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 (6)
- 格式:docx
- 大小:327.56 KB
- 文档页数:14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山东省嘉祥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CH3CH2OH+O2催化剂△CH3CHO+H2OB.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制硝基苯:C.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H2OH + CH3COOH CH3COOC2H5D.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5CH2=CH2 + 12 MnO4-+ 36H+→10CO2 +12 Mn2+ + 28H2O【答案】D【解析】2.欲配制100mL 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mL水中;②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③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14.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14.2g÷142g/mol=0.1mol,溶剂为100ml,则溶液的体积大于100ml,所以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故①错误;②32.2g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32.2g÷322g/mol=0.1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0.1mol÷0.1L=1.0mol•L-1,故②正确;③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ml×5mol/L=100ml×c(硫酸钠),则c(硫酸钠)=1mol/L,故③正确,则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
3.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Lv的名称为鉝。
关于Lv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116 B.中子数177 C.核外电子数116 D.相对原子质量29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16,A项正确;B.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表示的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原子的中子数是293-116=177,B项正确;C.对于元素的原子来说,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116,C项正确;D.293只表示该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由于不知道该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原子,各种同位素原子的含量是多少,因此不能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项错误;答案选D。
山东省滕州市第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摩尔氢为2克B .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克C .44克CO 2的体积为22.4LD .9.8克H 2SO 4含0.1N A 个H 2SO 4分子【答案】D【解析】2.在N 2 + 3H 2 2NH 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 3的浓度增加了0.6mol L 1·- ,在此时间内用NH 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0mol L 1·-·S -1。
则此一段时间是:( )A .1秒B .2秒C .0.44秒D .1.33秒【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速率=△C/△t ,所以0.6mol L 1·-/△t =0.30mol L 1·-·S -1,则△t=2s 。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点评:本题计算量不大,只需要简单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带入计算。
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3.工业上用CO 和H 2合成CH 3OH :CO(g)+2H 2(g)CH 3OH(g)。
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温度/℃0 100 200 300 400 平衡常数 667 13 1.9×10-2 2.4×10-4 1×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H> 0B .加压、增大H 2浓度和加入催化剂都能提高CO 的转化率C .工业上采用5 ×103 kPa 和250℃的条件,其原因是原料气的转化率高D .t ℃时,向1 L 密闭容器中投入0.1 mol CO 和0.2 mol H 2,平衡时CO 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10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依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判断,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 <0,故A 错误;B .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增大氢气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能提高CO 的转化率,故B 错误;C .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此条件是催化剂活性最大,不是原料气的转化率高,故C 错误;D .结合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CO (g )+2H 2(g )⇌CH 3OH (g )起始量(mol/L ) 0.1 0.2 0变化量(mol/L ) 0.1×50% 0.1 0.05平衡量(mol/L) 0.05 0.1 0.05平衡常数K==100,故D正确;故选D。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山东省夏津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在预防SARS时,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对公共场所要进行消毒,毛巾、口罩要经常用开水蒸煮,被褥要放在太阳光下直射,其目的是A.使多糖水解B.使油脂水解C.使氨基酸变性 D.使蛋白质变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病毒的成分是蛋白质,消毒、用开水蒸煮、阳光直射的目的是使蛋白质变性,答案选D。
考点:考查蛋白质的性质2.分别加入适量下列物质,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是A.NaCl B.Fe粉C.盐酸D.新制氯水【答案】D【解析】氯水可氧化I—为I2,呈现蓝色3.酯化反应属于( )。
A.中和反应B.不可逆反应C.离子反应D.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酯化反应可以认为是酸中羧基上的—OH被取代,或醇中—OH上的H被取代。
4.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64gSO2含有氧原子数为()A. 1N AB. 2N AC. 3N AD. 4N 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64gSO2的物质的量是64g/64g/mol=1mol,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所以所含O原子总数是2N A,答案选B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 + CO32-= CO2↑+ H2OB.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H++OH-=H2OC.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 + Ba2+== BaSO4↓D.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OH-+ SO42-+ H+= Ba SO4↓+H2O【答案】B【解析】6.将一小块金属钠久置于空气中,有下列现象:①生成白色粉末;②变暗;③生成白色固体;④发生潮解变为液体,这些现象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③④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钠为银白色金属,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Na2O,所以表面变暗,反应的方程式为4Na+O2═2Na2O;Na2O为碱性氧化物,易与空气中水反应生成NaOH,NaOH 具有吸水性,所以过一段时间以后变白且逐渐变潮湿,反应的方程式为Na2O+H2O═2NaOH;NaOH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为白色粉末,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④①,答案选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龙口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持期,防止食品受潮变质,在包装袋中可以放入的化学物质是A.硅胶 B.硫酸亚铁 C.食盐 D.石灰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变质,在包装袋中可以放入的化学物质应具有吸水性,选项中只有硅胶符合,硫酸亚铁是防氧化变质,食盐和石灰石不吸水也不防氧化,故选A。
考点:考查食品的保存2.下列各组说法均不正确...的是①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②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③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④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⑤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⑥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核磁共振氢谱法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①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都是CH2,正确;②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正确,所以A错误;B、②③正确,错误;C、②③正确,错误;D、④丁二烯和丁烯不为同系物,错误;⑤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错误;⑥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质谱法,错误,所以答案选D。
考点:考查有机物中的最简式、含碳量、同系物、沸点的比较等知识3.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其中一瓶是食盐水,另一瓶是蔗糖水。
以下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碱中和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B.测量溶液的导电性C.向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D.尝味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可发生银镜反应,而食盐水不能,则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碱中和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银镜的原试剂为蔗糖水,可鉴别,故A正确;B.食盐水导电,而蔗糖为非电解质,则导电的为食盐水,可鉴别,故B正确;C.食盐水与硝酸银生成白色沉淀,而蔗糖水不能,则生成白色沉淀的原试剂为食盐水,可鉴别,故C正确;D.原则上不能品尝化学试剂,则不能尝味道辨别,故D错误;故选D。
山东省莒县寨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可以确定下列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甲烷燃烧B .将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快速搅拌混合,有氨气放出。
C .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 2D .硫酸和NaOH 的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2.448 mL 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 g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A 、64 g B 、64 C 、64 g/mol D 、32 g/mol 【答案】C【解析】标况下,448ml 为0.02mol ,M=m n =1.28g0.02mol =64g/mol ;答案选C 。
3.下列元素中,金属活泼性最强的是A .NaB .MgC .AlD .Li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不同周期的元素,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元素序数Na< Mg < Al ;Li 是第二周期的元素,所以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是是Na 。
选项是A 。
考点:考查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的知识。
4.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2 s 时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物质A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 B .用物质B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s); C .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D .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mol·L -1 【答案】A 【解析】5.下列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 A .1s 22s 22p 63s 23p 2 B .1s 22s 22p 63s 23p 3 C .ls 22s 22p 63s 23p 4D .1s 22s 22p 63s 23p 64s 24p 2 【答案】B 【解析】6.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B .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C .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 .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答案选A。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淄博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图示关系中不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能源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种能源不可能同时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故选项A错误;B.物质的燃烧和中和反应均为化学反应,故燃烧热和中和热均为反应热,故选项B正确;C.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得失的反应,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故选项C正确;D.生物质能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能源,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能源物质通称为生物质生物质能,故生物质能是可再生的新能源,故选项D正确.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类和反应类型的判断的知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B.互为同位素C.互为同系物D.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B正确,C、结构相似,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互称同系物,C错误;D、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物质互称同分异构体,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四同概念3.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B.排除SO42﹣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及Ag+的干扰C.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D.排除Ba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的干扰【答案】B【解析】A、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沉淀,加入盐酸和沉淀的多少没关系,故A错误;B、加盐酸时,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可以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阴离子的干扰,故B正确;C、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沉淀,加入盐酸和沉淀的纯度没关系,故C错误;D、和盐酸反应生成沉淀的阳离子只有银离子,所以不需排除Ba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干扰,故D错误.故选B.4.下列元素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A.Al B.Cl C.Fe D.S【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前三周期元素是短周期元素,Al、Cl、S均是第三周期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淄博任城区英才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N A个硫酸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B.5.6g铁与氯气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2N AC.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2、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D.1 mol C12发生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必为2N 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在标准状况下,硫酸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换算,A错误;B项铁和氯气生成三价铁,所以失电子数为0.3N A,B错误;C项正确;D项1mol Cl2反应时可能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转移电子数可能为N A含,所以不能确定,D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点评:熟悉物质的量、质量、体积、微粒数之间的换算,注意体积换算的条件是标准状况的气体2.摩尔是A.物质的量的单位B.物质的质量单位C.物质的数量单位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答案选A.考点:物质的量的单位3.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固体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C.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放出气体,错误;B.只有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正确;C.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都反应生成气体,错误;D.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都有白色沉淀生成,错误;选B。
考点: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烷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B .苯酚和甲苯遇FeCl 3均显紫色C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 .甲苯既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反应而褪色,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A【解析】只有含有酚羟基的才能和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B 不正确。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鄄城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溶液是电解质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C.可用NaOH溶液回收铝合金中的镁D.小苏打溶液呈碱性的原因:HCO 3-OH- + 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电解质是纯净物,是化合物,盐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100nm是浊液,1~100nm属于胶体,<1nm属于溶液,故错误;C、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镁不和氢氧化钠反应,然后过滤,故正确;D、NaHCO3属于强碱弱酸盐,HCO3-水解,HCO3-+H2O H2CO3+OH-,溶液显碱性,故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质、分散系、铝的性质、盐类水解等知识。
2.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A、碳和二氧化碳B、1mol碳和3mol碳C、3mol乙炔(C2H2)和1mol苯D、淀粉和纤维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因为要求燃烧热相等,只能是同种物质,即选项B正确。
考点:考查燃烧热的定义等知识。
3.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H+)=2.4×10-7 mol·L-1,则c(OH-)为A.2.4×10-7 mol·L-1 B.1.0×10-7 mol·L-1C.1471.0102.410--⨯⨯mol·L-1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水的电离平衡H2O≒H++OH-可知纯水中电离出的c(H+)和c(OH-)相等,答案选A。
考点:水的离子积常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均可以得到芳香烃,说明石油和煤中含有芳香烃B.石油裂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汽油C.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D.石油裂化主要得到的是乙烯、丙烯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石油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均可以得到芳香烃,是芳香烃的主要来源,但并不能说明石油和煤中含有芳香烃,A错误;B、石油裂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B错误;C、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C正确;D、石油裂解主要得到的是乙烯、丙烯等,D正确。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蓬莱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已知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一定处于ⅦA族B.该元素可能是氟元素C.该元素的某种化合物可能具有漂白性D.该元素的单质没有还原性【答案】C【解析】C最高化合价为+7价的也可能是副族的锰元素(KMnO4), 氟元素是自然界氧化性最强的元素,最高价为0价,除氟元素外的其他卤族元素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以氧化性为主。
2.下列有关能量或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B、牺牲阳极保护法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C、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D、放热反应一定比吸热反应更容易发生。
【答案】A、C【解析】A、正确。
B、牺牲阳极保护法是活泼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过程,属于化学能转变成为电能的过程。
C、燃烧热的定义是1mol物质完全反应释放的能量,所以C正确。
D、错误3.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A.甲苯 B.对二甲苯 C.氯乙烯 D.丙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甲苯中含有-CH3,甲基是四面体结构,故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 B、对二甲苯()是2个-CH3取代了苯分子中的2个H原子,因烷烃中C、H原子是四面体结构,故-CH3中C原子与3个H原子不可能全部处于同一平面,所以对二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故B错误;C、乙烯是平面结构,氯乙烯分子中有一个氯原子代替了乙烯分子中的氢,位置关系不变,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C正确;D、丙烯分子中也含有-CH3,故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做题时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对有机物进行肢解,分部分析,另外要重点掌握碳碳单键可旋转、双键和三键不可旋转。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安丘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反应中,生成的有机物只有一种的是()A.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B.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分子的反应C.新戊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D.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A、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可以1,2加成、3,4加成或1,4加成,得到3种产物,不符合题意;B、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时,因为2氯丁烷不对称结构,氯原子可以和左右相邻碳上的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种产物,不符合题意;C、新戊烷中只有一种等效氢,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只生成一氯取代物,符合题意;D、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时,有邻、间、对三种位置上的H原子可被硝基取代,生成3种一硝基甲苯,不符合题意。
考点:有机反应中加成和取代类型的特点及产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等效氢的判断。
2.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加入稀硝酸和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除了有可能是硫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银离子,故选A;B项原溶液含硝酸根,再加入盐酸,相当于硝酸,把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D 项先加盐酸,排除了其他离子的干扰,最后得到的沉淀一定为硫酸钡沉淀。
考点:本题考察离子的检验。
3.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分数为a 的乙腈(CH 3CN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乙腈的质量分数为0.4a ,若乙腈的密度为1ρ,水的密度为2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ρρ>B .12ρρ<C .12ρρ=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乙腈(CH 3CN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乙腈的质量分数比原来小,说明乙腈的密度为1ρ小于水的密度为2ρ。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 )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③②④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为铁化学腐蚀;②为原电池,铁为负极,腐蚀速率加快;③为原电池,铁为正极,腐蚀速率减慢;④中Fe为负极,均被腐蚀,但相对来说,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较Fe 和Sn的差别大,故Cu-Fe原电池中Fe被腐蚀得最快,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腐蚀速率。
2.将0.5mol/LCH3OOH 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增大 B.溶液中c(H+)增大C.溶液中c(H+)/ c(CH3OOH)增大 D.溶液的pH增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
稀释促进电离,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但氢离子的浓度是减少的,B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弱酸电离平衡的影响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常温时,用某新型充电电池电解如右图所示的l00mL溶液,充电电池的总反应为4Li+2SOCl2 4LiCl +S+SO2,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若仅闭合K2,铁极的电极反应式:Fe - 2e=Fe2+B.放电时电池上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SOCl2+4e =4C1-+S+SO2C.若仅闭合K1,电子由Fe极沿导线流向C极D.若不考虑气体溶解和溶液体积变化,当电池中生成0. 025molS时,溶液中pH=1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若仅闭合K 2,铁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最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选项A 不正确;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根据反应式可知,选项B 正确;若仅闭合K 1,则相当于是钢铁的吸氧腐蚀,电子由Fe 极沿导线流向C 极,选项C 正确;当电池中生成0. 025molS 时,转移电子是0.025mol ×4=0.1mol ,则溶液中一定生成0.1mol 氢氧化钠,其浓度是1mol/L ,选项D 正确,答案选A 。
考点: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和计算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
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电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类试题关键是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4.某溶液中含有-3HCO 、Na +、Ba 2+、-3NO 等4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 2O 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3HCOB.Na +C.Ba 2+D.-3NO【答案】D【解析】加入少量的Na 2O 2固体后,2Na 2O 2+2H 2O====4NaOH+O 2↑,Ba 2++OH -+-3HCO ====BaCO 3↓+H 2O ,造成Ba 2+、-3HCO 的减少,Na +的增多。
5.将等物质的量A 、B 混合于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 (g)+B (g) xC (g)+D (g),经4min 后,测得D 的浓度为0.4mol/L ,c(A)︰c(B)=3︰5,C 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 mol·(L·min)-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在4min 末的浓度是0.6mol/LB .B 在4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0.05 mol .L —1.min —1C .x 值是2D .起始时物质A 的浓度为2.4mol/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4min 时,测得D 的浓度为0.4mol/L ,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 的浓度变化量=×0.4mol/L=0.6mol/L,B 的浓度变化量=×0.4mol/L=0.2mol/L,令A 、B 的起始浓度为amol/L ,则:(a-0.6):(a-0.2)=3:5,解得a=1.2,故4min 末时A 的浓度=1.2mol/L-0.6mol/L=0.6mol/L ,故A 正确;B .4min 内B 的浓度变化量=×0.4mol/L=0.2mol/L,故v(B)==0.05mol/(L .min),故B 正确;C .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0.05mol/(L .min):0.1mol/(L .min)=1:x ,解得x=2,故C 正确;D .由A 选项分析可知起始时物质A 的浓度为1.6mol/L ,故D 错误;答案为D 。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6.在Na 和Na + 两种粒子中,相同..的是 A .核外电子数 B .核内质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核外电子层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钠离子表示失去了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因此相同的是核内质子数。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考查质子数,电子数计算的相关知识点7.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铁生锈B、酿酒C、食物腐烂D、蜡烛燃烧【答案】D【解析】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铝与NaOH溶液反应:2Al+2H2O+2OH-=2AlO2-+3H2↑B.将一小块钠投入水中:Na+H2O=Na++OH-+H2↑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D.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Cu=Fe2++Cu2+【答案】A【解析】A 正确。
B 错误,2Na+2H2O=2Na++2OH-+H2↑C 错误,CaCO3+2H+=Ca2++CO2↑+H2OD 错误,2Fe3++Cu=2Fe2++Cu2+9.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时发现:0.0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22,则该小组在该温度下测得0.1mol·L-1NaOH溶液的pH应为A.13 B.12 C.11D.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在该温度下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22,c(H+)=1.0×10-11;Kw= c(H+)·c(OH-)=1.0×10-11×0.01=1.0×10-13,c(NaOH)= 0.1mol/L,c(OH-)=0.1mol/L,所以c(H+)=Kw÷c(OH-)=10-13÷0.1=1.0×10-12;所以pH=12,因此选项是B。
考点:考查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的pH的计算的知识。
10.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观察溶液颜色 B.丁达尔效应 C.过滤D.加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区分物质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颜色,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而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的,颜色不同,因此可以区分开,选项是A。
考点:考查区分物质的简单方法的知识。
11.具有下列电子排布式的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A.ls22s22p63s23p3B.1s22s22p3C.1s22s2sp2D.1s22s22p63s23p4【答案】B【解析】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根据构造原理可知A、B、C、D分别是P、N、C、Si,所以原子半径最小的是N,即答案B正确。
12.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 H C H Cl Cl --||和Cl C H H Cl --|| B. 2O 和3OC. OH CH CH 23和33OCH CHD. C 12和C 13【答案】C【解析】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因此选项C 正确。
A 中是同一种物质,B 中互为同素异形体,D 中互为同位素,答案选C 。
13.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有关煤和石油加工的说法正确的是A .煤的干馏产物主要是各类有机物B .石油的裂解、分馏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C .煤焦油经过分馏可得到苯、甲苯等,说明煤中含有苯和甲苯D .石油的裂化,说明长链烃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分解为短链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煤的干馏产物有粗氨水、煤焦油、焦炉气和焦炭等物质,其中焦炭居多,为无机物,故A 错误;B .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裂化、裂解,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故B 错误;C .煤是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通过干馏和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故C 错误;D .石油的裂化、裂解是在一定条件下将长链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烃的过程,烃在加热条件下是可以分解的,且碳链越长越易分解,故D 正确;故选D 。
考点:考查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14.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Na 2S 溶液:c(Na +) > c(HS -) > c(OH -) > c (H 2S)B .Na 2C 2O 4溶液:c (OH -) = c(H +) + c(HC 2O 4-) + 2c (H 2C 2O 4)C .Na 2CO 3溶液:c (Na +) + c (H +) = 2c (CO 32-) + c (OH -)D .CH 3COONa 和CaCl 2混合溶液: c (Na +) + c (Ca 2+)=c (CH 3COO -) +c (CH 3COOH) +2c (C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Na 2S 溶液:S 2-发生水解反应形成HS - 、OH -,HS -再发生水解反应产生H 2S 和OH -,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a +) >c(OH -) > c(HS -) > c (H 2S),错误;B .Na 2C 2O 4溶液中,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 (OH -) = c(H +) + c(HC 2O 4-) + 2c (H 2C 2O 4),正确;C .Na 2CO 3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 (Na +) + c (H +) = 2c (CO 32-) + c (OH -) +c (HCO 3-) ,错误;D .CH 3COONa 和CaCl 2混合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 (Na +) + 2c (Ca 2+)=c(CH 3COO -) +c (CH 3COOH) +c (Cl -),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的知识。
【名师点睛】在化学学习中经常要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