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氏太极拳的八种劲别

陈氏太极拳的八种劲别

陈氏太极拳的八种劲别
陈氏太极拳的八种劲别

陈氏太极拳的八种劲别

八门劲别与弹性的掤劲

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但不是说用意不用劲,因为太极拳就是由八门劲所构成的。八门劲都具有放长的弹性,所以称之为“劲”,而不称之为力。八门劲的名称虽然不同,但实质上只是一个掤劲,其余七个劲只不过因为方位与作用不同而另有名称而已。所以太极拳也就可以称之为掤劲拳。现在讲八门劲的内容分析一下,以便更好的掌握第二特点。

在全动之下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掤劲,要富有弹性,不可硬顶,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犹如棉里裹铁,具有粘随的灵活之劲,用于听劲。所以,太极拳出手,以掤劲为先行,迅速判断对方运力的大小和方向,彼来我走化, 彼走我粘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在全动之下掌心由外向内缠丝,称为捋劲;捋劲,用于化劲,順其來势,引进落空,用小力使对方受制于我。

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称为挤劲;挤劲,乃压击之劲,一般用于化解对方捋劲,所谓“挤劲破捋”。使用挤劲时,必须自身下盘稳健、灵活,上身中正、放松,内含掤劲。挤不可过,也不可不及。过,则出界失重;不及,则反被牵制。

掌心向下圈沾着一点而不离开的下掤劲,称为按劲;按劲,乃推压之劲,使彼劲不能上犯,一般用于化解对方掤挤之劲。按劲,可单手,也可双手。无论单手或双手按时,均须精神贯注,含胸塌腰,立身中正,用腰腿之劲。不可直按,否则反被牵制;也不可前俯后仰,使己出界失重。

两手交叉向左右、前后下分的掤劲,称之为采劲;採劲,与捋劲相辅相成,捋在彼肘,採在彼腕。採时,须用腰腿之劲,在捋的基础上侧採之,使其失去平衡,将对方连根採起。注意,採人须採足,方为有效, 採人不足,易为所借。

将双手掤劲蓄起来,在短距离内猛然一抖而弹出的劲,称之为挒劲;挒劲,乃扭转之劲,是顺劲变横劲的转折之劲。挒劲,也与採劲、捋劲相辅相成。注意,挒劲是一种弹抖劲,须干脆利落, 要快, 要使彼锐不及防。

手腕出了方圆圈,用第二道防线,肘的掤劲掤出去,称之为肘劲;肘劲,乃运化之劲,是曲臂时肘部之劲。使用肘劲,力求近距离发劲。一般将一脚插入对方裆内或身后,上步欲发时,聚神吸气,含胸塌腰,坐实下盘,扭腰旋背,在裆催身进的前提下发肘劲。注意,肘劲容易伤人,要慎用,真所谓“宁挨十拳,不挨一肘”。

肘出了方圆圈外,用第三道防线,身躯的掤劲掤出去,称之为靠近。靠劲,乃弹抖之劲,是肩部之劲。靠式有多种,主要有肩靠和背靠。注意,靠劲是弹抖劲,须立身中正, 肩胯一致, 以腰腿劲靠人胸肋, 须顺步插入彼裆内,成丁字形靠, 以快速弹抖发劲。同时,须将另一手附于靠的手臂内, 以防不测, 形成一虚一实,虚实互蕴。

综合上面的解释,归根结底,内中主要练的是掤劲。掤劲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弹簧劲”。这是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太极拳心法及要领

太极拳心法及要领 太极拳心法 基本方法:太极拳以“棚、捋、挤、按、瘛、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要领第一,立顶。头不前俯后仰、左偏右斜、轻松地竖立起来,不要用力。习称“顶头悬”,意为好像悬在半空一样。很多拳种也讲究头要直,但要求用力。这不是说别的拳种不好,而是用力对血压高的患者的血压有影响。 第二,松肩。不能理解为耸肩,更不应该误解为往下坠肩。而是肩背放松,不用力。 第三,垂肘。肘关节要有重意。因为打起拳来姿势很复杂,有很多动作不注意就会成为横肘。例如现在普及的二十四式或八十八式,其中有很多的抱球姿势,练习时如变垂肘为横肘,那么气便壅于胸部,一趟拳没打下来就呼呼直喘。太极拳要求虚其胸,实其腹。胸部始终不受气的影响,觉得很轻松。垂肘与松肩是有连带关系的,如果这方面合乎要领,太极拳不管打几趟,周身汗出,但不气喘;否则就难免气喘吁吁了。 第四,含胸。不挺胸就是含胸,很自然地把躯干竖立起来,但不要往里缩胸。 第五,拔背。背指脊椎。用顶头悬把脊椎骨提起来,“上下一道线,全凭两手转”,腰部躯干是直的。太极拳是以腰为轴心来带动四肢进行活动的,因此这个轴绝不能弯。如挺胸或缩胸,则脊椎便不能直。 第六,气沉丹田。丹田指小腹。在立顶、松肩、垂肘、含胸、拔背的基础上,全身都要自然地放松,并自然地呼吸,这样才能气沉丹田。这里讲的气不是呼吸之气,练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讲究练浩然正气,讲的就是这个“正气”,或叫“内气”。《拳论秘本》上有句话:“不使气流行于气”,指的也就是这个“正气”。锻炼出来的气不能同呼吸之气一块流通。练大极拳讲“始而意动”,因为太极拳讲究练“意”不练力;“继而内动”,就是紧接着里边的“气”动;“后而外动”,最后才表现外边的动作。 要求第一,姿势正确。需要有名师指导和纠正。第二,意识集中。每一个动作都要意识想着、意识领着来完成。第三,动作协调。这离开腰是做不到的。必以腰为轴心,腰一动周身都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腰不动而四肢动,就不会出协调的动作。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103式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晾翅 7.左搂膝坳步 8.肘底捶 9.左搂膝坳步 10.右搂膝坳步 11.左搂膝坳步 12.手挥琵琶 13.左搂膝坳步 14.进步搬拦捶 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 17.抱虎归山 18.肘底看捶 19.右倒撵猴 20.左倒撵猴 21.右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晾翅 25.左搂膝坳步 26.海底针 27.扇通臂 28.转身撇身捶 29.进步搬拦捶

30.上步揽雀尾 31.单鞭 32.左右云手(之一) 33.左右云手(之二) 34.左右云手(之三) 35.单鞭 36.高探马 37.右分脚 38.左分脚 39.转身左蹬脚 40.左搂膝坳步 41.右搂膝坳步 42.进步栽捶 43.转身撇身捶 44.进步搬拦捶 45.右蹬脚 46.左打虎势47.右打虎势 48.回身右蹬脚 49.双峰贯耳 50.左蹬脚 51.转身右蹬脚 52.进步搬拦捶 53.如封似闭 54.十字手 55.抱虎归山 56.斜单鞭 57.右野马分鬃 58.左野马分鬃 59.右野马分鬃 60.揽雀尾 61.单鞭 62.玉女穿梭

63.揽雀尾 64.单鞭 65.左右云手(之一) 66.左右云手(之二) 67.左右云手(之三) 68.单鞭 69.下势 70.右金鸡独立 71.左金鸡独立 72.右倒撵猴 73.左倒撵猴 74.右倒撵猴 75.斜飞势 76.提手上势 77.白鹤晾翅 78.左搂膝拗步 79.海底针80.扇通臂 81.白蛇吐信 82.进步搬拦捶 83.上步揽雀尾 84.单鞭 85.左右云手(之一) 86.左右云手(之二) 87.左右云手(之三) 88.单鞭 89.高探马穿掌 90.十字腿 91.进步指裆捶 92.上步揽雀尾 93.单鞭 94.下势 95.上步七星 96.退步跨虎

陈氏太极拳绝密歌诀

陈氏太极拳绝密歌诀 各位陈氏太极拳爱好者们,感谢各位对本太极拳视频网论坛的大力支持与厚爱,在这里特别给广大太极拳迷们献上我们珍藏版的陈氏太极拳歌诀,希望此歌诀能给大家在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有所帮助。现把歌诀呈上: 头部: 虚灵领劲,眼随手转,沉肩垂肘,两膊相系; 上肢: 腕部松活,定式塌腕,手指后弯,自然舒展; 久练之后,已懂虚实,掌分虚实,指尖贯劲。 胸背: 含胸拔背,胸部宽舒,肋骨松沉,外向前合; 右胸为实,右手为虚,右腰隙实,右腿为虚; 拔背松沉,鼓起上提,腹内松静,气沉丹田。 腰胯: 腰部松沉,腰隙抽换,定式塌腰,腰劲下去; 敛臀收臀,肌肉松沉,向前上包,托起小腹; 裆要圆虚,胯根撑开,膝微内扣,会阴上提; 运转之时,松胯开胯,实足胯根,内抽下沉; 定式之时,塌腰松胯,发劲之时,扣裆拧腰; 下肢: 以腿带膝,力聚膝节,膝带脚跟,定式里扣, 欲迈左步,稳定重心,腰隙下抽,右胯内收; 足尖足跟,左旋右转,*足方向,辨别清楚。 骨节: 骨节松开,虚实对准,腰脊命门,为身重心。 用意: 心静用意,风吹杨柳,内转器官,无处不松。 领劲: 以手领肘,以肘领臂,以足领膝,以膝领腹。 轻缓: 能松则轻,能轻则快,缓炼内功,自然沉重。 内动: 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内外合一。 以意运动,祛除僵劲,用功日久,劲自生。 连贯: 起势揣摩,起势得势,以下拳势,容易得势; 已到定式,意识贯注,似停非停,下势机动; 两势之间,折迭衔接,微微贯劲,不僵不滞。 对称: 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 前进之中,必有后撑,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虚实:

练习初步,腿分虚实,虚实转换,越练越细; 下肢虚实,分清之后,身手步法,虚实分清; 再进一步,练习内外,以内引外,虚实分清。 缠绕: 腰裆之劲,运行之时,弧形前上,定式下沉; 螺旋内劲,发于丹田,顺逆缠绕,腰隙开始; 顺缠实侧,腹部腰隙,逆缠实侧,背部腰隙; 内练丹田,腰隙为根,实腿一侧,向上螺旋。 呼吸: 配合吸气,内脏运动,呼气之时,小腹外凸。 发劲: 发劲之时,腰裆之劲,迅速一转,抖发而出; 推手之时,短促一吸,突然一蓄,将物掀起; 一个短呼,沉着澎湃,内劲上翻,弧形直射。 刚柔: 一步运行,劲惯九分,意贯十分,似停非停; 外形似停,内劲不断,断而复连,意似贯注(好像)练习日久,手臂松活,不僵不滞,澎湃**; 二步运行,轻沉结合,吸时轻灵,呼时沉着, 练习日久,产生内劲,越发沉着,缠绵曲折; 似松非松,将展未展,轻沉兼备,刚柔内气; 三步运行,修炼虚静,空松园活,一片神行。 这份歌诀到底有没有价值。还需要广大爱好者去检验。

修炼太极拳的三大要领

修炼太极拳的三大要领 一松 学习太极的人都会练太极套路,然而大多却不懂得松八段九节。所谓八段,是指脚、小腿、大腿、脊背、大臂、小臂、手、头;所谓九节,是指踝、膝、胯、腰、颈椎、肩、肘、腕、指趾关节。 松开八段九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 ①初学阶段 呼吸自然,周身顺随。 ②端引 什么是端引呢?以出手为例,一般的练法是由肩到肘到腕到掌指,即由根到梢把手推出去。这样练肌肉是紧张的,关节是闭合的,端引是把这个过程倒过来,用手指尖把胳膊引导出去,出腿时用脚趾尖把腿引导出去,以头引导全身,即所谓“虚灵顶劲”。 ③专项放松 比较有影响的太极拳都有专门的放松训练,比如陈式太极拳就传有放松操。而笔者所练太极拳,负IJ通过定势松八段九节。每个定势松开之后再换下一个定势。 这样练就非常艰苦了,运动量要增加三至四倍,还要注意松而不懈。如何区别松与懈呢?松,关节是开启的,肌肉软组织是舒展的,精神是安逸的;懈,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精神萎靡不振。 松而不懈的关键是如何看待紧,只强调松而不言紧,就达不到松的目的。松紧是一对矛盾,是太极之两端,没有紧,松就不存在。松的结果,弹力自生,才能在揉手中用松弹劲把人轻松地发出丈外。 二慢 对于慢,作为初学者,首先要做到形体动作的慢。放松慢练,有利于调整呼吸,使呼吸逐渐做到“悠、长、细、缓、匀”;有利于调整身体各部位的身形要求,仔细检查动作的正确性和内外的协调。 慢并不是单纯的故意追求缓慢,而是要求既能慢,又能快,开始的慢,是为了以后的快。

前人说:“慢要慢到别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别人跟不上我。”又说“不贵速而贵缓,缓则可以细心揣摩,由粗及精,且其运劲可以自知运到指头与否;能如此运,将来功夫成时,其速无比。” 能轻则松,能松则快;能缓则内劲逐渐增大,不用力而自然沉重。在轻缓有了功夫以后,即可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 三圆 圆包括形体动作的圆活与气势的圆活。 ①形体动作的圆活,亦即动作要圆满灵活 圆满灵活运用到揉手推手上,要求达到中正不偏,不越界限,不被压扁,走化粘依, 不丢不顶,处处圆转饱满,轻灵活泼。 太极大家对圆活是十分强调的,如“周身节节串”,“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等等。 ②气势的圆活 至圆才能至活,圆是活的基础,所以说“圆则活,方则滞”。要踏进圆活的境地,则 必须掌握“气势”和“十方支撑”。气势要由精神来支撑。 所谓十方,是指人体前后、左右为东西南北四正方,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为 四斜方四隅方,合起来为八方,八方在平面图中可表达,加上头顶与脚下一条竖线即上、 下两方,共为十方,这就是古人所讲“十方虚空、十方界”。 太极拳的特点 一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 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 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 事太极拳练习。 二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杨氏(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1、预备式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 6、白鹤亮翅 7、左搂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 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捶 17、左后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 21、左搂搂膝拗步 22、海底探针23、闪通背 24、转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5) 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脚 32、左分脚 33、转身左蹬脚 34、左右搂膝拗步 35、楼膝栽捶 36、翻身白蛇吐信 37、进步搬拦捶 38、右蹬脚 39、左披身伏虎 40、右披身伏虎 41、回身右蹬脚 42、双封掼耳 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 49、斜揽雀尾 50 横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 52、进步揽雀尾 53、单鞭 54、左右穿梭(四角)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 57云手(5 )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 61、左后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 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探针 67、闪通臂 68、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3) 73、单鞭 74、高探马 75、左穿掌 76、转身十字蹬脚 77、搂膝打锤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摆莲 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 - -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 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 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 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闭29单鞭 30雀地龙 31上步七星 32小擒打 33运手34高探马 35双摆莲 36当头炮 37金刚捣碓 38收势 四、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系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根据祖传拳术的基础上,由博归约创编了流传至今的老架一路、二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节节贯串,沉着稳健,一动无有不动,运动如行云流水,发劲时要处处运用螺旋劲,以行引气,以气催行,呼吸要自然,虚实要分明,含胸塌腰,蓄发相变,快慢相间,达到全身浑然一体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太极内外行功要诀

太极内外行功要诀最新 太极内外行功要诀转贴 发布时间:2009-09-11 11:03 一、心静用意 (一)以意行气 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有运动气机图,说明心如将军发令,意为传令,气为兵;将军一出令,则士卒皆听命;清气 上升行於手,浊气下降行於足,气皆行到指头,乃正气之上行下行似两橛,其实一气贯通也。 因之谓以意行气,所以练太极拳要用意,行气,不能用力。每一动作,先要意动,然後形动, 这样才能做到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劲到。」所以说:太极拳的锻链方法是用意不用力的。 我们日常用语所说的心,如说心里想要怎样怎样,做事要用心等等,这个「心」字可以说指的就是「脑」,有时把「心意」 连称为一词,因之以意行气,也可以说以心行气。所以太极拳的用意,可以解释为脑的想像 作用。「心」古称主思虑,也就是脑的代称,「意」字可解释为「意识」,即精神现象,所有如 知觉、记忆、想像,都是「意识」,与「心」字同义,所以「用意」就是用脑来想像。因之太

极拳的用意,如果说意欲行气,就要作行气的想像,久而久之,这个想像力就能支配生理作 用,真的有气在行,这就是以意行气的方法,说来很简单,但是实行起来,不太容易,先要 心静,心静则意专而诚,才能见功。因此练太极拳的天天盘架子,天天想像气随著动作的屈 伸向外内收,经过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作用,由脑脊髓神经的发出冲动作用到达肌肉,使 之放松与收缩。这样日日锻链,先由用心注意而成自然,渐渐练架子每一动作,只要意念上 想到某一部位,就可产生气的活动,这就是做到了意到气到。 陈鑫说:「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 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又说:「打拳上场後, 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於心腹之内。此 时壹志凝神,专主於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之形耳,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言 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後可以学拳。」 这是陈鑫从太极拳方面来解释「无极」和「太极」,也就是说明心静用意。练太极拳时,在未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说课讲解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陈式太极拳谱大全 为了方便【中国太极拳网】的读者朋友,方便各位武术爱好者,特地挤出一点时间,将陈式太极拳械名称进行汇总,希望给朋友们带来便利. 一、陈氏太极缠丝功 陈氏太极功法主要是让初学者对太极功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提高对太极拳中呼与吸的认识,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理解,另外,这套功法中是太极功法中最低层的展现。层次越高,其外形反而不显。也就是说“有意不露其形”。望各位爱好者提高认识,用科学自然的方法练习,不然就会有“走气”之说,甚至会出现气闷、横气填胸、头晕等症状。 陈氏太极功法动作名称 1无极桩 2正面单手缠丝 3侧面单手缠丝 4正面上下缠丝绸 5正面里外缠丝6正面里外侧面缠丝 7正面里外上下缠丝 8正面双手缠丝 9正面双手上下缠丝10正面双手开合缠丝 11斜步上下缠丝 12斜步双手缠丝 13斜步左右缠丝 14前后缠丝 15大小缠丝 单腿的缠丝:1开合缠丝 2上下缠丝 3上步缠丝绸 4倒步缠丝 5拗步缠丝 6定步缠丝 二、陈氏太极拳十九势

十九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结合老架、新架、小架于一身所创的陈氏简化太极套路之一。陈小旺大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氏太极拳,更好的弘扬陈氏太极拳,创编的这套陈氏太极拳十九势,短小精辟,并且不失陈氏太极拳的风格及特点,是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陈式太极拳十九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出庙 3懒扎衣 4上步斜行 5上三步 6左掩手肱拳 7双推手 8倒卷肱 9闪通背 10右掩手肱拳 11六封四闭 12运手 13高探马 14右蹬一跟15左蹬一跟 16野马分鬃 17玉女穿梭 18金刚捣碓 19收势 三、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 陈氏太极拳三十八势是当代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大师根据陈氏太极拳新架套路中的基本要领和运动规律删略重复动作简化而出,此套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螺旋缠丝劲别具一格,初学新架者习此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陈式太极拳三十八势动作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白鹤亮翅 4上三步 5斜行 6搂膝 7前蹚拗步 8掩手肱拳 9撇身捶 10双推手 11三换掌 12肘底捶 13倒卷肱 14退步压肘 15白蛇吐信 16闪通背 17前蹚拗步 18左青龙出水 19击地捶 20二起脚 21护心拳22前招 23后招 24右蹬一跟 25左蹬一跟 26玉女穿梭 27懒扎衣 28六封四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标签:金刚玉女一枪太极陈式2010-12-13 11:16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养生功) 预备式:压腿 第一部分:关节放松 1、手指交叉手腕摇摆放松 2、手臂肘部摇摆放松 3、肩部摇摆放松 4、手臂伸展侧身摇摆放松 5、腰部转动手臂摇摆放松 6、手按腰部腰部转动放松 7、手按膝关节转动放松 8、手臂侧摇摆伸腿放松9、脚关节摇摆放松 第二部分:缠丝劲 1、逆缠 2、顺缠 3、上缠 4、下缠 5、左缠 6、右缠 7、前缠 8、后缠 第三部分:静养功 1、采气 2、 3、丹田内转运气功 4、盘坐养生功 5、平坐养生功 6、太极浑元桩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1. 太极初式 2. 金刚捣椎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椎 7. 白鹤亮翅 8. 斜行 9. 搂膝10. 上三步 11. 斜行12. 搂膝13. 上三步14. 掩手肱拳15. 金刚捣锥 16. 撇身捶17. 青龙出水18. 双推手19. 肘底看拳20. 倒卷肱 21. 白鹤亮翅22. 斜行23. 闪通背24. 掩手肱拳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27. 运手28. 高探马29. 右擦脚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32. 上三步33. 击地捶34. 翻身二起脚35. 护心捶

36. 旋风脚37. 右蹬一跟38. 掩手肱拳39. 小擒打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42. 单鞭43. 前招44. 后招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47. 单鞭48. 玉女穿梭49. 懒扎衣50. 六封四闭 51. 单鞭52. 运手53. 摆莲脚54. 跌岔55. 金鸡独立 56. 倒卷肱57. 白鹤亮翅58. 斜行59. 闪通背60. 掩手肱拳 61. 六封四闭62. 单鞭63. 运手64. 高探马65. 十字脚 66. 指裆捶67. 猿猴探果68. 单鞭69. 雀地龙70. 上步七星 71. 下步跨虎72. 转身摆莲脚73. 当头炮74. 金刚捣锥75.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炮捶) 1. 太极初势 2. 金刚大捣锥 3. 懒扎衣 4. 六封四闭 5. 单鞭 6. 护心拳 7. 斜行 8. 回头金刚捣锥 9. 撇身拳10. 指裆斩手 11. 翻花舞袖12. 掩手肱拳13. 腰拦肘14. 大肱拳15. 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17. 倒骑龙18. 掩手肱拳19. 裹身鞭20. 兽头势 21. 披架子22. 翻花舞袖23. 掩手肱拳24. 伏虎25. 抹眉肱 26. 黄龙三搅水27. 左冲右冲28. 掩手肱拳29. 扫蹚腿30. 掩手肱拳 31. 全炮捶32. 掩手肱拳33. 捣岔捣岔34. 左二肱右二肱35. 回头当门炮 36. 变式大捉炮37. 腰拦肘38. 顺拦肘39. 窝底炮40. 回头井拦直入 41. 金刚捣锥42. 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 金刚捣锥 2. 懒扎衣 3. 六封四闭 4. 单鞭 5. 金刚捣锥 6. 白鹤亮翅 7. 搂膝拗步 8. 初收 9. 上三步10. 斜行拗步 11. 再收12. 上三步13. 掩手肱拳14. 金刚捣锥15. 撇身拳 16. 青龙出水(出手花) 17. 肘底看拳(叶底花) 18. 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 白鹤亮翅20. 搂膝拗步

很经典的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直击窍要 赵建宇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三)练习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二、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 三、基本缠丝功法歌 第二章:太极拳法 第三章:例举技法 第四章:推荐太极拳理论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汇总起来分三个方面: 1、起到健全心理健康的作用,陶冶情操。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松、柔、轻、缓和刚柔相济,可以化去人们心理上因繁忙复杂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浮躁、郁闷、傲慢、恐惧、轻率、鲁莽等等不良情绪。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平衡的道理,心平气和,平衡中有起伏,起伏之中保持平和,即中庸之道。太极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意识体操,但它不是简单的体操,它是先有意识(主要是练意识),后有动作,用意识去指挥动作的运动,这里面处处富含哲理,妙趣横生;太极拳是拳术、也是艺术,练起来如行云流水,如波涛跌宕起伏,具有很雅致的欣赏价值,所以通过太极拳的长期锻炼可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 2、全面增强体质。通过太极拳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全面提升体质,因为太极拳的要求是由里到外,一动全动;自下而上,由上而下,节节贯串,意念不动,外形寂然不动;意念、内劲一动,外形随之而动,而且要符合阴阳平衡的哲理,从而调动了身体所有机能参与锻炼;因此对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有病的起到了治疗作用,无病的起到了增强体质的作用;肥胖的可以减少脂肪;瘦弱的可以使体格、肌肉健壮;可以增强骨骼的抗压、抗折性能;提高关节的活动性能和韧带的延展性;增强了腿部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尤其是抗感冒等抵抗力的提高尤为明显。(请参阅我的“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一文) 3、武术技击作用更巧妙。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引进落空合即出,四两拨千斤;物来顺应,沾着不离,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练习太极拳无论是技击还是健身都是让身体的机能达到空松圆活,化僵为柔,达到积柔成刚的目的。人在婴儿时期肢体是柔软的,但没有搏斗、生产能力。当人们有了生产、搏斗等生存能力后,肢体、劲力又变得僵硬,随着岁月的增长,

杨氏太极拳28式分解教学

杨氏太极拳28式分解教学 杨氏太极拳28式分解教学传统杨式二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1. 起势 15.左右野马分鬃 2. 揽雀尾 16.进步指裆捶 3. 单鞭 17.上步揽雀尾 4. 提手上势 18.单鞭 5. 白鹤亮翅 19.下势 6. 左搂膝拗步 20.左右金鸡独立 7. 手挥琵琶 21.上步七星 8. 肘底看捶 22.退步跨虎 9. 倒撵猴 23.转身摆莲 10.高探马 24.弯弓射虎 11.右分左蹬脚 25.进步搬拦捶 12.左右打虎 26.如封似闭 13.云手 27.十字手 14.左右玉女穿梭 28.收势 杨氏太极拳的主要作用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于白领亚健康产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度疲劳等疾病,有着显著的健脑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要放松,使得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能够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太极拳的

呼吸是采用的腹式深呼吸,气沉丹田,能够对五脏六腑有着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具体健身作用反映在: 一、改善神经系统:太极拳要求整体放松,外示安逸,“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练法,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充分休息,使神经兴奋、抑制作用不断得到调整。 二、提高呼吸质量:太极拳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逐步做到匀、深、柔、缓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横膈膜做纵向的舒张、伸缩、提高了肺泡通气换气功能。谚云:“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足见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脏腑功能:由于“腹式呼吸”的舒张、伸缩形成自主的内脏按摩,有效地促进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协调了脏腑之间的功能。因为太极拳非常重视腰胯脊柱锻炼,腰背虚实运动能够强壮肾脏。《医贯》说:“肾阴为上行夹背至脑中为髓海”,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壮而百病不侵”。 四、增强肢体活动:太极拳要求“势走弧圆、劲走螺旋”,“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的全身心运动。使全身各大小关节,骨骼、肌肉都参与这种轻柔、舒展、连绵不断的运动。使肌肉富有弹性,各关节、骨骼间的血液供给、新陈代谢得到改善。 五、疏通经络隧道:太极拳要求向上要“虚领顶颈”,向下要“松到脚底”,“意落涌泉”。中部要求“气沉丹田”,“主宰于腰”。这是锻炼任督二脉以及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四肢在轻柔、连绵、缠绕运动中要意劲贯达到肢体四梢。从而疏通了人体十二正

陈氏太极拳基本功

陈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 目录: 一、桩法 二、重心转移 三、单手缠丝功 四、双手缠丝功 五、步法 六、拳礼准备活动收势缠丝功 前言介绍 在武术领域,无论那一个派别都离不开基本功训练。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学者,都要时刻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只不过着重点不同罢了。初学者应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掌握了基本功后,在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套路和其它功法。自学拳起,无论学到何时,都要坚持每天练基本功。以后,随着功夫的不断增长,可以每天根据学拳者的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练习,但有些基本功如站桩、发劲等都要每天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很多,除一些常规的压腿、踢腿及一些步法如弓步、扑步、马步基本训练外归纳起来主要有手型步型、基础单式、基础桩功和缠丝功四类。 一、手型与步型 1、手型:有五种:掌、拳、勾手、刁手和枪指 1)、掌:陈氏太极拳的掌俗称“瓦楞掌”,成掌时要求拇指与小指有相和之意,其余三指微向后仰,掌心要 虚、要空。 2)、拳:握拳时要求四指并行卷向手心,拇指向掌心方向卷曲,拇指内侧紧贴于食指和中指中节部位。握 拳时不要过分用力,拳心要有空的感觉。 3)、勾手:做勾手时要求五指轻轻捏拢,指尖向下曲腕,手腕背部向上隆起,但要注意放松,不要过分用 力,否则成僵腕,影响血液循环。 4)、刁手:做刁手时要求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以小指领劲,依次曲卷向手心,拇指自然伸直轻 压于食指上。做刁手时不要过分用力,让手指和手腕自然卷曲和隆起。 5)、枪指:做枪指时要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指以小指领劲依次卷曲向手心,食指自然伸直与小臂成一 直线,拇指自然向上翘起,形成一手枪状。注意使用时,卷曲的三指不要太用力。 2、步型:步型有六种:弓步、仆步、虚步、马步、独立步和坐盘步。 1)、弓步:分左弓步和右弓步,左弓步又分左正弓步和左侧弓步,反之已然。以左弓步为例:如做左 正弓步,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左前方,微向里合,右腿自然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成约45度角,身体面向左侧;做左侧弓步时,要求左腿向前弓起,大腿与小腿成90-100度,但不小于90度,左脚尖指向正前方,右腿自然向右侧伸直,但要求膝要屈、胯要松,同时右脚尖向里合90度,与左脚平行,面向正前方。 2)、仆步:分左仆步和右仆步,是基本步法中较低一个步法。做仆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殿部距 地面约5公分,另一腿向侧面伸直仆于地上,约平行于地面,脚尖里合90度,与另一脚平行。 3)、虚步:分左虚步和右虚步,左脚虚为左虚步,反之为右虚步。做虚步时要求一腿屈膝下蹲,幅度 应根据动作要求控制在90-150度之间,支撑身体约90%重心,另一腿向侧前方跨半步脚尖或前脚掌虚虚点地,支撑身体约10%的重量。 4)、马步:要求两腿向左右两侧分开,宽约三脚长或80公分左右,两腿同时屈膝下坐,大腿与小腿成 90-120度,但不小于90度,两脚平行或略向外摆。做马步时要注意上半身要垂直于地面,不要翘臀前倾。

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

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李方举 一、起势1.并步站立2.左脚开立3.两臂前举4.屈膝按掌二、右揽雀尾1.收脚右抱2.迈步错掌3.弓步左捧4.收脚左抱5.迈步错掌6.弓步左捧7.伸臂翻掌8.后坐下捋9.转体搭腕10.弓步前挤11.后坐旋弧12.扣脚收掌13.丁步按掌三、左单鞭1.迈步勾手2.弓步推掌四、提手1.转体摆掌2.左坐带掌3.虚步合臂五、白鹤亮翅1.撤步左抱2.右坐合举3.虚步亮掌六、搂膝拗步1.转体落掌2.收脚展臂3.迈步屈肘4.弓步搂推5.后坐撇脚6.收脚展臂7.迈步屈肘8.弓步搂推 七、撇身捶 1.撇脚分掌 2.收脚落拳 3.迈步举拳 4.弓步撇拳 八、捋挤势(二) 1.扣脚平弧 2.弓步抹掌 3.收脚左捋 4.迈步搭腕 5.弓步前挤 6.扣脚平弧 7.弓步抹掌 8.收脚右捋 9.迈步搭腕 10.弓步前挤 九、进步搬拦捶 1.撇脚分掌 2.收脚握拳 3.摆步搬拳 4.转体摆掌 5.迈步拦掌 6.弓步打拳 十、如封似闭 1.穿掌松拳 2.后坐收掌 3.翻掌下落 4.丁步按掌 十一、开合手 1.转身开手 2.提脚合手 十二、右单鞭 1.开步转掌 2.侧弓分掌 十三、肘底捶 1.扣脚掩掌 2.收脚右抱 3.摆步分掌 4.跟步摆掌 5.虚步劈势 十四、转身推掌(二) 1.撤步举掌 2.转身屈肘 3.上步收掌 4.丁步推掌 5.转身举掌 6.上步收掌 7.丁步推掌 十五、玉女穿梭(二) 1.撤步探掌 2.收脚下捋 3.上步搭腕 4.跟步平弧 5.上步翘腕 6.弓步推架 7.后坐收掌 8.弓步抹掌 9.收脚下捋 10.上步搭腕 11.跟步平弧 12.上步翘腕 13.弓步推架 十六、左右蹬脚 1.后坐落掌 2.弓腿分掌 3.收脚叉掌 4.蹬脚分掌 5.落脚分掌 6.弓步分掌 7.收脚叉掌 8.蹬脚分掌 十七、掩手肱捶 1.落脚掩掌 2.铲脚压掌 3.马步分掌

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整理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手、贤哲们编创,把太极阴阳学说全面地结合于人身、肢体的运动。太极拳内劲在内不在外,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线,在不同情况下,能快能慢,空间路线可长可短(通常是走圆弧形),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整劲骤发。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练时运劲柔和,而发落到点则刚强。因此,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内劲质量的刚,不是硬、蛮、呆的无变化的拙力之刚,是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

太极十大要领与缠丝功

太极十大要领与缠丝功 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是演练陈式太极拳最基本的知识~动作要领是学好陈式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 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臵。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 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 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含胸塌腰 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两者不能分开进行~而要互为前提~互为照应。 含胸要含住劲~切忌胸部外挺~若胸部外挺~则会引起气拥胸表~致使自身上重下轻~脚腿上浮~重心不稳。含劲要四面包涵住~却不是紧紧收闭~而要“胸虚如磐”。《拳论》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磐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不可有心~亦不可无心。自华盖至石门要虚、含住~ 不可令横气填于胸中。”“胸膈横气卸到脚底~即不能~亦当卸至丹田”。也就是说在气未能贯注周身时~即使不可能下沉直达涌泉穴~也要沉入丹田。久而久之自能周身贯通。 塌腰不可弓腰~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不通,塌腰又不可软~软则失去灵劲活动。《拳论》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上方得,折其中的意思,”。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似上下两夺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 含胸塌腰同时进行~则击身骨节处处开张~丹田中的清气方可上长、畅通至百会穴~下沉之气也可顺利下沉至丹田达于涌泉。周身气由丹田起~分四路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左、右肩~由骨疑宫贯到左、右指,其余

陈式太极拳发劲

陈式太极拳发劲 陈式太极拳的发劲 中華武術豐富多采,雖各有風格特點並自成體系,但"攻防"二字是各家共有的。防者多用柔,攻者多用剛。何謂剛?在發勁時,內外和一,意氣風發,將自己的力量發出擊點乃為剛。能將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發到出擊點就是剛勁的最高標準。陳氏太極拳的發勁也有其獨到之處,它不僅拳、肘、肩、腳、膝、稍節和主要關節發勁,而且要求周身各個部位都能發勁。拳譜中說:" 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遭著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 當然能做到這一點非一日之功可見,拳術水平練到高級境界,不僅周身處處都能發出勁來,並且是勁由內換,連化帶發自然順遂。 太極拳是剛柔並用之拳。發勁只是太極拳中剛的一面,太極拳練好,勁自然就能發得好。因此,欲練好發勁須從練拳入手。 練習陳氏太極拳分兩個階段 其一,以外形動作引動內氣 其二,以內氣催外形 一、以外形動作引動內氣 內氣和動作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合的,外形動作可以導致內氣活動,內氣活動又能催動外形初學時,要按其具體要求力爭動作合度,就是遵循陳氏太極拳對各個部位的要求。運動規律和逐漸

的運動標準,尋求和進一步掌握內氣運行的方法。先在定勢時(如預備式,單鞭等)思想專一地按照陳氏太極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來對照。目前出版的一些太極拳書中對此都有詳細介紹,這裏就不在詳述。其中介紹的雖然比較具體,就是尺度較難掌握。例如;松肩,究竟怎樣鬆?鬆到什麼程度;含胸,究竟怎樣含?含胸過了影響塌腰,含多少為過?這不是像木工,指出準確的尺寸。在古拳譜中說:“只可神會不可言傳”。說明對於這些細節用文字和語言無法表達,需要身教口授,可是多數太極拳愛好者沒有理想的條件。因此我們須用辨證的態度來探討這個問題。為什為陳氏太極拳對身體的各個部位都作了具體的規定?目的是“心氣下降,氣沈丹田”。明確了這一點,定勢時體會一下,如果感到“心氣下降,氣沈丹田”,就說明,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已合格。如果感到重心不穩,氣向上浮,便可以檢查一下,看是哪個部位做得不合格影響了氣沈丹田。然後調整一下,以達到氣沈丹田為止。用這種方法做自我校正,掌握陳氏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則較為容易了。 在定勢時掌握了陳氏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能使“心氣下降,氣沈丹田”。運動時再按照陳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以腰為軸節節貫串,周身骨節依次排開)及其對身法的具體要求和手足運行的路線進行練習,可以導致內氣出入丹田,按照具體不同的動作變化,動如流水地循行周身。 陳氏太極拳的要求比較嚴密,初學者往往會顧身不顧手,動作不協調,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用太極拳的術語來說:就是動作中產生了"丟"和 "頂" (過者為頂,不過者為丟)。陳氏太極拳

陈氏太极拳拳谱口令

老架一路 1、太极起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拗步 11、斜行 12、搂膝 13、拗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16、撇身捶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22、斜行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云手 28、高探马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前堂拗步 33、击地捶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四十六六封四闭47、单鞭 48、玉女穿梭19、懒扎衣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云手(叉步) 53、摆脚跌岔 54、金鸡独立 55、倒卷肱 56、白鹤亮翅 57、斜形 58、闪通背 59、掩手肱拳 60、六封四闭 61、单鞭 62、云手63、高探马 64、十字脚 65、指裆捶 66、猿猴献果 67、单鞭 68、雀地龙 69、上步七星 70、下步跨肱 71、转身双摆莲 72、当头炮 73、金刚捣碓 74、收势 太极拳交流QQ群:521776104

老架二路 1、预备式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护心拳 7、斜行 8、回头金刚捣碓 9、撇身拳 10、第十式指裆 11、斩手 12、翻花舞袖 13、掩手肱拳 14、腰拦肘 15、大肱拳小肱拳 16、玉女穿梭 17、倒骑龙 18、掩手肱拳 19、里变里变 20、兽头式21、披架子 22、翻花舞袖 23、掩手肱拳 24、伏虎 25、抹眉肱 26、黄龙三搅水 27、左冲 28、右冲 29、掩手肱拳 30、扫堂腿 31、掩手肱拳 32、全炮捶 33、掩手肱拳 34、捣叉捣叉 35、左二肱右二肱 36、回头当门炮 37、窝底大捉炮 38、腰拦肘 39、顺拦肘 40、窝底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