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总就是愿意吹嘘利润最大化原则,因为这个原则可以圆满地用数学公式表达,甚至可以使用一阶导数推理,俨然一副科学的面孔。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本不能约束厂商的行为,也产生不了任何经济规律。用这些不存在的规律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装饰西方经济学,只能就是哗众取宠而已。

应该指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有可能存在,问题就是企业根本维持不住由此产生的最大利润。原因如下:

第一,虽然企业继续增加产量将减少利润总量,但生存与竞争的意识却丝毫不敢松懈。如果哪一个企业率先停止了扩大产量,那么,它的产量在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就会下降,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增加失败的危险。因此,为了竞争与生存,即使利润总量逐渐下降,大多数企业也不得不继续追加资本,扩大产量。

也许有人会说,企业可以向其她行业追加资本,减少利润损失。其实,这就是不正常的。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大多数行业差不多同时出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现象。无论企业向哪个行业转移资本,几乎都不能避免利润的下降。不仅如此,企业还可能增加转移资本的费用,加速利润的下降。显然,为了竞争与生存,所有行业中的企业只有追加资本,扩大产量这一条路可走。

第二,每一个行业随时都有可能增添新的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当老企业的利润总量达到极大值时,新企业的利润总量正在增长。于就是,新企业一定会继续增产以谋取更多的利润。由于新企业不断地诞生,因此,就每一个行业来说,即使利润总量逐渐下降,产品的产量也会继续增长。

综上所述,企业根本维持不住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产生的最大利润。

我们应该承认,任何企业都想在利润总量达到极大值时,停止产量的增长,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残酷的现实屡屡破坏这个美好的愿望,即使垄断行业也不例外。如果垄断行业的产品产量被垄断企业控制住,那么,社会扩大再生产将会要求替代产品扩大年产量。迫使垄断行业增产降价。因此,垄断行业也不能永久保持利润最大化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应就是MR=MC

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来瞧

MR与MC的交点E就就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此时的产量Q便为最佳产量,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小于Q,那么厂商处于MR>MC的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讲选择继续增加产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增加,MR>MC的状况会逐渐转化成MR=MC。相反,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大于Q,那么厂商处于MR

商实现了这一最优产量,她便能够从产量的调整过程中,可能得到利润增加的全部好处,或可

能避免利润减少带来的损失。这个最优产量点便就是MC=MR的均衡产量点。

我们还应注意到,在MR=MC的均衡点上,厂商可能就是盈利的,也可能就是亏损的。如果厂商就是盈利的,那么这时的产量所带来的利润一定就是最大利润;如果厂商就是亏损的,那么这

时的产量所带来的亏损异地就是最小的亏损。

4利润最大化原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经济学悖论

点击数: 1668 【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瞧评论】

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推动市场自由与社会财富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利润最大化原

则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倾向就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利润

唯一化”,强调追逐利润就是经济活动的唯一目标,对其它的合理目标加以排斥;第二种倾向就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逐利合理化”,从而使利润最大化原则在法律、道德上处于无可挑剔、无可争议的地位。随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与实施,引人们对于利润最大化原则产生了广泛的质疑,正如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德、F、德鲁克认为的那样,“利润动机以及衍生而来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导致我们的社会误解利润的本质,并对利润怀有根深蒂固的敌意,视之为工

业社会最危险的疾病。”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导致弱成本约束

成本—收益机制就是一个对经济活动起引导与规范作用的重要机制,但这一机制就是由成本与收益共同作用组成的复合机制,即成本约束与效益激励缺一不可,否则经济活动就会在效

益与速度、增长与发展、利润与福利、企业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等重大问题上出现偏差。然而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成本—收益机制失衡,利润最大化导致成本约束软化、弱化、虚化,即弱成本约束——在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准则的效益激励机制中,成本最小化服从并

服务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其自身只具有工具价值,而不就是经济活动追求的真实目标。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使经济活动对资源消耗控制在一定限度(生态阈值与自然资源安全保有量)之内,这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觉约束与限制,以遏制生产规模过度扩张的趋势。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成本约束,不同于适用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理论的传统的成本约束,而就是一种强成本约束。与弱成本约束不同,强成本约束就是在维持经济适度发展的前提下对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成本最小化成为发展目标,而非

从属于效益目标并为其服务的手段。

弱成本约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机制。首先,弱成本约束往往就是指企业、公司等经济行为主体进行的自我约束,其直接目的就是追求成本最小化,但根本目的则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这种成本约束与控制只关注一个问题,即单位成本的利润水平最大化,而不关注实质性成本的总量。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成本投入总会以达到最大规模为限。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弱成本约束不会实现对成本总量的理性控制。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强成本约束则就是指

国家与社会对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活动消耗自然、生态资源的总量控制,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是为社会整体、长久利益服务的。美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在《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经济装载线”理论,她认为,“宏观环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出一个与装载线相类似的制度,用以确定重量即经济的绝对规模,使经济之船不在生物圈中沉没。”因此,强成本约束的首要目标就是为经济活动确立经济发展规模,使之不要超越生态阈值。

其次,弱成本约束会放任市场机制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的自发反应,使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经济周期内得到恢复性调整,然而市场调节的自

发性、滞后性与盲目性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发展成本,而且在这种弱约束条件下,企业并不独立承担全部成本,而就是将其转嫁给社会、她国甚至后代。因此,弱成本约束对生产过度扩张、资源无度消耗实际上并没有起到约束作用,而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纵容、放任,进一步助长了利润最大化原则对经济活动的激励作用。与此相反,强成本约束并非指政府或负有一定经济管理责任的经济组织单纯依靠经济杠杆在一定裁量权限内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引导与规范,而就是更多地采用法律、政策、规则等刚性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与控制,如实施社会准入与淘汰、社会监督与评价、社会奖励与处罚等规则与制度,目的就是引导经济行为主体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对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背离的经济活动进行惩戒,使经济

增长伴生的社会、生态后果降至安全限度之内。因此,在强成本约束条件下,企业面临淘汰的最大可能不再就是因效益不佳,而就是因成本超标——超过了国家为维持较低资源消耗水平与资源较高利用效率而划定的底线。

最后,弱成本约束只就是一种经济约束或市场约束,体现经济人的个体理性约束,其实质就是

社会理性整体不作为而对个体非理性的纵容与放任,其结果只能就是社会理性反受个体理性的蚕食与侵犯——它在促进个体利益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妨碍到社会整体需求的满足。因此,就其本质而言,弱成本约束就是对自亚当、斯密以来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的“自由放任”思想的社会绥靖。而强成本约束并不只就是一种经济约束或市场约束,而就是一种体现社会整体理性的社会约束。马克思指出,“人类理性最不纯洁因为它只具有不完备的见解,

每走一步都要遇到新的待解决的任务”。因此,经济人理性的缺陷要由更趋完奇的社会人理性加以约束,所以强成本约束将采取社会约束形式,体现社会整体理性,诠释社会整体利益诉求。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引致经济扩张

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四种类型的经济扩张:一就是规模经济扩张,即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实现生产规模扩大——以产量的提高为基本标志——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规模经济扩张实质上就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其假定前提就是技术没有进步。按照这种路径,生产者只要遵循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就可取得最大投资规模,实现利润最大化。二就是范围经济扩张,即企业或公司通过不断扩展生产与经营范围,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一方面分散或降低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则就是为了在更多领域赚取利润。“经济中出现范围经济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同的产品之间在生产技术使用方面具有相互关联性”,因此,同一生产单位生产或经营多种产品会有效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总量。三就是地域经济扩张,即生产者为在更大区域内实现利润增长而实施的地理扩张,从较小的经营区域扩张至更大的经营区域,或从国内市场扩张至国际市场等等。与规模经济扩张与范围经济扩张主要表现为产量增长不同,地域经济扩张主要表现为市场扩张,以种种市场竞争手段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或以产品或技术优势谋取市场垄断地位。地域经济扩张往往以规模经济扩张与范围经济扩张为前提与基础,就是规模经济扩张与范围经济扩张的必然的、合理的发展结果。四就是经济帝国主义,即经济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超出经济领域而扩展到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非传统经济领域,从而使传统社会机制、价值观遭到侵蚀与破坏,正如美国学者丹尼尔、科尔曼所说,“当利润成为衡量企业活动的标尺时,其她的社会价值与伦理价值便溜之大吉。”生产者受利益目标的驱动,可以不择手段,跨越种种伦理界限,实现惊人的经济扩张,在现实世界人们耳熟能详、熟视无睹的许多经济社会场景,无一不就是这一伟大进程的“杰作”。社会角落中弥漫的商业与财富气息已经充分表明整个社会肌体正在受到经济力量的侵蚀。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资源的关系问题。西方学者对此先后提出了经济零增长论、稳态经济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及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论,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是经济活动要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即实现“质量型改进”,因此理性控制经济规模、抑制经济活动的过度扩张成为必然选择。然而,利润最大化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的激励与放任,其结果就是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张,而且几乎就是无限扩张,这就是资本的本性——追逐利润——内在驱动的必然结果。1972年公布的《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指出,如果放任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张,那么在未来100年内全球经济与社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与崩溃。利润刺激生产扩张,生产扩张则吞噬现在乃至未来的一切可用的资源,现代人在聚敛财富的同时,留给子孙后代的将就是一个布满生态荒漠

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以营销为主线心得体会 ——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综合化和个性化,既为医疗软件业创造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要应对激烈的竞争,为客户提供更高层次的、全方位的服务,提升自身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营销队伍。在这里我仅从自己在学习、工作中所学到的如何做一名合格营销人员,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 一、营销队伍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能力。在工作中始终树立客户第一的思想,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1、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兼顾公司利益的同时,满足客户的服务或要求。严守公司与客户的秘密。 2、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熟悉和了解医疗软件政策、法律知识、公司产品,通过在职岗位培训、内部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业务素质,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3、要机智灵敏,善于分析和发现问题。有一定的营销技能与分析、筹划能力。 4、热情、开朗,有较强的攻关和协调能力。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公司管理层和业务层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团队协作精神强。 5、承受力强,具有较强地克服困难的勇气。能够做到吃千辛万苦,走千家万户。 二、营销队伍要善于把握市场信息,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一名客户经理,要有清醒的头脑,灵敏的嗅觉,及时捕捉各种行业信息,并不断分析、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促进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要注重研究与开发市场,通过网络、媒体等手段,了解国家产业、行业、产品政策、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动态,分析客户的营销环境,在把握客观环境的前提下,调查客户,了解客户及时确定营销计划;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明确客户的现状及发展规划,锁定目标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概述[1] (一)厂商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有业主独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和股份公司 三种形式组织。业主独资企业为某一个人所有。合伙经营企业为两个或更多的人所有。股 份公司通常也为许多人所有,但又遵循着和所有者法则相分离的法则行事。因此合伙经营 企业的持续存在取决于所有合伙者活着并且同意维持该企业。而股份公司可以比任何一个 所有者存在的更久。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以股份公司形式组织起来。 (二)经济学中利润的涵义。利润是收益减去成本的差额。在经济学上,利润市场上决 定进退的指标,只要有利可图,厂商就会继续经营,没有愿做赔本生意的。但是,利润在 会计学和经济学中的意义是有差别的。经济学中的收益与成本和会计的收益与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使得利润有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分。具体表现在: 1、收益。经济学中的收益来源有四种:一是内在收益,即由于供给要素带来的收益;二是风险收益,“一旦内在受益——对资本的纯利息、管理、劳动的内在工资以及其他被 扣除以后,剩余的部分是承担不肯定性的报酬。风险收益具体包括不能履约的风险收益、 纯粹的风险收益或统计风险收益以及对创新和事业心的风险收益;三是垄断收益,即市场 收益或垄断权力的现实基础,只包括已实现受益,将未实现收益排除在外。四是与会计有 着本质区别的收益——持有损益。经济学收益将企业经济业务收益和企业因持有资产而获 得的收益同等对待,而不考虑是否实现。而会计收益不包括未实现收益。 2、成本。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方案的成本与 收益。当经济学家将企业生产成本的时候,他们指的是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除包括会计成本之外还包括会计未计算在内的隐含成本。在经济学家看来,尽管 厂商无需对自有生产要素的耗费进行现实的货币支付,即无需对隐含成本进行货币补偿, 但隐含成本却反映了生产要素的真实耗费。赚取相当于隐含成本的那部分会计利润,是厂 商从事经营活动要求获得的最低报酬,是它正常经营的基本条件。机会成本的概念出自这 样的思想:如果你把自己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用于某一用途,你就失去了把它应用于别处 的机会。因此,这种放弃的收益如工资就是生产的一部分成本。可以说,一种东西的机会 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利润的经济定义需要我们估价所有投入物和产出物的机会成本。经济学中假定厂商的 经营目标只有一个: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特指经济利润最大化。即在一定的生产技 术和市场需求约束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 [编辑]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名词 利润最大化解释 是指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价格,但价格的变化必须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利润最大化原则概述[1] (一)厂商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有业主独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和股份公司三种形式组织.业主独资企业为某一个人所有.合伙经营企业为两个或更多的人所有.股份公司通常也为许多人所有,但又遵循着和所有者法则相分离的法则行事.因此合伙经营企业的持续存在取决于所有合伙者活着并且同意维持该企业.而股份公司可以比任何一个所有者存在的更久.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以股份公司形式组织起来. (二)经济学中利润的涵义.利润是收益减去成本的差额.在经济学上,利润市场上决定进退的指标,只要有利可图,厂商就会继续经营,没有愿做赔本生意的.但是,利润在会计学和经济学中的意义是有差别的.经济学中的收益与成本和会计的收益与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使得利润有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分.具体表现在: 1、收益.经济学中的收益来源有四种:一是内在收益,即由于供给要素带来的收益;二是风险收益,"一旦内在受益——对资本的纯利息、管理、劳动的内在工资以及其他被扣除以后,剩余的部分是承担不肯定性的报酬.风险收益具体包括不能履约的风险收益、纯粹的风险收益或统计风险收益以及对创新和事业心的风险收益;三是垄断收益,即市场收益或垄断权力的现实基础,只包括已实现受益,将未实现收益排除在外.四是与会计有着本质区别的收益——持有损益.经济学收益将企业经济业务收益和企业因持有资产而获得的收益同等对待,而不考虑是否实现.而会计收益不包括未实现收益. 2、成本.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方案的成本与收益.当经济学家将企业生产成本的时候,他们指的是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除包括会计成本之外还包括会计未计算在内的隐含成本.在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厂商无需对自有生产要素的耗费进行现实的货币支付,即无需对隐含成本进行货币补偿,但隐含成本却反映了生产要素的真实耗费.赚取相当于隐含成本的那部分会计利润,是厂商从事经营活动要求获得的最低报酬,是它正常经营的基本条件.机会成本的概念出自这样的思想:如果你把自己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用于某一用途,你就失去了把它应用于别处的机会.因此,这种放弃的收益如工资就是生产的一部分成本.可以说,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利润的经济定义需要我们估价所有投入物和产出物的机会成本.经济学中假定厂商的经营目标只有一个: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特指经济利润最大化.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约束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不亏不赚,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便要发生亏损.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总就是愿意吹嘘利润最大化原则,因为这个原则可以圆满地用数学公式表达,甚至可以使用一阶导数推理,俨然一副科学的面孔。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本不能约束厂商的行为,也产生不了任何经济规律。用这些不存在的规律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装饰西方经济学,只能就是哗众取宠而已。 应该指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有可能存在,问题就是企业根本维持不住由此产生的最大利润。原因如下: 第一,虽然企业继续增加产量将减少利润总量,但生存与竞争的意识却丝毫不敢松懈。如果哪一个企业率先停止了扩大产量,那么,它的产量在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就会下降,在激烈的竞争中就会增加失败的危险。因此,为了竞争与生存,即使利润总量逐渐下降,大多数企业也不得不继续追加资本,扩大产量。 也许有人会说,企业可以向其她行业追加资本,减少利润损失。其实,这就是不正常的。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大多数行业差不多同时出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现象。无论企业向哪个行业转移资本,几乎都不能避免利润的下降。不仅如此,企业还可能增加转移资本的费用,加速利润的下降。显然,为了竞争与生存,所有行业中的企业只有追加资本,扩大产量这一条路可走。 第二,每一个行业随时都有可能增添新的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当老企业的利润总量达到极大值时,新企业的利润总量正在增长。于就是,新企业一定会继续增产以谋取更多的利润。由于新企业不断地诞生,因此,就每一个行业来说,即使利润总量逐渐下降,产品的产量也会继续增长。 综上所述,企业根本维持不住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产生的最大利润。 我们应该承认,任何企业都想在利润总量达到极大值时,停止产量的增长,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残酷的现实屡屡破坏这个美好的愿望,即使垄断行业也不例外。如果垄断行业的产品产量被垄断企业控制住,那么,社会扩大再生产将会要求替代产品扩大年产量。迫使垄断行业增产降价。因此,垄断行业也不能永久保持利润最大化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应就是MR=MC 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来瞧 MR与MC的交点E就就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此时的产量Q便为最佳产量,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小于Q,那么厂商处于MR>MC的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讲选择继续增加产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增加,MR>MC的状况会逐渐转化成MR=MC。相反,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大于Q,那么厂商处于MR

经济学与利润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总就是愿意吹嘘利润最大化原则,因为这个原则可以圆满地用数学公式表达,甚至可以使用一阶导数推理,俨然一副科学得面孔。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利润最大化原则根本不能约束厂商得行为,也产生不了任何经济规律。用这些不存在得规律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装饰西方经济学,只能就是哗众取宠而已。 应该指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有可能存在,问题就是企业根本维持不住由此产生得最大利润。原因如下: 第一,虽然企业继续增加产量将减少利润总量,但生存与竞争得意识却丝毫不敢松懈。如果哪一个企业率先停止了扩大产量,那么,它得产量在市场份额中所占得比例就会下降,在激烈得竞争中就会增加失败得危险。因此,为了竞争与生存,即使利润总量逐渐下降,大多数企业也不得不继续追加资本,扩大产量。 也许有人会说,企业可以向其她行业追加资本,减少利润损失。其实,这就是不正常得。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得作用,大多数行业差不多同时出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得现象.无论企业向哪个行业转移资本,几乎都不能避免利润得下降.不仅如此,企业还可能增加转移资本得费用,加速利润得下降.显然,为了竞争与生存,所有行业中得企业只有追加资本,扩大产量这一条路可走。 第二,每一个行业随时都有可能增添新得企业,生产相同得产品。当老企业得利润总量达到极大值时,新企业得利润总量正在增长.于就是,新企业一定会继续增产以谋取更多得利润。由于新企业不断地诞生,因此,就每一个行业来说,即使利润总量逐渐下降,产品得产量也会继续增长。 综上所述,企业根本维持不住由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而产生得最大利润。 我们应该承认,任何企业都想在利润总量达到极大值时,停止产量得增长,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残酷得现实屡屡破坏这个美好得愿望,即使垄断行业也不例外。如果垄断行业得产品产量被垄断企业控制住,那么,社会扩大再生产将会要求替代产品扩大年产量。迫使垄断行业增产降价.因此,垄断行业也不能永久保持利润最大化 厂商利润最大化得实现条件应就是MR=MC 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来瞧 MR与MC得交点E就就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得均衡点,此时得产量Q便为最佳产量,如果厂商选择得产量小于Q,那么厂商处于MR>MC得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得产量所得到得收益大于其所付出得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讲选择继续增加产量,以获得更多得利润。但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增加,MR>MC得状况会逐渐转化成MR=MC.相反,如果厂商选择得产量大于Q,那么厂商处于MR〈MC得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得产量所得到得收益增量小于其所付出得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将不断减少产量,以增加利润。但就是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减少,MR

论厂商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应是MR=MC 从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来看,MR与MC的交点E就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此时的产量Q便为最佳产量,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小于Q,那么厂商处于MR>MC的阶段,这表明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得到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增量,权衡得失,厂商讲选择继续增加产量,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但由于MR始终保持不变,MC不断增加,MR>MC的状况会逐渐转化成MR=MC。相反,如果厂商选择的产量大于Q,那么厂商处于MR

《管理经济学》(一)-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11)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 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 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3、机会成本与决策 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 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摘要: 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大于因多生产这一厂商销售产量获得的收入就是收益。 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的数量的产量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之间的乘积,TR=P·Q。 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每单位产量平均获得收入,AR=TR/Q 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商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MR=DTR/DQ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厂商仍有利可图,因而会增加产量。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意味着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用于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小于因多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厂商会亏损,因而会减少产量。 关键字:利润厂商企业最大化原则收益成本产量 一、具体分析 厂商(企业)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有业主独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和股份公司三种形式组织。业主独资企业为某一个人所有。合伙经营企业为两个或更多的人所有。股份公司通常也为许多人所有,但又遵循着和所有者法则相分离的法则行事。因此合伙经营企业的持续存在取决于所有合伙者活着并且同意维持该企业。而股份公司可以比任何一个所有者存在的更久。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以股份公司形式组织起来。

利润最大化原则(第五章)

利润最大化原则 名词解释 是指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价格,但价格的变化必须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利润最大化原则概述 (一)厂商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有业主独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和股份公司三种形式组织.业主独资企业为某一个人所有.合伙经营企业为两个或更多的人所有.股份公司通常也为许多人所有,但又遵循着和所有者法则相分离的法则行事.因此合伙经营企业的持续存在取决于所有合伙者活着并且同意维持该企业.而股份公司可以比任何一个所有者存在的更久.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以股份公司形式组织起来.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厂商不亏不赚,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厂商便要发生亏损. 厂商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意味着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总利润,于是厂商会继续增加产量,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如果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就意味着增加产量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发生亏损,这时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目标,就不会增加产量而会减少产量.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总利润才能达到极大值.所以MR=MC成为利润极大化的条件,这一利润极大化条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市场结构. 利润最大化原则推导 对MR=MC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可用数学推导加以证明: 设π为利润,Q为厂商产量,TR为厂商总收益,TC为厂商总成本,则p(Q) = TR(Q) m TC(Q) 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是π对Q的一阶导数为零. 而TR对Q的一阶导数就是边际收益MR,同样,就是边际成本MC.所以,当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极大. 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还要求π的二阶导数为负数,即 它表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要大于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为正值,而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为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为负值. 利润最大化原则所指导的企业经营决策[1] 1、用数学模型看利润最大化.由于行为的目的性假设,自然要引入一些数学模型,以解决含有若干变量的函数的极大值问题.我们可以假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以固定单价P销售产品,并以固定的单位要素价格w1 和W2 分别购买两种投入x1 和x2 .假设我们考虑的企业面临着竞争性的投入和产出市场.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用生产函数来概括: y = f(x1,x2) .这里,生产函数可以看做是通过将两种投入或称为两种要素x1 和x2 :相结合而达到最大产出市的技术状态.企业的目标函数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即利润).我们认为企业是该函数取最大化,即p=pf(x1,x2) m w1x1 m w2x2 最大化.该模型的检验条件是要素价格w1 、w2 和产品价格P的特值.模型的目标是举出可观测行为(如投入水平的变化)在检验条件变化(即要素价格或产品价格发生变化)时的可证伪的假设.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利润最大化原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经济学悖论

利润最大化原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经济学悖论 利润最大化原则对推动市场自由和社会财富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利润最大化原则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利润唯一化",强调追逐利润是经济活动的唯一目标,对其它的合理目标加以排斥;第二种倾向是把利润最大化等同于"逐利合理化",从而使利润最大化原则在法律、道德上处于无可挑剔、无可争议的地位。随着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提出和实施,引人们对于利润最大化原则产生了广泛的质疑,正如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德.F.德鲁克认为的那样,"利润动机以及衍生而来的利润最大化理论…导致我们的社会误解利润的本质,并对利润怀有根深蒂固的敌意,视之为工业社会最危险的疾病。" 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导致弱成本约束。成本——收益机制是一个对经济活动起引导与规范作用的重要机制,但这一机制是由成本与收益共同作用组成的复合机制,即成本约束与效益激励缺一不可,否则经济活动就会在效益与速度、增长与发展、利润与福利、企业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等重大问题上出现偏差。然而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成本-收益机制失衡,利润最大化导致成本约束软化、弱化、虚化,即弱成本约束--在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准则的效益激励机制

中,成本最小化服从并服务于利润最大化目标,其自身只具有工具价值,而不是经济活动追求的真实目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使经济活动对资源消耗控制在一定限度(生态阈值和自然资源安全保有量) 之内,这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觉约束与限制,以遏制生产规模过度扩张的趋势。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成本约束,不同于适用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理论的传统的成本约束,而是一种强成本约束。与弱成本约束不同,强成本约束是在维持经济适度发展的前提下对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成本最小化成为发展目标,而非从属于效益目标并为其服务的手段。弱成本约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本机制。首先,弱成本约束往往是指企业、公司等经济行为主体进行的自我约束,其直接目的是追求成本最小化,但根本目的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这种成本约束与控制只关注一个问题,即单位成本的利润水平最大化,而不关注实质性成本的总量。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遵循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成本投入总会以达到最大规模为限。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弱成本约束不会实现对成本总量的理性控制。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强成本约束则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活动消耗自然、生态资源的总量控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为社会整体、长久利益服务的。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习题详解(第8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 第8章 利润最大化和竞争性供给 课后复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为什么一个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进行生产而不是关闭? 答:一个发生亏损的厂商选择继续进行生产而不是关闭的原因在于:此时的价格仍然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但小于平均成本。具体来讲: (1)厂商发生亏损是指总收益TR 小于总成本TC ,此时,如果总收益TR 仍然大于可变成本VC ,厂商继续生产将会弥补VC ,并且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固定成本FC ,弥补量是TR VC ,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因此在短期内,厂商不会关闭而是继续生产。 (2)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 一个已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情况更大。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则应继续生产;如果生产时的亏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实际上关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而定,若不大于,就可继续生产,若大于,就必须停止营业。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可用图8-4说明:图中N 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业点。 图8-4 停止营业点 (3)当市场决定的价格为2P 时,均衡产量为2Y ,恰好等于N 点所表示的产量。这时, 总亏损为面积BFJN ,即等于总固定成本。此时,厂商的平均收益AR 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 ,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

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原则概述[1] (一)厂商组织形式。一般来说,企业可以有业主独资企业、合伙经营企业和股份公司三种形式组织。业主独资企业为某一个人所有。合伙经营企业为两个或更多的人所有。股份公司通常也为许多人所有,但又遵循着和所有者法则相分离的法则行事。因此合伙经营企业的持续存在取决于所有合伙者活着并且同意维持该企业。而股份公司可以比任何一个所有者存在的更久。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以股份公司形式组织起来。 (二)经济学中利润的涵义。利润是收益减去成本的差额。在经济学上,利润市场上决定进退的指标,只要有利可图,厂商就会继续经营,没有愿做赔本生意的。但是,利润在会计学和经济学中的意义是有差别的。经济学中的收益与成本和会计的收益与成本是不同的,因此使得利润有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之分。具体表现在: 1、收益。经济学中的收益来源有四种:一是内在收益,即由于供给要素带来的收益;二是风险收益,“一旦内在受益——对资本的纯利息、管理、劳动的内在工资以及其他被扣除以后,剩余的部分是承担不肯定性的报酬。风险收益具体包括不能履约的风险收益、纯粹的风险收益或统计风险收益以及对创新和事业心的风险收益;三是垄断收益,即市场收益或垄断权力的现实基础,只包括已实现受益,将未实现收益排除在外。四是与会计有着本质区别的收益——持有损益。经济学收益将企业经济业务收益和企业因持有资产而获得的收益同等对待,而不考虑是否实现。而会计收益不包括未实现收益。 2、成本。由于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所以做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方案的成本与收益。当经济学家将企业生产成本的时候,他们指的是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除包括会计成本之外还包括会计未计算在内的隐含成本。在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厂商无需对自有生产要素的耗费进行现实的货币支付,即无需对隐含成本进行货币补偿,但隐含成本却反映了生产要素的真实耗费。赚取相当于隐含成本的那部分会计利润,是厂商从事经营活动要求获得的最低报酬,是它正常经营的基本条件。机会成本的概念出自这样的思想:如果你把自己的生产要素例如劳动用于某一用途,你就失去了把它应用于别处的机会。因此,这种放弃的收益如工资就是生产的一部分成本。可以说,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利润的经济定义需要我们估价所有投入物和产出物的机会成本。经济学中假定厂商的经营目标只有一个: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特指经济利润最大化。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约束下,厂商实现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 [编辑]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课后习题详解-(利润最大化)【圣才出品】

第20章 利润最大化 1.在短期内,如果不变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利润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短期内,如果不变生产要素的价格提高,利润会降低。理由如下: 厂商利润 0max (,)()max (,)x x pf x z wx rz pf x z wx rz π≥≥=-+??=--?? 其中r 和z 分别是固定要素的数量和价格。特别地,短期内z 固定不变,所以r 和z 会以参数的形式出现在利润的表达式中。所以,r 的提高会引起利润的下降。 2.如果一家厂商处处都显示规模报酬递增,那么,在价格保持不变并且经营规模扩大一倍的情况下,它的利润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它的利润会扩大到原来的两倍以上。 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处处规模报酬递增的企业,其生产函数满足f (tx )>tf (x ),其中t >1。对任意的产量x ,其利润为 0max ()x pf x wx π≥=- 所以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一倍后,其利润为: 00max (2)22max ()x x pf x wx pf x wx π≥≥??=->-?? 因此,其利润是原来的两倍以上。

3.如果一家厂商在各种产出水平上都显示规模报酬递减,那么,把它分拆为两家规模相等的较小厂商,它的总利润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通过把一个企业分拆为规模更小的企业可以提高其总利润。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企业,其生产函数满足f (tx )<tf (x ),其中t >1。 该企业的利润为: ** (,)max ()()x p w pf x wx pf x wx π≥=-=- 其中x *是最优要素投入量。若把该企业分成两个规模相等的小企业,则这两个小企业的总利润为: 2[pf (x */2)-0.5wx *]>pf (x *)-wx * 分拆后的总利润大于原来一个企业的利润,所以通过把一个企业分拆为规模更小的企业有利于提高其利润,而且分拆后的规模越小,则这些小企业的总利润就越高(比如在本题中,把企业分拆后的两个小企业再次按同样的方法分拆)。因此如果普遍的存在规模报酬递减,就不会存在大规模企业,这与事实不符,所以普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是一个不可信的论据。 4.一个园丁惊呼:“只投入1美元的种子,我就收获了价值20美元的产出!”除了大部分产品是西葫芦外,一个玩世不恭的经济学家会对这种情况作出怎样的评论? 答:经济学家会告诉园丁他忽略了机会成本。事实上,为了准确地计算实际成本,园丁必须把他自己用来生产庄稼的时间成本计算进去,或者说就是他自己不劳动,而是雇佣劳动力替他种庄稼时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如果将机会成本计入成本,则他的投入产出比远小于20:1。

浅析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如何理解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 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在预定时间内实现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在这一目标引导下,企业会通过增加产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方法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管理经济学角度出发,当企业生产的产品使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这种产量就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是由企业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的。企业是独立的经济组织,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实体和竞争主体,这是企业最本质的内涵。企业只有使自己获得的收益大于投入成本,即获得利润,才能生存。一个企业的价值是由它能否获得长期利润以及能否为社会提供持续的产品和服务决定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追求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优胜劣汰是其基本规律。企业走向市场,必然要参与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综合实力强劲的企业才能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必须追求利润最大化以不断积累资本,否则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以及发展壮大。 企业为谋求利润最大化决定目标产量的依据是产品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如下图所示:当产量为Ql时,边际收益MR1大于边际成本MC1,因此,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润。当产量为Q2时,边际成本MC2大于边际收益MR2,此时,减少产量可以增加利润。利润最大化产量是水平价格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企业谋求利润最大化必须遵循社会伦理要求。企业除了是一个“经济人”以外,还是一个“社会人”,即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企业必须以社会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从这个层面上讲,企业和社会的利益是一致的。“当人类的求利行为摆脱了道德束缚,当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变成纯经济人的求利行为,变成不受道德制约的利欲冲突时,就会给社会带来直接灾难。整个社会信用机制就会瓦解,灰色经济行为就会泛滥,结果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缺失,从而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遵循社会伦理要求,即使相对来说必然要加大成本投入,但产品的质量以及信誉必然会提升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促进企业实现最大价值。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注重于了解市场需求、推动技术革新、培养企业人才、降低生产成本、激励员工士气等各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一、企业管理决策层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市场理念和知识,洞悉市场经济规律,研究产品市场需求。结合市场需求与供给现状以及产品自身价格弹性作出正确的生产决策以及产品价格决策。形成适度规模经济,避免陷入恶性产品价格竞争。 二、企业积极推动技术进步与革新,增强发展后劲。改进现有产品生产工艺,完善产品功能,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坚持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拓展产品市场的深度与宽度。注重对企业员工队伍的技术培训。技术进步的速度可以用一定时期内等产量曲线的位移大小来衡量,这意味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将直接反映在产品的产出上,产品产出的大幅提升将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展以及规模经济的实现。新产品的开发可以拓展消费市场,还将有利于新产品与一些即将进入到衰退期的老产品顺利进行交接,增强企业的活力以及发展后劲。提高员工整体技术水平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素质,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缩减成本,最终服务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三、重视生产成本管理控制。具体包括: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对成本管理人员明确分工,加强督促;做好成本的预测、计划与控制;加强统计核算,分析并解决存在问题。企业利润可以分为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只有经济利润才是决策的基础。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因此,企业管理者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