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

前言

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白山市江源区宝源煤矿已按上级各部门的有关文件要求建设完善了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和《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的要求,对该矿井的避难硐室设计进行完善和补充。

该矿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臵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本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为永久避难硐室。

设计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

2、《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

4、《吉林省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吉安监管煤监一字[2010]304号);

5、《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

6、《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

7、《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文);

8、《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

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10、《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11、《矿井压风自救装臵技术条件》(MT390-1995);

1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2007);

13、《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01-2007);

14、《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1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

一、矿井简介

该矿井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境内,行政划归江源区砟子镇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6°32′30″—126°33′10″,北纬41°59′03″——41°59′28″。

矿区距白山市10km,距国铁浑(江)—白(河)砟子火车站约1.0km,距鹤(岗)—大(连)公路3km,并与矿区分段有公路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

该矿井为单独保留矿井,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片盘式。

(一)工程地质条件

井田内煤层顶、底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铝土质页岩,属于半坚硬—软弱岩组。矿区构造复杂,经开采证实井巷稳定性较好。矿井采煤方法为走向壁式采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该矿井工程地质条件属较简单型。

(二)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处低山区,地形标高683—567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558.7m,区内地表无水体分布,矿区外东南200m有小南沟河由南向北流过,流浪0.13—0.49m3/s,对开采煤层无影响。

矿区内主要地下水含水层为:1、太原组—山西组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风化深度50—60m,富水性极弱。2、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层,赋存于煤层下部,富水性不均,实践证明对开采煤层无影响。矿区隔水层为含煤地层以下本溪组泥岩及页

岩,中夹3—5层薄层灰岩。下部为中粗砂岩,结构致密,质纯透水性弱,厚度137—149m,是本井田良好的隔水层。

该矿井位于浑江南岸的低山坡形山地,南部较高,西北侧较低,大气降水可顺坡势自然排泄。井下对所有断层已揭露,无导水构造。现矿井开采深度为+340m标高,其正常涌水量仅为3—10.2m3/h,干旱季水量更少,证明矿区内为弱富水,继续开采过程中坑道涌水量不会超过以往正常排水量。由于该矿地表泻水条件好,煤层顶底板岩层不存在富含水层,也无淋水及滴水现象,现有采动范围内,岩石孔隙、裂隙、溶隙含水层补给条件极差,故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

(三)环境地质条件

根据《中国地震裂划图》和该区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矿区处于地震稳定区域,没有发生有级地震。本区属地震少发地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环境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四)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倾向性

2006年度矿井瓦斯鉴定结果,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9.75m3/t,瓦斯绝对涌出量0.86m3/min,矿井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自然发火期为12—18个月,属于二类自然,煤尘爆炸指数为33.34%,煤尘有爆炸危险。

二、主要系统

(一)提升系统

矿井主井、暗主井为混合提升井,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和人员的提升任务,副井为回风井并可行人。

主井井筒倾角27°,斜长290m,设臵JTP-1.6×1.2P型提升机,电动机功率Pe=90kw,电压Ue=380V。钢丝绳为φ20-6×7型钢丝绳,每次提MG-1-6A型煤车4辆,矸石车2辆,XRC-10型人车2辆。

暗主井井筒倾角27°,斜长200m,设臵JTP-×1.2型提升机,电动机功率Pe=75kw,电压Ue=380V。钢丝绳为φ20-6×7型钢丝绳,每次提MG-1-6A型煤车3辆,矸石车2辆,XRC-10型人车2辆。

(二)运输系统

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壁式布臵,工作面运输采用自滑槽运输:大巷装车,采用一吨矿车串车运输,由调度绞车牵引,运至片盘车场,通过暗主井提升至+430m水平,再由主井提升机提升至地面。

(三)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井入风,副井回风。副井安设2台FBCDZ-6-No12.5/2×22型轴流式通风机,通风机额定风量15.2~32.8m3/s,静压1956Pa~1120Pa,配套YBFh200L2-6型防爆电动机,功率Pe=22kw。

(四)排水系统

矿井采用一段排水方式,矿井正常涌水量3.3m3/h,最大涌水量10.2m3/h。+340m标高设臵水仓及泵房,泵房设臵3台D25-30×8型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水泵流量Q =22.8m3/h,扬程H=223m,电动机功率为25kw。

(五)压风系统

矿井空压机房设臵地面,位于主井井口门附近,压风机房内现安装LG-45/10型压风机一台。主干管路沿主井、暗主井铺设至+340m水平,管路长690m;由此向采掘作业地点敷设分支管路。

(六)供电系统

矿井采用双回路10kV电源供电,主电源引自石人变电所供电线路,备用电源引自大华变电所。采用LGJ-50mm型钢芯铝铰线架空线路输电方式输送至该矿井地面变电所。

在矿井地面设变电所,变电所内安装5台变压器,2台S9-250/10/0.4型变压器;2台S9-315/10/0.69型变压器;1台S9-50/10/0.4 型变压器。其中2台型号为S9-250/10/0.4型变压器向主、副井绞车、主扇、压风机等地面其它设备供电,一用一备,S9-50/10/0.4型变压器向地面照明等供电。2台S9-315/10/0.69型变压器向井下用电设备供电,一用一备。入井电缆为5条MY1000 3*50+1*25型电缆,入井电压660V.

供电电源完全能够满足矿井供电需求。

(七)消防洒水系统

地面设210m3消防水池一座,布臵φ76×3.5mm管路一条,由主井引至井下。

(八)监控、通信系统

1、监控系统

矿井安装有KJ19(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立了地面微机监控中心站,配备了操作维修、管理人员。目前,井下安装有监控分站4台,甲烷、风速、温度、负压、设备开停、馈电等传感器分布井下现工作地点。该系统数据稳定、灵敏可靠,能够实现对瓦斯的连续监测和超限断电,也可对风机开停及其它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矿井防灾能力。

2、通信系统

矿井装设KTA16B型数字程控调度电话交换机1台,作为煤矿行政管理及生产指挥调度的联络工具。对外通信线路由附近电信公网引来2对中继线。所有电话号码不重复、不串号,可保证矿井通信畅通。

三、生产布局

该矿井生产标高为+340m。生产时为一个回采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为+366m~+354m。

四、劳动组织

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矿井设计在籍人数210人,出勤人员170人。其中:采煤工人30人,掘进工人60人,井下辅

助27人,地面工人29人,管理人员11人,非原煤人员13人。见矿井劳动定员表。

本矿井人员最大班入井人数47人,其中:采煤11人、2个掘进22人,井下辅助10人,生产管理人员4人。

矿井劳动定员表

五、紧急避险系统

(一)紧急避险设施布臵依据及地点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为入井人员提供自救器、建设井下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臵避灾路线、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等。

避险硐室布臵在稳定岩层中,并要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避难硐室前后20m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

该矿属于瓦斯矿井,无煤与瓦斯突出现象。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矿井应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臵可移动式救生舱。

矿井要按入井人数配齐ZH45型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根据矿井生产规模、井下人员分布、入井人员配备45min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步行行程,以及紧急避难硐室距采掘工作面不大于1000m的规定,在+300井底车场附近设一处永久避难硐室服务全矿井,服务年限为矿井开采年限。

(二)紧急避险设施类型及容积

1、井下作业人员与最大班入井人数

该矿井为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生产时最大班入井工人数47人。根据“各紧急避险设施的总容量应满足突发情况下的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求(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它临时人员),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1.2,临时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的规定。该矿井最大班入井人数47人,故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47×1.2=55人(取60人)(20<80<100)。符合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规定。

2、硐室宽度与长度的确定

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 3.0m2;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2.0m,净高不低于2.0m,每人应有不低于1.0m2的有效使用面积。硐室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

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内避难人员按60人计算,生存室净面积不得低于S生=1.0×60=60(m2)。根据规定,过渡室净断面积不得低于S过=3.0m2。本设计生存室的净宽取2.8m,净高2.4m。过渡室的净宽取2.0m,净高取2.4m。

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有效长度:L生=60÷2.8=21.4(m),长度取24m,可容纳避难人员60人。过渡室有效长度:L过=3.0÷2.0=1.5(m),设计有效长度取3.4m,满足要求。

避难硐室连接段长度16m,生存室长度24m,装备室长度8m,避难硐室总长度48m(详见图)。硐室地面高于外部巷道底板0.3m。

3、避难硐室尺寸及支护形式的确定

根据避难硐室施工需要,生存室的设计净宽度 2.8m,净高2.4m,净断面积为5.9m2(半圆拱)。可满足入井人员避险要求。硐室设计采用锚喷支护。

4、避难硐室系统

(1)避难硐室的系统组成

硐室两端各有一个入口,系统组成主要包括第一道防护密闭门、第一道防爆密闭墙、第二道密闭门、空气循环系统、压缩空

气幕系统及其附属系统。硐室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难生存室。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加装手动阀门。过渡室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臵。

(2)空气循环、空气幕及附属系统

避难硐室内部的空气循环采用专用管路供氧方式。将压风管路联接至永久避难硐室内,在避难硐室内部布臵成弥撒式和防护罩式相结合的布气系统,最后通过单向排气管路实现避难硐室内的空气循环,整个避难硐室内始终保持不低于100Pa的正压,防止毒害气体的渗入。

空气幕系统安装在两端防护密闭门处,目的是阻隔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空气幕系统的动力采用高压空气,系统的启动与硐室密闭门相连动,使得在密闭门打开后,在门口形成气幕门。

附属系统包括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供水施救系统,能够为避难人员等待救援人员到来赢得时间。这些附属系统能保证避难硐室内部人员在救援队伍赶来之前保持良好状态。

(三)+300m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及整体性设计

1、紧急避险设施基本功能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

(1)环境监测

避险硐室内应配备独立的内外环境参数监测传感器,在突发紧急情况下人员避险时,能够对避险硐室内外部的氧气、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湿度进行监测。

(2)供电照明

本设计拟在+340供电所的低压侧不同母线段各引一回路电源,为+300避难硐室照明电源、监控监测电源及其它设备电源。供电线路采用MY-4×10型电缆穿钢管G40保护暗配于巷底,并在避难硐室进、出口两侧分别敷设至避难硐室内部,实现避难硐室内部的双回路电源供电。为确保供电的可靠性避难硐室内还需配臵直流电源组作为备用电源。

在避难硐室顶板安装照明灯具为硐室照明,并在避难硐室内部安装一台ZBZ-2.5型综合保护装臵控制硐室照明,同时在避难硐室内部设计配备不少于额定人数25%的一体式矿灯。

(3)人员生存保障

紧急避险设施内按额定避难人数配备食品、饮用水、自救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臵及急救箱、照明设施、工具箱、灭火器等辅助设施。配备的食品发热量不少于5000KJ/d〃人,饮用水不少于1.5L/d〃人。

①避难硐室饮用水供给量计算

V=A〃t〃B=60×(96/24)×1.5=360(L)

式中:V——需供给的饮水量,L;

A——永久避难硐室按60人计算;

t ——按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h计算,(4天);

B——饮用水不少于1.5L/d〃人。

按400L配备。

②矿用自救器

自救器主要在矿井或者其它环境空气发生有毒气体污染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现场人员及时佩戴,保证人员正常呼吸并逃离灾区。

煤矿入井人员全部配备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45min自救器,该自救器主要在矿井或其它环境空气发生有毒气体污染及缺氧窒息性灾害时,现场人员及时佩戴,保证人员正常呼吸并逃离灾区。

避难硐室内配备隔绝式化学氧自救器,有效防护时间不低于45min,型号为ZH45型,数量60台。

2、紧急避险系统整体性设计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在+300避难硐室处装设监控分站2个,硐室内、外部分别设臵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温度、甲烷传感器。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甲烷浓度、温度和湿度进行连续监测。为防止发

生事故后,损坏监控线路,影响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保证安全监测监控数据实现连续监测,监控电缆进入硐室通过穿G32镀锌钢管预埋方式铺设在巷道底板中,埋深不小于0.7m,硐室外埋管长度不小于20m,以满足安全监测监控数据要求。

(2)人员定位系统

设计在+300避难硐室两入口安装KJ241-F煤矿用本安型读卡器1台。

(3)专用管路供氧(风)系统(压风管路)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和安监总煤装[2013]10号文件要求,压风管路由+300主井车场接入+300避难硐室,并设臵1处供气阀门,压风管路上设减压、消音过滤装臵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控制在0.1~0.3Mpa之间,每人供风量不低于0.3m3/min,连续噪音控制在70db以内。压风管路进入硐室前20m的管路采用高压软管。

(4)供水施救系统

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要求,结合矿井目前供水施救情况,矿井供水管路由主井+300水平车场接入+300避难硐室内,进入硐室前20m供水管路采用高压软管。设臵为单向供水管路,并在管路上安装手动阀门,保证供水施救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避险情况下为避难人员供水,并能为在紧急情况下输送液态营养物质创造条件。

(5)通信联络系统

本设计将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延伸至井下+300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通信线路采用电话电缆直接接入矿井通信电缆的主线道上,并穿钢管保护埋设在巷道底部引至永久避难硐室内部,硐室外埋管长度不小于20m,埋深不小于0.7m。在避难硐室内安装1部直通矿井调度室的固定电话。采用本质安全型电话机。可确保地面与永久避难硐室的通信联络。

(6)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要求

①具备正压控制及维持措施,专用管路供气系统有减压装臵;

②有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和通讯系统,可及时与地面取得联系;

③硐室内装备有所有避险人员生存等必须设备、设施与物品;

④供电、监控及信号传输管线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埋设于巷底,确保在灾变发生时不被破坏,埋设距离不得低于20m;

⑤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设“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

(四)+300紧急避险设施及装备

+300避难硐室有效容积按容纳60人标准建设,设计硐室总长度48m,其中:两端过渡室长度各3.4m,生存室长度为24m,装备室长度8m,两端通巷设计长度共16m。

避难硐室内装备主要包括专用管路供氧系统;供水施救系统;气体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供电系统。另外,硐室内装备有医疗急救设备、照明设备、灭火器、自救器、水、食品、卫

生设备等必须设备及物品。

根据最大班入井人员数量,紧急避险设施内装备45min隔离式自救器60台,并具有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为避险人员提供生存保障等相应装备。

+300避难硐室基本功能装臵配备见表。

六、管理与维护

(一)建立管理制度

该矿在建立和完善紧急避险系统的同时,应制定《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避难硐室设臵情况,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臵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志,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通风部门和机电部门负责安排人员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避难硐室保持常开状态,确保灾变时人员可以及时进入;配备的各项紧急避险设施上应配有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并且组织员工学习对各项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说明,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事故时能够正确、顺利的使用各项紧急避险设施。

(二)定期维护和检查

各项设施安装维修人员主要以厂家为主,矿井也应配备专业的日常维护人员,对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实现专人管理,专人维护。

由安监部门牵头,机电部门、通风部门、生产技术部门配合,定期对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并且按期更换产品说明书规定需要定期更换的部件及设备。保证储存的食品、水、

药品等始终处于保持期内,外包装要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的时间。

机电部门每10天对配备的设备电源(包括备用电源)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确保各机电设备完好。

各专业部门每年在安监部门牵头下对避险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等。经检查发现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相关部门要及时维护处理,安监部门负责复查。若采掘区域的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安监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采掘作业。

(三)压风系统的防护措施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的要求,为了保证压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制定以下防护措施。

1、矿井压风设臵在地面,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压风机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压风机完好,作到设备能够随时启动。

2、必须装设断油保护装臵和断油信号装臵,必须装设温度保护装臵,在超温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3、吸气口必须设臵过滤装臵,在压风机与风包之间管路的切断阀门前必须装设安全阀。

4、风包应设在地面压风机房外的阴凉处(搭建防雨棚),并应装有超温保护装臵,在超温时可自动切断电源和报警。

5、在风包出口管路上必须加装可靠的释压阀,且释压阀的口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永久固定式避难所设计及施工 安 全 技 术 措 施 编制: 矿长:

一、矿井(避灾)系统概况 黄家山煤矿矿井有4条直通地面的井筒。北翼为主井和行人斜井,南翼为风井和副井。主井:提煤、进风,斜长345m,倾角30°;行人斜井:行人、进风,斜长337m,倾角29°;风井:回风,斜长501m,倾角23°47′;副井:进风、行人、上下材料及设备,斜长499m,倾角24°51′。首采区集中回风石门布置在+1980m高程,距风井口斜长180m处。集中运输石门布置在+1946m高程,距副井斜长230m 处,联络巷长38m,集中运输石门长147m,采区运输巷长474m。当工作面发生灾变(水灾、火灾、瓦斯灾害)时的避灾路线为:工作面采区运输巷集中运输石门联络巷副斜井地面。避灾线路最远平距659m,斜距230m,共计889m。 二、避难所设置位子及服务年限 黄家山煤矿经鉴定和批复为无突出危险性的高瓦斯矿井。根据省、地政府部门的要求,高瓦斯矿井按突出矿井管理,完善“六大系统”,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9 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要求,结合我矿生产运输系统及避灾线路情况,在+1946联络巷设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作为120501回采工作面和120502掘进工作面发生灾变时,灾区人员紧急避险之用。该永久避难硐室服务年限为5a(矿井服务年限12.5a)。

三、避难所设置要求 1、根据井下作业人员数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避难所选择和布置联络巷中(C201煤层底板岩层中)。经钻探结果表明,该地段无地质构造及透水威胁。顶板完整、支护完好,为锚网喷支护。 2、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1946水平为一采一掘,即120501采面和120502掘进面。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变更)》最大班井下人数为25人,所以设计该避难硐室额定人数为27人。 3、避难硐室内配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6、避难硐室外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牌,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悬挂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7、避难硐室内备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三、避难所设计方案 1、按标准方案设计。设计有过渡室、生存室、设备室。净高为2m,长度3m,深5m,度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 置的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0.5 m2的面积。 2、避难硐室的形状采用半圆形,锚网喷支护,内部顶板和墙壁刷成白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1 适应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建造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包括永久避难硐室及临时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检测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避灾硐室。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 分类 分类及代号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根据其服务范围及使用年限,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Y,临时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L。 避难人数 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应满足如下规定: 永久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 临时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硐室结构形式 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 “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硐室有两个安全出口; “凹”字型:硐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口”字型:硐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 临时避难硐室一般采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采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避难硐室不得采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 图3-3-1 “—”型避难硐室

图3-3-2 “凹”型避难硐室 图3-3-3 “口”型避难硐室 硐室型号表示 避难硐室型号表示: DM / 1,临时缺省为3 96,单位为小时(h) 设计避难人数 L、临时避难硐室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根据其服务围及使用年限,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Y,临时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L。 临时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 (1)“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硐室有两个安全出口; (2)“凹”字型:硐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 (3)“口”字型:硐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 临时避难硐室一般采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采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避难硐室不得采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 图3-3-1 “—”型避难硐室

图3-3-3 “口”型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应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硐室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1、功能要求 避难硐室必需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2、位置选择 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临时避难硐室应在服务期间避免受采动损害。 3、安全出口结构 避难硐室安全出口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编制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修2010〕146号)本文来自 3基本要求 3.1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3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3.4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

最新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验收报告(参考)

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验收报告 使用单位: 建设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验收报告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立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文件要求,矿业集团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承担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建设工程。年月日,沈阳研究院已按技术协议要求完成了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建设各项任务,已由沈阳研究院组织各专业人员对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进行实地考察及功能测试,各项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规定。现向煤矿提请验收。 为保证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工程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矿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以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验收小组(人员名单见附表1),并于年月日对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工程进行了现场考核验收。 现场考核情况如下: 一、验收标准 1、《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 15号 2、《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 3、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所签技术协议

二、验收内容 1、验收项目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 2、基本性能 紧急避险设施应具有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小时以上。 3.功能检测 见附表2及五项功能检测报告。 三、验收结论 验收组在现场对永久避难硐室的验收项目进行逐一的认真评审,通过现场按照相关标准的实际展示操作考核,验收组认为按照《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所签技术协议的文件要求,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生存的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运行稳定,功能齐全可靠,符合现有国家标准和相关标准的规定,能够满足煤矿的实际避险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临时避难硐室建设要求

临时避难硐室建设要求 设计要求 临时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煤)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确保服务期间受采动影响小。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入和防止瓦斯集聚、煤层自燃等措施。 临时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 过渡室净面积应不小于2.0米2,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第一道隔离门上设观察窗,靠近底板附近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生存室净高应不低于1.8米,长度、宽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 每人应有不小于0.6米2的使用面积,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应不少于10人,不宜多于40 人。靠近底板附近设置不少于两趟的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 隔离门应不低于井下密闭门的标准,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防水抗压达1Mpa~2Mpa,隔离门上应设置观察窗。隔离门墙周边掏槽,

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 利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过渡舱作为过渡室时,过渡舱外侧门框宽度应不小于300毫米,安装时在门框上整体灌注混凝土墙体。硐室四周掏槽深度、墙体强度及密封性能要求不低于隔离门安装要求。 临时避难硐室应采用锚网、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顶板宜采用半圆拱形,室内顶板和墙壁颜色为浅色,以减轻受困人员的心里压力,硐室地面应高于巷道底板不小于0.2米。 临时避难硐室应接入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 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应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过滤装置具备油水分离功能。 接入的矿井供水管路,应有接口和供水阀。 接入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硐室内的O2、CH4、CO2、CO、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 硐室入、出口处应设人员定位基站,实时监测人员进出紧急避险设施情况。 硐室内应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固定电话。 在井下通往避难硐室的入口处应有“避难硐室”的反光显示标志,标志应符合AQ 1017-2005标准要求。

井下避难硐室设计

井下避难硐室设计 二〇一三年五月

目录 1矿井概况 ........................................................................................................................................ -. .1.. .-. . 2设计内容 ........................................................................................................................................ -. .1.. .-. . 3设计依据 ................................................................................................................................................... 1. 4避难硐室设计 ............................................................................................................................... -.. .2.. .-. 4.1避难硐室位置选择 .......................................................................................................... -. .2.. . 4.2避难硐室设计基本参数 ................................................................................................. -. .2.. . 4.3功能设计及配置.......................................................................................................................... 4. 5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 7.. 6避难硐室使用说明 ................................................................................................................................. 9. 6.1进入避难硐室须知 (9) 6.2操作指南 (9) 7 主要设备材料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规范要求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规范要求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煤矿井下必须形成六大系统,其中施工永久避难硐室以以下规范要求: 避难硐室施工图设计是以矿井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初步设计为依据,额定避难人数80人; 避难硐室内及出口外5m范围内,设计采用混凝土砌碹支护,支护厚度3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在出口5m范围外,20m范围内必须采用不燃性支护材料支护。 过度室密闭门在门洞墙体浇筑时一次固定,混凝土浇筑须满足以下要求: (1)浇筑混凝土时底板、两帮、顶部围岩必须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应形成粗糙面,四周墙帮必须用铁刷子刷洗,经矿工程技术人员验收后,方可浇灌。 (2)用于配制砼的碎石粒径规格为5~25mm,碎石内严禁混入土、木屑、煤粉及铝土岩等杂物,配制前碎石必须用水冲洗干净。砂为中砂,砂内不得有任何杂物。 (3)配制砼时需加入JD-HEA缓凝泵送型防水剂,配合比见产品说明。 (4)浇灌砼必须连续,并严格控制好砼的配比(比例按1:2:3),尤其是水灰比,严禁在墙体内搅拌混凝土。 (5)在浇灌过程中,必须用振动棒捣实,特别是墙体边缘。浇灌

出的砼必须均匀致密,不得出现蜂窝状或局部地方砂浆与碎石分离的现象。 (6)模板与模板之间,模板与围岩之间,必须封严,防止振动时混凝土浆液流出。 (7)交接班时,墙体所留接触面必须拉毛。 (8)由于自重作用,挡水墙顶部混凝土难以充填密实,可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加压或预埋注浆管注浆等方式对顶部进行充填。 (9)注浆管采用DN25的水煤气管,沿轴向每隔100mm钻1个直径10mm的孔,相邻孔呈90°错开,使孔均匀分布在管壁四周。并预先沿墙与巷道拱径向接触线固定,并紧贴拱岩壁。浇筑完,经7d 养护后方可注浆。注浆采用瓦斯抽采封孔注浆泵,浆液采用425号水泥按1:2的水灰比配制成的素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2MPa。 硐室内及硐室外20m范围内压风管、通讯等所有管路均需埋设于管沟内,管沟尺寸见图,管路安设完成后,管沟需用混凝土填实。 硐室内设备安装见设备安装图。 在进入临时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待避时,应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和空气消耗,借以延长避灾时间。硐室内除留有一盏灯照明外,其余矿灯应全部关闭。在硐室内可间断地敲打铁器、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全体避难人员要坚定信心,相信在各级领导和职工的努力下,一定会安全脱险。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措施

习水县龙宝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编写: 矿长: 总工: 编制日期:2012年5月6日

第一章永久避难硐室设计 一、矿井(避灾)系统概况 龙宝煤矿矿井有3条直通地面地井筒.分别为主平硐、副平硐,回风斜井. 运输暗斜井、轨道暗斜井、通风暗斜井分别联通井底车场,三条暗斜井斜长分别为456m、465m、421m.倾角均为16°.首采工作面布置在北翼,工作面标高为+1080m~+1060m高程,接替工作面布置在南翼,工作面标高为+1080m~+1034m高程,当工作面发生灾变(水灾、火灾、瓦斯灾害)时地避灾路线为:工作面 采区运输巷运输石门联络巷运输暗斜井(轨道暗斜井)主平硐(副平硐)地面. 二、避难所设置位子及服务年限 龙宝煤矿经鉴定和批复为无突出危险性地高瓦斯矿井.为完善,“六大系统”,及《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9 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要求,结合我矿生产运输系统及避灾线路情况,在+985m标高井底车场设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作为全矿井+985m标高往上所有采掘工作面发生灾变时,灾区人员紧急避险之用.该永久避难硐室服务年限不少于为5a(矿井服务年限13.7a). 三、避难所设置要求

1、根据井下作业人员数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避难所选择和布置井底车场(C12#煤层底板茅口灰岩中).经钻探结果表明,该地段无地质构造及透水威胁. 2、避难硐室地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地最多人员地避难需要,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永久避难硐室地备用系数不低于1.2. +985m水平为一采两掘,即10501采面和10502掘进工作面.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变更)》最大班井下人数为49人,所以设计该避难硐室额定人数为60人. 3、避难硐室内配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内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地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内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6、避难硐室外设置清晰、醒目地标识牌,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悬挂避难硐室方位地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7、避难硐室内备有简明、易懂地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安全避险. 三、避难所设计方案 1、按标准方案设计.设计有过渡室(不小于3.2m2)、生存室、设备室.避难硐室净高为2.8m,宽度为3.6m,深度33m,根据同时避难最多人数以及避难硐室内配置地各种装备来确定,每人应有不低于 1.0 m2地面积. 2、避难硐室地形状采用半圆形,喷浆支护.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61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 术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 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概况 沙曲矿下龙花垣北四采区由于安全技术措施不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一百零二条: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现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经矿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将北轨大巷6#躲避硐改造成北四采区避难硐室,确保绿色生命通道安全畅通。 由于现躲避硐断面2m×2m×2m不能满足避难硐室避灾要求,为此需刷帮、挑顶、加深巷道断面为5m×2.5m×4m,支护方式为锚网索喷及W钢带联合支护,为保证安全施工特编制此措施予以指导。

二、施工准备 1.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本措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确保施工安全。 2.把所需物料运送到施工地点附近堆放整齐,安设临时风水 管路,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工具。 3.对避难硐室对面1#底抽巷的电缆进行放炮保护,确保巷口周围40m范围内的电缆在放炮过程中不受损坏。 三、基本要求 1.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要求,并考虑并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避难。 2.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施工建设标准

聚全氟板适用于矿用装饰,井下装修,井下候车室,巷道,测风站,变电所,泵房,火药库,避难硐室等的装修,聚全氟板是经国家煤安局认可认证的产品,已在全国各地矿山企业广乏使用。聚全氟装饰板易清洗,不集聚灰尘、细菌;表面平整光滑,色彩丰富,能美化工作环境;符合卫生要求;绿色环保。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如下: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编制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修2010〕146号)本文来自 3基本要求 3.1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范围内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3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煤矿井下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根据其服务范围及使用年限,分为永久避难硐室和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Y ,临时避难硐室的标记为DML 。 临时避难硐室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40人。 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三种结构形式: (1) “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硐室有两个安全出口; (2) “凹”字型:硐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 不小于20m ; (3) “口”字型:硐室仅一个安全出口,在巷道旁边构筑。 临时避难硐室一般采用第(3)种结构形式,也可采用上述三种形式之一;永久避难硐室不得采用第(3)种形式的结构。 图3-3-1 “—”型避难硐室 图3-3-2 “凹”型避难硐室

图3-3-3 “口”型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应设置在采掘区域或采区避灾路线上,主要服务于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区域,服务年限一般不大于5年。 硐室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临时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1、功能要求 避难硐室必需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情况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2、位置选择 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受采动影响,临时避难硐室应在服务期间避免受采动损害。 3、安全出口结构 避难硐室安全出口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

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标准版)

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 施(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15

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标准版) 530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是我公司建成的第一个避难硐室,服务于530采区及南部开拓区域,为保证避难硐室设备、设施在发生故障时的可靠使用,特编写该措施。 避难硐室值班人员或者其它管理、维护人员在发现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向通防科汇报。由通防科负责协调及时组织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在相关故障处理期间,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措施执行。 一、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 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通过供氧控制装置为避险人员输出规定数值的氧气。在钢瓶硐室内放置的O2 钢瓶出口经高压管路并联后集中至减压器,减压器将来自于氧

气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压力进行减压并输出稳定的压力至可调节浮子流量计。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根据避险人员数量进行手动调节,在静坐状态下每人的氧气消耗量大约为0.5L/min。由于减压器输出稳定的压力,因此在浮子流量计调节值一定时,通过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不会随着氧气瓶中的压力变化而变化。530采区避难硐室配备2套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可最大提供满足100人生存96小时呼吸需要的氧气。 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出现的故障可分为可缩短时间继续使用和不可使用两种情况。 如果该装置发生的故障为高压管路连接漏气、高压表故障、低压表故障等可以正常使用或者可以缩短时间继续使用的故障,检查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确保其可正常运行使用。如果在压缩氧气供氧系统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应当首先选择使用压风系统供氧装置供氧;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由于外部管路断开不可使用,可以按照操作说明继续使用压缩氧气供氧装置。 如果该装置发生的故障为减压器、浮子流量计等故障时,该装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内容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试行) 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技术要求 (试行) 1 适用围 本要求规定了煤矿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以下简称避难硐室)的设计、装备、管理等要求。本要求适用于市井工煤矿,包括新建和改、扩建矿井。 2 编制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GB 50215—2005 《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3 基本要求 3.1 矿井应根据井下作业人员和巷道断面等情况,结合矿井避灾路线,合理选择和布置避难硐室或移动式救生舱。 3.2所有矿井在各水平井底车场设置固定式避难硐室。 3.3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应设置采区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防逆流风门外的进风流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外的其他矿井,从采掘工作面步行,凡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米围建设避难硐室或救生舱 突出煤层的掘进巷道长度及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500米时,必须在距离工作面500米围建设避难硐室或设置救生舱。 3.4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需要,并考虑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其中,采区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的避难需求。 3.5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于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前后20m围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符合安全出口的相关要求。若必须设置在煤层中时,应有防瓦斯涌出、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措施。 3.6 井下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处理、温湿度控制、避难硐室外环境参数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基本生存保障等功能,保证在无任何外部支持的情况下维持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员生存96h以上。 3.7 矿井避灾路线图应包含井下所有避难硐室设置情况。避难硐室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牌,并悬挂于避难硐室外。标识牌中应明确标注避难硐室位置和规格、种类,井巷中应有避难硐室方位的明显标示,以便灾变时遇险人员能够迅速到达避难硐室。 3.8 避难硐室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难设施,

煤矿压风自救及避难硐室有关规定

压风自救和避难硐室有关规定 一、突出区域防突反向风门的设置必须符合规定,两道风门应实现连锁,防突风门打开时与墙体的夹角应<90°。 二、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硐室。避难硐室的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避难硐室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避难硐室必须设置向外开启的隔离门,隔离门设置标准按照防突反向风门标准安设。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深度应满足扩散通风的要求,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可能同时避难的人数确定,但至少应能满足15人避难,永久避难硐室每人应有不低于1.0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临时避难硐室每人应有不低于0.9米2的有效使用面积,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 1.2,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1)。 (二)避难硐室隔离墙采用砖、料石或其它材料构筑,墙体厚度不小于0.5m。四周掏槽见煤、岩实体,且不小于0.2m。保证墙体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满足强度要求且严密不漏风。 (三)门框可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但厚度不得小于100mm。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与门扇接触严密。隔离门扇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包制铁皮,保证门扇平整不漏风,背面使用角铁、槽钢或规格120mm×100mm的横梁加固,门扇厚度不小于50mm,平整不漏风。隔离门门轴必须设置在工作面一侧,隔离门能自动关闭。 (四)在避难硐室必须装备压风自救装置、避灾自救物品。压风自救装置按最多避灾人数装备。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3m3/min。如果用压缩空气供风时,应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装置;饮水采用防火系统中的水源,食物不低于最大人数96小时的使用量,每人每天不低于2000KJ。饮用水不低于每人每天0.5L。 (五)避难硐室内应根据设计的最多避难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六)避难硐室内支护必须保持良好,采用压风管路通风,且在周边喷浆或砌墙抹面,防止瓦斯积聚。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

避难硐室管理制度汇编

紧急避险系统 各单位避难硐室管理责任制 一、生产技术部责任制 1、负责在编制矿井及采区设计中,明确避难硐室的位置和规格,并及时安排硐室的施工计划,保证实现“三同时”。 2、负责审查避难硐室施工规程,确保规程内容符合各项规定和设计要求。 3、监督避难硐室的施工,确保硐室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4、加强避难硐室的检查,负责对失修硐室及相关巷道安排维护,确保完好。 二、机电运输部责任制 1、负责避难硐室内机电设备的检查管理。 2、杜绝避难硐室电器设备失爆。对因电器失爆和电器设备管理不当造成的安全隐患,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处理。 3、负责避难硐室的供电设计,为永久避难硐室提供双电源。 三、通防科责任制 1、在矿井延深、采区设计中,提出避难硐室的建设要求,并督促设计单位完成设计。 2、负责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完成避难硐室的设计,并指导有关单位完成避难硐室的安装施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完成。 3、负责监督通防工区对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 4、组织各有关单位完成避难硐室的验收交接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完成竣工资料。 5、负责编制避难硐室救灾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地测科责任制 1、负责提供避难硐室设计地点的地质资料,严禁将避难硐室建设在地质构造地点。 五、生产调度室责任制 1、负责调度避难硐室工程进展情况,并根据会议纪要内容,对相关单位进行考核通报。 2、负责协调避难硐室的施工工作,保证避难硐室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优先运输。为避难硐室的施工提供便利条件。

3、负责避难硐室救灾演练的指挥调度。 4、对避难硐室存在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调度考核。 5、负责硐室内通讯、监控、视频等管理维护。 6、负责硐室内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维护。 7、负责硐室内安全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并对气体传感器按规定定期标校,保证可靠,并建立标校记录。 六、安全监察处责任制 1、负责检查落实避难硐室的施工安全措施,保证措施落实到位,措施不到位的执行有关处罚规定。 2、负责参加避难硐室的施工质量验收,并进行考核。同时参加避难硐室的竣工验收,提出验收意见。 3、负责全矿下井人员的培训,保证下井人员熟悉避难硐室的使用条件和硐室内设备的使用方法。 七、通防工区责任制 1、负责避难硐室设备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发生问题及时汇报调度室安排相关单位处理,建立避难硐室设备设施检查维护记录。 2、负责硐室内外(至主管路)风水管路的维护,确保无漏风漏水现象。 3、负责硐室内压水自救设施及供水施救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正常。 4、负责硐室内隔离式自救器的检查及送检。 5、负责硐室内饮用水的准备,保证水量满足设计要求。 6、负责硐室内食品的准备和检查更换,保证食品不超期变质,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7、负责硐室内消防器材的管理,保证灭火器完好、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8、负责避难硐室的卫生管理,确保地面无脏杂物和积水淤泥,卫生合格。 9、负责空气净化箱内药品的更换工作。 10、按照设计要求,负责指导新建避难硐室管线埋设和设备安装工作。 八、机电工区责任制 1、保证硐室供电可靠正常,负责硐室内开关设备的检查维护。 2、杜绝电器设备失爆。 九、掘进工区责任制 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新建避难硐室的矿建施工任务。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765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采区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标 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概况 沙曲矿下龙花垣北四采区由于安全技术措施不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一百零二条:有突出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采区避难所。现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经矿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将北轨大巷6#躲避硐改造成北四采区避难硐室,确保绿色生命通道安全畅通。 由于现躲避硐断面2m×2m×2m不能满足避难硐室避灾要求,为此需刷帮、挑顶、加深巷道断面为5m×2.5m×4m,支护方式为锚网索喷及W钢带联

合支护,为保证安全施工特编制此措施予以指导。 二、施工准备 1.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本措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分明,确保施工安全。 2.把所需物料运送到施工地点附近堆放整齐,安设临时风水 管路,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工具。 3.对避难硐室对面1#底抽巷的电缆进行放炮保护,确保巷口周围40m范围内的电缆在放炮过程中不受损坏。 三、基本要求 1.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避难要求,并考虑并不低于5%的富裕系数。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避难硐室至少满足15人避难。

2.避难硐室的设置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应力异常区及透水威胁区,并要求尽量布置在岩层中,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 3.避难硐室内应设有压风自救系统,供给压缩空气的压风管,与矿调度直通的电话,配置足量的饮用水和隔离式自救器。 4.避难硐室内应有简明、易懂的使用和操作步骤说明,以指导遇险人员正确使用避灾设施,安全避险。 四、施工方案 1、考虑到此段施工工程量不大(见平、断面图),采用放小炮刷帮、挑顶、加深及人工出矸方法施工。 2、根据巷道实际情况,避难硐室支护方式可适当的调整。

永久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遵义县纸房煤矿 永久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2016年1月 永久避难硐室管理规定

为规范避难硐室的管理,结合我矿井下实际情况,特作如下规定: 一、职责划分: 1、安监科负责永久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负责食品、饮用水、急救药品等物资和各种牌板的更新。每班安排安全员巡检避难硐室。 2、通风队负责永久避难硐室各种设备设施、压风(供氧)、供水等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3、监测监控中心负责避难硐室内通讯、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及监控仪表的日常调校,同时监测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情况。 4、机运科负责监督、检查、维护避难硐室内供电设备设施。 5、安监科负责避难硐室的监管,下井人员使用避难硐室的技术培训工作;负责存档与避难硐室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包括设计资料、各种检查验收资料、设备运转和维护记录、物资更新记录等;负责组织开展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和建立应急演练档案,同时负责向上级单位书面汇报避难硐室运行及应急演练情况。负责监督避难硐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二、维护与物资更新 1、每旬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按规定和产品说明书及时校验、更换硐室内各种仪器、仪表和设备。 2、硐室内食品、水、急救药品每旬进行一次检查,确保其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同时应提前七天予以更换,同时作好记录存档备查。

外包装应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 3、每旬应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全面检查,设置检查牌板,做好旬检记录。 4、每旬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1次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95%时,应及时更换,同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每年对压力表进行1次强制性检验。 5、每旬应对设备电源、开关及变压器进行1次检查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要处理,同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6、每年对避难硐室内设施进行1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同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7、每旬检查避难硐室门是否开启灵活和密封可靠,检查橡胶是否老化,每月润滑保养。 8、避难硐室内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停止本采区内采掘作业。 9、硐室内设备设施需检修时,必须提前向矿调度室办理申请,按照程序审批后方可作业。检修完毕后,应立即恢复各系统,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10、避难硐室要建立仪器调校、设备维护及药品、食品检查、更换的专用台账。 11、每旬检查马桶的自动打包装置是否工作正常。 12、净化系统的风机两次运转间隔时间不大于3个月,每次运转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中平…2013?151号 关于印发《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原煤生产单位,机关各有关业务部门: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标准》已经集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 2013年3月28日 (电子公文)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1 适应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2013年及以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所属矿井永久避难硐室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矿山救护规程》 GB/T 1226 一般压力表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 《河南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验收标准和评分办法(修订)》(豫煤安避险…2013?1号) 《关于加强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通知》(中平…2013?7号)3 分类 3.1 避难人数及防护时间 1.人数 本标准适用于人数50、8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 2.防护时间 依据本标准进行装备的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防护时间为96小时。 3.2 硐室结构形式 避难硐室形式,采用如下两种结构形式: “一”字型:硐室两端分别连接不同的巷道,硐室有两个安全出口; “凹”字型:硐室两端均连接同一条巷道,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m;

图3-2-1 “—”型避难硐室 4 基本要求 4.1 设计 避难硐室施工前,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永久避难硐室应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服务年限一般不低于5年。 硐室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全部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应有一定的备用系数。永久避难硐室的备用系数不低于1.2。 4.2 功能要求 避难硐室应具备安全防护、空气与氧气供给、环境检测/监测、通讯、照明及指示、动力供应、生存保障等系统,配套健全、配置齐全(详见附表、附图)。 硐室工程完工改后,应进行整体气密性检测,在500±20Pa压力下泄压速率应当不大于350Pa/h。 4.3 位置选择 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