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阅读答案

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阅读答案

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阅读答案
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阅读答案

篇一: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阅读答案

《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李清时传》阅读答案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李清时传》阅读答案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预增新筑以免。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二十》)

[注]①帑:国库中的钱币。②葑:芜菁,又名蔓菁。一种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

③节宣:节制和排放。

9.下列加点词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属:连接

b.过高糜帑糜:消耗

c.使汶水南弱而北增弱:减少

d.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相:治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 b.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焉用亡郑以陪邻

c.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 d.因参用其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李清时善于治水的一项是

①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

②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

③于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余

④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

⑤清厘河工征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余万斤

⑥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乾隆皇帝南巡时,有人建议重新挖掘一条水道,便于民船通行,而李清时却力排他议,打通原有水道,改造出一条“副河”。

c.曹县发水时,大水流入微山湖,又从韩庄的湖口流出;而这里的闸口狭窄,水流受阻,清时下令毁掉北面的堤坝,挖沟排水。

d.李清时在任河东河道总督时,运河东岸曾经决口,他主动请求前往治理,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得力措施,使大堤恢复了原貌。

13.把文言文阅读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3分)

(2)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3分)

(3)乃饬所司,当水涨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4分)

文#from 本文来自 end#言文

9.d(观察,察看)

10.b(两个“以”都为连词,表目的。a前一个“于”为介词,在;后一个“于”为介词,向。c前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后一个“而”为连词,表递进。d前一个“因”为连词,于是;后一个“因”为动词,依靠)

12.d(“自请议处,原之”意思是:李清时自己向皇上请求处分,皇上原谅了他)

13.

(1)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多两,修成了两边的堤坝。(3分。注意“奇”“而”等字和省略句的翻译)

(2)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却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3分。注意“制”“乃”“反”“涩”等字的翻译)

(3)(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4分。注意“乃”“饬”“具”“培”等字的翻译)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任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办完丧事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提升为运河道。

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时调任江南准徐道。三十年,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皇上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因为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测量(提供)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河水超过旧堤,全靠预先修筑的新堤才免过水灾。李清时整治征募河工、征收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乾隆三十一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任命他为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这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乾隆三十三年去世。

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常常乘小船出入于荒草丛生的湖泽、河叉废港之中,有时徒步考察巡行,征询走访,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才实施修建工程。城市学校网为您提供文言文阅读题: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三十八·李之芳_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22分,考试时间20分钟! *请点击右侧【开始考试】按钮进行考试,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试卷,试卷提交后能马上查到考试成绩及试卷答案!试卷标签:高中,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三十八,李之芳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卓异,擢刑部主事。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会吴三桂反,十三年,奏请复标兵原额,督习枪炮。疏甫上,耿精忠亦叛,遣其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数道窥渐,浙大震。之芳檄诸将扼仙霞关,调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御寇。时上命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偕赖塔率满洲兵千、绿旗兵二千、乡勇五百,进驻衢州。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宣轻委。之芳曰:“不然。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今日之事,义无反顾。”七月,之芳与赖塔阅兵水亭门,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军坑西。之芳手执刀督阵,或请少避,之芳曰:“三军司命在吾,退即

为贼乘。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守备程龙怯战,斩以徇。麾众越壕拔栅,败之。遣诸将乘胜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源、东阳等地。诏嘉之芳调度有方。上知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困取福建,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曰:“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虽九玉死守河西难猝破,然其南江山,西则常山,皆间道可袭。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王从之芳议。遂进兵大溪滩,复江山,九玉走。欲别取道夺仙霞。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王师下福建,临行,之芳启曰:“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未几精忠降,温、处贼皆溃散。精忠所署置总兵马鹏、汪文生等犹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之芳请会剿。时吴三桂兵寇吉安、袁州,江西兵不能东,乃独遣兵复玉山,文生遁;自白沙关趋德兴,擒鹏;遣郭守金等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诸县。上嘉之芳剿贼邻省有功,加兵部尚书衔。康亲王师将行,遣人问之芳:“所策固万全乎?”之芳曰:“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前军捷书果至,康亲王大喜,以为神。浙乱平,疏请蠲(1)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甚有威惠。入为兵部尚书,调吏部。二十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七年,御史郭琇疏劾大学士明珠,谓内阁票拟②,皆听明珠指挥,上既罢明珠,并命之芳休致。三十三年,卒于家,谥文襄。(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三十八》,有删节).【注】①蠲(juan):同“捐”,免除、去掉。②票拟: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参考译文: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清顺治四年中进士,任浙江金华府推官,被评为卓异的官员,提拔为刑部主事。康熙十二年,李之芳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不久,吴三桂在云南谋反。十三年,李之芳上奏请求恢复标兵原先的人数,督促练习枪炮。奏疏刚刚呈上,耿精忠就在福建发生了叛乱。耿精忠派遣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等数路觊觎浙江,浙江上下震动。李之芳急调手下各将防御仙霞关,派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率兵抗击。当时朝廷命平南将军、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李之芳同赖塔率统领满兵一千人、绿旗兵两千人、兵勇五百人,进驻衢州。众人都认为会城是战略要地,不应该轻易放弃。李之芳说:“不这样。衢州位居上游,如果没有了衢州,这就没有了浙江。今天扼守衢州的事,义无反顾。”康熙十二年七月,李之芳与赖塔阅兵在水亭门阅兵后,带领总兵李荣、副都统瑚图等直逼敌垒,驻军坑西。两军在坑西一带展开激战,李之芳拿着刀亲自督战,左右力劝他稍稍躲避,李之芳说:“我是三军司令,我怕死退避,就会被敌人所乘。今日胜败,决定我的生死!”守备程龙临阵退缩,李之芳按军法处斩严明军纪。部下越壕拔栅,击败了他们。李之芳又派遣各将领乘胜收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源、东阳等地。朝廷嘉奖李之芳调遣有方。朝廷知道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围攻取福建,而李之芳却建议直捣仙霞关,说:“进取之路,不在温州、处州,而是在衢州。虽然马九玉死守河西难以立即击破,但是他南面的江山,西面的常山,都可以从小路袭击。我们的军队一旦进攻,让他们首尾受敌,那么河西的军营就不能独立保存了。”康亲王听从了李之芳的建议。于是进兵大溪滩,收复江山,马九玉逃跑,想另外取道夺取仙霞关。诸将收到李之芳的密信,紧急据关夹击他们,马九玉的将领金应虎等处于困境就投降了。康亲王奉旨入闽,临行前,李之芳说:“亲王只要约束部下不要掳掠财物、妇女,就可以兵不血刃长驱直入福建。”不久,耿精忠投降,温州、处州的敌人溃散。耿精忠的部下总兵马鹏、汪文生等还占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李之芳请求会剿。当时吴三桂的军队占据吉安、袁州,江西的军队不能东进,于是单独派兵收复玉山,文生逃跑;从白沙关急行军到德兴,擒获马鹏;派遣郭守金等收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等县。朝廷嘉奖李之芳在邻省剿贼有功,加封兵部尚书头衔。康亲王的军队将要出发,亲王仍不放心地派人问:“这次发兵果然万全吗?”李之芳答到:“军队已发,若再犹豫,就会士气沮丧,还希望什么成功呢?”李之芳去见康亲王说:“这次行动在我心中已经很久了。放心吧,明日就会有捷报传来!”第二天,前面军队的捷报果然来了,康亲王非常高兴,认为他神机妙算。

浙江叛乱平定后,上疏请求免除遭受战祸州县的赋税,安抚流亡的百姓,很有恩惠。后来做了兵部尚书,又调往吏部。二十六年,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内阁的票拟,都听明珠指挥,朝廷罢免了明珠后,并命李之芳休息。三十三年,卒于家,谥号文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a:卓异,擢刑部主事擢:提拔 b:疏甫上,耿精忠亦叛甫:刚刚 c: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薄:轻视 d: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诣:到,造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本题分数:3分) a:①三军司命在吾,退即为贼乘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b:①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①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①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之芳“善谋”的一组是①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宜轻委②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③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④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⑤所策固万全乎⑥浙乱平,疏请蠲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 (本题分数:3分)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a:李之芳因为在清顺治四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浙江金华府推官,后来又因为功劳大,最终官职做到文华殿大学士。 b:为防备叛乱的耿精忠攻打浙江,李之芳派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等数路保卫浙江,浙江上下对他表示称赞。 c:李之芳与赖塔带领总兵李荣、副都统瑚图等在坑西与叛军展开激战,李之芳对怯战的守备程龙处以斩刑来严明军纪。 d: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认为在内阁票拟时大学士都听从明珠指挥,李之芳受到牵连,回家休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然。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 (本题分数:3分)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2)我们的军队一旦进攻,让他们首尾受敌,那么河西的城池就不能独立保存了。 (本题分数:4分) 请填写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3)朝廷嘉奖李之芳在邻省剿贼有功,加封兵部尚书头衔。 (本题分数:3分) 请填写答案: (请在横线上填写答案) 剩余秒试卷提交中。。。 *请点击右侧【开始考试】按钮进行考试,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试卷,试卷提交后能马上查到考试成绩及试卷答案!

上一试题:阅读题:徐悲鸿绘画思想下一试题:

篇四: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霨:“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霨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霨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曰御览集。网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曹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咸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州鹾贾逋课数万逋:拖欠

b.坐索债殴毙负债者坐:犯罪

c.王五及谦并论死论:讨论

d.标示指趣,自号渔洋山人指:通“旨”,意旨

2.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则释起龙而罪曹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士祯以瞻徇夺官申之以孝悌之义

d.宗钟惺,则失之纤仄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3.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品格的一组是()

①严反坐,宽无辜②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

③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④王五及谦并论死

⑤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⑥以瞻徇夺官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王士祯因博学善诗被举荐,深受康熙赏识,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康熙还亲自索要他的诗作精品,定名为《御览集》。

c.王士祯担任户部侍郎、刑部尚书时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徐起龙等冤案减刑,又力争将萧儒英、曹氏等人绳之以法。

d.王士祯既是政绩卓著的重臣,又是著名文学家,杰出诗人。他首倡诗学“神韵说”,开一代诗风,影响深远。

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共16分)

(1)典四川试,母忧归,服阕,起故官。(4分)

(2)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3分)

(3)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3分)

(4)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2分)

(5)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2分)

(6)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2分)

【答案】

1.c

2.b

3.d

4.c

5.(1)士祯主掌四川省考试,因母丧归家,服丧期满,重新被任命为户部郎中。

(2)按照旧例,裁断案件应该交付九卿评议。

(3)明末文学衰微,诗家学习袁宗道兄弟,却不免粗俗;

(4)丞相申屠嘉听说这件事,非常生气,就想凭借晁错的这个过错写成奏章请求诛杀晁错。(5)到了家里,公子延请侯生坐在上首的座位并一一向宾客引荐他。

(6)韩厥告诉赵朔让他赶快逃走,赵朔不愿意,说:“你如果确保不断绝赵氏的祭祀,朔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

【解析】

1.论:判决,定罪

2.a. 副词,才/副词,却、竟然。 b.连词,表并列。 c.介词,因为/介词,把。d.连词,却/连词,如果

3.②表现王士祯的诗才④是三法司的判决⑥是说王士祯屈从私情

4.“刑部尚书”应为“副都御史”

5.(1)“典”“母忧”“服阙”“起”各1分(2)“故事”“断狱”“下”各1分(3)“季”“敝”“失之俚俗”—意为“过失在于鄙俗”。意思对即可;各1分(4)“因此过”、句意各1分(5)“引”、“赞”各1分(6)“恨”、“必”各1分

皇上关心文学,曾经悠闲舒缓地问大学士李霨:“现在世上谁最博学善诗文?”李霨回答是王士祯。又问冯溥、陈延敬等,他们的回答同李霨一样。皇上在懋勤殿召见士祯,士祯赋诗很合皇上心意。改任翰林院侍讲,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皇上征要他的诗,士祯辑录呈上三百篇,定名为《御览集》。

(后来)升为刑部尚书。按照旧例,裁断案件要交付九卿评议论。当年士祯官任副都御史时,力争杨成减刑。官任户部侍郎时,力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二人减刑,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却又力争将之法办。徐起龙被曹氏诬陷,士祯(最终)释放了徐起龙而将曹氏定罪判罚,并且追究这起案件中徇私舞弊之人,都服罪。等到王士祯主管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都因救父杀人而被判处死刑,士祯说:“这类案件应当就他们是否救父而定罪,不应当以他们是否杀人而定罪。”于是改判缓决,奏请皇上,回复同意。

康熙四十三年,王士祯因王五、吴谦案件被罢官。王五过去是工部一名工匠,用钱买了一个通判职务;吴谦本是太医院官,因索债打死负债者犯罪。案件交付刑部研究,判处王五流放,吴谦免罪,王士祯认为判得轻重悬殊。(于是)改判王五只是免官。又交付三法司严厉审问,王五及吴谦(最后)一并判处死刑,又揭发出吴谦曾请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的事情,王士祯被以“瞻徇”(屈从私情)的罪名革职。康熙四十九年,皇上眷念老臣,下诏复职。康熙五十年,(王士祯)逝世。

明末文学衰微,诗家,学习袁宗道兄弟,却不免粗俗;师法钟惺,却不免纤巧(文风不正)。王士祯天赋很高,学问极博,以“神韵”为宗。用司空图的“味在酸成外”、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明自己的诗歌理念旨趣,自号“渔洋山人”。主导清初文坛数十年。

篇五: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阅读答案

上留意文学,尝从容问大学士李:“今世博学善诗文者孰最?”以士祯对。复问冯溥、陈廷敬等皆如蔚言。召士祯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直南书房。上征其诗,录上三百篇,日御览集。

迁刑部尚书。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士祯官副都御史,争杨成狱得减等。官户部侍郎,争太平王训、聊城于相元狱皆得减等,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徐起龙为曾氏所诬。则释起龙而罪曹.,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及长刑部,河南阎焕山、山西郭振羽皆以救父杀人论重辟,士祯曰:“此当论其救父与否,不当以梃刃定轻重。”改缓决,入奏,报可。四十三年,坐王五、吴谦狱罢。王五故工部匠役,捐纳通判;谦太医院官,坐索债殴毙负债者。下刑部,拟王五流徙,谦免议,士祯谓轻重悬殊,改王五但夺官。复下三法司严鞫,王五及谦并论死。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士祯以瞻徇夺官。四十九年,上眷念诸旧臣,以为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诏复职。五十年,卒。

明季文敝,诗者习袁宗道兄弟,则失之俚俗;宗钟惺,则失之纤仄。士祯姿禀既高,学问极博,独以神韵为宗。取司空图“味在酸成外”、严羽“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标示指趣,自

号渔洋山人。主持风雅数十年。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三》,略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年,典四川试典:主持,掌管

b.断狱下九卿平议狱:案件

c.王五及谦并论死论:判决,定罪

d.又发谦托刑部主事马世泰状发:发现

io.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祯募款代输之,事乃解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则释起龙而罪曹②草拂之而叶变

c.①士祯以瞻徇夺官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徐起龙为曹氏所诬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士祯“刚正不阿、宽政爱民”品格的一组是

①入对懋勤殿,赋诗称旨②逮系久不能偿,士祯募款代输之

③而衡阳左道萧儒英,则又争而置之法④案其所与私者,皆服罪

⑤改缓决,入奏,报可⑥以瞻徇夺官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处理扬州盐商拖欠税款案时,盐商被拘捕后很久仍不能偿还税款,王士祯就募款代为缴纳,使事情得以解决。

b.王士祯因博学善诗被举荐,深受康熙赏识,升为侍读,到南书房值班。康熙还亲自索要他的诗作精品,定名为《御览集》。

c.王士祯担任户部侍郎、副都御史时力争为杨成、王训、于相元、徐起龙等冤案减刑,又力争将萧儒英、曹氏等人绳之以法。

d.王士祯既是政绩卓著的重臣,又是著名文学家,五十岁时去世。他首倡诗学“神韵说”,开一代诗风,影响深远。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0屈原列传(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十) 屈原列传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D.厚币委质事楚 C[A项,“濯”同“浊”;B项,“指”同“旨”;D项,“质”同“贽”。]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 B.又因厚币用事 ..者臣靳尚 C.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 ..击秦 D[A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B项“用事”,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C项“明年”,古义:第二年,文中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屈平之.作《离骚》 ②邪曲之.害公也 B.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②以.浮游尘埃之外 C.①顷襄王怒而.迁之 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D.①战于.蓝田 ②使于.齐,顾反 A[A项,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①“以”连词,表目的;②“以”连词,表结果,因而。C项,①“而”连词,表顺承;②“而”连词,表转折。D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到。]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屈平属草稿未定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C.蝉蜕于浊秽 D.其后楚日以削 A[B项,“祖”名词用作动词,效法;C项,“蝉”名词用作状语,像蝉……那样;D项,

“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举贤以自佐 C[C项与例句均是被动句。A项,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 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C.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 D.“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B[屈原的“屈”应该是“氏”。] 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信而见疑,___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 (2)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3)夫圣人者,________________。 (4)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忠而被谤(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3)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4)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受物之汶汶者乎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

湖北省襄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 2018年襄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答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止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光阴流失如梭,发展苍海桑田。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 )线,出世界屋脊,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 )绣壮美的华夏大地,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 ..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 ..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 ....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 ....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襄阳“环保奶奶”运建立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襄阳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5月18日,市博物馆举行了“重现古城晨钟暮鼓”活动。随着昭明台顶楼两侧的巨钟大鼓铿锵声韵响彻襄阳古城上空,人们的思绪也被带入遥远的时空。____。 借这次活动,再现古代城市生活场景,让大家重新体味传统钟鼓文化。 ①现在,城市钟鼓早成绝响,古时时间如何报?钟鼓如何敲?现代人对此已经非常陌生。 ②同时,钟鼓还起到警戒、提示城门启闭的作用,这也是政治的需要。 ③在古代,钟鼓楼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其主要功能是报时。 ④古时没有钟表,日晷、刻漏、更香等授时、计时工具也是由官方垄断管理。 ⑤所以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报时系统,这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④⑤② C.③④⑤②① D.①③④②⑤ 6.“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少年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常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能学习到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更能触摸到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定的理想信念——________。(2分)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口口口口口口口?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了却君王天下事,口口口口口口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清史稿_列传-左宗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清史稿?列传I 左宗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清史稿?列传I 左宗棠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 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 狂也。而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年且四十,顾谓所亲曰: “非梦卜敻求①,殆无幸矣!” 咸丰初,广西盗起,张亮基巡抚湖南,礼辟不就,林翼敦劝之,乃出叙。 守长沙功,由知县擢同知直隶州。亮基移抚山东,宗棠归隐梓木洞。骆秉章至湖 南,复以计劫之出佐军幕,倚之如左右手。僚属白事,辄问:“季高先生云何? 由是忌者日众,谤议四起,而名日闻。同里郭嵩焘官编修,一日,文宗召问: 识举人左宗棠乎?何久不出也?年几何矣?过此精力已衰, 汝可为书谕吾意, 及时出为吾办贼。”林翼闻而喜曰:“梦卜敻求时至矣!” 四年正月,条上新疆建行省事宜,并请与俄议还伊犁、交叛人二事。诏遣 全权大臣崇厚使俄。俄以通商、分界、偿款三端相要。崇厚遽定约,为朝士所纠, 议久不决。宗棠奏曰:“自俄踞伊犁,蚕食不已,新疆乃有日蹙百里之势。今崇 厚又议畀俄陬尔果斯河及帖克斯河,是划伊犁西南之地归俄也。武事不竞之秋, 有割地求和者矣。兹一矢未加,遽捐要地,此界务之不可许者也。俄商志在贸易, 其政府即广设领事,欲藉通商深入腹地,此商务之不可许者也。臣维俄人包藏祸 心,妄忖吾国或厌用兵,遂以全权之使臣牵制疆臣。为今之计,当先之以议论, 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臣虽衰慵无似,敢不勉旃。”上壮其 嘉许之,崇厚得罪去,命曾纪泽使俄,更前约。六年四月,宗棠舆榇②发肃 五月,抵哈密。明年正月,和议成,交还伊犁,防海军皆罢。 论曰:“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 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 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九十九》有删节 “若 言,

《隋书列传第三》阅读答案及译文

《隋书列传第三》阅读答案及译文 郑译, 字正义, 荥阳开封人也。 译颇有学识, 兼知钟律, 善骑射, 周武帝时, 译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 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鸟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 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鸟丸轨,上 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 已。勿为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后坐 亵狎皇太子, 帝大怒, 除名为民, 太子复召之, 译戏狎如初。 因言于太子曰: “殿 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译颇专 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刘昉数言于帝,帝 复召之,顾待如初。 初,高祖①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叉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及高祖为 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 赐玉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士从,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 丛。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 宽谕之,接以恩礼。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译自以被疏,阴呼 道士章醮②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译叉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 名。 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有删节) 【注】①高祖:指睛文帝。②章睡: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 6.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帝亲总万机 总:统管 B.愿殿下勉著仁孝 勉:努力 C.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 营:经营 D.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 敕:告诫 7.下列“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以为御正下大夫 B.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 C.以上柱国公归第 D.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3 分)
1/6

《屈原列传(节选)》最终版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 2、积累文言知识。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学习《史记》的人物传记时,能将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与人物事迹的介绍结合起来理解。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教师点拨讲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叹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志行高洁、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体会司马迁为屈原立传目的,引导学生努力追求和构建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研读文中的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对《离骚》的评介,屈原与渔父的对话等三段文字,理解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 (二)难点:联系作者司马迁的生平,理解作者为屈原立传的目的,引导学生思考感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中的相关段落,导入新课。“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太史公自序》 【今天,我们来学习《屈原列传》,看看司马迁是怎样认识与评价屈原的。】 二、朗读课文,生字注音。 属(zhǔ)草稿相随属(zhǔ) 惨怛(dá)帝喾(Kù) 举类迩(ěr)而见(xiàn)义远濯(zhu?)淖(nào) 皭(jiào)然绌(黜chù)详(佯yáng)离(罹lí)忧 丹淅(xī) 滋垢(g?u)屈匄(gài)靳(jìn)尚 被(披pī)发枯槁(gǎo)《哀郢(yíng)》赵不内(纳nà) 三闾(lǚ)大夫温蠖(hu?) 汨(mì)罗汶汶(mén) 何不餔(bū)其糟而啜(chu?)其醨(lí)皓皓(hào)鱼父(fǔ) 【课文较长,让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师生共同梳理归纳文言知识。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研习课文 认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太史公曰……”),理解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 1、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结合文章第3段,思考: (1).司马迁是怎样认识《离骚》的? (2).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马迁“悲其志”又是为什么?

史记《商君列传》(一)-作文

史记《商君列传》(一) 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商君书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公叔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 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 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请复见鞅。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罢而去。 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 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卫鞅复见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 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 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然亦难以比德於殷周矣。 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 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 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

高中语文文言文《清史稿黎士弘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黎士弘,字娩曾。少读书山中二十年,笃于孝友。顺治十一年,举顺天乡试..,授江西广 信府推官。锄强纠贪,奸咒敛戢。理献牍,脱无罪数百人,时为语曰:“遇黎则生。”署玉山 fl事,真后城小草二尺,不辨街苕,居民才二十二家。士弘立学建治,招集流亡,垦田定赋,民复旧业。裁缺,改授永新知县。政清狱简,与民休息。甲诉乙, ___________ 犹青笑诘之□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县吏左梅伯有叔富而无子, 梅伯纠贼劫杀之,获贼而梅伯逃。士弘抵任,叔妻哭诉,阴迹梅伯匿安___________ “此旧事。前官不了,余安能按之?”数月,梅伯归,叔妻复诉,置不问。梅伯且出 收叔遗产,叔妻号于庭曰:“公号廉明,今宽杀人者罪,且占寡妇田,何得为廉明!”阳怒, 批其牍曰:“止问田土,不问人命。”梅伯益自得,赴县诉理,乃笑谓曰:“候汝三载矣!” 梅 伯遂伏法。其善断狱多类此。考最,擢陕西甘州同知。复考最,擢江南常州知府。王辅臣叛, ? ? 河东失守。士弘以兵集当谋帅,言于巡抚,谓:“恢复河东,非用河西兵不可;用河西兵,? ? 非提督张勇不可。”疏入,授勇靖逆将军,节制诸镇。复兰州,士弘赞画功为多。署甘肃按 察使,按失守官吏罪,务平允。调宁夏道。严守御,安反侧,免卫所逋粮七万五千石。康熙 ? ?十六年,寇平,以功进布政使参议。母老乞归,家居几三十年。卒,年八十。士弘备兵甘山 时,取晋辛宪英语:“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因以名其堂。 (节选自《清史稿?黎士弘传》) 10.下列对文屮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 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B.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 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C.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此非临讼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D.甲诉乙/悔婚伪为卷为证/擘视卷轴/竹犹青/笑诘之曰/若订婚/三载卷轴竹色犹新 /此非临讼 伪造者乎/甲乃服罪/

《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梁睿,字恃德,安定乌氏人也。睿少沉敏,有行检。魏恭帝时拜渭州刺史。齐人来寇,睿辄挫之,帝甚嘉叹,拜大将军。武帝时,历敷州刺史、凉安二州总管,俱有惠政,进位柱国①。 高祖总百揆②,代王谦为益州总管。行至汉川而谦反,遣兵攻始州,睿不得进。高祖命睿为行军元帅,率步骑二十万讨之。时谦遣开府李三王等守通谷,睿使张威击破之,擒数千人,进至龙门。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险为营,周亘三十里。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谦将麾下三十万讨之。睿斩谦于市,剑南悉平。 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唯南宁酋帅恃远不宾。睿上疏曰:“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拓土开疆,王者所务。南宁州,其地沃壤,多是汉人,既饶宝物,又出名马。今若往取,仍置州郡,一则远振威名,二则有益军国。其处与交、广相接,路乃非遥。汉代开此,本为讨越之计。”高祖深纳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许。后竟遣史万岁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 睿威惠廉著,民夷悦服,望逾重,高祖阴禅之。薛道衡从军在蜀,因说睿曰:“天下之望,已归于隋。”密令劝进,高祖大悦。及受禅,顾待弥隆。睿复上平陈之策,上善之,下诏曰:“公英风震动,妙算纵横,清荡江南,宛然可见。公既上才,若管戎律,一举大定,固在不疑。但肤初临天下,政道未洽,恐先穷武事,未为尽善。”睿乃止焉。 睿时自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于是征还京师。及引见,上为之兴,命睿上殿,握手极欢。睿退谓所亲曰:“功遂身退,今其时也。”遂谢病于家,阖门自守,不交当代。睿初平王谦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为时所忌,遂大受金贿以自秽。由是勋簙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上令有司案验其事,主者多获罪。睿惶惧,上表陈谢,请归大理。上慰愉遣之。十五年,从上至洛阳而卒,时年六十五。谎曰襄。 史臣曰:李穆、梁睿,皆周室功臣,高祖王业初基,俱受腹心之寄。故穆首登师傅,睿终盾殊宠,观其见机而动,抑亦民之先觉。 (选自《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有改动) 注释:①柱国:最高武官名。②百揆:百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都令王宝执之执:捉拿 B.窃以柔远能迩柔:安抚 C. 及受禅,顾待弥隆隆:尊祟 D.及引见,上为之兴兴:喜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地沃壤,多是汉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恐民心不安,故末之许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屈原列传》古文赏析

《屈原列传》古文赏析 《屈原列传》古文赏析【作品介绍】 《屈原列传》是《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生平的部分,选编时删去原文中收录的《怀沙》赋,加上了司马迁为该传写的赞语,作为本文的最末一段。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以委婉典雅的辞藻,讴歌了屈原高尚的品德和爱国的精神,感叹了世道的不公,表达了对屈原深切的同情。 【原文】 屈原列传 出处:《史记》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③。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④,争宠而心害其能⑤。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

伐其功⑦,(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⑧。 【注释】 ①博闻强志: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②娴:熟习。③任:信任。④同列:同在朝班,即同事。⑤害:妒忌。⑥属:写作。⑦伐:自我夸耀。?⑧疏:疏远。? 【原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①,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②。离骚者,犹离忧也③。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④,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⑤,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⑥,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⑦,《小雅》怨诽而不乱⑧,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⑨。其文约⑩,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3)。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14)。濯淖污泥之中(15),蝉蜕于浊秽(16),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17),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8)。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注释】 ①聪:听觉灵敏,此处指明辨是非。②幽思:苦闷深思。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附译文翻译_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文言文阅读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得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

《清史稿·宋荦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宋荦,字牧仲,河南商丘人,权子。顺治四年,荦年十四,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 ..。 逾岁,试授通判.康熙三年,授湖广黄州通判,以母忧 ..去,十六年,授理藩院院判,迁 刑部 ..通永道。二十六年,迁山东接察使。..员外郎,榷赣关,还迁郎中。二十二年,授直隶 再迁江苏市政使,察司库亏三十六万有奇,荦揭报督抚,责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偿.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钢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 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二十七年,擢江西巡抚。湖广叛卒夏逢龙为乱,征江西兵赴剿,次九江,挟饷缺几哗变。荤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先行粮,兵乃进。至南昌受事,旧栽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余人,谋劫仓库,应逢龙以叛。荤诇知之,捕得美玉、大相,众恂恂,荦令即斩以徇,谕众受煽惑者皆贷不问,众乃定,江西采竹木,饶州供 紫竹,南康、九江供檀、楠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虽官捐,实为民累,荦疏请动支正 帑采买。三十一年,调江苏巡抚。苏州滨海各县遇飓,上元、六合诸县发山水,淮,扬,徐属县河溢。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倒,发江宁、风阳仓储米麦散赈。别疏请除太湖 傍坍地赋额,户部以地逾千亩,令详察,肇再疏上陈,上特丸之。荤在江苏,三遗上南巡,嘉荦居官安静,迭蒙赏赉,以荦年逾七十,书“福”“寿”字以赐,四十四年,擢 吏部尚书,四十七年,以者乞罢,濒行,赐以诗。五十三年,诣京师祝圣寿,加太子少师,夏踢以诗,还里,卒,年八十,赐祭葬。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一》)10.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_,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都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B.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C.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厘,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D.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厦/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荧例/斤一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卫,古代亩名,清代选拔各族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又在其中特选御前侍卫。 B.母忧,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遇母亲去世一般停职守丧三年,期间不婚娶不赴宴。 C.刑部,主管刑罚,最高官员为刑部尚书,在清代与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 D.直隶,即直接隶属,清入关不久成立直隶省,包括今北京郊区、河北、天津等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辈少年出仕,官运亨通。他十四岁时以大臣儿子的身份入仕,先后任黄州通判、理藩院判、刑部员外郎、山东按察使等,在吏部尚书任上退休。 B.宋荦为官清正,严惩腐败。他担任江苏布政使之时,发现官库亏损了三十六万多,于是他将此情况上报总督巡抚,责令以前的布政使偿还亏损的钱财。 C.宋荦平定叛乱,坚决果断。他任江西巡抚时,湖广叛卒夏逢龙旧部李美玉、袁大相纠集三千多人,响应叛乱,宋荦杀掉他们示众,很快稳定了局势。 D.宋荦致绩卓著,多次受赏。他年老退职后,皇帝两次以诗赏赐,被加封为太子少师;去世后,皇帝在祭葬上予以赏赐,可见皇帝对他十分赏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荦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充行粮,兵乃进。 (2)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倒,发江宁、风阳仓储米麦散赈。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原文及翻译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原文及翻译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郡,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①,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②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①诐,(bì)不正,邪僻。 ②《隋书》为唐代魏徵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泾川县)人。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品格、气概不凡,一定会使我们的宗族兴盛。”西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太学学习,泛览了经书和史书的要略,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在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到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命彦光担任岐州刺史。开皇二年,皇上驾临岐州,很赏识彦光的才能。几年之后,彦光调任相州刺史。彦光以前在岐州任刺史时,那儿的民风很质朴,彦光用为政安定的方式来治理,使得一郡的风俗人心都受到了教育感化。等到了相州,依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治理。相州治所邺都的民风不淳,民众大多善变而狡诈,他们对彦光编了歌谣,说他不能够治理州郡、教化民众。皇上听到了这个歌谣就责备了彦光,最终因此获罪而被免官。一年多以后,被任命为赵州刺史,彦光对皇帝说:“请求再任命我为相州刺史。我将改变方法,期望能有办法来改变那儿的民风,来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再次任命他为相州刺史。相州的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前来的,没有不嘲笑他的。彦光一到任,就揭发隐匿的奸邪之徒及其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一郡之内人们都非常惊骇。当初,北齐灭亡之后,世族士绅和读书人大多迁居关内,只有工匠、商贩和乐户人家迁移聚居在州城的外城一带,因此民风险恶邪僻,无端地编造歌谣诽谤、控告官员,频繁地挑起许多事端。彦光想要革除这些弊端,就用俸禄延请中原的儒学大师,在每个乡里建立学校,不是圣贤的学说不准教授。从此民众都能够克制自励,民风大有改变。有一个滏阳人焦通,性好酗酒,在对待父母的礼法上有过错,被堂弟告发。彦光并没有处罚他,而是把他带到州中的学校,让他在孔子庙里参观。焦通于是就受到了感化而醒悟,又难过又惭愧,无地自容。彦光就教训他,等他明白道理之后就让他回家了。后来焦通改正了过错,磨砺自己的品行,最终成为了有善行的士人。彦光用德行来教育、感化民众的行为,都如这样的情况。官吏民众都被他感化而爱戴他,相互之间都没有了争执。 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这句话再简

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屈原列传》(节选) 习题 《屈原列传》(节选) 习题 1.下列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短于顷襄王短:揭露短处 B.顷襄王怒而迁之迁:调动官职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列:班列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称为鼻祖 2.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⑥此不知人之祸也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A.①②⑥⑧/③④⑤⑦B.①⑥⑦⑧/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3.翻译下列文句。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屈原爱国忠君的一组是() 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②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⑤虽流放,眷顾国,系心怀王,不忘

欲反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A.①②③B.④⑤⑦C.③④⑤D.④⑤⑥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众人皆醒,何不其糟而啜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以身以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科?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科?”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5.选出对加黑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形容:形体和容貌 B.新沐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 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科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 6.选出对加黑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选出“举世馄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翻译正确一项是() A.整个世道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着流水去推波助澜呢? C.整个世界都污浊不清,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并推波助澜呢? D.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您为什么不像流水那样推波助澜呢? 8.选出不符合渔父所说“圣人”条件的一组人物() ①屈原②文天祥③李白④苏洵⑤辛弃疾⑥史可法⑦归有光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⑦D.②③④⑥⑦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48)

2020学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不乐(yàng) A.嗔.怪(chēn)攲.斜(qī)妖娆.(ráo)怏怏 .. B.豢.养(huàn)累赘.(zhuì)炽.热(zhì)屏.息凝神(píng) C.狭隘.(ài)坍.塌(dān)蜷.伏(quán)黄发垂髫.(táo) D.污秽.(huì)龟.裂(jūn)砾.石(lì)戛.然而止(gǎ)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亵渎云宵原驰蜡象根深地固 B.繁琐修葺无精打彩左右逢源 C.怂恿聒噪矫揉造作姗姗来迟 D.踌躇缥渺轻歌慢舞走投无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的等待中,这个受伤严重的老人终于被消防队员救了出来。A.楼房倒塌已过去了三个小时,在扣人心弦 .... B.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中国的长期战略,也是优先对外发 .... 展的方向。 ,令C.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但绕城而流的锦江河水面如镜,碧波荡漾,清风习习,两岸垂柳楚楚动人 .... 人陶醉。 D.铜仁市公安局组织万山区、松桃自治县、江口县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集中收网行动,让黑恶分子无.了。 地自容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B.初中三年,我们学习鲁迅先生很多作品后,鲁迅先生对我们一点都不陌生。 C.能否搞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老师代课的任务。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B.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C.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D.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 ②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③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 ④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清史稿·李世熊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清史稿·李世熊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清史稿·李世熊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少负奇才,植大节,更危险,无所惧。于书无所不窥,然独好韩非、屈原、韩愈之书。年十六,补弟子员,旋中天启①元年副榜。兴化司李佘昌得其文,争元□主司,弗得,袖其卷去,日:“须后作元也。”典闽试者,争欲物色之为重。 甲申②后,自号寒支道人,屏居不见客。征书累下,固谢却之。凡守、令、监司、镇将至其门者,罕能一识面。闽中拥唐王监国③,用大学士黄道周荐,征拜翰林博士,辞不赴。尝上书道周,感愤时事。及道周殉节,上《褒恤孤忠疏》,时恤问其孤嫠。 顺治初,师入闽,帅遣某生移书,逼入都,且言:“不出山,祸不测,”世熊复之日:“死生有命,岂遂悬于要津之手?且某年四十八矣,诸葛瘁躬之日,仅少一年;文山尽节之辰,已多一岁。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时蜚语腾沸,世熊矢死不为动,疑谤旋亦释。 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名大震。辛卯、壬辰间,建昌溃贼黄希孕剽掠过宁化,有卒摘其园中二橘,希孕立鞭之,驻马园侧,视卒尽过口行。粤寇至,燔民屋,火及其园,贼魁刘大胜遣卒扑救之,曰:“奈何坏李公居?”当时虽匹夫匹妇,无不知有寒支子者。 世熊积垒块胸中,每放浪山水,以写其牢骚不平之概。尝诣西江,交魏禧、魏礼、彭士望诸子,相与泛彭蠡,登庐山绝顶。耿精忠反,遣伪使敦聘,世熊严拒之。自春徂冬,坚卧不起,乃得免。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有为不善者,曰:“不使李公知也。”年八十五,卒于家。 世熊有三弟,早世,遗子女,抚育装遣之。馈遗其亲戚终身。又独建祖祠,修祖墓,编述九世以来宗谱。凡祭祀,必亲必谨。父墨量遇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清史稿·李世熊传》,有删节) ①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②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号。此年发生了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事变。 ③1646年,明皇族后裔唐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二十天后,朱聿键在福州称帝。 【参考译文】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从小就有特别的才华,树立了远大的志向,经历过危险,但没有害怕的时候。在读书方面没有不贯通研究的,然而特别喜好韩非、屈原、韩愈的文章。十六岁的时候,补弟子员,不久就中了天启元年的副榜,兴化司李佘昌获得了他的文章,在主考面前替他争第一,没有办成,带走他的文章时说:“待以后再做第一名吧!”连在闽主持典试的官员,也争相以得到他的文章为重。 甲申后,自号寒支道人,归隐不见外客。征召他为官的书信连续不断,他坚决辞谢推却。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柳彧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柳彧传》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试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七世祖卓,随晋南迁,寓居襄阳。父仲礼,为梁将,败归周,复家本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谓彧曰:“大丈夫当立名于世,无容容而已。”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杀,馀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至尊思治,无忘寝兴,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上善之,干子竟免。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馀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赐绢布二百匹、氈三十领,拜仪同三司。彧尝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于秀,秀复赐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杨素奏彧以内臣交通诸侯,除名为民,配戍怀远镇。行达高阳,有诏征还。至晋阳,值汉王谅作乱,遣使驰召彧,将与计事。彧为使所逼,初不知谅反,将入城而谅反形已露。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谅怒,囚之。及谅败,杨素奏彧心怀两端,以候事变,迹虽不反,心实同逆,坐徙敦煌。杨素卒后,有诏征还京师,卒于道。 ——《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5.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谓优老尚年尚:尊重 B、素由是衔之衔:畏惧 C、故素未有以中之中:陷害 D、坐徙敦煌坐:获罪 6.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彧正直士”的一组是 ①彧少好学,颇涉经史②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③后以忤旨免④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⑤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⑥彧度不得免,遂诈中恶不食,自称危笃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②③⑤ 7.以下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还没有分家,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B、隋高祖非常赏识柳彧的忠诚耿直,称他是“国之宝”,多次表彰他,不断升迁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