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技术方案(暂行)

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技术方案(暂行)

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技术方案(暂行)
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技术方案(暂行)

附件一:

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环境状况评估技术方案(暂行)

2011年1月

目录

一、评估范围 (1)

二、评估内容与要求 (1)

(一)水质状况评价 (2)

(二)环境管理状况评估 (6)

三、评估方式 (12)

(一)报送数据 (13)

(二)撰写报告 (13)

(三)征求意见 (13)

四、评估结论 (14)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水平,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在《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方案(暂行)》的基础上,修订形成本方案。

一、评估范围

城市1集中式2饮用水水源(简称“城市饮用水源”),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水源(简称“地表饮用水源”,包括河流型、湖泊(水库)型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简称“地下饮用水源”)。

地级以上城市(含)饮用水源评估依据本方案;地级以下城市(不含)饮用水源评估工作参照本方案。

当城市饮用水源发生变化时,各省(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于当年12月31日前将变化情况报环境保护部,经环境保护部备案后于次年调整水源名单。

二、评估内容与要求

城市饮用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包括水质状况评价和管理状况评估2项内容。

1 本技术方案所指的城市,包括县级以上城市和县级政府所在的镇。

2 集中式饮用水源包括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水源。

—1—

— 2 —

(一)水质状况评价

1.指标定义

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以饮用水源达标率和水量达标率分别表示。

%100?=城市饮用水源总数

用水源之和全年水质达标的城市饮水源达标率 %100?=

量城市饮用水源年供水总源供水量之和水质达标的城市饮用水水量达标率 2.评价标准及指标

(1)评价标准

地表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要求,基本项目表1中的Ⅲ类标准、补充项目表2和特定项目表3对应的标准限值为达标限值;地下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要求,表1中的Ⅲ类标准限值为达标限值。

(2)评价指标

依据饮用水源类型的不同分别确定。

地表饮用水源110项指标,分别是:

A、28项指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基本项目和表2补充项目共28项指标(COD除外,河流型饮用水源不评价总氮)。

B、35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3特定项目中前35项。

C、45项:《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3特定项目中后45项。

D、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补充指标2项:叶绿素a和透明度。

地下饮用水源39项指标,分别是:

E、必测指标: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共8项。

F、选测指标: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铁、锰、铜、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和铅,共15项。

G、其他指标:《地下水质量标准》中除必测和选测指标外的16项指标。

除上述指标外,地方可依据当地情况,增加地下饮用水源监测指标。

—3—

3.评价方法

地表饮用水源的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地下饮用水源评价采用单项组分法。

4.具体要求

(1)对于地表饮用水源,28项、35项以当年水质月报或月监测数据为依据(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源要求水质月报,其他城市饮用水源要求月监测数据);45项以当年开展的一次全指标监测数据为依据。

(2)对于湖泊(水库)型水源,若湖泊(水库)仅总氮或(和)总磷超标时,需补充富营养化状况评价,若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60,可认定该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为基本达标。

(3)对于地下饮用水源:必测指标以每月监测数据为依据,选测指标以每年1月、7月监测数据为依据,其他指标以当年开展的监测数据为依据。

(4)若部分指标无监测数据,则对已监测指标进行评价,但需

—4—

特别注明缺测指标的数量和名称。

(5)城市饮用水源因天然背景值或跨界污染造成水质不达标的,须在自查报告中予以特别说明。

因天然背景值造成水质不达标,应在说明中提供该城市饮用水源的供水量、供水服务人口、现状水质、主要超标因子、污染物来源及该城市饮用水源实施水质月报制度或开展月监测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

因跨界污染造成水质不达标,应在说明中提供该城市饮用水源的供水量、供水服务人口、现状水质、主要超标因子、污染物来源及行政区边界(跨界断面)实施水质月报制度或开展月监测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

(6)水质达标是指饮用水源在一定的评价指标范围内,若当月监测的全部指标的评价结果均为达标,则该水源当月的评价结果为达标,其当月供水量即为达标水量,逐月达标的水源则本年度为达标水源;反之,若当月监测的全部指标的评价结果之一为不达标,则该水源当月的评价结果为不达标,其当月供水量相应为不达标水

—5—

— 6 —

量,该水源本年度亦为不达标水源。

(二)环境管理状况评估

1.指标定义

(1)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状况

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状况以城市饮用水源监测指标完成率和水源自动(在线)监测能力覆盖率分别表示。

%100??=城市饮用水源总数量开展监测的城市水源数应监测指标数量的数量城市当年完成监测指标完成率城市饮用水源监测指标

%100(?=城市饮用水源总数

的城市水源数量开展自动(在线)监测在线)监测能力覆盖率城市水源自动

(2)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

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状况以保护区划分完成率表示。

%100?=城市饮用水源总数

市饮用水源数量已完成保护区划分的城分率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

(3)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

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状况以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

— 7 —

建设完成率和依据《规范》3设置标志的水源比例分别表示。

%100?=城市饮用水源总数

的城市饮用水源数量已完成保护区标志设置志设置完成率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标

%100?=城市饮用水源总数

的城市饮用水源数量依据《规范》设置标志的水源比例依据《规范》设置标志

(4)城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整治

城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整治完成情况,以一级保护区内建筑物4清拆率、排污口关闭率和网箱养殖取缔率3个指标表示。

计算公式为:

3

网箱养殖取缔率排污口关闭率建筑物清拆率一级保护区整治率++=

其中:

%100?=建筑物总面积

清拆面积率一级保护区建筑物清拆

%100?=排污口总数量

关闭排污口数量排污口关闭率

3 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

4 取水设施和保护水源的建设项目除外。

— 8 —

%100?=网箱养殖总面积

完成网箱养殖取缔面积网箱养殖取缔率

(5)城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整治

城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状况,即点源及非点源污染控制状况。其中,点源污染控制状况以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关闭率表示,非点源污染控制状况以二级保护区内生活污水处理率及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率和网箱养殖整治率分别表示。

计算公式为:

其中:

%100?=排污口总数量

关闭排污口数量排污口关闭率

%100?=生活污水总量

生活污水处理量生活污水处理率 %100??=废物产生总量废物资源化利用量城市饮用水源总数化利用的水源数量开展畜禽养殖废物资源用率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

%100?=网箱养殖总面积整治的网箱养殖面积网箱养殖整治率

4

网箱养殖整治率

用率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生活污水处理率排污口关闭率二级保护区整治率+++=

— 9 —

(6)城市饮用水源风险管理

城市饮用水源风险管理状况,即水源保护区外一定范围内(地表饮用水源指准保护区及其上游20公里、河道沿岸纵深1000米范围;地下饮用水源指准保护区范围)可能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制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污染行业、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产生或排放企业及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和一、二级保护区道路交通穿越的管理状况。

城市饮用水源风险管理状况用风险源名录完成率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建立率2项定量指标表示。此外,一、二级保护区内交通穿越情况、地下饮用水源直接补给区是否纳入保护区、是否存在超采行为等定性指标也纳入评估范围。

计算公式为:

2

度建立率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风险源名录完成率状况城市饮用水源风险管理+= 其中:

%100?=城市饮用水源总数

的水源数量已建立污染源风险名录风险源名录完成率

— 10 —

%100?=城市饮用水源总数

数量已建立管理制度的水源度建立率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 (7)城市应急管理

城市应急管理状况,以城市饮用水源是否具备应急水源、是否具备应对重大突发污染事件的物资和技术储备、是否制定饮用水源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是否开展应急演练、是否建立应急预案定期修改制度及水源当年污染事故发生和处置情况等6项定性指标表示。

(8)《规划》实施情况

《规划》实施情况是指各城市贯彻落实《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的情况,以各城市分解落实《规划》年度任务的情况表示。

2.具体要求

(1)地表和地下饮用水源的监测状况分别统计。

(2)异地取水的饮用水源由水源所在地政府实施监督管理。

(3)应监测指标数量,湖泊(水库)型水源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除COD 外的108项指标加叶绿素a 和透明度共110项指标;河流型水源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除COD 外的108

项;地下饮用水源为《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的39项指标。

(4)城市同时具有河流和湖泊(水库)2种类型水源时,应监测指标数量为110项,仅有河流型水源则应监测指标数量为108项。

(5)完成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整)且已依法批复实施的,方视为完成保护区划分工作。

(6)根据城市饮用水源的实际状况,完成全部界标、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设置,位置正确并保持完好的,视为完成保护区标志设置。标志设置参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

(7)《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要求,一级保护区内不得有与取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及其他禁止行为。一级保护区整治,主要评估一级保护区内与取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建筑物的拆除关闭和其他禁止行为的整治情况。

(8)《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要求,二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和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

—11—

城市所有水源均无需进行环境整治的(即不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评估时一级保护区整治和二级保护区整治率视为100%,若单项无需进行整治的,则此单项整治率评估时视为100%。

(9)本方案中所涉及的生活污水,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未纳入污水收集管网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家庭排水。

(10)《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指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

(11)风险源名录包括风险源登记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12)城市饮用水源无污染风险的,评估时风险源名录完成率和危险化学品运输制度建立率均视为100%。

(13)以政府文件形式分解落实《规划》任务的,本次评估方视为完成《规划》任务的分解落实。

(14)城市水源管理状况以年内完成的工作为评估依据,截止到当年12月31日。

三、评估方式

评估工作由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具体承

—12—

担技术指导与协调工作。

(一)报送数据

城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方案规定,每年组织对本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和环境管理状况开展自查,形成《自查报告》,并按照《评估所需材料的报送要求》(附件二)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自查报告及相关材料应经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地级以上城市于次年3月10日前报送省级环保部门,由省级环保部门汇总形成省级评估报告于次年3月底前统一上报环境保护部。

(二)撰写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于次年4月30日前完成各省《自查报告》及相关报送材料的汇总工作,形成年度《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上报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组织有关专家于次年5月15日前完成《报告》的审定。

(三)征求意见

环境保护部将《报告》正式印发给各省级环保部门及各城市人—13—

民政府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工作于次年6月底前结束。

四、评估结论

环境保护部根据各省级环保部门及各城市人民政府的反馈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并报部长专题会审议。审议通过后,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省级人民政府。同时,环境保护部将适时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评估结果。

—14—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关于坚决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加快解决我省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根据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环环监〔X〕2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以加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为目标;以着力解决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不清、边界不明、规范化建设不达标、环境风险隐患较大、违法问题多见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利用两年时间,通过定期调度、预警通报、信息公开、整改销号等措施,认真梳理我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影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保”的目标。 二、工作步骤 (一)全面摸底排查。对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逐一核实水源地基本信息,查X源地

保护区划定、边界设立、规范化建设、违法环境问题等情况,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要及时上报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并在政府门户网及媒体进行公开(问题清单见附件1)。 (二)实施清理整治。根据排查出的问题,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一源一策、积极稳妥”的原则,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具体措施、任务分工、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于X年7月底前,报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按照整改方案,积极稳妥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如期完成各项整改任务,各市(州)政府每月20日前向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报送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并向社会公开。 (三)逐一核查销号。各市(州)、县(市、区、行委)政府要建立问题清单整改销号制度,整改完成一个,销号一个,整改销号情况及时报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备案。各市(州)政府负责组织现场核查和销号,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适时组织现场抽查。各市(州)政府负责总结本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开展情况,X年11月底前,向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上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总结;X年10月底前,上报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报告。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负责起草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工作报告,经省政府审定后,按期上报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 三、主要任务

环境技术评估(ETV)简介

环境技术评估(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简称ETV)是由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创建的一套程序和方法。通过客观的、高质量的数据,按照统计学的方法来评估创新的商业化技术,从而为潜在的用户提供一个可信的评价,以供其对环境技术进行选择和决策时作参考。 通过ETV计划,可以定量地了解环境技术的真实水平,提高技术的可信度和市场竞争力。 一、起源 美国的ETV开始于1994年,由美国EPA的研究与发展办公室具体进行操作。试点工作与1995年开始,至今已认证了147项技术或产品。 加拿大ETV工作开始于1997年,由加拿大联邦政府环境部和工业部牵头,主要由环境部负责,并选择了一个叫加拿大环境技术促进中心的民间组织来操作,至今已认证了39项技术或产品。 二、主要特征: 1、客观评估技术的性能特征,不对其进行比较和排序。 2、主要针对已市场化或准备好市场化的技术,不评估处在实验室阶段的技术。 3、实施第三方认证。认证组织从公共或民间机构中选择。 4、采用试点方法扩展试点技术领域的范围。试点的最终目的室设计和实现一个通用的认证方法和程序。 5、对每一个技术领域,EPA建立唯一的认证组织机构。 6、初期由政府支付费用逐步转向申请者支付。 7、为树立其权威性和加速技术的推广,逐步与环境技术许可证发放结合起来。 三、中国ETV计划进展情况 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加拿大环境部的共同努力下,中加合作项目:"建立中国环境技术评估体系"第一期于1999年7月正式启动,主要对加拿大的ETV评估体系进行考察和了解,已经完成。 中加合作ETV二期项目于2002年1月正式启动,正在进行。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在加拿大ETV的基础之上,改革中国现有的环境技术评估体系,建立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制度。新的技术评估体系能够更好的反应技术性能,促进新技术的市场化,加快环境技术的开发并尽快的与国际环境技术评估体系接轨。 具体目标为: (1)在中国建立ETV管理机构; (2)在中国开展ETV试点工作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编写相关文件; (3)提出技术评估机构及技术测试中心的管理办法 1、中国ETV体系框架 为了严格、公正的开展环境技术评估,中国的环境技术评估组织和机构将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直接领导,职责明确的开展工作。 中国环境技术评估体系主要设立以下机构:中国环境技术评估指导委员会、中国环境技术评估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环境技术评估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环境技术评估中心和环境技术测试中心。 2、中国ETV计划的对象和范围 中国环境技术评估的对象和范围为境内外环保企业开发的用于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创新技术,包括已商业化的技术和具有商业化潜力的技术。 3、中国ETV的基本程序 环境技术评估(ETV)是针对企业的技术性能声明,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法规,经第三方测试(或在第三方测试机构的监督下自行测试)和指定的评估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技术情况说明书、评估证书以及评估报告证明某一创新环境技术符合其性能声明,并满足国家有关排放标准。

最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便于专项行动工作的开展,成立XX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县直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成,专项行动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 二、目标任务 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利用

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保”的目标。 (一)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检查是否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尚未完成保护区划定或保护区划定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限期划定或调整。 (二)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重点检查是否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限期整改。 (三)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重点检查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违法网箱养殖等问题,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全部限期清理整治到位。通过落实“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保持和改善,努力提高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三、进度安排

2020年4月8日前,完成县级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排查,建立问题清单。2020年年底前,完成县级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 四、任务分工 (一)“划”。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调整工作由县环保局完成。县环保局负责划定、调整水源保护区相关材料、技术报告的编制、上报。 (二)“立”。水源地立标工作原则上由水源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按规范要求设立、完善。 (三)“治”。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整治,按照水源地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专项排查和问题整改工作,核查整改情况,全面、深入、细致开展专项排查,对环境违法问题科学制定整改方案,依法处理、分类处置、精准施策,积极稳妥解决难点问题,推动排查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水源保护地郑州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郑州市城市集中式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饮水安全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又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郑州市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67号)和河南省环境保护局下发的《关于组织编制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函》(豫环函〔2006〕94号)的文件要求,在市政府统一安排下,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郑州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布置、安排了该项工作,强调了该工作的政府目标和责任。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水利局、市政管理执法局、环境保护科研所等单位抽调业务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课题组;对各委、局、区、县具体从事该项工作的技术干部进行专项技术培训,开展了郑州市饮用水水源地城市经济基础情况、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分布状况、生态及管理状况调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核定;并编制、完成了《规划》。 《规划》在充分分析郑州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市区城市总体规划,重新划分与核定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措施,近期(2010年)基本解决郑州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饮用水水源的标准;在远期(2020年)全面解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满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 通过制定《规划》,加强水源保护,促进水源涵养,推进城市水污染防治,加大节水力度,为防治饮用水源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饮水安全奠定基础;同时,完善水源地安全防护体系和监测系统,制定防止水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指导老师: XX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课程:________ 环境影响评价 _________________ 专业:XXXXXXXXXXXXXX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刖言 建设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对发展贵州人才基地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主要以各高校狙击为主要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贵州省教育素质质量。 建设项目投入巨大,最终还是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目前,花溪大学城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本次对贵州师范大学的正在建设中项目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拉简单的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

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2005年4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2008年6 月1 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2011年3 月1 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2004年8 月28 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 月1 日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 月18日施行,国务院第253 号令)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 日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 号) (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6 月1 日(12)《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2009 年7 月 (13)《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2005年11月 (14)《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0月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

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

第一章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 第一条基本情况 2007年,我国城市及县级政府所在镇共有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地4002个,供水服务人口4.91亿,占全国城镇人口的83%。南方地区以地表水水源地(含河流型与湖库型)为主,北方地区以地下水水源地为主。从取水量来看,湖库型水源地取水量最大,地下水型水源地取水量相对较小。 第二条水质特征 河流型水源地水质污染特征:按受污染物影响的水源地数量统计,河流型水源地的主要污染因子依次是氨氮、溶解氧、铁、锰、CODMn、石油类等。湖库型水源地水质污染特征:按受污染物影响的水源地数量统计,湖库型水源地的主要污染因子依次是总磷、总氮、CODMn、BOD5等。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污染特征:按受污染物影响的水源地数量统计,地下水型水源地的主要污染因子依次是氟化物、铁、锰、氨氮、硫酸盐等。 第三条管理状况 1.保护区划分 全国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大部分水源已完成保护区方案,但仍有部分水源的划分方案未获省级政府批复。 2.监测能力 (1)站点设置。据2007年统计,仍有部分饮用水水源地未设置监测站点,部分饮用水水源地仅设置1个监测点。因水源地分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一个监测点难以全面反映水源地的水质状况。 (2)监测频次。据2007年统计,水源地监测点位和频次不能满足水质监督需求,常规监测点数量有限且自动检测点位甚少。监测频次也需进一步加强。

(3)常规指标监测能力。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均具备常规指标监测能力,县级城市及乡镇,多数不具备常规指标监测能力。 (4)有毒有机物监测能力。省级监测中心站中,绝大部分监测站不具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全指标(109项)的监测能力。县级市不具备有毒有机物监测能力。目前,绝大部分可能对水源地构成影响的有毒有机物质尚未纳入监测和管理范围。 3.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现有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各地也颁布实施了多个饮用水水源环保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水质变化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源地面临的环境压力显著增大,饮用水水源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部分水源因水质下降,不得不更换取水口位置(向上游迁移),甚至关闭水源地。 第五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级保护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流型水源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沿岸建筑物、居民点、工业及生活排污口、趸船码头、采沙场等。湖库型水源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农村居民点、规模化畜禽养殖、农业种植、旅游度假村、宾馆等。生活、农业和养殖污染是影响湖库型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地下水型水源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建筑物、居民区、生活污染及垃圾堆放场等。 2.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流型水源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及污水处理厂排放等;湖库型水源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

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措施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我国饮用水水源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轻、重工业发展迅速,由于“重规划,轻保护”,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众多工业废弃物、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丢弃,以及生活垃圾泛滥,农业污染严重等众多因素都加剧了我国许多地区的优质水源地的严重破坏。同时,饮用水检测严重不达标,水源地环境污染严重问题十分严峻,民众的健康得不到保障,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地区政府以及环境保护相关单位在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在监督、治理上的职责缺失。诚然,监管部门在保护饮用水水源环境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是仅依靠监管部门也是远远不够的,工业企业的环保意识也应该加强。由于很多工业企业家教育程度低,缺乏环保意识,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我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所以,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加强,需要管理部门与企业家双管齐下,共同改进,才能保证人们拥有无污染,无公害的干净的饮用水。

1.1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据悉,由于目前饮用水水源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管理机制也处于萌芽阶段,所以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主管真正意义上严格遵循我国现阶段制定的有关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保护制度去管理相关工业企业,限制污染物排放到水源地的先例少之又少。而且,部分相关单位没有树立饮用水水资源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因而对部分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也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惩罚机制,更不用说污染物达标排放等解决措施,从而使工业污染处于无人监管的放任阶段。我国是一个法治型社会,法律制度不完善,法律约束力不够,会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破坏一发不可收拾,造成更加不可收拾的后果。如果只是为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重视饮用水水资源地环境保护,人们必然自食其果。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刻不容缓。 1.2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尚未建立 对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水源地环境检测以及环保知识的普及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地区的人不仅缺乏环保理念,更加缺少资金投入,设备投入来建立起正规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系统以及招引进相关专业知识人才,来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检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合同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合同 Technical service contrac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 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 年 ____ 月 ____ 日 合同编号:XX-2020-0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合同 前言: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技术合同的标的与技术有密切联系,不同类型的技术合同有不同的技术内容。本文档根据技术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委托方(甲方):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 项目联系人: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 咨询方(乙方):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

项目联系人: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 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就__________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专项服务,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甲方委托乙方进环境评价的内容如下: 1.环境评价的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2.环境评价的内容: 一、该项目的工程分析; 二、该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平度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XX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发布日期:2008-12-07 XX 政府 1 总论 1.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和青岛市环境保护局的统一部署要求,秉承建设生态市的主线,坚持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山水田园秀美宜居”城市的目标,践行“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坚持流域污染防治与饮用水源保护并重,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法治,严格监管,切实解决一批影响水源地水质的隐患、问题,确保全市饮用水源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2 规划原则 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并举的原则: 深化流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加强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促进末端治理与源头预防有机结合,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和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以战略地位重要、环境敏感度高、环境问题突出的饮用水源地为重点,解决重点环境污染问题,保护重要饮用水源地,统筹兼顾其它饮用水源地保护,统一规划,按轻重缓急分步有序推进实施。 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各项工作均坚持科学性原则;规划方案制定、技术方法研究,应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以保障其有效性并得以落实。 积极动员公众参与的原则:

保护饮用水源地、保障饮用水安全是与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一项长期工作任务,规划各方面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 坚持从平度实际出发,与国家、省、青岛市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的原则。要立足于平度的实际,规划要融入国家、省、青岛市的总体规划之中。规划在遵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与相关农业、水利、林业、畜牧、土地及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尤其是编制现状调查及工程措施时,应与其充分沟通,使现状调查内容更加完善,采取的工程措施避免重复。同时兼顾各行业需要,统筹安排,保证项目资金使用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3 规划编制依据 《xx 环境保护法》( 1989.12) ; 《xx 水法》( 2002.10); 《xx 水污染防治法》( 1996.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03); 《xxxxxx》( 1991.06); 《xxxxxx 实施条例》( 1993.08); 《XX农业法》( 2002.12) ;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

附件: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 (试行) 二○一○年九月 — i —

目次 1 总则 (1) 1.1 适用范围 (1)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3 术语和定义 (1) 2 水源地选址和建设 (3) 2.1 水源地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3) 2.3 水源地的建设 (5) 2.4 水源地的环境要求 (6) 3 水源地污染防治 (6) 3.1 生活污水防治 (6) 3.2 固体废物防

治 (8) 3.3 农药污染防治 (9) 3.4 化肥污染防治 (10) 3.5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1) 3.6 工业污染防治 (12) 3.7 其他污染防治 (12) 4 藻类水华控制和地下水污染修复 (13) 4.1 藻类水华控制 (13) 4.2 地下水污染修复 (14) 5 水源地环境管理 (17) 5.1 完善环境管理机制 (17) 5.2 开展环境信息调查和风险源排

查 (17) 5.3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 (18) 5.4 保障水质安全 (20) 5.5 加强公众参与 (20) 附录 A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污染防治技术表 (22) 附录 B 本指南用词说明 (26) — ii —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选址、建设、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等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现用、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T 8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GB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HJ/T4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HJ/T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1.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环评评估 自从1992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了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随后多个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陆续设立环评技术评估机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工作正式进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审批提供技术依据,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客观、公开和公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工作在环评体系中的现状。 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也称技术核查、技术审查、环评评估,是由环评技术评估机构接受委托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质量的一种审核形式。评估的依据来自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及要求。评估机构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对建设项目和专项规划实施的环境可行性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技术评估并出具技术评估报告,为确保报告书的编制质量及完整性具有较好的监督和审核作用,属于非机构第三方审核。 二、环评评估存在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是环境保护部门行政职能的一部分但由建设单位支付费用。国家环保部发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中明确技术评估机构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开展技术评估工作,“为环境保护行

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进行的活动”,其工作流程为“技术评估机构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初步审核...”。在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原则“为与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相同依据的原则”。环保部在2002年3月28日发布实施的关于执行《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三、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上报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时委托相应级别的环境影响评估机构对评价报告进行技术评估。...技术评估报告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行政审批的技术依据。”据此,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行政审批过程设置技术评估流程,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成为环评行政审批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计价格〔2002〕125号文规定“环境影响咨询...包括:...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技术评估”,该收费“属中介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因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工作经费没有明确来源,造成各级环保部门所属的评估机构收费情况不一,如审计发现国家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开展技术评估工作不向建设单位收费,多个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行政审批过程中,要求建设单位委托评估机构并交纳评估费,导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报告依据同一原则出具,均由建设单位出资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 2.1-93)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可参照本标准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2 引用标准 HJ/T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所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部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3.2 在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如需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则应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3.3 如通过评价对厂选厂址给出否定结论时,对新选厂址的评价应按3.1的规定重新进行。 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4.1 划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是以下列因素为依据进行划分的: 4.1.1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有: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 4.1.2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 4.1.3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4.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概要 4.2.1 环境影响的评价项目 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一步分解成对下列不同环境要素(或称评价项目)的评价,即: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 建设项目对上述各环境要素的影响评价统称为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简称单项影响评价)。 4.2.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4.2.2.1 按照4.1中的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相应的导则。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为便于专项行动工作的开展,成立XX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县直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成,专项行动办公室设在县环 保局。 严格依据《中华人民 ___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利用 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努力实现“保”的目标。 (一)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检查是否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尚未完成保护区划定或保护区划定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限期划定或调整。 (二)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重点检查是否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 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限期整改。

(三)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重点检查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是否存在排污口、违法建设项目、违法网箱养殖等问题,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全部限期清理整治到位。通过落实“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定期开展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保持和改善,努力提高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2020年4月8日前,完成县级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排查,建立问题清单。2020年年底前,完成县级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整治。 (一)“划”。水源保护区的划定、调整工作由县环保局完成。县环保局负责划定、调整水源保护区相关材料、技术报告的编制、上报。 (二)“立”。水源地立标工作原则上由水源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按规范要求设立、完善。 (三)“治”。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整治,按照水源地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专项排查和问题整改工作,核查整改情况,全面、深入、细致开展专项排查,对环境违法问题科学制定整改方案,依法处理、分类处置、精准施策,积极稳妥解决难点问题,推动排查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冀环控【2008】9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 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各设区市环保局: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连续出现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严防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现将有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认真落实省政府批准的《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10年)》提出的目标,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的实施方案,明确每一项任务的工作要求、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警示标志。各市要在对本辖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有关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在不同位置设置相应种类和内容的饮用水保护区标志。并于 2009年6月底前完成。 二、建立健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的报告和信息公开制度。我省列入国家环保重点的城市,要按照环保部要求每年对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进行一次水质全分析,分析评估结果报环保部同意后向全社会公布;其他设区市环保部门每年要向当地政府报告辖区内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结果,经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 三、认真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废水污染源清理工作。严厉打击水源保护区内一切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公开曝光查处结果。各市根据《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分》规定,对本地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的现有污染源进行彻底调查。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要求,对一级保护区内现有的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工业、养殖、旅游等项目,提请当地政府责令

环境影响评价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要素或整体环境性质的优劣,即环境系统的内在结构与外部所表现的状态对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发展的适宜性。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加以描述。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质量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即不利于人类及生物界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估计,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容量是一定区域内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自净环境受到污染后,没有人工净化的措施下,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步消除污染物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检测方法,环境标准样品,环境基础,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体现污染预防思想;容易量化;满足政策法规要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评价指标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最新版)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 水源地保护区清拆与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前言 (1) 1 总论 (4) 1.1项目概况 (4) 1.1.1 项目名称 (4) 1.1.2 建设地点 (4) 1.1.3 项目法人 (4) 1.1.4 工程内容 (4) 1.1.5 工程投资 (4) 1.2编制目的 (5) 1.3编制依据与基础资料 (5) 1.4编制原则 (6) 1.5编制范围 (7) 2 城市概况 (8) 2.1城市性质和规模 (8) 2.2自然条件 (9) 2.2.1 地形、地貌 (9) 2.2.2 气象 (10) 2.2.3 水文 (11) 2.2.4 地震 (12) 2.3地质概况 (13) 2.3.1 区域地质概况 (13) 2.3.2水源地地质条件 (14) 2.4供水现状 (17) 2.5地下水水源地概况 (17) 3 项目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 3.1项目背景 (20)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2) 4. 项目水资源现状及水量预测 (27) 4.1地表水环境质量 (27) 4.2地下水水资源现状 (27) 4.3水量、水质状况、发展趋势和开采前景 (29) 4.3.1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条件 (29) 4.3.2 地下水资源评价 (40) 5水源地环境保护方案 (50) 5.1水源地环境保护思路 (50) 5.2水源地环境保护范围 (50) 5.3水源地保护区的管理制度 (50) 5.4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51) 5.5地方政府保障措施 (52) 6. 项目影响 (54) 6.1减少项目影响的措施 (54) 6.2项目影响范围 (54) 6.3.1 项目影响 (54) 6.3.2项目永久征收占用集体土地 (55)

环境评估报告

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委托单位:XXX有限公司 提交报告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 野外调查: 报告编写: 审查: 总工程师: 队长: 提交报告时间: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 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 2.1矿山建设概况 2.2矿山开采现状 3、评价范围确定 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气象与水文 4.2地形地貌特征 4.3生态环境状况 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5.1地层与岩性特征 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 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4斜坡类型及特征 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 6、评价级别的确定 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7.1现状评价内容 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7.3现状评价方法 7.4现状评价 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8.1预测评价内容 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8.3预测评价方法 8.4预测评价 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9.1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 10.1结论 10.2防治措施建议

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011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采,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采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办理采矿许可证登记提供资料,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监督和管理。要求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在()年开始实施的。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用户答案:[C] 得分:8.00 2.影响战略环评与战略决策有效融合的关键取决于开展战略环评的()和实施机制。 A.地点 B.时机 C.承担单位 D.审批单位 用户答案:[B] 得分:8.00 3.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包括: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 A.不同类型规划方案综合论证重点 B.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C.辨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 D.规划概述、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 用户答案:[B] 4.《环评法》第七条规定,()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土地利用 B.地级市 C.直辖市 D.省会城市 用户答案:[A] 得分:8.00 5.《环评法》规定,对于(),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的篇章或者说明。 A.指导性规划 B.综合性规划 C.综合性和指导性规划

D.规划 用户答案:[C] 得分:8.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环境影响评价在()、()、()和()层次的应用称为战略环境评价。 A.法律 B.政策 C.规划 D.计划 E.项目 用户答案:[ABCD] 2.战略环评可划分为()、()和()。 A.战略性方法 B.参与性方法 C.描述性方法(Descriptive) D.规划性方法 E.分析性方法 用户答案:[BCE] 得分:8.00 3.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指规划的范围或者领域相对较窄,内容比较专的规划,包括()、()、()、()、()、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和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A.工业 B.农业 C.畜牧业 D.林业 E.能源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8.00 4.战略环评的核心目标是将环境影响量化,识别规划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预测其影响的()和(),并且将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A.范围 B.规模 C.大小 D.强度 E.面积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方案(1)

第一节设计原则 本项目方案设计的原则为: 1、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满足《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的规定要求。 2、提高全民意识、警示及保护地下水,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3、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警示牌上的图形和文字。 4、根据现场情况设计绿化形式及植株选择。 第二节设计范围 本项目的内容包括: (1)设计内容包括:界标、警示牌图形文字;隔离栅布设;绿化。 (2)界标、警示牌的制作安装;隔离栅的采购、安装;绿化所需种植地整理、种植、浇水等。 第三节设计依据 本项目方案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有: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HJ/T433-2008) 3.《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环境保护指南(试行)》 4.《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 (HJ/T433-2008) 5.《饮用水水源保护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T338-2007) 6.《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政策》 (HJ588-2010) 第四节项目概况 在饮用水水源区域做好防护措施,设立界标、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采用隔离栅来进行物理防护,对水源地周边进行合理绿化,建立植被绿化,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拦截农业污染物进入水源,构建植被绿化防护工程。

①隔离栅建设 隔离栅的建设坚持以下原则:根据地形及实际情况,避开较大面积耕地、居住区, 有利于彻底保护水源地的生态及安全,所用材质为PVC浸塑护栏。 ②警示牌设置 在水源地区域显着位置设置警示牌,警示牌注明保护区范围及注意事项。 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界标 界标正面的上方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图形标。中下方书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名称,下方为监督管理电话等监督管理方面的信息,监督管理电话一般为当地村居主要负责 人联系电话。 ④植被绿化防护工程 对水源地周围进行植被绿化,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植被蓄水能力,有效防止其他 生物对水源地进行污染和破坏。 辖区内14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设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内 容清单参照下表: 序号工程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警示牌个25 2 界标个14 3 隔离栅M 315 4 植被绿化M2800 采购项目分布如下: 序号名称工程项目单位数量 警示牌个 2 1 村 界标个 1 警示牌个 3 2 村 界标个 1 警示牌个 2 3 村 界标个 1 4 村警示牌个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