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四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小四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小四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小四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小四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一知识归纳

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是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直线外的一点。

(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边画一条直线。

(4)最后标出直线符号。

点到直线的距离即是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边,固定三角尺,然后向下平移三角尺。

(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尺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梯形的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平行。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画高应注意三点:

(1)所画的高要用虚线表示。

(2)一定要画垂直符号。

(3)一般要把高画在图形内,而不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二知识应用

1.填空

(1)()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容易(),具有()性。

(3)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和()。(4)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一条高,可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行和一个()。

(5)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得长分别是10厘米和8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

(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2.判断

(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

(2)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5)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梯形只有一条高。()

(6)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内角和不变。()

(7)两条直线都垂直于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8)等腰梯形的两个腰相等,两个底也相等。()

3.选择

(1)一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间的所有垂直线段的长度()

①不相等②不一定相等③相等

(2)正方形是特殊的()

①三角形②梯形③平行四边形

(3)下面三句话中正确的是()

①四边形也是梯形②梯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③梯形有无数条高(4)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没有改变。

①周长②面积③形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正方形相邻的边互相垂直②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两条直线相等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在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边叫做梯形的()

①腰②上底和下底③高

(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的长。

①线段②直线③垂直线段

4.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40×17= 180×5= 6×120=

50×60= 92×30= 690 ×10=

(2)列竖式计算

246×39= 206×400=

20 ×450= 37×307=

5.画图

(1)经过一点A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

(2)经过一点B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B

(3)画出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

(4)过点C分别画角的两条边得平行线和垂线。

C.

(5)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

6.解决问题

(1)一块长方形菜地,周长是260米,长是85米,面积是多少?

(2)学校买来一些图书分给16个班,每个班116本,还多出218本,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本图书?

(3)张明用一根铁丝围成了一个长24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小东用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条边长17厘米,另外三条边分别是多少厘米?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四(1)班:陆雪梅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的知识面比较广,试卷题型多样,难易适度。对知识的覆盖面较广,难度不是太大,比较能考察孩子的学习情况。试卷包含“计算、填空、选择、画图、解决问题“五种题型,题目考察的知识面也比较广,灵活的题目也能够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可以说试卷的题目设计和难易程度是比较合理、适宜的,涵盖了所有知识,题目也比较灵活,较好的考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从中看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二、考试情况 本次参加期末考试人数46人,及格人数16人,其中优秀人数:7人,平均分约51.48分。 三、答卷情况及分析。 通过本次测试成绩对本班学生答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优点:其一,同学们对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掌握得较好,即试卷中第二大题的第3题、第二大题的第5题、第三大题画图题失分最少,可以说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了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无误的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其二,比较小数的大小中,同学们基本掌握其方法,能迅速的判断出小数的大小。其三,计算题的口算部分,由于同学们计算认真,又能按照顺序算出得数,其简算部分中分配律,同学们基本懂得运用。 缺点:1、填空题中失分最多的是第二大题的第5小题。大部分学生忘了把几个式子合成一个式子的方法,有些同学粗心,没有加括号;第6小题大部分学生错误,可见对数的组成掌握不好。其余题目有个别孩子出错,审题不清,没有做认真的思考所致,个别学生属于基本的知识没有掌握,不能灵活应用。2、判断和选择题目中,学生出错的较少。可见有的孩子的解题灵活性不够,思维还不够开阔。3、计算部分个别出错的是:简算部分的一道题:104×18 有的孩子对计算中运用定律的有关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是太好。从计算上看,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前一阶段有所提高,计算的正确性逐步增强。4、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出现的失分情况不太集中。从卷面上看,有个别孩子是因为有些同学对问题理解不透,找不准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故解答错误。个别孩子是在计算中出现了问题,出现抄错数、算错数的现象。个别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分析问题是比较盲目,无从下手,在做题时没有真正的理解题意,导致列示没有意义。 三、对以后教学的思考。 通过前面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知识体系,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精心设计,让课堂真正的实现自主高效,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不同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提高。 1、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审题、独立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关系。 4、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5、多位数的读法:读数时,先分级,然后从高位到低位,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0。 6、为了读写方便,把整亿、整万地数改写成用“亿”、“万”做单位的数。 7、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8、关于近似数的问题 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如:三班有12个男同学,27个女同学。这里的“12”“27”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如: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这里的“140”、“35”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如:平常说一个城市有50万人,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120万吨。这

里的“50万”、“120万”都是近似数。 9、古时人们是通过“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10、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最小的一位数是1。 1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4、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算盘上方每颗珠子代表5,下方每颗珠子代表1。现在比较常见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 15、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16、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以量出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可以量出长度。 17、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18、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9、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如:记作:∠1,读作:角1。 20、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分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21、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

四年级 数学试卷分析

四年级期中数学试卷分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蒋家营小学曹惠明 测试题以课程标准和实验教科书要求为依据,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试题紧扣教材,题型灵活,涉及范围较广,全面考察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了学生运算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 一、试题评析全卷共6道大题,其中第一大题填空(34分),第二大题判断对错(5分),第三大题选择(10分),第四大题计算(20分),第五大题动手做一做(8分),第六大题解决问题(23分)题型结构灵活,表述亲切自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自主的考试环境,其主要特点有: 1.注重内容全面性,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过程的考查等方面设计,内容涵盖面广,涉及量大,准确全面地检测了学生学业水平。 2.注意内容层次性,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易、中、难度的比例合理,其中基础题占77%,应用占23%,这样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和才华得到充分发挥。试卷尤其重视了学生计算能力的考察,分值占本卷总分20%。 3.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参与活动、动手实践操作。题目设计既做到了这一点,又同时考

察了实践操作过程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让学生动手画出立体图形从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在数轴上表示小数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二、答卷分析 全班39人,100-90分24人,80-89分12人,70-79分2人,50-59一人。优秀率92.3%,及格率97.4%,平均分90.3分,总体成绩比较好,后进生也有所进步。但是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大题填空,共34分。本题主要考察了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仍有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未能理解,加上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欠恰当等原因,失分较多。失分较多的是第4、7题,把4.06吨=()千克就直接写成了460千克;玛丽耶娜海沟最深11034米,约是()千米(保留两位小数)在括号里直接填成1.10做成了一起玩做单位的数。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题目只看一半就开始做题。第二大题:判断,本题仍属于基础类试题,因采用判断形式,所以难度相对较小。失分相对较多的是第5小题,由于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知识混淆,因而出错较多。 第三大题:选择题,本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易混知识的辨别能力,本题出错较多的是第4小题,按照“四舍五入”法,近似值为6.30的最大三位小数是()。部分学生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仍显得吃力。

语言学第四单元课后问题详解syntax树状图thesrule

syntax 1. Indicate the category of each word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 The old lady suddenly left. Det A N Qual V b) The car stopped at the end of the road. Det N V P Det N P Det N c) The snow might have blocked the road. Det N Aux Aux V Det N d) He never appears quite mature. N Qual V Deg A 2. The following phrases include a head, a complement, and a specifier. Draw the appropriate tree structure for each. a) full of people AP A P N full of people b) a story about a sentimental girl NP NP PP Det N P NP Det A N a story about a sentimental girl c) often read detective stories VP Qual V NP A N often read detective stories d) the argument against the proposals NP NP PP

Det N P NP Det N the argument against the proposals e) move towards the window VP V PP P Det N move towards the window 3. Draw phrase structure trees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 The jet landed. InflP(=S) NP Infl VP Det N Pst V The jet landed b) Mary became very ill. InflP(=S) NP Infl VP N Pst V AP Deg A Mary became very ill c) What will you talk about? CP NP C S N Infl NP Infl VP VP NP V P N

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大全

解决问题——促销问题 1、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2、每棵树苗24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3、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176元最多能买多少这样的树苗? 4、一条裤子原价80元,五一期间商场举行优惠活动,买三送一,爸爸用原来买3条裤子的钱买裤子,每条裤子便宜多少钱? 5、每瓶饮料3元钱,买5送1, 45名学生每人一瓶,要买多少平饮料?需要花多少钱? 6、文化用品商店搞促销活动,钢笔14元一枝,买5赠2,一次买5枝,每枝便宜多少钱? 7、 我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 妈妈带了200元去买饮料,最多能买多少瓶? 9、新华超市对某品牌的牛奶进行促销。王阿姨带260元最多可以买几箱?还剩多少钱? 10、四(1)班的同学为看望福利院的小朋友筹集了215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个布娃娃?还剩多少钱? 11、李老师用了200元最多能卖多少本日记本?

解决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1、一块长方形的绿地宽8米,面积为560平方米。现在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 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草坪面积是420平方米,长是30 米,如果宽不变,将长增加到90米后,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3、有一条6米宽的人行道,占地面积是720平方 米,为了行走方便,道路的宽度增加了18米,长 不变,问扩宽后这条人行道的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的草坪面积是100平方米,扩建后,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宽扩大到原来的3倍,扩建 后的草坪是多少? 5、园林工人准备把花圃的宽增加到原来的2倍, 长不变,扩大后的花圃的面积是多少? 27米 6、一个长方形的花圃的长是132米,宽是 55米,如果把宽也增加到132米,成为正方形花圃, 面积 会增加多少? 7、如图是一块绿地,如果长不变,要把宽增加到 绿地成为正方形, 这块绿地的面积要增加多少平方 米? 6米 8、如图是一块绿地,如果长不变,宽要增加到24 8米 9、如图是一块长方形草地的宽要增加到27米,长9米 10、下面这块长方形草地要延长65米,求这增加6米 11一个长方形宽25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12、下面这个长方形花坛,如果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后,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米

小四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小四数学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一知识归纳 平行: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是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直线外的一点。 (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边画一条直线。 (4)最后标出直线符号。 点到直线的距离即是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边,固定三角尺,然后向下平移三角尺。 (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尺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梯形的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平行。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画高应注意三点: (1)所画的高要用虚线表示。 (2)一定要画垂直符号。 (3)一般要把高画在图形内,而不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二知识应用 1.填空 (1)()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容易(),具有()性。 (3)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和()。(4)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一条高,可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行和一个()。 (5)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得长分别是10厘米和8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 (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2.判断 (1)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无数条。() (2)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4)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

最新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试题分析 本次数学试题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全册的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但有少数题目对中下等学生来说稍微难了些。 二、答卷分析 ①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 ②少数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只用口算,不用竖式计算的现象还存在,造成计算出错,“粗心”仍是答题中的一大“顽敌”。 ③本次试卷有些题目比较灵活,与平时的练习形式有些差异,而学生由于学得不够灵活,不能了解题目的要求,使分数丢掉。另外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部分学生得分率偏底。考试中暴露 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 具体分析失分较多的题目:1、填空第5、8、9题分值较大,学生失分较多。 第5题:根据○×□=520,直接填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1)(○×4)×(□÷4)= (2)(○×2)×(□×2)= (3)○×(□÷8)= (4)(○÷4)×(□÷2)= 这道题综合考察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在变,积如何变化;两个因数同时在变,积如何变化;一个因数在变,另一个因数如何变化才能使积不变。我个人认为这道题出的非常好,试题中反映了符号化思想,但对于中下等的学生来说稍微难了些,主要是因为平常练习中给出的因数都是用具体的数表示的,而这里是用符号代替了具体的数,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但部分学生没有弄懂题意,所以失分较多。 第8题:一个等腰梯形,它的上底长12厘米,比下底长5厘米,腰长6厘米。这个梯形的周长是厘米。 这道题思路并不难,但必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结果。这是一个倒梯形,不少学生看到上底长12厘米后未加思索就按常理推断认为下底一定比上底长,从而得出下底是17厘米,所以算出这个梯形的周长为41厘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四( )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 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 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 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 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 变。(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线;二靠尺;三平移; 四画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9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备考专题:1.民族政策、2.一国两制、3.中国梦(两个百年~十五年目标)、4.四个自信(根源、做自信中国人)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 备考专题:1.经济全球化、2.文化多样性、3.和平与发展、4.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备考专题:1.中国担当、2.文明交流互鉴、3.机遇与挑战、4.谋求发展、共享机遇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 【一句话必背】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问答题梳理】 1.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 ①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③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请你列举党和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出了哪些努力? ①经济社会方面:推动西部大开发;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②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 3.“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①“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②“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4.“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①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②港澳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责任,共享荣光。 5.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②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溶于水的一家人。 6.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③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7.青少年能为实现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推动台湾问题早日解决)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②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③积极拥护、宣传对台的方针政策。 8.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意义? ①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②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对试卷的认识与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的覆盖面广,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全面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了开放性、灵活性的试题,试题设计应用性、综合性强,难易适中,并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题量适中,试卷内容覆盖了全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全面考察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成绩对比情况反馈: 本次测试反映出我们教学中优秀学生的培养还不到位,高分学生不高,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失误,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地方向。从对比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的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是重点。 三、学生答题情况反馈: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提高,但细心认真程度不够。填空题满分的同学较少,大部分学生都出现错误,失分的地方各不相同,分析原因多是因为不够细心认真造成的。 2、计算能力仍需提高。在计算题中失误的学生较多,多是口算、简便计算出错。与以前相比这次的正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平时的教学教研中,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口算为

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从考卷上看,口算正确率比较高,学生也基本上掌握了简便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3、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思维不够开阔。集中错在选择题的第二题,失误的学生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形成思维定势,局限于老师讲过的情形,缺乏变通能力;判断题的第一题也出现了思维定势现象,他们认为天气预报说的就一定准确;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下手,会做得题也变的懵懂了,着充分说明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度不够。 四、教学反思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试卷反思:试卷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折射出我们教学中的不足及优势。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丢掉一个学生,从基础知识抓起,注意教学细节,后进生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使原来不及格的学生这次有很大进步,消灭了不及格现象;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放手不够,未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展示平台,造成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强,思维定势。 今后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1、继续加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贯彻课改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到学生学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把握好基础知识。

语言学第四章总结

Chapter 4 Form Word to Text Syntax Syntax is the study of rules governing the ways different constituen t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 in a language, or 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elements in sentence structure. It studies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 Syntactic Relation:句法关系 a. Positional relation (word order) is a manifestation of one aspect of syntagmatic relation, also called horizontal relation or chain relat ion b. Relation of substitutability refers to classes or sets of word subst itutable for each other grammatically in sentences with the same st ructure. It refers to groups of more than one word which may be joi ntly substitutable grammatically for a single word of a particular set . It called associative relations, vertical relations, choice relations. c. Relation of cooccurrence共现关系 2.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 The boy ate the apple. A: the boy B and C: ate the apple A: external B and C: internal (immediate constituent) To dismantle a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in this way is called imme diate constituent in this way is called 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 s or IC analysis. 3.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 is one whose distribution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one or more of its constituent. Exocentric construction is a group of syntactically related words w here none of the words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e group as a whole. 4. Coordination is a common syntactic pattern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formed by grouping together two or more categories of the same type with the help of a conjunction. (and ,but, or)

小四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共30分)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 据报道,受8号台风“莫拉克”的严重影响,给温州地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93700000元,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万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元。 2. 一个十位数,最高位是7,百万位和百位都是5,其他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这个数最高位是( )位。 3. 1个周角= ( )个平角= ( )个直角。 4. 右边( )里最大能填几?( )×24 < 100 53×( ) < 302 5. 4时整,时针与分钟夹角是( )o;6时整,时针与分钟夹角是( )o。 6. 要使4□6÷4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可填( )。 7. 在下面〇里填上“>”、“<”或“=”。 3654879〇3654897 26900100000〇27万 480÷12〇480÷30 18×500〇50×180 8. 两个数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则积是( )。 9. 在A÷15=14……B中,余数B最大可取( ),这时被除数A是( )。 10.一本词典需39元,王老师带376元钱,最多能买( )本这样的词典。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 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 2. 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任何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3. 钝角一定比直角大,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 4.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5. 两个数相除,把被除数乘以10,除数除以10,商不变。………………(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 下面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 ) 。 A、1010101010 B、11001100 C、11100010 2. 把592965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 A、5930 B、5929万 C、5930万 3. 估一估,下面算式中的商最接近9的是( )。 A、434÷51 B、632÷71 C、520÷60 4. 230÷50的余数是( )。 A、3 B、30 C、300 5. 两个完全的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平行四边形 B、长方形 C、梯形 第二部分基本技能(共38分) 四、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2分) 60×8= 24×30= 96÷6= 70×12= 0÷32 = 540÷6= 18×50= 420÷7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总结.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总结 教学目标 会正确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单位“ 1” 表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2、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 分数。 3、把单位“ 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 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被除数 a 被除数÷除数 = 除数 用字母表示: a ÷b= b (b ≠0)。 分数后不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5、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 分母小 的分数较大 。③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6、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比 1 小。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1 或等于 1。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用分子÷分母。 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所得的余商数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就是分 商 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 分子÷分母= 分母不变 ) 分母 整数 分母 整数 分子 把整数化成假分数→ 分母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分母 。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 (0 除外 ) ,分数的大 8、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方法就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知识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知识点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 一、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政策? 1、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基本政策: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三、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四、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2、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3、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五、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六、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 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

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七、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维护祖国统一 一、我们应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途径)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4、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每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一、命题思路 在本次小学数学教学期末考试中,试卷命题的思想是以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绘图、应用题四个方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情况、技能的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体现出《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思想;试题不偏、不难、不怪,密切关注学生生活,灵活性强,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教师的教学工作了导向作用。 二、考试结果情况及分析。 总体情况 全班共有18名学生参加检测。整体成绩很差。通过本次考试,更能体现出本人教育教学存在严重不足,能科学地对学生的做答情况科学地进行分析,避免以后在教育教学中重蹈覆辙,所以我对整张试卷深思熟虑过,主要的问题出在哪儿?为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试卷整体分析: 这次考试与预期想象的相差得很远,其主要原因有: (1)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教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平时忙于迎检性工作,独立和钻研教材的能力,未吃透教材,未把准教学的、难点和关键点。课前缺少教具、学具,所以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导致教学质量差。教师的自身素质亟待。教师上课的语言不精炼、缺乏感染力,教学思路不清晰,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弱。多种因素课堂教学低下,是新授内容对学生头脑中没起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后即使多次“炒夹生饭”,也很难的。 (2)平时教学抓得不实。 平时工作不踏实,要求不严格,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没有及时订正,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和补救,对后续学习影响越来越大,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次测试中,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看错加减号而失分,甚至连抄写数字也出现错误,非常简单的题,有些却审题习惯而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三、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做题马虎、审题不认真。 失分最严重的是计算题和应用题,所以我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是学生口决还不熟练,还需要进一步讲清算理,用递等式计算中的题目有80%的学生出错是运算顺序出错,计算能力不够,方法不对,同时我还发现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用计算器来计算,这样就失去了计算能力的培养,在以后的训练中还要加强。 2、读题不仔细,题意不清楚就答题。 在认真思考,准确填空中的第8题,学生对相对位置掌握得还不够,需要加强巩固,还有第9题,一根木头锯3段要6分钟,那么锯6段要()分钟。其实这一道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确锯3段只要用2次,所以锯一次就是3分钟,故此锯6段只要锯5次,所以3×5=15(分)。在解决问题中的第一题学生主要是单位的换算值得注意,第二题是先算出每人的交通费,或者是先算出门票的总金额,然后再算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语言学第四章要点

Chapter 4 Syntax 句法学 1.W hat is Syntax? Syntax studies the sentence structure of language. The term syntax came originally from Greek. It literally meant arrangement. It means that sentences are structured according to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words. Well-arranged sentences are considered grammatical sentences. Grammatical sentences are formed following a set of syntactic rules. 句法学研究语言的句子结构。该术语来自希腊语,字意是排列。句子是根据一种特定的排列词的方式构成的。排列正确的句子被认为是合乎语法的句子。合乎语法的句子是根据一套句法规则构成的。句法是一个规则系统。 2. Syntax as a system of rules 句法是规则系统 Syntax consists of a set of abstract rules that allow words to be combined with other words to form grammatical sentences. A sentence is considered grammatical when it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grammatical knowledge in the mind of native speakers. Universally found in the grammars f all human languages, syntactic rules comprise the system of internalized linguistic knowledge of a language speaker known as linguistic competence. The syntactic rules of any language are finite in number, and yet 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number of sentences native speakers of that language are able to produce and comprehend. 句法是一个由一套数量有限的抽象规则组成的系统,句子由单词组合而成。句子的语法性是指句子的合成必须符合操本族语者头脑中的语法知识。任何一种语言的句法规则都包含了说话者的头脑中的语言知识系统(称为语言能力)。 任何语言的句法规则的数量是有限的,但说话者可以理解和表达的句子的数量是无限的。 3.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a sentence 句子的构成 A sentence is a structurally independent unit that usually comprises a number of words to form a complete statement, question or command. Normally, a sentence consists of at least a subject(主语)and its predicate(谓语)which contains a finite verb or a verb phrase. 句子是一个结构独立和完整的语法单位,这一单位通常由一些单词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句、问句或命令。一个句子至少包含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而谓语又包含一个限定动词或一个动词词组。 The referring expression(被指称的对象), such as a person, a place, a thing, an idea, or an event, is grammatically called subject. A subject is usually a noun or a noun phrase. The part of sentence which comprises a finite verb or a verb phrase and which says something about the subject is grammatically called predicate. A finite verb, informally called the main verb of a sentence, expresses existence, action or occurrence which is limited by person, number, tense and mood. 主语是指句子中被指称的对象,如人、物、事、概念等。主语通常由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谓语是指对句子中主语进行表述或判断的部分。谓语通常由限定动词或动词词组构成。限定动词常被称为句子的中心动词,表述存在、动作或出现,限定动词送人称、数、时态和情态的限制。 4.Types of sentence 句子的类型 a)The simple sentence 简单句 A simple sentence consists of a single clause which contains a subject and a predicate and stands alone as its own sentence. 简单句由一个子句构成,该子句包含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且独立构成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