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工尘肺的危害及预防

煤工尘肺的危害及预防

煤工尘肺的危害及预防
煤工尘肺的危害及预防

煤工尘肺的危害及预防

l.概述

煤矿工人在采矿作业中接触粉尘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称为煤工尘肺。

2.接触机会与健康危害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井下采煤工、截煤工、装煤工,地面上的选煤工、煤球制造工、码头煤粉装卸工,长期吸人矿井里的混合性粉尘可引起煤尘灶和灶周肺气肿。煤尘进入肺内后,被巨噬细胞吞噬,从肺泡腔进入肺间质,阻塞淋巴管,潴留在呼吸细支气管煤矽尘刺激网状纤维增生,形成纤维化。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大块纤维化,造成肺组织的明显收缩,形成肺大泡、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

3.临床表现

发展缓慢,可长期无任何症状,接尘后一般lo~12年才发展成一期煤工尘肺。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气管症状。气短,肺通气障碍所致,随后出现肺气肿、低氧血症、直至呼吸衰竭死亡。胸痛,肺纤维化侵犯

煤工尘肺

煤工尘肺 煤工尘肺(coalminer’spneumoconiosis)系指煤矿工人长期吸入生产环境中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病变的总称。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早期常无症状,在合并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时才会出现相应症状。咳嗽,一般为轻微干咳, 但煤工中慢性支气管炎患病率较高,一般矿工中也多见咳嗽。合并肺部感染时,咳嗽加重,伴咳痰,可咳出含 煤尘或胆固醇结晶的黏痰,少有咯血。煤工尘肺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或胸痛感觉,表现为间断隐痛或针 刺痛,劳动后或剧咳时更明显。 概述 包括采煤和造煤工人吸入纯煤粉尘所致的煤肺,约占10%;岩石掘进工吸入矽尘所引起的矽肺,约占10%以下;以及吸入煤尘和矽尘等混合性粉尘所引起的煤矽肺,主要发生在既掘进又采煤的混合工种中,约占80%以上。 煤矿中以煤矽肺最为多见。煤工尘肺主要发生在地下开采工中,露天煤矿开采工中患病率很低。大量接触煤 粉的其他作业工人,如码头卸煤工、煤球制作工中也可发生煤肺,因影响劳动能力不大,目前研究不多。 病因 煤是由沼泽地中腐烂植物沉积而成,地理条件使植物受到高压高温的作用引起化学变化。不同地理条件产生不 同类型的煤。大约经历2.5亿年以上,泥煤逐渐变成褐煤,再转变为烟煤,最后形成无烟煤。煤的起源与沉积 岩层密切相关,如砂岩、泥岩、页岩、淤泥、耐火石和石灰石。由于不同岩石使不同煤矿或同一煤矿不同煤层 的粉尘成分也不相同。煤本身所含游离二氧化硅通常很低,但可能有少量的其他伴生的矿物,同一煤矿开采不 同岩层部位时空气中粉尘成分也不尽相同。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既有煤尘又有矽尘同时存在,对这两者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开始多认为煤尘只在肺部沉着,所谓煤工尘肺的纤维性变是由于煤尘中含有矽 尘所致。后来有人在单纯从事卸煤工作的码头工人中见到除煤尘沉着外,尚有进行性大块纤维化,因此认为煤 尘本身可致尘肺。 病理生理 依据接触煤尘时间不同,单纯性煤工尘肺大体解剖外观改变也不同,通常除了在胸膜表面有黑色素沉着外,肺 脏无明显异常。除非并发有慢性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所见亦无明显异常。淋巴结往往增大,呈均匀的色素 沉着且坚硬而无纤维化。肺脏切面有许多邻近于终末和呼吸细支气管的色素沉着灶。邻近粉尘集聚的气腔,常 轻度扩张,称为灶性肺气肿。显微镜下煤肺的基本病变包括煤尘灶(或称煤斑,为5mm的色素样变)、灶周肺气 肿或间质弥漫性纤维化。煤尘和吞噬了煤尘的巨噬细胞聚集在肺泡腔、肺泡壁、支气管和血管周围组织,形成 煤尘灶和煤尘细胞灶,大多在二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排列不规则的网状纤维,后期 还可有少量胶原纤维交织其中,构成煤尘纤维灶。灶周有肺气肿,是煤工尘肺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在肺间质可 见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煤矽肺除有煤肺和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外,尚有煤尘和矽尘混合存在下的病理变化,即形成煤矽混合结节。结节内除有网状纤维增生外,尚有胶原纤维交织其中,但后者排列不规则,结节内 有煤尘细胞和石英颗粒。晚期可看到大块纤维化病变。其他特征包括胸膜下煤尘沉积,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 及因煤尘造成的壁层胸膜样改变。 症状体征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一)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一)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积极防治职业病”,并把相关内容纳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学习时,对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06年7月发布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第一页现状与问题中,第一条就是“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所有这些,都为当前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矿山主要职业病——尘肺病危害现状 矿业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 的30%,在矿山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2100万。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矿产资源利用史。矿业生产在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由于生产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较差,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较为严重,各类职业病普遍高发对工人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尘肺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肺组织纤维化形成的矽结节是不可逆转的。得上尘肺病,特别是矽肺,会逐渐发展,最后因肺脏失去呼吸功能,导致死亡。法定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

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1.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截止2005年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607,570例,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其中已经约有14万多人死亡,病死率在20%以上,现存活病人为470,089例。近年来,每年新发尘肺病达1万例。2005年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各类职业病总数的75%。尘肺病例死亡966例。 根据2005年尘肺病例数据分析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据2005年对山西、辽宁两省进行的尘肺病情况调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体检率为64%,国有地方煤矿体检率为37%,乡镇煤矿体检率为39%,非煤企业体检率为38%。以此推算,平均体检率不到50%。 专家预计今后10年至15年我国尘肺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 2.煤矿尘肺病发病情况十分严重 2005年尘肺新病例来自煤炭行业4477例,占48.80%,其次是冶金行业905例,占9.87%。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我国23个省市16792个煤矿企业2005年尘肺

煤工尘肺与肺结核(word版)

煤工尘肺与肺结核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工尘肺与肺结核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尘肺与肺结核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疾病, 但二者关系非常密切, 肺结核是尘肺最常见的合并症, 也是造成尘肺恶化, 劳动能力丧失和尘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尘肺加重结核的恶化。本文就尘肺与结核的关系及预防中的一些问题综述如下: 1.尘肺是结核的易感人群 1.1 尘肺结核患病率高 尘肺结核是尘肺和肺结核病变混合存在的疾病, 存在双重免疫损害[1], 1956年Trask[2]报道美国11个州2 746名矽肺病例中有35%合并结核。Burckhardt[1]报道1953~1957年之间瑞士1 127例矽肺患者中合并活动性肺结核为21.4%(73%经细菌学证实);401例矽肺尸检中组织学证实肺结核43%。国内1981年[3]报道10个大型矿务局资料统计煤矿尘肺中合并肺结核者为12.7~38.8%(平均22%)。沈国安1989[4]报道1 706例煤工尘肺死亡分析中死于肺结核者占16.89%(占第三位)。北京矿区1992年[5]报道159例煤矿工人尸检合并结核检出率为21.38%。1995年国内有关文献[6]报道尘肺合并结核率Ⅰ期为33.9%, Ⅱ期为47.9%, Ⅲ期为84.8%。 1.2 尘肺患者机体的免疫状况下降

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示范文本

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尘肺病的一般防护方法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印发的《宣传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农民工专题》小手册中 说,尘肺病多发于粉尘浓度高、劳动保护条件差的煤矿、 水泥厂等场所。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可采取以下防护措 施:一方面是要改善工作环境和操作方法,使工;作场所粉 尘浓度降低;另一方面就是使用防尘口罩(面罩)。 同时要预防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并发 症的发生。在佩戴口罩或面罩时,还应注意正确的使用方 法。 一是佩戴要严实,吸气时,粉尘不能从脸和防尘面罩 的缝隙间进入; 二是不得在氧气稀薄处或有毒气体中使用;

三是把其保管于通风处,防止挤压变形,而且还要勤换滤膜。尘肺病是指因吸进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会引起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全身无力等症状,重者甚至会丧失劳动能力。 目前,全国报告的各类职业病发病数中,尘肺病占了80%,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据了解,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生产性粉尘危害与尘肺病危害控制

生产性粉尘危害与尘肺病危害控制 1. 尘肺病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就是特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同时,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①非吸入性粉尘。又可称做不可吸入粉尘,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5 ^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机会非常少,因此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②可吸入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 am的粒子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因而称为可吸入粉尘或胸腔性粉尘。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15a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医学上的可吸入粉尘则具体指可吸入而且不再呼出的粉尘,它包括沉积在鼻、咽、喉头、 气管和支气管及呼吸道深部的所有粉尘。 ③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a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

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之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在医学上是指能够达到并且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那一部分粉尘。 2. 工作场所粉尘控制标准 自1986年以来,为加强粉尘监测的科学管理,国家前后颁发了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卫生部颁布的 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将分散公布的50 余种粉尘容许浓度汇于一表之中,统一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代替了原来的最高容许浓度(MAC),这是一项重大改革。 卫生部颁布的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矿山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尘肺病人肺灌洗后原则上不能再接尘,如肺灌洗后再接尘,应 在3~5年后再次灌洗,以去除肺内残留粉尘,巩固疗效编辑推荐:肺灌洗术后注意事项

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的预防 一、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对此病世界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中有13种尘肺病,在我市以煤工尘肺、硅肺多见。矿山开采、陶瓷生产、机械制造等行业和工种易患尘肺病。 尘肺病按照病情发展、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三期。其普遍症状是胸闷、胸痛、气短、咳嗽、全身无力,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病人由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系统感染、肺结核、肺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呼吸衰竭等。 二、怎样预防尘肺病 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1)设计时应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者控制生产过程中粉尘的产生; (2)凡能产生粉尘的设备均应当尽可能密闭,并与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 (3)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4)对于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该考虑湿式作业。 (5)存在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应该为工人佩戴防尘护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三、粉尘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1、上岗前体检可以发现劳动者有无从事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症, 源头上预防尘肺病的发生。2、在岗体检除可发现职业禁忌症外,还可早期发现尘肺病病人或疑似尘肺病病人,使其及早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以延缓尘肺病的进展。3、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在停止接触粉尘时的健康状况。4、如果在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发现疑似尘肺病人,应当及时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申请尘肺病诊断,使尘肺病患者及时得到确诊,职业病患者应该调离原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治疗或疗养。

煤工尘肺及其预防实用版

YF-ED-J876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煤工尘肺及其预防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煤工尘肺及其预防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煤工尘肺包括煤尘肺和煤矽肺。 煤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在凿 岩、巷道掘进、采煤、爆破、装载、运输等工 序的工人都会接触粉尘。 采矿工人通常接触的是煤矽混合性粉尘 (即煤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因长期接触 所患的尘肺病即煤矽肺。发病工龄多在 15~20 年左右,病变发展较快,危害较重。 煤尘肺病人多见于煤矿中采煤工、选煤厂 选煤、煤球制造、车站和码头煤炭装卸工、采 煤煤巷打眼、机采煤司机、煤巷爆破、筛煤、

磨煤、司炉上煤、煤粉操作等工种。 煤尘中的金属含量(如镍、铅、铜)越高,致病作用及危害程度就越大,尘肺发病率越高。煤工尘肺病人的痰液可见墨汁样的黑。 在我国统计的61万尘肺病人中, 80%是煤工尘肺,发病的潜伏期在 10 年以上。特别是一些私人煤窑,根本没有防尘除尘设施,采煤工人甚至连最 基本的防尘口罩也没有,完全暴露在粉尘中,以致大量患上尘肺病。 煤矿防尘 煤矿的不同工序要采取不同的防尘措施: 1、煤井凿岩、巷道掘进:在开挖煤井或煤巷时,一般接触的是二氧化硅粉尘,可采用洒水、喷雾湿式作业降尘,还可采用局部通风除

煤工尘肺的肺康复疗法

-陕西铜川市职业病防治院耿红彬 煤工尘肺的康复疗法主要是针对肺功能损害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采取全面的肺康复措施,包括卫生教育、心理和药物治疗、氧疗和气溶胶吸入治疗、物理治疗、呼吸和全身运动锻炼以及营养支持等,使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呼吸运动效率增加,生 通过准确的诊断、治疗、心理支持和教育,采用综合性多学科方案,用以稳定、逆转肺疾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心理改变,发挥患者最大呼吸功能的潜力,为肺疾病患者提供良好的、综合的呼吸治疗。 肺康复的主要目标:①缓解或控制呼吸疾病的急性症状及并发症;②消除疾病遗留的功能障碍和心理影响,开展积极的呼吸和运动训练,发掘呼吸功能潜力;③教育患者如何争取在日常生活中能达到最大活动量,并提高其对运动和活动的耐力,增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住院的需要。 煤工尘肺肺康复方案 为实现确定的目标,需进一步制定康复的步骤和方法,详细的康复内容和计划。必要的医疗和训练条件及器材均应提供。此外,还应有康复的详尽时间表,一般每期肺康复可安排8周,每周3天。肺康复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一般的康复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庭进行教育;适当的营养,包括饮食习惯的调整,控制体重;帮助戒烟,避免刺激性有害气体的吸入;避免感染(如预防感冒,应用免疫治疗,进行预防疫苗注射等);水、电解质正常摄取和维持等。 2、药物治疗:支气管舒张剂、粘液溶解剂、抗生素、利尿剂、精神或镇静药物、伴发其他疾病的药物治疗。 3、呼吸治疗:气溶胶吸入疗法、氧气疗法、家庭通气或无创性通气。 4、运动锻炼:是肺康复的核心内容,包含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频率和运动周期在内的内容。运动锻炼方式有3种:(1)下肢肌肉锻炼:包括步行、跑步、爬楼梯、平板运动等。(2)上肢肌肉锻炼:增强辅助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包括上肢功率计法、举重物、扔球等。(3)全身锻炼:有助于如种花、扫地等家务,各种传统的体育锻炼、游泳和康复操等。 5、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肉训练能增加吸气肌肌力和耐力,减轻患者主观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呼吸肌训练方法主要包括(1)控制性深慢呼吸锻炼。(2)缩唇-腹式呼吸锻炼。(3)阻力呼吸锻炼、对抗阻力呼吸训练方法。(4)呼吸体操:包括压腹呼吸、压腿盘膝、单举呼吸、抱球呼吸、旋腰呼吸、蹲站呼吸等。(5)复合呼吸肌肉训练法:指将腹式呼吸、缩唇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的锻炼方法。(6)各种呼吸训练器的应用:随着呼吸训练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呼吸训练器,如膈肌起搏器、肺功能锻炼器等,是一种科学的呼吸训练方法。 6、物理疗法:休养疗法、呼吸管理、胸部叩击和体位引流、对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训练。

我国尘肺病的现状及危害浅谈

我国尘肺病的现状及危害浅谈 一、尘肺病的定义及危害 1、尘肺病的基本概念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目前,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的有12 种尘肺: 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尘肺病在全球分布最广, 一旦发生, 病情便不断加重且不可逆转, 控制尘肺病着重在于预防[1]。 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众所周知尘肺病的罪魁祸首就是粉尘。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空气动力学尺度d> 10Lm 的粉粒子, 基本上被阻止于人的鼻腔; 2Lm< d< 10Lm 的粒子,约90%可以进入并沉积于呼吸道的各个部位, 10%可以到达肺的深处, 并沉积于肺中; d< 2Lm 的粒子, 100%可以吸入肺中, 其中0. 3~ 2Lm 的粒子几乎全部沉积于肺部而不能呼出。根据进入人体内粉尘量及各类粉尘理化性质的不同, 可引起同的病变。1局部刺激作用2中毒作用3变态反应4光感作用5致癌致畸作用。6感染作用7致纤维化作用。一般情况下由于粉尘本身引起的肺部疾病是有限的, 加之机体的强大防卫机能, 可阻抑疾病的发生。因此, 只有某些特殊性质的粉尘( 如石英、煤尘等) , 在特定的作业环境下达到一定的暴露浓度和暴露时间才能引发职业性肺部疾病, 即尘肺[ 6] 。 二、我国尘肺病的流行现状 1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尘肺病的发病情况依然不很乐观, 每年新发病例占各类职业病总病例数的70% 左右。据了解,作为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尘肺病的种类有10多种,其中煤矿工人尘肺占多数。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尘肺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目前每年新增病例2万人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病72.7万人,死亡15万人,煤炭行业约占全国尘肺病人51%,尘肺病也因此被称为“隐性矿难”.据卫生部资料,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病死率为22.04%。尘肺病正在以每年两万多人的数量剧增,2010年全国新增病例就突破两万,达到23812例,占当年新发职业病总数的87.4%。相对于2009年的14495例,增长幅度高达39%。 2尘肺病的行业和地区分布 在我国尘肺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煤炭产、有色金属、石棉、水泥生产等行业中。据统计,2009年新发职业病中尘肺病占比为79.96%,2010年此项比例上升至87.42%。在2010年23812例尘肺病新病例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564例和9870例,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并且尘肺病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超过半数的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李宝平等[ 5] 指出, 目前在我国尘肺病危害最为严重的2种企业分别是煤矿企业和非煤矿山企业。此外,郭雁飞等[ 5] 收集的粉尘危害事件分布在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具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 山西、陕西主要以煤尘危害为主, 广东宝石加工业粉尘危害特别突出, 海南、陕西、湖南、河北、广西等省的有色金属行业都是粉尘危害的高发区。 3尘肺病的人群分布 在我国尘肺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煤炭生产、有色金属、石棉、水泥生产等行业的一线工人中。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 这些一线工人正在或已经被农民工或临时工所代替。在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3个行业的工作场所,大部分是农民工。据国有煤矿农民工尘肺病发病状况调查表明,接受健康检查的农民工患病率高达4.74%,最短患病工龄只有1.5年,平均6.69年,与正式职工发病最短工龄25年、发病率0.89%的数字相比,农民工职业病具有发病工龄短、患病率高的特点,其职业病以尘肺病最多。种种迹象表明, 农民工正在成为受尘肺病危害最严重的群体。三、尘肺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的

尘肺病预防实用版

YF-ED-J987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尘肺病预防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尘肺病预防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 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矿山开采、 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 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 逸。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 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 炎等。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 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 才有效。患尘肺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

者有胸闷、咳嗽、咳痰,随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尘肺治疗上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外已将重点转移到尘肺的预防上,主要措施有配置除尘设备,加强个人防护,接尘岗位职工定期到防保机构检查。 矽肺病人由于两肺发生广泛性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的微血管循环受到障碍,抵抗力下降,因而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一、常见合并症有如下几种 1、矽肺合并肺结核。这是危害矽肺病人最主要的合并症。Ⅱ期矽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比Ⅰ期多,Ⅲ期又比Ⅱ期多,而肺结核又可促使矽

尘肺发病规律及直接死因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尘肺发病规律及直接死因调查 曹诚铜陵有色职防院(安徽244000) 摘要: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大型铜的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粉尘是其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粉尘作业者占40.74%(11294/27720),分析该公司尘肺病例资料发现:⑴至1996年共发生尘肺1676例,患病率为7.50%(847/11294),病死率为49.46%(829/1676),高于1986年全国和有色系统水平(P<0.01)。⑵1996年平均发病工龄较50年代后期增加15年,发病年龄增加27岁。⑶尘肺晋期率为33.31%(501/1504),平均晋期年限分别为7.63年,进展属慢型。⑷88.13%(1477/1676)患者的统计工种是井下凿岩、运搬、支柱及爆破四大工种。⑸1996年平均病程较50年代后期增长近7倍,最低死亡年龄增加了1倍。⑹死因分析显示肺结核是首位直接死因,恶性肿瘤次之,但随年代推移其所占比例逐渐上升。 关键词:尘肺、发病、死因 1.概述: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以矿山为基础的大型采、选、冶、加工联合企业,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八大重点基地之一。1996年在职职工2.8万人。主要产品有粗铜、电解铜、铜材、硫酸等。粉尘是公司覆盖面最广、危害性最大的职业危害因素,40.74%的职工是接触粉尘作业人员。为探索公司尘肺分布和发展规律,笔者对该公司1997年以前发生的1676例尘肺病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 2. 调查结果 2.1各诊断年份尘肺发病情况 表1 各诊断年份尘肺发病情况与病死率 诊断年份新发病例死亡病例累计病例累计死亡 病例 病死率(%) 病例 1956- 141 2 141 2 1.42 139 1961- 110 32 251 34 13.55 217 1966- 266 73 517 107 20.70 410 1971- 149 63 666 170 25.53 496 1976- 316 97 982 267 27.19 715 1981- 380 148 1362 415 30.47 947 1986- 186 16 1548 582 37.60 966 1991- 118 199 1666 781 46.88 885 1996 10 46 1676 829 49.34 847 1956年该公司仅有尘肺80例,而至1996年底已累计发生尘肺达1676例。其中Ⅰ期尘肺1504例占89.74%;Ⅱ期尘肺138例占8.23%;Ⅲ期尘肺34例占2.03%。从表1可以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263-38 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积极防治职业病”,并把相关内容纳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学习时,对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xx年7月发布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第一页现状与问题中,第一条就是“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所有这些,都为当前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矿山主要职业病——尘肺病危害现状 矿业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

煤工尘肺及其预防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8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Object Of The Problem And The Scope Of Influence, Analyzing The Problem, Proposing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st Planning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Follow-Up And Interactive Correction, Summary, Etc.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煤工尘肺及其预防通用范本

煤工尘肺及其预防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对工作想法的进一步提升,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指导性作用,产生流程包括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执行,后期跟进和交互修正,总结等。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煤工尘肺包括煤尘肺和煤矽肺。 煤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在凿岩、巷道掘进、采煤、爆破、装载、运输等工序的工人都会接触粉尘。 采矿工人通常接触的是煤矽混合性粉尘(即煤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因长期接触所患的尘肺病即煤矽肺。发病工龄多在15~20 年左右,病变发展较快,危害较重。 煤尘肺病人多见于煤矿中采煤工、选煤厂选煤、煤球制造、车站和码头煤炭装卸工、采煤煤巷打眼、机采煤司机、煤巷爆破、筛煤、磨煤、司炉上煤、煤粉操作等工种。

粉尘弥漫如何预防尘肺病

粉尘弥漫如何预防尘肺病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逸。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关,粒径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其危害也就愈大。粉尘按性质可分为无机尘、有机尘和混合性粉尘。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古代对尘肺就有认识,中医古典文献有“焦肺必死”的记载。这里的焦肺,就是指石工尘肺。尘肺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才有效。患尘肺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闷、咳嗽、咳痰,随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尘肺治疗上目前

尚无根治的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 发展。目前,国外已将重点转移到尘肺的预防上,主要措施有配置 除尘设备,加强个人防护,接尘岗位职工定期到防保机构检查。 矽肺病人由于两肺发生广泛性纤维组织增生肺组织的微血管循 环受到障碍,抵抗力下降,因而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常见合并症有如下几种: 1、矽肺合并肺结核。这是危害矽肺病人最主要的合并症。Ⅱ期 矽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比Ⅰ期多,Ⅲ期又比Ⅱ期多,而肺结核又可 促使矽肺病发展与恶化,在短期内即可发生较大变化。 2、肺原性心脏病。矽肺患者由于肺广泛纤维化使肺血液循环阻 力增高,从而加重右心负担,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右心肌肥厚,右心 扩大,产生肺原性心脏病,最后可引起心力衰竭。 3、自发性气胸。矽肺患者因肺气肿使肺泡壁变薄,若剧烈咳嗽,肺泡内压力增加就会引起肺泡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自发性 气胸。

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 1、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 2、湿式作业: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 井下运输喷雾洒水。 4、接尘工人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脱离粉尘 作业时还应做脱尘作业检查。 5、个人防护: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 口罩等。 (一)改善生产过程和防尘设备: ②设置局部排风系统。防止粉尘等有害物污染室内空气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有害物工生地点直接把它们捕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 排至室外,这种通风方法称为局部排风。局部排风系统需要的风量小、效果好,设计时应优先考虑。 局部排风系统主要由捕集有害物的局部排风罩、输送含尘气流的风管、净化设备和向乞械排风系统提供动力的风机共四部分组成。 ③通风除尘。如果由于生产条件限制、有害物源不固定等原因,不能采用局部排风,或采用局部排风后,室内有害物浓度仍超过卫 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全面通风。全面通风是对整个车间 或者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有害物浓度稀释到 最高容许浓度以下,供给新鲜的空气。全面通风所需的风量大大超 过局部排风,相应的设备也?:庞大。 ⑤改善工艺过程。采用无尘、低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例如,提高凿岩风压,能增加凿岩时的冲击力,因此穿孔速度很高,破碎的岩石来不及再粉碎,就会被排出来,这种较大颗粒的矿尘比 粉末状的细粒矿尘对人体危害小。

(二)防尘设备及时维护检修,防止车间内粉尘沉积。 产生粉尘的设备密闭后轴承容易因粉尘侵人而发生故障,另外有些粉尘的摩擦力大,密闭管道及防尘罩容易被磨漏,因此及时检修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防尘效果维持高效、稳宕的运行。可通过对巷道、车间等处的清扫防止粉尘沉积。 (三)调整工作时间。 调整工作时间包括缩短工作时间,缩短每天接触粉尘的时间,或者调整工人作业时间,罜其在产生粉尘量少的时段工作。例如,矿井井下爆破可在下班后进行,而工人在第二天才三人工作面;铸造厂的喷砂、打光等工序单独安排在夜间生产。 (四)加强个人防护,并注意工人宿舍及食堂等生活场所的粉尘问题。 ③增加太阳、灯照射。这种方法可增强工人的免疫力。因为产生的紫外线能促进新陈之谢,增加人体抵抗力。但照射前一定要注意太阳、灯照射的禁忌症。 ④保障安静舒适的睡眠。 ⑤定期脱离粉尘作业、轮换工种。有人认为停止吸人粉尘期间,肺有自净作用。那么发病工人调转到无尘作业环境工作,不单纯是起预防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起治疗作用。 (六)应加强行业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监督和环境监测制度;建立和健全防尘机构,包括评价防尘措施放果。 (七)做好就业前和定期体格检查,定期拍摄胸片,对巳脱离粉尘作业者亦应定期随访。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多与合并症有关。 早期尘肺患者咳嗽多不明显,但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多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晚期患者多合并肺部感染,均可使咳嗽明显加重。咳嗽与季节、气候等有关。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 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尘肺病危害因素与控制措施1.尘肺病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就是特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同时,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①非吸入性粉尘。又可称做不可吸入粉尘,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5μ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机会非常少,因此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②可吸入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μm的粒子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因而称为可吸入粉尘或胸腔性粉尘。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15μ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医学上的可吸入粉尘则具体指可吸入而且不再呼出的粉尘,它包括沉积在鼻、咽、喉头、气管和支气管及呼吸道深部的所有粉尘。 ③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μ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之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在医学上是指能够达到并且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那一部分粉尘。 2.工作场所粉尘控制标准

自1986年以来,为加强粉尘监测的科学管理,国家前后颁发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卫生部颁布的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将分散公布的50余种粉尘容许浓度汇于一表之中,统一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代替了原来的最高容许浓度(MAC),这是一项重大改革。 卫生部颁布的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矿山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尘肺病人肺灌洗后原则上不能再接尘,如肺灌洗后再接尘,应在3~5年后再次灌洗,以去除肺内残留粉尘,巩固疗效编辑推荐:肺灌洗术后注意事项

预防尘肺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预防尘肺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一、组织措施 根据有关防尘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 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 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和防尘管理,建立健 全防尘的规章制度,坚持卫生监督,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企事业单 位负责人,也应对本单位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应采取措施,不仅 要使本单位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而且要建立健全粉尘监测、 安全检查、定期健康监护制度,加强尘肺患者处理、疗养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即“革”,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如用人造砂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采用远距离操作、隔离室监控、计算机 控制等措施避免粉尘接触;风力运输、负压吸砂减少粉尘外逸。 2、湿式作业,是一种非常经济实用的技术措施,如用湿式辗磨石英,湿 式凿岩,井下爆破后冲洗岩帮,高压注水采煤等。 3、密闭、抽风、除尘,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含 尘空气在排出之前应先进行除尘处理。 三、个人防护措施 粉尘作业的个人防护,比较常用的防护措施是戴防尘口罩或普通纱布口罩,必要时应用送风式防尘头盔。 四、卫生保健措施 根据“粉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办法”规定,从事粉尘作业工人必须进 行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对上岗的职工,必须进行就业前的体检。一方面可 建立职工的基础健康资料,另一方面可排除活动性结核、慢性肺支气管疾病、 严重的心血管病等职业禁忌证。对在岗和离岗的粉尘作业职工应视情况不同, 每隔1~3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重点是X线胸片检查,以早期发现尘肺损伤。

我国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控制

我国尘肺病危害现状与预防控制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正日益受到社会各方的密切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工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积极防治职业病”,并把相关内容纳入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学习时,对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2006年7月发布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中,第一页现状与问题中,第一条就是“伤亡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 。所有这些,都为当前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我国矿山主要职业病——尘肺病危害现状 矿业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30%,在矿山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2100万。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矿产资源利用史。矿业生产在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由于生产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较差,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较为严重,各类职业病普遍高发对工人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尘肺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

维化为主的疾病。肺组织纤维化形成的矽结节是不可逆转的。得上尘肺病,特别是矽肺,会逐渐发展,最后因肺脏失去呼吸功能,导致死亡。法定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1. 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截止2005年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607,570例,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其中已经约有14万多人死亡,病死率在20%以上,现存活病人为470,089例。近年来,每年新发尘肺病达1万例。2005年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各类职业病总数的75%。尘肺病例死亡966例。 根据2005年尘肺病例数据分析表明,矽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据2005年对山西、辽宁两省进行的尘肺病情况调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体检率为64%,国有地方煤矿体检率为37%,乡镇煤矿体检率为39%,非煤企业体检率为38%。以此推算,平均体检率不到50%。

煤工尘肺的调查

学位类别 学士 学号 20061385 学校代码 10413 密级 The Graduation Thesis of Undergraduates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乐平市1995—2010年煤工尘肺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学位申请人: 杨发宏 年级专业: 2006级预防医学 所 属 院 系: 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指导教师: 刘艳红 答辩日期: 2011 年04月28日

目录 论文开题报告 (2) 中文内容摘要 (6) 英文内容摘要 (7) 论文 (8) 论文综述 (13)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19)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9)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 (20)

赣南医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乐平市1995—2010年煤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学院:基础医学院系预防医学系 专业:预防医学 班级: 2006级预防医学本科班 学号: 20061385 姓名:杨发宏 指导教师:刘艳红 填表日期: 2010 年 04 月 19 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煤工尘肺(coal worker pneumoconiosis)是指煤矿粉尘作业工人长吸入生产性分粉尘所引起的尘肺总称。煤矿生产的工种和工序比较多,不同工种和工序的工作面空气中粉尘性质不同,工人接触粉尘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工人可分别接触煤尘、煤矽尘和矽尘,从而引起肺的弥漫性纤维化,统称之为煤工尘肺。 尘肺病是危害我国职业人群健康的主要职业病,尘肺患者占职业病总数的90%。2008年,全国共报告新发各类职业病13 744例,尘肺病新发病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8.79%[1]。截止2008年底,我国累积发生尘肺638 324例.其中煤工尘肺占尘肺患者总数的51%[2]。煤工尘肺病变发生缓慢,从接触粉尘到通过X线胸片做出尘肺诊断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病变一旦发生,就进入一个不可逆的渐进过程,即使脱离接触粉尘,仍可缓慢进展。 乐平市是江西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是赣东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总储量约2.7亿吨,分布于乐港、涌山、双田、礼林、后港、科山、塔前、浯口、金鹅山、接渡等乡镇,品种有气煤、气肥煤、焦煤和无烟煤等6种。乐平矿务局现有煤工21433人,为全面掌握乐平市各煤矿的煤矿工人煤工尘肺的患病情况,了解煤工尘肺的三间分布,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促进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延长煤矿工人的职业生命提供科学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煤工尘肺(coal worker pneumoconiosis)是指煤矿粉尘作业工人长吸入生产性分粉尘所引起的尘肺总称。煤矿生产的工种和工序比较多,不同工种和工序的工作面空气中粉尘性质不同,工人接触粉尘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工人可分别接触煤尘、煤矽尘和矽尘,从而引起肺的弥漫性纤维化,统称之为煤工尘肺。 一、煤工尘肺的流行现状 尘肺病是危害我国职业人群健康的主要职业病,尘肺患者占职业病总数的90%。2008年,全国共报告新发各类职业病13 744例,尘肺病新发病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8.79%[1]。截止2008年底,我国累积发生尘肺638 324例.其中煤工尘肺占尘肺患者总数的51%[2]。煤工尘肺病变发生缓慢,从接触粉尘到通过X线胸片做出尘肺诊断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病变一旦发生,就进入一个不可逆的渐进过程,即使脱离接触粉尘,仍可缓慢进展。由于煤工尘肺病变的特点和我国目前的尘肺健康检查落实不到位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获得煤工尘肺的确切发病资料,因此,常以患病率表示尘肺的流行情况.致使难以准确评价尘肺的严重程度。 煤工尘肺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目前我国的情况不容乐观,尘肺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我国尘肺发病以煤炭行业最为严重,其次为冶金行业,之后是有色金属、建材、机械、轻工、铁道,上述各行业部门的尘肺病例数占总数的85%,是我国尘肺防治工作的重点。我国已有乡镇企业、私人企业2000余万家,接触粉尘作业工人众多,这些企业普遍对粉尘危害缺乏认识,没有防尘降尘设施,粉尘污染异常严重。所以,我国欲达到ILO和WHO提出的目标,必需采取强有力和效果明显的措施。 我国在控制粉尘危害、预防尘肺发生方面,结合国情做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将上述防、降尘措施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我国控制粉尘危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