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确定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确定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确定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确定

2010年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说明:问答题请一定展开,否则要扣分。

1.什么是城市经济?它有哪些特征?其地位和作用如何?

城市经济:是指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

城市经济的特征

1.以工商业为主体

2.以地域空间为组织形式

3.聚集性和高效性

4.开放性和网络性

5.综合性的经济。城市的经济门类多、行业全、设施齐。

城市经济地位和作用:其一,是各部门经济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重要纽带。

其二,是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和核心支柱

其三,加深了社会分工,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其四,对其经济腹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引导和推动作用。

另外,推动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环境,从今科技进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2.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有哪些?

城市化就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比例不断增加,非农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不断集聚或扩散,非农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动态演变过程。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单一测度方法主要包括:人口比重测度法、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和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

人口比重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或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采用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法,主要是城市成长力系数测度法以及城市度测量法

3.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当代中国城市化有哪些特征?

一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特征)

①时间上:阶段性——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有序变化和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

②空间上:地域推进——由城市集聚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③质态上:性状与结构变动——在城市性状和结构的变动趋势上,它包括城市职能、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

④量态上:数量和规模变化——城市人口迁移和流动规律作用下的城市数目和人口规模变化的规律。

即,初级阶段:大城市数量较少,中小城市较多;

中级阶段:大城市数量增多,中小城市较多;

高级阶段:大城市数量稳定,中小城市较多。

二当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4.什么是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地方化经济:主要指同一行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地区,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

城市化经济: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的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或者当经济对企业和行业而言都是外部经济时,就出现了城市化经济。

两者之间的关系:

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聚集经济的两种类型。其中,地方化经济是一种行业的集聚经济,城市化经济是

一种城市范围内的集聚经济。不管是反映"单一产业集中程度"的地方化经济,还是"反映城市规模"的城市化经济都对劳动生产率起正向作用。

5.中国均衡城市化的方针政策有哪些?你对均衡城市化的看法如何?

为了实现持续均衡城市化,我国应坚持以集聚效益和均衡城市化为基点,积极选择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方针政策,政策包括:

(1)走多元化、差异化的城市化道路;

(2)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联动之路;

(3)加快城市规划、建设与经管的变革

(4)适当松绑现行的户籍、土地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

看法可围绕中国国情回答

6.什么是城市规模与城市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表现在哪些方面?

城市规模:指在城市地域空间内聚集的物质与要素在数量上的差异及层次性。

城市规模经济就是指在某个临界点之前,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建设与运营成本递减,经济效益递增的现象。

城市规模经济的表现:

微观角度:消费者聚集经济效益

中观角度:厂商聚集经济效益

宏观角度:社会综合聚集经济效益

7.什么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城市集聚经济:是指因企业间或各种生产活动的选址彼此靠近而使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性。(2)城市规模经济:就是指在某个临界点之前,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建设与运营成本递减,经济效益递增的现象。

(3)关系:是一组可相互替代的概念。规模经济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三种形式,而集聚经济包括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两种类型。可见两者有一定交叉。

8.什么是城市扩张与城市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城市扩张:即为城市量的增长,包括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增长表现为城市空间,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的增长。

城市发展:即为城市质的增长,指城市素质的增长,表现为城市自组织能力的增加,城市结构的进化,技术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制度的变迁,经管的改善,环境的优化以及市民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关系:城市增长包括量的增长和质的增长,即城市扩张和城市发展缺一不可,它们是城市增长的两种形式。

9.什么是城市增长边界和城市增长经管?结合北京的实际谈谈如何搞好城市增长经管?

城市增长边界(UGB):通常是指围绕现有城市划出的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法律分界线,也是城市开发和建设的区域范围。

城市增长经管:是指城市政府为了解决或避免城市空间规模增长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经济的问题,以便达成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城市规模增长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规范、控制和治理活动。

北京做法:北京应采取“精明增长”,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①建筑物许可证与开发限制。

②足够公共设施条例

③开发影响费

④社区影响报告和环境影响报告

⑤公共土地征购与购买开发权

10.城市集聚成本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其各自的涵义是什么?

集聚成本:外在成本,门槛成本,疏散成本

其含义:外在成本:一些企业或家庭的生产或生活活动,对其他企业或家庭的生产或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门槛成本:跨越城市规模增长的“门槛”所付出的成本。

疏散成本:为了逃避高污染,高噪声,高房价,高地价或者出于其他考虑,城市人口或企业迁出该城市所形成的费用,损失或成本。

11.什么是最优城市规模?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最优城市规模是指城市的人均成本达到最低的城市规模。

影响城市规模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以及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差异,规模经济为城市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吸引力和推动力,促动了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不经济构成了空间集聚的排斥力和约束力削弱了城市规模增长的经济力量,限制了城市规模增长的增长和扩张;而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差异则说明了为什么是某个城市规模增长较快,或者为什么是某个城市的规模大于另外若干城市的规模。比较优势的差异归根结底主要还是规模经济或估摸不经济的差异。

12.什么是城市空间竞争?其类型哪些?它为什么会存在?

城市空间竞争:是经济活动主体与其经济活动空间,如市场范围,生产地点,原料地点等的竞争。

类型:区位竞争和市场区竞争

存在原因:城市空间是城市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作为经济活动载体的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特定阶段空间的有限性以及这个载体具有价值和使用成本的特点,决定了竞争成为城市空间的一个基本现象。

13.中国城市经济空间结构调整的背景和政策选择是怎样的?

在21世纪这个新的时期内,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发展也面临全球化、地方化、信息化、市场化等时代背景,这些时代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城市经济空间结构调整与重构的走向。(全球化、地方化、信息化、市场化等相关定义、影响要了解)

政策选择:

第一,编制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

第二,做好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第三,利用市场机制调控城市空间结构。

除此以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对城市的直接投资来引导、控制或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通过限制投资、冻结户口等限制措施以及直接资金援助、充足的信贷等鼓励手段,来引导、约束或鼓励某些地区和产业的发展

14什么是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基础产业又称输出产业,它是满足城市外部市场需要,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如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产业等。非基础产业又称地方产业,它是满足城市内部需要的产业,如饮食、服装、服务业等。

对城市发展来说,基础产业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动因,出于支配地位;非基础产业则是支撑前者存在与发展的条件,属于从属地位。

15什么是城市经济结构?它与城市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有何不同?

城市经济结构是指组成城市经济系统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关联组合状态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城市产业结构是指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经济要素及影响这些要素的要素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以及反映这种分布和状态的空间集聚程度和规模,它是城市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印记、表现、投影和存在形式。

16什么是集中系数和区位嫡?如何计算?

集中系数,是指城市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的相应指标的比值,即。其中,C-集中系数,a-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城市的人口数,A-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M-全国或全地区的人口总数。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是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其中,Q-区位熵,a-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值、就

业人数等指标,A-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相应指标,b-城市的总产值或全部就业人数等指标,B-全国或全地区的相应指标。

17什么是主导产业?一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来判断和选择城市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的判定规范: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比较优势、产业关联。

18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演变规律有哪些?

影响城市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综合因素三种。供给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人口因素、科技水平、资金供应状况、商品供应状况以及环境因素;需求因素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其他因素。综合因素是指很有供给因素,又含有需求因素的一些因素。

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把产业结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规模较小;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比例相当;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于消费资料规模。

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劳动力首先有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后,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的时候,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会减少,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逐渐增加。

库茨涅茨法则。库茨涅茨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产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也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19什么是产业结构优化?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和措施有哪些?

(1)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2)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

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的比例,保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在产业技术创新基础上,发挥主导产业的作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素质,为经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实现产业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产业演进过程。

(3)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

1.要依据国内外市场需求选好城市的支柱产业。

2.必须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技术进步宰相在城市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所占的比重。

3.按照城市经济循环的特点协调城市三次产业的关系。

4.要注重城市基础结构部门,即能源、交通、邮电、给排水、环保等部门的发展,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

调发展。

(4)措施:首先是要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营造产业结构优化的良好环境。

其次,要依据市场需求和城市的具体情况选好具有特色的城市主导产业,利用城市主导产业来带动城市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再次,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最后,提高技术水平。

另外,还要注重城市基础产业部门,即能源、交通、邮电、给排水、环保等部门的发展,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0什么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城市经济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城市经济增长是城市经济的动态演化过程,是城市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规模扩张与水平和质量的提高。P111 所谓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由传统形态到现代化形态的转变,它既包含着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均收入水平的迅速变化,也包含着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内部深刻的结构变革和制度变革。P112

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量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一定质的经济发展。它们在性质、范围、原因和时间上存在一定区别。p112

21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

人口增长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否相适应。当人口增长的速度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时,就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否则就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地来负面影响。过多的人口带来更多的就业、环境、公共投入、土地、住房等压力,过多的人口还消耗更多的资源和劳动成果,使人均福利下降。当然,城市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城市人口与其相适应。一个处在高速发展中的城市往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将导致其人口的增加。另外,由于城市本身对资源的吸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本身也有向城市聚集的趋势。

城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同的人口结构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以及就业结构。

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反映的是城市总人口中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及相互关系。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还影响城市的消费结构,还直接关系到社会负担问题和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人口文化结构层次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城市从业人员就业层次高,有利于城市产业的产值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更有利于拉动城市区域产业结构向高层次化演进。

22什么是城市流动人口?它给城市带来的正负效应有哪些?

城市流动人口特指在一定时期内离开原户口所在地、到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城市居住的赞助人口。

正效应:城市流动人口进入城市部分行业就业,能够促进城市户籍和非户籍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增强了城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城市流动人口的存在还有利于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负效应:首先是加重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负载。

长期来看,城市流动人口的大量存在对于我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城市流动人口还会影响城市经济的运行秩序。

23什么是就业、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城市失业有哪几种类型?如何解决中国城镇大学生的失业问题?

就业: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项社会劳动,并获取赖以生存的报酬或经营性收入的经济活动。

失业:相对于就业而言,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现象。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失业的类型:

(1)摩擦性失业,一般是由劳动者在要求就业与获得岗位间存在摩擦造成的。

(2)结构性失业,是因劳动者技能结构与现有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3)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型失业,是指因经济运行总是处于周期性循环状态,从而对就业需求产生周期性波动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4)季节性失业,因季节性的生产或市场变化等原因而引起的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波动,从而导致劳动者就业岗位上市的现象。

如何解决中国城镇大学生的失业问题:

(1)延长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扩大劳务输出。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非公有制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3)加快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政策。

(4)坚持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5)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6)加快小城镇建设,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7)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就业机制

微观: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引导,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市场中介的功能等。

宏观:与微观主体相配合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

24什么是交通拥挤?如何度量?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交通拥挤,是指交通需求(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某道路的车辆数)超过某道路的通行能力(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使车辆通行时间延长的交通现象。

度量:

1.可以用出行者直接感觉到的各种因素来作为度量拥挤的规范,这些因素包括,速度快慢及出行时间的长短、车流阻断与限制、驾驶人操作的自由程度,安全程度,出行的舒适与便利程度,出行的经济性等。

2.可以选择两种指标来度量交通拥挤的程度,一是选定路段上每小时或每天的车流量与道路容量比率,二是一个驾车者的边际时间成本与平均时间成本的比值。

3.以速度为主要指标的衡量准则,以交通流量,与道路通过能力之比值来评价交通拥挤的程度。

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具体地说,交通拥挤可由下列因素引发:交通集中、交通事故、交通施工等;相应的我们称之为:交通过分集中拥挤、交通事故拥挤和施工拥挤等。

北京交通拥挤的主要经济对策:1. 交通拥挤税的收益和成本 2. 交通拥挤税与燃油税、停车费(1)交通拥挤税;(2)燃油税;(3)停车税

第一,价格分流法。比如,在某些路段,对在交通高峰时段过路的车辆收费,其他时间则不予收费。

第二,加强和完善公交专用线的建设,保证公交线路行驶基本正常,以鼓励人们更多地选用公交车出行。

第三,允许并鼓励“拼车”出行。将会有节能和减少拥堵的功效。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民间自发的“拼车”做法,提高轿车的使用效率。

第四,需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经管公车。治理拥堵,在用经济杠杆(价格分流)经管私家车时,还需用行政手段经管单位公车。

第五,继续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今后应通过公车制度改革,抑制单位轿车数量增加,以租车方式满足班车的需求。

25中国大城市应坚持的交通模式是什么?其政策反应如何?

我国大城市交通必须坚持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种占城市时空资源最少、最经济的公共交通模式是与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人口密集、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较脆弱相平衡的交通模式。

这种模式及其政策反应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二是采取导向型模式适度限制小汽车交通。

三是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换乘功能,提倡城市骑乘系统。

四是在大中城市重点发展快速轨道交通。

五是积极发展巴士快速公交系统。

26什么是区域经济竞争?如何搞好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竞争是一种特殊的竞争形式。指一个城市区域内的经济利益主体代表通过区域经济活动,为获得某种稀缺的、非任何城市区域都能获得或获得最多的、影响该区域共同经济利益的对象而与其它城市区域展开争夺与较量。

城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具有地缘关系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为谋求发展而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调节,形成一个不受区域限制的产品、要素、劳动力及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区域市场的动态过程。

搞好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1)弱化行政区域概念,适时调整行政区域。(2)建立由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以及乡村规划组成的综合规划体系。(3)建立健全城市区域共同市场。(4)加紧城市区域合作组织及协调机制建设。(5)建立统一的城乡户籍经管等一系列制度。(6)继续推进经济经管体制及配套改革。

城市规划经济学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 已经超过规定的测试次数或提交截止时间已过。你可以作为自我学习进行测验,但提交的结果将无法获得学分。 1 单选(2分) 从课程类型来看,《城市经济学》应该属于下列哪个类型? 得分/总分 A. 公共基础课 B. 专业基础技能课 C. 专业理论课 D. 专业实践课 正确答案:C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2 多选(3分) 与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类似,城市经济学相关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 得分/总分 A. 解释 B. 描述 C. 制订对策 D. 评价

正确答案:A、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3 多选(3分) 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城市经济学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中国特色”主要是正在同时经历“两个转型”,这两个转型指的应该是什么? 得分/总分 A. 从以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以二三产业为主 B. 从原始社会转向现代社会 C. 从自由市场经济转向垄断市场经济 D.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A、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 多选(3分) 阿瑟-奥沙利文所著的《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是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教材,尽管学术价值极高,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中使用可能仍有部分不够理想之处,包括的原因有哪些? 得分/总分 A. 教材中举的案例大多来自美国,与中国案例实际问题有些差距 B. 大多数理论在成熟资本主义制度下较为适用,对非成熟市场经济的体系讨论不充分

理论内容过多,案例不够丰富 D. 该教材出版版本过多,可能会有一定的错误 正确答案:A、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第二单元测试题 返回 本次得分为:9.00/10.00,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9-02-01, 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 1 单选(1分) 经济学基本问题和逻辑 基本经济学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 得分/总分 A. 价格水平的上涨速度过快 B. 一些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C. 资源具有生产能力 D. 资源相对于欲望而言是有限的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

城市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 城市经济学的地位与城市的地位有关。马克思早已指出,社会的全部历史,都可以概括为城市和乡村的对立运动。他具体指出:“古典古代的历史是城市的历史……,亚细亚的历史是城市和乡村无差别的统一,……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列宁更明确指出:"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现在,国内外经济学家都承认城市是区域的中心,是"增长极",是"龙头"。现在,国内产生了一种说法,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相比,前者应是三类学科,后者应是二类学科,把城市经济学置于区域经济学之下,对学科的分类不是依据学科的性质和客观作用,不是依据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是依据学科所研究的"面积"的大小,使人忍俊不禁。如果讲一讲国际对接的话,我们不妨看一看美国的经济学分类。据我所知,美国的经济分类共十大类,第十类代号"000”,有三个学科并列:福利计划、消费者经济学、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代号"930"的二级学科为"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下还有三个三级学科:"931城市经济学与公共政策"、"932住宅建筑经济学"、"933城市运输经济学";代号"940”的二级学科为"区域经济学",其下有一个三级学科:"区域经济学"。由于城市经济学是二级学科,所以早在1968年美国各大学就有53个系可以培养和授予城市经济学方面的博士学位,如果按照我国某些权威人士的上述见解,一定要把城市经济学学科地位降一级的话,我国以后不仅不会有城市经济博士生,就连城市经济硕士生也不会有了。那么,受损失的不仅仅是这方面的莘莘学子的学位,而且会是我国整个城市经济管理和城市经济研究方面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损失,最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损失。城市经济发展受到损失必然连带影响区域经济同时受到损失。事情就会这样走向某些一心想强调区域经济学比城市经济学更重要的同志的意愿的反面。我建议国家有关领导和部门审慎加以研究和决策。 城市经济学学科建设断想(一)

城市经济学重点问题答案

城市经济学重点问题答案 第一章 4.分析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现象。 城中村,又称都市村庄,是指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范围内,农业用地很少或已经没有,居民职业结构与生存方式已经向城市转型,但建筑景观和居民文化习俗仍缺乏城市社区内涵特征,建立在集体性质土地上的习惯上仍称为“村”的居民聚落。城中村是以本地居民出租房屋获得经济来源、外地户籍居民承租房屋获得临时住所、兼有内部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城乡过渡型社区。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急剧扩张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晚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迟发展效应”,是所谓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长期并存的“二元”社会结构特征的一个微观体现,是在城乡二元格局依然存在状态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 原因: 1)快速城市化是导火索"#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然结果!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圈占农村土地和农业资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置若罔闻!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只留下自己居住用的宅基地,而周边高楼林立,久而久之滋生出城中村现象! 2) 城乡二元结构是病根!我国在20世纪50 年代开始形成城乡区别的二元管理体制,人为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把城市和农村隔离开来,出现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二元的土地法律制度决定了城中村在土地所有权上是处于一种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共存和交错状态!二元的户籍制度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迁移,城市与乡村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等产生巨大差异" 3) 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城中村村民和外来人口素质普遍不高,村民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技能不高,村民以出租房屋等手段来获取收益,依赖着租金收入,村民普遍表现出游手好闲和不思进取的恶习; 廉价租金所带来的稳定收入,促进了城中村自建设房的无序建设! 当然,将城中村一刀切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从宏观方面来考虑,先认识到城中村存在有特殊意义,然后通过分析现实原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给城中村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法! 城中村问题的表现

城市经济学试卷及答案zhengli

《城市经济学》课堂测验 班级姓名学号方向 一、名词解释(3分×5=15分,任选5题) 1.比较优势原理; 2.配第—克拉克定理; 3.城市经济增长; 4.城市化经济 5.首位分布; 6.生产者剩余; 7.集聚经济; 8.规模经济 1.比较优势原理:虽然国家可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优劣程度一般都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成本劣势要小一些,具有相对优势。国家或地区间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之后进行贸易,那么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利益。 2.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3.城市经济增长: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资本积累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城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市民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的过程。 4.城市化经济:是指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规模经济,即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总规模的上升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5.首位分布:指有少数几个大城市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规模分布,在这种城市规模体系中,第一大的城市作用非常突出。首位分布是“位序——规模”分布的特例,其城市分布的集中趋势明显。 6.生产者剩余:卖者销售一种商品获得的实际货币量减去其能够接受的货币量的结余部分。 7.集聚经济:是因企业间或各种生产活动的选址彼此靠近而使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效应。无论是生产中的规模经济还是交换中的比较利益原则,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要素和生产的集聚。 8. 规模经济:是指在规定的技术和投入要素价格下,长期平均总成本的降低,意味着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将会带来更大的产出。 二、判断题(1分×15=15分) ( √)1.早期城市由于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城市对农村经济的依赖很强,因此出现许多城邦,即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加上周围村庄共同组成的国家或行政组织。 ( ×)2.分工意味着专业化和多样化,其中,与专业化经济相联系的是范围经济利益,与多样化经济相联系的是规模经济利益,二者共同构成集聚经济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一经济行为者带来的自己无法占有的利益,这种利益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 ( ×)4.根据“规模——顺序法则”,城市首位度一般以4为正常。 ( ×)5.城市的规模越小,城市的功能通常越多;城市的规模越大,城市的功能通常越少。( √)6.根据区位商,如果某城市某一行业就业量的就业比重超过全国,意味着该城市的该种产业是输出产业;其超过的倍数,就是该城市从事该产业输出产出的就业人数的比重,( ×)7.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适当使劳动略高于资本的要素配置方案是促进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基本经济政策。 ( √)8.国民收入指标本质上是以货币度量物质财富,但考察经济增长还应注意环境污染对增长的副作用;同时,测度经济增长使用的是实际城市经济产出,要以价格指数对名义指标进行修正。 ( ×)9.城市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模型假设城市中有三个生产部门,其中生产服务部门是为地方生活服务进行生产的部门

2021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精选试题)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1、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定律 2、扩散型城市化 3、就地型城市化 4、超前城市化 5、城市现代化 6、SOD 7、TOD 8、城市经营 9、住宅市场 10、住宅供给

11、住宅存量 12、住宅需求 13、“熟地” 14、“生地” 15、智能城市 16、划分城市的标准主要有:()、()、()、职业和产业构成的标准。 17、我国大陆地区的城市按照行政级别划分可以分成:()、副省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五个层次。 18、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在《美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将城市分为7类:()、混合城市、()、运输业城市、()、大学城市、()。 19、美国经济学家()在其1973年发表的《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即前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20、()年初,美国城市率先提出兴建“()”。 21、美国未来学家()于1980年出版了《第三次浪潮》 22、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着:()、工业化的中坚推动和()。 23、工业化的特殊经济本性包括:“()”、“()”和“()”三项原则。 24、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和()。 25、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将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轨迹概括为一条被拉平的()曲线。 26、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阶段;30-70%为()阶段;70%以上为()阶段。 27、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城市化水平在()以前为史前阶段;()为起步阶段;()为加速阶段;()为基本实现阶段;()为高度发达阶段;()以后为自我完善阶段。 28、城市化主要有()、()和就地型城市化三种基本形式。

城市经济学考试试题1213

城市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2×2'=24') 1.以下不属于我国城市行政层级的是()。 A.副省级城市 B.计划单列市 C.县级市 D.建制镇 2.提出中心地等级分步理论的是( )。 A克里斯塔勒 B.奥尔巴克 C.贝里 D.辛格 3.城市集聚经济是城市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它是由(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 A.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C.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D.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4.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表明:城市土地在不同用途使用者中间分配时,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由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使用。一般来说,( )对位置敏感性最强,其投标租金曲线最为陡峭。 A.商业 B.居住 C.制造业 D.农业 5.下列不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的是()。 A.餐馆 B.矿泉水企业 C.咖啡店 D.面包房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使用古典经济学理论,简明、清晰地6.勾勒了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因而成为工业化理论的经典模型。如右图,关于对不)。发达经济中的劳动力状况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表示过剩劳动力 A.L-L31 表示剩余劳动力 B.L-L32点右侧表示边际产值小于最低生存费OF中D C.曲线用。点之间边际产值大于最低生存费用。点与中曲线 D.OFDF拉尼斯和约翰费改进的两部门理论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7.说明城市化明显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如右. 图。关于这一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劳动力由O增至Q,农业劳动力由L减少至L时,农村中边际产值为零的劳动力213全部出来,内部开始出现一部分剩余农产品,形成对流出劳动力的粮食供给。 B.L-L之间农业劳动力仍然外流,L为粮食短缺点。221 C.L-O之间农业边际产出开始小于制度工资,这时农业人均收入不再取决于边际产值,1而是取决于制度工资。 D.L-O之间粮食短缺进一步加剧,迫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所以L为商业化点。118.关于中间区位定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理论是研究拥有多投入品和多市场的厂商区位时最重要的工具。 B.该理论表明厂商区位选择与每个消费者区位之间距离具有直接联系。

城市经济学第二次作业题及答案.doc

第2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经济学科中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外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规律的应用科学是() A.城市规划学 B.城市经济学 C.城市建设学 D.城市管理学 2.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公共财政三大职能不包括() A.资源配置 B.收入分配 C.经济稳定和增长 D.监督 3.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是() A.中央地方分税制 B.〃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C.〃收支挂钩超收分成〃 D.承包责任制 4.亚洲的三大金融中心包括() A.东京、上海、香港 B.东京、北京、香港 C.东京、新加坡、香港 D.东京、新加坡、上海 5.关于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描述正确的是() A.C越小,表明城市化水平起步越早 B.C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起步越早 C.R越小,表明城市化水平起步越晚 D.R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起步越晚 6.出曰导向战略的最高层次是:() A.出口初级产品 B.出口初级加工产品 C.出口一般消费品 D.出口高附加值产品 7.城市财政的生产支出,是指() A.城市政府对市属工商企业的建设与生产投资 B.城市政府对市属行政企业的建设与生产投资 C.城市企业从产品开始生产到正常投入使用所花费的资金 D.城市政府对市内所有企业的建设与生产投资 8.预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年可以达到50%o A.2005 B.2010 C.2015 D.2020 9.信息时代城乡关系是()A.城乡对立、差距拉大B.城乡分离、相对封闭C.城

乡一体化D.城乡融合、差距缩小 10.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比重大于40%时,工业发展阶段处于()。 A.农业经济阶段 B.工业初兴阶段 C.工业加速阶段 D.工业停滞阶段 11.产业结构按产品使用划分不包括() A.输出产业 B.第三产业 C.上游产业 D.下游产业 12.由生产要素量的提高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增长方式乂可称为()。 A.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B.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C.市场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D.计划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13.下面不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 A.稀缺性 B.固定性 C.差异性 D.耐久性 14.城市的特征不包括() A.密集性 B.高效性 C.多类型 D.多元性 15.在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上一些新兴工业城市具有什么特点。() A.生产型、商贸型 B.消费型 C单一生产型 D.生产型、消费型 16.城市土地改革的第一步是() A.土地租赁合法化 B.土地使用税的征收 C.住房私有化 D.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17.钢铁行业属于哪一种市场() A.完全竞争 B.不完全竞争 C.完全垄断 D.寡头垄断 18.后工业社会时期城乡关系是()A.城乡对立、差距拉大B.城乡分离、相对封闭C.城乡一体化D.城乡融合、差距缩小

城市经济学试题1

第1 套课程名称:Urban economics (双语A)命题者:共1 页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城市规划教研室主任:第1 页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交通环境 2、可持续发展 3、urban economics 4、urban area 5、住宅存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的经济特性主要有、、。 2、住宅具有、的属性。 3、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有、和聚集经济三个经济原因。 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地租包括:、和。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城市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我国城市土地使用相关税费有哪些? 3 四、计算与论述(30分)Q 1、试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啤酒厂通常位于市场附近(距离投入品原产地较 远),而葡萄酒厂通常位于其投入品原产地(距离市场很远)。(10分) 2、下表总结了再同一地区从事小麦和布料生产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情况。 output per labor hour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tion east west east west wheat 1 6 cloth 1 2 a、完成表格内容。填写在东部和西部生产小麦和布料的机会成本。(5分) b、假设运输的费用为0,交换的比率为2kg小麦换1m布。如果一个西部家庭将一小 时生产布料的时间用于生产小麦,并将其交换为布料,这样做是否更合算。(5分) c、假设进行(b)中交换所需的时间为1/4小时,那么这个交易是否仍有利?当交易 成本(每次交换所需的时间)为多少时,从交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零?(5分) 3、Write an essay about bilingual teaching on your opinion.(5分)

城市经济学考试题目

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状况(几个主要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最原始的乡村城堡阶段(以城为主) 1、时间: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夏朝初期)的过渡时期,部落联盟阶段。 2、《轩辕本纪》:“黄帝筑城邑,造五城。”《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淮南子》:“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 3、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 4、特点:与一般的村落有某些区别,但其生产与生活状况又与乡村无明显的差异。 二、城、市分离(发展)阶段 1、时间:始于夏,迄于西周前期。 2、城:对外具有防御性作用,对内具有政治中心职能。市:固定的生产物的交换场所。 3、特点:“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单概念,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理实体,其性质、功能等相互有别。 三、城、市合一阶段 1、时间:西周至春秋时期。 2、《周礼·地官》:“大市,日昃而市。” 《韩非子·爱臣》:“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羽虽众,不得臣士卒”。 3、作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中心。 4、特点: a.行政、生产、文化、居住、交通等系统开始在空间统一。

b.城市形成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工肆之人” c.政区的划分与管理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 d.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城市的性质 1.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城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统治阶级用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一种工具。” ----傅筑夫 2.中国古代城市是“城”与“市”从各自独立、分离的个体发展成的复合体。 3.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非农业各类产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还以四周环绕有城墙为其基本的标志。 4.城市代表一种不同于乡村生活方式的经济生活。 2)美国城市发展特点 美国城市发展的原型性和典型性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很少受外来的、不确定的因素的干扰。 ?美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市场经济对城市化的影响直接而强烈;在国家的每一个经济转型期,城市的作用都非常明显。 ?美国城市发展史说明:新的资源、技术和商业组织即是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发展的动力和产物:新的技术、资源、商业组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边疆城市化时期 1、16世纪前北美已有许多小的印第安人聚落。 2、但美国最初那些较大的城镇都是作为欧洲经济前哨站点而建立的。西班牙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确定

2010年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说明:问答题请一定展开,否则要扣分。 1.什么是城市经济?它有哪些特征?其地位和作用如何? 城市经济:是指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 城市经济的特征 1.以工商业为主体 2.以地域空间为组织形式 3.聚集性和高效性 4.开放性和网络性 5.综合性的经济。城市的经济门类多、行业全、设施齐。 城市经济地位和作用:其一,是各部门经济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重要纽带。 其二,是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和核心支柱 其三,加深了社会分工,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其四,对其经济腹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引导和推动作用。 另外,推动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环境,从今科技进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2.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有哪些? 城市化就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比例不断增加,非农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不断集聚或扩散,非农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动态演变过程。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单一测度方法主要包括:人口比重测度法、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和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 人口比重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或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采用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法,主要是城市成长力系数测度法以及城市度测量法 3.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当代中国城市化有哪些特征? 一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特征) ①时间上:阶段性——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有序变化和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 ②空间上:地域推进——由城市集聚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③质态上:性状与结构变动——在城市性状和结构的变动趋势上,它包括城市职能、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 ④量态上:数量和规模变化——城市人口迁移和流动规律作用下的城市数目和人口规模变化的规律。 即,初级阶段:大城市数量较少,中小城市较多; 中级阶段:大城市数量增多,中小城市较多; 高级阶段:大城市数量稳定,中小城市较多。 二当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4.什么是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地方化经济:主要指同一行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地区,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 城市化经济: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的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或者当经济对企业和行业而言都是外部经济时,就出现了城市化经济。 两者之间的关系: 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聚集经济的两种类型。其中,地方化经济是一种行业的集聚经济,城市化经济是

城市经济学思考题解全

城市经济学思考题 思考题一 1、城市的功能在现实中是如何体现的? 城市功能的含义: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应有的作用和能力。它可以分为基本功能与特殊功能,或主要功能与辅助功能。(城市的基本功能是指任何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它包括城市的载体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城市的特殊功能是指城市所特有的功能,他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背景有关。) 例如武汉作为汉江和长江交汇处的城市和位于中国中部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了他九省通衢的特有功能,为其建立中国的物流中心打下了基础。 2、如何理解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性及其变异现象?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有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而这种规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规律体系组成的,忽视城市化规律体系的完整性或结构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就有可能误导城市化发展。城市化规律是由时间、空间、质态和量态四个维度构成的体系。 (一)从时间维度上看,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的有序变化,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学家称之为城市化阶段。 (二)基于空间维度分析,城市化规律表现为由城市“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所决定的城市与其辐射区域之间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各领域的互动关系。 (三)是基于动力维度分析,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相互促进,并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城市化的变异现象 (1)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或远方较小都市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化中的过度集聚造成的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的城市压力日益增大小从而使人们倾向于迁移至郊区居住。 (2)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一般的发达国家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比较发达,并不依赖于第一产业。而我国过多的依赖与第一、第二产业,不利于城市的经济发展。 3、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与国民经济的区别体现在哪里? 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本质特征就在

城市经济学考题复习.docx

城市经济复习 填空 12345 工业化进程经济组织规模同心圆模式城市发展的 规律 微观经济学 选择 12345678910 C C B D B C A D C D 填空题 12345用地规模经济效益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空间结构 选择题 12345678910 C C A D B1)D I) 简答题 1.经济区 指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地理环境,口然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布局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5分)自然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5分) 2.房价收入比 某个住宅市场上某个指定时期内销售的住宅的自由市场价格中位数(或平均数)(5分)和该市场上家庭年收入中位数(或平均数)的比值。(5分)

3.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某一生产内部随着生产规模的上升,(5分)生产成木逐渐下降 或效率得以提高的经济现象。(5分) 4.具体谈谈中国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现实意义 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政府对城市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2 分)增加城市政府收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城市经济发展,(2分)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2分)落实土地基本国策,有效保护城市郊区农地。(2分) 5.中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进程吗?说出理由。 是(3分)。建国五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仍然有将近七成的人口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屮国的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比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滞后二-|?个百分点。(1分)H前在此间举行的促进小城镇建设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指出,城市化滞后己成制约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应该抓住中国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力争每年把城市化的水平一个百分点以上。(2分)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副会长浦善新指出,中国城市化在国际上还仍然停留在低收入国家的水平。据统计,截止到一九九八年,按菲农业人口计算,屮国城市化水平约百分Z三V,按国际可比口径计算也仅百分Z三丁五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平均水平。(2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速度都达到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速度,而在中国,建国五十年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为百分Z三, 仅比总人口增长率高一点二个百分点,也远远低于屮国工业年均百分之八的增长率。(2分) 简答 1.超前城市化 超前城市化亦称“过度城市化”,(3分)是指城市化水平远远超过了本国的 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3分)表现为没有工业化和没有经济发展的城市化。(4分)

城市经济学完整答案

城市经济学复习资料 1.城市经济的内涵 内涵:1.要素空间分布的高度聚集性 2.经济活动的高开放性 3.投入产出的高效性 4.外部环境的高外在性 5.经济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城市的本质特征在于其空间聚集性。 2.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城市经济学的含义 产生:城市经济学应城市问题而生。1965年,美国学者威尔伯。R。汤姆森发表《城市经济学导论》为标志。 含义:解释一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 解释二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3.决定城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经济动因:比较利益、规模经济、聚集经济 2、经济机制:市场机制、计划机制、习俗机制 3、其他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等 4.熟悉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动因及应用分析 比较经济:比较优势的存在使贸易交换得以出现;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促使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聚集经济:聚集经济效益则最终组成大城市的诞生 5.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量的扩张”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质的提升” 4.制度安排对城市化产生刚性影响 6.聚集经济发展的连锁反应与正反馈效应

7.聚集的类型、聚集经济效应 聚集类型: ①按指向性集聚分: a.同向多产业部门集聚 b.同指向多产业部门集聚 c.多指向多产业部门集聚 ②按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分 a.纵向经济联系集聚:指一个企业的投入如果主要来源于另一企业的产出,那么二者之间存在着纵向经济联系。 b.横向经济联系集聚 b.横向经济联系集聚:指那些围绕地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产业群体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指那些围绕地区主导产业而形成的产业群体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聚集经济效应:①近邻效应②分工效应③结构效应④规模效应⑤洼地效应 8.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A.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B.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量的扩张” C.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质的提升” D.制度安排对城市化产生刚性影响 9.城市化各阶段的主要差异 1.发展速度的变化 ⑴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30% ﹚: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⑵城市化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30%~70%﹚: 城市化高速发展 ⑶城市化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70% ﹚:城市化发展速度有所回落,进入平稳阶段 2.产业结构的变化 ⑴城市化初级阶段:农村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⑵城市化中级阶段:农村经济已退居次席,城市经济全面崛起,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将,第二、三产业相继上升,双方地位交替互换。 ⑶城市化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大规模发展,就业比重上升到50%;第二产业则稳定在30%左右;第一产业下降到10%以下。 3.动力机制变化 ⑴城市化初级阶段:传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表现为城市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加,即城市外延扩张。 ⑵城市化中级阶段:城市在外延扩大的同时,也开始了内涵进展。传统工业继续发展,新兴工业相继登台,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⑶城市化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已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后续动力,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内涵提高,即城市现代化。 4.空间形态的变化 由城市聚集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⑴城市化初级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呈零星的“点”状结构 ⑵城市化中级阶段:形成了城市空间形态上的不均衡布局 ⑶城市化高级阶段:“城镇体系”一体化趋势大为增强 10.影响城市化的经济规律 1.聚集经济效益 2.优位经济效益 3.规模经济效益 4.外部经济效益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 1 (一)城市化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 1、城市化的三阶段论---城市发展的s型曲线 2、城市化的五阶段论 城镇人口增长系数K = 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总人口的增长规模 1、K<0.5,前城市化社会。 2、0.5≤K<1,城市化初期阶段。 3、K≥1,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4、城市化水平高于50%,初步进入城市社会。 5、城市化水平高于60%,进入成熟的城市社会 K=0.5、K=1和城市化水平超过50%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三大重要转折点。 (三)大城市超前增长规律 ·表现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中小城市,并产生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带和城市群。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也即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表现得最为明显。 2、中国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 1)1978年以前中国城市化的缓慢增长与停滞阶段 (2)1979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化初期阶段。 (3)世纪末中国农村人口开始绝对下降,进入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200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城镇人口达到45844万人,比前一年增长6952万人,而同年全国人口仅增长674万人,农村人口比前一年绝对减少6278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999年的30.9%迅速增加到36.2%。 城市化历程 ?1949—1957:城镇化短暂健康发展阶段 ?1958—1960:城市化“大跃进”阶段 ?1961—1976:反城市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乡人口流动控制松动阶段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在中国能体现吗? 总结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轨迹.认为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在中国不能体现,原因在于中国不具备公民迁徙自由选择和完全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前提条件;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的反常现象,可解释为中国50多年来实行的工业化赶超战略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根据世界城市化的规律判断,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期.但是,未来几十年城市化水平能否顺利加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4、城市化是越快越彻底越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不是越彻底越好,因为城市化的结果,对于各方面来说,都不只是得到,还会有失去。 城市化每向前推进一步,会带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如果条件不成熟,也可能产生一些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能给政府带来收入,也会使支出增加,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支出会多于收入。“城市化政策”需要衡量这些因素,逐步推进,使城市化进程中的“得到”大于“失去”。 有一种观点比较盛行,一些人认为,如果“城市化”早进行几年,珠三角很多地区目前城不城、

城市经济学试题1

城市经济学 课程号:6150405 课序号:0 开课系: 一、选择题(根据每小题提干和所给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城市的本质是:()A.人类的一种居住空间 B. 政府等国家机构所在地 C. 社会生产力的一种形式 D. 非农产业的生产集聚地 2.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是()A.社会分工 B. 城乡的分离与对立 C. 城市第三产业 D. 城市基础产业 3.引起城市规模经济特性的城市特点是:: A.人口密集性 B. 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可分性 C. 集聚经济性 D. 三者都不对 4.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问题是:() A.城市交通模式 B.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C. 城市基础设施模式 D.城市住宅模式 5.如果地租为10,利息率为5%,土地上的资本价格为88,那么土地价格为:()A.90 B.138 C. 288 D.108 6.西方房租政策的基本内涵是:()A.最低房租限制 B.最高房租限制 C.房租浮动限制 D.三者都不对 7.反映城市规模与城市密度之间关系的规律称为:()A.位序-规模分布理论 B.集聚-扩散效应理论 C. 中心-外围分布理论 D.共享-外部效应理论 8.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其实质是对()提出的某种要求。 A.城市性质 B.城市功能 C.城市规模 D.城市环境 9.反映外部效果的城市污染费用指:()A.治理费用 B. 防护费用 C. 设备费用 D. 损害费用 10.反映城市特点的需求指向的城市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是:()A.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B. 投入产出模型 C. 城市基础部门模型 D. 哈罗德·多马模型

二、案例与观点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有人说,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当主要走小城镇的道路,因为建设大城市要花很多投资,你认为如何,谈谈你对城市化道路的看法。 2. 有人说城市住宅既是消费品,也是投资品。请根据我国当前城市房地产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为什么? 3.有人说GDP指标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产出潜力的核心指标,你认为如何?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

城市经济学考试试题完整版

城市经济学考试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城市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2×2’=24’) 1.以下不属于我国城市行政层级的是()。 A.副省级城市 B.计划单列市 C.县级市 D.建制镇 2.提出中心地等级分步理论的是( )。 A克里斯塔勒 B.奥尔巴克C.贝里 D.辛格 3.城市集聚经济是城市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它是由(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 A.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C.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D.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4.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表明:城市土地在不同用途使用者中间分配时,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由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使用。一般来说,()对位置敏感性最强,其投标租金曲线最为陡峭。 A.商业B.居住C.制造业D.农业 5.下列不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的是()。 A.餐馆 B.矿泉水企业 C.咖啡店 D.面包房 6.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使用古典经济学理论,简 明、清晰地勾勒了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因而成为工业化理论的经典模型。如右图,关于对不发达经济中的劳动力状况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L 3 表示过剩劳动力 -L 3 表示剩余劳动力 C.曲线OF中D点右侧表示边际产值小于最低生存费 用。 D.曲线OF中D点与F点之间边际产值大于最低生存费用。 7.拉尼斯和约翰费改进的两部门理论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化明显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如右图。关于这一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劳动力由O增至Q 1,农业劳动力由L 3 减少至 L 2 时,农村中边际产值为零的劳动力全部出来,内部开始出现一部分剩余农产品,形成对流出劳动力的粮食供给。 -L 1之间农业劳动力仍然外流,L 2 为粮食短缺 点。 -O之间农业边际产出开始小于制度工资,这时农业人均收入不再取决于边际产值,而是取决于制度工 资。

城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特大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在____________以上的。 2、城市土地包含三个层次,分别是城市建成区土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城市基础设施由6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城市给水与排水系统、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环境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 4、根据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中密集的程度不同,城市产业部门分成三大类:劳动密集 型产业、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城市物流系统一般包括物流园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大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在____________以上的。 7、城市经济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滞后型”发展模式。 9、城市物流系统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城市化经济: 2、住宅需求: 3、城市人口: 4、结构性失业: 5、城市环境: 6、集聚经济: 7、城市: 8、劳动力供给: 9、生态城市: 10、城市财政: 三、简答题 1、简述地方化经济与城市化经济的区别 2、我国未来城市住宅制度改革的政策导向应是什么? 3、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是什么? 4、城市流动劳动力的经济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5、城市物流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6、城市规模经济的表现 7、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8、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9、城市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 10、试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

《城市经济学》各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城市经济学》 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城区(urban area) 2.大城市地区 二、单项选择题 1._____ 是城市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科区分点。 A.区位选择 B.空间研究 C.城市经济 D.以上都不是 2 ?城市经济学中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在_____ o A.住房 B.工厂选址 C.城市中心 D.城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不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 A.住房不足 B.环境污染 C.犯罪 D.劳动力不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__________ A.人口拥挤 B.交通拥挤 C.歧视 D.就业困难 2.城市经济学是研究 _____ 和________ 区位选择的科学 A.经济 B.厂商

C.环境 D.家庭 四、填空题 1.城市化地区包括 _____ 和 _____ o 2.城市边缘是 ______ 的城市化地区。 3.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和交通拥挤、_______ 和 五、判断说明题 1.大城市地区不包含乡村地区。 2.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等同于市场方法。3?城区产业不能以农业为主,但可以有农业。 六、简答题 1?为什么称为城市经济学 2.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或构成 七、论述题 如何看待城市问题?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 一、名词解析 1.机会成本

2. 绝对优势 3. 规模经济 4. 木地化经济 二、单项选择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域是工厂生产价格 家庭生产的区域。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出 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不同的 C.不一定相同 3. 以下是互补品的是 _____ o A. 服装和饮料 C.冰淇淋和牙膏 4. 企业群落 _____ 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A.提高 C.二者没有关系 5. 拥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地区之间的贸易会 A.增加 D.二者没有关系 6. 如果在交通运输屮规模经济的存在,商品的运输成本随着运输量的增加而— A.增加 B.不变 C.下降 D.二者没有关系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 所有。 A.国家 B.农村集体 C.城市居民 D.以上都是 三、多项选择题 1. 城市工作机会集中的原因包括— A. 地区的比较优势 B .生产的内部规模经 济 C.生产和销售的聚集经济 D.城市的交通优势 2. 下列对运输规模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___ A.运输成本随运输量的增加而下降 B.大宗运输将可以形成 C. 贸易企业将建立,替代家庭收集、运输、分配商品 D. 贸易企业在交通成本低的交通要道——路口、港口、河流交汇口选址 四、 简答题 1?城市发展的条件 2. 规模经济的原因 3. 聚集经济的类型 五、 论述题 D. A 和 C B.相同的 D.以上都不是 B.项链和手机 D.裤子和鞋子 B.降低 D.看具体情况 B.减少 C.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