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泸定县铁索桥崩塌勘查报告

泸定县铁索桥崩塌勘查报告

泸定县铁索桥崩塌勘查报告
泸定县铁索桥崩塌勘查报告

目录

0.前言 (1)

0.1.任务由来 (1)

0.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1)

0.3.工作目的与任务 (1)

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1)

0.5.勘查工作的依据 (2)

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2)

1.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3)

1.1.位置与交通 (3)

1.2.气象、水文 (3)

1.2.1.气象 (3)

1.2.2.水文 (4)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4)

2.1.地形地貌 (4)

2.2.地层岩性 (5)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7)

2.3.1.地质构造 (7)

2.3.2.新构造运动 (7)

2.3.3.地震 (7)

2.4.水文地质条件 (8)

2.5.人类工程活动 (8)

3.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8)

3.1.地形地貌 (8)

3.2.地层岩性 (8)

3.3.地质构造 (8)

4.危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8)

4.1.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8)

4.2. (17)

4.3.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17)

4.3.1.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4.3.2.危岩形成机制分析 (17)

5.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 (18)

5.1.危岩变形现状 (18)

5.2.定性分析评价 (18)

5.3.定量计算及评价 (18)

5.3.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 (18)

5.3.2.危岩整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20)

5.3.3.危岩单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21)

5.3.4.综合稳定性分析评价 (21)

5.4.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 (21)

5.4.1.运动形式 (21)

5.4.2.运动计算 (22)

5.5.危岩危害性评价 (25)

6.既有防治工程评述及危岩防治方案建议 (25)

6.1.既有防治工程评述 (25)

6.2.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 (26)

6.3.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26)

6.4.防治方案建议 (27)

6.5.各类建筑材分析与评价 (29)

7.环境影响评价 (29)

8.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29)

8.1.社会效益 (29)

8.2.经济效益 (30)

8.3.环境效益 (30)

9.结论与建议 (30)

9.1.结论 (30)

9.2.建议 (30)

0.前言

0.1. 任务由来

根据《甘孜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甘发改[2011]512号文)及相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为切实做好泸定县铁索桥东崩塌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泸定县国土资源局特委托我公司编写《泸定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勘查报告》。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康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自然环境和气侯条件独具特色。境内海拔相对高差悬殊较大,最低处仅986米,最高处为境内西南部的贡嘎山主峰7556米。高山终年白雪皑皑,河谷地却又四季分明,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泸定县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县及红色教育基地,自然风景优美,历史遗迹众多,是国内外游人旅游度假的理想去处。

铁索桥东崩塌位于泸定县县城,其北部为泸定桥,南部为红军桥和红军博物纪念馆,是往来游客和当地居民观光休闲的必经之所。铁索桥东崩塌在步游道修建初进行了防护工程,但由于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防护工程失效或部分失效。部分危岩体处大面积的主动防护网发生脱落,大面积的危岩体裸露。已修建的挡墙高度略低,很多山上的飞石越过挡墙落在路面上,有些飞石打在墙体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缺口。早期泸定县政府投资数十万修建的步游道旅游景点受到威胁,在5~10 月为泸定的雨季,也是旅游旺季,在步游道上日通过人数近千人。经粗略统计,铁索桥东崩塌威胁的直接财产500万元。而这些必将成为制约泸定县县城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因此,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旅游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人生安全,对泸定县麻铁索桥东崩塌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0.2.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铁索桥东崩塌位于泸定县县城对面的斜坡上,斜坡下原为老川藏公路,后因经常发生滚石下落,在穿山隧道修成后不再使用。如今泸定县政府积极的开发泸定县的旅游业,拟在该处修建一条通向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的步游道,以便于慕名而来的旅游者进馆参观。多年来,常有风化剥落的块石崩落,粒径多数为0.3~0.8m,最大为1.0m,对斜坡下方对旅游人民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

0.3. 工作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查的目的是查明铁索桥东崩塌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及诱发因素,分析其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经常评价,为铁索桥东崩塌的治理设计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条件依据。

本次勘查的主要任务:

(1)查明工作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2)查明铁索桥东崩塌的分布范围、性质、类型、规模,重点调查危岩体的大小、崩塌方向、裂隙和结构面产状及组合与交切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延展及贯通情况,分析其形成机制;

(3)获取工作区域各岩层、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有相关参数;

(4)分析评价铁索桥东崩塌的稳定性与发展趋势,提供有关治理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和相关计算参数;

(5)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工程方案建议,是勘查成果满足防治工程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0.4. 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勘查区内以往开展的基础地质、灾害地质工作主要成果有:

1、四川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编写了《荥经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OO九三九部队对起区域及邻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普查。

2、1985~1986年,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与泸定县人民政府联合进行了“海螺沟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自1987年起成都山地研究所开展了多项有关贡嘎山(海螺沟)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的专题研究。

3、2001年,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提交了《四川海螺沟冰川温泉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查报告》。

4、2005年,甘孜州地质环境监测站做了甘孜州2002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其中泸定县包括在其中,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5、2006年,成都理工大学提交了《泸定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对泸定县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及其防治对策作了较系统地总结。另外,2000年以来开展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开展了大量的不同等级的线状或点上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勘查区以往开展的基础地质主要成果详见表0-1所示。

综合评述:以上资料(表0-1)为本次崩塌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0.5. 勘查工作的依据

本次崩塌勘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以下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0.6. 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1)勘查时间

2011年3月12日由地形测量工程人员、工程地质工作人员组成项目组前往泸定县开展勘查工作。由时间紧迫,泸定县铁索桥东崩塌勘查设计书与野外调查勘查工作同时进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于2011年3月25日顺利完成了野外作业及现场资料整理,转入报告编写阶段。

(2)勘查范围

泸定县城步游道危岩体整体宽度约475m, 斜坡纵向长在130m左右,坡脚一般高程1305m,斜坡坡顶高程在1402m左右,相对高差100m,危岩体海拔高1320-1390m,崩塌落差30~50m。

本次崩塌勘查以灾害点影响区为基本勘查范围,并后延至影响区以外稳定地带50m左右,勘查范围0.3km2。

(3)勘查完成工作量

本次野外调查工作主要由工程测量、综合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探槽工作和岩土试验为主,完成工作量如表1。

工程测量于2012年9月22日至2012年10月5日,主要包括1:1000地形图测量、断面测量、工程地质点测量工作,其中地形图测量面积约0.3km2,断面测量9条、地质点测量10处。

综合工程地质测绘于2012年9月22日至2012年10月3日,主要包括1:1000综合工程地质填图、滑坡调查、危岩体的调查,其中综合工程地质测绘约0.3km2,危岩体6处,溜滑体3处。

于2012年10月进行室内工作整理,主要进行了报告编写,图件编制,岩土力学试验,危岩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危岩防治方案论证等工作,至10月底完成报告编写及初步方案设计工作。

在本次现场勘查工作中,根据现场踏勘实际情况对勘查工作量进行了微调,加大了对地形测量及断面测量的工作量。室内试验基本反应了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基本满足灾害体变形预测及治理工程设计需要为目的。增大地形测量及断面测量,揭示灾害体断面特征、灾害体周界及其影响区,以满足崩塌灾害体地质调查及防治工程设计需要。

(4)勘查质量评述

本次勘查工作按项目任务、勘查设计书、《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9)等规程、规范为主,同时,参考《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D14003-89)和《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4158-93)等规程、规范。各种原始资料实行了自检、互检与终检制度。通过测量、地面调查、探槽、试验等手段的有机结合和综合分析,查明了泸定县铁索桥东崩塌的规模、形态、结构特征、形成条件、变形破坏情况以及已造成危害和构成的威胁情况。

室内综合成果编制中,应用点面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研究方法,对泸定县铁索桥东崩塌的成因类型、发育阶段、分区特征、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两套治理方案建议,为泸定县铁索桥东崩塌下一步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了所需的参数和资料。

本次勘查工作在我公司项目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山区阴雨多雾、交通不便、场地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设计书中设计的各项实物工作量,各项工作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达到应急勘查目的。

综上所述,本次勘查工作质量总体良好,达到了勘查的目的。

1.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1.1. 位置与交通

泸定县铁索桥东崩塌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泸定镇,大渡河右岸,距镇政府约3km。地理坐标:东经102°22′81″,北纬30°22′81″。勘查区内有国道G318公路通过,在地理位置上,勘查区位于泸定县县城内,交通方便。见图1-1所示。

图1-1 铁索桥东崩塌地理位置图

1.2. 气象、水文

1.2.1.气象

泸定县地处四川盆地到青藏高原过渡带上,受东南、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冷空气双重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大渡河河谷及其支流河谷,海拔1800m以下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为有名的干热河谷区,贡嘎山区属大陆性季风高原型气候。从谷地到山脊具有从山地亚热带到极高山永久冰雪带的完整气候垂直带谱。

(一)降水

泸定县境内降雨量有明显的时空差异。一般5月至10月受西南季风气流控制,空气暖湿,雨量逐渐增多,降雨量占全年的90%以上。其中6、7、8三个月占这一时期的64%以上,称为湿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受南支西风的气流控制,空气干冷,雨量稀少,降水量仅占全年10%左右。连续无雨日达100天,称干半年(图1-2)。

图1-2 泸定县多年月平均降雨量统计图

贡嘎山东坡磨西地区年均降雨量为1080mm,盛夏时节,河谷东部,由于二郎山的阻挡,盆地向西回流的东南暖湿气流很难抵达两坡河谷。加之气流越山下沉的增温减湿作用以及"焚风效应"强烈,空气干燥,降水量少,烹坝年均降雨量仅519mm,即使同一坡面也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一般海拔3000m至3300m以下地段,雨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3300m左右是降雨最多地方,年均降雨量1200mm-1300mm;3000m至3300m以上地段,降雨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3000m 至4200m地段,年均降雨量仅300mm。此外还存在南部年均降雨量1094.9mm,中部616.9mm,北部烹坝大部分为519.1mm的差异。

(二)气温及其他

根据泸定气象站1960-1990年资料,区内年均气温为15.4℃(表1-1)。最高年份是1963年,为16.3℃;最低年份是1976年,为14.7℃。境内地面温度变化明显。白天和夏季高,夜间和冬季低;低海拔的河谷地区地温高;高海拔的高山地区地温低。

境内大渡河河谷地区,地处二郎山背风坡,空气干燥,降水偏少,年均相对湿度为66%(表3-3)。西部磨西、新兴地区,地处贡嘎山迎风坡,降水丰沛,日照少,空气潮湿,年均相对湿度达80%左右。境内5-9月属湿性气候期,10-4月属干性气候期。

表1-1 泸定县气象要素统计表

气象要素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11月12月

气温(℃) 6.2 8.2 12.6 16.8 19.5 20.7 22.7 22.4 19.8 16.4 11.8 7.6

相对湿度54 53 55 60 66 74 78 78 77 72 64 58

铁索桥东崩

县境多高山和云雾,属日照少的地区。年均日照时数为1161.9h,年日照为26.2%。全县太阳辐射值为87.05千卡/cm2,属低值区。

境内多山,河谷风(即顺河风、山谷风)、大风多出现在日落前后。由于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促使空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形成大风,再加河谷的狭管效应,加剧了河谷地区大风的出现频率和强度。1960-1990年,瞬间风速为17m/s(≥8级风力)的大风,年均发生12.8次。

1.2.2.水文

境内大渡河为唯一地表水系。大渡河干流北从冷竹关入境,南至雨洒河出境,纵贯全县,两岸有支流48条,皆注入大渡河(图1-4)。

大渡河干流入境后,流经烹坝至得妥9乡(镇),流长82km,落差332.1m,其水面宽和水深,仅以船头、荆棘坝、瓦斯营盘、河口、毛家山脚数据平均,分别为97.6m和5.48m,最宽和最深处为瓦斯营盘,分别为132m和12m,最窄和最浅处为毛家山脚,分别为70m和2.5m。均为石质河床,河床平均比降33-41‰。年均流量887m3/s,枯水量229 m3/s,径流深474.5mm,年径流量278.5亿方。每立方米水量含沙重量442g。年均最小流速3.25m/s,最大流速6.67m/s。1981年最大瞬时流量4880 m3/s,相应水面宽143 m,水深12.3 m,流速36.06m/s,水能理论蕴藏量174万千瓦。

县境内大渡河支流均为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下的小支流,支流最大流域面积为磨西河(923km2),大渡河的主要支流有:湾东河、磨西河、磨子沟、磨河沟、冷竹关沟、雨洒河、加郡

沟、潘沟等。

铁索桥东崩塌位于大渡河岸边步游道上方,紧邻大渡河,附近无明显沟谷(图1-3)。

图1-3 铁索桥东崩塌位置图

图1-4 泸定县水系分布图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

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属川西高山高原最深陷之峡谷区。地貌类型从低中山峡谷区直至高山、极高山区。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属典型高山峡谷区。山体呈南北走向,县境内高山林立,谷深壁陡,沟壑交错,岭谷相间,山岭到大渡河的水平距离,不超过10 公里,而岭谷相对高差达3000米以上。

区属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地跨扬子陆块区与羌塘-三江造山系两大一级构造单元。地形上严格受构造控制,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总的地形特点为西高东低(图2-1),大渡河由北向南将全县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区内平均海拔在2000m左右,最高点为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m。沿大渡河两岸支沟发育,与大渡河呈正交分布,在其交汇处多形成泥石流扇或冲洪

堆积地貌,河谷或沟谷均呈“V”型,谷缘到谷底的相对高差较大,一般在2000-3000m。

图2-1 泸定县高程分区图

泸定县地貌主要受构造和岩性的制约,总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由极高山至中山,由高峰到河谷阶地、坝子呈层状地貌发育。按其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分为侵蚀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地貌、冰蚀地貌三大类。

铁索桥东崩塌位于泸定县城,属中山地貌。河谷呈“U”型,危岩所在边坡山体雄厚陡峻,边坡底部高程为1300m,顶部高程为1380m,相对高差为80m。地貌受构造和岩性制约,为侵蚀构造地貌。坍塌处斜坡坡度30~50°,局部基岩陡壁坡角50~80°。

铁索桥东崩塌区域地形地貌特征见图2-2。

图2-2 铁索桥东崩塌区域地形地貌特征

2.2. 地层岩性

区内地层除寒武系缺失外,从前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大致以龙门山—小金河断裂为界,可分为西部羌塘三江造山系变质岩区和东部扬子陆块沉积岩、岩浆岩区。

西部羌塘三江造山系变质岩区出露地层为一套巨厚堆积的前震旦系—三迭系变质火山岩系和变质碳酸盐建造及类复理石建造。而东部扬子陆块区,则以晋宁-澄江期岩浆岩和一套发育不全的元古界-中生界的碳酸盐岩及陆相碎屑岩为特征。区内出露地层及主要岩性见表2-1。

区内岩浆岩出露较广,主体以晋宁—澄江期侵入岩为主,喷出岩次之。晋宁—澄江期侵入岩广泛分布于南北向构造带的大渡河两岸和二郎山一带,岩性以斜长花岗岩、花岗岩、闪长岩为主(俗称“康定杂岩”)。喷出岩零星分布于川滇古隆起北端的康定县金汤-孔玉等地,属前震旦系盐井群,以变质凝灰岩、变质流纹岩为主。区内侵入岩及岩性见表2-2。

第四系各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堆积层沿河谷及谷坡分布,冲洪积广泛分布于沟口、河床及两岸阶地,残积、崩坡积、冰川、冰水堆积主要分布于山顶平台及缓坡地带。

界系统群(组) 代号主要岩性

新生界第

全新统

冲洪积Qh apl卵石、砂土

坡积Qh dl角砾混块碎石及粉粘粒

残坡积Qh eld角砾、块碎石混粉粘粒

崩积Qh col角砾、块碎石

崩坡积Qh dl+col块碎石混角砾及粉粘粒

泥石流堆积Qh df漂卵石混砂土

滑坡堆积Qh dp块碎石、角砾混砂土及粉粘粒

风积Qh eol中细砂

人工堆积Qh s角砾混砂土

冰川堆积Qh gl漂卵石混砂土

更新统

冲洪积Qp apl卵石、砂土

泥石流堆积Qp df漂卵石混砂土

冰川堆积Qp gl漂卵石或角砾混砂土

冰湖堆积Qp lgl底部漂卵石混砂土;中上部粉土、粉质粘土夹粉细砂

中生界

侏罗系中统

下、中统

沙溪庙组J2s 钙质泥岩、粉砂岩夹钙质粉砂岩、细砂岩、页岩

自流井组J1-2z 泥岩、粉砂岩夹石英砂岩,底部含砾砂岩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 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煤组成多个韵律层三叠系中统T2薄-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灰岩、白云质角砾岩

古生界泥

中统

养马坝组D2y

中-厚层团块状泥质灰岩、泥质灰岩、生物灰岩夹页岩、泥岩、

粉砂岩

甘溪组D2g 泥质灰岩、生物灰岩夹页岩

下统平驿铺组D1p 灰至灰白色块状质纯的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砂岩、页岩

中统

纱帽组S2s 泥岩、砂岩夹泥灰岩,上部为团块状灰岩

罗惹坪组S2l 灰岩、泥灰岩、生物灰岩夹钙质泥岩

下统龙马溪组S1l 笔石页岩间夹泥灰岩、粉砂岩

上统O3页岩夹灰岩、泥灰岩、硅质灰岩

中统宝塔组O2b 泥灰岩夹粉砂岩

下统O1灰岩、泥灰岩夹页岩、砂岩、白云岩

上统P2

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夹石榴石云母片岩、条带状大理岩、

碳质板岩、绢云片岩

下统

上段P13块状中晶大理岩、细晶灰岩

中段P12灰岩、结晶灰岩、白云岩

下段P11灰岩、结晶灰岩、白云岩与板岩互层

泥盆系中统中段D22白云岩、板岩、绢云千枚岩

元古界震旦系下统Zа由酸性-中酸性-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岩组成,

元古界前震旦系石门坎组Pts 变质流纹岩、变质基性火山岩时代代号岩性

元古代γm2混合质花岗岩、角砾状及条带状混合岩

γk2钾长花岗岩

γ2普通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γO2斜长花岗岩

γδ2花岗闪长岩

δO2石英闪长岩

δ2闪长岩

N2未分的基性岩:辉绿岩、辉长辉绿岩、辉长岩

∑2未分的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橄榄岩、辉石岩

燕山期

γO52斜长花岗质混合岩

ηγ5二长花岗岩

时代不清之脉岩

γ花岗岩脉

ρ伟晶岩脉

ι细晶岩脉

βμ辉绿岩脉

铁索桥东崩塌点处岩性较为单一,为斜长花岗岩,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在研究区内广

泛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包括崩坡积物、冲洪积物以及冰水堆积物。其中崩坡积物广泛分布

在危岩体上部及WY4 和WY5危岩体下部,主要以碎块石为主,粒径以5-20cm为主,最大粒径可

达到1m;冲洪积物沿大渡河呈线状分布的卵砾石,岩性有花岗岩、砂岩和灰岩;冰水堆积物分布

在WY1危岩体上游,块石占主要部分,其中粒径在1-5cm 占40%,粒径大于5cm 占25%,块石为棱角

状(图2-8)。

图2-3 铁索桥东崩塌工程地质图

图2-4 铁索桥东崩塌岩层特征照片

2.3. 地质构造与地震

2.3.1.地质构造

泸定县区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北段与北东向龙门山断褶带、北西向鲜水河断褶带交接复合部位,在大地构造部位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之二级构造单元康滇地轴北段,其西北面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为邻,东面及东北面分别与四川台拗和龙门山台缘断褶带相连。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和北西向构造带构成了境内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格架。

铁索桥东崩塌处于处于三大构造带交汇的处附近,受南北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影响明显。

2.3.2.新构造运动

泸定县境内SN向、NW 向和NE向等断裂构造发育,它们将区域范围内分割成若干断块,并形

成“Y”字形区域构造框架。喜山运动以来各断块迅速抬升,但其抬升的强度和幅度各异。总的

趋势是西北部强东南部弱,区域地貌明显表现为阶梯式下降的特点,显示出鲜明的分区性。形成西部强烈隆起区,中部隆起区和东部弱升区的现代地质地貌格局。资料表明,区内断裂以北西向鲜水河断裂、磨西断裂的活动性为最强,活动性质为左旋走滑型,属全新世活动断裂;北东向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活动性次之,活动形式为挤压逆冲型,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南北向大渡河断裂带的活动相对较弱,以挤压为主兼弱的左旋走滑性质,主要活动时期为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

图2-5 泸定地区区域断裂与地震分布图

离铁索桥东崩塌很近的区域断裂为大渡河断裂,同时龙门山断裂带的尾端也离该崩塌较近。铁索桥东崩塌主要受此两条断裂影响(图2-5)。

2.3.3.地震

泸定县地处青藏高原地震区的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地震带及龙门山地震带交汇部位;其中,鲜水河地震带地震活动性最强烈,对本区的波及和影响较大,其他两个地震带的影响相对较弱。根据地震资料统计(表3-8):工作区外围300km范围内自公元1216年以来,共记载7.0—7.9级地震7次;6.0—6.9级地震21次;5.0—5.9级地震71次。据中国地震区划图,区内地震峰值动加速度为0.15-0.4g,表明调查区内的地震活动水平较高。

表2-4 泸定县周围历史强震特征

序号发震时间

震中位置

北纬(度) 东经(度)

参考地点震级

场址至震

中距离

(km)

宏观影

响烈度

计算

烈度

影响烈

l 1536.3.29 28.l°102.2°7.5 202 * 5.8 VI

2 1725 8.1 30.0°101.9°四川康定7 3

3 Ⅷ—Ⅷ—

3 1748.8.30 30.4°101.6°四川康定西北 6.5 81 * 5. 6 VI

4 1786.6.1 29.9°102.0°

四川康定、泸

定磨西间

7.75 22 ⅦIⅧ

5 1786.6.2 29.9°102.0°四川康定南

6 22 * 6.3 VI

6 1893.8.29 30.6°101.5°道孚、乾宁间

7 103 ﹤Ⅶ 6.0 VI

铁索桥东崩

2.4. 水文地质条件

勘查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以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变质岩类裂隙孔隙水两类。

松散岩类孔隙水零星分布于勘查区第四系崩坡堆积物中,其含水层岩性为碎块石土及河谷阶地区砂卵石土,富水性极弱。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2m3/日,仅局部一级阶地单井涌水量可达100-200m3/日。总体而言,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面积小,其富水性极差。

变质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贮存于变质岩裂隙、孔隙中,含水层以变质灰岩、石英闪长岩、砂岩为主。由于该地层被构造强烈挤压,在硬性岩层中裂隙发育。因此,本含水层组其岩性组合对地下水的富集和运移不利,成为富水性最差的岩组,据前人资料泉流量一般0.1-1升/秒,单井涌水量<50m3/日。

整体看,勘查区地下水较为贫乏,有些地段基本无水,对斜坡整体稳定较为有利。

2.5. 人类工程活动

勘查区地貌主要为高山峡谷,河流阶地、山间台地较少,人类居住生存环境恶劣,人口多沿狭长沟谷、缓坡平台居住,于沟口扇形地较为集中。区内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烈,主要集中在沟谷沿线附近,以人口集中区最为强烈,主要表现形式为森林砍伐、农垦耕作、房屋修建、公路铺设、旅游开发、桥涵架设、水电建设等,这些人类活动均对地质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泸定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展开,这种人类工程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泸定县人类工程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削坡建房、农业开发、公路建设、旅游开发、水电站建设。

总体上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人类工程活动对该崩塌的影响较大。

3.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形地貌

铁索桥东崩塌位于泸定县城,属中山地貌。河谷呈“U”型,危岩所在边坡山体雄厚陡峻,边坡底部高程为1300m,顶部高程为1380m,相对高差为80m。地貌受构造和岩性制约,为侵蚀构造地貌。坍塌处斜坡坡度30~50°,局部基岩陡壁坡角50~80°。

铁索桥东崩塌所处斜坡坡度较陡,尤其是陡壁地段,具有高陡临空面,表层岩体风化剥落严重,在降雨或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崩塌、浅表层滑塌灾害。

3.2. 地层岩性

铁索桥东崩塌点处岩性较为单一,为斜长花岗岩,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包括崩坡积物、冲洪积物以及冰水堆积物。其中崩坡积物广泛分布在危岩体上部及WY4 和WY5危岩体下部,主要以碎块石为主,粒径以5-20cm为主,最大粒径可达到1m;冲洪积物沿大渡河呈线状分布的卵砾石,岩性有花岗岩、砂岩和灰岩;冰水堆积物分布在WY1危岩体上游,块石占主要部分,其中粒径在1-5cm 占40%,粒径大于5cm 占25%,块石为棱角状。

3.3. 地质构造

泸定县区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北段与北东向龙门山断褶带、北西向鲜水河断褶带交接复合部位,在大地构造部位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之二级构造单元康滇地轴北段,其西北面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为邻,东面及东北面分别与四川台拗和龙门山台缘断褶带相连。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北东向龙门山构造带和北西向构造带构成了境内最基本的地质构造格架。

铁索桥东崩塌处于处于三大构造带交汇的处附近,受南北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影响明显。受构造作用影响严重,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裸露的陡崖岩体在风化与重力作用下,被节理裂隙切割成块状或柱形体。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季节性变化明显,在降雨期间岩体裂隙充满水体,形成较大的静水压力,易诱发灾害。

4.危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4.1. 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铁索桥东崩塌位于泸定县县城对面的斜坡上,斜坡下原为老川藏公路,后因经常发生滚石下落,在穿山隧道修成后不再使用。如今泸定县政府积极的开发泸定县的旅游业,拟在该处修建一条通向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的步游道,以便于慕名而来的旅游者进馆参观。故该危岩体对旅游人民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

危岩主要分布在斜坡较陡崖处,坡度40°~55°,斜坡前缘外侧即为拟建的通向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的步游道。根据现场踏勘,泸定县城步游道危岩体整体宽度约475m, 斜坡纵向长在130m 左右,坡脚一般高程1305m,斜坡坡顶高程在1402m左右,相对高差100m,危岩体海拔高1320-1390m,崩塌落差30~50m,整体坡向110°~130°,坡型为直线型,坡度40°~55°,局部危岩段凸起,

坡度60°~70°(图4-1)。

铁索桥东崩塌危岩体根据其变形破坏特点可大致分为危岩带6处(分别为WY01~WY06)、溜滑3处(LH01、LH02和LH03),具体详见图4-1。从形态看单个危岩体(危石)形态呈搭钩状、石笋状、圆柱状,兼有其他不规则形状,危岩区斜坡近直立,立面形态近柱状。崩塌区基岩岩体临空面陡峻,陡崖岩体受节理裂隙切割影响,在重力、风化等长期作用下,沿节理裂隙面逐渐切风化剥落,各危岩带的特征描述见表4-1、4-2、4-3、4-4、4-5和4-6。

图4-1 铁索桥东崩塌变形分布图

铁索桥东崩塌在步游道修建初进行了防护工程,但由于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防护工程失效或部分失效。部分危岩体处大面积的主动防护网发生脱落,大面积的危岩体裸露(图4-2),其中只有WY6已做的主动防护网工程措施没有破坏,WY6目前未有变形迹象,治理效果较好。WY4

危岩带下方已修建的挡墙高度略低,很多山上的飞石越过挡墙落在路面上,有些飞石打在墙体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缺口(图4-3),LH3下方的挡墙没有破坏,治理效果较好。

图4-2 主动网大面积滑脱图4-3 挡墙被飞石击出的缺口

(1)危岩特征阐述

铁索桥东崩塌主要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基岩斜坡受构造作用发育有多组节理,将岩体切割破碎。崩塌灾害体面积较大,陡立面较高,崩塌危岩体陡壁大面积基岩裸露、且基岩裂隙发育,主要发育两组共轭节理,分别为230°∠52°和310°∠65°的节理裂隙,,此外,还有一组卸荷裂隙,为125°∠45°,三组裂隙共同作用,把花岗岩切割成块体沿斜坡崩落。

危岩带距下方崩坡堆积体垂直高差较大。受制于节理裂隙控制,岩体被切割成(直径0.5-1.5m )大小不等的块体,风化剥落严重。在地震及雨水冲刷等多重作用下,易崩落碎裂块石。根据调查初步估计该区仍残留危岩块石体积约700~800m3。

铁索桥东崩塌斜坡整体宽度约400多米,斜坡上的花岗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为破碎,时有落石崩落,斜坡范围内分布有5处危岩体和1处溜滑(图4-4~图4-9),这些危岩体沿步游道呈线形分布,直接威胁到了下部的步游道上行人的安全。崩塌的破坏形式以危岩局部拉裂产生滑移为主,局部为倾倒破坏,破坏规模较小,落石直接威胁到了下部的步游道上行人的安全。

图4-4 WY1危岩带及崩塌物图4-5 LH1溜滑及失效的防护

图4-6 WY2危岩带侧面图4-7 WY3危岩带侧面照其中,WY4为已有失效的防治工程,通过调查,WY4危岩带坡度较陡,岩体的风化裂隙极为发育,岩体应划分为强风化带。在修建步游道时进行了主动防护网和档石墙的防护措施。但主动防

护网已经滑落,失去了防护作用。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施工过程中为对进行彻底的清坡,使得大量的碎屑块体不断掉落加大了防护网的负荷;2)防护网护网固定端不牢固,锚杆为进入较好的岩体内部,使得反力装置不能承受过大的荷载进而使得主动防护网失效。

图4-8 WY4危岩带及失效的防护(1)

图4-9 WY4危岩带及失效的防护(2)

(2)崩落块石特征阐述

根据现场踏勘发现,新近滚落的块石主要分布于崩塌区陡壁坡脚道路处,块石粒径为0.3m~1.0 m。根据铁索桥东崩塌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块石分布特征可知,崩塌体崩落的块石主要滚落至崩塌区正下方,崩落的块石通过撞击、弹跳等作用,解体成0.1m~1.0m大小不等的块石,且滚落至布游道。具体详见图4-9。

图4-10 崩落的石块

野外编号 WY01 坐标

X: 3060 危岩顶标高 1051 岩层产状 斜坡倾向 140° 危岩前缘倾角 60° 斜坡结构类型 室内编号 WY01

Y: 1050 危岩底标高 1009

顶宽 (m )

16

底宽 (m )

18

高 (m )

42

(m )

1-3

体积 (m3)

2268

崩塌方向

136° 破坏方式

滑移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

照 片

编号 位置 倾向 倾角 切割深度 张开度 充填物 裂面形态 裂面粗糙度 裂隙间距 地下水情况

L1 后壁 230° 52° 8.0m 0.5-1m 少量粘土充填 弯曲 粗糙 无 L2 后壁 310° 65° 7.0m 0.5-0.8m 少量粘土充填

平直 较粗糙 无 L3 底面 125° 45° 2.5m 闭合 无 平直 较光滑 无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

性赤平投影分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立面为矩形,主要受后壁裂隙、底部裂隙切割控制,危岩为花岗岩构成。 危岩稳定

性评价

危岩受后壁壁裂隙的控制,裂隙完全贯通,危岩稳定主要受危岩体重心控制,危岩底部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凹岩腔,定性判断危岩处于欠稳定状态。

危害

预测

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

公路及游客的人身安全。 治理措施建议

清危+主动防护网

野外编号WY02

标X:3054 危岩顶标高1060 岩层产状斜坡倾向140°危岩前缘倾角60°斜坡结构类型

室内编号WY2 Y:1053 危岩底标高1008

顶宽

(m)

10

底宽

(m)

12

(m)

52

(m)

1-3

体积

(m3)

1872 崩塌方向141°破坏方式滑移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编号位置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

L1 后壁230°52°8.0m 0.5-1m 少量粘土充填弯曲粗糙无

L2 后壁310°65°7.0m 0.5-0.8m 少量粘土充填平直较粗糙无

L3 底面125°45° 2.5m 闭合无平直较光滑无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

性赤

平投

影分

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立面为矩形,主要受后壁裂隙、

底部裂隙切割控制,危岩为花岗岩构成。

危岩稳定

性评价

危岩受后壁壁裂隙的控制,裂隙完全贯通,危岩稳定

主要受危岩体重心控制,危岩底部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凹

岩腔,定性判断危岩处于欠稳定状态。

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

公路及游客的人身安全。

清危+主动防护网

野外编号WY3

标X:3040 危岩顶标高1055 岩层产状斜坡倾向140°危岩前缘倾角60°斜坡结构类型

室内编号WY3 Y:1052 危岩底标高1033

顶宽

(m)

28

底宽

(m)

30

(m)

22

(m)

1-3

体积

(m3)

1980 崩塌方向166°破坏方式滑移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编号位置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

L1 后壁230°52°8.0m 0.5-1m 少量粘土充填弯曲粗糙无

L2 后壁310°65°7.0m 0.5-0.8m 少量粘土充填平直较粗糙无

L3 底面125°45° 2.5m 闭合无平直较光滑无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

性赤

平投

影分

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立面为矩形,主要受后壁裂隙、

底部裂隙切割控制,危岩为花岗岩构成。

危岩稳定

性评价

危岩受后壁壁裂隙的控制,裂隙完全贯通,危岩稳定

主要受危岩体重心控制,危岩底部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凹

岩腔,定性判断危岩处于欠稳定状态。

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

公路及游客的人身安全。

清危+主动防护网

野外编号WY4

标X:3007 危岩顶标高1070 岩层产状斜坡倾向140°危岩前缘倾角60°斜坡结构类型

室内编号WY4 Y:1055 危岩底标高1035

顶宽

(m)

105

底宽

(m)

125

(m)

35

(m)

1-3

体积

(m3)

10500 崩塌方向136°破坏方式滑移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编号位置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

L1 后壁230°52°8.0m 0.5-1m 少量粘土充填弯曲粗糙无

L2 后壁310°65°7.0m 0.5-0.8m 少量粘土充填平直较粗糙无

L3 底面125°45° 2.5m 闭合无平直较光滑无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

性赤

平投

影分

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立面为矩形,主要受后壁裂隙、

底部裂隙切割控制,危岩为花岗岩构成。

危岩稳定

性评价

危岩受后壁壁裂隙的控制,裂隙完全贯通,危岩稳定

主要受危岩体重心控制,危岩底部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凹

岩腔,定性判断危岩处于欠稳定状态。

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

公路及游客的人身安全。

清危+主动防护网

野外编号WY4

标X:3007 危岩顶标高1080 岩层产状斜坡倾向140°危岩前缘倾角60°斜坡结构类型

室内编号WY4 Y:1055 危岩底标高1060

顶宽

(m)

48

底宽

(m)

50

(m)

20

(m)

1-3

体积

(m3)

3000 崩塌方向165°破坏方式滑移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编号位置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

L1 后壁230°52°8.0m 0.5-1m 少量粘土充填弯曲粗糙无

L2 后壁310°65°7.0m 0.5-0.8m 少量粘土充填平直较粗糙无

L3 底面125°45° 2.5m 闭合无平直较光滑无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

性赤

平投

影分

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立面为矩形,主要受后壁裂隙、

底部裂隙切割控制,危岩为花岗岩构成。

危岩稳定

性评价

危岩受后壁壁裂隙的控制,裂隙完全贯通,危岩稳定

主要受危岩体重心控制,危岩底部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凹

岩腔,定性判断危岩处于欠稳定状态。

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

公路及游客的人身安全。

清危+主动防护网

野外编号WY4

标X:3007 危岩顶标高1074 岩层产状斜坡倾向140°危岩前缘倾角危岩顶标高1074 岩层产状

室内编号WY4 Y:1055 危岩底标高1040

顶宽

(m)

35

底宽

(m)

36

(m)

危岩

底标

1040

顶宽

(m)

35

底宽

(m)

崩塌方向149°破坏方式滑移式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照片编号位置倾向倾角切割深度张开度充填物裂面形态裂面粗糙度裂隙间距地下水情况

L1 后壁230°52°8.0m 0.5-1m 少量粘土充填弯曲粗糙无

L2 后壁310°65°7.0m 0.5-0.8m 少量粘土充填平直较粗糙无

L3 底面125°45° 2.5m 闭合无平直较光滑无

危岩剖面和立面示意图

稳定

性赤

平投

影分

析图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

危岩立面为矩形,主要受后壁裂隙、

底部裂隙切割控制,危岩为花岗岩构成。

危岩稳定

性评价

危岩受后壁壁裂隙的控制,裂隙完全贯通,危岩稳定

主要受危岩体重心控制,危岩底部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凹

岩腔,定性判断危岩处于欠稳定状态。

一旦失稳,将威胁下部

公路及游客的人身安全。

清危+主动防护网

4.2. 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4.2.1.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地形地貌

铁索桥东崩塌所处斜坡地形坡度大的陡崖处,坡度一般40~55°,局部基岩陡壁处近70°,局部溶蚀形成凹岩腔,为斜坡的变形提供了动力条件,也为崩落岩土体的快速流动提供了场地条件,且陡倾斜坡面也不利于斜坡表层岩土体的稳定。

2、地质构造

勘查区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强烈,形成山体岩石破碎,岭谷高差大,崩塌、滑坡、泥石流发育。本区属构造复杂,危岩体受层面裂隙及构造裂隙等切割,形成楔形体,与坡面构成不稳定组合关系;岩体内节理裂隙发育,多组主要裂隙和少量无序裂隙的存在,将岩体切割成碎裂状和碎块状,均不利于斜坡的稳定,尤其是基岩陡壁处和覆盖层极薄处。

3、地质结构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测绘,斜坡上部表层土体埋深较薄,一般小于1m,且结构松散,较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而下伏基岩呈强风化状,岩体呈碎裂状和碎块状,加之岩土体接触面倾角较大,一般均大于40°,上覆土体易在外动力条件影响下产生滑塌变形;而斜坡下部的崩坡积堆积物,结构松散,地形坡度大,在外动力条件影响下也易发生滑塌变形。

4、降雨

暴雨或连续降雨过后,危岩体会出现急剧变形。雨水的渗入,除起冲刷作用外,其本身具有静水压力及动水压力,会在裂缝中形成瞬时高水头产生劈楔作用,加速开裂缝的发展,破坏岩体的稳定性。另外,雨水会使结构面的填充物软化,降低其抗剪强度,若裂隙中为粘土填充,粘土被液化产生膨胀力,也会破坏岩体的稳定性,加剧润滑作用,促进危岩体失稳。

5、地震

地震对危岩体形成发育的主要影响在于地震作用时,产生垂直和水平向的地震作用力,强烈的震动可使边坡岩体中各种结构面的强度降低,促使岩体内应力释放,产生新的结构面,并使己存在的结构面更加发育;对于破碎岩体,尤其是产生的水平地震力易使其失去稳定性。当斜坡上的危岩体处于或接近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地震产生的惯性力会激发危岩体骤然失稳,出现启程剧动,产生“启程剧发速度”,并把这种效应称之为坡体振荡加速效应。实际上,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边坡会产生2种作用:(l)地震惯性力的作用;(2)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大和累积作用。这就是说,地震惯性力的作用和地震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作用是导致边坡动力失稳的根本原因。对于危岩体而言地震惯性力起决定作用。此外,地震作用不仅使坡体物质被松动,而且增加了坡体的下滑或外倾推力,不利于坡体的稳定。勘查区位于地震多发区,受地震影响较大,该斜坡产生的危害主要来自5.12地震。地震是影响该灾害体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6、重力

据统计,崩塌落石多发生在陡峭的斜坡上,一般高度大于20m,坡度大于45°的岩体突出部分,在风化作用影响下,岩石力学强度削弱,重力作用使得岩体产生被引到地面的趋势,很可能给沿岩体内部某结构面一个向下的分力,这个分力又与另一结构面大致垂直时,沿后一个结构面最易被拉开,这样形成潜在危岩体,当裂隙发展到临界程度,整体平衡条件被破坏时,岩体就会突然发生崩塌;斜坡体上的危石在地震后,部分出现基脚松动,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顺坡向下滚动;表层松散土体在重力的牵引作用下也易出现滑塌现象。

7、风化

岩石长期裸露于地表,在温度变化、大气、水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使岩石在原地逐渐破碎疏松,以及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均发生变化,称为风化。引起这些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勘察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较多,日照较少。风化营力主要包括阳光、气温、雨水等,在这些营力的作用下,岩体中的结构面将不断张开,由闭合→微张→张开→宽张发展。在雨水、冰劈、气温的长期作用下,结构面逐渐贯通,从而导致危岩体的发育。

综上所分析可总结如下:陡峻的地形是危岩体发育的地貌特征,大量存在的岩体结构面是危岩发育的地质构造特征,降雨与地震等外因是危岩发育的动力因子。

4.2.2.危岩形成机制分析

铁索桥东崩塌所处斜坡整体地形坡度陡,高差大,受构造、风化卸荷作用的强烈影响,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尤其在5.12地震作用下,表层岩土体结构开始发生破坏,特别是基岩陡壁的崩塌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根据现场初步踏勘,灾害体主要破坏类型为:

1、岩体沿强风化带内不利结构面或结构组合面发生崩塌破坏

斜坡上基岩陡壁的破坏就是岩体沿强风化带内不利结构面或结构组合面发生崩塌破坏。岩体在自重作用和地震筛摇作用下,沿该不利结构面或组合结构面发生滑移、倾倒、坠落破坏。前缘岩体崩塌破坏后,后缘岩体临空面加大,受前缘岩体的牵引和自重的影响,卸荷变形加剧,形成了新的不稳定块体,在外动力及自重作用下,将会产生崩塌破坏。

从已发生变形破坏的情况观察, WY01-WY05危岩带及溜滑LH01的形成破坏机制均属于该种类型,其主要破坏模式以岩块体的滑移式、倾倒式和坠落式为主。

2、原始坡面危石脱离母岩支撑产生滑移或滚动

原始坡面残存的危石,在地震的筛摇及降雨冲刷影响下,块体产生位移加速度并产生移动,在地震(余震)和自重力的作用下,块体产生较大的位移运动并沿陡倾坡面产生滚动,运移至堆积区,造成危害。

5.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

5.1. 危岩变形现状

WY01-WY06危岩带及溜滑LH01、 LH02和 LH03为铁索桥东崩塌体的主要变形区,坡体内主要发育两组裂隙,裂隙间距0.5-1m,未见明显的泥质充填迹象。受裂隙控制,岩体被切割成大小不等(直径0.5-1.5m)的块体,风化剥落严重。现状坡面上仍存在部分松动岩块,主要变形表现为岩块崩落。5.2. 定性分析评价

WY01-WY05危岩带及溜滑LH01主要受多组裂隙的控制,危岩稳定主要受裂隙抗剪强度控制,定性判断危岩现状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图5-1 铁索桥东崩塌及下方潜在危险区侧面图5.3. 定量计算及评价

5.3.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

通过勘查取样进行室内实验,获得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见表5-1-1、5-1-2,详细实验结果见附件。以土工试验报告推荐值为基础,结合试验成果及类比泸定县以往工程实践,选取稳定性计算参数见表5-1。通过勘查取样进行室内实验,获得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见表5-1-1、5-1-2,详细实验结果见附件。

岩土类型

γ(KN/m3)C(Kpa) Φ(°)

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

覆盖层(碎石土)17.2 18.1 15.71 14.14 23.19 15.85

基岩(花岗岩)28.0 28.4 43.8 42.1 49.71 48.41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地质灾害勘查报告的编制 一、编制基本要求 (一)基本规定 1. 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 2. 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二)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 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 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 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 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 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 1. 资质证书正本 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4. 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 1. 勘查报告文本 2. 勘查报告附图 3. 勘查报告附件 4. 勘查费用决算书 5.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 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报告编制要求 (一)对危岩描述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注意危岩带与危岩块体(单体)的划分,若危岩规模较大,或分布较分散,可考虑按区域划分为危岩带,再在危岩带中细分危岩块体(单体);一般情况下,除了千枚岩、板岩及地震震裂了的岩石形成破碎带(危岩带)外,其它岩石形成危岩,基本上是以块体(单体)形式存在的。 (二)对危岩块体(单体)的描述与评价的具体要求: 1. 编号、坐标(含顶底标高) 2. 所处区域的岩层产状、岩性 3. 斜坡倾向、斜坡结构类型 4. 顶底宽、高、厚、体积 5. 危岩前缘倾角、崩落方向 6. 控制危岩的结构面特征及组合 7. 危岩形态及变形特征、破坏方式 8. 危岩稳定性评价、危险性预测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 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

月1年2017 期:日察勘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图表第二部分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目录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2017-10 报告编号: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四川]山体崩塌应急勘查报告

0 前言 0.1任务由来 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烈度达Ⅺ度,使得山崩地裂,山河破碎。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同时还诱发了为数众多的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这些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紧迫、危害巨大、危险程度高,不仅严重危及着城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更严重影响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和要求,当前,全省灾区已进入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而紧迫。根据省领导的指示精神,为了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经国土资源厅厅务会审议通过,决定委托各有关单位负责承担第四批部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勘查工作。 0.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XX山崩塌由一个不稳定斜坡和7块危岩体组成,不稳定斜坡在“5.12”地震中发生变形,但未形成贯通性滑面,现在处于基本稳定;危岩在“5.12”地震中发生变形破坏,造成斜坡下方2户居民房屋被砸坏,但未造成人员伤亡。灾害体在不利工况影响下稳定性急剧降低,不稳定斜坡若在再发生失稳,将威胁到斜坡前缘的13户居民62人生命财产安全;危岩若发生崩塌,将威胁到下方13户居民62人生命财产安全。 0.3工作目的与任务 本次勘查主要目的是查明宏仁乡XX山崩塌内各灾害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地质条件及诱发灾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形成机制,评价其的稳定性,为应急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1)不稳定斜坡具体勘查任务要求如下: ①查明不稳定斜坡地形地貌特征及宏观地质条件; ②查明地层、岩土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③查明不稳定斜坡的性质、范围、潜在滑动面位置及形态特征以及危害对象; ④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背景(包括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排关系)和工程地质背景; (2)危岩具体勘查任务要求如下: ①查明危岩体所在边坡地形地貌特征; ②查明危岩体地层结构、岩土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基本质量等级、岩石风化程度和完整程度; ③查明危岩类型、规模、范围,危岩体的大小和崩塌方向; 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区内开展的地质工作程度总体上较低,但部分资料为本次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要工作成果包括: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幅区域地质报告》(1980年7月,四川省地质局航空区域地质调查队) 0.5勘查工作的依据 0.5.1勘查工作主要依据 《四川省地震灾区绵阳市梓潼县宏仁乡五星村四社XX山崩塌应急勘查设计书》;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四川]山体崩塌应急勘查报告_secret

目录 0 前言 (1) 0.1任务由来 (1) 0.2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1) 0.3工作目的与任务 (1) 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2) 0.5勘查工作的依据 (2) 0.5.1勘查工作主要依据 (2) 0.5.2勘查工作参考标准 (2) 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2) 0.6.1勘查工作概况 (2) 0.6.2工作质量评述 (3) 1 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4) 1.1位置与交通 (4) 1.2气象、水文 (5) 1.2.1气象条件 (5) 1.2.2水文条件 (7)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7) 2.1地形地貌 (7) 2.2地层岩性 (7)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8) 2.3.1地质构造 (8) 2.3.3地震.......................................................... 92.4水文地质条件 .. (10) 3 致灾地质体概况 (10) 4 不稳定斜坡概况特征 (10) 4.1不稳定斜坡区工程地质条件 (10) 4.1.1岩土体分布及特征 (10) 4.1.2人类工程活动 (11) 4.2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及危害对象 (11) 4.2.1不稳定斜坡基本特征 (11) 4.2.2不稳定斜坡危害对象 (14) 4.3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计算与评价 (14) 4.3.1不稳定斜坡形成机制分析 (14) 4.3.2不稳定斜坡破坏模式分析 (15) 4.3.3不稳定斜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及参数取值 (15) 4.3.4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19) 4.4不稳定斜坡发展趋势分析 (22) 4.4.1滑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22) 4.4.2不稳定斜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23) 4.4.2不稳定斜坡变形发展趋势 (23) 5 危岩概况特征 (24) 5.1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24) 5.1.1 地形地貌 (24) 5.1.2 地层岩性 (24)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终

1、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居住及公共设施地勘工程。昌平区回龙观镇居住及公共设施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朱辛庄,临朱辛庄东路,北临朱辛庄中路,南临农学院北路。总用地面积500254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约499905平方米。 根据目前招标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拟建建筑物为地上1F~13F住宅楼,场地局部有1~2层地下室,高2.8~5.8m;地下车库层高3.6m,覆土厚2.05m。 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中等复杂地基。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可判断该工程岩土工勘级别为乙级。 1.2勘察方案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勘察方案编制的依据: (1)建设方提供的《项目招标文件》和电子版《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1:1000); (2)搜集临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 (3)现场踏勘所了解的场地情况及场地环境; (4)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见附录A)。 1.3 场地现状、场地环境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现状、场地环境 据现场踏勘,拟建场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朱辛庄,临朱辛庄东路,北临朱辛庄中路,南临农学院北路,拟建场地基本平整,地面标高3.7~4.0m,“三通一平”基本实现,具备施工条件。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搜集的已建邻近场地工程的勘探资料,并对该工程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基本上掌握了这一地区在深25m范围内的地基土分布情况,详见下表1与下图1:

表1 地基各土层情况表 0 1.5m ① 人工填土 0.6 1.5 上层滞水 7.5m 基础埋深9m 2.3 ② 粉土、粘性土 4.5 8.0 潜水 3.0m ③ 砂土 8.8 11.0 12.7 9.0m ④ 粘性土、粉土 14.4 承压水 20.0 ⑤ 圆砾 图1 地层情况简图 (3)地下水 根据拟建场地附近已有勘查资料分析表明:拟建场地基础影响20m 范围内有三层地下水分布,根据临近工点的钻探资料得知,本场地下第一层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埋深约在0.6m~2.3m 左右;第二层地下水为台地潜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埋深约在4.5m~8.8m ;第三层地下水为承压水,埋深约在12.7m~14.4m 左右。拟 层号 土层名称 层底埋深 (m ) 厚度 (m ) 描 述 ① 人工填土 1.5 1.5 稍湿,松散—稍密,土质成分为粉土及粘土 ② 粉土、粘性土 8.0 7 稍湿—湿,稍密,上部为粉土,下部地段夹粘土薄层,含云母氧化铁 ③ 砂土 11.0 3.0 稍湿,密实,砂质均匀,颗粒主要成分为石英 ④ 粘性土、粉土 20.0 9.0 稍湿,稍密—中密,含云母氧化铁,局部地段夹粘土薄层 ⑤ 圆砾 未揭穿 未揭穿 稍湿—湿,密实,圆砾含量50~70%,亚圆形为主,磨圆度较好,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 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 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 附件1-1:封面格式 附件1-2:扉页格式 附件1-3:单位资质 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 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 附件1-7:正文格式 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 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 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附件2-1:封面格式

泸定县铁索桥崩塌勘查报告

目录 0.前言 (1) 0.1.任务由来 (1) 0.2.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1) 0.3.工作目的与任务 (1) 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1) 0.5.勘查工作的依据 (2) 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2) 1.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3) 1.1.位置与交通 (3) 1.2.气象、水文 (3) 1.2.1.气象 (3) 1.2.2.水文 (4) 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4) 2.1.地形地貌 (4) 2.2.地层岩性 (5)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7) 2.3.1.地质构造 (7) 2.3.2.新构造运动 (7) 2.3.3.地震 (7) 2.4.水文地质条件 (8) 2.5.人类工程活动 (8) 3.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8) 3.1.地形地貌 (8) 3.2.地层岩性 (8) 3.3.地质构造 (8) 4.危岩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8) 4.1.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8) 4.2. (17) 4.3.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17) 4.3.1.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7) 4.3.2.危岩形成机制分析 (17) 5.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 (18) 5.1.危岩变形现状 (18) 5.2.定性分析评价 (18) 5.3.定量计算及评价 (18) 5.3.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评价 (18) 5.3.2.危岩整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20) 5.3.3.危岩单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21) 5.3.4.综合稳定性分析评价 (21) 5.4.危岩破坏后的运动计算 (21) 5.4.1.运动形式 (21) 5.4.2.运动计算 (22) 5.5.危岩危害性评价 (25) 6.既有防治工程评述及危岩防治方案建议 (25) 6.1.既有防治工程评述 (25) 6.2.防治工程方案布置原则 (26) 6.3.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26) 6.4.防治方案建议 (27) 6.5.各类建筑材分析与评价 (29) 7.环境影响评价 (29) 8.地质灾害防治效益评估 (29) 8.1.社会效益 (29) 8.2.经济效益 (30) 8.3.环境效益 (30) 9.结论与建议 (30) 9.1.结论 (30) 9.2.建议 (30)

岩土工程勘查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技术标

一、岩土工程勘察

(一)勘察方案 1、勘察工作内容 1.1 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业主为××××××公司,建设资金××××,该项目用地××亩,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等,工作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及地形测绘等,地理位置位于××××,交通方便。 1.2 勘察大纲编制原则 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现有规范要求,通过现场踏勘和搜集附近的气候、水文、地理等相关资料,结合我司在该区域的勘察经验进行勘察工作大纲的编写,并通过我司三级审核制度进行审查,确保做到全面、可行、安全、经济、高效。勘察大纲编制应符合以下原则: (1) 勘察技术设计方案应在预期勘察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满足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基坑围护与降水设计、抗震设计等方面的要求; (2) 根据附近地区工程勘察资料及地区建筑经验,针对工程拟建建筑物性质及设计要求,优化勘察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地基基础、基础持力层等进行详细的预分析评价,按相关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以及各阶段、分区域的工作目的和要求,合理布置勘察工作量; (3) 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钻孔取土、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测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勘察,获得各种有效的地质参数和完整的勘察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后提供完整、准确的勘察成果,以满足拟建工程设计及施工的要求。 (4)安全、质量是工程成功的根本保障。勘察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以及我公司认证通过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中有关工程勘察质量保障的具体要求,加强工序控制和过程质量控制,使勘察质量得以保障,勘察精度,勘察成果资料能够满足设计的需要。在勘察野外工作中,自主解决勘察许可手续办理、勘察作业可分阶段多次进场,以及自主解决勘察所需水、电,自主办理临时挖掘占道、临时交通指挥等工作,并与业主、设计、审图机构、质监站、安监站等部门进行密切配合,确保整个项目各环节顺利进行。

崩塌地质灾害勘查

地质灾害勘查 年月 2011 2011年7

主要内容 、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二、崩塌勘查工作要点 三、崩塌勘查实例 三崩塌勘查实例

、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勘查设计书主要内容 ?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勘查设计书主要内容 ?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5、治理工程(方案)设想 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不同的治理方案,勘查技术手段不一定完全相同。 的治理方案勘查技术手段不定完全相同

、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勘查设计书主要内容 ?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5、治理工程(方案)设想 5治理工程(方案)设想 ?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不同的治理方案,勘查技术手段不一定完全相同 的治理方案勘查技术手段不一定完全相同

、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崩塌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勘查设计书主要内容 ?实物工作宜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钻探及山地工程(井探、坑探或槽探),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工程控制。 ?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边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崩塌、滑坡、泥石流勘查大纲及报告编制要点

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臵 1、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作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作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 ①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 ②不同块径落点的能及能量及弹跳高度

5、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辅以坑槽探工作。 6、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 (1)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GPS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2)测图要求 ①平面图:工作范围长﹥500m、宽﹥500m,全域用1﹕1000—1﹕2000比例尺测图;拟设被动防护工程部位用1﹕500比例尺测图;危岩带(危岩体)及拟设主动防护部位用1﹕500—1﹕200比例尺测图;一个项目若有两处及两处以上危岩离得较远的,需用小比例尺图表示整个项目危岩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及威胁对象,然后再分别按要求测图。 ②剖面图:表示危岩与威胁对象关系的剖面比例尺与全域平面图比例尺匹配(相同);拟设工程部位及危岩用1﹕200或更大比例尺实测。 ③立面图:主要针对危岩及危岩带,用1:200或更大比例尺测图。 (3)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范围、测绘内容、测绘精度,对每一个危岩块体(单体)要调查清楚,包括节理裂隙、不同结构面、规模等,并要进行编号、附上相应的照片;调查落石

地灾勘查设计书要求及提纲

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设计书编制要求 一、编制基本要求 (一)基本规定 1. 地灾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2. 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3. 治理工程(方案)设想: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必要时可布置一定的工作量揭示其结构特征。 4. 勘查工作布置:勘查工作布置应满足一次性应急勘查要求;勘查工作布置要有针对性;勘查工作布置应全面考虑勘查成果能满足可研、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勘查设计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 各类勘查设计书应满足勘查工作的要求,包括勘探工作布置、各类原位测试、室内岩石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 2. 各类勘查设计书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设计书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并应编制勘查预计工作量统计表。 3. 图件应满足相应的图件要求。 (三)勘查设计书成册基本要求 1. 资质证书正本

2. 内审意见及内审专家签到表 3. 扉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4. 设计书及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项目名称一致。 (四)勘查设计书基本文件组成 1. 勘查设计书文字文本 2. 勘查设计书基本图件 3. 勘查费用预算书 4. 项目规模大的分册装订,其余的合订成册 二、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勘查工作布置基本要求 1. 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 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 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做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做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1)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范围 (2)不同块径落点的能级能量及弹跳高度 5. 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08449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 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二O一七年一月

实验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2017-10 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 校对: 审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勘察日期:2017年1月

第一部分文字报告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 1.1 拟建工程概况 1 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 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 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2.1 地形地貌、气象 3 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 2.3 区域地质概况 3 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 2.7 水文地质条件 5 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 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 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 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 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 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 4.结论与建议10 5.说明11 第二部分图表 1. 图例1页 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 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 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 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

6. 钻孔柱状图8页 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 工程概况 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 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 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m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提出建议。主要任务有: ⑴查明建筑范围内各岩土层的年代、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⑵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⑶查明不良地质的特征和分布。 ⑷查明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 ⑸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查明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补给、径流条件及土层的渗透系数。调查场地周边地表水汇集、排泄及地下管网渗漏情况。 ⑹调查施工临时荷载(材料、设备等)的要求,调查邻近建(构)筑物、

崩塌治理工程勘查

3.4 崩塌治理工程勘查 3.4.1崩塌概念和分类 3.4.1.1崩塌概念 崩塌是指陡崖或高陡边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顺坡向下高速运动,并最终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崩塌多发生在陡峻的斜坡地段,在节理发育、岩体破碎、脆性块状结构的岩质边坡上最易发生。 崩塌的触发因素有暴雨、融雪、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爆破)等。 崩塌和滑坡同属于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破坏形式,但是我们有时对滑坡和崩塌区分不清,甚至将崩塌作为滑坡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实滑坡和崩塌在其变形破坏特征尤其在治理措施上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要分析掌握一下滑坡和崩塌的区别,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表3-4-1崩塌与滑坡的区别 序号特征点崩塌滑坡 1 破坏后特征通常会散裂为大小不等、凌乱无序的块体,在坡脚呈 锥状堆积或部分散布于陡崖下的缓坡上一般为保持原状的整体移动,滑坡堆积物中岩土体的层序和结构特征无明显变化 2 与母体关系完全脱离母体。在异地形成堆积或散布很少完全脱离母体,部分滑体常残留在滑床上 3 位移特征垂直位移远大于水平位移水平位移一般大于垂直位移 4 运动速度一旦脱离母体,便不再存在来自母体的阻力,运动速 度高滑动过程中存在来自滑床、侧壁和前缘的阻力或限制,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5 变形征兆主要表现为垂直裂缝的发育或既有竖向裂缝的张开还 有和其他方向裂缝的组合,有时并不存在明显征兆表面常可见到规律性纵横裂缝发育,如上部弧形拉张裂缝、中部两侧的羽状剪切裂缝、前部的放射性张裂缝等;此外,前沿地下水异常、前沿隆起、周边小型坍塌、位移加速等均是明显的临滑征兆 6 地质地貌陡崖是其先决条件,通常岩土体节理裂隙发育或有明 显不利结构面组合存在地貌上并不一定存在特定特征,但在滑体内通常存在可查明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或者岩土体本身软弱而又存在坡脚陡坎或开挖活动 7 发展过程一次完成,崩塌体本身不再发生二次崩塌(散布于缓 坡上的崩塌物的再次运动应归入溜塌、落石等其他灾 害形式)因滑动阻力的存在有时会暂时停滞,具备条件后会发生二次滑动,如古滑坡复活,而且是工程活动中常见的滑坡形式之一 8 转换关系对于陡崖下为缓坡而使崩塌体大量散布堆积于其上 时,该崩坡积物历经一定时间后,在一定条件下会发 生滑坡型破坏;当垂直位移较小时,崩塌体也可直接 转化为滑坡式运动;崩塌体击落在古滑坡体或松散堆 积体上部时,可能使古滑坡体复活或产生新滑坡下部为临空较高的陡坡是,上部的高位滑坡将转化为后续的崩塌式运动,或者高位滑坡停滞体在一定条件下以崩塌形式发生二次破坏;滑坡体高陡的后壁因大量裂缝的存在而不断发生规模不等的崩塌 9 防治措施危岩清理、嵌补、锚固、挡墙等坡顶减载、坡脚压载、挡墙、抗滑桩、锚固等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讲解

目录 0前言 (1) 0.1任务由来 (1) 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程度 (1) 0.3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1) 0.4前人地质工作研究程度 (1) 0.5勘查工作的依据 (2) 0.6勘查工作概况及工作质量评述 (2) 0.6.1勘查时间、勘查范围 (2) 0.6.2勘查完成工作量 (3) 0.6.3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3) 1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 (4) 1.1地理位置与交通概况 (4) 1.2气象、水文 (5) 1.2.1气象 (5) 1.2.2水文 (5) 2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6) 2.1地形地貌 (6) 2.2地层岩性 (6) 2.3地质构造与地震 (7) 2.3.1地质构造 (7) 2.3.2新构造运动 (7) 2.4水文地质条件 (7) 2.5人类工程活动 (8) 3危岩区工程地质条件 (8) 3.1地形地貌 (8) 3.2地层岩性 (9) 3.3地质构造 (9) 4危岩体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10) 4.1危岩分布、类型及形态特征 (10) 4.1.2危岩破坏方式 (10) 4.1.3崩塌源堆积体、滚石的分布及特征 (10) 4.1.4危岩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1) 4.2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 (14) 4.2.1危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4.2.2危岩形成机制分析 (14) 5 危岩稳定性评价与危害性 (15) 5.1危岩变形现状 (15) 5.2定性分析评价 (15) 5.3危岩体稳定性定量分析 (16) 5.4破坏后的运动计算 (17) 5.4.1运动形式 (17) 5.4.2运动速度计算 (18) 5.5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评价 (20) 5.6坡面滚石的稳定性分析评价 (20) 6 崩塌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21) 6.1崩塌发展变化趋势 (21) 6.2危害性预测 (21) 7 结论与建议 (22) 7.1结论 (22) 7.2建议 (22) 附件目录 01探槽、探井展示图 02勘查工作经费决算书 03施工照片集 04稳定性计算书 附图目录 图号图名比例尺 1:100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一、泥石流的相关概述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1]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二、泥石流类型划分及危害性分级 2.1 泥石流类型划分 2.1.1 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可分为暴雨(降雨)泥石流、冰川(冰雪融水)泥石流,溃决(含冰湖溃决)泥石流;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碛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等(参见附录A表A.1)。 2.1.2 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2)。 2.1.3 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和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2.1.4 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3)。 2.1.5 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重度1.60~2.30 t/m3)和稀性泥石流(重度 1.30~1.60 t/3)。(参见附录A表A.4)。 2.1.6 按泥石流一次性暴发规模可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级(表1)。

地灾勘查大纲设计要求

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勘查及治理方案大纲 1、基本的勘探技术手段及要求 2、勘查方案编制要求 2.1编制基本要求 3、勘查报告编制要求 3.1编制基本要求 3.1.1基本规定 (1)勘查成果原始资料应真实可靠,并应附经当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员现场量测复核后认定勘查野外完成工作量表; (2)最终勘查成果应满足初设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3.1.2勘查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1)勘查报告对危害对象要进行描述与评价:包括威胁人员及可能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数量等。 (2)勘查报告对地灾体要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对地灾体的基本要素、变形特征、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发展趋势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评价。 (3)勘查报告对勘查成果要作出明确的结论,并对下一步工作要提出合理的建议。 (4)各类勘查报告文字部分应满足“勘查报告编制提纲”基本格式要求。 (5)图件及附件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3.1.3勘查报告成册基本要求 (1)资质证书正本 (2)审意见及审专家签到表 (3)菲页相应人员签章签字 (4)勘查报告标题应与省厅下达文件的项目名称一致。 3.1.4勘查报告基本文件组成 (1)勘查报告文本 (2)勘查报告附图 (3)勘查报告附件(勘查费用决算书、计算书、试验报告及野外勘探工作照片集等)

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勘查设计书编制要点 一、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的描述与评价:主要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基本要素、变形情况、稳定性、危险性、危害性等作出初步的认识和评价。 二、危害对象的描述与评价:包括人员、财产、设施、城镇、县级以下的公路(县级及县级以上的公路由交通部门治理)等的直接经济损失或间接(潜在)的经济损失。 三、治理工程(方案)设想:对崩塌(危岩、崩塌堆积体)针对保护对象及现场实际情况怎么治理,要有一个初步设想和治理思路,并对已有治理工程要有相应的描述与评价。 四、勘查工作布置 1、以地面调绘为主,辅以坑槽探工作,拟设工程部位必须要有勘查工作控制。 2、有条件的地方或高陡,人去比较危险的地方可用三维激光扫描。 3、拟设主动防护的危岩可适当采取岩样作相应的试验,拟设被动防护的部位可适当作原位测试及采取适当的土样。 4、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作一些落石试验,模拟现场危岩的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选不同块径的石块进行,达到以下目的: ①不同块径滚落的轨迹及所到达的围 ②不同块径落点的能及能量及弹跳高度 5、对崩塌堆积体以地面调绘为主,实测地质剖面,必要时辅以坑槽探工作。 6、对勘查工作的一些具体要求 (1)工程测量要求:工程测量以独立坐标系控制,原则上以三个 GPS 点控制,并按相应控制点等级埋桩保留,以后的测图、勘探点、地质点、施工图地形校核、施工放线、施工监测等,均以此三个点作为基准点测放。 (2)测图要求 ①平面图:工作围长﹥500m、宽﹥500m,全域用 1﹕1000—1﹕2000 比例尺测图; 拟设被动防护工程部位用 1﹕500 比例尺测图; 危岩带(危岩体)及拟设主动防护部位用 1﹕500—1﹕200比例尺测图; 一个项目若有两处及两处以上危岩离得较远的,需用小比例尺图表示整个项目危岩的分布围、相关关系及威胁对象,然后再分别按要求测图。 ②剖面图:表示危岩与威胁对象关系的剖面比例尺与全域平; 拟设工程部位及危岩用 1﹕200 或更大面图比例尺匹配(相同)比例尺实测。 ③立面图:主要针对危岩及危岩带,用 1:200 或更大比例尺测图。 (3)工程地质测绘要求:明确测绘围、测绘容、测绘精度,对每一个危岩块体(单体)要调查清楚,包括节理裂隙、不同结构面、规模等,并要进行编号、附上相应的照片;调查落石具体位置、运动轨迹、弹跳高度,划分危岩区围;用测图相应比例尺作底图。 ⑷建筑材料调查与评价:与工程有关的各类建筑材料的调查与评价:包括储量、材质、距离、开采条件、运输条件、具体位置、工程用各类材料估算、各类材料运到工地的价格估算;必要时可适当布置工作量控制。 ⑸其它勘探工作应明确相应的目的、任务。 7、相应的图件要求及附件要求 ⑴平面图 ①图名、图例、图框及框线坐标、图签、正北标示; ②比例尺:按实际比例尺出图的用数字比例尺,未按实际比例出图的用线条比例尺,出图比例尺要求与测图比例尺要求相同; ③地形地貌、地层代号、岩层产状、节理裂隙等地质容;

勘查工作量报告范本

附件4-1 四川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2014年第一批 XXXXXXXXX滑坡 勘查工作量报告(简例)

四川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2014年第一批 XXXXXXXXXXXXXXXXXXXXX滑坡 勘查工作量报告 提交单位:XXXXXXXXX 项目负责:XXXXXXXXX 报告编制:XXXXXXXXX 审核:XXXXXXXXX 审定:XXXXXXXXX 总工程师:XXXXXXXXX 院长:XXXXXXXXX 提交日期: 2014 年 4月 资质等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勘查单位证书编号: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XXXXXXXXX号 提交单位地址:XXXXXXXXX 电话:XXXXXXXXX 传真:XXXXXXXXX 项目负责人电话:XXXXXXXXX

目录 1.工作量完成情况统计表(示例) 1 2.钻孔、探槽照片集(示例) 2 3.拟设工程部位测量照片集 3 4.检测试验报告(扫描版) 4 5.包含高程点的测量成果图 4

四川省重大地质灾害勘查比选项目工作量完成情况统计表 项目名称:四川省2014年第一批重大地质灾害勘查比选项目XXXXXXXXXXXXXXXX滑坡、崩塌勘查 行政位置:市(州)市(县、区)乡(镇)村社 勘查单位(签章)认定单位(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签章) 确认意见: 勘查单位进场时间:年月日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经办人: 填表人:时间:年月日时间:年月日 备注:该表每页均应加盖认定单位公章。

钻孔照片集要求示例: 钻孔全貌图(注:必须包含国土局人员、标示牌、全部岩蕊与钻机)Zk-1岩蕊全貌图(必须包含所有的岩蕊)Zk-1钻孔岩蕊(0~4.8m)Zk-1钻孔岩蕊(4.8~9.6m)

经经典的滑坡勘查设计书

1前言 1.1任务由来 根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总体布置及《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以及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进行了三峡库区重庆市长寿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搬迁避让调查,结论建议进行工程治理。 为进一步查明江南镇石庙村滑坡的规模、变形特征及其危险性,我公司受长寿区地质环境监测站的委托,承担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II类应急项目长寿区江南镇石庙村滑坡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设计工作。 1.2前人工作研究程度及评述 (1)1978年,四川省107地质队对该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并提交了“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2)2003年由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完成的《三峡库区重庆市长寿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搬迁避让调查报告》,江南镇石庙村滑坡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2.2。 (3)规划搬迁避让调查资料对江南镇石庙村滑坡的结论为: 江南石庙村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一般情况下较稳定,特殊情况下如大-暴雨等变形、位移,属基本稳定滑坡。三峡水库建成后,库水位淹没滑坡前缘。长期库水淹没,改变斜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稳定性变差,

出现滑动变形,属潜在不稳定滑坡。 规划搬迁避让调查完成江南镇石庙村滑坡勘查工作量表 表1.2.2

(4)规划搬迁避让勘查资料对滑坡体的初步评述: 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2003年对江南镇石庙村滑坡的规划搬迁避让调查,初步揭示了滑坡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为本次勘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作为库区滑坡体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须进一步查明滑坡体的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和稳定性,满足可行性研究的需要。 因此,本次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需要解决与完善的问题是:在规划搬迁避让勘查的基础上,对滑坡体的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及其稳定性作进一步的查明和评价,论证工程治理的可行性。 1.3执行技术标准及设计编写依据 (1)《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3)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 (4)《地质灾害抢险勘查设计合同》。 1.4勘查目的、任务及要求 本次勘察工作的目的是:在充分收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特别是由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完成的《三峡库区重庆市长寿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搬迁避让调查报告》),勘查江南镇石庙村滑坡的地质环境、边界条件、规模、岩土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稳定的条件,对稳定性进行分析

滑坡勘察报告

工程项目名称 (宋体,加粗,小二号) 滑坡勘查报告(宋体,加粗,小初号,一个字间距) (勘查阶段) (宋体,二号) 承担单位名称(宋体,加粗,小二号,居中) 勘查单位名称(宋体,加粗,小二号,居中)XXXX年XX月XX日(宋体,加粗,小二号,居中)附件1-2

工程项目名称 (宋体,小二号字) 滑坡勘查报告(宋体,小初号,一个字间距) (勘查阶段) (宋体,二号) 项目负责:(宋体,三号) 报告编写:(宋体,三号) 审核: (宋体,三号) 总工程师: (宋体,三号) 单位负责人: (宋体,三号) 提交单位:(宋体,三号) 提交日期:(宋体,三号)

附件1-3 单位资质(为彩色扫描件) 3

附件1-4 工程项目名称 (宋体,加粗,三号字) xxx勘查报告审查意见 (宋体,加粗,二号字) 评审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月日

附件1-5 《工程项目名称xxx勘查报告》(宋体,加粗,二号字) 评审专家组名单(宋体,加粗,小一字) 5

附件1-6 目录(宋体,加粗,三号字)0.前言(宋体,加粗,四号字)…………………………………页码0.1××××××(宋体,小四号字)……………………………………页码0.2××××××……………………………………………………………页码 1.××××××………………………………………………………………页码1.1××××××……………………………………………………………页码1.2××××××……………………………………………………………页码 (目录中行距和正文行距均为1.5倍行距) 附件(宋体,小四号字) 1.委托书共页 2.××××××土工试验成果报告共页 3.××××××钻孔记录照片共页 附图(宋体,小四号字) 1.××××××工程地质平面图共页 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页 3.××××××钻孔柱状图共页 4.××××××探井(探槽)柱状图共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