点基因,并通过基因敲除试验,让神经类细胞获得了河豚毒素抗药性,这一研究将使河豚中毒者有药可救,相关成果在最新一期干细胞与神经发育领域学术期刊《Development》上在线发表。

河豚美味,然而河豚毒素却奇毒无比,常令误食者瞬间死亡,其作用靶点和毒理机制迄今不为人知。既有研究认为,河豚毒素是一类神经类毒素,其毒理可能为使神经细胞内的钠钾离子通道受阻进而起到毒害作用。那么,能否利用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来筛查河豚毒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点呢?

率领团队反向出发,借助近年来新兴的单倍体细胞工具培养技术,通过采取初始态多能性培养体系,使猴子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具有更好的单倍体维持和体外分化过程中的细胞存活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获得了具有体外增殖能力的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实验中,科研人员随即将所获得的猴子单倍体神经干细胞进行高通量的全基因组随机突变,并将突变后的细胞系进行河豚毒素毒杀实验。最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编辑实验证实,河豚毒素的关键靶点基因为B4GALT6和SCN5A。从遗传学的角度,由于直接找到了具体行使毒性功能的功能基因,理论上只要将这些靶点基因敲除,神经类细胞便可获得河豚毒素的抗药性。

据介绍,由于猴子等灵长类动物和人类基因相似度非常高。对于人类而言,找到靶点基因就可以通过服用基因抑制剂起到解毒作用。这也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中了河豚毒的人将不再无药可救。

河豚中毒应如何急救

河豚中毒的死亡率很高,一旦发现食用河豚中毒的患者应该马上送医进行急救,尽快洗胃、灌肠以排除胃肠道的残留毒素。经过上述

处理后再酌情对症治疗。下面来看具体怎么做。

1、催吐

用筷子或压舌板刺激咽部催吐,或口服1%硫酸锌50~200ml水溶液催吐。

2、洗胃、导泻

用1:2000高锰酸钾液或0.5%药用炭悬浮液反复洗胃。口服硫酸钠或硫酸镁20g导泻。缓慢静脉注射丁溴东莨菪碱20mg/次,3次/日,维持1~2天。导泻可用等渗洗肠液或大黄15g.无论病情轻重,一律予以催吐、洗胃、导泻处理,以免毒素蓄积及遗留造成中毒程度加深。

3、补液

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0l加入维生素C0.5g,能加速排毒。医学|教育网|整理|

4、吸氧

呼吸衰竭时吸氧,还可用尼可刹米、山梗菜碱、安纳咖等药物,参照说明书用量,交替注射。

5、升压

血压下降可用阿拉明、多巴胺等升压药。应呼急救站来援救或送医院。

6、维持有效通气

河豚鱼中毒的早期致死原因是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衰竭,维持患者的有效通气时抢救成功的关键。当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经皮氧饱和度下降时,就应该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7、血液灌流得以早期开展

血液灌流为河豚鱼中毒很有特效的解毒方法,但需要早期进行。

河豚鱼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河豚鱼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及影响河豚鱼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提高急救技术及护理质量。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30例河豚鱼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均在中毒3 h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意识模糊、自主呼吸不规则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症状。在给予催吐、洗胃、导泄、利尿等综合治疗后,按照急救流程进行院前、院中急救及后续的护理干预。记录救治成功率及死亡率,比较急救护理前后血气、血压指标变化差异。结果:30例患者,抢救成功25例,成功率83.3%。经急救护理干预后PaO2、PaCO2及呼吸频率、心率均较急救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豚鱼毒性剧烈,中毒后不及时救治极易导致死亡。关于河豚鱼中毒尚无特效药物,及时正确的护理抢救是治疗的关键。第一时间排毒解毒,进行机械通气,按照急救流程做好抢救和基础护理,能大大提升救治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标签:河豚鱼;中毒;急救;护理 河豚鱼体内含有剧毒成分河豚毒素(TTX),其毒性是氰化物毒性的1000倍,毒性稳定,即使经过蒸煮、暴晒等处理仍不能被稀释[1]。已有研究表明,0.5 g 的河豚毒毒素即可毒死体重达70 kg的成年人[2]。TTX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末梢神经有较强的麻痹作用,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神经麻痹、脑干麻痹,诱发呼吸衰竭,是导致死亡最主要的原因[3]。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仍无特效药物,仍然有赖于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笔者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的30例河豚鱼中毒患者进行回顾研究,探讨河豚鱼中毒的急救措施、方法及流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河豚鱼中毒患者30例,均有食用或误食河豚鱼史,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2~75岁,平均(41.3±3.3)岁;发病时间30 min~3 h,平均(1.1±0.5)h;食用河豚鱼至转入急诊科时间20 min~4 h,其中30 min内转入17例,30 min以上13例。并发严重呼吸衰竭23例,占总数的76.7%。 1.2 临床表现 全部患者食用或误食河豚鱼后,早期症状表现为感觉神经麻痹,如口腔、四肢末梢麻木等。之后开始出现四肢肌无力、肌麻痹等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如呕吐、腹泻等。摄入河豚鱼半小时到4 h内,相继出现中枢、血管神经中枢麻痹症状,其中全部患者表现为呼吸窘迫、口唇紫绀、意识模糊等,10例患者发生中毒性休克,7例呼吸不規则,5例出现呼吸、心脏暂停等严重反应。经血气分析,23例患者并发重度呼吸衰竭。经心电图监护,5

一旦发生河豚鱼中毒,可按如下方法抢救: (1)中毒早期应 …

一旦发生河豚鱼中毒,可按如下方法抢救: 活性炭悬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反夏洗胄;最后给中毒者口服硫酸镁或硫酸钠20毫升导泻。 (2)中毒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予吸氧。 (3)民间解河豚毒验方:鲜橄搅和鲜芦根各200克,洗净后捣汁口服。南瓜根1000克,洗净切片,用清水4大碗煎取浓汁2经过上述初步处理后(或同时),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抢救。 6.木薯和苦杏仁中毒 (1)中毒早期应以催吐、洗胄和导泻为主。抢救者立即用手指或筷子、鹅毛等刺激中毒者舌后根、咽后壁催吐,亦可灌麻油催吐木薯又名树薯、葛薯等,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均有种植。生食木薯或食用前未经合理加工处理,可引起中毒。 樱桃及李等的核仁,也可因生食而中毒。 山杏种子的核仁,我国河北、山东、山西及湖北各地均有出产。杏仁分苦、甜两种,甜杏仁可食,苦杏仁常发儿童误食而中毒。其它们的有毒物质是氰甙,在酸或适当水解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氢氰酸,因而具有很强的毒性。苦杏仁须经水浸泡1~2天后,煮全。 7.毒蕈食物中毒 用。木薯含氰甙量以皮中最高,鲜薯应先去皮切片,浸水3~5天后捞出晒干;或去皮切开后煮熟,在水中浸48小时以上,然后蒸蕈类通称蘑菇,为大型真菌,可分为食蕈、条件可食蕈和毒蕈三类。食蕈味道鲜美,有一定营养价值,我国约有300多种;条件可毒常由于个人或家庭采集野生鲜蕈食用,缺乏经验,误食毒蕈引起。 过加热、水洗或晒干等方法处理后方可食用的蕈类(如白乳菇等);毒蕈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我国有100余种,其中剧毒者毒蕈的有毒成分比较

复杂,一种毒蕈常可含多种毒素。几种毒素同时存在时,有的互相拮抗,有的互相协同,而且毒蕈含毒素量又毒蕈中毒的抢救方法是: 生长条件不同而不同,因而患者症状也较为复杂。个人的体质、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等均与能否引起中毒或中毒的轻重有密切关系(1)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对食毒蕈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而对呕吐明显者则不必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浓茶水、0.5%活性炭混悬液等反复洗胃。无腹泻者,于洗胃后用硫酸镁20~30克或蓖麻油30~6(2)民间单验方:①空心菜洗净,切碎绞汁频饮。②紫苏(全株)10克,甘草15克,水煎服。③生甘草50~100克,绿豆5日:剂,水煎服。经上述处理后,中毒症状未见好转或逐渐加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9.毒蜂蜜中毒 服。④鲜鱼腥草根、叶50~100克,水煎服。⑤绿豆120克,蒲公英60克,金银花(干)30克,紫草根50克,大青叶50克通常的峰蜜益人体是有益无害的,但当蜜源植物花粉有毒(如雷公藤、断肠草、毛地黄)时、蜜蜂采集花粉所酿的蜜也会因此而含酿成的蜂蜜,一般色泽较深,或呈棕色糖浆状,有苦味或涩味。人们食用这种有毒的蜂蜜后即可发生中毒。有毒蜂蜜中毒的症状随和摄入量的多少而异。潸伏期最短的30分钟左右,最长5天以上,一般1~3天。中毒早期有而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乏力、头晕、四肢麻木等。轻症中毒者仅有口干、口苦、唇舌发麻、食欲减退等;较重中毒者除有腹污、血便外,还可出现肝脏损亡。 一旦发生食蜂夤中毒,可按如下方法抢救: (1)早期应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洗胃可用淡盐水1:5000高锰酸液,导泻可用硫酸镁或硫酸钠20毫升。 10.四季豆中毒 疸。有的还有胥功能损害表现,如尿频、少尿、血尿、蛋白尿等。严重者出现寒战、高热、尿闭、休克、昏迷,可因循环中枢和呼(2)口服“通用解毒剂”(活性炭2份、氧化镁1份、鞣酿1份)20克、混悬于水1杯饮服,以吸附毒物。中毒严重者应尽快送往四季豆因地区不同又称为豆角、莱豆、梅豆角、芸

河豚毒素中毒预防知识2

河豚毒素中毒是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政府部门屡屡发布防止河豚毒素中毒的预警,但部分市民仍存在侥幸心理,盲目尝鲜,中毒事件屡见不鲜。清明前后正是河豚最肥美的时候,因此也是食用的高峰期,但恰恰这个时候是其毒性最强的时候,每年这个季节正是河豚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 (一)河豚鱼简介 河豚鱼是魨毒鱼类的一个泛称,主要包括魨形目的魨科鱼类,其卵巢、肝脏、肠、血液和皮肤含有河豚毒素。我国魨毒鱼类有47种,45种属魨形目,2种为鲈形目虾虎鱼科。广东省渔民捕获的天然常见河豚鱼品种主要有弓斑东方魨、铅点东方魨、棕斑腹刺魨、暗鳍腹刺魨等。不同品种的河豚所带有的毒素含量相差很大,河豚的毒性和毒素成分亦偶尔会因季节和水域的差异及每条鱼的独特性而不同。 (二)河豚毒素简介 河豚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类体内,人们原先认为河豚毒素是河豚鱼本身的代谢产物或基因产物,但逐渐发现许多其他海生、河生动物如某些蟾蜍、蝾螈、蓝环章鱼等也带有此种毒素。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河豚毒素是由细菌产生,经食物链作用传递到动物体内的。 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神经毒素,可分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和河豚肝脏毒素。河豚毒素为无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耐高温,100℃加热4小时才可破坏毒素;对盐类很稳定,用30%盐腌1个月仍无法去除。河豚卵巢毒素毒性最强,0.5mg即可致人死亡。 河豚毒素除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引起局部刺激症状外,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迅速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首先是感觉神经麻痹,继而运动神经麻痹,最后导致血管运动神经和呼吸神经中枢麻痹。 (三)流行病学 河豚毒素中毒多发生于沿海居民中,以春夏季发生中毒的次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为最多。引起中毒的河豚有鲜鱼、内脏,以及冷冻的河豚和河豚干。引起中毒的河豚主要来源于市售、捡拾、渔民自己捕获等。由于捕鱼时,河豚鱼常同其他鱼夹杂一起被捕捉,误食河豚鱼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报道。 (四)临床表现 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到3小时。起初感觉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