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质量成本

一、质量经济性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围绕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称为质量管理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发展,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强大。而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会给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二、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从质量的概念中,可以理解到: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④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它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2.与质量相关的概念--组织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例如:公司、集团、商行、社团、研究机构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组织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管理,确保过程朝满足顾客需要的方向而努力。

首先识别和评审一个组织(如企业)的所有运作过程,然后从识别和监测全部过程成本与识别和监测顾客满意的情况,并各自形成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过程成本、顾客满意的程度和组织的整个经济效益,从中寻找任何改进的机会——包括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和全部的新产品与过程。在寻找和确定了需改进或持续改进的项目之后,应对此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改进活动方法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实施后又重复上述的过程,同时识别和监测改进活动过程的实际成本和改进后顾客满意的程度。以此循环。

这里,应注意的有如下几方面:

(1)过程成本报告

①应从销售收入、费用投入或直接劳务等方面进行测算;

②应与质量改进活动的经济性有关的方面进行比较。

(2)顾客满意报告

①应将顾客满意的监测结果转化为对于决策可以评估的形式(如顾客满意度指数);

②报告应包括监测活动的结果、资源和收集有关信息的方法;

③如有可能,报告还可以和以前的监测结果、趋势、行业规范或竞争信息进行比较。

(3)管理评审

①应确定适当的时间间隔;

②比较计划及其采用的相关数据;

③分析和评估变化着的经济环境;

④根据分析,确定长期和短期计划的效果。

(4)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确保所提出的改进活动已清楚地界定并形成计划;

②预测通过增加顾客满意的因素和减少顾客不满意的因素所产生的效果;

③评估由于增加了顾客满意引起的原有订单和新增顾客而增加的年收益;

④识别那些对于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来说是小的现实利益;

⑤评估组织的内、外部的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的变化;

⑥比较所提出的改进活动的总体财务效果;

⑦比较改进活动投资的总体收益,决定是否进行。

质量经济性管理的核心是综合考虑顾客满意和组织的过程成本、综合考虑顾客和组织的利益,从中寻找最佳结合点。标准尤其突出了顾客满意,指出应注意识别那些对于顾客来说那怕是小的现实利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组织效益。因此,组织要提高效益就必须持续增强顾客满意。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A.V.Feigenbaum)把产品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同产品不合格要求所造成的损失一起加以考虑,首次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继费根堡姆之后,朱兰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又相继提出“矿中黄金”和“水中冰山”等有关质量成本的理念。此后,很快在发达国家开始了质量成本管理活动。

(一)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组织可以按照自己的准则对质量成本进行分类,某些损失,如信誉损失等,难以定量,但很重要。

(二)质量成本分类

1.PAF分类

PAF分类即按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故障(损失)成本分类。

质量成本的预防、鉴定和故障(PAF)模型构成如下:

有时还须考虑外部活动成本:为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质量保证)。

2.符合性分类

如果从符合性和非符合性角度分析,质量成本又可以由以下构成:

为了与预防、鉴定和故障成本分类保持一致,也可作如下的分类:

(三)质量成本模型

质量成本和质量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基本模型,如图1.4-3所示。

随着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的增加,损失成本随之下降。因此,图中总会存在一个最佳区域,在这区域内总质量成本最低,但考虑到诸如信誉、安全性等问题,在作经费预算时,希望能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如果通过论证,确信某一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能为企业带来效益,那么应适当增加鉴定成本。事实表明,用于分析、控制和减少质量损失的费用能在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竞争能力等方面,得到更有利的补偿,所以有效的质量管理能够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图1.4-3显示了传统质量改进的成本观念。在质量改进时,要找出损失成本(内部+外部)与预防成本之和的总质量成本,要趋于质量成本最低,才是适宜的质量水平。

(四)质量成本管理

(1)确定过程,初步用成本评估,针对高成本或无附加值的工作,从小范围着手分析造成故障的可能原因,耗力和耗财的过程为研究重点;

(2)确定步骤,列出每个步骤或功能的流程图和程序,确定目标和时间;

(3)确定质量成本项目,每个生产和质量成本,以及符合性和非符合性成本;

(4)核算质量成本,从人工费、管理费等着手采用资源法或单位成本法核算质量成本;

(5)编制质量成本报告,测量出质量成本及其对构成比例和与销售额、利润等相关经济指标的关系的分析,对整体情况做出判断,并根据有效性来确定过程改进区域等。

(五)质量成本分析

1.结构比

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时经常会使用质量成本的结构比例指标:

2.相关比

有时,也经常用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来反映质量成本水平。即:

质量成本占销售额比例

质量成本

销售额

三、质量成本构成

(一)预防成本

1.质量策划费用

质量策划费用是指有关部门或人员用于策划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例如规划质量体系的具体细节所需的时间;根据产品设计和顾客对质量的要求,编制用于材料、工序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程序、指导书等所需的时间。质量策划费用还包括从事其他质量策划工作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如可靠性研究,试生产质量分析,为编制试验、检验和工序控制的指导书或操作规程等所需时间。

2.过程控制费用

过程控制费用是为质量控制和改进现有过程能力的研究和分析制造过程(包括供应商的制造工序)所需全部时间的费用支出;为有效实施或执行质量规划而对车间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所需的费用支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进行控制所支出的费用。

3.顾客调查费用

顾客调查费用是为了掌握顾客的需求所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和分析所花费的费用。

4.质量培训费以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

质量培训费以及提高工作能力的费用不包括指导员工达到标准熟练程度的训练费,而是用于改进和提高质量水平所花费的相关费用。

5.产品设计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

产品设计鉴定费指的是为了鉴定设计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评价试制产品或产品规范早期审批时所支出的费用。此外,还包括生产前预评审费。

6.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

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是指用于整个质量体系的设计和管理费用,以及辅助费用。

7.供应商评价费用

供应商评价费用是指为实施供应链管理而对供方进行的评价活动费用。

8.其他预防费用

其他预防费用包括质量及可靠性组织机构的行政管理费用(不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及行政办公室人员的工资及差旅费),以及零缺陷计划、厂房设备维护等预防性措施费用。

(二)鉴定成本

1.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用

外购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是指由实验室或其他试验单位所进行的为评价外购材料质量所支出的费用,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及办公室人员可能用到的任何费用。它还包括检验人员到供货厂评价所购材料时所支出的差旅费。

2.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用

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是指实验室计量服务有关仪器的校准和维修费用,以及工序监测等的费用。

3.检验费

检验费是指检验人员评价厂内产品技术性能时支出的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出的有关费用。但是不包括“1”中所述的外购材料的检验费用,以及机器设备、公用设施、有关工具或其他材料的检验费。

4.试验费

试验费是指试验人员用于评价厂内产品技术性能时支出的费用,以及管理人员和办公室人员可能支出的有关费用。它不包括“1”中所述的外购材料的试验费用,以及机器设备试验费,公用设施试验费,有关工具试验费或其他材料的试验费。

5.核对工作费

核对工作费是指这样一些工作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操作人员按照质量计划的要求而检验自己的工作质量;在制造过程中按要求检查产品和工序是否合格;挑出不符合质量要求而被送回的全部废品、次品;进行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评价。

6.试验、检验装置的调整费

试验、检验装置的调整费是指有关人员为了进行性能试验而调整产品及有关设备所需时间的费用支出。

7.试验、检验的材料与小型质量设备的费用

试验、检验的材料费用指的是,用于试验主要设备的动力消耗,例如蒸汽、油以及在破坏性试验(如寿命试验或拆卸检验)时消耗的材料和物品。小型质量设备的费用包括了非固定资产的质量信息设备的费用。

8.质量审核费用

质量审核费用指产品和体系的审核费,包括内审和外审费用。

9.外部担保费用

外部担保费是指外部实验室的酬金,保险检查费等。

10.顾客满意调查费

顾客满意调查费是为了了解顾客(包括内部)对产品满意程度而进行相关调查分析的费用。

11.产品工程审查和装运发货的费用

产品工程审查和装运发货的费用是指产品工程师在发货装运之前再次审查试验和检验数据时所支出的费用。

12.现场试验费

现场试验费是指在最终发货之前,有关部门按照顾客指定的场所试验产品时所造成的损失。这部分费用包括有关差旅费和生活费。

13.其他鉴定费用

包括供应商认证等。

(三)内部故障(损失)成本

1.报废损失费

因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达不到质量要求且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造成报废所损失的费用,以及外购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购、运输、仓储、筛选等过程中因质量问题所损失的费用(不包括由于其他原因而废弃的材料)。

2.返工或返修损失费

为修复不合格品使之达到质量要求或预期使用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包括重新投入运行前的再次检验费用)。

3.降级损失费

因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的质量等级而降级或让步所损失的费用。

4.停工损失费

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所损失的费用。

5.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

因处理内部产品质量事故所支付的费用,如重复检验或重新筛选等支付的费用。

6.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

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是指解决内审和外审过程中发现的管理和产品质量问题所支出的费用,包括防止问题再发生的相关费用。

7.其他内部故障费用

包括输入延迟、重新设计、资源闲置等费用。

(四)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1.投诉费

在保单约定范围内,对顾客投诉的调查研究、修理或更换等所支出的费用,或在保单期满之后用于顾客特殊投诉的调查处理所支出的费用。

2.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

直接用于校正误差或特殊试验,保修产品或零件以及用于纠正非投诉范围的故障和缺陷等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不包括安装服务费及合同规定的维修费用)。

3.产品责任费

因产品质量故障而造成的有关赔偿损失费用(含法律诉讼、仲裁等费用)。

4.其他外部损失费

包括:由失误引起的服务、付款延迟及坏账、库存、由顾客不满意而引起的成交机会丧失和纠正措施等费用。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Sk(上海)公司 质量成本综合分析报告 2014年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0一四年一月一日 质量管理处:黄靖壹梁宇董舒尧胡 浩

刘启馨王容王梦洁 总经理: 您好 2013年第四季度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一、本年度质量成本概况 根据财会处提供的“质量成本报表”,2013年全厂质量成本总额达万元,其中内部质量损失393万元,外部质量损失万元,工业总产值60234万元,质量损失损失率为%,较好地实现了工厂制定的%内控指标。2013年工厂生产成本是万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上升个百分点,从而说明工厂产品内部损失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差。质量成本控制还应贯穿于工厂整个生产过程中,只有各个阶段和环节从严内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降低成本,获得最佳效益。 二、质量成本构成分析(见表1) 几项质量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表

从构成关系表中可看出,2013年五大科目所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为: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占%、外部故障损失成本占%、鉴别成本占%、预防成本占%;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占%。与上学期相比: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升高%、外部故障损失成本降低%、鉴定成本降低%、预防成本降低%、外部质量成本保证成本升高%。 三、对质量成本的各构成项目进行剖析 1.内部故障损失成本中废品损失万元,占本科目的%;返工损失万元,占本科目的%。

其中废品损失A产品万元、B产品万元、C产品万元等。 从废品损失来看,新产品所占的比例较大。主要原因为: ①A产品等均为今年批量生产的第一年,各方面工艺处于磨合时期,故产生的费用较大。 ②B、C等产品工艺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过程不能充分满足工艺要求,因而产生废品。 三分厂在A产品的加工中产生的废品实施较大,有关单位应组织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使该产品的废品损失率降下来。 2.外部故障损失占一部分,原因是因某供方所供的原料有连续两批不合格所致。 3.鉴别成本中分析测试费用万元,占质量成本的%,比上年同期降低个百分点,但实际发生额却比上年同期升高。原因为2005年第四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产品交验品种增多、批次增多,尤其新产品所占分析测试比重大,如A产品分析测试费用为总分析测试费用的%、B产品为%,因此致使分析测试费用增大。 4.预防成本共发生费用万元,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上年同期降低%。其中工序控制费用万元,比上面同期升高%。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外包供方的质量控制。某公司加强工序控制发生的正常费用,其余为三分厂产品原材料价格所致。 5.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万元,其中万元为2005年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我公司进行监督检查时所发生的费用。 四、质量成本的趋势分析 2005年质量成本的总发展趋势见表2 表2 2005年质量成本的发展趋势(单位:万元)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能够: ●学习产品成本分析得方法; ●了解销售费用分析得思路; ●掌握财务费用分析得技能; ●熟悉管理费用分析得内容。 成本分析得主要内容 一、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成本构成 企业要进行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了解产品成本得构成。 产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直接材料; 第二,直接人工; 第三,制造费用。 2、产品成本分析得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成本核算方法 核算方式不同,得到分析结果也就不同。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与产品属性来界定成本核算得方法,并保持成本核算得方法前后一致。 确定核算方法后,企业还应做到两点:一就是有一定得标准界定,一旦界定好核算方法后,不要轻易改动;二就是核算内容前后一致,如这个月将租金算进固定性得制造费用,下个月就不可以算进变动性得制造费用,否则会乱了章法。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在做成本分析核算之前,需建立一套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核算效果得质量。 规范核算方法、归属对象与报表格式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同感:企业报表格式不固定时,做分析得工作量很大,取数困难,只能把原来得报表录入进来,这就增加了分析得成本。而当表格模板固化下来时,分析工作就非常简化。标准定好了,做分析只需利用函数。 一般来说,做企业财务分析,必须掌握三个函数: 第一,if函数,即判断函数。if判断函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在excel里用if函数设置一个预警值,当某个值大于设定值时,就会出现预警,不需要再重新计算,节省了时间而且准确、不会出现人为失误。在与销售算提成时,可以用if函数建立一个提成计算模型,每次只需更新原始数据就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数据统计模型建好了,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第二,vlookup函数,即查找函数。用查找函数最大得好处就是定位。对数据命名进行标准化时,用vlookup函数进行查找与替换就可一次性完成。 第三,sumif函数,即条件汇总。 恰当应用这三个函数,能让分析过程更加简便。 3、产品成本分析五项内容 产品成本趋势分析 产品成本趋势分析就就是分析单位成本得发展趋势。

质量成本策划方案

第一篇.前言 现代质量的含义是“以实现顾客满意,确定顾客的需求得到确定和满足”,如何达到顾客满意度,提升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归根到底看企业能否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而“价廉”与“物美”往往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能否达到这样和谐统一的境界,就要看企业如何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才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质量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为了达到质量要求,须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人员培训,质量认证,检验分析,购入、使用、维修检定、检测仪器设备,内部的返工、返修、报废,外部的投诉、维修、退货、索赔等等,在这些过程的实施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费用,这些都是为质量而付出的费用,称作质量成本,是不可缺少的一笔费用,如何投入最少的这笔费用来获得顾客的满意,也就是如何达到质量经济性的管理,“既然不能不投,如何投入得最少、投入得最经济、投入得最有效”,这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 本策划方案就是从质量成本结构的划分,比例系数的设定,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方面来进行策划,来达到质量成本最经济化的目的。

第二篇.方案内容 据我对企业质量控制的理念,制定了如下的方案内容,期望在质量成本建立的初期阶段,能起到引导质量管理观念,搭造质量成本管理的平台,建立质量成本管理模型的作用。 目录如下: 1.质量成本的构成 2.质量成本项目的含义与范围 3.质量成本数据的采集 4.质量成本统计数据的账务处理 5.质量成本模型的建立 6.质量成本的结构比例 7.质量成本的目标设定 8.质量成本的结果运用 9.质量成本系统的维护 10.质量成本管理的流程 11.附表一:06年质量成本目标的设定 12.附表二: XX年质量成本目标的分解计划

质量成本案例分析

专题报告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一、文章概要 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特不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进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 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 2、操纵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假如按照实现 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 年可获得收益万元; 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 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 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 益”的良性循环时期。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

1、质量损失的构成 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依照可识不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 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 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 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

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以后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阻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价格损失——中低价位的该产品,与要紧竞争对手相比,产品品质差异因素带来的售价差异平均超过10%2。 生产率流失——将投入到不良品返修的劳动力和设备资源转化为生产合格品可获得的收益。事实上,同等条件下返修生产往往低于正常生产效率,目前下属某工厂按照正常生产工时的2.5倍来核算返修工时。 供方成本转嫁——从系统性、长远性来看,供方的部分质量成本损失必定会通过后期成交价格、供货质量、议价能力变化 1有过同类产品使用体验的同事、亲人、朋友。 2内部访谈一致认为,产品品质是阻碍价格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阻碍力至少超过50%。慎重起见,本文取10%。

城市轨道交通成本构成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成本构成分析 摘要: 现今,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安全舒适、快捷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轨道交通项目成本造价高,运营维护费用贵,以及运行带来的诸如噪声污染与电磁干扰等社会问题,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北京市地铁 4 号线为例,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依据价值链理论,把内部成本细化为前期规划设计成本、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把外部成本分为空气污染、交通事故和噪声污染三个方面,并且将外部成本定量化.该研究有助于准确计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总成本,为政府制定票价提供依据; 同时使城市轨道交通满足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外部成本; 价值链; 城市轨道交通; 内部成本; 外部性 1 引言 目前国际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如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等内部成本,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轨道交通运行带来的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损失等外部成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外部成本作为轨道交通总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轨道交通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进行系统、有效地分析和研究,以此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一方面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成本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准确计算出城市轨道交通的总成本,为政府制定票价提供依据; 同时使城市轨道交通既能保证其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又能满足一定的环保要求,从而促使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理论基础 2.1 作业链及价值链 现代企业实质上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作业集合体,因为从产品设计到产品销售过程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都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这些作业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相连接,就形成了一条“作业链”.价值沿作业链在各作业之间转移,就构成了一条“价值链”.卡普兰教授等学者认为,立足于产品销售到顾客的环节来看,能够产生和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是需要大力加强的有效作业,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是维持作业或无效作业.价值链需要不断地优化组合,努力减少各环节的无效作业,使之逼近于零; 在各环节有效作业中,提高其产出比例.本文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成本的划分是基于价值链原理. 2.2 外部性及内部化 在西方经济学中,外部性是指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所附带产生的成本或效益的情况.外部性是一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于另一种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的非市场性的影响,它不以市场为媒介,也无法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反映出来,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部性的存在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需要将外部和内部的相关机制介入经济领域,使外部性内部化,从而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同.由此,外部性的内部化过程就是外部性矫正的过程. 2.3 内部成本构成 按照价值链理论,本文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内部成本分为三部分: 一是前期规划设计成本; 二是建设成本; 三是运营成本. ( 1) 前期规划设计成本. 前期规划设计成本包括前期策划费用、项目建议书阶段费用、可行性研究费用及勘察设计费用.在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者要确定许多决定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的主要内容.因此,前期规划阶段对项目投资和运营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分析与控制 一、质量成本的概念 所谓质量成本,其内在含义就是以倾向为表现形式的质量理想状况与现实状况的差别。它具有三个基本属性:一是质量成本是质量问题的经济表现,它以货币作为“语言”;二是质量成本把质量投入与质量损失联系起来;三是质量成本不是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具有一定的隐含性。 质量成本概念是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这一过程与质量管理有密切关系,从发展的眼光看质量成本的定义为: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没有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和成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质量成本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控制质量成本的目的: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识别其它方面的问题或需求,建立质量和成本目标。 一、质量成本概念的不完整性 将质量成本狭隘地认为只是质量不足所导致的成本,而将质量过剩问题所导致的成本排除在质量成本管理之外。 由质量不合格(不足)而引致的各种支出包括:对质量不足的预防与检验成本和由于质量不足而引发的失败成本两大类。在此基础之上,质量成本管理的其他内容,如质量成本属性、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也都是以质量不足为前提。 将质量过剩引致的成本作为质量成本的组成部分其原因有二:首先,质量成本管理的客观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产品生产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质量不足问题,所以质量管理、质量成本管理都是以质量不足为管理的中心,人们千方百计的提高产品质量,以使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几十年来在质量管理上的不懈努力,现代产品的质量已有了明显的提高,人类社会实现了产品质量的整体性飞跃,质量过剩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种情况的变化决定了不能再忽视质量过剩问题,对质量成本概念应当加以重新定位,使之完整地包含质量不足成本和质量过剩成本两个部分。其次,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主观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对质量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偏颇,表现为在管理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管理轻经营、重质量轻成本、重不足轻过剩:所谓重管理轻经营是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过程,只关注产品质量成本的预防、控制等管理环节,而对于质量管理的结果是否能为企业的经营带来效益却很少关心。重质量轻成本则是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对象存在偏差,并未真正将控制质量成本作为管理活动的目标,而错误地将目标定位在质量控制上,这使得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混为一谈,其结果是企业只重视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不注意质量改善会给企业效益造成的影响。重不足轻过剩则是指现代质量成本管理过多的是将精力集中于对质量不足成本的管理;一味地对质量不足进行改进,而不关心质量是否已超过用户实际需要。过高的提升产品质量,将可能产生不良的结果:一方面质量的过度提高耗费了企业大量资源,另一方面过高的质量不为顾客所察觉或接受,从而无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与质量管理的初衷相违背。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渐形成,不考虑企业效益的缺点必须克服,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自然更加注重对于成本的控制和对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三重三轻”的错误观念在市场经济的浪潮申逐渐被涤荡清除,人们逐渐认识到应当加强对质量过剩问题的管理,这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 二、质量成本概念的完善

航空公司成本构成分析及成本控制措施

航空公司成本构成分析及成本控制措施

争,而且在强有力的供应商、用户价格压力下,保持较好的收益,并且通过以规模经济或成本优势等形式建立的提高进入壁垒,阻挡潜在进入者;在与替代品竞争时,成本领先企业比本产业中的其他企业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二、航空公司成本构成 就航空公司总的成本而言,根据成本变动情况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根据成本可控程度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和不完全可控成本,比如旅客服务费、业务代理费、利息支出、营业费用、工资支出等管理费用属于可控的成本,飞机的拥有成本、航油成本、个 别营运成本等成本属于不完全可控成本,民航建设基金、税金、起降服务费、机场收费等属于不可控成本。从成本的发生状况来看,飞机拥有成本、飞机和发动机的维修成本、航油费用、机场费用、人工成本是总成本中的几个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其 中,飞机拥有成本是在飞机引进阶段决定的,控制该项成本的要点是在引进阶段决策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后面几项成本项目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基本都是变动成本,运行过程中的变动性

比较大,是运行流程中成本控制的重点。从整个成本构成方面看,国内的航空公司与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在成本可控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对成本的可控程度要远远地高于我们。西方和欧洲国家的天空是开放的,机场收费标准更趋于合理,航线是航空公司自己选择的。那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基本上飞一些收费偏低的中小机场,大大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减少过站时间,基本不配旅客餐食,减少人机比。 三、我国航空公司成本构成特点 1固定成本高。民航运输企业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固定成本的主要部分是民用航空器的折旧费用、飞机租赁费构成、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据调查,购置1架空中客车需耗费4000万美元以上,一架宽体波音777价值 1.5亿美元,一架波音747货机 1.6亿美元以上,一架空客A380更需要2亿美元。由于飞机购置成本很高,加之我国民航的行业会计准则规定飞机、发动机的折旧期限是10-15年,远低于国际通行会计准则的20-25年,由此国内航空公司每年的成本增加约几十亿元。高额折旧、高负债率形成的财务费用,最终形成航空公司巨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及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内容 质量成本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其基本组成内容包括:(1)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有:①内部质量损失,指由于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废品、次品损失,翻修费用,复检费用,以及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停工损失等。②外部质量损失,指产品售出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降价处理损失,以及对废品、次品进行包修、包退、包换而发生的损失等。(2)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有:①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进料检验费,外购配套件检验费,产品与工序的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测试和检验手段的维护、校准费等。 ②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质量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费,新产品的鉴定评审费,工序控制费,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情报费,工序能力研究费等。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总额分析。通过核算计划的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总额或计划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整体上的情况。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分析企业运行质量成本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寻求比较合理的质量成本水平。 质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计算各项质量成本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指标,如相对于企业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的比率,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水平。 故障成本分析。故障成本分析是查找产品质量缺陷和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的组成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它主要由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组成: 1.预防成本: 为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它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为达到质量要求和改进质量为目的,对职工进行培训的费用,为控制产品质量而增加的费用,以及为改进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的研制与推行的各项费用等。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人,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 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它是指为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产品生产中所需原材料、配套件、半成品、产成品及其加工过程、装配过程和交验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检验人员工资、检验用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和折旧费、检验工具的购置费及维修费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鉴定成本通常会降低。 3.不良成本: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分为: A.内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前,因产品或零部件质量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和为弥补缺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废品损失、返修损失、质量故障停工造成的损失、质量故障处理费、产品降级降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内部缺陷成本会降低。 B.外部缺陷成本。它是指产品出售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间题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包括索赔费用、退货费用、保修费用、折价损失等。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降低。综合上述,其实所谓的质量成本就是浪费的人、才、物以及时间的成本。这些项目反映出可以避免和可以防止的成本。

TS16949中质量成本 构成

TS16949中质量成本的要求 本组织制定并保持《质量成本控制程序》,用经济性指标来度量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绩效。 a. 财务部负责制定具体质量成本计划,并指导各部门实施和管理。 财务部具体制定质量成本核算及考核办法,并对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不良质量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改进,跟踪其有效性。 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 ISO/TS16949中质量成本构成 摘要: 质量成本: 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质量成本: 1.内部故障损失成本:指在产品运交顾客以前,因不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造成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试生产产品等因报废而造成的净损失价值。 a.废品损失:指无法修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修复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试生产产品等因报废的净损失价值。 b.返工返修损失:指对不合格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进行修复而使其合格所耗用的原料、材料、动力、人力、复检等费用。 c.复检测试费用:对经过返工或其它校正作业的产品进行再检验的费用。 d.停工损失:指由于质量故障而引起的减产、停工损失等费用。 e.产量损失:加工过程的实际产量,低于改进控制方法可能得到的产量而发生的损失。 f.故障损失处理费用:指对已发生的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处理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g.降级损失等:指产品存在轻微质量缺陷,但产品的主要性能均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而需降级减价处理所造成的损失价值。 2.外部故障损失成本:指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费和处理这类质量问题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之和。 a.用户索赔费用:指产品出厂后,因产品质量缺陷,由用户提出申诉面赔偿用户的全部费用。 b.退货损失:产品交付后,由于质量问题而造成的退货、换货所支付的全部费用。 c.保修费用:根据保修合同规定或于保修期内,对客户提供修理服务的一切费用。 d.折价损失等:因客户接受低于标准的产品而承认的折扣让价费用。它包括因产品降级出售而损失的收益。 3.鉴定成本:指鉴定产品质量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进货检验费用:鉴定供方提供产品质量的费用。 b.工序间检验费用:指对中间产品和产品制造过程中各工序的状况进行鉴定所支付的费用。 c.成品检验费用:指对产品入库、出厂的质量鉴定所发生的费用。 d.试验设备维护费用:试验设备出现问题时,需要维修时所花费的费用。 e.检验和试验设备费用:核查产品在整个加工期间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所需的检测和试验设备等费用。 f.工资及附加费用等:专职检测、计量人员的工资、检验部门的办公费、各种附加费用等。 4.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品质量缺陷和不合格品的发生而支付的质量管理活动费用。 a.质量培训费用:企业为达到质量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意识、质量管理知识、技能培训所发生的费用。 b.质量管理费用:为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如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等) c.新品评审和质量审核费用:用于对新品评审、产品质量审核、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所支付的费用。 d.质量改进费用:企业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和工作质量、调整工艺、开展工序控制所支付的费用和可以列入产品成本开支的产品质量技术改进措施费用。 e.质量信息费用:搜集和分析质量信息或资料(用于辨认质量问题、发出警报、促进研究、改进质量等)的费用。 f.工资及附加费等: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专职质量管理部门办公费用及各种附加费用等

质量成本的概念与构成

质量成本 一、质量经济性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质量管理是兴国之道,治国之策。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特别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活动,便产生了质量的活动。围绕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管理活动,都可称为质量管理活动。人类通过劳动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质量上。质量是构成社会财富的关键内容。从人们衣、食、住、行,到休闲、工作、医疗、环境等无不与质量息息相关。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愉快,给企业带来效益和发展,给国家带来繁荣和强大。而劣质的产品和服务会给人们带来烦恼甚至灾难。 二、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概念最初仅用于产品,以后逐渐扩展到服务、过程、体系和组织,以及以上几项的组合。 1.质量的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从质量的概念中,可以理解到: 质量的内涵是由一组固有特性组成,并且这些固有特性是以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所要求的能力加以表征。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①质量的经济性:由于要求汇集了价值的表现,价廉物美实际上是反映人们的价值取向,物有所值,就是表明质量有经济性的表征。虽然顾客和组织关注质量的角度是不同的,但对经济性的考虑是一样的。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 ②质量的广义性:在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范畴内,组织的相关方对组织的产品、过程或体系都可能提出要求。而产品、过程和体系又都具有固有特性,因此,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③质量的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例如,原先被顾客认为质量好的产品会因为顾客要求的提高而不再受到顾客的欢迎。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的要求。 ④质量的相对性: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产品的同一功能提出不同的需求;需求不同,质量要求也就不同,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 质量的优劣是满足要求程度的一种体现。它须在同一等级基础上做比较,不能与等级混淆。等级是指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 2.与质量相关的概念--组织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例如:公司、集团、商行、社团、研究机构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可以这样理解,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组织可以通过质量经济性管理,确保过程朝满足顾客需要的方向而努力。 首先识别和评审一个组织(如企业)的所有运作过程,然后从识别和监测全部过程成本与识别和监测顾客满意的情况,并各自形成报告,并将报告提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通过评审,评价过程成本、顾客满意的程度和组织的整个经济效益,从中寻找任何改进的机会——包括不合格的纠正和预防、持续改进和全部的新产品与过程。在寻找和确定了需改进或持续改进的项目之后,应对此及相关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并提出具体的质量改进活动方法和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实施后又重复上述的过程,同时识别和监测改进活动过程的实际成本和改进后顾客满意的程度。以此循环。 这里,应注意的有如下几方面: (1)过程成本报告 ①应从销售收入、费用投入或直接劳务等方面进行测算; ②应与质量改进活动的经济性有关的方面进行比较。 (2)顾客满意报告 ①应将顾客满意的监测结果转化为对于决策可以评估的形式(如顾客满意度指数);

质量成本管理意义

2011质量资格综合知识辅导:质量成本管理意义 2011-1-25 14:41:29 来源:环球网校(edu24oL)频道:质量专业技术 资格分享: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 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环球网校2012年质量专业技术资格辅导方案 辅导科目 精讲班 考题预测 班 更多课 程>>课时试听课时试听报名 综合知识(中级) 40 10 报名 理论与实务(中级) 80 10 报名 相关知识(初级) 40 10 报名 基础理论与实务 (初级) 40 10 报名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精讲班300元、其它科目 精讲班200元/科、考题预测班150元/科不过免费重 学详情>> 点击查看>> 2012年质量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招生 简章 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么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质量成本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鲍姆首先明确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菲根鲍姆进一步发展了质量成本的内涵。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朱兰博士“矿中黄金”理论的提出,使质量成本理论更趋完善。此时,质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由统计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进而把产品质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都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进并在企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例如,先后在哈尔滨、株洲、桂林和上海等地的一些工厂进行了试点,然后逐步总结经验,加以推广。现在全国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企业数以万计,大部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些企业或整个行业,开始建立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制度

和标准,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质量成本的含义 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根据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成本的定 义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根据国际标准(ISO)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 量成本(或工作质量成本,或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 本。 1.运行质量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 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它又分为四类,即企业内 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等。 ①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 企业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 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等。

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有那些

构成质量成本的内容有那些 质量成本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 一、预防成本--用于预防不合格品与故障所需的各项费用。 a、实施各类策划所需的费用、包括:体系策划、产品实现策划; b、产品(工艺)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费用; c、工序能力研究费用; d、质量审核费用 e、质量情报费用; f、培训费用; g、质量改进费用。 二、鉴定成本--用于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所需各项费用。 a、检验费用; b、监测装置的费用; c、破坏性试验的工件成本、耗材及劳务费。 三、内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 a、废品损失; b、返工损失; c、复检费用; d、停工损失; e、质量故障处理费; f、质量降级损失。 四、外部损失成本--产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而支付的费用。 a、索赔费用; b、退货损失; c、保修费用; d、降价损失; e、处理质量异议的工资、交通费; f、信誉损失。 什么是质量成本? 什么是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的高低主要与什么有关?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制造费用是否属于质量成本的范围?为什么? 质量成本又称质量费用。根据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的质量水平上所需的有关费用。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由两部分构成,即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根据国际标准(ISO)的规定,质量成本是由两部分构成,即

运行质量成本(或工作质量成本,或内部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1.运行质量成本运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之和。它又分为四类,即企业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等。①企业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企业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前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废品损失费用、返修损失费用和复试复验费用、停工损失费用、处理质量缺陷费用、减产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费用等。②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水平所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用、工序检验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保持检验和试验设备精确性的费用、试验和检验损耗费用、存货复试复验费用、质量分级费用、检验仪器折旧费以及计量工具购置费等。③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指用于预防产生不合格品与故障等所需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质量计划工作费用、质量教育培训费用、新产品评审费用、工序控制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质量审核费用、质量管理活动费用、质量奖励费、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其附加费等。④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成品出厂后因不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而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诉受理费用、保修费用、退换产品的损失费用、折旧损失费用和产品责任损失费用等。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1)为提供特殊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程序、数据所支付的费用。(2)产品的验证试验和评定的费用。 (3)满足用户要求,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所发生的费用。

如何做好成本分析

如何做好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概述 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变动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进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也称数量分析方法)很多,企业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分析对象的特点,掌握的资料等情况确定应采用那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 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质量成本的概念及内容

再论质量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仍处于低质量、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的阶段,产品质量低下,技术含量低,大量的废品、次品和假冒伪劣商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振兴民族经济的关键是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一、产品质且与产品成本的关系 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该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产品成本是一定时期内产生一定产品所花费的各项费用的总和。产品质量与产品成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依存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是研究质量成本问题的起点。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要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就要多支付研究试验费用,培训和提高工人的技能;就要加强检验环节工作,严格把关,消除废次品,还要多增加破坏性试验,要消耗材料、能源,因而在一定时期内产品质量水平越高,产品成本越高。产品质量取得稳定提高以后,大大减少了废品和返修品,直接减少合格品所负担的废品损失,

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同时,由于消灭废次品,提高合格产品的质量,可以间接减少单位产品所负担直接人工的制造费用,也降低了产品成本,达到产品质量与成本的统一。 从产品质量的性质考察,产品质量就是适用性,产品质量好坏,也就是产品在设计。制造、销售、使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全部效益如何。盲目地追求产品"高质量",而并不适应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要,是不具有社会效益的。某些企业由于不顾消费者的需要,盲目追求产品的高级化,其结果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昂贵,形成了过剩质量,反而削弱企业产品竞争力。因此,产品质量与产品成本是辩证统一的,探求与实现产品适宜质量与成本的最优结合方案,才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质量成本的概念及内容 随着企业内部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必然要求在提供产品成本信息的同时,提供产品质量成本信息,以便加强内部控制,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在本世纪50年代初,美国菲根堡姆博士主张把质量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与产品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厂内 损失和厂外损失一起加以考虑,首先提出质量成本概念。J·M·朱兰认为质量成本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

质量成本分析内容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内容 质量成本为保证产品符合一定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其基本组成内容包括:(1)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主要有:①内部质量损失,指由于质量不好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废品、次品损失,翻修费用,复检费用,以及因质量事故而造成的停工损失等。②外部质量损失,指产品售出后,由于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例如,索赔损失,违约损失,降价处理损失,以及对废品、次品进行包修、包退、包换而发生的损失等。(2)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主要有:①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进料检验费,外购配套件检验费,产品与工序的检验费,产品试验费,测试和检验手段的维护、校准费等。②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例如,质量控制的技术和管理费,新产品的鉴定评审费,工序控制费,质量管理教育培训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情报费,工序能力研究费等。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总额分析。通过核算计划的质量成本总额与上期总额或计划目标值进行比较。以掌握企业产品质量整体上的情况。 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分析企业运行质量成本的项目构成是否合理,寻求比较合理的质量成本水平。质量成本与企业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计算各项质量成本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指标,如相对于企业销售收入、产值、利润等指标的比率,分析和评价质量管理水平。 故障成本分析。故障成本分析是查找产品质量缺陷和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主要途径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的组成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它主要由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组成: 1.预防成本: 为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它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为达到质量要求和改进质量为目的,对职工进行培训的费用,为控制产品质量而增加的费用,以及为改进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技术改进和新技术的研制与推行的各项费用等。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增加的。因为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努力和资金等的投人,这包括流程设计费用、产品设计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鉴定成本: 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它是指为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产品生产中所需原材料、配套件、半成品、产成品及其加工过程、装配过程和交验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检验人员工资、检验用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和折旧费、检验工具的购置费及维修费等。当产

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习产品成本分析的方法; ●了解销售费用分析的思路; ●掌握财务费用分析的技能; ●熟悉管理费用分析的容。 成本分析的主要容 一、产品成本分析 1.产品成本构成 企业要进行产品成本分析,首先要了解产品成本的构成。 产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直接材料; 第二,直接人工; 第三,制造费用。 2.产品成本分析的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分析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成本核算方法 核算方式不同,得到分析结果也就不同。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和产品属性来界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并保持成本核算的方法前后一致。 确定核算方法后,企业还应做到两点:一是有一定的标准界定,一旦界定好核算方法后,不要轻易改动;二是核算容前后一致,如这个月将租金算进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下个月就不可以算进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否则会乱了章法。 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在做成本分析核算之前,需建立一套成本核算制度,确保核算效果的质量。 规核算方法、归属对象和报表格式 很多财务人员都有同感:企业报表格式不固定时,做分析的工作量很大,取数困难,只能把原来的报表录入进来,这就增加了分析的成本。而当表格模板固化下来时,分析工作就非常简化。标准定好了,做分析只需利用函数。 一般来说,做企业财务分析,必须掌握三个函数: 第一,if函数,即判断函数。if判断函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在excel里用if函数设置一个预警值,当某个值大于设定值时,就会出现预警,不需要再重新计算,节省了时间而且准确、不会出现人为失误。在与销售算提成时,可以用if函数建立一个提成计算模型,每次只需更新原始数据就可直接得出计算结果。数据统计模型建好了,工作效率就能大大提高。 第二,vlookup函数,即查找函数。用查找函数最大的好处是定位。对数据命名进行标准化时,用vlookup函数进行查找和替换就可一次性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