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已校)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已校)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已校)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已校)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练习题

一、填空

1、()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并且能够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2、要表示某地区二月份气温变化的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3、在一幅折线统计图中,用1厘米的长度表示30吨,那么120吨应画()厘米长

4、折线统计图用()标示数量的多少,用()反映数量变化的情况

5、只要求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应选用()统计图

二、你认识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下图表示六年级同学骑车到10千米远的公园去春游的情况。请根据折线图填空

1、同学们去公园用了()小时,实际骑了()小时

2、同学们在公园游玩了()小时

3、同学们回来时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三、

1、六年级平均每人每天丢弃纸团多少个?

2、全校平均每人每天丢弃纸团多少个?(只列式)

3、六年级平均每人每天丢弃纸团比五年级多多少个?

4、你认为怎样才能合理的处理这些废纸团呢?

四、

1、小玲每隔()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条形统计图小学四年级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李俊源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 学:。。。。。。 师:那么,未来一个月的天气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 学:。。。。。。 师: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我市2017年12月份的天气预报,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 师:在这个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识别天气符号、那种天气有多少天) 师:这个月每种天气有多少天,你能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先自己独立思考,有办法在和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每组选出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方法和大家分享,开始吧!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二、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师: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办法,谁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和大家说说呢? (选取有代表性的上台展示,最后选取用画圆计办法的象形图) 师:这位同学的方法真好,他用象形的方法来表示天气数量的多少这比用天气符号的办法更简单,对不对?不过呀,老师发现一个问题,这位同学画的象形图有的圈大、有的圈小,而且还歪歪扭扭的,是不是?我们把这幅图画整齐一些好不好?大家看大屏幕! (PPT)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个是不是非常的整齐啊? 学:。。。。。。 学:老师你用电脑画的,所以比我们画的整齐。 师:恩,这位同学想的非常周到,如果老师用笔画也不能画的这么整齐 学。。。。。。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即使用笔画也能把他画整齐呢? 学:。。。。。。 师:同学们,咱们小时候是不是玩过搭积木?那么什么形状的积木搭起来更加的稳固、整齐呢? 学:。。。。。。长方形、正方形。 师:对,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搭起来更加的整齐,是不是?

师:那么大家说,咱们把这些圆换成正方形可以不? 学:。。。。。。可以 师:那咱们就把这些圆换成正方形。大家看这里 (PPT) 师:大家看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学:。。。。。。 师:这样呢,是很整齐,也容易画出来, 同学们谁能快速的告诉老师这些的数量都是多少呢? 学:。。。。。。 师:我们应该想个办法,能够让我们快速的读出这些数据。谁有好的办法? 学:。。。。。。(在顶上标出数据) 师:恩,这种办法非常的好,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方法,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像横线底下这样,在左侧加一条竖线,把相应的数量标在左侧? 学:。。。。。。 师:大家看老师这里! (PPT) 师:大家看看这个图,你知道晴天师多少天吗? 学:18天 师: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生:看晴天的最高点对应左侧的数据是多少(让学生到前面指着屏幕数)师:哦,这位同学说了,大家仔细看,这里的每一个小格代表一天,晴天是有18个格,所以晴天是18天,雾霾呢? 生:6天(让学生到前面指着屏幕数) 师:在它们数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一只手指着最高点另一只手向右边画,如果画歪了,数据就错了。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也画上横线) 师:恩,这位同学说,也画上横线,是这样吗? (PPT) 师:同学们,如果是这样的统计图,是不是既容易画,又清晰工整,又能轻易的读出每一种天气的数量啊?

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5~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2、确定直条的高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引入:你们知道世博会吗?____年的世博会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举办? 举办世博会和举办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特产都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哪个国家取得世博会举办权,不但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好处,而且能提高国际威望,所以竞争激烈,要经过几轮投

票选举产生举办城市。____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投票决定____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有5个城市竞选,我国的____(省、市、区、县)经过4轮投票最终获胜,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出示挂图)这是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2)这张统计图反映了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请大家认真观察统计图,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① 从图中你能看出五个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吗? ② 条形统计图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 ③ 这张条形统计图与以往我们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④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3)学生分组交流,并反馈。 (4)教师小结: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三年级学习的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是一样的,主体部分是在表格上画出的一个个直线,表格的纵轴标明了刻度,并标注了单位,横轴标明了统计的项目,直线的高度表示了数量,还注上了数字。另外,在图上面还写明了图名和制图日期。不同的是这张统计图纵轴上一格表示5票(几个单位),三年级所学的统计图纵轴上1格只表示1个单位。因此,现在制图时要按照纵轴上的刻度算出每个直条的高度,再画直条,这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要特别细心。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 (一)导入 以日历的形式呈现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探究新知 (1)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据。 (2)呈现学生用统计表、象形图表现数据的方式。 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统计图。 问:他们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 哪种表示更清楚? 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你能 得到哪些信息?

(4)通过对比,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一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二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5)接下来通过例题让学生慢慢理解条形统计图,知道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一格代表的数量等。 (二)巩固练习 例题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变式训练】 观察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1)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 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 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 ()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 (1)1格代表多少公顷? (2)2003年造林面积是2002年的多少倍?

例题2 :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3)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人,参加()小组的是()小组人数的2倍。 【变式训练】 1.你认为鸿丰商场再进货应多() 种矿泉水。 ①A ②B ③C ④D 【变式训练】2.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相差()千克 ①5 ②5000 ③50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四年级数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秋学期第九讲 第一部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姓名_____ 一、填空: 1、□78÷39,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2、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2升,倒满一杯容量250毫升的杯子后,瓶中还剩()毫升,像这样还能再倒()次。 3、(1)28×5=140 (2)200+140=340 ,列综合算式是()。 4、哥哥有18支铅笔,弟弟有8支铅笔,哥哥给弟弟()支两人就 一样多。 5、374÷34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34看作()来试商;264÷28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28看作()来试商,这时商会偏()。 6、不计算,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20÷10 ○ 25+20×10 150-100-25 ○ 150-(100+25) 960÷24 ○ 960÷8÷3 82-36÷12 ○(84-36)÷12 7、在△△○△△○……中,12个△之间有()○;第16个是()。 8、条形统计图用2格表示20人,平均每格表示( )人,照这样计算,要表示120人需要画( )。 9、★÷△ =16……16 ,△最小是(), ★最小是()。 10、小明在计算“40+□×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800。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9、 小红串了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如上图),只有珠子的两端部分露出来,你知道()色的珠子多,多()颗。如果这串珠子中黑珠有20颗,那

么白珠有()颗。 二、判断: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一定是一位数。() 2、480÷(4×6)=480÷4÷6 () 3、一脸盆水大约有100毫升。() 4、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应调大。() 5、570÷40=14……1。() 三、选一选: 1、试商时,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应把商()。 A、改小 B、改大 C、不变 2、一个浴缸的容量大约有()。 A、4升 B、40升 C、400升 3、把“200-130=70,70×12=84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A、200-130×12 B、(200-130)×12 C、130×12-200 4、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都至少能看到()个正方形。 A、1 B、2 C、3 5、下面哪道题的小括号去掉后不影响计算结果?() A、(40+60)÷20 B、300÷(5×6) C、200-(60×2) 三、列竖式计算,有☆的要验算。 481÷37= 315÷45= ☆782÷34=

四年级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姓名 知识梳理:①为了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段整理数据,统计的结果可以用统计表表示,也可以用统计图表示。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能直观地看出Q数量的多少。 ②如何认识条形统计图:首先要认清条形统计图的上面的图名(标题),然后记住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中哪条数轴表示什么事物,哪条数轴表示何种数量,再看清直条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最后记住直条的1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条形统计图直条的高低(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高(长)表示的数量越多,直条越低(短)表示的数量越少,数量的多少与直条的宽窄无关。 ③画条形统计图之前要先写好条形统计图的图名(标题),画条形统计图的简略步骤是:首先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数轴),垂足处标上0,然后确定横轴和纵轴的单位长度,通常用横轴(不必从0开始)表示事物,纵轴(必须从0开始)表示数量(直条的1格表示的数量要适当),最后画出直条、标注数量。 练习题 一、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2.根据统计图填空。 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汽车。 4.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 育兴小学校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每格代表()比较合适,()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5.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牛刀小试】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2.直接写得数。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 3.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4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第一门市部30 42 70 110

第二门市部40 45 90 15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年月 根据上面统计图填空。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元。 (2)()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少。 (3)()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多。 (4)第一门市部()年所缴利润最多,()年所缴利润最少。 (5)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快乐晋级】 5.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四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图》练习

9.某汽车装配车间2004上半年每月装配汽车情况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装配汽车(辆) 3000 3600 12000 8000 6000 4000 (1)哪个月装配的汽车辆数最多?哪个月装配的汽车辆数最少? (2)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新华电器厂2000至2003年产值如下:2000年100万元,2001年120万元,2002年150万元,2003年 200万元。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3分)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吗?(5分)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 5 10 15 23 35 (1)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5分) 育才小学一至六年级近视学生人数统计图 0 某车间装配汽车情况统计图 (2004年上半年) 年 日 单位:辆一月 2000 4000 8000 10000 12000 16000 18000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6000 人 40 35 30 25 20 15 10

(2)哪个年级近视的学生的人数最多?是多少?(2分) (3)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并把你的感受和想法对你的小伙伴说一说。(3分) 下面是第27届奥运会亚洲获得奖牌数前两名国家的奖牌情况统计表: ( (2)哪一种奖牌的数量相差最大? (3)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下表是2020年年五一黄金周科技馆接待游客人数统计表。 2020年年五一黄金周科技馆接待游客人数统计图 -----年-----月-----日 第27届奥运会亚洲获得奖牌数前两名国家的 奖牌情况统计图 0 5 115 20 25 30金牌 银牌 铜牌 奖牌 奖牌数/枚

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统计”第94~96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见策略与方法;还要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愿意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学会在统计等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 教学流程: 流程1:谈话引进 流程2:例题教学 流程3:反馈交流第一段:新课教学 流程4:比较 流程5:小结过渡 流程6:拓展欣赏 流程7:试一试 流程8:交流试一试第二段:拓展巩固 流程9:小结过渡 流程10:想想做做1 流程11:想想做做2 第三段:实践应用 流程12:交流想想做做2 流程13:全课小结第四段:全课小结 第一段:新课教学 流程1:谈话引进 师:同学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最近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将5月21日这一天测到的气温情况制成了统计表。请看表格: 同时课件出示统计表: 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 5月22日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温度(℃) 12 16 21 24 20

15 9 师:这是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暂停) 流程2:例题教学 师:为了更加清晰的反映表格中的数据,也便于我们分析、研究这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表中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同时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图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它和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相同吗?你能从这个统计图中找到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吗?请大家先在图中找一找,思考下列问题,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暂停) 同时课件出示: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 (3)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得最快呢? 流程3:反馈交流 师:大家在统计图中找到统计表中的相关数据了吗?我们来看(同时课件演示) 师:纵轴上,从0开始,每一格的高度表示2摄氏度,7时测得的气温是12摄氏度,我们找到纵轴上12摄氏度的位置,再对应横轴上的7时,这一点就表示7时测得的气温是12摄氏度。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依次找到9时、11时、13时、15时、17时和19时气温所在的位置,再用线段将这些点依次相连,就成为若干段线段依次连结的一条折线。它能表示出这一段时间的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连续发生的变化情况,所以我们叫它折线统计图,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师:看懂了统计图上的数据,下面的几个问题就很简单了,从统计图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是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在这些数据中,13时气温最高,是24摄氏度,19时气温最低,只有9摄氏度,其中,气温升得最快的是9时至11时,气温升高了5摄氏度,降得最快的是17时至19时,气温下降了6摄氏度。 流程4:比较 师:同学们,从这个折线统计图中,可以很快得出我们所要研究和分析的问题答案。请大家比一比折线统计图和刚才的统计表,你认为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把你的想法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吧。(暂停) 同时课件出示问题: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流程5:小结过渡 师:很显然,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反映气温的变化情况。那同学们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的折线统计图吗?跟全班同学说一说吧。(暂停) 第二段:拓展巩固 流程6:拓展欣赏 师:其实,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在各个领域应用都很广泛,你们看,像医院里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还有气象部门、科研部门、社会的管理部门都经常用到。 同时课件出示相关资料:(略) 师:确实,这样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统计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清楚地反映数据的连续变化情况。 流程7:试一试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亲自来试一试,制作这样一幅折线统计图吧。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表格和格子图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去过北京吗? 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生:有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鸟巢,水立方等。 2012年八月份,我到北京去玩,看这些图片,(来到北京的第一天天气晴朗,我去了天安门和故宫,第二天天气是阴天我去了长城,第三

天下起了小雨我去了鸟巢和水立方。)除了游玩的地点,还有什么不同?对了,天气不同,八月的北京天气变幻莫测,那么2012年八月的北京到底都是什么天气呢?有一位细心的小朋友做了详细的记录,我们先来看看每个图标代表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图: 1、提出问题: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交流。 生:我不能,太麻烦,看不出来。 师:要能看出来,需要怎么办? 生:统计一下 生:数一下 师:就是要想办法整理一下,对吗?那,你用什么方法整理一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想到统计表、画图、统计图、画正字等方法。 3、汇报展示: (1)用统计表来表示。 师:看统计表,你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了晴天有9天,阴天有6天,多云有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可以用一格表示不同的单位,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 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价值。 重点:一格代表不同的单位。 难点:在特定问题中,怎样确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教具: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常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统计图?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条形统计图 板书: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这是北京2012年8月份的天气情况,你能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晰地表示出来 吗?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看哪组做得最快。 小组代表展示,这几组能清晰的表示各种天气的数据吗? 生:有的能清楚的看出,有的还要去数,不方便。 老师把常见的几种表示方法例举出来,有的用摆圆片表示,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三种方式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三种方式各有什么特地呢? 生1:圆片的要数一数才知道具体的数据。 生2:统计表能清楚的看到数量。 生3:条形统计图能看出每种数量的多少。 师小结:像这样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条形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条形统计图,说说它 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1:有两条垂直的射线组成。 生2:横着的射线上是类别。竖着的射线上是单位。 生3:中间是条形,表示数量有多少。 师小结:横着的射线我们叫它横轴,竖着的射线我们叫它纵轴,横轴上表示类别,纵轴上表示单位数量,这个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几? 生:1 师:这里的数量比较少,我们每一格代表单位一。表示一天,单位是天,统计图上还要加上统计标题,这下才算完整。 3、刚刚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假如要你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该如何制作 呢? 师简单介绍制作步骤,重点强调直条的画法: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②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四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图练习

统计练习 1.某汽车装配车间2004上半年每月装配汽车情况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装配汽车(辆) 3000 3600 12000 8000 6000 4000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哪个月装配的汽车辆数最多?哪个月装配的汽车辆数最少? (2)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新华电器厂2000至2003年产值如下:2000年100万元,2001年120万元,2002年150 万元,2003年200万元。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3分)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吗?(5分) 育才小学李明同学收集整理了本校一至六年级近视学生的数据,如下表:(共10分)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 5 10 15 23 35 (1)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5分) 育才小学一至六年级近视学生人数统计图 0 某车间装配汽车情况统计图 (2004年上半年) 年 日 单位:辆 一月 2000 4000 8000 10000 12000 16000 18000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6000

奖牌种类 奖牌数/枚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中国 28 16 15 韩国 8 9 11 (2)哪个年级近视的学生的人数最多?是多少?(2分) (3)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并把你的感受和想法对你的小伙伴说一说。(3分) 下面是第27届奥运会亚洲获得奖牌数前两名国家的奖牌情况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统计图 (1)中国和韩国分别合计获得奖牌多少枚? (2 )哪一种奖牌的数量相差最大? 人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27届奥运会亚洲获得奖牌数前两名国家的 奖牌情况统计图 0 5 11225 30 金牌 银牌 铜牌 奖牌 奖牌数/枚 中国 韩国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同步练习

《条形统计图》同步试题 一、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考查目的:会根据统计图的纵轴数据确定单位量。 答案:①5、40 ②10、30 ③2、10 ④25、150 解析:每一幅图的纵轴数量都不是逐格标注的,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看数据的标注点,题目中的数据都是标注在双数格上,所以每题的单位量及数量分别是①5、40.②10、30。③2、10。 ④25、150。 2.根据统计图填空。 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最多、最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 5、中国上海、34、84。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汽车。 考查目的:识图能力──单位量是多少,体会一格代表多个单位量的用法。最多、最少的数据确定方法。 答案: 300 七900 十2100 1200 8700 解析:先根据纵轴的标注确定单位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和运算。 4.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 育兴小学校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每格代表()比较合适,()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考查目的:根据数据及实际情况,确定单位量。 答案: 5 238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统计图的实际大小,确定每格代表5更合适。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例题1呈现了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和相应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并通过讨论,感受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更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的特点。例2让学生经历用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作出预测和提出问题。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 三、设计意图: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开展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制出一张条形统计图。这时教师引出并出示折线统计图。利用两张统计图中让学生观察比较在交流中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师给出问题: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在认知需要和问题驱使下,开始问题的探索。接着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这时候教师教学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在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做好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深化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最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课本第111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全班交流,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四、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步骤:画垂线定刻度画网格画点线标数据 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五、课后反思 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在课前应该布置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收集、了解一些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学生通过课前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比教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感受要深得多。通过两种统计图对比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从而让学生感知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优点多,应用广。我充分利用教材,启发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回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并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切实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在教学中也有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制图的过程花费了较多时间。有较多的学生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在课后的练习中,还应增设实践性的作业,加强学生对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统计图练习

精品文档 9.某汽车装配车间2004上半年每月装配汽车情况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装配汽车(辆) 3000 3600 12000 8000 6000 4000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哪个月装配的汽车辆数最多?哪个月装配的汽车辆数最少? (2)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新华电器厂2000至2003年产值如下:2000年100万元,2001年120万元,2002年150 万元,2003年200万元。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3分)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吗?(5分) 育才小学李明同学收集整理了本校一至六年级近视学生的数据,如下表:(共10分)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 5 10 15 23 35 (1)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5分) 育才小学一至六年级近视学生人数统计图 0 某车间装配汽车情况统计图 (2004年上半年) 年 日 单位:辆一月 2000 4000 8000 10000 12000 16000 18000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6000

精品文档 奖牌种类 奖牌数/枚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中国 28 16 15 韩国 8 9 11 (2)哪个年级近视的学生的人数最多?是多少?(2分) (3)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并把你的感受和想法对你的小伙伴说一说。(3分) 下面是第27届奥运会亚洲获得奖牌数前两名国家的奖牌情况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统计图 人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27届奥运会亚洲获得奖牌数前两名国家的 奖牌情况统计图 0 5 11225 30 金牌 银牌 铜牌 奖牌 韩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各位老师(早上/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统计有关的《条形统计图》。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内容及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下面我针对这一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有九个单元。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它是将以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内容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而例2和例3分别学习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是从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中体验条形表示数量时更直观,它为第2、3个例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我将前一学段,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已有经验作一分析。 3、学情分析 在前几册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用简单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来描述数据了,并能根据统计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本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较为系统的认识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是象形统计图,它所表示的数据与学生的直观认识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例1 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认识纵向条形统计图,了解其意义和作用。能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交流能力。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及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某花店对上一周盆栽花的出售情况进行了统计,这是统计结果。(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花黄花蓝花粉花 盆数8 7 5 6 2、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3、通过读表,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每种花卖出的数量,如果把这些数据用一种图来表示的话,不仅能清楚的知道每种花卖出的数量,更能直观的得出每种花数量之间的差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吗? 生:条形统计图。 4、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 1、(出示动画,北京市8月份天气情况。) 你们知道每种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天气吗? 2、这个月的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清楚的把它们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卡纸,同桌合作,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清楚的表示出各种天气的天数。 3、生合作,师巡视指导。 4、汇报(投影)。 预设:生展示统计表。师:给大家说说你们的统计结果。你们同意他们组的统计结果吗? 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生展示象形图。介绍介绍你们的统计结果。 5、你们的方法都不错,我们还可以用条形图表示(出示课件)。 师强调:纵轴表示天数,1格就是1天;横轴表示各种天气情况。 6、(动画展示晴天之后,师引导一起表示出阴天)会了吗?请同学们拿出卡纸2,将这幅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7、生独自完成。 8、汇报(投影)(汇报要说明:一格表示1天,阴天有几天,就图几格。) (二) 1、现在我们一共用了三种方式表示了北京市8月份的天气情况,都把数据表示清楚了吗? 2、咱们来分别对比一下,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象形图与条形图)课件展示。这两种方法,哪种更清楚? 生:条形图。 为什么? 生:条形图不用数就能知道具体的数据。(板书:直观得出数据)

四年级数学上教案条形统计图(3)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3) 【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3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完成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1格代表5个单位,并能完成用1格代表5个单位的 【教学过程】: 1.同学们,咱们班谁的家里有车?(家里有车的学生举手,了解学生 2.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课件播放2分钟),你们看,道路上有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它们各开过多少辆呢?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开过的四种机动车的数量?(提示学生:车很多,开得又快, 1.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机动轿面包客车货

2.播放车辆来往情况(速度较慢),各小组记录汽车数量。(有用数数 小组介绍统计的方法,得出哪一种统计方法比较好。(正字统计法) 3.投影小组记录单(核对数据)。 4.刚才我们把各种车 1.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每种机动车的数量。如果想形象地看出谁最多,谁最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画条形图) HJ3mm 〗 2. (1 (2)学生试画统计图,产生矛盾。(1格代表1辆,格子太少,1格代表2 车 车 车 车 辆数 机动车 轿 车 面包车 客 车 货 车 辆数

(3 (4)分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可以用1格代表5 (5)学生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8 3. (1 (2 (完成教材第98页第(1)~(3 (3)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机动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 4. 由于数据比较大,用1格代表5辆的方法比用1格代表1辆或2辆更清楚,更适合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如果碰到更大的数据,还可以用1格代表10或20 1.教材第99 2.教材“练习十九”第5 (1 (2)小组交流完成第(1)~(3)题后,讨论第(4)题的三个问题,

苏教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

十二、统计 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第1课时总课时5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谈话: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观测气温)我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5月21日这一天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屏示统计表:深圳市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略)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早上7。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深圳地区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谈话.刚才我僻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1)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2.联系生活举例。.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制作统计图 谈话:事先我们一起收集了这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表介绍数据)如果将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信心完成吗?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尝试练习。、教师指名展示制成的统计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改正,重点关注所描的点的位置与纵轴上的标尺是否对应。,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的预设:每年度的数据;变化情况;哪两年间上升得最快等等。谈话: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吗?(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1.统计心跳情况。谈话: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下图,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或相互问答)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2.统计身高。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3.分析判断。我市人民商场服装部就去年衬衫和毛衣的销售情况作了一些统计,你能从中知道这两张图各表示什么服装的销售情况吗谈话: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有什么不同?你会作出怎样的判断?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上图为衬衫销售情况,下图为毛衣销售情况) 教师小结:有了形象直观的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我们对一些情况的分析和了解。 4.教学“你知道吗”。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的内容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这幅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既是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又有折线统计图的成分)它有什么优点?(简明、生动、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 五、课堂总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