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指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作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抽油机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i

e p p =η 其中,抽油井的有效功率是指将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是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总的消耗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可由现场测试取得,抽油井的有效功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Q·H·ρ·g

P e =————————

86400

式中:Pe ——有效功率,KW ;

Q ——油井日产液量,m 3/d ;

H ——有效扬程,m ;

ρ——油井液体密度,t/m 3;

g ——重力加速度,g=9.8m/s 2;

其中有效扬程:

(Po —Pt )×1000

H=Hd + --————————

ρ·g

式中:Hd ————油井动液面深度,m;

Po ————井口油压,MPa;

Pt ————井口套压,MPa;

二、抽油机井平衡合格率

1、抽油机井平衡度

抽油机井稳定运行过程中,下冲程时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时最大电流比值。(80-100%合理,小于80%欠平衡,大于100%超平衡)。

平衡度=(I 下行峰值/I 上行峰值) ×100%

采液用电单耗: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2、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

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占总开井数的比值。

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S合格/S总)×100%

式中:S合格—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

S总—抽油机开井总数。

三、抽油机井泵效

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η=(Q实/Q理)×100%;

式中:η—泵效(%) Q实—指核实日产液量(m3/d);

Q理—泵理论排液量(m3/d);

其中:Q理=×10-3×S×N×D2

式中:S—冲程(m) N—冲数(n/m) D—泵径(mm);

四、采液用电单耗

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集输系统运行效率测算及评价

靖安联合站集输系统运行效率测算及改造分析 编写: 摘要:油气集输是油田地面工程的主体, 油气集输和处理水平对油田的开发和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现在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测试油田油气集输系统效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论文对原油集输系统中有代表性的站场及管道进行集输系统效率测算、分析,并对导致系统效率低的环节进行改造,提高系统效率,可对整个油田集输系统效率定位及提高起到指导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油气集输 系统效率 测算 前 言 长庆油田自投入开发以来生产已超过30年,部分老区块原油产量不断递减,含水量大幅度上升, 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开发期,站库“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油气集输系统的一部分管网、设备存在陈旧老化、能耗高、效率低、腐蚀严重等问题, 已进入更新高峰期,急需对集输系统进行优化改造,而我国现在还没有比较成熟的测试油田油气集输系统效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对原油集输系统中有代表性的站场及管道进行集输系统效率测算、分析,并对导致系统效率低的环节进行改造,提高系统效率。 一、集输系统效率测算方法 根据《原油集输系统效率测试和单耗测算方法 SY/T5264-2006》对采油三厂具有代表性的大站点测算集输系统效率。 1.1集输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1 1 [()/()]100%n n y y sy si li i DWi i i DWi i i i B Q w R B Q w R ηηη===???+??+??∑∑ i B ——某站的耗气(油)量,m 3/h 或kg/h ; sy η——原油集输系统效率,%; li η——某站管道管效,%; y DWi Q ——某燃料基低位发热量,kJ /m 3或kJ/kg ; si η——某站站效,%; R ——电能的折算系数。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简析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简析 一、机采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研究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可将机采效率效率影响因素分解为地面因素、地下因素和设计管理因素。 1、地面因素 机采井地面效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电机效率、皮带传动效率、减速箱和四连杆机构效率。 (1)抽油机电动机在正常运行时均以轻载运行,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使电机负载率低,对机采系统效率影响较大。根据抽油机电机负载率与效率的关系曲线,当电机负载率低于20%时,随着负载率的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上升幅度较大,当电机负载率高于20%时,随着负载率的提高,电机运行效率上升缓慢,当电机负载率高于40%时,随着负载率的提高,电机运行效率基本稳定在90%。根据抽油机电机运行工况特点,确定20%-40%为抽油机电机经济负载率。适度降低电机功率,不但能提高电机负载率,而且可以降低电机空耗产生的无功功率损失,减少耗电量,提高系统效率。 (2)传动皮带和减速箱对机采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动过程中摩擦造成的功率损失。 (3)抽油机四连杆机构,它对机采系统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摩擦传动过程的功率损失和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弹性变形所造成的损失。抽油机各部件松动或润滑保养不好,造成抽油机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变形,致使抽油机不平稳运行,从而无功耗电,影响机采效率。 2、井下因素 (1)油管柱功率损失直接影响到机采系统效率的高低,其损失主要包括油管漏失损失、产出液与油管内壁产生的摩擦损失和油管弹性伸缩损失等。 (2)抽油杆的影响体现在抽油杆功率的损失,包括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损失、抽油杆与井下液体的摩擦损失和杆柱弹性伸缩损失,与生产参数的确定有直接关系。 (3)抽油泵效率是机采系统井下效率重要的一部分,其功率损失主要为抽油泵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损失、泵漏失损失和产出液流经泵阀时由于水力引起的功率损失。 (4)盘根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杆与盘根盒中密封填料的摩擦损失,突出表现在密封填料的材质、产出液含水率的高低和井口对中程度等方面。 3、设计和管理因素 (1)生产参数的选择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直接通过井下效率的高低和油井免修期的长短反映出来。其中,泵径、泵深、冲程、冲次的大小对杆柱和液体的惯性载荷、泵阀球的运动、柱塞的有效行程及运动状态都起着决定作用。 (2)抽油机不平衡也会影响到机采系统效率,不仅影响到连杆机构、减速箱和电动机的效率和寿命,而且会加大电动机内耗,使油井耗能增加,系统效率降低。 (3)井口回压、套压的影响,油井井口回压的存在, 增加了上冲程时的悬点载荷力, 当井口回压增加时, 相当于增加了抽油杆的重力, 上冲程悬点载荷增加, 导致电机耗能增加。井口回压过高, 悬点载荷增大, 亦可造成泵的漏失, 影响机采井系统效率。当套压过大, 降低了泵举升的有效扬程, 导致机采井系统效率下降。 二、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对策 通过分析找出影响机采井系统效率的因素, 我们对症下药, 从地面、井筒、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对抽油机井进行综合治理,提高了机采井系统效率, 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如何提高抽油机平衡率

如何提高抽油机平衡率 一、立项的目的、意义、现状 随着油田节能形势的要求,如何使抽油机井达到平衡状态,节能降耗显愈来愈为重要,我队有抽油机井146口,每月开井近134口,但抽油井平衡率只有70%左右,一直以来达不到厂矿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小组选择这一课题进行活动,力争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活动分析造成抽油机井平衡率低的各种因素,并针对要因采取对策。 2、通过活动加深了员工对抽油机井管理重要性,加强管理,提高抽油井管理水平。 3、强化管理制度的执行,杜绝违反操作规程和不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现象。 三、预期目标及成果验收条件 经开展本课题活动使目前抽油机井平衡率有所提高,降低影响抽油机井不平衡因素。 四、抽油机井平衡率简介 抽油机井平衡率作为油井管理中的重要指标,抽油机悬点在工作中承受着脉动负荷,由于其在工作过程中的不对称性,上下冲程相差很多,一般来说,上冲程载荷大,下冲程载荷小,使得上冲程电机所受负荷很大,电机做功大,而下冲程电机做功小,还会呈现出负功状态,造成悬点紧拉着旋转口使得电机受力不均而造成的抽油机失去平衡。因而会对抽油机产生损害。这种损害表现在:第一,浪费电能,降低抽油机的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这是由于抽油机在工作中担负的负荷过大,下冲程带着电机运转造成的。第二,由于抽油机在工作中,载荷很不均匀,致使抽油机发生震动,进而对其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第三,会使曲柄旋转不平衡,失去均匀的转动速度,进而影响到抽油机以及泵体工作,从而对油井产量产生影响。因此,在抽油机工作过程中,在单井必须要保持其平衡率在85%

以上。 五、抽油机不平衡造成的危害 1、对电机:由于抽油机不平衡引起电机负荷不均匀,上冲程中电动机承受着极大的负荷,下冲程中抽油机带动电机运转,造成功率的浪费,降低了效率缩短了电机寿命。’ 2、对抽油机:由于抽油机曲柄运转不平衡,使抽油机发生振动,导致各连接螺丝松动,易出现故障,影响抽油机装置的使用寿命。 3、对抽油泵及抽油杆:由于运转速率不平衡,影响了抽油杆和泵的正常工作。 六、抽油机平衡方法 按照平衡原理和平衡装置所安装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机械平衡和气动平衡两类(一)机械平衡 1、游梁平衡:游梁的尾部装设一定重量的平衡板以达到平衡的目的。这是一种简单的平衡方式。 优点:平衡块重量轻,螺丝固定,谪书考便; 缺点:安装位置高,平衡过重会产生较大的损性力,所以平衡块不宜加得太多。适用;驴头悬重在3吨以下的轻型抽油机。 2、曲柄平衡:将平衡块安装在曲柄上来进行平衡的方式叫曲柄平衡。 优点:调整方便,通过调整其在曲柄上的位置及平衡块重量就可以完成。 缺点:重量大,离心力大,易发生机械事故。 适用:驴头悬重在10吨以上的重型抽油机 3、复合平衡:是在同一台抽油机上,既有游梁平衡,又有曲柄平衡的叫复合平衡。 优点:调节方便,小范围调整时,可调整游梁平衡块,大范围调整时,则调整曲柄平衡块。 缺点:惯性力和离心力依然存在 (二)气动平衡 利用气体的可压缩性储存和释能量,来达到平衡目的的方式叫气平动平衡。优点:减少了抽油机的动负荷及震动,平衡效率高。

对信息系统运用的理解

对信息系统运用的理解——臧家瑞 在前面的一系列文章中,我们探讨了财产保险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围绕核保、核赔以及核算方式等专题做了不同程度的阐述,而后又着重对车险的经营管理进行了探讨。要想把这些理念和方法贯穿于日常的经营管理实践的话,则离不开信息管理系统的正确运用。因此本文重点谈一谈对信息系统运用的理解。 在此提到的信息系统是指以核心业务管理系统为中心,包括再保险系统、财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完整的满足产险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正确运用对于产险的经营管理如此重要呢?首先,时至今日,电脑的应用如此之广泛,已经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的前提下,借助电脑可以使各项工作准确高效地完成,最大限度地提高质量和效率;其次,对于产险经营来说,由于其标的数量众多、标的间差异大、事故频繁,大量、繁杂、每天不断变化的承保理赔数据需要汇总统计和分析处理。作为经营决策和管理沟通的依据,如此巨量数据的处理离开具有强大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的电脑支持是难以实现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保险竞争格局的形成,各级保险业务管理者的经营意识在不断提高,相应地会根据发展变化的市场而不断调整其经营策略。在目前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上,谁有高效率,谁就能抢占先机,以优质快捷的服务取胜,树立公司品牌,成为市场中的赢家,而信息系统已成为保险公司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竞争、满足客户需求的最有效工具。因此,对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程度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能力,对其使用熟练程度则直接反映出各级管理者的经营水平。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可以说国内各产险公司对信息技术都重视有加,在信息系统开发和网络建设上都有相当大的投入,尤其是近期即将实施的车险条款费率自由化,更是引起大家对信息系统的空前高度重视。但是,虽然大多数公司在IT建设的投入上不能说不大,但从实际收到的效果看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什么做了这么大的投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是由于所启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对信息系统的不正确理解应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抽油机平衡判断方法与调整方案比较

抽油机平衡判断方法与调整方案比较 发表时间:2015-02-05T15:37:53.9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12期下供稿作者:宋先龙 [导读] 油田生产中抽油机平衡调整方法较多,每种方法的调整效果不同。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宋先龙 摘要:油田生产中抽油机平衡调整方法较多,每种方法的调整效果不同。分析了评价抽油机平衡的3个基本准则,指出3个评价标准均可通过提取抽油机单冲程功率曲线中的信息获得。对抽油机调平衡后,使其同时满足3个基本准则时,可认为抽油机处于理想的平衡状态。现场试验测试和数据分析表明:采用准则二中的功率法调平衡后,抽油机可同时满足准则一和准则二,并接近准则三的要求,可实现抽油机平衡调节。 关键词: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准则;功率法;电流法 由于游梁式抽油机复杂的机械运动,使抽油机的平衡调整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的油田生产中,抽油机平衡的评价标准通常采用“电流法”,当下冲程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最大电流之比在80%~110%时,认为抽油机处于平衡状态。然而,电流法检验抽油机平衡时会出现假平衡现象,这是由于抽油机下冲程时会产生电机倒发电现象,而钳形电流表采用的电流互感器无法判断电流的相位导致误判,生产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无法准确评价抽油机的平衡。因此,电能法、示功图法、平均功率法、曲柄轴转矩法等相关方法被广泛讨论。为达到节能、延长减速箱寿命、操作简便的综合目标,本文讨论了抽油机平衡评价准则原理,指出抽油机平衡的3个基本准则。若抽油机运行中能同时满足3个平衡准则时,则抽油机工作状态最佳,处于较节能的状态。 1 抽油机平衡判断原则 根据《游梁式抽油机平衡的评价标准》中规定,电流法和平均功率法是抽油机调平衡的方法,但这2种方法都可归于基本准则:1)准则一:抽油机的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对外做功相等。2)准则二:悬点上、下冲程中减速箱曲柄轴峰值转矩相等。3)准则三:整个冲程中减速箱曲柄轴转矩的均方根值最小。(1)准则一。这一准则通常用于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装置的设计,根据此准则可计算出平衡装置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A0为 A0=(Au+Ad)/2 (1) 式中:Au为上冲程抽油杆柱下落所做的功;Ad为下冲程提拉抽油杆柱和油柱所做的功。A0可通过抽油机的实测示功图,或者利用静力示功图求得。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对外做功可转化为电动机的输出电能,而电动机输出电能与输入电能成正比。因此,可通过测量电动机上、下冲程的输入电能是否相等来判断抽油机平衡状态,也称为电能法。式(2)表示电动机功率曲线的上冲程所包围面积和下冲程所包围的面积相等,即上、下冲程电动机对外做功相等。则有 (2) 式中:Iu、Id为上下冲程的输入电流;U为输入电压;cosφ 指电动机功率因数;t为抽油机工作时间。当下冲程与上冲程对外做功之比在80%~110%时,则认为抽油机平衡。(2)准则二。这一准则通常用于游梁抽油机的平衡状态检验与调整,但减速箱曲柄轴的转矩测量比较繁琐,通常可根据实测的光杆示功图及转矩因数表来绘制转矩曲线。这样的测量过程不利于现场的实际应用。由于电动机的输入电流和功率与减速箱曲柄轴转矩近 似成正比,因此人们通常比较上冲程和下冲程的电流峰值和功率峰值来取代曲柄轴转矩峰值。 (3)准则三。调整抽油机平衡是为延长抽油机使用寿命,即希望减速箱曲柄轴输出转矩最小。在不平衡的抽油机上,曲柄轴输出转矩通常有正有负,因此转矩的平均值Ma无法反应实际的载荷,通常采用均方根转矩Mf来反映减速箱曲柄轴的载荷情况。均方根转矩与平均转矩之比为周期载荷系数,其反映载荷转矩的波动程度。均方根转矩和平均转矩的表达式为 从节能角度分析,若使抽油机最节能即使电动机的变动损耗最小,而变动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电动机的电流取决于载荷转矩。因此,要求电动机载荷转矩的均方根值最小。只要保证曲柄轴转矩的均方根值最小,就能保证电动机负载转矩均方根值及电流的均方根值最小,即电动机工作在节能状态。因此,曲柄轴的均方根转矩最小时,抽油机可安全节能地工作。电动机的载荷转矩通常不易测量,但功率容易测量。对于转差不大,转速变化较小的电动机,近似认为电动机转速与曲柄轴角速度是常数,曲柄轴转矩与电动机输入功率大体成正比。 可利用电动机的均方根功率的极小值作为判据对抽油机平衡率进行调节。只有当功率曲线傅里叶级数的正弦分量占主要作用时,这种调节方式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 调整判断方法 2.1 电流法 尽管电流法测试抽油机平衡时会出现假平衡状态,但这种方法简单,仍被采油单位所采用。实际应用时对非平衡抽油机进行调整,(3) 式中:ΔR为达到平衡时平衡块的移动量;Mmax为抽油机最大转矩;Wb为平衡块重;Wmax、Wmin为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S为冲程;n为冲次。该方法适用于现场抽油机平衡状态较好情况,当抽油机严重不平衡时,此方法无法有效调整平衡。 2.2 功率法 功率法是通过测量电动机的功率变化曲线,分析抽油机的平衡情况,当下冲程和上冲程最大功率的百分比在80%~100%之间时,则认为功率平衡,此值通常不大于100%。这种判断方法与电流法原理相同,但该方法可以克服抽油机的假平衡现象,即当抽油机带动电动机发电时,测量的功率曲线为负值。 3 调整原则比较 由以上分析可知:准则一采用抽油机上、下冲程功率曲线的面积比;准则二采用上、下冲程功率曲线的峰值比;准则三是对功率曲线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使抽油机工作时电动机均方根功率取得极小值。任何一种平衡准则都与电动机功率曲线相关,因此,通过对功率曲线进行分析可实现抽油机平衡率调节。当抽油机处于良好平衡状态时,曲柄轴转矩曲线等效于功率曲线。抽油机的上、下冲程是对称的,采用准则一和准则二来判断平衡率将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准则三需要滤除曲线的一阶正弦分量,得到不同的功率曲线。若对新功率曲线

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因素分析

影响抽油机系统效率的因素分析 首先电动机和抽油机对地面效率影响较大。在抽油机选型时,由于过分考虑设备的“储备”能力,部分油井选择的抽油机型过大(包括装机功率),发生“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这种“大马拉小车”的结果是抽油机额定载荷与实际载荷相差较大,电机负载率较低,地面效率明显下降,对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极为不利。这种工况下电动机自身工作效率低,一般运行效率在额定效率50%以下。 行,地面效率较低。调节抽油机平衡,可以降低单井耗电量,降低电机功率,减少空耗损失,提高地面效率。抽油机要达到100%的平衡度是较困难的,但依据机型和井况的不同,应尽力把平衡度控制在80%~120%之间。调平衡是提高系统效率中投资小,见效快的一个办法。 测试表明,岔河集油田抽油机井平衡度小于80%和大于120%共有69口井,约占总井数的16%。 径、冲次等抽汲参数不合理。部分抽油机井的液面在井口,却仍用小泵径、慢冲次的工作制度,导致系统效率过低。此外,抽油机“五率”达标率低,电机皮带过松,盘根过紧等对油井整体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泵况对井下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泵、管漏失严重影响井下效率。实际上,泵的正常漏失量(柱塞与衬套间的设计漏失量)很小,因而它对井下效率影响很小,这里的“漏失”是指除正常漏失外的所有漏失即非正常漏失。通过现场憋压等测试手段分析,岔河集油田30%以上的油井存在不同程度的管漏失及泵筒间隙磨大、游动凡尔、固定凡尔漏失。泵的非正常漏失,不仅会减少有效功率,而

且将增加井下损耗。二是气体影响井下效率。高气油比使得泵充满度降低,甚至气锁,影响了泵的排量系数,对井下效率影响很大。虽然测试井中高气油比井的井数不多,但因为其系统效率很低,平均系统效率仅为12%,远低于整体平均系统效率24.5%。三是供液不足影响井下效率。部分油井供液能力差,沉没度不够,导致泵充满度降低,泵效低下,影响了井下效率。 油井产液量与井下效率的关系 油井结蜡、出砂及抽油杆的磨擦导致杆柱载荷增大,造成杆柱有效功率降低,井下无功损耗增加,影响了井下效率。深泵挂及尼、扶杆的大规模应用也导致杆柱载荷增大。此外,井斜也加剧杆管偏磨,井下阻力损耗增加,导致井下功率损失。偏磨类油井比较多,占全部油井的32%。 抽汲参数(泵径、泵深、冲程、冲数等)的匹配有若干个,总有一个是投资省、系统效率高的最佳方案。因此必须对抽汲参数进行优选。即使同一区块的油井在油藏地质条件、供液能力、气油比等个体特征也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落实到具体的单井上,必须根据每口井的具体条件进行单井优化设计。根据井况选择合理的泵,以适应含气、出砂、结蜡等井况的要求,同时应用配套技术,来解决抽油井受气、砂、蜡等影响泵效的矛盾。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机采系统节能指标 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指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作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抽油机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P e P i 其中,抽油井的有效功率是指将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是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总的消耗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可由现场测试取得,抽油井的有效功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Q, H- p - g P e= ----------------------------- 86400 式中:P e——有效功率,KVV Q-一油井日产液量,m3/d ; H—有效扬程,m P——油井液体密度,t/m3; g --- 重力加速度,g=9.8m/s2; 其中有效扬程: (P L Pt)x 1000 H=Hd + - ------------------------ P - g 式中:H ------------ 油井动液面深度,m; P ------------ 井口油压,MPa; Pt ---------- 井口套压,MPa; 二、抽油机井平■衡合格率 1、抽油机井平■衡度 抽油机井稳定运行过程中,下冲程时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时 最大电流比值。(80-100%合理,小于80%欠平衡,大于100%? 平衡)

平衡度=(I下行峰值/I上行峰值)X 100% 采液用电单耗:油片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M油井日耗电量,Kw, CH油井日产液量,t3/d 2、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 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占总开井数的比值。 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S合格/S总)X 100% 式中:S合格一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 S总一抽油机开井总数。 三、抽油机井泵效 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 = (Q实/Q 理)X 100% T] 式中:门一泵效(%) Q实一指核实日产液量(m3/d); Q理一泵理论排液量(m3/d); 其中:Q理=1.1304 x 10一3 x Sx NX D 式中:S一冲程(m) N 一冲数(n/m) D —泵径(mm); 四、米液用电单耗 油片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M油井日耗电量,K^『油井日产液量,t3/d

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

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工作研究理论 工业工程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工作效率,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起源于泰勒提倡的“时间研究”的吉尔布雷斯提出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是用科学法则代替经验法则,确定一名工人每日公正合理的工作量,并采用秒表测定,制定工时定额。“动作研究”是通过研究改进操作和动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1936年“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结合为一体。随着动作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延伸到对操作和作业流程的研究,逐步形成了“方法研究”(Method Study)的完整体系,时间研究的技术也日益丰富和完善,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现了众多的预定时间标准,它们可以说是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的完美结合。到了40年代中期,“时间研究”则更名为“作业测定”(Work Measurement)。至此,“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两部分结合在一起统称为“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是作业系统。作业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的功能、达到系统的目标,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所形成的有机整体。作业系统的目标表现为输出一定的“产品”或“服务”。作业系统主要由材料、设备、能源、方法和人员等五方面的因素组成,其结构如图2.1所示。为了使作业系统达到预定目标,在系统转换过程中需经常检查测定作业活动的时间、质量、成本、柔性。“时间”包括作业活动的进度、消耗的人工数及交货期等方面;“质量”既包括制成品的质量,也包括转换过程的质量;“成本”是指变换过程中各项耗费的总和,它反映出作业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作业活动的时间、质量、成本和柔性根据检测结果再反馈到作业系统,进行控制和调整,使作业活动按预定项目进行。“柔性”是指企业具备的为顾客提供多种类型产品的能力,以及对需求变化的能力。 工作研究又称为基础IE,最显著的特点是:只需很少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才力等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

抽油机平衡判断标准与调整方法

抽油机平衡判断标准与调整方法 发表时间:2014-09-03T16:11:22.18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6期下供稿作者:单体琴于春兰 [导读] 为达到节能、延长减速箱寿命、操作简便的综合目标,本文讨论了抽油机平衡评价准则原理,指出抽油机平衡的3 个基本准则。 现河采油厂采油一矿单体琴于春兰 摘要:油田生产中抽油机平衡调整方法较多,每种方法的调整效果不同。分析了评价抽油机平衡的3 个基本准则,指出3 个评价标准均可通过提取抽油机单冲程功率曲线中的信息获得。对抽油机调平衡后,使其同时满足3 个基本准则时,可认为抽油机处于理想的平衡状态。现场试验测试和数据分析表明:采用准则二中的功率法调平衡后,抽油机可同时满足准则一和准则二,并接近准则三的要求,可实现抽油机平衡调节。 关键词: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准则;功率法;电流法由于游梁式抽油机复杂的机械运动,使抽油机的平衡调整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的油田生产中,抽油机平衡的评价标准通常采用“电流法”,当下冲程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最大电流之比在80%~110%时,认为抽油机处于平衡状态。然而,电流法检验抽油机平衡时会出现假平衡现象,这是由于抽油机下冲程时会产生电机倒发电现象,而钳形电流表采用的电流互感器无法判断电流的相位导致误判,生产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无法准确评价抽油机的平衡。因此,电能法、示功图法、平均功率法、曲柄轴转矩法等相关方法被广泛讨论。为达到节能、延长减速箱寿命、操作简便的综合目标,本文讨论了抽油机平衡评价准则原理,指出抽油机平衡的3 个基本准则。若抽油机运行中能同时满足3 个平衡准则时,则抽油机工作状态最佳,处于较节能的状态。 1 抽油机平衡判断原则根据《游梁式抽油机平衡的评价标准》中规定,电流法和平均功率法是抽油机调平衡的方法,但这 2 种方法都可归于基本准则:1)准则一:抽油机的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对外做功相等。2)准则二:悬点上、下冲程中减速箱曲柄轴峰值转矩相等。3)准则三:整个冲程中减速箱曲柄轴转矩的均方根值最小。 (1)准则一。这一准则通常用于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装置的设计,根据此准则可计算出平衡装置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A0 为A0=(Au+Ad)/2 (1)式中:Au为上冲程抽油杆柱下落所做的功;Ad为下冲程提拉抽油杆柱和油柱所做的功。A0 可通过抽油机的实测示功图,或者利用静力示功图求得。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对外做功可转化为电动机的输出电能,而电动机输出电能与输入电能成正比。因此,可通过测量电动机上、下冲程的输入电能是否相等来判断抽油机平衡状态,也称为电能法。式(2)表示电动机功率曲线的上冲程所包 围面积和下冲程所包围的面积相等,即上、下冲程电动机对外做功相等。则有 式中:Iu、Id为上下冲程的输入电流;U为输入电压;cosφ 指电动机功率因数;t为抽油机工作时间。当下冲程与上冲程对外做功之比在80%~110%时,则认为抽油机平衡。 (2)准则二。这一准则通常用于游梁抽油机的平衡状态检验与调整,但减速箱曲柄轴的转矩测量比较繁琐,通常可根据实测的光杆示功图及转矩因数表来绘制转矩曲线。这样的测量过程不利于现场的实际应用。由于电动机的输入电流和功率与减速箱曲柄轴转矩近似成正比,因此人们通常比较上冲程和下冲程的电流峰值和功率峰值来取代曲柄轴转矩峰值。(3)准则三。 调整抽油机平衡是为延长抽油机使用寿命,即希望减速箱曲柄轴输出转矩最小。在不平衡的抽油机上,曲柄轴输出转矩通常有正有负,因此转矩的平均值Ma无法反应实际的载荷,通常采用均方根转矩Mf来反映减速箱曲柄轴的载荷情况。均方根转矩与平均转矩之比为周期载荷系数,其反映载荷转矩的波动程度。均方根转矩和平均转矩的表达式为从节能角度分析,若使抽油机最节能即使电动机的变动损耗最小,而变动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电动机的电流取决于载荷转矩。因此,要求电动机载荷转矩的均方根值最小。只要保证曲柄轴转矩的均方根值最小,就能保证电动机负载转矩均方根值及电流的均方根值最小,即电动机工作在节能状态。因此,曲柄轴的均方根转矩最小时,抽油机可安全节能地工作。电动机的载荷转矩通常不易测量,但功率容易测量。对于转差不大,转速变化较小的电动机,近似认为电动机转速与曲柄轴角速度是常数,曲柄轴转矩与电动机输入功率大体成正比。 可利用电动机的均方根功率的极小值作为判据对抽油机平衡率进行调节。只有当功率曲线傅里叶级数的正弦分量占主要作用时,这种调节方式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2 调整判断方法2.1 电流法尽管电流法测试抽油机平衡时会出现假平衡状态,但这种方法简单,仍被采油单位所采用。实际应用时对非平衡抽油机进行调整, 式中:ΔR为达到平衡时平衡块的移动量;Mmax为抽油机最大转矩;Wb为平衡块重;Wmax、Wmin为悬点最大和最小载荷;S为冲程;n为冲次。该方法适用于现场抽油机平衡状态较好情况,当抽油机严重不平衡时,此方法无法有效调整平衡。 2.2 功率法功率法是通过测量电动机的功率变化曲线,分析抽油机的平衡情况,当下冲程和上冲程最大功率的百分比在80%~100%之间时,则认为功率平衡,此值通常不大于100%。这种判断方法与电流法原理相同,但该方法可以克服抽油机的假平衡现象,即当抽油机带动电动机发电时,测量的功率曲线为负值。 3 调整原则比较由以上分析可知:准则一采用抽油机上、下冲程功率曲线的面积比;准则二采用上、下冲程功率曲线的峰值比;准则三是对功率曲线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使抽油机工作时电动机均方根功率取得极小值。任何一种平衡准则都与电动机功率曲线相关,因此,通过对功率曲线进行分析可实现抽油机平衡率调节。当抽油机处于良好平衡状态时,曲柄轴转矩曲线等效于功率曲线。抽油机的上、下冲程是对称的,采用准则一和准则二来判断平衡率将得到相同的结果,而准则三需要滤除曲线的一阶正弦分量,得到不同的功率曲线。若对新功率曲线采用准则一和准则二时,将与原功率曲线得到不同的平衡率;而准则二仅考虑上、下冲程的峰值功率,信息量偏少,在实际应用中与准则一得到的平衡结果存在差别。由此可见,采用3 种平衡准则分别调节抽油机时,将得到3 种不同的平衡效果,具体哪种情况

关于“效率优先”

关于“效率优先” 《中外洗衣》杂志“高层视点”文稿 ?效率优先 前不久公司组织了一次客户交流会,来参加的是各地社会洗涤公司的负责人,我在会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后我们将坚持“节能,高效,环保”的产品发展方向,一切与此原则相背离的产品将不会再组织开发,但如果企业需要将这些考虑因素进行一个重要度先后排序的话,大家会做怎样的选择呢?老板们几乎清一色的回答是“高效”。 不言而喻,这个答案的潜台词是当前解决效率问题将会比解决能耗问题要来得更迫切,让我略感诧异。原以为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洗涤行业来说,实现“环保”在目前更多体现的还是社会责任,外部制约压力暂时还不大,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冲”,但“节能”和“高效”对洗涤公司来说都应该同等重要,毕竟现在洗涤消耗类成本也是上升明显,两者的重要度应该会是在伯仲之间的。 探究这个高度一致性答案的主要缘由,就是对洗涤公司来说,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洗涤规模的逐步扩大,员工待遇成本急速上升和员工变动效率损失的巨大压力已经成了洗涤公司经营者们最头痛的问题,急切地需要有更高效率的产品或方案来帮助企业解决这个当务之急,希望通过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运用来实现技术升级,降低运营风险,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作为洗涤设备企业,当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效率优先”毋庸置疑地已经成为了我们制定当前产品策略的最重要依据。 ?产出效率 效率被定义为一定的投入量与所产生的结果的比率,可以定量也可以定性来衡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管理上,在经济上,在工作上,在工程上,甚至在我们的社会关系当中,效率体现都无处不在。洗涤公司经营过程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出效率,管理可以出效率,企业文化可以出效率,员工熟练程度和工作积极性可以出效率,工艺流程和方法可以出效率,工作质量和洗涤质量可以出效率,包括上述提到的“节能”本身所涉及到的成本因素也是运营效率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是前述“高效”答案中所涉及到的效率内含,是指洗涤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实现尽量少用人工同时获得更多产出的能力,即产出效率。通情况下,经营者期望的产出效率是指所购买的各种类型洗涤设备所具有的单位时间内稳定的产出能力,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单机效率和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一、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是指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作功能量与系统输入能量之比,即抽油机的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i e p p =η 其中,抽油井的有效功率是指将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是指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总的消耗功率。抽油机的输入功率可由现场测试取得,抽油井的有效功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Q·H·ρ·g P e =———————— 86400 式中:Pe ——有效功率,KW ; Q ——油井日产液量,m 3/d ; H ——有效扬程,m ; ρ——油井液体密度,t/m 3; g ——重力加速度,g=9.8m/s 2; 其中有效扬程: (Po —Pt )×1000 H=Hd + --———————— ρ·g 式中:Hd ————油井动液面深度,m; Po ————井口油压,MPa; Pt ————井口套压,MPa; 二、抽油机井平衡合格率 1、抽油机井平衡度 抽油机井稳定运行过程中,下冲程时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时最大电流比值。(80-100%合理,小于80%欠平衡,大于100%超平衡)。 平衡度=(I 下行峰值/I 上行峰值) ×100% 采液用电单耗: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2、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 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占总开井数的比值。 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S合格/S总)×100% 式中:S合格—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 S总—抽油机开井总数。 三、抽油机井泵效 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η=(Q实/Q理)×100%; 式中:η—泵效(%) Q实—指核实日产液量(m3/d); Q理—泵理论排液量(m3/d); 其中:Q理=×10-3×S×N×D2 式中:S—冲程(m) N—冲数(n/m) D—泵径(mm); 四、采液用电单耗 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综合业务系统性能提升探讨和建议

1.综合业务系统现状分析。 根据同事和用户的反应,综合业务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针对用户 1.对业务挖掘不够深,系统只对传统的手工操作使用电脑替代而已,并没对业务进行 挖掘,带来价值不深。 2.系统响应太慢(针对部分界面和不确定的时间)。 3.交互操作别扭,以及易用性不高 ●针对公司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 1.维护及其麻烦,代码注释不清晰。 2.缺少统一规范,导致实现同一功能出现多种写法,不便于后来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 的理解和重用。 3.对于可以重用的封装好的组件和代码,没用详细的文档说明和获取的统一渠道,不 便于新来员工的沿用,造成程序开发的不统一和不一致。 2.结合当前技术如何改进. 1)首先讨论下系统响应慢的原因: 综合业务系统的程序架构大概如下图所示。 由于后台的持久层hibernate和事物处理层spring都是业界成熟技术,而且拥有大量的成功案例,这些技术是不会造成性能问题的,而后台业务逻辑类虽然是由程序员完成,但该类主要保证的是业务逻辑的正确性,也不会对性能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性能问题以及优化主要集中在dorado的前端,以及数据库的数据抓取。 Web前端性能优化手段: 1.减少html/jsp文件的大小。由于每次用户请求都需要重新从服务器上加载jsp/html 文件,当该文件越庞大则下载和解析时间就会越多。一般应该控制该文件在2000 行以下,大概是100kb以下。而公司在开发一些应用中并没有注意或者使用技术手

段去避免这些问题,比如生产经营下的合同管理界面的jsp源代码大概是 1万7千多行,文件大小大概是1.2MB ,解析和下载花掉的时间 解析和初始化时间就要将近5秒钟(第一次访问),这还是内部网中使用,如果使用外网访问的话,下载时间会成倍的增加,这样会显得更慢。 技术解决方案: 像上面类似的拥有大量逻辑应用的界面是完全可以用技术手段进行避免的。 观察该界面,其实用户点击时只需要显示一个table和几个按钮,再就是tabSet中的一个简单意见界面。也就是这些控件必须是在初始化页面时一定要实现的控件。

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效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效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摘要21世纪计算机科技的应用普及,极大地便捷了人类的生产、工作和生活。如何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帮助其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需求群体十分必要。本文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效率提升的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业界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效率;提升策略 1 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研究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领域都紧密依托于计算机科技取得重要发展。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提供基础支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网络传输与各种配件构成,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处理,信息容量很大且内容复杂。因此,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为人们提供真实可靠、富有价值的信息,一直都是通信网络资源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但是随着业务需求不断增多,数据规模逐渐加大,维护的效率急需做出提升,以节约信息处理的时间,进而保证信息的时效性[1]。 2 采集信息过程的维护与优化策略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始于信息采集的部分,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的整套系统工作。因此,保证这一模块的信息采集过程正常,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的关键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十分谨慎,着重提高信息的搜集效率,去繁求简地抛除无用及杂乱信息干扰,并且在设定计算机专业代码时,坚持贯彻唯一性、精确性的原则。以高标准严要求的规则,实现信息采集的全过程,从而有效确保收集到的信息质量优质、准确而完整。只有如此做好信息收集工作,这样才能为后期的系列信息系统维护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提供有价值的可靠信息。 3 加工信息过程的维护与优化策略 如果说信息采集过程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础,那么信息加工过程则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充当着大脑中枢的强大作用。信息加工过程是对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由表及里、去糟留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活动。也就是对原始信息,进行二次信息的生产加工,使得信息价值含量高、便捷用户使用。由此计算机通过对信息进行高效的加工处理,才能满足其对各行业领域处理事务的需求。对加工信息的过程进行维护,能够有效帮助计算机提速,因此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采取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来进行。 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系统更新换代速度之迅捷,新的系统研发其性能和运行速度都会比原有系统水平大为提高,以此带动整体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高速运转。为了最大化地提升信息加工处理的效率,必须针对这一信息整合过程,通过

抽油机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抽油机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内抽油机研发现状 油机是有杆抽油系统中最主要举升设备。根据是否有游梁,可分为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式抽油机。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和不断的改进创新,抽油机不管是结构形式还是在使用功能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对原油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对油田深度开采的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抽油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催生出多种类型。目前, 国内抽油机制造厂有数十家, 产品类型已多样化, 但游梁式抽油机仍处于主导地位。根据公开发表的资料统计, 我国现有6 大类共45 种新型抽油机[ 1] , 并且每年约有30 种新型抽油机专利, 十多种新试制抽油机[2] , 已形成了系列, 基本满足了陆地油田开采的需要。各种新型节能游梁式抽油机如双驴头式抽油机、前置式抽油机、异相曲柄平衡抽油机、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下偏杠铃系列节能抽油机[ 3]和用窄V 形带传动的常规抽油机等均已在全国各个油田推广应用,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长冲程、低冲次的无游梁式抽油机的研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如由胜利油田研制的无游梁链条抽油机, 经过国内十几个油田稠油及丛式井的推广使用[4], 在低冲次抽油和抽稠油方面已初见成效。此外, 桁架结构的滑轮组增距式抽油机、滚筒式长冲程抽油机已在某些油田进行了工业试验[5]; 齿轮增距式长冲程抽油机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质量轻、成本低、便于调速和调整冲程的液压抽油机经过几年的研制和工业性试采油,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6]。其他型式新颖的抽油机如数控抽油机、连续抽油杆抽油机、车载抽油机、磨擦式抽油机、六连杆游梁式抽油机和斜直井抽油机等也正处于不断改造和试生产过程中[7]。然而,游梁式抽油机的缺点是不容易实现长冲程低冲次的要求,因而不能满足稠油井、深抽井和吉气井采油作业的需要。同时,长冲程低冲次的无游梁式抽油机的性能尚有待完善 (如油田正在使用的链条式抽油机还存在链条寿命短、换向冲击载荷大和钢丝绳易断、导轨刚.度不足容易变形等问题),而且品种规格还很少,不能适应当前石油工业的发展[8]。液压抽油机至今仍处在研制阶段[9] 二·国外抽油机的研发现状 目前,世界上生产抽油机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和罗马尼亚等[10]。为了减少能耗, 提高采油经济效益, 近年来国外研制与应用了许多节能型抽油机。例如异相型抽油机节电15%~ 35%; 前置式抽油机节电368% 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节电35% 轮式抽油机节电50%~ 80% 大圈式抽油机节电30%; 自动平衡抽油机节电30% ~ 50%; 低矮型抽油机节电5% ~20%; ROTAFLEX 抽油机节电25% 智能抽油机节电174%; 螺杆泵采油系统节电40%~ 50% [11]。近年来国外很重视改进和提高抽油机的平衡效果, 使抽油机得到更精确平衡。近年来, 为了节约能耗、提高采油经济效益, 国外研制与应用了许多节能型抽油机, 在采油实践中, 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如变平衡力矩抽油机, 可使上冲程平衡力矩大于下冲程力矩。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 由于可在动态下调节气平衡, 平衡效果较好。气囊平衡抽油机有90% 以上载荷得到平衡[12]。双井抽油机可利用两口油井抽油杆柱合理设计得到更精确的平衡。自动平衡抽油机可保证在上下冲程每一瞬间得到较精确的平衡效果[13]。近年来国外研制与应用了多种类型长冲程抽油机, 其中包括增大冲程游梁抽油机、增大冲程无游梁抽油机和长冲程无游梁抽油机[14]。 1 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美国工J uf kin 公司生产的A 系列前置式气平衡抽油机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抽油机重量减轻40 %, 尺寸缩小3 5 % , 动载荷

抽油机平衡判断标准与调整方法

抽油机平衡判断标准与调整方法 摘要:油田生产中抽油机平衡调整方法较多,每种方法的调整效果不同。分析 了评价抽油机平衡的3 个基本准则,指出3 个评价标准均可通过提取抽油机单冲 程功率曲线中的信息获得。对抽油机调平衡后,使其同时满足3 个基本准则时, 可认为抽油机处于理想的平衡状态。现场试验测试和数据分析表明:采用准则二 中的功率法调平衡后,抽油机可同时满足准则一和准则二,并接近准则三的要求,可实现抽油机平衡调节。 关键词: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准则;功率法;电流法由于游梁式抽油机复杂 的机械运动,使抽油机的平衡调整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的油田生产中,抽油机 平衡的评价标准通常采用“电流法”,当下冲程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最大电流之比在80%~110%时,认为抽油机处于平衡状态。然而,电流法检验抽油机平衡时会 出现假平衡现象,这是由于抽油机下冲程时会产生电机倒发电现象,而钳形电流 表采用的电流互感器无法判断电流的相位导致误判,生产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方法 无法准确评价抽油机的平衡。因此,电能法、示功图法、平均功率法、曲柄轴转 矩法等相关方法被广泛讨论。为达到节能、延长减速箱寿命、操作简便的综合目标,本文讨论了抽油机平衡评价准则原理,指出抽油机平衡的3 个基本准则。若 抽油机运行中能同时满足3 个平衡准则时,则抽油机工作状态最佳,处于较节能 的状态。 1 抽油机平衡判断原则根据《游梁式抽油机平衡的评价标准》中规定,电流 法和平均功率法是抽油机调平衡的方法,但这2 种方法都可归于基本准则:1) 准则一:抽油机的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对外做功相等。2)准则二:悬点上、 下冲程中减速箱曲柄轴峰值转矩相等。3)准则三:整个冲程中减速箱曲柄轴转 矩的均方根值最小。 (1)准则一。这一准则通常用于游梁式抽油机平衡装置的设计,根据此准 则可计算出平衡装置所储存或释放的能量A0 为A0=(Au+Ad)/2 (1)式中:Au为上冲程抽油杆柱下落所做的功;Ad为下冲程提拉抽油杆柱和油柱所 做的功。A0 可通过抽油机的实测示功图,或者利用静力示功图求得。电动机在上、下冲程中对外做功可转化为电动机的输出电能,而电动机输出电能与输入电 能成正比。因此,可通过测量电动机上、下冲程的输入电能是否相等来判断抽油 机平衡状态,也称为电能法。式(2)表示电动机功率曲线的上冲程所包围面积 和下冲程所包围的面积相等,即上、下冲程电动机对外做功相等。则有式中:Iu、Id为上下冲程的输入电流;U为输入电压;cosφ 指电动机功率因数; t为抽油机工作时间。当下冲程与上冲程对外做功之比在80%~110%时,则认为抽油机平衡。 (2)准则二。这一准则通常用于游梁抽油机的平衡状态检验与调整,但减速箱曲柄轴 的转矩测量比较繁琐,通常可根据实测的光杆示功图及转矩因数表来绘制转矩曲线。这样的 测量过程不利于现场的实际应用。由于电动机的输入电流和功率与减速箱曲柄轴转矩近似成 正比,因此人们通常比较上冲程和下冲程的电流峰值和功率峰值来取代曲柄轴转矩峰值。(3)准则三。 调整抽油机平衡是为延长抽油机使用寿命,即希望减速箱曲柄轴输出转矩最小。在不平 衡的抽油机上,曲柄轴输出转矩通常有正有负,因此转矩的平均值Ma无法反应实际的载荷,通常采用均方根转矩Mf来反映减速箱曲柄轴的载荷情况。均方根转矩与平均转矩之比为周 期载荷系数,其反映载荷转矩的波动程度。均方根转矩和平均转矩的表达式为从节能角度分析,若使抽油机最节能即使电动机的变动损耗最小,而变动损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电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