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附件: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编制技术大纲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二○○六年五月

目 录

1.总论 (1)

1.1.工作背景 (1)

1.2.规划原则 (2)

1.3.规划编制依据 (2)

1.4.规划范围与目标 (3)

1.5.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4)

2.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 (5)

2.1.基本要求 (5)

2.2.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 (6)

2.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8)

2.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 (9)

2.5.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0)

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 (10)

3.1.基本要求 (10)

3.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11)

3.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价 (13)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控制 (14)

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 (14)

4.2.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14)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 (14)

5.1.基本要求 (14)

5.2.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 (15)

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16)

6.1.基本要求 (16)

6.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16)

6.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18)

6.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19)

6.5.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19)

6.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0)

6.7.规划投资—效益评估 (21)

6.8.规划实施保障 (21)

7.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23)

7.1.重庆市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23)

7.2.大理市湖泊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23)

7.3.深圳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筛选技术示范 (23)

7.4.沈阳市浑河地表—地下复合型饮用水水源地环保规划技术示范 (23)

8.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支撑体系 (24)

8.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究 (24)

8.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研究 (25)

8.3.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研究 (26)

9.工作成果提交 (26)

9.1.地市级规划成果 (27)

9.2.省级规划成果 (27)

9.3.国家级规划成果 (27)

1.总 论

1.1.工作背景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目前在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据2003年《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1989年国家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而根据1996调查报告,这一数字已分别上升至83.31%和27.71%。可见,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尽管各省市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都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别很大,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水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

— 1 —

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委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该工作旨在进一步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后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1.2.规划原则

l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情况调查过程中,求真务实;国内外比较分析、规划方案制定、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中,均应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

l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规划中切实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

l全面规划、重点深入的原则:对全国各级各类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进行全面规划,重点突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l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规划方案应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全面落实。

l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涉及跨行政区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l公众参与的原则:饮用水安全关乎全社会千千万万民众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1.3.规划编制依据

l《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 2 —

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05)

l《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

l《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

l《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 B5749-85)

l《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 J3020-93)

l《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 B5084-85)

l《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B3838-2002)

l《地下水质量标准》(G B/T14848-93)

l《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 B15618-1995)

1.4.规划范围与目标

1.4.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

1.4.

2.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期为2006~2020年。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规划编制原则,将规划期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达到分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明确、便于操作的目的,其中近期为规划的重点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近期):2006~2010年;

第二阶段(中期):2011~2015年;

第三阶段(远期):2016~2020年。

1.4.3.规划目标

近期目标(2006~2010年):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基本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

— 3 —

中期目标(2011~2015年):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大幅削减,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改善;

远期目标(2016~2020年):饮用水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稳定达标。

1.5.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

— 4 —

规划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为基础,评价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全面核定已经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补充划分没有划定保护区的饮用水水源地,为规划方案提供基础;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主要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控制工程规划、管理能力建设规划、工程实施效益评估等,并在典型区进行技术示范;同时,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各级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2.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

2.1.基本要求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部分是规划方案制定的基础,以县级以上城市为单位,开展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2.1.1.工作基本要求

(1)调查成果分级分类反映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基础情况,满足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需求。

(2)调查突出可操作性,以国家、省市总体指导,以县级市为单位向地级市、省、全国汇总。

(3)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适当补充监测。

2.1.2.调查方式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方式分为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现场监测三类。其中,以资料收集、调研为主,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料;以现场监测为辅,充分利用现有监测条件,对调查数据进行补充完善。

— 5 —

2.1.

3.提交成果

(1)报告文本:以地市级为单位,编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基础情况、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状况、生态环境状况。

(2)图表及其他附件:饮用水水源地调查相关数据,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报告相关图件,如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分布图、污染因子污染状况分布图、水污染趋势分布图等,大型饮用水水源地要求地图比例尺大于1:5万,小型饮用水水源地地图比例尺1:1万。各类调查相关数据光盘。

2.2.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

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以城市为基本单元,调查统计分析与城市用水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水源地基础情况等方面。

2.2.1.城市社会、经济状况

城市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用以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情况,为分析评价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提供基础。具体内容包括:

(1)行政区划分,城市人口数量、结构及分布,国内生产总值(G D P),产业结构及布局等方面的现状。

(2)与饮用水源水质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情况,重点调查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

(3)城市总体发展、社会、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相关规划;城市行政区划图、产业布局图。

2.2.2.供水及用水状况

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用以掌握城市供水及用水结构、用水水平 — 6 —

等。城市用水调查包括城市所有用水活动的用水情况,即包括生活用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城市供水调查包括向城市供水的所有水源,即包括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具体调查内容包括:

(1)居民家庭用水总量、用水价格。

(2)集中供水量、供水人口,分散式供水量、供水人口。

(3)生产运行用水、用水价格。生产用水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用水,循环使用率。

(4)社会服务用水总量、用水价格。服务业用水包括公共服务用水、消防及其他用水。

2.2.

3.水源地基础情况

水源地基础情况主要针对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水源地的基础信息、取水情况。

(1)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包括水源地名称、地理位置及地理坐标、水源类型(如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取水量等。

(2)饮用水水源地运行状况。包括水源地类型、建设时间、工程设计采水量、实际取水量、采水方式等;水源地类型中是否属于应急水源进行注明。

(3)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所在水系或河流湖库自然属性的调查,如面积、长度、流量、水位、水深、蓄水量、降雨量等水文数据;所在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图、地形地貌及土壤分布图。

(4)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其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岩性、地层、构造、包气带厚度、含水层及包气带、地下水

—7 —

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

(5)饮用水水源地所在水环境功能区及其编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编码统一采用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中二级分区编码、行政编码、水源类型编码及序号等四层编制。

2.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1)地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

收集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常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属于地表水水源:包括目前已经进行监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表1、表2和表3中各项指标。此外,湖泊、水库水源地,补充总磷、总氮、叶绿素a和透明度四项指标。

属于地下水水源:包括目前已经进行监测的地下水质量标准中各项指标。

时间:2005年各月数据

(2)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调查

已经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同城市集中水源要求。

没有开展日常监测的县级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选择P H值、硬度、总溶解性固体、C O D M n、N H3-N、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挥发酚、砷、H g、C r、F e、M n、C d、P b、大肠菌总数、细菌总数等主要指标,开展补充监测。

按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监测三次。

水质监测点(断面)的布设和监测方法,参见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 J/T91-2002)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 J/T 164-2004)。

—8 —

2.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

水污染源调查包括污染源类型、污染来源及时空分布。污染源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其中,面污染源及内污染源调查主要针对湖库型水源地。

2.4.1.点源污染调查

主要调查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的污染排放情况,包括工业企业、居民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水排放口。此外,还应关注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固定点源,如垃圾转运站、垃圾填埋场、油库等违章建筑物或建设项目。其中,水源地违章建筑和建设项目的确定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为依据。

(1)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和污染源调查:已划定保护区的,调查仅限于饮用水源一级、二级及准保护区内;未划定保护区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对取水口水质有直接影响的排污口和污染源。

(2)排污口调查包括排污口名称、排入水源地污水量、污染物量、污染源类型(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污染源位置。其中,污染源位置指明与水源地取水口的距离和相对方位。主要污染物以各类污染源的特征污染物为主。

2.4.2.面源污染调查

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流域,开展面源污染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城镇地表径流、化肥农药使用、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分散式畜禽养殖等。调查指标项根据不同面源污染类型予以选择。

其他环境问题调查包括海水侵入、渗坑偷排、公路及铁路等潜在源和移动源,在调查报告中说明。

—9 —

2.5.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主要针对中小型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指标调查。

(1)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包括工业、交通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用地,农业种植用地。

(2)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自然湿地的面积及维护情况。

(3)水土流失情况,包括水源地周边采石场、裸地面积,坡耕地面积及其占耕地面积比例,水土流失及治理面积,土壤侵蚀模数等参数。

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

3.1.基本要求

3.1.1.工作要求

以基础状况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阐明县级以上城市的饮用水污染现状、污染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3.1.2.工作方式

技术支持单位提出评价报告的要求格式。

以地级市为单位,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状况评价。编制市级评价报告,再汇总成为省级报告,最终形成国家级报告。

3.1.3.提交成果

(1)地市级汇总辖区县级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2)省级汇总辖区地级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报告。

—10 —

— 11 —

3.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3.2.1.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

1、地表水水质评价

地表水水源地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B 3838-2002)。基本项目水质类别分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及劣Ⅴ类评价;一级水源保护区以Ⅱ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二级水源保护区以Ⅲ类地表水标准值为限值,给出是否达标、主要不达标污染指标、超标倍数等。

补充项目及表3中有毒有机物和地区特定监测项目按达标、不达标评价。分析水体主要污染类型。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

湖库类水源地富营养化按“贫”、“中”、“富”评价。富营养化评价包括总磷、总氮、叶绿素、透明度和高锰酸盐指数5项。

(1)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采用卡尔森指数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m j j TLI Wj TLI 1

)()( 式中:T L I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 j —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 L I (j )—代表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 h l a 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 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

∑==m j ij r ij r j W 1

22

式中:r i j—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 h l a的相关系数;

m—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水库)的c h l a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i j及r i j2见表1。

表1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 h l a的相关关系r i j及r i j2值

参 数 C h l a T P T N S D C O D

M n

10.840.82-0.830.83

r

i j

210.70560.67240.68890.6889 r

i j

(2)单个项目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

(1)T L I(c h l a)=10(2.5+1.086l n c h l a)

(2)T L I(T P)=10(9.436+1.624l n T P)

(3) T L I(T N)=10(5.453+1.694l n T N)

(4)T L I(S D)=10(5.118-1.94l n S D)

(5)T L I(C O D M n)=10(0.109+2.661l n C O D M n)

式中:c h l a单位为m g/m3, S D单位为m;其它项目单位均为m g/L。

(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

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分级,包括: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和重度富营养。与污染程度关系如表2:

表2水质类别与评分值对应表

营养状态分级 评分值T L I(∑) 定性评价 贫营养 0<T L I(∑)≤30优

中营养 30<T L I(∑)≤50良好 (轻度)富营养 50<T L I(∑)≤60轻度污染

(中度)富营养 60<T L I(∑)≤70中度污染

(重度)富营养 70<T L I(∑)≤100重度污染

—12 —

3.2.2.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 B/T14848-93),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地下水水质指标分为一般化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类别,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分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及劣Ⅴ类评价类别,填写达标和不达标。以Ⅲ类地下水标准值为限值,列出是否达标、不达标指标、超标倍数等。对于有多年观测资料的水源地,针对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3.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价

评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所处的形势、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所处的形势。

(1)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估

分类别(地下水、地表水)地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包括水源地保护现有地方法规及其执行情况、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及其运行情况、已实施的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及其效果、行政管理、信息发布等。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状况、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评估当前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

(2)主要问题识别

分析现有和面临的问题,如保护区内企业排污问题、跨行政区用水纠纷及流域统筹安排问题、监管能力建设问题等。分析识别当前拟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寻求有利于解决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技术、方法和发展方向。

—13 —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控制

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

根据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治理工作的要求,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十一五”期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污染负荷量变化,以及上游污染负荷对水源的影响。

4.2.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主要针对不达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以近期(2006-2010年)为实施时限,制定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提出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污染负荷削减任务。为该类水源地稳步、持续地改善水质提供依据,为该类水源地相关的工程实施建设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1、不达标水源地的识别分析

通过调查评价、分析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指标,分析污染指标的可控性和控制途径。

2、不达标水源地水质控制目标的确定

在水源地主要污染指标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污染物的来源、削减污染负荷的技术经济要求,提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控制目标。

3、不达标水源地内的最小污染负荷削减量的确定

针对不同的地表饮用水源类型,选择适当的水质模型,计算最大允许负荷和最低削减要求,并作为工程规划中治理项目选择、规模确定的依据。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

5.1.基本要求

5.1.1.工作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目的是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服务,为相关部门合理开发和利用饮用水—14 —

水源,保障饮用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由于各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情况存在着“是否划分”、“划分方法和标准不一”、“划分是否合理”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已经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统一的方法重新核定,对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补充划分,并报政府或人大批准。

5.1.2.工作方式

技术支持单位制定统一的划分技术规范,在本次划分工作中应用,并报科技标准司颁布。

对已经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统一的方法重新核定,对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进行补充划分,报省人民政府或人大批准。

5.1.3.提交成果

(1)报告文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与核定报告文本;

(2)图件:编制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图集。

5.2.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为主要依据,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指导各省、市对已经划定的保护区进行核定,对尚未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区开展划分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1、对于已经划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照主要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统一的技术方法对区划范围进行核定。

2、对于没有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补充划分。

3、在完成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分后,编制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图,要求地图比例尺为大型流域1:5万,中小型流

—15 —

域1:1万。

4、于调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补充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重新报省级人民政府或人大审批。

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6.1.基本要求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是本次规划的核心内容,它以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评价及水源保护区划为基础,通过水源地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建设、应急能力建设、预警监控体系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具体工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监督管理能力,以求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落到实处,全面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该项内容的成果包括各专项工程的规划研究报告、相关电子地图、图集等附件。工程总体规划要求包括:

(1)近、中、远期有效结合,不同时期的重点区、工程措施内容和方法应合理安排;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类分级别开展,紧密结合不同类型保护区的不同保护需求,近期突出重点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3)工程实施需落实具体,以地市级单位为主要组织单位,落实到县级市;

(4)工程方案设计合理,目标可达。

6.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6.2.1.点源污染防治工程

点源污染防治工程的目的为了有效防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点源污染,及时控制现有的重点污染源,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在近—16 —

期,主要解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的重要威胁,在远期实现污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点源污染防治工程内容为:围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对不同级别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对各保护区的点源污染,尤其是污染型工业企业、违规建筑物和建设项目,制定清拆、整治和总量控制方案,分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所需投资及环境效益,进行方案优化。对不同级别保护区主要内容如下:

(1)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按照“查明核定”、“清理拆除”、“严格控制”污染源为基本原则,实施清理、整治与管理。

针对地表水、地下水水源地的一级保护区,按照相关规定,列出相应的主要污染点源清单,包括违规建筑物、违规建设项目(含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口、渗坑渗井等;清理核定拟拆迁建筑物和建设项目名单,制定拆迁方案,整理核定污水排放口的数量及分布,制定截污和拆除方案;对工程实施中和实施后的水源保护区严格土地使用管制,控制企业进入,防止污染排放。

(2)二级、准保护区点源污染防治工程

二级、准保护区的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按照近期以清查、拆除违规污染源为主,远期以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予以实施。

按照相关规定,列出违规建筑物和建设项目清单;清理核定违规建筑物和建设项目名单,制定拆迁方案。

对于二级核准保护区内的污染源,限期治理超标排放的污染源,严格要求达到一级污水排放标准排放。

对于不达标的饮用水水源地,根据水质目标和水源地环境容量,

—17 —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2017年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盖章) 重点任务: 所属地区: 推荐单位: 填报时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承担单位和项目基本情况表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表

项目基本情况表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包括项目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目标。此部分应明确体现项目所符合的年度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二、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法人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承担单位股份构成及主要股东概况,单位组织架构,项目主要人员基本情况;项目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及规划,工艺装备水平,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取得成果与社会效益,技术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等。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重点是细分产品市场及重点装备、重点工程的需求情况(区分国内和国外),产品技术水平、技术来源和发展前景,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在产品生产纲领表中列出具体产品的型号、技术指标和生产规模。 四、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地点,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重点设备用途、产品工艺及解决关键问题说明,需描述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并需附设备明细表(含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及价格),对于重大关键设备需进行设备单项论证。 项目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以及与产业上下游相关单位合作方案。 五、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开工时间,项目建设(土建、设备购置等)进展情况,当前形象进度,是否存在影响项目按计划实施的情况和问题,预计完成时间等。以前承担国家投资项目完成或进展情况,以及与本项目的关系说明。 根据项目总体进度,列出年度实施进度及年度实施目标。 六、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投资使用方案和资金筹措方案;按国家相关标准列出投资估算表(按工程费用、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等细项列出),内容要全面,取费要合理。 七、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实际生产纲领和投入产出进行科学计算。

模板方案编制大纲

模板方案编制大纲

一、编制依据 序 号 项目内容 1 ×××工程图纸 2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4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6 《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8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 9 《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10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 11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7号) 14 根据该工程的创杯要求,可增加相应的规范或者验收标准 二、工程概况 1.设计概况 1 建筑规模总建筑 面积 地下每 层面积占地面 积 标准层 面积 2 层数地下地上 3 建筑层高B1 B3 B2 B4 非标层标准层 4 结构形式基础类型结构类型 5 地下防水结构自防水材料防水构造防水 6 结构断面 尺寸 基础底板厚度 外墙厚度 内墙厚度

主要柱断面基础梁断面楼板厚度 7 楼梯结构形式 8 坡道结构形式 9 结构转换 层 设置位置 结构形式 1 0 施工缝设置 1 1 钢筋类型 预应力 非预应力 1 2 水电设备情况 1 3 其他 2.模板工程概况 2.1本工程为结构。结合工程特点、质量要求,遵循“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的原则,根据不同结构部位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模板及支撑体系。 2.2模板类型的选择:根据不同结构部位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模板类型。 序施工部模板选型加固及支撑体系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7.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8.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9.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0.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11.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3.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1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1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1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1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1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 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 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4.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 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 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 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 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 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 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泵站位置,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 年限及运行情况。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 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 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 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 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 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 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特别是对现行 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 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 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 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 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 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 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 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2)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先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审查的纲要也是总体规划成果审批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a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 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b 城市中心区规划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纲要的成果要求 a 规划文本:规定性要求

一般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和审批流程

一般施工方案编制和审批流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审批制度 一、企业各级技术负责人对所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施工安全负技术责任,并在施工组织设计实施前及时进行审批,经审批、批准过后方可实施。 二、编制者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后,在审批前先经相关部门、人员审核会签,编制及审核者都必须有工程师职称。 三、施工组织设计审批采取分级控制。 四、施工组织设计应编制以下具体内容:工程项目的概况;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进度要求;施工组织机构、质量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网络;主要施工程序(方法或工序)、特殊过程及主要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资源的配置计划(如:施工设备、主要人员、生产设施、环境等);作业件的编制纲要计划、支持性的标准、规、质量管理体系件等件需求(可列出引用);工程所需的产品验证、质量检查验收活动、及其验证、验评的标准和规,可以引用);为施工过程、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可以简述、引用)。 五、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审批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按其所涉及内容由各级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质量、计划、设备、材料等相关职能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再由相应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核和审批人应有明确意见并签名,职能部门盖章。 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不能随意变更修改。确因客观原因需要修改时,应按原审核、审批的分工与程序办理。 六、安全技术措施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针对工程危险源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工程特点、施工工艺、作业条件以及施工人员的素质等情况进行制定,对工程中各种危险源,要制定出具体的防护措施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七、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相关行业规定,对专业性强、危险性大的施工项目,应单独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其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根据地方有关具体规定,组织专进行论证。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应力求细致、全面、具体;应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对所引用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必须注明其来源和依据;所选用的力学模型,必须与实际构成实际情况相符;为了便于方案的实施,方案中除应有详尽的字说明外,还应有必要的构造详图;图示应清晰明了,标注齐全。 八、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是安全技术措施实施的重要环节,为此须做好以下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关键工序安全技术交底、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技术交底、作业班组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对新进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内容为:工程项目和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工程项目和分部分项目工程的危险部位、针对危险部分采取的具体预防措施、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和规、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应采取的措施和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躲避和急救措施。 九、安全技术标准规和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内容和施工特点,收编相关的现行有效地国、行业和地方的安全技术标准、规和企业的安全技术标准、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专人保

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编写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建设背景 从区域发展及企业自身发展角度简要阐明项目提出的的主要依据及理由。 1.2 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如种植项目之种植面积、作物种类、产量等;畜禽养殖项目之畜(禽)舍面积,养殖种类,畜禽存栏数、出栏数等;加工项目之车间面积,年生产能力等;流通类项目之库容、配送能力等。 1.3项目建设目标和任务 预期实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项目设计依据和设计范围 第二章工艺设计 2.1 工艺技术方案 2.1.1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或路线 2.1.2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2.1.3工艺流程说明 包括工艺流程框图、各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或说明。 2.1.4 工艺技术可靠性和可得性 阐述所选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及经济实用性。2.2 设备方案

2.2.1 设备选型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选择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阐述拟选工艺设备和附属配套设备的依据和理由。 2.2.2 设备清单 编制仪器设备清单,将已有和新增分别列表;仪器设备清单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等。 2.2.3 设备来源 第三章建筑、结构设计 3.1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3.2 设计范围 3.3 设计内容及主要建筑(构筑物)清单 3.4 总图布置及主要技术指标 第四章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 4.1 给排水、采暖及通风设计方案 4.2 给排水、采暖及通风建设内容 第五章电气设计 5.1 电气设计方案 含供电、电力、照明、防雷接地设计等。 5.2 电气设施设备建设内容 第六章农业生产措施及基础设施设计 6.1 基础设施设计

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责任人 3.项目建设的背景及依据 要求:建设背景应说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原因以及与相关规划的关系。须摘要列举相关文件中与本项目有关的文字,并将文件全文作为附件报送。 4.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建设周期 5.项目效益、项目风险与对策 要求:对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提出完成该项目的主要风险和相应的对策。 6.投资概况 要求:如有配套资金需说明其来源和金额。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1.项目建设必要性 2.建设目标需求分析 要求:从业务、功能等方面说明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并与现状进行对比。根据建设目标,列出作为本项目验收的标准、具体指标和内容。 3.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业务量分析 要求:列举并描述系统将要实现的各项业务功能。画出系

统支持实现的业务流程图,说明对原业务流程的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测算系统运行时将达到的业务量。 4.信息量分析与预测 要求:通过分析系统应用范围、高峰时段的用户数、系统的交易量和主服务器所需的TPC-C值;得出网络数据流量峰值、高峰时段平均系统交互量和系统存储量。 5.系统功能与性能需求分析 要求:结合新的业务需求,分析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和性能,列举具体的性能指标。 第三章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要求:从业务、功能和效益等方面说明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并与现状进行对比。如分期建设的,说明项目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着重说明本期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要求:本项目建设采用或需建立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包括数据标准和与建设内容有关的各类标准。 3.数据分析和数据库设计 要求:分析数据产生、处理和存储的全过程。数据库设计须有数据内容分析、数据量分析、输入输出分析及数据库选型分析。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设计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2.2社会经济 2.3洪涝风险分析 2.4洪涝防御体系 2.5重点防护对象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3.2成员单位职责 3.3办事机构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4.2预警级别划分 4.3预防预警行动 4.4主要防御方案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2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5.3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4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5应急响应结束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2抢险与救援保障 6.3供电与运输保障、 6.4治安与医疗保障 6.5物资与资金保障 6.6社会动员保障 6.7宣传、培训和演习7后期处置 7.1灾后救助 7.2抢险物资补充 7.3水毁工程修复 7.4灾后重建 7.5保险与补偿 7.6调查与总结 8附则 8.1名词术语定义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8.4预案解释部门 8.5预案实施时间 附录

1附图 2附表 3附件 l总则 1.1编制目的 做好城市洪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已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城市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点,城区高程范围,气象水文特征;城市水系与河道、水库、湖泊等情况。

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附件2:专项技术方案编制大纲及编制说明 1 专项技术方案章节目录及编制说明 单独编制的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应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并参照施组进行编制。 1.1 编制依据 方案编制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程;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报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招标投标文件;施工调查资料;企业的装备能力、技术素质、资金储备、劳力资源、物资储备等综合实力;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 编制说明:在编写时,注意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和标准应全面且在有效期内,并应与招投标文件及设计要求的规范、标准对应,可将规范、标准全部列在正文中,也可将本工程所采用的规范、标准做成表格,作为方案的附件。 编制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完成;按照工序关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统筹考虑。 1.2 工程概况 描述工程概况时,应从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简介、设计概况、计划工期、主要技术标准、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主要工程数量、建设相关单位要求等几个方面编写。 编制说明: (1)设计概况应结合项目施工图总说明中的内容编写。 (2)合同工期应以总体工期分解后的分部分项工期为依据。 (3)主要技术标准应以设计文件(图纸)中总体设计技术标准为主,当建设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结合招、投标文件向建设单位书面确认。 (4)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水文状况(历年季节降雨量,地下水位,江河常水位、施工水位、最低水位及时间、最高水位及时间、历史最高水位,流速、冲刷深度等)、气候条件(冬、夏、雨期分布月份,极端气温及时间,季风情况,冻融深度,其他特殊气候如台风、潮汐等)、地形地貌、地质状况(针对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整体地质状况的实际描述,以设计地勘资料为基础,以施工详勘为主)等。 (5)施工条件主要描述与该分部分项工程有关的现场征拆情况、进出场道路情况、高压电、地下管线、跨河、跨路、用水、通讯等情况。 (6)主要工程数量应避免照搬照抄工程量清单。 (7)建设相关单位只要求建设相关方的名称,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温泉度假村PPP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温泉度假村PPP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PPP项目实施方案是指政府为实施PPP项目编制的计划性文件,由于PPP项目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专业性较强,实施周期漫长,为保证PPP项目的顺利实施,政府或其授权主体有必要针对PPP项目拟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内容逐步推进PPP项目的实施。 根据《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经济社会情况发展需求,以及有关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特许经营项目建议等,提出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因此,项目实施方案一般是由政府确定的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授权部门负责编制。而实施方案的内容,参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名称;(二)项目实施机构;(三)项目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实施进度,以及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标准等基本经济技术指标;(四)投资回报、价格及其测算;(五)可行性分析,即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效率的分析估算等;(六)特许经营协议框架草案及特许经营期限;(七)特许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及选择方式;(八)政府承诺和保障;(九)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后资产处置方式;(十)应当明确的其他事项。”虽然特许经营属于PPP模式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操作模式,但其规定项目实施方案的内容涵盖了PPP项目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即实践中PPP项目实施方案一般包括项目概况、风险基本分配框架、项目运作方式、项目合作期限、交易机构、合同体系、监管架构及采购方式选择等内容。

实施方案框架 一、温泉度假村PPP 项目概况 (一)温泉度假村PPP 项目基本情况 (二)温泉度假村PPP 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三)温泉度假村PPP 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二、温泉度假村PPP 项目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 (一)风险分担 1、政策风险 2、汇率风险 3、技术风险 4、财务风险 5、营运风险 6、环境风险 7、社会风险 8、法律风险 9、不可抗力风险 (二)利益共享 三、温泉度假村PPP 项目运作方式 实践中,常见的项目运作方式包括委托运营、管理合同、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转让-运营-移交和改建-运营-移交等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市长,各位副市长,各位同志: ****市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委托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XX年9月30日通过省、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评审。10月22日、20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作了汇报,并听取了意见,现将防洪规划情况向政府常务会议作报告。 一、规划范围、原则、依据、标准 (一)规划范围: 本防洪规划范围:东临龙河、沙河,南抵长江,西到管道路、潘家河,北至宁启铁路,保护面积96.67平方公里,覆盖了****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汽车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城市长期发展留有余地。本规划重点解决****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防洪治涝问题。化工园区、汽车工业园区、仪化片区的防洪详细规划另行编制。

(二)规划原则: 以流域规划为依托,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环境改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期实施。防洪丘陵山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平原区拓浚河道、加固堤防、以挡为主,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要求,采取治理措施。完善以真州镇为中心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排水实现高低分开,分区治理,平原区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圩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一般情况下,减少机排,降低防洪排涝成本。在满足防洪治涝要求的同时,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水陆交通要求。坚持防洪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原则,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规划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防洪规划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主要依据: 《水法》、《防洪法》; 《江苏省防洪条例》(1999年)、《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大纲

施工组织设计 编 制 大 纲 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技术中心 二00八年八月 封面样式滇建总承 QC02 ×××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审定: 审核: 编制: 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 或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工程处 ×年×月×日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大纲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施工部署 4、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障措施 8、冬雨季施工措施 9、环境管理体系及环保保证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 11、降低成本措施 12、四新技术应用 13、附表、附图 (注:编制时应详细编制目录)

1、编制依据 1.1、合同(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 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及签定日期。 1.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名称、报告编号及报告日期。 1.3、有关部门审批的有效施工图 施工图一览表 1.4、现行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图集 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 (2)名称应填写全称 1.5、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文件 文件的名称、编号。 1.6、建设工程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工程概况 2.1、工程建设概况 文字部分主要说明地理位置、工程类型、工程规模、使用功能、建设目的、建设工期、质量要求和投资额度,以及工程建成后的地位和作用。

地质情况:详地勘报告 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文字部分主要描述工程平面组成;层数、层高、檐口标高和建筑面积等;建筑造型及特点。 工程建筑设计概况一览表 文字部分主要描述结构设计情况,结构特点、复杂程度和抗震要求等内容。 工程结构设计概况一览表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一、目的意义 从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效能和综合竞争力、培育服务品牌等方面分析标准化工作对试点单位的意义。 二、现状和发展基础 1.现状和基础:简述本行业目前的管理经营及发展模式、本单位在行业中的情况及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标准化工作基础、管理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2、发展面临的问题:重点阐述需要标准化解决的问题。 三、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1.总体思路 2.基本原则 3.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从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制修订数量和级别、标准覆盖率、标准实施率、顾客满意度、标准化人员培训、信息管理、评价改进等方面,提出2年试点的总体目标。 (2)阶段性目标:按年度写阶段性目标。

(3)主要指标:合理设定体现标准化试点成效的、可量化的指标。 四、主要任务 根据《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要求,按照可复制、可学习、可推广的原则,对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总体设计,从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构建标准体系、标准制修订、标准化宣传与培训、标准实施、标准实施评价与改进、创建服务品牌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 1、标准体系构建方面。应根据GB/T 24421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服务提供的实际需要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满足需要的标准体系框架,给出适用于试点单位的标准明细表,列出急需的标准制修订项目。 2、标准制修订方面。应围绕顾客需求,结合管理服务实际,确定标准化对象,确定需要制修订的有关标准。 3、标准化宣传与培训。应提出宣传与培训的计划、范围、形式、次数、人次、教材等。 4、组织标准实施方面。应制定实施方法和措施,确保纳入标准体系表的所有标准,尤其是服务提供过程每个环节的标准得到实施。 5、标准实施评价与改进方面。应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2、地形地貌 3、地质水文 4、经济社会概况 5、上位规划概要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 规划依据 (二) 规划原则 (三) 规划范围 (四) 规划期限 (五) 规划目标 (六) 规划标准 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 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 径流量控制 (二) 径流污染控制 (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一) 排水体制 (二) 排水分区 (三) 排水管渠 (四) 排水泵站及其她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 体制机制 (二) 信息化建设 (三) 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 建设用地 (二) 资金筹措 (三) 其她 十、附件 (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 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与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与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 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6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规划地位)城市总体规划是全局性、综合性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具有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是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指导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严格执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四条(规划原则)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当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区域协调、城乡统筹、集约节约、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共安全。 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推进两图合一。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 编制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不得违反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五条(管理体制)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省、自治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等具体工作。 第二章规划编制组织 第六条(组织编制主体)城市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实施和修改,城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具体承办。 第七条(编制单位资质)承担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当取得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第八条(前期工作)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开展规划实施评估、战略研究等前期工作,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路和重点。 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应当至少在现行规划到期前两年开始。 第九条(专题研究和技术论证)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涉及城市发展建设和空间资源保护利用等重大事项开展专题研究,对规划草案进行技术论证。

施工方案编制大纲

施工方案编制大纲 一、编制说明 包括编制依据、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其中编制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等。 二、工程概况 结合单项施工技术涉及的水文地质条件、地理环境、交通、水电和施工交叉情况,着重介绍与单项施工方案有关的内容,如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三、单项方案比选 单项施工方案的选定必须进行同深度的方案比选,在满足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及地方颁布的标准化等要求的情况下,突出经济性的比较,重要方案应进行论证确定。 四、施工部署 (1)机具安排 机具需合理安排,区分特种设备及一般设备,同时明确机具施工的范围等,并绘制需要用平面布置图加以表述的内容,如大型机械的布置、机械施工的开行路线、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加工场地等。 (2)施工计划 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根据单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以横道图或网络图的表现形式来制定,材料与设备计划依据保证施工进度的计划措施(如机械设备组合能力,材料供应、施工现

场条件的改善等)来定制。 (3)劳动力计划 依据劳动力来源安排施工人员,包括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五、施工工艺流程与技术操作要点 (1)应详述单项工程的单项方案,包括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图、施工方法、施工技术要点。 (2)需要计算的部分如水中围堰、水上作业平台、栈桥、支架、脚手架、挂篮、移动模架、升降式模板、大型起重设备安装拆卸、吊篮、基坑支护、开挖降水、爆破作业等,附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 (3)如有技术难题,应包括解决施工技术难题的方法与措施(如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科研攻关等),并可包括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措施(如科技进步、四新项目推广应用和选用的工法)。 六、施工控制 检查验收、安全评价、预警观测措施。 七、安全生产管理 包括安全生产目标、文明施工目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组织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职责及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风险源分析及相关预防措施等。 八、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 包括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及职责、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电话、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程序、危险分析及事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及说明

附件7.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及说明 一、工作基础 二、任务目标 三、考核指标 四、建设内容 五、进度安排 六、项目投资 七、绩效评价 八、保障措施 附:各参与企业简介 编写说明: 1、工作基础指开展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具备的现实基础,特别是要介绍清楚实施所选择的供应链所具备的工作基础有哪些,在行业中的地位、影响力、市场份额等基本情况。 2、任务目标指本供应链的建设任务、实现目标是什么,包括总体思路、建设原则、总体目标等。 3、考核指标基本要求是重点行业平均库存周转率提高10%以上;供应链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订单服务满意度(及时交付率、客户测评满意率等)达到80%以上;重点供应商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2%以上;托盘、周转箱等供应链单元标准化率达到80%以

上;供应链重点用户系统数据对接畅通率达到80%以上;单元化物流占供应链物流比例同比提高10%以上;重点企业装卸工时效率(吨/h),指装卸搬运总量(吨)与工时数(h)之比;短途运输车辆周转率(次/天),指单程200公里以内的车辆运输总次数与运输总天数之比;仓储利用率%,仓库实际储存商品所使用面积占仓库可用面积的比例;商贸企业物流费用率%,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物流成本包含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和物流管理费用;共同配送率%,指共同配送量占出库总量(吨或立方)的比例,共同配送含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协同配送、统仓共配、多仓共配、集采共配等先进配送模式。请结合“附件8.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绩效评价表”有关指标纳入实施方案考核指标体系内。 4、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整体供应链如何建,建设什么,链条的总投资,如何衔接配套形成一个完整供应链的;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率;各参与企业谁是链主、谁是协同方,如:链主企业、供应商、分销商、物流服务商、技术服务商、与链条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商、终端服务商等;参与各方是如何分工的、各自承担的建设任务、考核指标、绩效评价指标,各自投资是多少,以及投资构成等。 5、进度安排指以月为单位,以终为始,倒排工期,将每个月应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 附件: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城市防洪规划~切实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现就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组织领导 (一)城市防洪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国城市绝大多数坐落在江河湖海之滨~不同程度遭受洪水、海潮和内涝积水威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保障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城市存在防洪排涝标准低、工程布局不合理、体系不完善、设施老化失修、应急手段和措施薄弱等突出问题~一旦遭受洪水或暴雨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正常运行面临严重威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十分重要而紧迫。 ,二,城市防洪规划体系亟待完善。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防洪工作、依法加强城市防洪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城 1 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我部组织指导各地开展了城市 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对有序安排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或修改~城市防洪保护区扩大~防洪保

护对象增多~防洪标准要求提高~亟需重新编制或修订城市防洪规划~以统筹协调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关系~合理安排洪水出路~科学制定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布局~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措施。 (三)建立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城市防洪工作由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城市防洪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要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分级组织、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规划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实施。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布局 ,四,明确城市防洪规划指导思想。城市防洪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考虑洪水防御、城市排涝、市政建设、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水文 2 化等需要~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科学安排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五,确立城市防洪规划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城市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建设~兼顾流域与区域、新区与老城防洪要求~外洪与内涝治理相结合~市政建设与防洪建设相结合~促进城市发展与防洪排涝相协调。三要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既注重制订治本之策~着力构筑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又着力加强防洪排涝管理。四要坚持远近衔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协调衔接好城市防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标准

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两个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与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得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得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得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与 必要得示意性图纸。 第三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 2、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得地位与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得目标、 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3、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得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 4、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与布局得初步方案; 5、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历史文化、 遗产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 6、提出制订与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得意见; 7、专题研究报告: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视情况选定)。 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图纸 1、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 重要工矿与风景名胜区等。图纸比例为1/10万—1/50万; 2、城市现状示意图,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各类保护 区以及主要得基础设施。图纸比例为1/25000—1/50000; 3、城市规划示意图,标明城市规划区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 注各类主要建设用、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生态与历史文化保 护区、重要得对外交通设施等。图纸比例为 1/25000—1/50000; 4、规划方案得结构示意图。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得主要任务就是综合研究与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 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得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件与规划图纸。文件包括规划文本与附件,规划文本就是对规划得各项目标与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得文件。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1、前言:说明本规划编制得依据; 2、城市规划基本对策概述; 3、市(县)域得城镇发展。包括城镇发展战略及总目标,预测城市化水平, 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 环境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得总体布局,有关城镇发展得技术政 策; 4、城市性质,城市规模与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发展方针与战 略,城市人口现状及发展规模; 5、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 (1)确定人均用地与其她技术经济指标,注明现状建成区面积,确 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与面积,列出用地平衡表; (2)城市各类用地布局,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及地价等级得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