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河南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河南地方标准公共服务平台

《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落实河南省“十三五”规划中的农业工作精神,建设现代农业大省。河南省地处中原,气候温和,谷子作为特色杂粮类作物在全国始终具有传统优势,栽培历史悠久,无论种植面积、品种选育各方面在全国均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旱情的发展、富贵病的增加、农产品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谷子产量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谷子以其耐旱耐瘠耐贮存等生物学特性和营养保健价值被重新认识,谷子种植面积出现大幅回升势头,在旱薄丘陵地区甚至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作物,其对于应变特殊年份作物补种、抗灾救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而我省目前谷子生产形式总的来说仍是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品种杂乱、产量不高、产业化生产基地未能形成,这就为我省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改变谷子的这种生产方式,出台一个符合生产、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规程,因势利导的促进规模化、规范化,促进农民增收,为我省谷子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1、任务来源

2015年 12 月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申请编制《谷子旱作高产技术规程》标准化制定项目,2016年 5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关于印发《2016年度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列入2016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立项计划项目(序号:176)。收到通知后,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结合多年来所进行的旱作技术研究和谷子高产栽培技术实验研究结果,即开始组织实施《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2、编制的原则

遵循“先进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的原则。严格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指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制定的规则编写。将先进的栽培技术与谷子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本标准既不脱离谷子的生产实践,又领先于一般的谷子生产技术。

3、编制的依据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主要参照下列标准作为依据: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 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三、编制过程

1、标准起草单位

标准起草单位: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是郑州市政府所属的农林牧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研究涵盖农作物育种和栽培、农产品加工利用、林木果树品种引进和有机果品研究、奶牛胚胎移植、大枣脱毒快繁、蝴蝶兰、大花蕙兰组培及工厂化育苗、农业无公害研究等方面。

2、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承担工作

董亚南:负责标准起草、方案设计和组织协调工作

韩燕丽:负责标准起草、试验方案设计工作

樊永强:负责标准起草、试验方案实施工作

王彦辉:负责标准起草、试验方案实施工作

3、主要工作过程

2016年5月收到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立项计划后,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即组织有关专家针对“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进行研讨,结合编制原则制定出编制大纲;依托旱作研究室成立了编制工作小组,负责本标准的起草和编制工作。旱作研究室有高中级科研人员4名,长期从事旱作技术研究,谷子、绿豆等杂粮新品种选育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市下达的科研项目。此后该所多次召开了规程编制工作小组会

议,确定了规程制定原则,拟定了标准制定思路,就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广泛、细致的讨论,对标准文本各节内容的起草工作逐一进行了细化,并有效监督了标准制定工作的每一步实施。

2016年5月至6月,编制工作小组根据相关专家拟定的标准制定思路和规程编制原则,对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谷子旱作栽培研究的技术及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结合近年来所承担国家谷子体系河南试验站的多项试验研究结果,形成初稿。为了保证技术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7月至9月,在河南省谷子生产期间,工作小组带着初稿深入到安阳、洛阳、三门峡、平顶山、郑州等地的旱作谷子主产区,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农技人员和谷子种植户的意见和建议,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为了进一步完善标准的可操作性,在今年谷子生产期间,工作小组结合郑州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节水作物谷子新品种示范、推广与旱作栽培新技术示范应用”,在荥阳示范点运用该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种植谷子新品种“豫谷18号”1000多亩,经实地调查,平均亩量350 kg以上,受到农民好评。

2015年12月,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经过了几个月的修改、整理和完善,编写完成了河南省地方行业标准《谷子旱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呈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第一章“范围”,规定本规程的主要内容及本标准适用于谷子种植区域。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标明了主要的引用文件。

第三章“术语和定义”,对本领域的一些术语和定义进行重新解读和说明,以期实现行业的统一。

第四章“产地环境”,依据NY/T5010的规定,对旱作谷子种植区域的环境提出要求。

第五章“地块选择”,规定谷子旱作对土壤厚度、肥力、地块的海拔高度、坡度及茬口选择。

第六章“播前准备”,规定了秸秆还田、底肥、整地、谷子品种的选用、种子处理的操作要求。这5个环节是谷子苗齐、苗匀、苗壮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最终产量的重要保障。

秸秆还田规定了秸秆粉碎长度、还田方式等。

施肥依据NY/T 496的规定,对用作基肥的农家肥、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施用方式、施用时期等进行规定,同时还规定了基肥施用需要做到的技术要点。

整地规定了犁地深度、耙耢等具体要求。

品种的选用依据GB4404.1的规定。

种子处理的选种部分规定了谷种清选时期、盐水浓度、搅拌时间等具体的操作要求。

种子处理的拌种部分规定了药剂、比例、处理方法。

第七章“播种技术”规定了播期、播量、播种、镇压的操作方法。

播期规定了结合当地生态条件、谷子不同品种的特性及土壤墒情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播种时期。

播量规定了具体的播种量范围;

播种规定了播种方式、不同种植方式的行距范围,不同时期播种深度。

镇压规定了不同的墒情镇压的时间及镇压方法,这是谷子旱作保障出苗的重要措施。

第八章“田间管理”规定了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的操作方法。

1、“苗期管理”规定了查苗补种、间苗定苗、中耕的操作方法。

查苗补种规定了补种的方法、时期。

间苗定苗规定了间苗的时期和方法,定苗的方法、时期、留苗株数、注意事项等。

中耕规定了苗期第一次中耕的操作方法。

2、“中期管理”规定了清垄、追肥深中耕、喷施抗旱剂的操作方法。

清垄的目的是为了谷苗通风透光,规定了清垄的时期和方法。

追肥深中耕规定了施肥的时期、肥料种类、用量,规定了深中耕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深中耕是为了增蓄土壤水分,是谷子旱作的重要措施。

喷施抗旱剂规定了抗旱剂使用的时期、剂量和方法。这项技术对干旱年份谷子产量的形成能起到投入少、见效大的重要作用。

3、“后期管理”规定了叶面肥喷施的种类、剂量和方法,这是防止早衰,增加谷子产量的措施。

第九章“病虫草害防治”依据GB 4285、GB/T 8321、NY/T 496的规定,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规定了谷子病害、虫害、草害的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规定了谷子锈病、白发病、谷瘟病、纹枯病、黑穗病五种主要病害的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的时期、药剂种类、剂量、喷施方法。

虫害防治规定了谷子主要害虫,粟灰螟、粘虫、粟叶甲及地下害虫的农业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时期、药剂种类、剂量、喷施方法。

草害防治规定了农业防治的操作方法,化学防治的时期、药剂种类、剂量、喷施方法。

第十章“收获与贮藏”规定了最佳收获时期,单独晾晒、入库储藏谷子的含水量及仓库条件的要求,避免霉变、虫蛀和污染,

保证谷子品质。

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的原则遵循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六、标准实施的建议

河南是农业大省、产粮大省,谷子种植传统大省。为了进一步服务于我省的谷子产业,规范旱作谷子生产,提高旱作区谷子产量和品质,建议本标准通过审查后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实施。

本标准颁布实施后,谷子旱作区农业部门应积极参照执行。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综合运用标准中各项技术措施,并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推广谷子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