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1995

GB/T 15587-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 1272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

3 能源管理系统

为实施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3.1 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3.1.1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

3.1.2 应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制定能源管理目标。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可分别制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

3.1.3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企业所有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

3.2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管理好以下环节:

a. 能源输入;

b. 能源转换;

c. 能源分配和传输;

d. 能源使用(消耗);

e.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f. 节能技术进步。

3.3 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

3.3.1 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企业领导应负责建立、保持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

3.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

3.3.3 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能源主管部门的协调安排,完成各项具体能源管理工作。

3.3.4 在分配落实能源管理职责的同时,要授予履行该职责所必要的权限。

3.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3.5 文件

3.5.1 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严格贯彻执行。能源管理所需文件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

3.5.2管理文件

3.5.2.1 管理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原始记录要求等所作的规定。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各种规定等。

3.5.2.2 制定管理文件应做到程序明确,相互协调,简明易懂,便于执行。

3.5.3 技术文件

3.5.3.1 技术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中有关技术方面的规定,包括: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等。

3.5.3.2 制定能源技术文件,应参照国家、行业和地方能源标准,规定的内容应准确、先进、合理。

3.5.4 记录

对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分析报告等记录,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3.5.5 应对所有文件的制定、批准、发放、修定,以及废止文件的回收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文件准确有效。

3.6 企业领导应定期组织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价,促使其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见第10章)。

4 能源输入管理

企业应对能源输入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输入能源满足生产需要,准确掌握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合理使用能源和核算总的消耗量提供依据。应制定和实施文件并开展以下活动:

a. 选择能源供方;

b. 签订采购合同;

c. 输入能源计量;

d. 输入能源质量检测;

e. 贮存。

4.1 选择能源供方除考虑价格、运输等因素外,还要对所供能源的质量进行评价,确认供方的供应能力,选定符合要求和稳定的能源供方。

4.2 与能源供方签订的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a. 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计量方法;

b. 输入能源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

c. 对数量和质量发生异议时的处理规则。

4.3 应按合同规定的方法对输入能源进行计量。明确规定相应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计量和计算方法、记录,以及发现问题时报告、裁定的程序。

4.4 可根据使用要求和费用,合理确定输入能源质量检测的项目和频次,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通用方法检验输入能源的质量。同时,明确规定有关人员的职责、抽样规则、判定基准、记录,以及发现不合格时报告、裁定的程序。

4.5 应制定和执行能源贮存管理文件,规定贮存损耗限额,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减少贮存损耗。

5 能源转换管理

企业所用能源需经转换时,应重点对转换设备的运行调度、维护监测、定期检修实施管理,以提高转换效率。

5.1 应制定转换设备调度规程,根据生产要求、设备状况和运行状况,确定最佳运行方案,各方面相互配合,使转换设备接近和保持最佳工况。

5.2 为使转换设备安全经济运行,运行操作人员要经培训后执证上岗。制定运行操作规程,对转换设备的操作方法、事故处理、日常维护、原始记录等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

5.3 应定期测定转换设备的效率,确定其转换效率允许最低基限,作为安排检修的依据。为保证检修质量,掌握设备状况,应制定并执行检修规程和检修验收技术条件。

6、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

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安全连续供给,降低损耗。企业应制定和执行文件,对内部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热、供油管道实施管理。

6.1 应明确界定内部能源分配传输系统的范围,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及有关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

6.2 要合理布局设置内部能源分配传输系统,合理调度,优化分配,适时调整,减少传输损耗。

6.3 对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油、供热管道,要定期巡查,测定其损耗,根据运行状况,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检修。

6.4 要建立能源领用制度,制定用能计划。对各单位用能准确计量,建立台帐,定期统计。

7 能源使用管理

能源使用管理是企业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要通过优化工艺、耗能设备经济运行和实施定额管理,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7.1 优化工艺

7.1.1 产品生产工艺的设计和调整,应把能源消耗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合理安排工艺过程,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回收放散可燃气体,使整个加工过程耗能量最小。

7.1.2 对各工序,特别是主要耗能工序,要优选工艺参数,加强监测调控,改进产品加工方法,降低能源消耗。

7.2 耗能设备经济运行

7.2.1 选择生产设备,应以有利环保、节能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原则,选用节能型设备,淘汰高耗能设备。

7.2.2 应根据设备特性和生产加工需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使耗能设备在最佳状况运行。

7.2.3 要严格贯彻执行操作规程,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使耗能设备正常运行。

7.3 能源消耗定额

7.3.1 企业应制定能源消耗定额,作为判断能耗状况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并考核完成

情况。应制定管理文件,对以下活动作出明确规定。

a. 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

b. 定额的下达和责任;

c. 实际用能量的计量和核算;

d. 考核。

7.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按照GB 12723、GB 2589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分别制定各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能源消耗定额。

7.3.3 能源消耗定额应按规定的程序逐级下达,并明确规定完成各项定额的责任部门、单位和责任人。

7.3.4 要落实有关人员的职责,按规定的方法,对各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统计和核算,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7.3.5 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选定适当的方法对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当实际用能量超出定额时,应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7.3.6 应根据生产条件变化和完成情况,及时修定能源消耗定额。

8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企业应对内部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掌握各种影响能耗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挖掘节能潜力。

8.1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全企业能源消耗状况及其费用进行分析,各用能单位应对

本单位管辖的主要耗能设备、工序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

8.2 分析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选择,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此外,还可创造和采用其它分析方法。

8.2.1 能源审计。是以企业为体系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一般用于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宏观分析。

8.2.2 能量平衡。以全企业为对象的能量平衡可根据需要进行;对内部用能单位和主要耗能设备、工序,当耗能异常原因不明时,或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发生变化时,应进行能量平衡测试。

能量平衡按GB 3484及有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8.2.3 统计分析。可根据本企业特点,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能耗有关数据进行处理,设计和绘制各种图表,用以对能耗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

8.3 分析完成后应提出分析报告,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 能源管理目标或能源消耗定额完成情况;

b. 能源消耗及其费用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c. 企业(或单位)用能水平评价;

d. 改进对策。

9 节能技术进步

节约能源要依靠技术进步,企业应加强节能技术措施管理,积极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

9.1 节能技术措施管理

9.1.1 为使节能技术措施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应制定和执行管理文件,规范协调节能技术措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包括:

a. 可行性研究;

b. 计划和实施;

c. 效果评价和保持。

9.1.2 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节能技术措施建议进行研究,作出实施决定,对重大节能技术措施应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

a. 预计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b. 预计投资额及回收期;

c. 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d. 实施过程中对生产的影响。

9.1.3 每一项节能技术措施的实施,都应明确主要负责单位和责任人,以及配合单位和责任人。投资额大的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对生产影响较大的节能技术措施,应单独制定实施计划,使其顺利实施。

9.1.4 节能技术措施实施后应测试能耗状况,与该措施实施前进行比较,评价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当生产运转正常后,应适时修定有关技术文件和能源消耗定额,保持节能效果。

9.2 采用节能新技术

9.2.1 企业要紧密跟踪本行业节能技术发展,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

9.2.2 要大力推广应用微电子技术,逐步实现对能源输入到消耗全过程的连续监测,集中控制、统一调度。

9.2.3 应积极开发节能技术,推广节能示范工程。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用能标准,用能设备的效率和能耗应达到国家标准规定指标,积极创造条件,申请国家节能认证。

9.2.4 企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应做到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项目的可行性研

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包括节能篇章,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参与审查。

10 检查和评价

为了促使能源管理系统正常运行,不断改进,应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价。

10.1 企业领导应组织能源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每年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当发现能源消耗状况异常时,可针对有关环节进行检查。

10.2 检查应依据管理文件和技术文件,追踪检查每一项能源管理活动,查明以下情况,证实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是否按文件规定开展,达到预期效果。

10.2.1 文件规定的职责是否落实,有关人员执行的文件是否正确有效,是否明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具备相应技能,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方法。

10.2.2 文件规定的记录是否齐全、准确,并按规定保存传递。

10.2.3 对能源消耗异常情况是否及时作出反应,予以纠正。

10.2.4 能源消耗定额能否完成。

10.3 检查完成后应提出检查报告,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b. 改进措施建议。

10.4 当对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检查后,或者当企业生产工艺、产品结构和品种、组织机构发生大的变化后,企业领导应会同能源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评价,就以下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

a. 能源管理系统能否实现能源管理目标;

b. 能源管理系统能否适应企业发生的变化;

c. 已查明的问题如何改进,是否对能源管理系统作重大调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湖北省标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湖北省标准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湘、苏祥生、林郁郁、许培兰、饶国平。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5587-1995

GB/T 15587-1995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 1272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 3 能源管理系统 为实施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3.1 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3.1.1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 3.1.2 应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制定能源管理目标。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可分别制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 3.1.3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企业所有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 3.2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管理好以下环节: a. 能源输入; b. 能源转换; c. 能源分配和传输; d. 能源使用(消耗); e.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f. 节能技术进步。 3.3 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 3.3.1 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企业领导应负责建立、保持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 3.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 3.3.3 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能源主管部门的协调安排,完成各项具体能源管理工作。 3.3.4 在分配落实能源管理职责的同时,要授予履行该职责所必要的权限。 3.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3.5 文件 3.5.1 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严格贯彻执行。能源管理所需文件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 3.5.2管理文件 3.5.2.1 管理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原始记录要求等所作的规定。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各种规定等。

工业企业能效指数计算导则编制说明

工业企业能效指数计算导则编制说明 目录 1 任务来源 (2) 2 工作过程 (2) 2.1 检索资料搜集 (2) 2.2 调研和研讨 (2) 2.3 标准完善 (3) 3、主要内容 (3) 4、编制原则及依据 (3) 5 技术分析 (3) 5.1 现行能耗指标体系和能效标准情况 (3) 5.2 能耗评价体系的完善 (4) 5.3 能效指数计算方法 (4) 5.4 能效指数的特点 (5) 5.5 能效指数与节能率的关系 (6) 6实施效果评估及建议 (8)

1 任务来源 2008年6月莱芜钢铁集团公司《能效指数计算导则》国家标准申请立项,2009年3月11日钢标委…2009?07号《关于下达2009年全国钢标委第二批国家标准值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钢铁企业能效指数计算导则》的制定工作,标准计划号20083315-T-605。 2 工作过程 2.1 检索资料搜集 2000年开始国家发改委进行节能自愿协议试点,山东省是第一个试点省,莱钢是第一批试点企业,在试点过程中美国能源基金会在制定节能目标时引入能效指数这一概念,在与国内外相关机构沟通研究过程中,发现英国、挪威、荷兰、美国等国家普遍应用能效指数这一评价指标。 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国内各行业部委均提出了适用于各子系统的能源消耗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标准定额、企业升级等指标过程中,均应用这一评价体系,九十年代后,随着冶金部、化工部等部委的改革,这一评价体系均未进行修订,已不适合当前工艺技术发展状况,特别是由于条块分割,能耗指标的对标只限于行业内,行业间比较较为淡化,不利于国内行业整体节能水平的提高。 2.2 调研和研讨 为了继续完善标准,通过走访、电话、信息互换等形式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了调研。利用“能源消耗评价方法调查”主要了解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评价分析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企业间交流,对企业在能源消耗评价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与济南钢铁有限公司、新汶矿务局、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节能协会、山东省经贸委、胜利油田、钢铁工业协会等单位进行信息沟通,并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能源化工行业)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为以下对象提供实施指南: a)应用DB37/T1013-2009的工业企业。 b)其他相关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DB37/TIOU-2009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3术语和定义 DB37/T1013-200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用能单位应将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壹部分,根据其规模、性质和能力等状况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边界,边界范围内的能源利用和管理活动应符合DB37/T1013-2009的要求。 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应通过以下活动进行: a)体系策划 识别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贯彻执行情况; 评价能源利用和管理现状; 确定能源基准、标杆; 识别评价能源因素; 制定能源方针、目标、指标; 确定能源管理职责,配备资源; 建立内、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将策划的结果形成文件。 b)体系实施 对实体系范围内机员实施培训 执行体系文件,对能源利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能源规划、设计、采购、贮存、加工转换、传输分配、使用、回收利用等过程; 全过程监视和测量; 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必要时实施应急预案。 c)体系检查和改进 实施内部审核; 实施管理评审; 识别节能潜力,确定改进措施,提供必要资源。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用能单位应通过建立适宜的文件,沟通意图、统壹行动,最终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系统阐述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范围内全部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为评价体系有效性和适宜性提供评价标准和客观证据。 a)体系策划和文件编写应紧密结合,其中: 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方针、目标是用能单位所追求的方向和目的。能源方针应表明用能单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企业能源体系管理准则 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使用。本标准对使用对象统一表述为" 用能单位气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能源管理控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规范有效、不断改进;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设机制,使全体员工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制度不断积淀完善,节能行为不断规范。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PDCA 管理模式贯穿于本标准,把握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用能单位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所谓过程方法是指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为使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系统地识别能源利用中众多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过程,策划、实施管理控制活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评价,把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策划并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形成协调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PDCA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Plan)、实施〈Do )、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 n),内容是:围绕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 指标和所需的过程;对策划的结果予以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采 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其运行模式如图I所示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关键词:实时数据库 pSpace RTBD SCADA软件能源管理系统EMS 力控监控组 态软件力控eForceCon SD 1.引言 1.1.概述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而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装置情况、产品类型、能源管理水平对能源消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设一个全厂级的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数据进行在线采集、计算、分析及处理,从而对能源物料平衡、调度与优化、能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源管理系统(简称EMS)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中,把能源管理作为MES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应用构件,作为大型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整体需求分析 企业希望能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建立能源管理调度中心,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介质消耗分析——能耗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从而使能源管理、能源生产以及使用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能够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离线生产分析与管理。其中包括能源生产管理统计报表、平衡分析、实绩管理、预测分析等。实现全厂能源系统的统一调度。优化能源介质平衡、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能源,提高环保质量、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降耗和提升整体能源管理水平的目的。 2. 设计内容与原则 2.1设计内容 ★自动化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网络系统及设备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软硬件平台系统;

能源系统各站点的数据采集系统; 调度及操作人员所需的人机界面系统; 设备冗余,安全监测系统; 历史数据海量存储及分析系统等。 ★辅助系统 能源系统视频安全监控; 能源系统配套报警系统; 能源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等。 2.2设计原则 ★完善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 ★规范能源系统的自动化系统设计 ★实现对能源系统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 ★减少能源管理环节,优化能源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 ★减少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 ★通过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指挥系统,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 ★为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和处理提供条件 3.系统架构 典型能源系统架构包括能源调度管理中心、通讯网络、远程数据采集单元等三级物理结构(如下图示)。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工业企业节能解决方案 1.概述 1.1.建设背景 据相关数据统计,工业用电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工业企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其中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大重点耗能行业,其用电占整个工业用电的60%以上,但单位能耗平均却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出40%。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内大多数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利润下滑的处境,对此,只能从加强市场开拓以及强化成本控制两方面着手。而在工业企业的各项成本中,电费已成为紧随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之后的最大的成本,特别是在某些高耗能企业中,电费已成为最主要的成本。对大多数工业企业而言,电费也是未被企业控制的最后一项成本,许多企业由于管理、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用电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节能潜力巨大,因此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来降低电费支出、提高利润空间势在必行。 同时,在企业里能效使用与供电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管理、维护、检修密不可分,而大部分企业只从保障设备能正常运行角度对电能进行管理,没有从使用效率、生产成本和设备使用寿命等角度,对电能进行精益管理,比如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不健全,能源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等。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电能利用及电能质量管理手段,企业面临不知道电能主要消耗在什么地方、电能质量有没有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有多大、找不出电能浪费的漏洞在哪里、不清楚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怎么样改善等问题。针对目前工业企业这一现状,北京华电方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方胜”)设计并研发出能效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平台的建设,首先帮助企业管理部门了解自身的用能构成,减少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浪费,增加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能力;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企业的各个用能系统进行分析,如车间、重点能耗设备等,挖掘节能潜力;平台提供专家意见,以实际数据为依据,结合多年节能行业的项目经验,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最终达到少投资,多回报,为企业省钱节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2.建设目标1)为企业提供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一站式服务; 2)掌握能耗状况:掌握能源消耗的数量与构成、分布与流向; 3)了解用能水平:了解能源利用损失情况、设备效率、能源利用率、综合能耗; 4)找出能耗问题:找出管理、设备运行中的能源浪费问题; 5)明确节能方向:改进能源管理制度,制定节能方案; 6)实施技术改造: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7)核算节能效果:核算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带来的节能量和经济效益; 8)加强安全管理:加强用能安全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用能安全问题。 1.3.设计原则1)标准化原则:严格贯彻国家有关的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实现系统的标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使用手册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 用户操作手册 V1.0 2013年10月10日

目录 目录 (2) 一、简介 (3) 1.目的 (3) 2.平台介绍 (4) 3.平台特点 (5) 二、功能概述 (7) 三、操作说明 (10) 1.系统首页 (10) 2.能耗数据管理 (11) 3.能耗设备管理 (11) 4.能耗分析 (12) 5.能耗统计 (14) 6.配电监控 (15) 7.气流监控 (16) 8.指标管理 (17) 9.指标管理 (20) 10.报表管理 (22) 11.数据维护 (23)

四、系统配置 (24) 一、简介 1.目的 随着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等的发展,对实验和生产过程中环境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高精密产业中,粉尘、气流、温度、湿度、电子场等都会给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电子厂房能否达到设计的洁净度的要求,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其中受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较大,而往往能耗与气流的换气次数也密切相关。因此,合理的气流组织和设备布局能大大提高厂房的洁净度以及降低能源的消耗。 由于生活水平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已日益离不开洁净技术。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到医院、商店等都有洁净室的身影。洁净技术发展到今天,也凸显出其巨大的能耗问题。改变洁净室的送风方式和气流组织,会对洁净室的节能有重大的改善,某些设备形式的改变也会对节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洁净设备对洁净室的能耗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善洁净系统的设备能够大大减少洁净室的能耗,这对能源日益紧缺的当今社会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工业厂房能源管理平台是利用成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相关计算机硬件技术研发的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整个厂区各类能耗的组合显示,把组合显示屏作为单一的逻辑屏,可通过鼠标和键盘进行直接操作。在虚拟屏模式下,用户可以在组合显示屏上开窗,自由地跨屏移动和缩放。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解决方案系统架构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EMS)解决方案系统架构一 能源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的同时,通过能源计划、监控、统计、消费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和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合理计划和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信息化管控系统。 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的电力及能源管理系统(PEMS); 电力管理和控制系统(PMCS);(PMCS)电力监控系统;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先进节能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和设备成为了企业的首选。节能减排的自动化技术除了高能效电机、变频器、过程自动化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之外,还有面向冶金、有色、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六大“三高”行业治理的成套专用优化系统和专用控制装置,比如特种执行器和特种检测技术,除尘、脱硫优化控制技术,固体废物焚烧的最优控制技术,废液的检测、分离和控制技术,节能、降耗的卡边控制技术,最优燃烧控制技术,最优调速控制技术,热能转换和传递优化技术等等,这些技术也是推进我国高端工业自动化产业化的重要方面。 节能减排在我国的推进离不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节约能源已经作为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对于“十一五”规划中单位GDP能耗节能减排20%的任务,企业不应该把它仅仅作为约束性指标,而是应该把节能减排融入到长远发展的战略中去,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到一定程度,企业管理水平也提升到一定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三者有机结合,节能减排也就会大行其道了。 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的不断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的提高,众多企业

化工企业节能源管理办法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化工企业节能源管理办法 正式版

化工企业节能源管理办法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本减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节约型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总部机关各部门、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原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四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强管理、强化全员节能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完善节能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集团公司中长期和年度节能目标,确保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第五条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效率为本,突出节能工作的战略地位。

工业企业智能用电及能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1、智能用电及能效管理系统简介 系统在线监测整个企业的生产能耗动态过程,收集生产过程中大量分散的用电、用水、用气等能耗数据,提供实时及历史数据分析、对比功能,以发现能源消耗过程和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运行方式和用能结构以及建立企业能耗评估、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现有供能设备的效率,实现节能增效、高效生产。 系统为用户提供以下能耗数据和节能信息: 1)掌握企业耗能状况:能源消耗的数量与构成、分布与流向; 2)了解企业用能水平:能量利用损失情况、设备效率、能源利用率、综合能耗; 3)找出企业能耗问题:管理、设备、工艺操作中的能源浪费问题; 4)查清企业节能潜力:余能回收的数量、品种、参数、性质; 5)核算企业节能效果: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工艺改革等的经济效益、节能量; 6)明确企业节能方向:工艺节能改造、产品节能改造、制定技改方案、措施等。

2、系统功能 1)、能源消耗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是靠人工定时抄表的方式统计用电及能源消耗状况,这种方式存在数据滞后、时效性差、数据单一等问题,不能及时掌握各生产环节和重点能耗设备的实时能耗数据。能效管理信息系统在线监测整个企业(集团)的生产能耗动态信息,并将这些能耗数据与相对应的设备、车间、班组生产数据相结合,现场运行管理人员可了解和掌握生产环节和重点设备的实时能耗状况、单位能耗数据、能耗变化趋势和实时运行参数等信息。 如图:某工厂的工艺流程 图1 水泥磨子系统生产流程单耗监测

2)、能耗/能效信息统计、管理 系统自动生成的多种能耗信息统计图形、曲线和报表,如以日、周、月、年为周期的电、水、气、煤等能耗统计报表,报表类型分为全矿、车间、重要耗能设备三个层次,为用户提供能源消耗结构和能源消耗成本分析依据,评估节能措施的效果和关联影响。 系统提供综合能耗/能效统计报表,采用菜单或光按钮直接引导界面模式,图形界面包括企业宏观的能耗数据和相关信息,快捷、直观反映企业、生产车间、班组和重要生产环节实时和历史能耗/能效信息。 图2 企业综合能耗统计 3)、历史能耗数据对比、分析 系统具有强大的历史能耗数据追溯和分析功能,企业能效管理及生产工艺分析人员可按不同需要灵活设置工作点参数,在不同时段下生成各种能耗数据报表与能耗曲线:如设备单耗、生产线和班组单耗等,用多种方法对主要能耗设备和生产线的能耗数据进行查询和追溯,并可对多种参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能源消耗结构和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对企业能源消耗结构和方式的改进、优化提出方案和建议。 通过动态的单位产量能耗曲线和数据,可以直观地比较企业生产能耗与国际、国内标准的差距,从而对生产、管理、工艺及时进行指导和调整,使企业生产过程的单位能耗和能源效率保持在科学、合理水平。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EMIS系统)十问(精)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EMIS 系统十问 一、什么是 EMIS 系统? 二、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三、 EMIS 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四、企业为什么需要 EMIS 系统? 五、 EMIS 系统的目标是什么? 六、 EMIS 系统如何实现节能? 七、实施 EMIS 系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八、 EMIS 系统是如何实施的? 九、 EMIS 系统如何与企业其它信息化系统交互? 十、类似 EMIS 系统的产品有哪些? 一、什么是 EMIS 系统?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Energ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简称: EMIS 系统是以能源管理体系理论为指导,以工业企业实际能源(含动力运行现状为基础,充分利用企业自动化及网络条件,重点关注企业能源管理业务,实现能源制度规范化管理、能源数据科学统计、能源运行监测与分析的综合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我们可以理解 EMIS 系统是: 能源业务管理系统 :指标管理、能源设备管理、计量器具管理等; 能耗统计分析系统 :能源模型、能耗统计、平衡分析等;

动力运行管理系统 :运行监测、班组交接、点巡检、运行报表等; 供能质量管理系统 :质量采集、质量统计、质量考核、质量分析等; 企业能源办公系统 :文件管理、通知管理、短信管理、报警管理等; 以上这些系统的集合体,或者说是对于企业能源管理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 EMIS 系统的设计原则是“ 围绕能源、关注管理、全面提升、持续改进” 。 二、什么是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源自于人们对能源问题的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能源制约的问题,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而且人们意识到单纯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 , 于是开始关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系统节能问题,研究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法, 用系统的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国自 2009年 11月 1日正式颁布与实施了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 ,该标准运用系统管理和全过程的理念,采用国际通行的 PDCA 的模式,将管理和节能技术相融合,指导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 三、 EMIS 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EMIS 系统的功能基本涵盖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 我们将其中与某一具体业务相关的功能群称为“功能模块” 。这样对于客户而言,可以根据企业情况分模块分步骤实施,提高 EMIS 系统的实施效率,降低了使用与培训的难度。 1. 基础维护: 1 能源基础管理 :EMIS 系统基础信息的维护与管理; 2 文件管理 :实现能源文件的归类、归档、查询、跟踪等功能; 3 通知管理 :实现 EMIS 系统对用户发布通知信息的功能; 2. 运行监测:

企业能源管理手册

企业能源管理手册 *********************XX公司企管部、节能管理办公室 主编人:******* 高级工程师 email:*******126. tel:******** 二○○八年三月

第一部分企业能源管理 ◆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 建立体系(组织体系、计量体系、统计体系)、完善制度、宣传培训、巡查监测、指标考核、系统评价、能耗分析、奖惩整改、合理使用、经济运行 ◆节能的最终目的: 合理使用、经济运行、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能源管理机构: 公司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组成成员 组长:邓乃伏 成员:白平一、胡新慧、X先锋、岳玉峰、X勤轩、X艳刚、田文生 能源管理小组组成成员 组长:X先锋 成员:王巍巍、肖英军、X国珍、郭文静、X晓慧、赵璐 节能管理中心组成成员 主任:X先锋 成员:王巍巍、肖英军、X国珍、郭文静、X晓慧、赵璐、X珊珊、田文生

1、主要环节 主要生产系统 辅助生产系统 转换系统 外转供 2、能源流向 购入储存传输加工转换终端消费余能回收 3、重点环节: 电力系统、热力系统、供水系统、重点耗能设备、物料回收、余热余能等 4、企业能源管理内容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企业能源管理机构与职责(节能管理体系) 企业能源管理制度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状况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置 企业能源统计管理状况 企业能源定额考核指标分析 5、不同用能单元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 主要生产系统:定额考核、物料考核 辅助生产系统:指标考核、日常检查 转换系统:效率考核、运行参数评价

其它:综合针对考核 6、企业总体用能状况: 经济指标状况:能源成本战生产成本的比例及升降情况、自耗率等 能耗指标状况: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产值电耗等 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7、企业能源利用分析内容: 企业能源消费状况 ?企业能源消费结构、流向 ?企业综合能耗的核定 产品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 ?产品产量的核定 ?主要能耗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产值、工业增加值能耗及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的核定 ?单位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能耗的计算分析 ?产品能源成本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重点用能设备效率计算分析 ?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的计算分析 ?淘汰设备情况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综合项目解决方案报告书

瓦博能源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合理的节能策略,配以能耗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公用设施的能耗。对公用设施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能耗模型得出企业本身的能耗改进空间;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综合监管,消除信息孤岛和节能死角,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1.1 概述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大户,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左右,而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工艺流程,装置情况、产品类型、能源管理水平对能源消耗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设一个全厂级的集中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数据进行在线采集、计算、分析及处理,从而对能源物料平衡、调度与优化、能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能源管理系统(简称EMS)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架构中,把能源管理作为MES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应用构件,作为大型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整体需求分析 企业希望能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建立能源管理调度中心,实现从能源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能源介质消

耗分析——能耗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高效化、科学化管理。从而使能源管理、能源生产以及使用的全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能够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离线生产分析与管理。其中包括能源生产管理统计报表、平衡分析、实绩管理、预测分析等。实现全厂能源系统的统一调度。优化能源介质平衡、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能源,提高环保质量、降低能源消耗,达到节能降耗和提升整体能源管理水平的目的。 2. 设计内容与原则 2.1 设计内容 ★自动化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网络系统及设备系统; 能源管控中心软硬件平台系统; 能源系统各站点的数据采集系统; 调度及操作人员所需的人机界面系统; 设备冗余,安全监测系统; 历史数据海量存储及分析系统等。 ★辅助系统

企业能源信息管理系统v2.0

企业能源信息管理系统ZY1000-CEMS https://www.doczj.com/doc/4c2269291.html,/products_detail/&productId=d53088a4-d540-4e60-96b3-7581ab14cffe.html 能源管理系统-企业能源信息管理系统ZY1000-CEMS 企业能源信息管理系统 ZY1000-CEMS 企业能源信息管理系统是我公司自行研制开发针对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的平台系统,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 该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采样监测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以水、电、气、风、油等能源介质为监测对象,并辅助环境以及设备的监测,为企业建立一个管控中心,对其生产用能进行实时采集、计算分析和集中调度管理;解决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监测计量、用能控制及设备运行情况等问题,实现对能源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达到供需平衡和节能环保的目的。 应用目标 针对工业企业能源管理的平台系统,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用能、产量、工序等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解决企业能源监测计量、用能管理与考核、设备经济运行等问题。系统功能及特点 ·支持多种能源实时监测与统计分析; ·采取单品单耗、班组能耗的计算与对标分析等手段,实现企业管理节能; ·建立企业各类能源平衡图,加强能源“跑冒滴漏”核查,实现企业管理节能; ·分析能源消耗的特征,提高能源品质,实现企业技术节能; ·开展设备状态管理与能效评估,生产设备的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 ·实现与其它系统的互连互通(如:ERP、EMS)。

能源管理系统-公共机构能效监测管理系统ZY1000-BEMS 公共机构能效监测管理系统 ZY1000-BEMS 公共机构能效监测管理系统是我公司自行研制开发针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群”能耗监测平台系统,是建筑能耗监管体系的核心环节。 本系统的开发完全依据国家住建部关于建筑能耗的相关导则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并且融入了我公司在能源管理方面的相关经验与技术,实现了对区域内各建筑能耗的实时采集以及设备的管理;对能耗数据按照分类、分项、人均、单位面积均等相关用能指标进行了能耗的统计和分析;通过WEB的展示方式,实现:能效公示、能效分析、能耗对比、能耗对标、能耗预警等相关功能,为能源审计、节能评估和改造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据。 应用目标 针对公共机构能耗特点,建立公共机构能效监测管理平台,采集公共机构用能数据,监测计量能源消耗状况,实现能效对标、能效考核、能效分析与节能经济运行等。系统功能及特点 ·能耗一体化管理 ·能耗对标分析 ·多种形式展示能耗数据 ·自动生成统计台帐、报表及年度能源消费数据 ·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分析与经济运行 ·集成智能化能效评估专家系统,辅助分析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 GB/T 17167—1997 企业能源计量与测试导则GB. 6 4 2 2-8 6 一、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重要性 能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已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涉及国家政治及经济方面的重要问题,各国对解决能源问题,从政策到管理都给予极大重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能源问题同样是一个直接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对能源工作制定了“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预测,要实现2000年工农业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必须有足够的能源做保障。但目前能源的开发生产与经济建设发展不同步,有较大缺口,能源紧张的情况普通存在。有无办法解决这一矛盾呢?回答是有的。据调查,当前我国能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工业企业都存在着能源消耗高、浪费严重的现象。按平均计算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每吨标准煤创造的价值仅是美、苏的二分之一,是日本、西德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这也是企业经济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反过来说,我国的节能潜力也很大。所以,通过节能潜力的挖掘,使能源的供应与经济建设发展做到同步是有希望的,有可能的。而做到节能挖潜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配齐能源计量器具,通过能源计量检测找出能耗高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当前企业正面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而摆在企业面前的却是能源紧缺,原材料涨价,部分产品限产降价的严峻考验,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清除这些不利因素。只有用质优价廉的产品投入市场才能提高竞争能力,而实现以上目的的一个较重要方面就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而进一步

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在优质的基础上以价廉的优势占领市场。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做好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工作。 其实,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重要性就在于: 有配备有检测→有数据→有考核→有效果。 有机构→有网络→有权职→有效果。 一切用数据说话,讲数据,讲效果。 二、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求 1.能源计量范围 六方面的范围配备: a.进、出企业的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及载能工质。 b.企业自产的二次能源及载能工质。 c.能源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一次能源。 d.企业能源的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生产工艺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 e.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生产辅助部门消耗的能源和载能工质。 f.已利用的余热。 解释: 一次能源:自然界现成存在,人们从自然界直接可以取得,而并 不改变它的基本形态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 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 二次能源:把自然界现成的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而成为另一种形态 的能源。如电、焦炭、成品油、 煤气、瓦斯气、石油气、蒸汽等。 载能工质:不作原材、不进入产品,制取时又需消耗能源的工作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办法范本

拟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一、目的 为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能源的合理使用,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公司持续发展,结合本公司能源消耗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节能降耗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三、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四、术语的含义 1、什么叫能源——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如热量、电能、光能和机械能等)或可作功的物质的统称。 2、什么叫能源管理——广义的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生产过程的管理和消费过程的管理。狭义上的能源管理是指对能源消费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 3、什么叫节能降耗——用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什么叫循环经济——它的技术经济特征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五、原则 1、能源管理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公司为一级管理单位,各生产单位为二级实施管理单位。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履行节能义务,有权制止、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六、组织机构及职责 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和能源管理的需要,建立能源管理机构,成立公司节能领导小组,领导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 1、组织机构 1.1、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 1.2、副组长:由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担任; 1.3、组员:由各生产单位主管领导及公司能源管理员为能源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1.4、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置公司运营管理处,由处长任办公室主任。电话:2410503。 2、管理职责 2.1、组长职责 2.1.1、组长是本公司能源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公司能源管理工作; 2.1.2、遵守与公司能源使用及效率相关的、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1.2、审批公司能源管理相关文件;审定公司年度节能计划;审定各单位节能改造项目及资金投入; 2.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2.2、副组长职责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中节蓝天咨询公司二??九年七月 主要内容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能评”)的相关背景 二、 “能评”办法简要介绍三、工信部灾后重建项目“能评”工作试点 一、“能评”的相关背景 1998年生效的节能法第十二条规定:“固定资产投 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 。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颁发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节能篇( 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计交能【1997】2542 号),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包括新建、改建及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包括节能篇(章)”;“节能篇 (章)应经有资格的咨询机构评估”;“凡无节能篇(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未经评估,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不予受理”。《规定》中也对节能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在2006年上半年全国人大组织的节能法执法检查中发现,原《节能法》中关于合理用能专题论证的制度性规定基本上没有得到执行。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 会节能法执法检查报告提出必须建立独立的、前置性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并要求在修订节能法时就此做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2008年4月1日实施的新的节约能源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

面向工业企业综合能源管控的ECC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面向工业企业综合能源管控的ECC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面向工业企业综合能源管控的ecc管理系统,属于能源监控系统, 具体涉及车间节能领域。 背景技术: 车间内部分割为很多工位,每个工位会引入1?4根电源线。大部分情况下, 工位内电源总闸一般不会断开,最后一个离开工位的人员会关闭电器,此时大部分机器会处于关机或者待机状态,但是也存在着偶尔忘记关闭机器的情况。车间内电源总闸未关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很多机器在待机状态依然浪费电能,看似很小,实际常年累积,能源消耗极大;第二、车间无人时主要是在夜间,此时存在着电器或电线老化造成的火灾,一旦发生火灾,虽然有值班人员,但人员较少,很容易小火形成大火,甚至火势无法控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化、且感应灵敏的车间综合电源管控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面向工业企业综合能源 管控的ecc管理系统,包括:线路智能开关和红外统计模块和能量统计服务器,所述线路智能开关与红外统计模块电气相连,所述能量统计服务器与若干线路智能开关电气相连,若干所述线路智能开关和若干红外统计模块安装于车间或者机器设备上; 所述红外统计模块包括:人体的红外热释感应器、红外感应器组和红外统计单片机;若干所述人体的红外热释感应器安装于车间屋顶或设备顶部,用于感应车间或者设备操作人员,若干所述红外感应器组安装于车间入口或者设备操作台入口,所述红外感应器组包括红外感应器a和红外感应器b,所述红外感应器a和红外感应

器b与车间入口或者设备操作台入口之间的距离差不小于1m ;若干所述人体的红外热释感应器和若干红外感应器组与红外统计单片机电气相连; 所述线路智能开关包括:单片机、隔离电源模块、双触点中间继电器ka1、中间继电器ka2和中间继电器ka3 ;所述单片机与中间继电器ka2线圈、中间继电器ka3线圈、红外统计单片机和隔离电源模块电气相连,所述隔离电源模块一端与220V电源相连,所述双触点中间继电器ka1的a触点和中间继电器ka2触点并联为触点组,所述隔离电源模块一端依次与触点组、双触点中间继电器ka1线圈和中间继电器ka3触点串联为闭合电路,所述双触点中间继电器ka1的b触点连接于接入车间内的电源线上。 所述所述接入车间内或者设备端的电源线上设置有智能电表。 所述能量统计服务器包括计算机和数据库服务器,所述计算机与若干单片机电气相连,计算机与若干智能电表网络相连。 所述计算机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采集智能电表的数据形成数据库服务器,且将采集数据与数据库服务器内历史数据进行比对。 所述线路智能开关和红外统计模块安装有zigbee模块,所述单片机与红外统计单片机之间采用zigbee信号传输。 所述接入车间内的电源线与室内的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开关相连。 所述双触点中间继电器ka1为双触点常开继电器;所述中间继电器ka2为常开中间继电器,所述中间继电器ka3为常闭中间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统计模块进行探测室内人员情况,采用若干人体的红外热释感应器可对室内或者操作台人员进行检测,由红外统计单片机对室内或者操作台人员情况进行计算,对室内或者操作台是否存在人员,红外统计单片机可即时感知;同时红外感应器组可对进入人员及时感知,在人员进入车间之前对室内通电。第二、本实用新型红外感应器组采用一前一后的两个红外感应器,可通过两个 红外感应器传至红外统计单片机的时间差来判断人员进出情况。 第三、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触点中间继电器ka1、中间继电器ka2,便于单片机输出信号后,双触点中间继电器ka1完成自锁,使接入室内的220V电源线保持畅通。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总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路智能开关单片机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路智能开关继电器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路智能开关电源电路示意图;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八、一 前言 本标准代替DB37/T1013-2008《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本标准与DB37/T1013-2008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名称中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改为"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增加和修改了原标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第3章);——合并了原标准"最高管理者职责"和"管理者承诺"(第5 章〉;——增加了"节能意识"和"资金"的要求(第6 章);——将原标准"运行控制气(第7 章)和"监测、分析和改进"(第8 章)调整为"过程策划"(第7章)、"运行控制"(第8章)、"内部审核"(第9章)和"管理评审"(第1 0章〉,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1 )删除了原标准"能源管理方案气"(第7章),增加了"节能改进方案"(第8章); (2)合并了原标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第7 章)和"合规性评价"(第8章); (3)将原标准" 应急准备和响应"(第7 章)整合到"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第8 章); (4)将原标准"回收再利用"(第7 章)整合到"余热余压"(第8章)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节能协会、山东质量认证中心、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裴伟荣、王世岩、王登彩、尹洪坤、代兵、高明清、徐峰、任香贵、张涛、王国栋、李

泼、慕晓燕、张士波。本标准于2008 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引言 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使用。本标准对使用对象统一表述为"用能单位气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能源管理控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规范有效、不断改进;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设机制,使全体员工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制度不断积淀完善,节能行为不断规范。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PDCA 管理模式贯穿于本标准,把握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用能单位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 关重要。所谓过程方法是指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为使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系统地识别能源利用中众多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过程,策划、实施管理控制活动。管理的系统方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评价,把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策划并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形成协调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PDCA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