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必修5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5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公比或公差(或者通过计算可以求出数列的首项,公比),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但实际上有些数列并不是等差、等比数列,给出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要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而这些题目往往可以用构造法,根据递推公式构造出一个新数列,从而间接地求出原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不同的递推公式,我们当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构造不同的类型的新数列。下面给出几种我们常见的构造新数列的方法:

一.利用倒数关系构造数列。

例如:}{n a 数列中,若),(41

1,

21

1N n a a a n

n ∈+=

=+求a n

n n n

n b b a b ==

+1,1

则设+4, 即n n b b -+1=4,

n b {∴}是等差数列。

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n b ,然再求后数列{ a n }的通项。

练习:1)数列{ a n }中,a n ≠0,且满足),(,311

,2

111N n a a a n

n ∈+==+求a n 2)数列{ a n }中,,2

2,111+=

=+n n

n a a a a 求a n 通项公式。 3)数列{ a n }中,),,2(02,0,1111N n n a a a a a a n n n n n ∈≥=-?+≠=--且求a n . 二.构造形如2

n n a b =的数列。

例:正数数列{ a n }中,若n n n a N n a a a 求),(4,52

2

11∈-==+ 解:设4,4,112

-=--==++n n n n n n b b b b a b 即则

)

,71(,429429429)4()1(25254}{2

2

11N n n n a n

a n n

b a b b n n n n ∈≤≤-=∴-=-=-?-+=∴==-即,是等差数列,公差是数列

练习:已知正数数列{ a n }中,),2(2,211N n n a a a n n ∈≥==-,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三.构造形如n n a b lg =的数列。

例:正数数列{ a n }中,若a 1=10,且),,2(,lg 2

1

lg 1N n n a a n n ∈≥=-求a n . 解:由题意得:

n n n n a b a a lg 2

1

lg lg 1=∴=-可设,, 即

,2

1

1=-n n b b 110lg 2

1

1==∴b b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2

1

()21(111N n b n n n ∈=?=∴--.

即1)21

(1

10,)2

1(lg -=∴=-n n n n a a

练习:(选自2002年高考上海卷)

数列{ a n }中,若a 1=3,2

1n n a a =+,n 是正整数,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四.构造形如m a b n n +=的数列。

例:数列{ a n }中,若a 1=6,a n+1=2a n +1,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解:a n+1+1=2a n +2, 即a n+1+1=2(a n +1) 设 b n = a n +1, 则b n = 2 b n-1

则数列{ b n }是等比数列,公比是2,首项b 1= a 1+1=7,

11271,27--?=+?=∴n n n n a b 即 1271-?=∴-n n a ,)(N n ∈

构造此种数列,往往它的递推公式形如:

的形式和2)1(,1+=+≠+?=+n a S c d a c a n n n n 。

如:a n+1=c a n +d,设可化成a n+1+x=c(a n +x),

a n+1=c a n +(c-1)x

用待定系数法得: (c-1)x =d

∴ x=

1

-c d . 又如:Sn +a n =n+2, 则 Sn-1+a n-1=n+1,

二式相减得:Sn -Sn-1 +a n -a n-1 =1,即a n +a n -a n-1 =1,

∴ 2 a n -a n-1=1,

a n =21a n-1+2

1.

如上提到b n = a n +1

1

-c d = a n –1

练习:1.数列{ a n }满足a n+1=3a n +2, 求a n

2.数列{ a n }满足Sn +a n =2n+1,求a n

五.构造形如n n n a a b -=+1的数列。

例:数列{ a n }中,若a 1=1,a 2=3,a n+2 + 4 a n+1 - 5a n =0 (n ∈N),求a n 。

解: a n+2 + 4 a n+1 - 5a n =0得: a n+2 - a n+1 = - 5(a n +1 - a n ) 设b n = a n +1 -a n ,

则数列{ b n }是等比数列,公比是-5,首项b 1= a 2- a 1=2,

∴a n +1 -a n =2?(-5)n-1

即a 2 -a 1=2?(-5) a 3 -a 2=2?(-5)2 a 4 -a 3=2?(-5)3

a n -a n -1=2?(-5)

n-2

以上各式相加得:a n -a 1=2?[(-5)+(-5)2+(-5)3+┄+(-5)n-1]

即:a n -a 1=2?)

5(1511

-----n )

3)5(111---+=∴n n a ,即3

)5(41

---=n n a ,(n )N ∈

当递推公式中,a n +1与a n 的系数相同时,我们可构造b n = a n +1 -a n ,然后用叠加

法得:b 1+b 2+b 3+b 4+┄+b n = a n -a 1

通过求出数列{b n }前n-1项和的方法,求出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1) 当递推公式中形如:

a n+1=a n +an+

b ; a n+1=a n +q n (q ≠1) ; a n+1=a n +q n +an+b 等情形时, 可以构造b n = a n +1-a n ,得: b n = an+b ; b n = q n ; b n =q n +an+b 。 求出数列前n-1项的和T n-1,

T n-1=

b n n

n a )1(2

)1(-+-; T n-1=q

q q n ---1)1(1;

T n-1=q q q n ---1)1(1+b n n n a )1(2

)1(-+-

即: a n -a 1=

b n n

n a )1(2

)1(-+-; a n -a 1=q

q q n ---1)

1(1;

a n -a 1=

b n n

n a )1(2

)1(-+-+

q q q n ---1)1(1 从而求出 a n =a 1+

b n n

n a )1(2

)1(-+-; a n = a 1+q

q q n ---1)

1(1;

a n =a 1+

b n n

n a )1(2

)1(-+-+

q q q n ---1)1(1。 2)当递推公式中形如:

a n+1=a n +

)1(1+n n ;a n+1=a n +)12(121+-n n )(;a n+1=a n +1

1

++n n 等情形

可以构造b n = a n +1-a n ,得::b n =)1(1+n n ;b n =)12(121+-n n )(;b n =1

1

++n n

即b n =

111+-n n ;b n =)121

121(21+--n n ;b n =n n -+1

从而求出求出数列前n-1项的和T n-1,

T n-1=n 11-;T n-1=)1

21

1(21--

n ;T n-1=1-n 即: a n -a 1=n 1

1-;

a n -a 1=)1

21

1(21--

n ; a n -a 1=1-n

从而求出 a n =a 1+n 11-

; a n = a 1+)1

21

1(21--n ;

a n =a 1+1-n

练习:1)数列{ a n }中,若a 1=1,a n+1-a n =2n, 求通项a n.

2)数列{ a n }中,若a 1=1,a n+1-a n =2n , 求通项a n.

3) 数列{ a n }中,若a 1=2,n a a n n n -+=+21,求通项a n.

六.构造形如n

n n a a b 1

+=的形式。

例:数列{ a n }中,若a 1=1,n n na a n =++1)1(,求a n. 解:由n n na a n =++1

)1(得:1

1+=+n n

a a n n

2112=a a , 3223=a a , 4334=a a ,…n

n a a n n 1

1-=- 用累乘法把以上各式相乘得:n

a a n 1

1= ∴n

a n 1=

。 当递推公式形如:n n n a q a =+;n n na a n =++1)1(;n n a n na )1(1+=+等形式,我们可以构造n

n n a a b 1

+=

。 可得: n n q b =;1+=n n b n ;n

n b n 1+=. 然后用叠乘法得:1

1321a a b b b b n

n =

-Λ。 令数列{b n }的前n-1项的积为A n-1,则 2

)1(1--=n n n q

A ;n A n 11=

-;n

A n 11=- 从而得到:=1a a n 2)

1(-n n q ;=1a a n n 1;=1a a n n

1 1a a n =2

)1(-n n q ;n a a n 11?

=;n

a a n 11?=。 练习:1)数列{ a n }中,若a 1=2,n n n a a 2=+,求a n. 七.构造形如n n n ma a

b -=+1的形式。 例:数列{ a n }中,a 1=2,S n =4a n-1+1,求a n.

解:S n =4a n-1+1,S n-1=4a n-2+1 二式相减:S n -S n-1=4a n-1-4a n-2

a n =4a n-1-4a n-2

a n -2a n-1=2(a n-1-a n-2)

设b n =a n+1-2a n ,

当递推公式形如 S n+1=4a n +2;a n+2=pa n+1+qa n (p+q=1) 等形式时,因a n -2a n+1=2(a n+1-2a n );a n+2-a n+1=(p-1)(a n+1-a n ), 我们构造b n =a n+1-2a n ; b n =a n+1-a n ,

由等比数列知识得b n =(a 2-a 1)·2n-1; b n =(a 2-a 1)·(p -1)n-1 从而得到a n+1=2a n +(a 2-a 1)2n-1;a n+1=a n (a 2-a 1)(1-q)n-1 由类型四求出a n 。

高中数学公式史上最全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高一数列通项公式常见求法

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求法 一、公式法 高中重点学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当题中已知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在求其通项公式时我们就可以直接利用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公式来求通项,只需求得首项及公差公比。 1、等差数列公式 例1、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2=0,a 6+a 8=-10,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解:(I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可得 11 0,21210,a d a d +=??+=-? 解得11,1.a d =??=-? 故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n a n =- 2、等比数列公式 例2、设{}n a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12a =,324a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设q 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则由21322,4224a a a q q ==+=+得, 即220q q --=,解得21q q ==-或(舍去),因此 2.q = 所以{}n a 的通项为1*222().n n n a n N -=?=∈ 3、通用公式 若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n S 的表达式,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可用公式 ?? ?≥-==-2 1 1n S S n S a n n n n 求解。一般先求出11S a =,若计算出的n a 中当n=1适合时可以合并为一个关系式,若不适合则分段表达通项公式。 例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 -=n S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解:011==s a ,当2≥n 时 12]1)1[()1(221-=----=-=-n n n s s a n n n 由于1a 不适合于此等式 。 ∴?? ?≥-==) 2(12)1(0 n n n a n

高中数学必修5 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公比或公差(或者通过计算可以求出数列的首项,公比),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但实际上有些数列并不是等差、等比数列,给出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要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而这些题目往往可以用构造法,根据递推公式构造出一个新数列,从而间接地求出原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不同的递推公式,我们当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构造不同的类型的新数列。下面给出几种我们常见的构造新数列的方法: 一.利用倒数关系构造数列。 例如:}{n a 数列中,若),(41 1, 21 1N n a a a n n ∈+= =+求a n n n n n b b a b == +1,1 则设+4, 即n n b b -+1=4, n b {∴}是等差数列。 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n b ,然再求后数列{ a n }的通项。 练习:1)数列{ a n }中,a n ≠0,且满足),(,311 ,2 111N n a a a n n ∈+==+求a n 2)数列{ a n }中,,2 2,111+= =+n n n a a a a 求a n 通项公式。 3)数列{ a n }中,),,2(02,0,1111N n n a a a a a a n n n n n ∈≥=-?+≠=--且求a n . 二.构造形如2 n n a b =的数列。 例:正数数列{ a n }中,若n n n a N n a a a 求),(4,52 2 11∈-==+ 解:设4,4,112 -=--==++n n n n n n b b b b a b 即则 ) ,71(,429429429)4()1(25254}{2 2 11N n n n a n a n n b a b b n n n n ∈≤≤-=∴-=-=-?-+=∴==-即,是等差数列,公差是数列 练习:已知正数数列{ a n }中,),2(2,211N n n a a a n n ∈≥==-,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三.构造形如n n a b lg =的数列。 例:正数数列{ a n }中,若a 1=10,且),,2(,lg 2 1 lg 1N n n a a n n ∈≥=-求a n . 解:由题意得: n n n n a b a a lg 2 1 lg lg 1=∴=-可设,, 即 ,2 1 1=-n n b b 110lg 2 1 1==∴b b n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2 1 ()21(111N n b n n n ∈=?=∴--. 即1)21 (1 10,)2 1(lg -=∴=-n n n n a a 练习:(选自2002年高考上海卷) 数列{ a n }中,若a 1=3,2 1n n a a =+,n 是正整数,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四.构造形如m a b n n +=的数列。 例:数列{ a n }中,若a 1=6,a n+1=2a n +1,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解:a n+1+1=2a n +2, 即a n+1+1=2(a n +1) 设 b n = a n +1, 则b n = 2 b n-1 则数列{ b n }是等比数列,公比是2,首项b 1= a 1+1=7, 11271,27--?=+?=∴n n n n a b 即 1271-?=∴-n n a ,)(N n ∈ 构造此种数列,往往它的递推公式形如: 的形式和2)1(,1+=+≠+?=+n a S c d a c a n n n n 。 如:a n+1=c a n +d,设可化成a n+1+x=c(a n +x), a n+1=c a n +(c-1)x 用待定系数法得: (c-1)x =d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解题技巧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 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自然数方幂和公式: 3、 )1(211 +==∑=n n k S n k n 4、)12)(1(6112 ++==∑=n n n k S n k n 5、 21 3 )]1(21[+== ∑=n n k S n k n [例] 求和1+x 2+x 4+x 6+…x 2n+4(x≠0) 解: ∵x≠0 ∴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x 2的等比数列而且有n+3项 当x 2=1 即x =±1时 和为n+3 评注: (1)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是用字母表示时,应对其是否为1进行讨论,如本 题若为“等比”的形式而并未指明其为等比数列,还应对x 是否为0进行讨论. (2)要弄清数列共有多少项,末项不一定是第n 项. 对应高考考题:设数列1,(1+2),…,(1+2+1 2 2 2-?+n ),……的前顶和为 n s ,则 n s 的值。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 错位相减法求和在高考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其中的数列方面都出 了这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的学生认真掌握好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求和时一般在已知和式的两边都乘以组成这个数列的等比数列 的公比q ;然后再将得到的新和式和原和式相减,转化为同倍数的等比数列求和,这种方法就是错位相减法。 [例] 求和:1 32)12(7531--+???++++=n n x n x x x S ( 1≠x )………………………① 解:由题可知,{1 )12(--n x 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 -n x }的通项之积 设n 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 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 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 x x S x )12(1121)1(1 ----? +=-- ∴ 2 1) 1() 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注意、1 要考虑 当公比x 为值1时为特殊情况 2 错位相减时要注意末项 此类题的特点是所求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 对应高考考题:设正项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2 1 1= a ,前n 项和为n S ,且0)12(21020103010=++-S S S 。(Ⅰ)求{}n a 的通项; (Ⅱ)求{}n nS 的前n 项和n T 。 三、反序相加法求和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 [例] 求证:n n n n n n n C n C C C 2)1()12(53210+=++???+++ 证明: 设n n n n n n C n C C C S )12(53210++???+++=………………………….. 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 113)12()12(n 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 (反序)

(完整版)文科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超全完美)

高 中文科数学公式总结 一、函数、导数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 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22n -个. 2. 真值表 常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3. 充要条件(记p 表示条件,q 表示结论)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 全称量词?表示任意,?表示存在;?的否定是?,?的否定是?。 例:2 ,10x R x x ?∈++> 的否定是 2 ,10x R x x ?∈++≤ 5. 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6. 复合函数)]([x g f y =单调性判断步骤: (1)先求定义域 (2)把原函数拆分成两个简单函数)(u f y =和)(x g u = (3)判断法则是同增异减(4)所求区间与定义域做交集 7. 函数的奇偶性 (1)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3)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8.若奇函数在x =0处有意义,则一定存在()00f =; 若奇函数在x =0处无意义,则利用 ()()x x f f -=-求解; 9.多项式函数1 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 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10. 常见函数的图像: 11. 函数的对称性 (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对于函数)(x f y =(R x ∈),)()(x a f x a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a x = (3)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2. 由 )(x f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 )(x f 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由)(x f 向下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函数1)(-x f 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右移a 、再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 0),(=y x f 的图象向右移a 、向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13. 函数的周期性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 a =||; (2)()()f x a f x +=-,则)(x f 的周期2T a =|| (3)1 ()() f x a f x += ,则)(x f 的周期2T a =|| (4)()()f x a f x b +=+,则)(x f 的周期T a b =|-|; 14. 分数指数 (1)m n a =0,,a m n N *>∈,且1n >).

数列之 求通项公式之 构造新数列之 其他方法

数列之 求通项公式之 构造新数列之 其他方法 1.已知数列{}n a 满足n n n a a n n a a 求,1 ,3211+==+ 2.设{a n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n +1)a n +12-na n 2+a n +1a n =0(n ∈N *),则它的通项公式a n =_______________ 4.()n f pa a n n +=+1 ())(b kn n f +=。 解法(待定系数法):只需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1(1+++n g a n =p [)(n g a n +],其中s tn n g +=)(,再构造等比数列)}({n g a n +求解。 4.已知数列{}n a 中,11=a ,1231-+=+n a a n n ,求n a . 5.n n n q pa a +=+1(其中p ,q 均为常数,)0)1)(1((≠--q p pq )。 (或1n n n a pa rq +=+,其中p ,q, r 均为常数) 。 解法:一般地,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1+n q ,得:q q a q p q a n n n n 111+?=++引入辅助数列{}n b (其中n n n q a b =),得:q b q p b n n 11+=+再待定系数法解决。 5.在数列{}n a 中,11a =,122n n n a a +=+,求n a 。 6.已知数列{}n a 满足321=a ,n n a n n a 1 1+=+,求n a 。 7.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且1n n a a +=1n n +,则a 2012=() A.2010 B.2011 C.2012 D.2013 8.已知各项均不为零的数列{}n a ,定义向量()1,+=n n n a a c ,()1,+=n n d n ,n ∈*N .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若n ?∈*N 总有n n d c ⊥成立,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B .若n ?∈*N 总有n n d c ⊥成立,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C .若n ?∈*N 总有n n d c //成立,则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D .若n ?∈*N 总有n n d c //成立,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答案 1.解:由条件知,1 1+=+n n a a n n 分别令n=1,2,3, ……(n-1), 代入上式得(n-1) 个等式累乘之,即 n a a n n a a a a a a a a n n n 1143322111342312=?-??????????=????????- 又∵,321=a ∴n a n 32= 2.n 1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大全(很齐全哟~!)之欧阳数创编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1、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Sn= Sn=当d≠0时,Sn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qn-1an= akqn-k (其中a1

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 an≠0)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当q≠1时, Sn=Sn=三、高中数学中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1、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3、等比数列{an}中,若 m+n=p+q,则4、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为等比数列。5、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6、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an bn}、、仍为等比数列。7、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8、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9、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 a-3d,a-d,,a+d,a+3d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q;四个

高中数学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方法总结)

(1)主题:求数列通项n a 的常用方法总结 一、 形如:特殊情况:当n+11,n n A B C A a a A =*+*+≠,常用累加法。 (n n a a +-,z 构建等比数列()1y n z *++z ; 的通项公式,进而求得n a 。 二、 形n a a * ;

三、 形 ()x f x =) 情形1:1n n A B a a +=*+型。设λ是不动点方程的根,得数列 {}n a λ-是 以公比为A 的等比数列。 情形2:1*n n n A B C D a a a +*+=+型。 设1λ和2λ 是不动点方程 *A x B x C x D *+=+的两个根; (1)当12λλ≠时,数列n 12n a a λλ??-?? ??-????是以12 A C A C λλ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当12 =λλλ =时,数列1n a λ???? ??-???? 是以2*C A 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推导过程:递推式为a n+1= d ca b aa n n ++(c ≠0,a,b,c,d 为常数)型的数列 a n+1-λ= d ca b aa n n ++-λ= d ca c a d b a c a n n +--+ -) )((λλλ,令λ=-λ λc a d b --,可得λ=d c b a ++λλ ……(1)。(1)是a n+1=d ca b aa n n ++中的a n ,a n+1都换成λ后的不动点方程。 ○ 1当方程(1)有两个不同根λ1,λ2时,有 a n+1-λ1= d ca a c a n n +--))((11λλ,a n+1-λ2=d ca a c a n n +--) )((22λλ ∴ 2111λλ--++n n a a =21λλc a c a --?21λλ--n n a a ,令b n =21λλ--n n a a 有b n +1= 2 1 λλc a c a --?b n ○ 2当方程(1)出现重根同为λ时, 由a n+1-λ= d ca a c a n n +--))((λλ得λ-+11n a =))((λλ--+n n a c a d ca =λ c a c -+))((λλλ--+n a c a c d ( “分离常数”)。设c n =λ-n a 1 得c n +1= λ λc a c d -+?c n + λ c a c -】

构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构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求数列通项公式就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与热点,本文将通过构造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求数列通项公式作以简单介绍,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构造等差数列求数列通项公式 运用乘、除、去分母、添项、去项、取对数、待定系数等方法,将递推公式变形成为 (1)()f n f n +-=A(其中A 为常数)形式,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知)(n f 就是等差数列,根据等 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n f 的通项公式,再根据)(n f 与n a ,从而求出n a 的通项公式。 例1 在数列{}n a 中,1a = 12 ,1n a +=33n n a a +(n N + ∈),求数列{}n a 通项公式、 解析:由a n+1=33+n n a a 得,a n+1 a n =3 a n+1-3 a n =0,两边同除以a n+1 a n 得,= -+n n a a 11 13 1 , 设b n =n a 1 ,则b n+1- b n =31,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知, 数列{b n }就是首相b 1=2,公差d=31的等差数列,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b n =2+31(n-1)=31n +35 ∴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53 +n 评析:本例通过变形,将递推公式变形成为 A a a n n =- +1 11 形式,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 n a 1 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n a 的通项公式。 例2 在数列{a n }中,S n 就是其前n 项与,且S n ≠0,a 1=1,a n =12 22-n n S S (n ≥2),求S n 与a n 。 解析:当n ≥2时,a n =S n -S n-1 代入a n =1 2 22-n n S S 得,S n -S n-1= 1 222-n n S S ,变形整理得S n -S n-1= S n S n-1两 边除以S n S n-1得,n S 1-11-n S =2,∴{ n S 1}就是首相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 n S 1=1+2(n-1)=2n-1, ∴ S n = 121 -n (n ≥2),n=1 也适合,∴S n = 1 21-n (n ≥1) 当n ≥2时,a n =S n -S n-1= 1 21-n -321-n =- 3 8422+-n n ,n=1不满足此式, ∴a n = { 2 11 3 8422 ≥=+--n n n n 评析:本例将所给条件变形成A n f n f =-+)()1(,先求出)(n f 的通项公式,再求出原

高中三角函数和数列部分公式

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推导:cos(2α)=cos(α+α)=cosαcosα-sinαsinα=cos^2(α)-sin^2(α)……① 在等式①两边加上1,整理得:cos(2α)+1=2cos^2(α) 将α/2代入α,整理得:cos^2(α/2)=(cosα+1)/2 在等式①两边减去1,整理得:cos(2α)-1=-2sin^2(α) 将α/2代入α,整理得:sin^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sin(α/2)=±[(1-cosα)/2]^(1/2)(正负由α/2所在象限决定) cos(α/2)=±[(1+cosα)/2]^(1/2)(正负由α/2所在象限决定)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1/2) 推导:tan(α/2) =sin(α/2)/cos(α/2) =[2sin(α/2)cos(α/2] /2cos(α/2)^2 =sinα/(1+cosα) =(1-cosα)/sinα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 n与前n项和S n的关系:a 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 a n=a k+(n-k)d (其中a1为首项、a 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 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 n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 n=S n=S n= 当d≠0时,S 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 n=na1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十种方法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十种方法 一、公式法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2n n n a a +=+?,12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232n n n a a +=+?两边除以1 2 n +,得 113222n n n n a a ++=+,则113222n n n n a a ++-=,故数列{}2n n a 是以1222a 1 1==为首项,以2 3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31(1)22n n a n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1()222 n n a n =-。 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递推关系式1232n n n a a +=+?转化为 113 222 n n n n a a ++-=,说明数列{}2 n n a 是等差数列,再直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31(1)22n n a n =+-,进而求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二、利用 { 1(2)1(1) n n S S n S n n a --≥== 例2.若n S 和n T 分别表示数列{}n a 和{}n b 的前n 项和,对任意正整数 2(1)n a n =-+,34n n T S n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解 : 22(1) 4 2 31a n a d S n n n n =-+∴=-=-=-- 23435T S n n n n n ∴=+=--… …2分 当1,35811n T b ===--=-时 当2,62 6 2.1n b T T n b n n n n n ≥=-=--∴=---时……4分 练习:1. 已知正项数列{a n },其前n 项和S n 满足10S n =a n 2+5a n +6且a 1,a 3,a 15成等 比数列,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解: ∵10S n =a n 2+5a n +6, ① ∴10a 1=a 12+5a 1+6,解之得a 1=2或a 1=3 又10S n -1=a n -12+5a n -1+6(n ≥2),② 由①-②得 10a n =(a n 2-a n -12)+6(a n -a n -1),即(a n +a n -1)(a n -a n -1-5)=0 ∵a n +a n -1>0 , ∴a n -a n -1=5 (n ≥2) 当a 1=3时,a 3=13,a 15=73 a 1, a 3,a 15不成等比数列∴a 1≠3; 当a 1=2时, a 3=12, a 15=72, 有 a 32=a 1a 15 , ∴a 1=2, ∴a n =5n -3 2.(2006年全国卷I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大全很齐全哟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大全 很齐全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项和S n 的关系:a n =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 +(n-1)d a n =a k +(n-k)d (其中a 1 为首项、 a k 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 n 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 n 是 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 n =S n = S n = 当d≠0时,S n 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 1 ≠0), S n =n a 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 q n-1a n =a k q n-k (其中a 1为首项、a k 为已知的第k项,a n ≠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 n =n a 1 (是关于n的正比例 式); 当q≠1时,S n =S n =

三、高中中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等差数列{a n }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4m -S 3m 、……仍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 n }中,若m+n=p+q,则 3、等比数列{a n }中,若m+n=p+q,则 4、等比数列{a n }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4m -S 3m 、……仍为等比数列。 5、两个等差数列{a n }与{b n }的和差的数列{a n+ b n }、{a n -b n }仍为等差数列。 6、两个等比数列{a n }与{b n }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 n b n }、、仍为等比数列。 7、等差数列{a n }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8、等比数列{a n }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9、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 d 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 q;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 q,a q3(为什么?)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求解方法全

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详解 一、 观察法(关键是找出各项与项数n 的关系.) 例1:根据数列的前4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1)9,99,999,9999, (2) ,1716 4,1093 ,542,21 1(3) ,52,21,32 ,1(4) ,5 4 ,43,32 ,21-- 答案:(1)110-=n n a (2);122++=n n n a n (3);12+=n a n (4)1 )1(1+? -=+n n a n n . 二、 公式法 公式法1:特殊数列 例2: 已知数列{a n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公比为q 的(q ∈R 且q ≠1)的等比数列,若函数f (x ) = (x -1)2 ,且a 1 = f (d -1),a 3 = f (d +1),b 1 = f (q +1),b 3 = f (q -1),求数列{ a n }和{ b n }的通项公式。 答案:a n =a 1+(n -1)d = 2(n -1); b n =b ·q n -1=4·(-2)n -1 例3. 等差数列{}n a 是递减数列,且432a a a ??=48,432a a a ++=12,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A) 122-=n a n (B) 42+=n a n (C) 122+-=n a n (D) 102+-=n a n 答案:(D) 例4. 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a ,公比10<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结论总结

高中数学数列公式及结论总结 一、高中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 n与前n项和S n的关系:a 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 a n=a k+(n-k)d (其中a1为首项、a k为已知的第k项) 当d≠0时,a 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 n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 n=S n=S n= 当d≠0时,S 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 n=na1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1 q n-1 a n= a k q n-k (其中a1为首项、a k为已知的第k项,a n≠0) 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 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 n=S n= 三、高中数学中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等差数列{a 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S2m-S m、S3m-S2m、S4m - S3m、……仍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 n}中,若m+n=p+q,则 3、等比数列{a n}中,若m+n=p+q,则 4、等比数列{a 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S2m-S 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5、两个等差数列{a n}与{b n}的和差的数列{a n+b n}、{a n-b n}仍为等差数列。 6、两个等比数列{a n}与{b 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 n b n}、、仍为等比数列。 7、等差数列{a 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8、等比数列{a 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9、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d 10、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的设法:a/q,a,aq;

最全面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 x A x C U A , x C U A x A . 1 ? A A 2 n 2 n 2 n 1个;非空子集有 2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 集合 { a ,a , , a } 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 1 2 n n 2 2 个. 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ax 2 (1) 一般式 f (x) bx c(a 0) ; h)2 (2) 顶点式 f (x) a(x k(a 0) ;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h, k ) 时,设为此式) (3) 0) ;(当已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 零点式 f (x) a(x x 1 )( x x 2 )(a ( x 1,0),( x 2 ,0) 时,设 为此式) 2 a(x x 0 ) ( 4)切线式: f ( x) (kx d ), (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 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 坐标为 x 0 时,设为此式) 4 5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 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原结论是 都是大于 小于 反设词 不 是 不都是不大于不小于 存在某 存在某 原结论 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 n 个至多有 n 个 p 或 q p 且 q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至少有两个 n n q q 1)个 1)个 至多有( 至少有( p 且 p 或 x ,成立 x ,不成立 x ,不成立 x ,成立 对所有 对任何 6 ( 下图 ): (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 )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 若p则q 互逆 逆命题 若q则p 互 互 互 否 为 为 互 否 逆 逆 否 否 否命题 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 若非q则非p 互逆 p p q ,则 q ,且 充要条件: (1)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反之,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 2)、 q ≠> p ,则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 、p ≠ > p ,且 q p ,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p ≠ > p ,且 q ≠ > p ,则 P 是 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 : 增函数: (1)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文字描述是:

构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构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求数列通项公式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和热点,本文将通过构造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求数列通项公式作以简单介绍,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构造等差数列求数列通项公式 运用乘、除、去分母、添项、去项、取对数、待定系数等方法,将递推公式变形成为(1)()f n f n +-=A (其中A 为常数)形式,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知)(n f 是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n f 的通项公式,再根据)(n f 与n a ,从而求出n a 的通项公式。 例1 在数列{}n a 中,1a = 1 2,1n a +=33n n a a +(n N +∈),求数列{}n a 通 项公式. 解析:由a n+1= 3 3+n n a a 得,a n+1 a n =3 a n+1-3 a n =0,两边同除以a n+1 a n 得,=-+n n a a 11131, 设b n =n a 1,则b n+1- b n =31,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知, 数列{b n }是首相b 1=2,公差d=31的等差数列,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b n =2+31(n-1)=31 n +35 ∴数列通项公式为a n =53 +n 评析:本例通过变形,将递推公式变形成为A a a n n =- +1 11 形式,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 n a 1 的通项公式,从而求 出n a 的通项公式。 例2 在数列{a n }中,S n 是其前n 项和,且S n ≠0,a 1=1,a n =1 2 22-n n S S (n ≥2),求S n 与a n 。 解析:当n ≥2时,a n =S n -S n-1 代入a n =1 2 22-n n S S 得,S n -S n-1=1 2 22-n n S S , 变形整理得S n -S n-1= S n S n-1两边除以S n S n-1得,n S 1-1 1-n S =2,∴{n S 1}是首相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n S 1=1+2(n-1)=2n-1, ∴ S n =121-n (n ≥2),n=1也适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抛物线:y = ax *+ bx + c 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 = a(x+h)* + 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