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律体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

其行为与行政活动的规范。它是公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法学领域

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从行政法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

原则和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行政法学的概念

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律体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行政权力的来源、范围、行使方式和监督等问题,以及与行政机关和行政活动有关

的法律制度。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和行政活动等,研究内容涉及行政组织、行政程序、行政裁

量权、行政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制度。

二、行政法学的发展历程

行政法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行政机关的不断出现和壮大,行政法学作为一门学

科逐渐形成。在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和教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20

世纪初,法学界对行政法学的研究逐渐兴起,行政法学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行政法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相关学科的

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也逐渐完善。

三、行政法学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实践基于几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行政法学

研究的基础和指导。

1. 法治原则:行政法学强调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应受法律的制

约和约束,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学的核心理念。

2. 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法学要求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和行

政行为是公平公正的,要做到依法行政、公正裁决。

3. 法定原则:行政法学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必须有法

律的依据,不能随意行使。

4. 独立性原则:行政法学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

要独立自主,不能受到非法干扰。

四、行政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行政法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组织和行政手续: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的程序和手续规定。

2. 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范围和行使方式,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法律事项。

3. 行政裁量权和行政责任:研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裁量权和行政责任制度。

4. 行政监督和行政诉讼: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机制和方式,以及行政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

五、行政法学的意义和展望

行政法学作为公法学的重要分支,对于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日益壮大,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实践将会越来越重要。未来,行政法学将继续深化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良好运行和公平公正行政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同时,行政法学还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行政法学理论的创新,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行政法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为与行政活动规范的学科。它在法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学的核心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日益壮大,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实践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为建设法治国家和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考行政法学要点知识

自考行政法学要点知识 第一章:绪论 行政的概念: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重点研究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的重要概念。 行政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 范和原则的总称。 两层含义:一、行政法是国家一类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二、这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调整对象是行政关 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行政法的渊源:渊源两大类分为一般渊源,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特殊渊源,指有关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法律解释以及国际条约、惯例等。前者是主流,后者是辅助性的。 一般渊源的几种表现形式:㈠宪法㈡法律㈢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㈣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列。 特殊渊源的几种表现形式:㈠法律解释㈡国际条约、惯例。 行政法的特点: ㈠形式上特点:1、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㈡内容上的特点:1、内容广泛;2、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行政法关系概念和分类(论述行政法关系是什么?):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主要有两类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亦称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和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法主体包括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外,还包括监督主体。行政主体享有并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特殊主体,在具体法律关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行政相对方也是行政法上权力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另一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⑴物质财富⑵精神财富⑶行为。 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指行政主体和相对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行政法律关系特征: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必须根据法律规范取得权利并承担 义务。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行政主体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时体现为权 利主体,对国家而言则体现为义务主体,职权职责密不可分,双重性决定行政职 权的不可放弃性。 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往往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先 行加以解决,但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可供争议当事人选择的最 终机制。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指在监督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 他组织之间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特征:第一,一种多重、复杂的法律关系。 第二,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第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等性。行政主体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 较多的权利,承担较少义务,而在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较少权利,承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律体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 其行为与行政活动的规范。它是公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法学领域 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将从行政法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基本 原则和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行政法学的概念 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律体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行政权力的来源、范围、行使方式和监督等问题,以及与行政机关和行政活动有关 的法律制度。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和行政活动等,研究内容涉及行政组织、行政程序、行政裁 量权、行政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制度。 二、行政法学的发展历程 行政法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行政机关的不断出现和壮大,行政法学作为一门学 科逐渐形成。在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和教学也有着悠久的历史。20 世纪初,法学界对行政法学的研究逐渐兴起,行政法学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行政法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相关学科的 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也逐渐完善。 三、行政法学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实践基于几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行政法学 研究的基础和指导。 1. 法治原则:行政法学强调国家行政机关的行为应受法律的制 约和约束,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学的核心理念。 2. 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法学要求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决策和行 政行为是公平公正的,要做到依法行政、公正裁决。 3. 法定原则:行政法学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必须有法 律的依据,不能随意行使。 4. 独立性原则:行政法学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

要独立自主,不能受到非法干扰。 四、行政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行政法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组织和行政手续: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的程序和手续规定。 2. 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范围和行使方式,以及与行政行为相关的法律事项。 3. 行政裁量权和行政责任:研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裁量权和行政责任制度。 4. 行政监督和行政诉讼: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机制和方式,以及行政争议解决的途径和程序。 五、行政法学的意义和展望 行政法学作为公法学的重要分支,对于维护国家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日益壮大,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实践将会越来越重要。未来,行政法学将继续深化研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良好运行和公平公正行政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同时,行政法学还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行政法学理论的创新,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行政法学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为与行政活动规范的学科。它在法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法行政是行政法学的核心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日益壮大,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实践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为建设法治国家和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学考试专题:行政法学

00261行政法学 名词解释: 1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消和不可争辩力. 2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即行政权与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在同一领域或同一范围内相遇时,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 3听证程序:是指对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在违法案件调查承办人员一方和当事人一方的参与下,由行政机关专门人员主持听取当事人申辩,质证和意见,进一步核实和查清事实,以保证处理结果合法,公正的一种程序. 4行政法的空间效力:指行政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即关于行政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及上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问题. 5免予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考虑有法定的特殊情况存在,对本应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免除其处罚. 6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7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关系. 8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来执行的法律行为. 9代履行:行政主体雇人代替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而强制义务人缴付劳务费用的行政强制方式. 10行政追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向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或履行赔偿义务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或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制度. 11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 12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方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13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能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或者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身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14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物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原则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15法律优先原则:指行政法规范对行政活动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和支配力,行政主体不得采取任何违反行政法规的措施. 16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17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 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 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18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 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 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 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19行政赔偿:是因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 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 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 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20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 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 合法有效. 21行政裁决---------行政裁决是指行政 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 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 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 门之一,是调整行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 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 称。 22听证制度——是指行政认体在做成行政 决定前,允许相对人对将做成的行政决定 所涉及的问题提供证据、材料,发表意见 或进行辩解、说明的一项基本行政程序制 度。 23行政拘留——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 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 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制裁的 具体行政行为。 24政复议的移送管辖----是指行政复议机 关对已经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经审查发 现自己对该案件无管辖权时,将该案件移 送给有管辖权的复议机关管辖。 25行政决定的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 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 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26行政委托 ------是指由行政机关委托 的非行政机关组织或公民个人从事行政管 理活动而实施的行政行为。 27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 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 动、认可其资格、资质或者使其获得特定 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28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依职权向特 定相对人无偿征集和收缴一定人力和财力 的负担性行政决定 29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对 称,由于它可以反复适用,且对象具有普 遍性,故又有人称之为普遍行政行为。 30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要求行政主体实施 行政决定应符合法律的规定。它是行政必 须服从法律的基本准则。 31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调整 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主体 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 政决定,并能独立承担该行为所产生的法 律效果的社会组织。 32行政复议是行政复议机关对公民、法人 或其他组织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决 定,给予申请而予以受理、审查所作的行 政决定。 33行政相对人 -—是指在行政法法律关系 中,不具有行政权或不行使行政权,与行 政主全相对应的另一方主体,即公民、法 人或其他组织,简称相对人。 34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 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 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 的具体行政行为。 35过罚相当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 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所科罚种和处罚幅 度要与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过错程度相适 应,既不轻过重罚,也不重过轻罚,避免 畸轻畸重的不合理不公正的情况。 行政赔偿是因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 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 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国家对 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36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是指依法履行 赔偿义务、接受赔偿请求、支付赔偿费用、 参加赔偿诉讼程序的行政机关。 37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 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中所作出的具体法 律意义的行为。 38具体行政行为----指在行政管理过程 中,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具体措施的 行为。一般包括行政许可与确认行为、行 政奖励与行政给付行为、行政征收行为、 行政处罚行为、行政强制行为、行政监督 行为、行政裁决行为。 39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 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 称。 40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 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国家司法活动: (1行政司法审查权的主体是人民法院(2 司法审查的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即人民 法院以具体的行政行为为直接的审查对象 (3司法审查的依据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 方性法规(4司法审查的方式为诉讼程序 简答: 1其他规范性文件与行政立法的区别? 1)制定的主体范围不同 2)效力大小不同 3可予规范的内容不同 4制定的程序不同. 2 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 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 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方财产或 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征收与行 政征用的主要区别在:1)从法律的后果看, 行政征收的结果是财产所有权从相对方转 归国家,而行政征用的后果则是行政主体 暂时取得了被征用方财产的使用权,不发 生财产所有权的转移.2)从行为的标的看, 行政征收的标的一般权限于财产,而行政 征用的标的除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3) 从能否取得补偿来看,行政重用的标的除 财产外还可能包括劳务;3)从能否取得补 偿来看,行政征收是无偿的,而行政征用一 般是有偿的,行政主体应当给予被征用方 相应的经济补偿. 3 行政不当及其特征? 行政法上的行政不当也称行政失当,主要 指行政主体的不当行为,它是专门针对行 政自由裁量权的不合理行使而言的.行政 不当的特征:1)行政不当不构成行政违法, 它以合法为前提,是合法幅度内的失当,表

行政法学

第 1讲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学上的行政概念: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对象的行政是公行政(主要是国家行政、形式行政),既包括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执行管理活动,也包括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准立法和准司法活动。 公行政、私行政、国家行政的关系:非国家行政主要指私行政,即私人企业、组织、团体的执行管理活动。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公行政除了国家行政以外,还包括其他非国家的公共组织的行政,如公共社团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立学校、研究院所)的行政。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行政职权是某一具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的、职务、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转化方式。内容:行政立法权、命令权、决定权、检查监督权、制裁权、强制执行权、裁判权。特点:(1)相对于其它国家权力,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广泛性(2)相对于组织、个人,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 行政关系:是指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职权或接受法制监督而与其他外部国家机关、组织、个人而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机关与所属国家公务员及被委托的组织、个人之间,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内部关系。 外部行政关系:指行政主体因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外部的国家机关、个人、组织发生的关系。包括:(1)行政管理关系(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两者的关系:(1)前者是基本的第一层级的关系,后者是在前者地基础上产生的第二层级的关系(2)行政主体存在的目的是实施管理(3)行政管理必需监督 内部行政关系:行政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等。外部与内部行政关系的关系:(1)前者是基本的行政关系,后者是从属的关系,后者为前者服务(2)行政法学主要是研究外部行政关系 行政法的概念:是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关系被行政法规范调整与规范的结果。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规范在对行政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后者未经调节,只是一种事实社会关系;前者是根据法律发生的,或虽非根据法律发生,但法律已对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出了规定,双方的关系进行已进入法律调整之中;尽管理论上二者有明确区分,但实践中,二者往往是一体的行政法的一般基本原则:是指各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中形成历史较长,适用较普遍,为较多学者所认同的原则。包括:1. 依法行政原则; 2. 越权无效原则;3. 比例原则;4. 正当程序原则。 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为下述四项:1. 行政法治原则;2. 行政公正原则;3. 行政公开原则;4. 行政效率原则。 第2讲行政主体概述 行政主体的概念: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主体的资格:1.组织要件:行政机关、授权组织;2.法律要件: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 行政机关的涵义: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行政机关具有双重性质:相对于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执行机关;相对于行政相对人,它是行政主体。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概念:法律法规授权是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根据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和一般法理,相应组织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 1.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2.相应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3.相应组织应具备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4.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应具备特别的条件。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概念: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的组织。 国家公务员的概念:指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工作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直接相对主体为国家行政机关)发生的法律关系。 行政相对人的概念:指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和组织。 第3讲行政行为概述 行政行为是享有行政权能的组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法律行为。主要是指外部、单方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时代特征:服务性、从属法律性;法律特征:单方性、强制性、无偿性 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1.行政权能的存在;2.行政权的实际运用;3.法律效果的存在;4.表示行为的存在。合法要

自考《行政法学》名词解释

《行政法学》名词解释 1.行政 2.行政处理权 3.羁束行政行为 4.行政征调 5.行政诉讼 6.行政法 7.行政处罚权 8.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9.狭义的行政征收 10.行政赔偿 11.行政主体 12.行政强制权 13.行政行为的效力 14.行政处罚 15.行政复议 16.行政拘留 17.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8.行政法学19.行政行为的执行力 20.听证制度 21.所谓“行政权” 22.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23.行政立法 24.行政强制 25.所谓“行政关系” 26.国家公务员 27.行政规范性文件 28.行政事实行为 29.行政强制执行 30.行政法基本原则 31.国家公职关系 32.行政处理 33.即时强制 34.行政合同 35.行政效率原则 36.行政行为 37.行政相对人 38.行政确认 39.代执行 40.不单方接触 41.抽象行政行为 42.行政奖励 43.维持判决 44.行政指导 45.行政机关 46.具体行政行 47.行政程序 48.执行罚 49.行政许可 50.行政裁决 51.行为补偿 52.行政监察 1.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处理权: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对涉及特定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等事项作出处理的权力。 3.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行使、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 4.行政征调:亦称公用征调,是指行政主体等为了公共利益,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或者紧急需要的情况下,依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征用和调集个人和组织的财务或劳务,并给予相应补偿的行政行为。 5.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有公共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行政诉讼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6.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7.行政处罚权: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政相对人依法给予制裁权力。 8.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一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9.狭义的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凭借国家行政权,根据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向个人和组织强制地、无偿地征集一定数额金钱或实物的行政行为。 10.行政赔偿: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11.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是能作为被告应诉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其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及法学 (一)法、法律及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及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 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 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及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 (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及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行政法学重点知识点汇总(全)

行政法学重点知识点汇总(全) 第一章绪论 1.1.1、行政的含义。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事务 和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1.1.2、行政权。 行政权的含义:第一,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宪法和法律;第二,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第三,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 行政权的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监督检查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决权等。 行政权的特点: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相对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强制性、单方性、优益性。 行政权的消极作用:腐败和滥用权力;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威胁。 1.1.3、行政法:行政法的特定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行政法调整的核心:行政权。 1.1.4、行政法的渊源。 一般渊源:宪法(最高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特殊渊源:法律解释、国际条约、惯例、判例与指导性案例、软法规范。 法律法规制定机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教育部);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1.1.5、行政法的分类。 ①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一般行政法、特别行政法。 ②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可分为:实体行政法、程序行政法。 ③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监督行政行为法。 1.2.1、行政法律关系。 1.行政法律关系: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管理关系。最主要 的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1.2.2、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特征:①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②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包 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③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称性。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它是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 原理或基本准则。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 2.2、行政合法性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对行政主体的要求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具体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在行政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先原则。 2.3、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法学试题和答案解析解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卷子 (课程代码00261)第一局部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l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X是 C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以下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D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当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表达了 C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以下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分 6.以下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B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9.以下属于精神方面权益的行政奖励是 A A.授予荣誉称号 B.发给奖品 C.发给奖金 D.晋职 10.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裁决甲因出售变质食品赔偿乙医疗费202X元。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行为是 C A.行政命令 B.行政指导 C.行政裁决 D.行政诉讼 11.以下不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C A.税务部门向某企业收取法定税额 B.某矿厂向国家缴纳资源费 C.张某因交通违章向交警部门缴纳罚款 D.乘客向国家缴纳机场建设费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法的概述 一、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 1、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2、公民权利(这里泛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宪法、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公民的资格、利益、自由和权能。 3、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1)一切国家权力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 (2)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源于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而行政权一旦形成,便与公民权利结成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 (3)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形成的关系中,一方权利(权力)的实现,要求另一方履行相应的义务。每一方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总体上应是平衡的。一方重权利(权力)、轻义务,另一方重义务、轻权利,势必破坏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应有的平衡。 二、行政法的概念 1、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 2、行政法是国家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

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3、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三、行政法的渊源 1、我国行政法的一般渊源,按照制定主体、效力层次、制定程序的差别, 可分为下述几种形式:(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相关概念: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所有立法的依据。 2、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性文件。 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者国务院审批,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施行的规范性文件。 4、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职能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由本部门首长签署命令公布施行的规范性文件。 5、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6、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GO GO 加油! 行政法的概念 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产生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特性 (一)内容上的特点 1)、内涵丰富,范围广,技术性较强 2)、具有很强的命令性、服从性 3)、行政法律规范的内轻易于变动

(二)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律规范数量多,体现形式多样,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互相交错,共存于同一种法律文献之中行政法渊源的含义 指行政法律规范的多种体现形式 行政法渊源的种类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献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同意的较大的市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 6)、行政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同意的较大的市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制定 7)、有权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地方解释 8)、公约和协定 公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制定的有关政治、经济等方面规定其互相权利义务的多种协议的总称。 协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制定的有关政治、经济等方面规定其互相权利义务的多

种协议。 行政法律关系 一、概念 指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产生的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其构成机构及公务员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特性 1)、其产生以行政法律规范为前提 2)、以特定的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

行政法学原理

行政法学原理 1. 引言 行政法学是法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等行政 法律关系的起源、发展和规范等问题。行政法学原理作为行政法学的基础理论,对于解释和应用行政法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行政法学原理的概念、分类以及其在行政法学中的应用。 2. 行政法学原理概述 行政法学原理是指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关于行政法学基本规律和基本要素的理论 原理。行政法学原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实体原理,即研究行政行为的性质、特征和规范的原理;二是程序原理,即研究行政程序的性质、特征和规范的原理。 行政法学原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法的目的性原理、法律优势原理、履行公 益功能原理、法治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等。这些原理为行政法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 3. 行政法学原理的分类 3.1 实体原理 实体原理是研究行政行为的性质、特征和规范的理论原理。实体原理主要包括: 3.1.1 行政法的目的性原理 行政法的目的性原理指出,行政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 序和社会安定。行政法的规范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法律秩序。 3.1.2 法律优势原理 法律优势原理是指行政法与其他法律分支的不同之处,行政法在处理行政行为 时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法律优势原理要求行政法在规范行政行为时尊重其他法律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根据行政行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范。 3.1.3 履行公益功能原理 履行公益功能原理是指行政法规定的行政行为要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行政 行为必须具备公益性,不能违背公共利益,同时也要保护个人权益。

3.2 程序原理 程序原理是研究行政程序的性质、特征和规范的理论原理。程序原理主要包括: 3.2.1 法治原则 法治原则是在行政程序中确保法律适用和公正审判的基本原则。法治原则要求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依法行使,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3.2.2 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在行政程序中确保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 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必须公正、公平地对待各方当事人。 3.2.3 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在行政程序中追求行政效率和公共管理效能的原则。效率原则要求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要高效、合理地处理行政事务,提高行政效率。 4. 行政法学原理的应用 行政法学原理对于行政法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法学原理在以下 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4.1 行政法规的解释和适用 行政法学原理为行政法规的解释和适用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运用行政法学原理,可以解释法规中的实质性内容,帮助行政机关准确地理解和适用行政法规。 4.2 司法实践的指导 行政法学原理为行政司法实践提供了指导。行政法学原理可以作为判决行政案 件的依据和参考,帮助法官正确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4.3 行政行为的规范 行政法学原理可以作为行政行为的规范,帮助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保 障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 5. 结论 行政法学原理是行政法学的基础理论,对于解释和应用行政法规具有重要意义。实体原理和程序原理是行政法学原理的两大类别,它们共同构成了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行政法学原理在行政法规的解释和适用、司法实践的指导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深入研究行政法学原理,对于推动行政法学的发展和行政法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行政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行政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行政与行政法 •行政:一定的单位对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活动。 •教授嫖娼 •用电失火被罚款 •一、行政:公共行政与普通行政 •二、国家行政: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 •形式行政:是指以行政机关作为划分行政的根据,只要是行政机关从事的职能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行政活动,无论它们是制定规则的、处理具体事项的还是裁决争议案件的活动。 •实质行政:是指以国家机关活动的功能作为划分行政的根据,制定规则和裁决争议案件以外的执行性活动被认为属于行政活动,无论它们是由哪个国家机关实施的。 •¡°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是交叉关系: •⑴国家行政,主要由行政机关执行,但并非完全由行政机关执行;在一定范围内,立法及司法机关也可能从事行政活动; •⑵行政机关在一定条件下从事立法工作或司法工作。 •三、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 •行政法调整的主要是国家行政。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实施的行政管理,也属于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行政法调整的国家行政是形式行政,但行政法不调整公安、国家安全、海关等机关根据刑事诉讼法进行刑事司法活动。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我国行政法调整的行政活动 •A.乡选举委员会主持的乡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B.村民委员会对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办理 •C.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D.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支付结算规则

•【答案】D •下列关于行政法所规范的¡°行政¡±的正确说法是:( ) •A.企业单位对其内部人事和生产等活动的组织管理行为 •B.行政法所规范的行政是指公共行政,即有关机关对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等活动•C.行政法所规范的行政泛指由行政机关所实施的一切活动 •D.行政法上的行政以形式意义的行政为主,以实质意义的行政为补充 •答案:BD •张某为某市集团公司的保安员(正式员工),2000年8月5日由于擅离职守造成公司部分财物被盗,公司经研究决定给予张某扣除该月奖金的处罚决定。张某遂产生报复念头,于是与8月6日晚,乘值夜班之机,将公司的生产用电变压器加以破坏,使得正常的生产受到了影响。次日公司发现后遂向市公安局报案,公安机关查明上述事实后,依法作出对张某拘留15日、罚款100元的治安行政处罚裁决。同时责令张某赔偿公司的部分损失。上述案例中属于行政法调整领域的行为有哪些?( ) •A.集团公司对张某的扣除奖金的处罚决定 •B.市公安机关作出对张某拘留15日 •C.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100元的罚款 •D.市公安机关责令张某赔偿集团公司的部分损失 •答案:BCD •四、行政法 •(一)关于行政法概念的几种观点 •管理论 •控权论 •平衡论 •1.管理论的观点 •从管理的角度界定行政法,认为行政法是管理法。¡°行政法作为一种概念范畴,就是管理法,更确切地说:就是国家管理法。¡­¡­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影响¡­¡­,是借助于行政法规范来实现的。¡±¡°行政法是政府机构中从事管理活动的各种机构的组织、权力、职责、权利和义务的法。简言之,它是关于公共管理的法。¡± •这一理论在早期特别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行政法学中占统治地位。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也比较流行。 •管理论的优点、不足: •优点是稳定社会秩序、提高行政效率 •不足是社会被控制的很死、没有活力,不利于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2.控权论的观点

行政法学名词解释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 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 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 更和内容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 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 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 准则的法理。 1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 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 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 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1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 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 一、行政权:行政权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进行国家行政事务管理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权力。首先,行政权是行政主体所享有的一项国家权力,其次,行政权是一种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权力。 二、行政权的特征: 1、行政权的公益性;行政权的存在与行使,主要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2、行政权的主动性;行政主体主动处理行政事务,提公共服务。 3、行政权的并不可自由处置性;必须由相应的行政主体行使,不得被随意放弃或抛弃。 4、行政权的命令性与强制性;可以直接强制行政相对人。 5、行政权的执行性;行政权力的最终保障力量在于执行。 三、行政法的特点: 1、形式特点:①行政法没有统一的法典;②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数量庞大; 2、内容特点:①内容非常广泛;②规范具有易变形; ③实体法规范和程序规范并存于法律文件之中; 四、行政法的作用: ①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 ②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①宪法典(是我国行政法最基本的渊源)②法律(狭义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③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④地方性法规(特定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制定)⑤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地方规章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或特别地方的人民政府制定)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⑦法律解释(指的是正式的法律解释)⑧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 A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各项立法的依据,宪法中和行政活动有关的条文是行政法的渊源。 a.关于行政管理活动基本原则的规范。 b.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组织、基本工作制度和职权的规范。 c.关于国家行政区划分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