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身之道

修身之道

修身之道
修身之道

修身之道

生而为人,最可贵的是能够自我管理,具有惭耻的美德,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反省修正,让身行端正,心念善美。身心修养好了,性情自然和美,成为一个善人。如何修身呢?

第一,眼不看不净之事

人的认知,有许多都是借由眼睛来看。看的时候,如果心念不正,所看到的都是不净。例如轻蔑别人,就会看人低下,蔑视他人,自然也看不到对方的优点。《泥洹经》云:“持心不净,不得度世。”因此,要学习用净眼看世间,用慧眼看出真、看出切、看出妙、看出好,看见一切前因后果,看出来龙去脉。

第二,耳不听不善之音

耳朵是我们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无论好声音、坏声音,都是通过耳朵传递,所以,耳朵也要修行。要谛听,才会听出真意,不会乱听;要正听,才不会把好话听成坏话。尤其,不要听是非而是听实话,不要听恶言而听善言,不要听杂话而听佛法,不要听闲言而听真理,能听出有意义的内容,就会提升生命的层次。

第三,口不说伤人之语

一个爆火的场面,会因一句柔和的话而消弭无形,一个颓唐的失败者,会因一句鼓励爱语而振作奋发。能真诚恳切、融洽地与人谈话,

不但能结善缘,更能增进人际和谐的关系。所谓“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能谨言慎行,不出言伤人,常说仁慈之语,才是修口之道。

第四,面不露不悦之容

带一张臭脸回家,会使全家人也跟着郁闷;摆一脸怒颜进办公室,同事看了就要退避三舍;一张不悦之容,真是会让周围的气氛冻僵紧张。因此,给人如沐春风,不轻易动怒,即使不欢喜,也会为了大众忍耐,不让人为难、尴尬,这也是高超的修养。

《大宝积经》云:“身常行慈,不害众生;口宣仁慈,不说恶语;意常正心,不报增损;己得利养,十方共有;等护禁诫,而无所犯;常以正见,开导屈戾。”很多人问如何修行?其实修行不离身心,以上这四点修身之道,随时可以实践。

国学修身智慧1~3课

第1题.方朝晖老师将中国古代儒家修身思想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谨言、致诚。(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2题.《大学》提出的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正意、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提出的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正意、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3题.根据方朝晖老师所讲,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培育良好的心态,锤炼完善的人格,铸造应对复杂环境的定力,养成应对巨大压力的能力,这样一个人在事业和人生的道路上才会更加顺利,人生才会更加从容、自如和幸福。(34.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1题.《论语》中讲“静而后能安”,意思就是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安宁。(50.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第2题.北宋儒学大家周敦颐的《周子通书》中讲:“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意思是动与静相辅相成,互为其根本,这样才能保证生命生生不息、良性循环的发展。(50.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1题.《围炉夜话》中“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的意思是在平淡之中与人的交往才能长久,在平静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就像延长了一样。(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2题.宋代道家学者白玉瞻在《海琼白真人语录》中讲到:“至道之要,至静以宁其神”,“至静”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到达平静到极致的地步。(33.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第3题.“造化之精,性天之妙,唯静观者知之,唯静养者契之”出自宋代吕坤的《呻吟语》。(34.0分) A.对 B.错 正确答案:B

国学管理之道试题3套

国学管理之道—让管理脱下洋装 单选题 1. 群经之首是:√ A 金刚经 B 黄帝内经 C 十三经 D 易经 正确答案: D 2. 中医给现代管理带来了一些逻辑的思考,首先是:× A 点的问题面上解决 B 面的问题点上解决 C 全局问题全局入手 D 局部问题局部入手 正确答案: A 3. 立论人性恶的是:√ A 墨子 B 荀子 C 杨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 B 4. 泰勒制的方法是:√ A 萝卜加甜枣 B 大棒管理法 C 甜枣加大棒 D 萝卜加大棒

正确答案: D 5. 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 A 用人 B 资金 C 市场 D 机遇 正确答案: A 6. 中国式的目标管理是:√ A “同信” B “同行” C “同利” D “同欲” 正确答案: D 7.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 A 以人为本 B 团结 C 和谐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C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 A 《大学》 B 《论语》 C 《老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 B 9. 人们每天忙着琢磨的两件事是:√

A 利和益 B 人和事 C 权和钱 D 生和死 正确答案: B 10. 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首先要弄清楚的是:√ A 工作要求 B 自身定位 C 企业文化 D 岗位说明 正确答案: D 11. 向军队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学习:√ A 执行力 B 强制力 C 服从力 D 爆发力 正确答案: A 12. 当官是一个:× A 学习的过程 B 管理的过程 C 容人的过程 D 享受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13. 中国目前社会的症结是:√ A 倡导宽容

B 倡导团结 C 倡导清廉 D 倡导和谐 正确答案: D 14. 中庸的核心是:√ A 和谐 B 平衡 C 制衡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B 15. 中国讲赏罚,西方讲:√ A 公平 B 奖励 C 竞争 D 激励 正确答案: D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 中国文化的思想核心就是:√ A倡导信仰 B倡导以人为本 C倡导教化 D倡导和谐 正确答案: D 2. 中国式的管理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国学经典:《大学》 第八章 修身先正心

国学经典:《大学》第八章修身先正心 【大学第八章修身先正心】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传7) 【注释】 ①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l):愤怒。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 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 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 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读解】 正心是诚意之后的进修阶梯。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 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实 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这里需要注意 的是,埋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 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

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俱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仅仅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也就是说,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心思端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为情所牵,“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几句后来成了成语和名言,用来生动地描绘那种心神不属,思想不集中的状态,是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的常用语言。)这样来理解,修身在正其心也就没有什么神秘感了罢。

学习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中的管理之道心得体会 篇一:管理之道学习心得 《管理之道》学习心得 通过高爱霞教授“关于管理之道和企业文化”的课程理解和学习,收获很大,本次培训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做一名称职中层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也感触到提升中层管理者执行力对我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我认为中层管理者要提高执行力,在工作中至少需具备两种能力:准确领会公司高层领导理念的能力和管理好本部门工作上的实施能力。第一、明确领导意图是前提。正确领会领导布置工作的意图和初衷,是做好一个高层信息传达者的首要任务,保持工作方向的明确,走在正确的路上,完成各项任务。第二,表率作用是榜样。作为一个中层干部,不能只靠说别人,也要靠自己做,打铁先要自身硬,必须身先士卒、百折不挠的树立起自己的榜样形象,成为手下的员工心悦诚服的榜样,中层管理者的管理才更有说服力和执行力。第三,主动积极是作风。中层管理者不能事事等领导交待,也不能凡事都亲力亲为。通过不断的审视自己部门该做的事儿,明晰责权、出台考核、奖勤罚懒,引导员工变得积极主动,才会打造一个主动积极的部门,执行力也就有了保证。第四,工作到位是准则。中层管理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把握好工作的程

度,做到不急不缓、多做不多说。第五,不讲借口是态度。在领导面前不讲借口,恪守职责,不给执行力留缺口。“借口”的实质就是推卸责任。在担当责任与寻找借口之间,体现了一个中层管理者的敬业和担当,服从和诚信的工作的态度。第六,团队合作是保证。中层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虽然不能要求赴汤蹈火,但也是要在各个方面要求成员独当一面的。彼此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交流,发现优点的团队合作氛围。为发挥团队的才智和力量,做好基础工作。只有通过团队合作对中层领导者能力的放大效应,执行力的提高才能落到部门工作的各个角落。第七,公平公正是原则。公平公正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动力之一。作为中层干部要公平公正对待下属的工作业绩、表现,正确的做事。工作中要对事不对人,要一视同仁。第八,总结反省是关键。作为中层管理者针对执行力要做到经常自我反省,“磨刀不误砍柴工”,总结反省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寻找工作规律、提高工作能力、吸取教训的重要途径。第九,开拓创新是动力。通过不断创新和开拓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务实高效的执行工作,开拓创新才是执行力的动力。 由此说提高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在企业各个时期的发展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司的发展,除了要有远见

国学与茶文化—浅谈道家思想与茶文化

国学与茶文化 ——浅谈道家思想与茶文化茶叶从人文上看,其先天就具有的一种特殊性格,那就是它的苦涩味。自古人们就未曾将茶归属于华丽的饮料,而是用精俭、空寂、清和之物来形容它。这与道家思想有相合之处,道家思想提倡“无”,。“无”分大无与小无,大无是老子所谓的道,是指宇宙生生不息的根本道理,小无是庄子所谓的坐忘,是指有了以后的无。茶的制造过程中除了利用空气、水、温度等大自然的元素与茶叶本身发生效用外,无须加其他的东西,但却因为这样的“无”,产生出了各种类型的茶。茶的冲泡,只需要无色、无味的白水而已,然而也就是因为这样几近于“无”的水,将茶泡出各种品级与风味的茶汤。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这与茶道提倡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是相一致的。插茶花时,重在表现自然中花草的美感,不娇柔造作;对茶道用具讲究器物之心,“万物有灵且美”是说世间万物都是有灵魂的且美丽灵动,器物也是,每一个茶具都是一个个体,满腔才华等着要奉献。这样想的话,在泡茶时,我们就会发自内心的尊重珍惜每个茶具,郑重的对待他们。 从器物之心出发,连身边的器物都能够爱护珍惜的话,自然就会

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尊重生命就不会有冷漠,犯罪,杀戮存在。进行茶道时要关心人与地、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注意它们的存在,好好用每一件器物,好好泡好好喝,人与人的关系就不做而做了。这也是庄子所说的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茶人们有时会在茶席上插禅茶花,就是茶禅一味的理念下所插的花,这类茶席的花大抵都选择在短时间内开谢,刹那生灭的花,譬如木槿花、牵牛花等,使人体悟到人生的无常,并接受这种“无常”与“变迁”的美学意识,不为所动的遨游于广大的宇宙之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茶道中很重要的一个特性是“利他”。泡茶给别人喝,给陌生人喝是茶人们很乐于去做的事。茶人们平和,乐于奉献,无报偿之心的泡好一壶茶。并从奉茶,赏茶等方面处处为别人着想。如果茶道是修行那“利他”的品性一定是茶人首先要学会的。 以上。 职:黄燕茹 2012 08 15

浅谈国学修养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d18792280.html, 浅谈国学修养的重要性 作者:孙方中 来源:《文理导航》2018年第10期 【摘要】“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国学之于人的意义,就在于助人修其身。修身当有三层修行——一曰修为人,二曰修接物,三曰修处世。国学于人,首先是使人修心性,升华自身人格,深明法度真义,谨依法度行事。国学于人,教人如何待人接物,处理自己周边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增加自身的人格魅力。国学于人,引导人们立足于社会,从人性出发,以人为本地追求个人发展与自然发展“天人合一”的境界,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国学于人;利在修身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百年以前,西学在列强不断冲击大清之时,乘了一股强劲的西风肆意横行于中华大地,面对国人们日渐崇洋媚外、打压国学的丑行,章炳麟在如清帝国般摇曳的烛火下写下这句话。 國学不兴,何以兴国? 然而,作为亿万国民中极其渺小的一员,如何尽自己微薄之力来助国学复兴,这又是一个困扰了国学家许久的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千多年前,《礼记·大学》记载了这句箴言。依我之见,君子何以治国、平天下,必在于修己身,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兴国在于兴国学,而于民众,兴国学必先修其身。 国学之于人的意义,就在于助人修其身。 然,何以修身?以鄙陋之见,修身当有三层修行——一曰修为人,二曰修接物,三曰修处世。上下五千载,纵横几万里,中华大地古今不乏名人高士,或入世,或出世,或超然于世外,以修养心性为毕生追求者甚多,大抵离不开修为人言行、待人接物、处世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的“忠恕”之道,仁者爱人,儒生们试图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大同社会;“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当发菩提心,广济诸群生”是释家的“戒定慧”之学,修戒修定修慧,僧人们以三无漏学修习心性平静内心,平和地引人向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道家的“道德”之说,上善若水,老庄们超脱于世俗之外而心系众生,致力于修人品性。

国学教育的意义与要求

国学教育的意义与要求 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的。自宋代以来,《四书》是中国人的基本 信仰与信念,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不识字的劳动者,也 是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爱”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格言,一直到今天,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最光辉、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联合国大厦镌刻着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仁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孩子们的素养。 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还有在生活中要 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个人辨别是非 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 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 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 2、人格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 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J 同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 验而感受快乐。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人讲涵詠,讲六艺之学,讲礼、乐、射、御、书、数,讲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讲人的品味,人的意境。人不是行尸走肉。人活着,要活得有尊严,有格调,有价值,有意义。要读书,要静坐,要修养自己。要养气,养心,养性、养情,养才。靠什么养?在古代是靠人文的“六艺”之学之教,靠四书五经。 3、智力教育 儿童背一点蒙学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等,背一点《论语》《孟子》《老子》,背一点古代诗词等,很有好处。适当背诵一点古代经典,对开发智力很有好处。十三岁以前语言记忆能力很强,多背一点,打一点童子功很有必要。这一年龄段只要背,以后再慢慢理解、反刍,终身受益无穷。有一句古话说:“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仅对孩子们学人文有好处,而且对孩子们学科学有好处,对孩子们将来做人、立身行世都有好处。 我这有一份资料,说的是“国学经典诵读十大益处”: (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一一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 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 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2)专注力提高一一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一、头脑里少杂念、内心宁静安详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做人做事的国学十二道道道经典

做人做事的国学十二道道道经典

做人做事的国学十二道,道道经典 2016-09-05 文章导读: 国学经典的十二个做人之道,道道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关于为人处事的国学经典之道。 孔子——为人之道 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老子——处事之道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 寡欲是养心第一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 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庄子——养性之道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孟子——君臣之道 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荀子——学习之道 可概括为七个方面: 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

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 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 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 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孙子——韬略之道 意指文韬武略。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 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 管子——教练之道 野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教练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国学管理之道—让管理脱下洋装 测试答案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西方管理学里面对应的就是:√A整体认知 B环境认知 C自我认知 D角色认知 正确答案: D 2. 中医给现代管理带来了一些逻辑的思考,首先是:√ A点的问题面上解决 B面的问题点上解决 C全局问题全局入手 D局部问题局部入手 正确答案: A 3. 《反经》的作者是:√ A赵蕤 B王导 C吕不韦 D许慎 正确答案: A 4. 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 A用人 B资金 C市场 D机遇 正确答案: A

5.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团结 C和谐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C 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论语》 C《老子》 D《庄子》 正确答案: B 7. 道理上站得住脚不一定能在现实中行得通,这就是:√A交易 B经济 C生意 D政治 正确答案: D 8. 西方比中国做得好的管理是:√ A企业化管理 B市场化管理 C精益化管理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C 9. 向军队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学习:√ A执行力

B强制力 C服从力 D爆发力 正确答案: A 10. 当官是一个:√ A学习的过程 B管理的过程 C容人的过程 D享受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11. 用人有一个原则是:√ A扬长避短,量才使用 B恩威并施,上下兼顾 C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A 12.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话出自:√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正确答案: D 13. 中庸的核心是:√ A和谐 B平衡

C制衡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B 14.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院不设,则大怨必生。”这句话出自:√A《论语》 B《阴符经》 C《素书》 D《南华经》 正确答案: C 15. 中国讲赏罚,西方讲:√ A公平 B奖励 C竞争 D激励 正确答案: D

浅谈国学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浅谈国学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以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角度探讨“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所谓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和道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当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国学乃是中华之学,沉淀了最精华的中华文化和思想。国学是大人之学,我们要学习国学中蕴含的真、正、善、光明、美。国学的内涵就是让我们认清本来的自己。国学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即便取其沧海一粟,也是很复杂的课题。以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所形成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便是国学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谈到国学,我们会想到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对中国的哲学、科技、政治和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中主要论述的两个问题就是“道”与“德”,“道”不仅是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道的方法;“德”不仅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也是修道者所拥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等。老子以《道德经》教授人们修道的方法,德便是修道的基础,而道是德的升华。从“道”和“德”的学习中提高人们为人处世、治家、治国的能力。古人亦有云:“伯阳五千

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我以为国学当中的真,是要真诚待人,真心处事,回归最真实的自己。尽管许多国学的著作里没有直接用到“真”这个字,但是在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真”的精神。“修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真”。修身指的是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修身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而修身的本质是改掉自身的恶习,提高自己的意志力,自省自律身心言行的过程。修身不是说让自己一定要达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种圣人的高度,而是让自己在修身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性情的修养,抛弃自身懒惰、轻浮、骄傲自大等等的缺点,从而能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所谓君子不可不修身,如果说修身是本,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末。修身也是国学当中求“真”的一个重要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所有人都能够朗朗上口的一句话,也是古代学者对人们本性之始的看法,认为所有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的,性情也都相近。所谓的恶,都是人们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才慢慢改变本来的善,从而演变为诸如偷盗、邪淫、妄语、贪欲、嗔忿等一类的恶。没有谁是从一出生就是“恶”的,许多人都是受到糟糕的家庭状况或是生活环境才影响到自己本来的善,又或者是因为一

2014年光华学院满分答案-一国学管理之道—让管理脱下洋装

单选题 正确 1.群经之首是: 1. A 金刚经 2. B 黄帝内经 3. C 十三经 4. D 易经 正确 2.中国式的管理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1. A 利用法律对被管理者进行严格约束 2. B 在管理之前充分了解被管理者的特点 3. C 利用道德规范来进行约束管理 4. D 在管理组织和管人之前先修好自己的身正确 3.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西方管理学里面对应的就是: 1. A 整体认知 2. B 环境认知 3. C 自我认知 4. D 角色认知 正确 4.中国式的目标管理是: 1. A “同信” 2. B “同行” 3. C “同利”

正确 5.中国文化的核心是: 1. A 以人为本 2. B 团结 3. C 和谐 4. D 以上都是 正确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出自: 1. A 《大学》 2. B 《论语》 3. C 《老子》 4. D 《庄子》 正确 7.《素书》的作者是: 1. A 黄石公 2. B 严子陵 3. C 姜太公 4. D 鬼谷子 正确 8.道理上站得住脚不一定能在现实中行得通,这就是: 1. A 交易 2. B 经济 3. C 生意

正确 9.《易经》里的“保合太和”意思是: 1. A 大局入手 2. B 构建和谐 3. C 构建法制 4. D 大处着眼 正确 10.西方比中国做得好的管理是: 1. A 企业化管理 2. B 市场化管理 3. C 精益化管理 4. D 以上都是 正确 11.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首先要弄清楚的是: 1. A 工作要求 2. B 自身定位 3. C 企业文化 4. D 岗位说明 正确 12.当官是一个: 1. A 学习的过程 2. B 管理的过程 3. C 容人的过程

浅谈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及立德修身

国学管理中的见贤思齐与立德修身 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国学中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的文化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得了国人乃至世界的重视,中华文明正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复兴光大,穿越数千年的时空隧道,人们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寻人生的真谛、智慧的源泉、精神的家园和人生的哲学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应用专家翟鸿燊做客《师说》,主讲《国学中的管理之道》系列节目,从如何学习交友、孝道感恩、人际沟通、团队建设、精神打造等多个方面入手,将中学智慧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使人们在热烈欢快、轻松有趣的环境中,感悟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博大精深。 翟鸿燊:所以在1988年,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得完奖之后,派一个代表发表了一个宣言,里面有一段话,译过来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到了21世纪,人类要想好好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归到二千五百年前,向中国的孔子寻找生存智慧,那寻找什么智慧呢? 这也是今天国学跟各位报告的,第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第二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也就是天地人合一的智慧;第三个,人与自己心灵关系的智慧,与道合一的智慧,人的终极关怀的智慧。 解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面可谓是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但真正感到世人的是蕴含其中高度浓缩的中国五千年

的传统文化,那么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启示作用? 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智慧 翟鸿燊:孔子开篇就告诉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是快乐的,我给各位报告一个信息,现在很多行业在找我们去建立,过去计学习型的团队、学习型的组织,现在全世界的优秀企业都干一件事,建立快乐型的团队,你看IT行业纷纷往另外一个行业跳槽,后来大家总结来总结去,发现那个企业比这个企业在那工作的时候更快乐,所以快乐文化又是我们山东文化,所以今天我在烟台讲课,我就多讲讲咱们山东人的文化,好不好,来把这个字念一念,学乐,这是一幅典型的书法作品,而且古人写字一般从右边往左写,从上往下写,其实这次开十七大有些人提出来,要恢复学习繁体字有一定的道理,中国的文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就是简化字简化到一定的程度,有的时候容易把文化基因给简化没了,有的字简化的挺合理,有的字简化的不合理,再说古人写字时候不影响我们(的书写速度),繁体字不影响书写速度,过去我们古人写字用行书、用草书从上往下写,这样气血是通的,不信在座的各位有个人还能真正会写行书?有个人还能把草书的符号都能标准地表达出来?现在已经很少,所以过去人写字很快,这样非常快,(再说)这样写字气血也通,所以外国人看你们过去古人写的书,他佩服,为什么佩服?竖着写的,老得点头,yes, yes,不知道,改成横的写就完了,No, No,但你注

国学管理中的忠孝天下与处世之道

国学管理中的忠孝天下与处世之道 翟鸿燊 中国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专家 主讲人简介 翟鸿燊,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国学实践应用专家,经济与文化学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美国国家大学客座教授。长期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学精髓的传播。他主讲主办的《国学应用智慧》、《企业家十大修炼》、《道德经的智慧》、《七日禅修功德班》、《国学养生》等课程在国内外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总裁研修班、卓越领导力项目培训中备受欢迎。 一、忠孝天下的仁义 铁哥们、好朋友都没有的人,他连祖宗的血脉都不想延续,他能给你开分公司,他坚决不能用。所以人尽其用,你可以安排他干点别的活,你绝对(不能)让他去扩展市场,去做分公司的经理,那你就要考虑考虑。所以中国文化你注意看一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所以岳飞是个孝子,许世友这是个大孝子,这是闻名的孝子,但是忠诚度也是极高的一个人。他为了孝敬母亲,在部队的大运里边盖了个大猪圈,因为他母亲爱养猪,李嘉诚是一个大孝子,你注意看看,财产1/3拿出来做慈善,比尔盖茨是个大孝子最后成了慈善家,所以《论语》里面有很多在讲孝的文化,比如说一个官员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了两个字“无违”,官员的儿子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你的身体健康,比如说子夏有一次问孔子什么叫孝,孔子说了两个字“色难”,色就是面色的色,难就是困难的难的,今天有的人认为孝顺就是能养老,但是孔子说了“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和以别乎”,只有孝没有敬那就不叫孝顺,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和以别乎啊,所以态度很重要,对父母能不能做到和颜悦色。所以北师大有一个博士,那天我到沈阳讲课,他到北京的大观园酒店去送我,我们在吃午餐的时候,他就跟我讲,他说翟教授过去我不知道什么叫色难,他说今天我在公交上看到一幕,我理解了,母女俩坐车,那个母亲头发都花白了,那个女同志可能有30岁左右,母亲把矿泉水瓶盖拧开,把水递给她的姑娘,“姑娘,天这么热快喝杯水吧。”母亲倒是一脸的慈祥,可以那女儿“得得得,啰嗦啰嗦,烦死了。”色难,给老人脸色看,那那就叫大不孝,你为什么给老人脸色看,色难,面相打不开,是你的内在有阴暗和嗔恨造成的,所以有深爱才有和气,有和气才有愉色,有愉色才有婉容,咱们清华大学每年都有一个卓越少年班,结果第一年那个老师叫我去讲课,我说挺忙的,没时间给孩子讲课,他说上这次可的孩子的家长要求你来的,他说他们的父母都听过你的课,我说,那给他们讲什么,他说讲讲《孝经》,讲进感恩,讲讲亲子,讲讲沟通都行,结果我就给那些孩子上了一天的课。 短片:看到这儿,我们不仅感到好奇,这些及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们,听完关于孝道感恩的课之后,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转变呢?

浅谈在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国学经典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晶莹璀璨、广博精微。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朽之作,蕴涵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智慧和思想、坚定的信仰与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之基,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的立身处世之本,是华夏儿女世世代代饮之不竭、无可替代的甘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近几年各地、各校继承传统,弘扬文化的举措层出不穷,并取得可喜成效。社会上,从于丹、易中天成为?学术明星?,到央视?百家讲坛?等各类国学电视节目热播,再到书店里摆放的大量与国学有关的读物,甚至到各地纷纷恢复的祭孔等传统礼俗……无不昭示着国学的巨大震撼力、感染力,中华文化正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走向复兴。 但是,在如火如荼的诵读?国学热?中,也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不合拍的声音:诵读国学是?食古不化?,扼杀学生的想象力,限制学生的创造思维;复兴文化是?复古?,有悖于创新,与培养创新型人才背道而驰……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这种意识的人误解了?创新?的内涵,认为?创新?就是大发明大创造,是打破旧的,创立新的。其实?并不是只有牛顿那样的旷世奇才才是创新人才。?[1]创新能力由高到低可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高级创新能力是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探索产生的非凡创造,在某一领域作出自己独到的贡献,推动社会或人类文明的进步,称为特殊才能的创造。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数量极少。中级创新能力是指经过模仿,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种?产品?相对于社会的某一个特定的群体来讲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称为智能常模的创新。初级创新能力指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到社会价值,称为自我实现的创新。对于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创新教育?所提倡的?创新?,应以中、低两个层次的创新为主体内容,高级创新能力是目标。从各地区、各学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索和已经取得的成效就可以看出,诵读国学经典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面仅仅从各地、各校最经常、最经典、最高效的诵读国学经典的两种方法———熟读成诵、举三反一,来看对中小学生低、中两个层次创新能力的培养。 熟读成诵———自我实现的创新 熟读成诵是中华传统的语文教学法,也是诵读国学经典的首要法宝。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汉语那些?能把种子种在读者身上的作品?几乎都集中在我们的国学典籍里。各地实验者高瞻远瞩不约而同地选择经、史、子、集中公认的、优秀的国学经典作为教材,鼓励学生熟读成诵。也许儿童在诵读经典的时候只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点不懂,但是让他们在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从小就在中华文化的古典宝藏中悠游探取,耳濡目染先哲圣贤的智慧思想,厚积底蕴,开阔心胸、澄明性灵,不就是一种?自我实现?吗?正如人文学者商友敬所说?名家的诗文背得多了,如同在他的话语世界———心灵世界里漫游,最后,‘不分彼此’,你自已的声腔口吻都登上了一个台阶,话语再带动你的思想,胸襟境界也能登上一个台阶?。 有人指责学生诵经典诗文?背过就忘?,没有用处。?日有所诵?的坚持者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

国学与大学生修养论文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国学,是如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了,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我们的祖辈们的经历经验方法思想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之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领悟其中奥妙。他们留下这些书文给后代们,自然希望我们传承这些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到经世致用。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之能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了所谓的与世界教育的接轨,思想与行为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以自我为中心。学校中所教的也只是物理,化学,英语等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对国学的课程也很少提及。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德行的教育才应该放在人生教育的首位,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这些道理也都写在国学里面。还好有易和人的不懈努力,以易和书院这个平台,让现代人可以了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现代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幸福之本。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伟大的话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七十岁随心所欲不越规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学习和修炼品性的过程,从求学、立身、明德和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在学习中提高,良好道德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自我约束到随心所欲不逾矩,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统一,已经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此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候也能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也使我们懂得了伟大来至与平凡的道理。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翟鸿燊教授《国学中的管理之道》观后感

翟鸿燊教授《国学中的管理之道》观后感 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了国学应用大师翟鸿燊教授的《国学中的管理之道》讲座,观后我受益匪浅。他的博学、他的睿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对人生的阐释与启迪,深深地震撼了我。 他的讲演几个小时,他一直站在舞台前沿,幽默风趣,声音高亢有力,响彻整个会场。他的讲演深入浅出,沁入在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他将国学中的精髓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应用于生活,贯穿于生活。真可谓“一语唤醒梦中人!” 讲座中许多经典语言引起我的深深思索。如“永远不要做气氛的污染者”“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放在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相随心生,口乃心之门户”“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到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等等;在沟通中要有五心:“随喜心”、“包容心”、“利他心”、“赞美心”、“爱心”等等。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此话中的“境界”“格局”并非是一个浮浅的词汇,它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文化修养以及思想品味的内在综合体现,那是文化底蕴、心灵的修炼累积出来的。乃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功啊。所以,人在做事的同时要重视修炼心灵! 讲座中让我明白了“改变”的力量,这是最伟大的力量。现在,许多人都缺乏修养,尤其是中国人应有的文化根脉的基本修养,更不懂得改变自己,从改变中提升,因此社会会出现不同的人群。《易经》中讲“三易”:简易、变易、不易。其中就讲到了“变”的智慧和力量。在工作中我们也需要“变”的智慧,比如与上级领导、与上级主

浅谈国学文化精华 仁爱

浅谈国学中的仁爱文化 国学中的仁爱是人们的精神安顿、心灵休息之所,是安身立命之道。国学文化中有着深厚而丰富的关于精神安顿、心灵休息的文化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关于和谐的思想、关于个人安身立命的思想、关于仁和礼的思想,尤其是关于个人安身立命的思想。仁爱与爱人,宽厚待人等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优秀文化。试想,如果一个民族失掉了人文的追求,只有时尚,只有娱乐,只有消费,只有物质欲望,只有功利性的目的,只有实用主义,只有技术主义的泛滥,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将被割断,民族的心灵也将日趋浅薄,我们会丧失我们的文化感受性、道德同情心,我们的心灵中就没有了诗意,我们的记忆中就没有了历史,我们的思考中就没有了智慧和哲理,我们的民族生命中就没有了灵魂! 国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西学的影响下,明显受到了巨大冲击。明清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国学一词才因西学而被提出,“国学”被中国传统学者视为“国魂”。清王朝被推翻成立民国以后,各种西洋新思潮传入中国,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全盘西化派鄙视其为“国渣”,许多中间派因此称其为“国故学”,维护传统文化派称其为“国粹学”;学衡派昌明国粹,发扬中国文化,却往往不以国学自居。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变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价值越来越为更多的人认识、认同,国学发展开始复兴。社会和谐需要校园和谐,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加强国学教育。中小学加强国学教育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正处于一种新文化新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 重振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意义巨大。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重振国学可以扭转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离,通过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来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国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不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血脉之桥,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东西,对于做人,对于成才,都非常有益。中华民族“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的称号,不是现代人争来的,而是中国古人用自身的高素质高文明换来的,这一点,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交口称赞,也是世界对我们这个民族的第一印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地的汉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并加以利用,我们更没有丝毫道理不去继承、不去推动,不去发展。由此可见,国学不仅是我们建构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也有人肯为国学建一栋古色古香的书院式讲堂,让老师可以设置古风情境,身临其境地传道授业,让学生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耳濡目染,在琴韵书香中吟诗唱词,潜移默化。 国学教育能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经过观察和了解,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