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科中医护理方案

眼科中医护理方案

眼科中医护理方案
眼科中医护理方案

眼部手术前常规护理

1、根据病情及拟行的手术向病人

或家属讲明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积

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消除恐

惧,密切合作。

2、完成各种常规检查,了解病人

的全身情况,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应采取必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如有发热、咳嗽、月经来潮、颜面部疖肿及全身感染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进行必要的治疗和考虑延期手术。

3、术前3日开始点抗生素眼药水,以清洁结膜囊。手术当日(急症手术例外)冲洗结膜囊。眼眶手术根据手术需要决定是否剃去眉毛。

4、训练病人能按要求向各方向转动眼球,以利于术中或术后观察和治疗。指导病人如何抑制咳嗽和打喷嚏,即用舌尖顶压上腭或用手指压人中穴,以免术中及术后因突然震动,引起前房出血或切口裂开。

5、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术后并发症。局麻病人术前一餐不要过饱,以免术中呕吐。全麻病人术前6小时应禁食禁水。

6、协助病人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如洗头、洗澡、换好干净内衣、内裤,长发要梳成辫子。取下隐形眼镜和所有首饰。

眼部手术后常规护理

1.嘱病人安静卧床休息,头部放松,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2.术眼根据病情加盖保护眼罩,防止外力碰撞。注意观察局部伤口的渗血情况,眼垫、绷带有无松脱。嘱病人在术后2周内不要做摇头、挤眼等动作。

3.遵医嘱局部用药或全身用药。术后数小时内病人如有疼痛、呕吐等,应正确评估可能的原因,及时与医生沟通,按医嘱给予镇痛、止吐药。

4.为避免感染,术后换药时所用的抗生素眼药水、散瞳剂等应为新开封的敷料每日更换,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松脱、移位及渗血,绷带的松紧情况;眼部包扎期间,嘱病人勿随意解开眼带,以免感染。

5.继续给予易消化饮食,多

进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有便秘者常规给予缓泻剂。

6门诊手术病人和住院病人出

院前嘱其按医嘱用药、换药和复

查,做好相关的自我保健知识宣

教。

鼻科病人手术前后常规护理

鼻科手术包括鼻内镜手术、上颌窦根治术、额窦根治术、鼻侧切开术、上颌骨截除术等。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如下:(一)术前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意义,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减轻焦虑。

2、鼻部准备

(l)剪去患侧鼻毛,男病人需理发,

剃净胡须。如果息肉或肿块过大,已

长至鼻前庭.则不宜再剪鼻毛。

(2)检查病人有无感冒、鼻黏膜肿胀

等急性炎症,如有应待炎症消退后手

术。

3.一般准备准备好鼻部CT或X光片,其余同“耳科病人术前一般准备”。

(二)术后常规护理

1、局麻病人术后给予半卧位,利于鼻腔分泌物渗出物引流,同时减轻头部充血。

2、全麻按全麻护理常规至病人清醒后,改为半卧位。

3、按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4、注意观察鼻腔渗血情况,嘱病人如后鼻孔有血液流下,一定要吐出,以便观察出血量,并防止血液进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鼻部。如出血较多,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止血药,床旁

备好鼻止血包和插灯。

5、叮嘱病人不要用力咳嗽或打喷嚏,以免鼻腔内纱条松动或脱出而引起出血。教会病人如果想打喷嚏,可用手指按人中、作深呼吸或用舌尖抵住硬腭以制止。

6、局麻病人术后2小时、全麻病人清醒后3小时可进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餐,保证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7、鼻腔填塞纱条者,第二天开始滴石蜡油以润滑纱条,便于抽取。纱条抽尽后根据医嘱改用呋麻滴鼻,防止出血并利于通气。填塞物如为膨胀海绵,填塞期间不使用滴鼻剂,填塞物24小时后开始抽取,填塞物完全取出后根据医嘱使用滴鼻剂。

8、因鼻腔不能通气,病人需张口呼吸,口唇易干裂,所以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防止口腔感染,促进食欲。

9、测量口温改为测量腋温。

10、注意保护鼻部勿受外力碰撞,尤其是鼻部整形手术病人,防止出血和影响鼻部手术效果。

11、手术后一般在24小时或48小时抽出鼻内填塞物,嘱病人在抽取前适当进食,避免抽

取纱条时因紧张、恐惧、疼痛不

适引起病人低血糖反应甚至晕厥

现象。

青光眼患者健康宣教

定义

青光眼是指眼球内压力(眼压)超过内部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从而导致视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侧压力。正常值为10-2lmmHg。

分类

1、原发性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菏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包括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2、继发性青光眼(外伤、手术、肿瘤、炎症等原因继发青光眼)

3、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伴有其他先天异常

治疗

1、药物治疗:多种药物可以联合应用,适用于眼压不太高,比较容易控制的病人。

2、激光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激光虹膜周切术激光

房角成形术

开角型青光眼:激光小梁成形术

术后激光断线

3、手术治疗

(1)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适用于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继

发性青光眼及部分先天性青光眼。

(2)小梁切开术、房角切开术:适用于先天性青光眼

(3)青光眼阀植入术:适用于难治性青光眼

(4)睫状体冷冻术、睫状体光凝术、睫状体突光凝术:适用于绝对期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目的为保存眼球。

注意事项

一、手术前后

(一)术前

1、如有糖尿病史,术后易出现感染,术前应配合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血糖最好控制在8.5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低于8.5mmol/L。如有感冒、咳嗽等不适宜手术,待全身症状缓解后再行手术。

2、手术日适当减少进食,不要太饱,术前应限制饮水量,并要排空小便,以免在手术过程中憋尿烦燥不安,诱发眼压升高,影响手术成功。

(二)术后

1、青光眼患者术后忧虑、情绪波动,睡眠不安等血管收缩功能紊乱因素存在时,易出现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因此应保持心态平衡,树立治愈的信心。

2、术后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降低术后并发症诱发因素,如限制探视,不要低头弯腰取物,术后进易消化饮食,保持人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喷嚏,避免用力挤眼,不要揉眼,术后早期不要做剧烈运动。

3、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应注意对侧眼有无青光眼发作,如剧烈头痛、恶心类似菏光眼发作先兆表现,应及时联系医务人员。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应早行预防性治疗。

4、如果术后术眼疼痛,应及时联系医

务人员,遵医嘱用药。睡前应戴防护眼盾。

二、青光眼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1、噻吗心胺(诚瑞眼药水)

全身吸收可能有轻微心率减慢或心

悸。心搏缓慢者,长期应用应注意。对易

发生支气管阻塞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应慎用。对有心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窦房结功能不全应忌用。滴眼药前应测脉搏,低于60次/分应停用。

2、匹罗卡品亦称毛果芸香碱(真瑞眼药水)

(1)、因瞳孔小而致视力模糊并可因调节痉挛产生暂时性近视,有些患者可产生头痛及结膜炎。

(2)、长期用药者角膜后壁、晶体、前囊有色素沉着发生括约肌萎缩、虹膜囊肿及后粘连等。

3、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阿法根眼水):

有口干、眼部充血、烧灼感及刺痛感、头痛、视物模糊等副作用。有严重心血管疾患的患者使用时应谨慎。

4、布林佐胺滴眼液(派立明眼水):

滴药后有轻度至中度的刺痛、烧灼感、流泪不适等副作用。少见的有暂时性视朦、瘙痒、浅层点状角膜炎、结膜充血、过敏性睑结膜炎、异物感等。本制剂属磺胺类的衍生物,所以凡对磺胺药物过敏的患者慎用。

5、醋氮酰胺:

1)、此药是一种利尿剂,长期应用可致低血钾,应给予适当补钾。

(2)、、尿中枸椽酸盐排出减少,导致磷酸钙结晶沉淀而产生肾结石,长期用药应注意尿液检查。一般与等量小苏打同服,以碱化尿液防止结晶沉淀。

(3)、患有肝硬化、酸中毒、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4)、长期服用可产生手足口唇发麻、困倦,术梢神经敏感性增高所致,用时还可出现食欲不振、尿路结

石、肾绞痛、血尿等副作用不宜长期服

用。

(5)、对磺胺药过敏者应慎用。

老年性白内障健康宣教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age-related cataract)是最为常见的白内障,由于多见于老年人.以往称为老年性白内障,但部分病人发生于中年,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升高。常双眼发病,但可有先后,程度也可不一致。

一、病因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因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导致的晶状体退行性改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年龄、职业、紫外线照射、过量饮酒、吸烟、营养状况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均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

二、症状

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早期病人常出现眼前固定不动的黑点,可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屈光改变等表现,注视灯光可有虹视现象,由于光线通过部分混浊的晶体时产生散射,干扰视网膜上成像,可出现畏光和眩光。

三、治疗要点

至今为止尚无药物可完全阻止或逆转晶状体混浊,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四、护理措施

(一)预防意外损伤

1、有跌倒危险的病人床头悬挂“防跌倒”标识,加强

巡视。

2、做好病人的安全教育,指导病人如何预防跌倒。教

会病人使用床头的呼叫系统,将呼叫器放置于病人方便取到

的位置,鼓励病人寻求帮助。

3、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根据病人情况协助洗漱、进食等,做好生活护理,保证安全。

4、病床位置固定,高低适宜,需要时安装床栏。将常用药品定位放置,方便病人取用。提供充足的光线,通道无障碍物。厕所安装防滑垫、扶手等,并教会病人使用。

(二)手术护理

1、参考“眼科手术病人的常规护理”。

2、手术前护理

(1)心理支持:了解病人对手术的心理接受程度,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安慰病人,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对于老年患者,因感觉器官和神经功能的衰退,不能迅速正确地接受和理解语言信息,护士要注意沟通技巧,交

流时语速放慢,耐心细致。

(2)术前准备:①讲解术前各项

检查的目的、意义并协助病人完成,包

括眼部检查、全身检查、人工晶体度数

的测量等;②对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术前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评价心脏功能是否耐受手术;③双眼泪道冲洗和术眼结膜囊冲洗;④用散瞳滴眼剂术眼充分散瞳

(1)术后注意观察术眼有无疼痛不适。术眼胀痛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为高眼压。术眼剧烈胀痛和视力急剧下降、流泪、畏光可能为感染性眼内炎,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由于手术的应激、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血糖、血压可能会升高、注意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及时控制血糖、血压。

4、健康指导

(1)向病人讲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用眼的卫生知识,不宜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和阅读,宜多休息,多出戴防护罩。

(2)合并全身性疾病者,积极治疗,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

(3)教会病人滴眼药水和涂眼膏的正确方法,叮嘱其必须遵医嘱按时滴用眼药水。

(4)术后1个月内术眼的保护:①嘱病人多卧床休息,头部不可过多活动,不要用力闭眼;避免低头、弯腰,防止碰撞术眼;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②不用手或不洁物品擦揉眼睛,指导眼部周围皮肤清洁方法,洗脸时勿用力擦洗。洗头、洗澡时,避免水进入眼睛;③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咳嗽、打喷嚏、擤鼻涕;④不穿领口过紧的衣服;⑤头部不要过度紧张或悬空。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少进食坚硬、辛辣的食物,多进食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6)严格按医嘱门诊随访,若出现头痛、眼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7)术后配镜指导:白内障摘除术后,未植入人工晶体者,无晶体状体眼呈高度远视状态,指导病人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植入人工晶体者,3个月后屈光状态

稳定时,可验光佩戴近用或远用镜。

翼状胬肉健康宣教

翼状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单眼或双眼受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翼状胬肉,中医称为“胬肉攀睛”。它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也是最为古老的眼病。它不仅可以眼刺激征及外观缺陷,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

一、病因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有人认为是炎症过程,有人认为是成纤维细胞增生后的角膜变性,还有人认为是弹力纤维发育异常而产生的纤维变性,也有人认为与免疫学机制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物理化学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生与

环境因素的刺激有关。生活在炎热、日照量太、

灰尘多的地区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睑裂部球结

膜长期暴露受日光(特别是紫外线)照射,风沙灰

尘、烟雾的慢性刺激,使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

生变性、充血、增生肥厚,并逐渐向角膜内发展,

破坏角膜上皮及前弹力层并与之粘连长大。

2.慢性炎症刺激

研究认为,患者长期工作疲劳、熬夜、睡眠不足及沙眼等慢性炎症刺激。使基底细胞发生代谢异常致产生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促血管新生因子,使纤维增生及血管新生。

3.免痤因素

有学者认为,翼状胬肉的形成与免疫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病变组织免疫学检测时免疫生成细胞增多,提示本病与变态反应有关,

4.遗传因素

有研究认为,翼状胬肉的发生是一种不典型低显率的显性遗传,这种遗传是对环境影响发生翼状簧肉的倾向性。

三、治疗要点

手术治疗:乙醇松解切除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四、临床症状

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偶有异物感,若胬肉侵入瞳孔区是影响视力。

五、护理措施

1、小而无需治疗者,应做好病情解释工作,避免风沙、粉尘、长时间光照等环境,并嘱病人定期门诊随访。

2、手术治疗病人(参照眼部手术前后常规护理),术前3天滴抗生素眼液,介绍手术过程和配合方法,消除病人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3、术后嘱病人注意眼部卫生。

4、一般7—10天后拆线,定期复查,

观察是否有胬肉复发,户外活动时戴上防风

尘防紫外线眼镜,避免风尘环境和减少户外

工作时间,积极防治慢性结膜炎。

慢性鼻窦炎健康宣教

慢性鼻窦炎( chronic sinusitis)多因急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所致,可单侧或单窦发病,但双侧或多窦发病极常见。

一、症状

1.全身症状轻重不等,时有时无。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易倦、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局部症状

(1)流脓涕:为主要症状之一。涕多,呈黏脓性或脓性,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鼻涕常有腐臭味。

(2)鼻塞:是慢性鼻窦炎的另一主要症状。由于鼻黏膜肿胀、鼻内分泌物较多或稠厚所致。

(3)头痛:一般头痛较轻,常表现为钝痛或闷痛。头痛多有时间性或固定部位,经鼻内用减充血剂、蒸汽吸入等治疗后头痛缓解。

(4)嗅觉减退或消失:多数属暂时性,少数为永久性。

(5)视功能障碍:是本病的眶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或失明,也有表现为其他视功能障碍如眼球移位、复视和眶尖综合征等。

二、治疗要点:

1.鼻内用减充血剂和糖皮质激素,以改善

鼻腔通气和引流。

2.鼻腔冲洗每天1-2次,可用生理盐水

冲洗,以清除鼻腔内分泌物。

3.负压置换法用负压吸引法使药液进入

鼻窦,参考第十七章第五节“耳鼻咽喉科常用护

理技术操作”。适用于额窦炎、筛窦炎和蝶窦炎,

最宜用于慢性全鼻窦炎者。

4.鼻腔手术: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甲泡、息肉或息肉样变、肥厚性鼻炎等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阻塞的原因,须手术矫正或切除。

5.鼻窦手术经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后选择鼻窦手术。手术方式有传统手术和鼻内镜手术。手术的关键是解除鼻腔和鼻窦口的引流和通气障碍,尽可能地保留鼻腔和鼻窦的基本结构。目前,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FESS),已成为慢性

鼻窦炎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

三、护理措施

1.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和滴鼻剂。

2.参考第十七章第四节“鼻科病人手术前后常规护理”。

3.术后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变化,有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有无视力障碍或眼球运动障碍等,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4.进食前后协助病人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5.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正确滴鼻、鼻腔冲洗、体位引流及正确的擤鼻方法等。

(2)出院后遵医嘱坚持用药,冲洗鼻腔,定期随访,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

(4)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

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工作、生活环境的洁净,

加强室内通风。

(5)向病人讲解本病的危害

性,积极治疗全身及局部病因。

鼻出血病人健康宣教

鼻出血( epistaxis)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但以前者多见。

一、病因

(一)局部病因

1.外伤鼻骨、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血管或黏膜,挖鼻、用力擤鼻、鼻腔异物等损伤黏膜血管,鼻、鼻窦手术或经鼻插管等损伤黏膜或血管未及时发现或未妥善处理,均可引起鼻出血。

2.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的感

染均可因黏膜病变损伤血管而出血。

3.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糜

烂、溃疡、穿孔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

鼻出血。

4.鼻及鼻咽部肿瘤鼻腔、鼻窦

及鼻咽部恶性肿瘤溃烂出血,早期多

表现为反复少量出血,晚期侵犯大血

管可致大出血。

(二)全身病因

凡可引起动脉压或静脉压增高、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均可致鼻出血,如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等。

二、治疗要点

鼻出血属于急诊。大量出血者常情绪紧张和恐惧,应给予安慰,使之镇静。采取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一)局部治疗

1.简易止血方法出血量较少、出血部位明确者可采用此方法。指导病人用手指捏紧两侧鼻翼(压迫鼻中隔前下方)10 - 15分钟,同时冷敷前额和后颈;或用1%麻黄碱棉片填入鼻腔以暂时止血。

2.烧灼法反复少量出血、且出血点明确者可选用此方法。用化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诊疗方 案(2013年) 本病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木论》称之为圆翳内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相当于西医学之老年性白内障。 [病因病机] 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自如,昏朦日进,则渐至不辨人物,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 一.诊断 (1)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渐降。 2.眼不红不痛,瞳神展缩如常。 3.晶珠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甚至晶珠全混;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展缓慢。 西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减退。 2.结膜无充血,角膜清,瞳孔圆、大小正常,对光反射正常。 3.晶状体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 (2)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飞蚊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 漂浮物的眼病。 2.西医鉴别诊断:外伤性白内障:明确外伤史,查体可见晶体前囊破裂, 晶体混浊。 (3)分期: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分为四期 1.初发期:周边部可见楔状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 2.膨胀期:晶珠混浊加重,胀满,前房变浅。 3.成熟期:晶珠全部混浊,黄仁投影阴性,前房恢复正常。 4.过熟期:晶珠皮质混浊呈液化状乳白色,核下沉,前房加深。 (4)证候诊断: 1. 肝肾两亏 [主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 [证候分析]肝肾精血不足,目窍失养,晶珠渐混则视物模糊。脑髓、骨骼失养,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血虚不充脉络,则舌淡脉细。若见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又属肾阳偏虚之象。 2.脾虚气弱 [主证]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证候分析]脾虚不运,脏腑精气不足,不能上贯于目,晶珠失养,渐变混浊,故视物昏花。脏腑精气不足以生神及充养周身,因而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肢体乏力。脾虚运化不力,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皆脾虚气弱之征。 3.肝热上扰 [主证]头痛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 [证候分析]眨躁,指目昏不爽之状。肝热循经上攻头目,故头痛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亦由肝热所致。 4阴虚挟湿热 [主证]目涩视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眼科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试行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4-2007)。 (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 2002年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项目组(the Global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ject Grou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Wisconsi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两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制订了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标准(表1、表2)。 (三)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视力稍减退或正常,目睛干涩,或眼前少许黑花飘舞,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舌胖嫩、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无力。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脉细涩。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视物模糊或不见,或暴盲,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阳痿早泄,下肢浮肿,大便溏结交替;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表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

眼科 弱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弱视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眼科学》(彭清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6月第9版)。 (1)矫正视力:3岁以下儿童低于0.5;4~5岁儿童低于0.6;6~7岁儿童低于0.7;或8以上岁儿童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检查中,对单个字体的辨认能力比对同样大小排列成行字体的辨认能力高(拥挤现象),对比敏感度降低,立体视功能障碍,或眼底检查常有异常固视。 (2)常规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1)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或更多,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弱视诊断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矫正视力3岁以下儿童低于0.5;4~5岁儿童低于0.6;6~7岁儿童低于0.7;或8以上岁儿童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 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形成的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配戴屈光不正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 (二)证候诊断 1.禀赋不足证:先天远视、近视等致视物不清;或有身体瘦弱,头晕耳鸣,盗汗,多动易躁,偏食或厌食。舌淡,脉弱。 2.脾胃虚弱证:视物不清,或胞睑浮肿,或兼见小儿偏食,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弱。 3.气血亏虚证:视物不清,全身兼见面色少华,头晕失眠,气短身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针刺治疗

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中医诊疗方案

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段俊国、毕宏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中医眼科学》(段俊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眼前黑影飘动;视力突然减退甚至仅有光感;玻璃体内点状、絮状、团块状或者条带状混浊,视网膜有出血灶;出血多者眼底红光反射消失,眼底不能窥见。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段俊国、毕宏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教材《眼科学》(葛坚,王宁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1)有引起玻璃体出血的原发病表现。 (2)自觉眼前黑影飘动:病情轻者,眼前黑影飘动,如飞蚊症;重者,眼前黑影突然增多,视力急骤减退,甚至仅有光感。 (3)玻璃体内细小点状、片状、絮状、团块状以及条带状混浊,视网膜有出血灶;出血多者眼底检查无红光发射,眼底不能窥及。 (二)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协作组拟订的“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中医诊疗方案。 1.络损出血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混浊,色鲜红。伴心烦胁痛、或头晕腰酸、或少气懒言、或肢倦乏力。口干便秘;舌红少苔,脉数或脉细。 2.气滞血瘀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积血。头痛兼情志不舒,烦躁易怒,或眼底出血日久不散。舌暗红苔少,脉弦或涩。 3.痰浊瘀阻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积血。眼珠刺痛或胀痛;痰稠口苦;头重头晕,烦躁胸闷。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4.脾虚兼血瘀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见各种形态之出血。面色萎黄;心悸健忘;纳呆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络损出血证 治法:凉血止血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视疲劳的门诊患者。 一、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劳。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疲劳(ICD-10编码:H5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肝劳(视疲劳)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肝郁气滞证 脾虚气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劳(视疲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劳(视疲劳)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吸墨实验、干眼仪、综合验光仪检查、视野、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2)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补心宁神。 (3)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4)脾虚气弱证:健脾益气,升阳和血。 2.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 (2)推拿按摩 (3)耳穴压豆 (4)梅花针 (5)雷火灸 (6)中药眼部贴敷 (7)中药滴眼液 3.其他疗法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病情稳定,视疲劳等主要症状无恶化或有所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眼科疾病中医药治疗

眼科疾病中医药治疗 凡红肿不开,疼痛难忍,满眼红筋胬肉,羞明怕日,多眼泪,生眼屎,蟹睛,及头风灌目等症,为外障。凡眼内不红不肿,不疼不痛,无红筋努肉,服珠清秀,只有视物不明,日久断光,即为内障。 外障眼病 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眼病,红肿不开,疼痛难忍,羞明怕日,不喜灯火,满眼红筋胬肉,多泪,或生翳子。庸医以为虚火犯上,既用凉药,又用补药。若是真火眼即愈;若是虚火眼,服此凉补之药,红筋肿痛虽去,眼内必生青膜,白云遮晴,不见人物,遂谓此人应带残疾。不知用药不明,误受其害。如是头风灌目,以及蟹晴,服此凉药,必穿无治,服补药者定死。 凡一切男女大小,外障眼病,用四味大发散或八味大发散,看症加减。初起服一剂或二剂,将陈寒散净,即可全愈,永不再发。若服凉药补药,眼珠上必起青膜、白云遮晴。此时宜服大发散四五剂,即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以固正气。又服大发散四五剂,仍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如此交互调服,外用眼药点之,陈寒既散,白云青膜自消,何患眼之不复明乎。 凡头风灌目,头顶如棒敲,目珠如针刺,疼痛难忍。内宜服四味大发散,重加北细辛二两或三风,又加明天麻二两(姜汁炒),外即用包头风药。内服、外包要同一时,内外各一剂即愈。

凡生蟹睛,仍用四味大发散,加全虫一两或二两(酒洗去盐),僵蚕一两或二两(姜汁炒)。服—二剂即愈。如不愈,外用鳝鱼血点蟹睛上。如有火,蟹睛是黑色:宜用涎笑蓉饼方。此二方务于服水药时用之方能见效。 四味大发散 麻茸(麻黄碾碎去粉,所剩之疏松而呈绒状者)一两或二两,蔓荆一两,藁(音稿)本一两,北辛五钱或用一两(叶要去净),老姜一斤或用八两(连皮捣碎为引)。 八味大发散 照四味大发散方加西羌活一两,北防风—两,白芷梢二两,川芎一两,仍用老生姜八两或一斤为引。看症加减,法列如后: 如有白云遮睛,加大蛇蜕一二条(酒洗),蝉蜕一两(去翅足),白寇壳一两(姜汁炒)。此三味皆散云退翳之药。外务用眼药点之。 如热泪多,重加蔓荆一二两;或泪冷,加北味(北五味子)二两,打碎。然冷泪乃是内障眼病,须审明以此五味为主。 如白珠上红筋不去,加桑白皮一把,用刀刮去粗皮。如红筋去净,此味不用,以其大泻肺气也。 如眼珠夜间胀痛不安,加肥玄参一两,汉防己一两;或又加炒香附一两,夏枯草一两。如生胬肉,加白芷梢一二两。 如两太阳经胀痛,加大明麻一两(姜汁炒),净藁本一两或二两。如眼

眼科中医护理方案

眼部手术前常规护理 1、根据病情及拟行的手术向病人 或家属讲明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积 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消除恐 惧,密切合作。 2、完成各种常规检查,了解病人 的全身情况,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应采取必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如有发热、咳嗽、月经来潮、颜面部疖肿及全身感染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进行必要的治疗和考虑延期手术。 3、术前3日开始点抗生素眼药水,以清洁结膜囊。手术当日(急症手术例外)冲洗结膜囊。眼眶手术根据手术需要决定是否剃去眉毛。 4、训练病人能按要求向各方向转动眼球,以利于术中或术后观察和治疗。指导病人如何抑制咳嗽和打喷嚏,即用舌尖顶压上腭或用手指压人中穴,以免术中及术后因突然震动,引起前房出血或切口裂开。 5、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术后并发症。局麻病人术前一餐不要过饱,以免术中呕吐。全麻病人术前6小时应禁食禁水。 6、协助病人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如洗头、洗澡、换好干净内衣、内裤,长发要梳成辫子。取下隐形眼镜和所有首饰。

眼部手术后常规护理 1.嘱病人安静卧床休息,头部放松,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2.术眼根据病情加盖保护眼罩,防止外力碰撞。注意观察局部伤口的渗血情况,眼垫、绷带有无松脱。嘱病人在术后2周内不要做摇头、挤眼等动作。 3.遵医嘱局部用药或全身用药。术后数小时内病人如有疼痛、呕吐等,应正确评估可能的原因,及时与医生沟通,按医嘱给予镇痛、止吐药。 4.为避免感染,术后换药时所用的抗生素眼药水、散瞳剂等应为新开封的敷料每日更换,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松脱、移位及渗血,绷带的松紧情况;眼部包扎期间,嘱病人勿随意解开眼带,以免感染。 5.继续给予易消化饮食,多 进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有便秘者常规给予缓泻剂。 6门诊手术病人和住院病人出 院前嘱其按医嘱用药、换药和复 查,做好相关的自我保健知识宣 教。

眼科 视瞻昏渺(高度近视单纯型黄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视瞻昏渺(高度近视单纯型黄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主症:视物模糊,视物遮挡。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屈光度>-6.00D。 (2)眼底检查: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伴黄斑区片状出血。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状遮挡荧光;条纹或网样高荧光;无脉络膜新生血管性荧光渗漏。 (二)证候诊断 1.阴虚火旺证: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或有变形。头晕目眩,咽干,目涩,心烦失眠,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眼底见黄斑出血。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气不摄血证: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或有变形。面乏华泽,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眼底见黄斑出血。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气滞血瘀证: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或有变形。久视则眼球酸胀,干涩疼痛,目眶紫暗,眉棱骨疼,或见情志不舒、头晕、耳鸣、视疲劳。眼底见黄斑出血。舌暗,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生蒲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丹参、生蒲黄、旱莲草、荆芥炭、郁金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2.气不摄血证 治法:益气摄血。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丹参、陈皮、炙甘草、

酸枣仁、远志、仙鹤草、白及等。 中成药:归脾丸等。 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桔梗、柴胡、当归、川牛膝、甘草、枳壳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颗粒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辨证选用中药注射剂,如血栓通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主穴选:睛明、承泣、风池、攒竹。根据证侯辨证选择配穴。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突然用力、剧烈咳嗽、外伤、剧烈活动如蹦极、跳水等。鼓励和指导患者积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外出佩戴防护眼镜,保护双眼,避免强光刺激。如有眼压异常,注意定期观察眼压变化。保持大便通畅。 2.饮食调护: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少食甜食和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3.情志调摄:此类患者病程长,见效慢,易焦虑,应做好情志护理。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目前尚无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由视瞻昏渺(高度近视单纯型黄斑出血)协作组自行拟定。 1.症状积分 (1)视物模糊; (2)视物遮挡。 以上2个症状均依次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级,依次记作0分、1分、2分、3分。 2.视力积分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提高小于1行、不变或下降为0分;提高2行为1分;提高3~4行为2分;提高4行以上为3分。视力小于0.1者,按无光感、光感、手动、指数/33 cm、0.02、0.04、0.06、0.08、0.1分级,相邻等级间的视力差异记作1行。 3.眼底出血积分

中医医院眼科建设与管理指引

中医医院眼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眼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眼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眼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眼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眼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眼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眼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眼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眼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眼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独立眼科

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中医眼科特色专病门诊、病房和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暗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眼科病房应设置治疗室,检查室(暗室)。 第九条中医医院眼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 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眼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 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 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中药离子 导入仪、电针治疗仪、艾灸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裂隙灯、视野仪等;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应配备眼科A/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仪 及激光治疗仪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眼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眼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应不低 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眼科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应力求在不同年龄段均 无人才断档现象。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圆翳内障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圆翳 内障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诊疗方 案(2013年) 本病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称之为圆翳内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相当于西医学之老年性白内障。 [病因病机] 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自如,昏朦日进,则渐至不辨人物,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 一.诊断 (1)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渐降。 2.眼不红不痛,瞳神展缩如常。 3.晶珠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甚至晶珠全混;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展缓慢。 西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减退。 2.结膜无充血,角膜清,瞳孔圆、大小正常,对光反射正常。 3.晶状体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 (2)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飞蚊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 样漂浮物的眼病。 2.西医鉴别诊断:外伤性白内障:明确外伤史,查体可见晶体前囊破 裂,晶体混浊。 (3)分期: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分为四期 1.初发期:周边部可见楔状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 2.膨胀期:晶珠混浊加重,胀满,前房变浅。 3.成熟期:晶珠全部混浊,黄仁投影阴性,前房恢复正常。 4.过熟期:晶珠皮质混浊呈液化状乳白色,核下沉,前房加深。 (4)证候诊断: 1. 肝肾两亏 [主证]视物模糊,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 [证候分析]肝肾精血不足,目窍失养,晶珠渐混则视物模糊。脑髓、骨骼失养,故耳鸣,腰膝酸软。血虚不充脉络,则舌淡脉细。若见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又属肾阳偏虚之象。 2.脾虚气弱 [主证]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证候分析]脾虚不运,脏腑精气不足,不能上贯于目,晶珠失养,渐变混浊,故视物昏花。脏腑精气不足以生神及充养周身,因而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肢体。脾虚运化不力,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皆脾虚气弱之征。 3.肝热上扰 [主证]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 [证候分析]眨躁,指目昏不爽之状。肝热循经上攻头目,故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亦由肝热所致。 4阴虚挟湿热 [主证]目涩视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word参考模板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一、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CD-10 编码:E14.304+H36.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ZYYXH/T3.4-2007)。 ( )西医诊 断 标 准 :参照《中华眼(李 凤 鸣 主 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疗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 肝肾亏虚,目络失养证。 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ICD-10 编 码 : E14.304+H36.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6)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8)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视野、视觉电生理、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补益肝肾、养血通络。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阴阳双补、化痰祛瘀。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可配合针灸、电离子导入、光凝、玻璃体切割术等疗法。 4. 内科基础治疗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视力稳定或改善。 2.眼底出血渗出有所吸收。 3. 视野无恶化。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中医眼科特色治疗简介

中医眼科特色治疗简介 一、超声雾化疗法 是一种利用雾化器超声声能作为动力,通过超声振动将药物雾化作用于眼部的疗法。眼科用药的吸收途径主要通过角膜及结膜来完成。由于目前滴眼剂有刺激性,当滴眼剂进入结膜囊后,促使泪液分泌增加,在药物尚未进入组织之前,极易被泪液稀释,而由鼻腔排出,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而角膜、结膜均为一透明的薄膜组织,同样适应于超声雾化。超声雾化破坏了药物的表面张力,使药物变为极小微粒,能对角膜及结膜直接渗透。由于雾化气溶胶的温度接近于体温,对眼睛的刺激性甚小,从我们自身试验多种药物的体会及病人的应用反应,无明显的刺激性及流泪现象,多数病人在雾化治疗后即有舒适感。由于雾化避免了反复球结膜下注射引起的组织水肿及由此造成的角膜循环障碍,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和疾病的恢复,尤适用于小儿治疗。我们主要采用中药为主治疗,治疗药物如注射用水加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蒲公英注射液或中药复方制剂等。 治疗方法:治疗时,患者睁开双眼,雾化药物可与眼结膜、角膜、皮肤直接接触持续15mln,使药物不断雾化渗透入眼部,每日1一2次,5~7天为l疗程,也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药物的选择根据病种而定。作用柔和,无刺激性,感觉舒适。据临床观察药物导入渗透分布弥散均匀,持续作用时间长,既能弥补滴眼不足,也克服了热、湿敷无法利用药物直接对粘膜起作用的缺点,因而是眼部局部用药平稳、持久的有效疗法。 适应症: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症,睑缘炎等。

二、药物离子导入法 是利用直流电场作用和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使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药物离子、带电胶体微粒经过眼睑皮肤、角膜进入眼内,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 其特点:(1)不受血眼屏障(血房水屏障及视网膜屏障)的影响,可把药物经皮肤、角膜直接导入眼内(2)发挥作用快,用药量省,全身反应少(3)导入眼内的是纯药物离子,能起药理治疗作用的部分(4)导入的药物离子在局部组织内能保持较高浓度和较久时间,因此发生作用的时间较长(5)具有直流电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且无损伤,无痛苦,无毒、无副作用(6)眼部离子导入较局部滴药效果大5-20倍。 适应症:麦粒肿,霰粒肿初期,巩膜炎,角膜炎,角膜翳, 葡萄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混浊,视神经炎,眼底出血,交感性眼炎等。

眼科 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试行版)

青盲(视神经萎缩)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1)单眼或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直至不辨人物,甚至不分明暗,而外眼轮廓无异常。 (2)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色淡或苍白,边界清楚或模糊。 (3)视野检查中心暗点或视野缺损。 (4)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5)色觉减退先红后绿。 (6)VEP检查有助于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视力减退且不能矫正。 (2)色觉不同程度障碍。 (3)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有相对性传入瞳孔阻滞(RAPD阳性)。 (4)眼底视乳头色泽变淡或苍白。 (5)有明确的视野缺损。 (6)电生理P100波峰潜时和/或振幅有明确异常。 以上⑴、⑷、⑸、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根据临床不同表现,视神经萎缩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上行性三种,该分类可提供病因诊断,在此供参考。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脉弦。 2.肝肾阴虚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脉细。 3.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4.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白芍、当归、炒白术、茯苓、炒枳壳、青皮、丹参、川芎、菟丝子、枸杞、石菖蒲。 中成药: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 2.肝肾阴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 推荐方药:明目地黄汤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柴胡、当归、五味子、枸杞、丹参、川芎、石菖蒲。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 3.气血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黄芪、丹参、石菖蒲、炙甘草。 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4.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丹参、石菖蒲、黄芪、路路通、柴胡、青皮、炒枳壳。 中成药:丹七片、复方血栓通胶囊等。 (二)中药注射剂 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则,依据不同病因,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针灸治疗 1.体针 根据病情,以循经取穴为主,可遵循4、2、2原则,即眼旁取4穴,头区取2穴,全身选2穴。 眼周围:睛明、上明、承泣、球后、攒竹、丝竹空、鱼腰、四白、瞳子髎。 头区:阳白、太阳、百会、四神聪、头维、风池、翳明、头临泣。 全身:足三里、三阴交、光明、行间、太冲、合谷、肝俞、肾俞。 2.贴眼三针联合眼周透穴疗法 (1)眼三针:上明、睛明、承泣。 上明:位于眉弓正中与瞳孔直对处直下,眶上缘下凹陷处,针刺时紧沿眶上缘与眼球上方之间空隙进针,针尖略向上斜刺,进针无阻力时可缓慢深刺达1寸。该穴不可提插捣针,但可适当原位捻转或轻弹针柄以加强针感。留针30分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诊疗方 案(2013年) 本病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木论》称之为圆翳内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相当于西医学之老年性白内障。 [病因病机] 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自如,昏朦日进,则渐至不辨人物,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 一.诊断 (1)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渐降。 2.眼不红不痛,瞳神展缩如常。 3.晶珠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甚至晶珠全混;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展缓慢。 西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减退。 2.结膜无充血,角膜清,瞳孔圆、大小正常,对光反射正常。 3.晶状体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 (2)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飞蚊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 样漂浮物的眼病。

2.西医鉴别诊断:外伤性白内障:明确外伤史,查体可见晶体前囊破 裂,晶体混浊。 (3)分期: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分为四期 1.初发期:周边部可见楔状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 2.膨胀期:晶珠混浊加重,胀满,前房变浅。 3.成熟期:晶珠全部混浊,黄仁投影阴性,前房恢复正常。 4.过熟期:晶珠皮质混浊呈液化状乳白色,核下沉,前房加深。 (4)证候诊断: 1. 肝肾两亏 [主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 [证候分析]肝肾精血不足,目窍失养,晶珠渐混则视物模糊。脑髓、骨骼失养,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血虚不充脉络,则舌淡脉细。若见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又属肾阳偏虚之象。 2.脾虚气弱 [主证]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证候分析]脾虚不运,脏腑精气不足,不能上贯于目,晶珠失养,渐变混浊,故视物昏花。脏腑精气不足以生神及充养周身,因而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肢体乏力。脾虚运化不力,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皆脾虚气弱之征。 3.肝热上扰 [主证]头痛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 [证候分析]眨躁,指目昏不爽之状。肝热循经上攻头目,故头痛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亦由肝热所致。 4阴虚挟湿热 [主证]目涩视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眼科 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聚星障病(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100.9-94)。 (1)黑睛星点翳障,或聚或散,或连缀成片,形如树枝状,或地图状,抱轮红赤。 (2)干涩畏光,刺痛流泪,视物模糊。 (3)黑睛病变处荧光染色阳性。 (4)病变区黑睛知觉减退。 (5)常有外感风热或眼部外伤等诱因。 2.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1)临床诊断标准: ①病史:多有发病的诱因,如感冒、发热、过度疲劳、角膜异物损伤、妇女月经期等,或既往有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史或皮肤疱疹性损害史。 ②症状:异物感、羞明、流泪、疼痛等刺激症状(儿童症状较成人明显),视力下降程度取决于病变部位或角膜炎混浊程度。 ③眼部检查:眼睑肿胀、痉挛、球结膜充血、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裂隙灯下可见角膜典型病变:星状、岛状、树枝状、地图状侵润或溃疡,荧光素钠染色阳性。 ④角膜知觉减退或消失。 ⑤治疗史: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对上皮层型溃疡,单纯用激素治疗可使病情加重。 (2)实验室诊断标准: ①细胞学检查:结膜于角膜刮片做Gei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可发现嗜伊红细胞核内包涵体,并可见多核(2~15个)巨细胞。 ②血清学检查可有中和抗体IgG增高,细胞免疫低下。 ③荧光抗体染色:将角膜刮片做荧光抗体染色,常可检出病毒抗原。 ④病毒PCR定量检测为阳性。 目前本病多依据病史和角膜病变的形态做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不是必需的临床诊断条件,在对诊断有怀疑时作实验室检查可以支持诊断。 (二)证候诊断

风牵偏视(眼外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

风牵偏视(眼外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T001.5-94)。 复视,眼球偏斜,转动受限。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除外中枢性的眼外肌麻痹患者,将周围性的眼外肌麻痹患者纳入,患者常伴有外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外伤和炎症等病史。 (2)临床症状:猝然发病,水平复视或垂直复视,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甚时遮盖住患眼才能行走。眼球偏斜,转动受限。 (3)眼球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转动受限,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受限;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外直肌麻痹时眼位向鼻侧偏斜,产生同侧性复视;内直肌麻痹时,眼位向颞侧偏斜,产生交叉性复视。垂直肌麻痹时除麻痹眼眼位或高于或低于对侧以外,多数有代偿头位,部分可伴有瞳孔散大。 (4)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角膜映光检查;三棱镜检查;复视像分析检查;歪头试验、同视机检查;牵拉试验、影像学检查;颅脑CT或MRI;血生化等检查。 (二)证候诊断 1.风邪中络证:发病急骤,可见目偏斜,眼珠转动失灵,倾头瞻视,视物昏花,视一为二,兼见恶寒发热,头痛,头目眩晕,步态不稳;舌质淡,脉浮数。 2.风痰阻络证:骤然视一为二,目珠偏斜,转动失灵,兼见胸闷呕恶、食欲不振、泛吐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3.肝阳上亢证:患者突然目珠偏斜,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兼见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质红少津、苔黄,脉弦细或弦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邪中络证 治法:祛风散邪,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合牵正散(《杨氏家藏方》)加减。白

56 眼科 瞳神紧小(前葡萄膜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瞳神紧小(前葡萄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瞳神紧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细小或如羊脂状物附着,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甚或黄液上冲,血灌瞳神。或黄仁与晶珠粘连,形成瞳神干缺。或见白膜粘着瞳神边缘,甚则闭封神瞳。可有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物模糊,或见眼前有似蚊蝇飞舞。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我国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中华眼科杂志.2016,52(3):164-166. 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睫状充血、角膜后沉着物(KP)、房闪、房水浮游物、前玻璃体混浊;虹膜纹理不清,或有虹膜结节;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 急性前葡萄膜炎:自然病程在3个月以内。 慢性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自然病程,超过3个月。 (二)证候诊断 急性期 1.肝经风热证:瞳神紧小,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视物模糊。抱轮红赤,黑睛后壁灰白色点状沉着物,神水不清,黄仁肿胀,纹理不清,发热恶风,头痛身痛,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或弦数。 2.肝胆火炽证:瞳神紧小,目珠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视力锐减,畏光、灼热、多泪。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灰白色沉着物密集,神水混浊重,黑睛与黄仁之间或见黄液上冲,或见血液沉积,口苦咽干,烦躁不眠,便秘溺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而糙,脉弦数。 3.风热夹湿证:瞳神紧小或偏缺不圆,目珠坠痛,痛连眉骨,颞颥闷痛,视物昏朦或自觉眼前黑花飞舞,羞明流泪。抱轮红赤持久不退或反复发作,黑睛后有灰白色羊脂样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多伴有头晕身重,骨节酸痛,或小便不利,或短涩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慢性期

57 眼科 高风雀目(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高风雀目(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1)视物模糊,晚上及暗处更甚。 (2)视物范围缩小,逐渐加重,进而影响中心视力,可致失明。 (3)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早期在周边部散布骨细胞样色素,随病情进展,视乳头呈蜡黄色,色素向后极部扩展,可覆盖于视网膜血管上。视网膜呈青灰色可透见硬化的脉络膜血管。 (4)暗适应检查阈值升高;视野检查早期可见环状暗点,逐渐向内外两侧扩大,晚期呈管状视野;ERG a波、b波振幅降低,峰时延迟,以致消失呈熄灭型。 (5)常有家族史,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性连锁隐性及散发性四种遗传类型。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眼科学》第3版(李凤鸣谢立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双眼受累。 (2)周边视觉丧失。 (3)视杆细胞功能障碍:表现为暗适应视杆细胞终阈值升高及(或)ERG 视杆细胞反应振幅降低,峰时延长或反应不能记录。 (4)进行性感光细胞功能丧失。 (二)证候诊断 1.肾阳不足证:夜盲,视物模糊,视野缩小;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阳痿早泄,夜尿频多,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 2.肝肾阴虚证:夜盲,视物模糊,视物范围缩小,眼干涩;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口干,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脾虚气弱证:夜盲,视物模糊,视物疲劳,不能久视,视野缩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纳不馨,或有便溏泄泻;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瞳神紧小)

瞳神紧小(虹膜睫状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 瞳神紧小指瞳神失去正常之展缩功能,持续缩小,甚至缩小如针孔,并伴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的眼病。若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则称瞳神干缺。古代文献最早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仅有瞳神干缺的记载,至《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才以瞳神紧小的发病特征命名,并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两者瞳神见症虽有差别,实则同为黄仁病变,且瞳神干缺是由瞳神紧小失治而成。其病因复杂,变化较多,且易反复发作。若治疗失当,往往并发他症而导致失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相当于西医学之虹膜睫状体炎,而后者多见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病因病机: 1、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攻目。 2、外感风湿,郁久化热;或素体阳盛,内蕴热邪,复感风湿,致风湿与热搏结于内,必犯清窍。 3、劳伤肝肾或病久伤阴,虚火上炎。 以上诸种因素皆可导致邪热灼伤黄仁,使黄仁展而不缩,以致瞳神紧小。若火盛水衰,阴精耗涩,瞳神失于濡养则干缺不圆。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瞳神紧小,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细小或如羊脂状物附着,神水混浊,黄仁纹理不清,甚或黄液上冲,血灌瞳神。或黄仁与晶珠粘连,形成瞳神干缺。或见白膜粘着瞳神边缘,甚则闭封神瞳。 次要症状;可有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物模糊,或见眼前有似蚊蝇飞舞。 2西医诊断标准; 主要症状;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 眼前节检查所见;为睫状充血、KP、房闪、房水浮游物、前玻璃体混浊;虹膜纹理不清,或有虹膜结节;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 (二)鉴别诊断 中医鉴别诊断:绿风内障:患眼红赤、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瞳神散大,眼胀欲脱为主,伴恶心呕吐等症,眼压明显升高,黑睛呈毛玻璃状。瞳神紧小眼压正常或偏低,瞳神缩小或干缺。 西医鉴别诊断:外伤性虹睫炎:明确外伤史,结膜充血,可见房闪,角膜后Kp为血性。虹膜睫状体炎无外伤史,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细小或如羊脂状物附着。 (三)证候诊断 1.肝经风热证;瞳神紧小,畏光流泪,目珠坠痛,头额痛,视物模糊。抱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