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将进酒》考点知识梳理

高二语文《将进酒》考点知识梳理

高二语文《将进酒》考点知识梳理
高二语文《将进酒》考点知识梳理

李白《将进酒》预习整理-郭慧

一、李白《将进酒》原文、拼音、翻译

jūn bújiàn huáng hézhīshuǐtiān shàng lái,bēn líu dào haǐbúfùhu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jūn bú jiàn gāo táng míng jìng bēi bái fà ,zhāo rú qīng sī mù chéng xuě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rén shēng déyìxūjìn huān ,mòshǐjīn zūn kōng duìyu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tiān shēng wǒcái bìyǒu yòng ,qiān jīn sàn jìn huán fùlái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pēng yáng zaǐniúqǐe wéi lè,huìxūyìyǐn sān bǎi bēi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cén fūzǐ,dān qīu shēng ,qiāng jìn jǐu ,bēi mòtíng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yǔjūn gēyìqǔ, qǐng jūn wèi wǒqīng ěr tīng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zhōng gǔzhuàn yùbùzúguì,dàn yuàn cháng zuìbùfùxǐng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钟鸣馔(zhuàn)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gǔlái shèng xián jiējìmò,wéi yǒu yǐn zhěliúqímíng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chén wáng xīshīyàn píng lè,dǒu jǐu shīqiān zìhuān xu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观你可知道,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zhǔrén héwèi yán shǎo qián ,jīng xūgūqǔduìjūn zhuó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wǔhuāmǎ,qiān jīn qíu

五花马,千金裘,(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

hūér jiāng chūhuàn měi jiǔ,yǔěr tóng xiāo wàn gǔchóu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二、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

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

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创造了古代

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

人难及的高度。

三、预习作业:摘抄原文、翻译为明天的课做准备。

《将进酒》优秀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吴春娥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探究,理解诗歌中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了解诗人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穿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狂言,因酒而成传世佳作。 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个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的诗为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一个嗜酒如命,狂放不羁的李白跃然笔下。不过李白不仅能喝,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二、释题与背景: 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2、背景简介 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烹(pēng) 馔(zhuàn) 恣欢谑(zì) (xuè) 径(jìng) 裘(qiú) 情感: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须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 2、学生放声朗读,并自习三分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品读诗歌,把握情感 (整体情感感知) 1、李白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找出文中表达是人情感的字眼。 悲、欢、愁(板书) (前半部分品读) 2、从哪你读出诗人的“悲”?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暮成雪”。 李白悲的是什么?人生易老,时光易逝。 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引出李白被排挤的史实)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本诗写于公元752年,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写作这首诗歌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甚至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远了,这是他感叹悲伤的深层原因。 ②那么开篇的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它并举又有什么作用?这不是多余的吗? 老师有一点不理解: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发源于高山之中,那也就是“黄河之水山上来”了,作者却说“黄河之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组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张建勋 【文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内容,找出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用到的修辞手法,进一步体会修辞手法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并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借助酒气,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的情感,体验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赏析文章内容,体验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不平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五粮液》广告视频,以其酒香酒美引出课题。 五粮美酒夜光杯,诗仙长醉却不归。 他日豪气凌云志,愤愤寂寞壮壮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将进酒》,体验诗仙李白的酒仙风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解决字音问题。并请同学找出不懂得字词句,疏通文意。 2、李白是诗歌豪放大气,请一位男生齐读诗歌,尽量读出豪放大气。 3、请全体男生齐读诗歌,读出豪放大气之感。 4、默读全诗,理清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文本中找出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悲、欢、乐、寂寞、销愁。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 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 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 教学时数:两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背诵几句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写的都跟酒有关。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喝酒想起吟诗,吟诗想起喝酒,所以由酒产生了很多好诗。喝酒作诗最杰出的要首推李白。他号称“诗仙”,自称“酒中仙”,当时人也称他为“酒圣”。有人评价说,李白诗中有浓浓的酒味,若抽掉他诗中酒的成分,色香味都大大减少。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咏酒诗中的代表作〈将进酒〉。 二、解题和作者 《将进酒》原来是汉乐府的曲调,是“劝酒歌”,将,(qiang),请、愿的意思。 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先世因罪徙居西域,武后时才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他的父亲可能是个富商,家境很富裕。他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四十二岁以前是他的读书与漫游时期。这段生活对他爱好个人自由的性格和豪放诗风的形成都有深远影响。他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希望通过拜谒诸侯和以隐求仕的办法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从四十二岁到四十四岁,是他在长安过了两年宫廷生活的时期。但当时玄宗只是把他当作点缀升平的宫廷御用文人,任命他为供奉翰林。因无权过问朝政,他的政治抱负无从施展;因蔑视宦官高力士等权贵,遭到谗毁;再加上他地统治集团的腐朽生活极为厌恶,于是上书请求离开朝廷,玄宗即“赐金放还”这一段生活使他对现实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四十四岁到五十五岁这十一年是他再度漫游的时期。他以游山水、饮美酒、寻神仙来发泄他对现实的不满,写了不少愤世嫉俗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高适和杜甫,曾一同畅游梁园、济南等地。与杜甫更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从五十五岁到六十二岁可以说是他身经战乱的时期。这一时期他的许多诗篇反映了国家、人民和个人的不幸遭遇,表现了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 李白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既抱负满怀,渴望建功立业,又傲岸不驯,主张功成身退;既关心人民疾苦,希望海内清一,又纵情欢乐,蔑视封建秩序;既纵酒豪饮,又求仙访道。这一切都说明他集儒家道家和任侠思想于一身,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盛唐社会走上坡路的时期,庶族地主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高二语文:《将进酒》

高二语文:《将进酒》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下面为您推荐高二语文课件:《将进酒》。 【教学目标】 1.通过李白借酒浇愁的虚无消沉的消极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对现实的忧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涵义。 2.鉴赏将进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内心的诗歌特色。 3.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本诗的题旨。。 2.把握本体意境张扬、夸张大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 赏析与讨论 【教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中国文学,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

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写作背景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此时,诗人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文本解读 《将进酒》是乐府古题名,属于《鼓吹曲》中的《桡歌》,这里是李白按照旧题写作的新词。唐玄宗天宝四年(745),李白受排挤离开长安,在河南嵩山友人元丹丘处写作此诗。当时诗人45岁,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积很深,这首诗以借酒浇愁为中心,抒发感慨,并对封建权贵和所谓圣贤表示轻视。作品发语突兀,如同滚滚江河从天而下。接着它大起大落,由悲而乐,由乐而转为愤激,由愤激转为狂放,这些也都归于深沉的悲愁。为了充分表现这种感情的巨大变化,作者大量使用了夸张的笔法,在句式上以七言为主,又间以三、五、十言句,使节奏的疾徐变化与感情的起伏跳跃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3.理解诗歌主旨,背诵全诗; 4.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 2.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读赏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诗人与酒的关系导入。 二.写作背景简介 诗人怀才不遇,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积很深。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进入第一轮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以及简单的节奏停顿。读完后点学生单独朗读,教师指导并用投影展示重点字词。 2.学生进入第二轮自由朗读,注意体会诗歌中诗人的事情变化。(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得出诗人的情感变化以及诵读方法)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将进酒 教案 评课反思

《将进酒》教案+评课研讨+自我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二)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三)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设想 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章理解的难度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时数 2课时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语: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实他还有一个雅称——“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酒仙”李白的写酒名篇《将进酒》。 (一)介绍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高二语文必修3将进酒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3将进酒教案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教案的编写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和效果!所以,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将进酒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设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诵读引导法、探究谈论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

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一、解题:将:读音:“qiāng”。为“请、愿”的意思,《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 “将进酒”意为劝酒歌。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二、背景: 作者跟谁喝酒呢? 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整体感知 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字音: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岑(cén)

将进酒教案

15《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研究李白的一篇作品——《将进酒》。(板书课题)这个字“将”读什么什么意思劝你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与友相会,借古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人不同人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场合下也有不同。李白也是如此。例如(《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浅斟慢酌。(《同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是快意痛饮。那么,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将进酒》中,作者又是如何喝酒的呢 二.简介背景。 《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具体点说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

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三.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3.提示: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4.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诵读全诗。 四.鉴赏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将进酒》活动单导学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评价与激励方法的研究之公开课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等活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学生背诵全诗。 2、通过讨论探究,品鉴诗歌,加深对本诗的理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想: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积极评价,有效激励,使得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2、以诵读为主线组织教学。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精读理解诗歌抒发的感情,理清诗歌感情脉络;品读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深刻理解诗歌主旨。并力争能当堂背诵诗歌。 3、教学时数为一教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是卖什么的?李白人称“诗仙”,但更出名的是他的嗜酒好饮,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而李白之死传说也与酒有关:传说他死的时候,坐在船头饮酒,看到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幸落水身亡。杜甫在结识李白之初就看出了李白的嗜酒,于是寄了一首诗给他。说: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进行规劝。可是李白为什么还是如此沉醉酒乡呢?让我们进入诗歌,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细细探究吧! 活动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懂诗歌大意。 情景设置和活动指导: 对于诗歌,不读不足以感受音韵和谐,不读不足以体悟意蕴深刻,不读不足以分析手法之妙。而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大意,是深入理解诗歌的前提。请各小组就诗歌翻译中的难句进行合作探究,并推举一个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展示方法为诵读诗歌并翻译诗句。学生展示成果并进行自我完善: 安排两个学生进行,参考译文如下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奔泻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在高堂明镜里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精美的酒杯,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回来。 烹羊宰牛,暂且作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 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饮酒吧,杯儿不要停! 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细听: 钟鸣鼓响饮食如玉,贵族生活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梦乡,不愿醒来面对冷酷现实! 古来圣贤,政治上都失意沉沦,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美名流传。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作乐,斗酒十千不嫌贵,纵情享乐。 主人呵,为何说缺少酒钱?有钱就毫不犹豫地拿去买酒,咱们对饮,一醉方休。 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僮仆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

将进酒两课时教案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 2、解读诗歌前半部分,把握白“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解读诗歌前半部分,把握白“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白生平简介: 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省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

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当涂县。其父客,夫人有许氏、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当涂,江油、安陆有纪念馆。 2、将进酒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初年,白由道士吴人筠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白为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年(744年),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此时距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8年之久。这一时期,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二、疏通字词 注释: ⑴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李白 将进酒 教案

李白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2.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人教版-语文-高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赏析素材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杜甫盛赞李白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十分自负地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他的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极尽夸张之能事,一旦诗兴大发之时,豪情便喷薄而出,一泻千里,但又收放自如,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将进酒》即为明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首句就凭空起势,不事铺陈,写得大气磅礴,状黄河之水于天际滚滚而来,如海雨天风,势不可挡,既是夸张亦为写实。诗人远眺黄河,思接天际,才迸发出“天上来”的妙想;接着诗人又顺流东顾,目送黄河,想到黄河入海不回,由此而生出孔子般“逝者如斯”的感慨,但是比之孔子的感慨更强烈,更直接,更形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的一生浓缩在朝暮之间,从而表现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主题。诗人连续使用呼告〔“君不见”〕的修辞手法,更添说理气势,感情色彩十分浓郁。同时写黄河之水用了扩大夸张,写人生旅程用了缩小夸张,使人更觉光阴之宝贵,岁月易流逝,功业更难就,自然引出下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正因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所以很多人因此陷入悲苦而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李白的性情却不属于悲观一类,这时的李白虽已被赐金放还,为朝庭所弃,但其并未因此而沉沦颓废,与友人岑勋和元丹丘登高宴饮,酒酣赋诗,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就“须尽欢”,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肯定自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已跳出了一般读书人或士大夫的顾影自怜、怀才不遇的情结,大有“君子坦荡荡”之风;“千金散尽还复来”,更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古代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的境界,在他眼里,千金何足贵,散尽还复来,何必斤斤计较一餐贵贱,更不是假惺惺地装出“金钱乃身外物”的嘴脸来,让人生厌。他在诗中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令人叹服,只“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一句,就足令天下才子精神为之一振。 酒宴至此,渐入高潮,诗人已有八九分醉意,竟变客为主,殷勤致意,频频劝饮,“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并手持酒杯,高歌助兴,“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诗中有歌,真是神来之笔,怪不得大诗人杜甫连连惊叹“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了!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钟鼓馔玉”指的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古时大贵之家宴饮时,鸣钟列鼎,美食如玉,歌舞助兴,以示富贵,而在诗人眼里却“不足贵”,他所渴望的是“但愿长醉不复醒”,这简直就是醉话,是无奈之语,是激愤之语,决非真言。李白年青之时就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之志,所以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也就是在他四十二岁时,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李白竟欣喜若狂,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而此时的李白,因受到朝中权贵的排挤,不得不放弃官宦生涯,在他的诗作《行路难》中写道“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长久积郁在胸的不平之气,一下子喷发出来,这才是李白的真性情。如果把这一句和“但愿长醉不复醒”两相对照,不难看出李白此时的

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诗是唐代诗坛上的巅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李白的诗歌最适宜朗读,《将进酒》气势磅礴,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白的诗歌比较熟悉,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挖掘和鉴赏能力较弱。高三的学生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2.能学会夸张的创作手法 3.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体味到作者坚定乐观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4.能独立鉴赏课文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以前的知识独立鉴赏诗歌 2.能抓住诗人的感情变化 【教学策略方法】 1.朗读法 2.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从课文题目入手,解释&ldqu;将&rdqu;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讲讲自己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 (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感情的变化) 3.疏通文意 三、自主研读,鉴赏课文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要适时点拨鉴赏方法,要有自己的预设诗句) 2.结合文本,找出表现诗人态度的词,说说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诗人喝酒的目的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可以表现出来

鲁人版-语文-高二-第11课将进酒分层训练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1课将进酒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归还.(huán)岑.夫子(cén) B.馔.玉(zhuàn) 欢谑.(xüè) 恣.肆(zì) C.裘.衣(qiú) 沽.酒(ɡū) 将.进酒(jiānɡ) D.旌旆.(fèi) 乱飐.(zhǎn) 清酌.(zhuó) 解析B.“谑”应读“xuè”。C.“将”应读“qiānɡ”。D.“旆”应读“pèi”。 答案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斑驳辩认宽裕钟鼓馔玉 B.倾耳潦草寂寞飞皇腾达 C.沽取走廊金樽天生我材 D.欢谑溺死径需烹羊宰牛 解析A.辩认—辨认。B.飞皇腾达—飞黄腾达。D.径需—径须。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莫使金樽 ..空对月金樽:金属制作的酒杯。 B.将.进酒,君莫停将:读“qiānɡ”,请。 C.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孤单冷清。 D.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出。 解析寂寞,古义:被世人冷落;今义:孤单冷清。 答案 C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答案 A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你/形容词词尾,不译。 答案 A 阅读与鉴赏 二、课内精读(15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将进酒》,回答6~10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 ..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 馔玉 ..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会须 ..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 B.钟鼓馔玉 ..不足贵馔玉:美好的饮食。 C.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 D.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销毁。 解析D.销:同“消”,使不复存在。 答案 D 7.下列诗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所写意境不同的一句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C.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D.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 解析A.虽雄阔苍凉,但突出的是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例句

九年级语文将进酒

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赏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字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等是俯拾即是,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 ——襄阳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酒有关的诗歌。 (说明:以上诗歌用多媒体显示,导入语的设计,一是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同时也是李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直觉的感受;二是在诗歌的诵读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初步进入诗境。) 二、解题 1、《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1、本诗背景。 三、朗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了解基本意思 五、研究课文 在自由诵读的基础上,思考完成练习二。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归纳要点。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15《将进酒》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对诗中作者激愤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与探究讨论来鉴赏作品。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研究李白的一篇作品——《将进酒》。(板书课题)这个字“将”读什么什么意思劝你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与友相会,借古题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人不同人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与不同的场合下也有不同。李白也是如此。例如(《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浅斟慢酌。(《同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是快意痛饮。那么,在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将进酒》中,作者又是如何喝酒的呢 二.简介背景。 《将进酒》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具体点说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着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李白当时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酒酣胸胆开张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浪漫的诗风,奔放的语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抒写了他不合时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怀。 三.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

高二语文《将进酒》考点知识梳理

李白《将进酒》预习整理-郭慧 一、李白《将进酒》原文、拼音、翻译 jūn bújiàn huáng hézhīshuǐtiān shàng lái,bēn líu dào haǐbúfùhu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jūn bú jiàn gāo táng míng jìng bēi bái fà ,zhāo rú qīng sī mù chéng xuě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你没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感叹自己的白发,年轻时候的满头青丝如今已是雪白一片。)rén shēng déyìxūjìn huān ,mòshǐjīn zūn kōng duìyu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tiān shēng wǒcái bìyǒu yòng ,qiān jīn sàn jìn huán fùlái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每个人只要生下来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还能够再来。) pēng yáng zaǐniúqǐe wéi lè,huìxūyìyǐn sān bǎi bēi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cén fūzǐ,dān qīu shēng ,qiāng jìn jǐu ,bēi mòtíng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yǔjūn gēyìqǔ, qǐng jūn wèi wǒqīng ěr tīng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我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都来侧耳倾听:) zhōng gǔzhuàn yùbùzúguì,dàn yuàn cháng zuìbùfùxǐng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钟鸣馔(zhuàn)食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gǔlái shèng xián jiējìmò,wéi yǒu yǐn zhěliúqímíng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chén wáng xīshīyàn píng lè,dǒu jǐu shīqiān zìhuān xu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陈王曹植当年宴设乐平观你可知道,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zhǔrén héwèi yán shǎo qián ,jīng xūgūqǔduìjūn zhuó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wǔhuāmǎ,qiān jīn qíu 五花马,千金裘,(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 hūér jiāng chūhuàn měi jiǔ,yǔěr tóng xiāo wàn gǔchóu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二、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 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 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 《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创造了古代 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 人难及的高度。

(完整版)《将进酒》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将进酒 李白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把握作者形象,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余光中的诗中有这么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课件),这是写谁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有对他的精彩描述: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课件) 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李白? 如此一个好酒、狂放的李白喝起酒来是怎样的情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释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以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背景简介 那么诗人跟谁喝酒呢?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四、知人论世 李白(701 年—762 年),祖籍陇西成纪,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 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上元三年(762 年),李白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知人:李白从小就有不凡的抱负,出众的才华,想直取卿相之位,实现济世安 邦的理想。曾经被唐玄宗召为翰林学士(翰林,为皇帝储才之地,相当于现在的国务 院政策研究处,可成为皇帝的秘书。),但唐玄宗仅仅把他当作文学弄臣,权贵又因 不满李白的傲岸的个性,嫉妒他出众的才华,遭到谗毁排挤,被迫离开长安,飘零江湖,落魄失意。写这首诗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功业未就而两鬓斑白。 论世: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叛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 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 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 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消愁。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 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 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 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 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 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 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 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 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 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 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 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 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李白不顾61 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 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