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特征与习性: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为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为6~7天。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成虫极活跃,善飞能跳,可借自然力迁移扩散。成虫怕强光,多在背光场所集中为害。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当用些常规触杀性药剂时,因此特性,白天喷不到虫体而见不到药效。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为害症状:以成、若虫多在嫩叶背锉吸汁液,植物受害后,叶面上出现灰白色长形的失绿点,受害严重可导致花器早落,叶片干枯,新梢无顶芽被害叶片叶缘卷曲不能伸展,呈波纹状,叶脉淡黄绿色,

叶肉出现黄色锉伤点,似花叶状,最后被害叶变黄、变脆、易脱落。新梢顶芽受害,生长点受抑制,出现枝叶丛生现象或顶芽萎缩。

防治方法:根据蓟马繁殖快、易成灾的特点,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如采用营养土育苗、清除残株病叶减少虫源、选合适时间栽植等。还有勤浇水可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另外勤除草可减轻为害。兰板诱杀:蓟马具趋光性,可利用兰板诱杀,方法可参照菜蚜的防治。在蓟马发生期,每株有虫3~5头时进行喷药防治,在清晨露水末干时喷药。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10%吡虫啉可湿粉1500倍,也可使用菊酯类农药等。当最好在6天内连施两次药剂,可用美除1000倍加阿克泰2000倍等药剂防治效果比较好。

蓟马及其防治要点全解析

蓟马及其防治要点全解析 在种植业,有一种昆虫能在一年四季横行大江南北,数量多,为害重,极易产生抗药性,关键还不好治,这就是蓟马!蓟马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温室大棚中发生较重。为害的范围也比较广,不仅会直接为害作物,还可以传播病毒病。 1、蓟马简介 蓟马(蓟虫)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中文学名:蓟马;别称:蓟虫;界:动物界;体长:1mm;体色:金黄色;卵长:0.2mm;卵形状:长椭圆形;卵颜色:淡黄色;食物:汁液;亚纲:有翅亚纲;纲:昆虫纲;目:缨翅目;门:节肢动物门;亚门:有颚亚门。

2、形态特征 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黑色、褐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脉纹最多有2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3、品种分类 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已知约300种,主要有蓟马科和管蓟马科。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此外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

(1)瓜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特征与习性: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为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为6~7天。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成虫极活跃,善飞能跳,可借自然力迁移扩散。成虫怕强光,多在背光场所集中为害。阴天、早晨、傍晚和夜间才在寄主表面活动。这也是蓟马难防治的原因之一,当用些常规触杀性药剂时,因此特性,白天喷不到虫体而见不到药效。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 为害症状:以成、若虫多在嫩叶背锉吸汁液,植物受害后,叶面上出现灰白色长形的失绿点,受害严重可导致花器早落,叶片干枯,新梢无顶芽被害叶片叶缘卷曲不能伸展,呈波纹状,叶脉淡黄绿色,

叶肉出现黄色锉伤点,似花叶状,最后被害叶变黄、变脆、易脱落。新梢顶芽受害,生长点受抑制,出现枝叶丛生现象或顶芽萎缩。 防治方法:根据蓟马繁殖快、易成灾的特点,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如采用营养土育苗、清除残株病叶减少虫源、选合适时间栽植等。还有勤浇水可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另外勤除草可减轻为害。兰板诱杀:蓟马具趋光性,可利用兰板诱杀,方法可参照菜蚜的防治。在蓟马发生期,每株有虫3~5头时进行喷药防治,在清晨露水末干时喷药。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10%吡虫啉可湿粉1500倍,也可使用菊酯类农药等。当最好在6天内连施两次药剂,可用美除1000倍加阿克泰2000倍等药剂防治效果比较好。

蓟马虫害的防治方法

蓟马虫害的防治方法 蓟马,又称之为叶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害虫。蓟马通常会吸食作物的汁液,导致作物生长缓慢、凋萎、变黄、甚至死亡。因此,对于蓟马的防治非常关键。本文将介绍蓟马的防治方法,希望对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一、病虫害监测 为了更好地防治蓟马,我们首先要做好病虫害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立黄板、白板、黄色水盆等方式收集蓟马,这样可以有效监测作物上的蓟马数量。通过了解蓟马的数量和出没时间,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治计划。 二、防治措施 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和病毒等生物手段对蓟马进行防治。例如,引入复殖小蜂等天敌可以对蓟马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此外,引入寄生性昆虫瓢虫也可以预防蓟马种群的爆发。 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蓟马进行防治。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敌敌畏、马拉硫磷、辛硫磷等。但是,由于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化学残留物的问题,使用化学药剂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谨慎使用。同时,按照规定使用

药剂和遵循药剂的使用说明和剂量,及时清理药剂残留物等,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3. 非药物防治 非药物防治是指采用生物技术、农艺手段以及物理控制方式对蓟马进行防治。例如,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喷洒拟态植物素制剂可以干扰蓟马的正常觅食行为,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采用旋转作物、深翻耕作等农艺技术,使蓟马无法繁殖和存活。 三、防治策略 1. 多措并举 蓟马的数量往往会在季节和生长阶段有所变化。因此,在防治措施上也需要全方位、多措并举。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控制等综合方法,以兼顾效果和安全。 2. 早治早控 针对蓟马的防治要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请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予以解决。此外,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去除受害的植株,减少蓟马的滋生场所。 3. 综合调查评估 要做好蓟马的防治,不仅要针对害虫进行防治,也需要对环境进行评估,以及对农作物进行养护和管理。通过

蓝莓园蓟马防治技术 图文并茂

蓝莓园蓟马防治技术 蓟马由于体形纤小、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等原因,近年来已成为农业种植中令广大种植户最头疼的虫害之一。今年7-8月份,山东、江苏、云南等蓝莓产区高温少雨,加剧了蓟马的发生,对蓝莓秋梢生长及花芽分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蓟马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广大蓝莓种植户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减轻蓟马的危害。 一、为害症状 蓟马主要在蓝莓春、秋梢生长期为害,吸食蓝莓嫩梢汁液。叶片受害后颜色变淡,似热水烫伤状,逐渐变为褐色,严重者导致叶片卷曲、畸形,甚至落叶,光合作用能力下降。为害枝条,导致受害枝条表皮木栓化,形成疤痕,阻碍营养和水分的运输。

蓟马为害蓝莓叶片,导致叶片变色、卷曲、畸形 蓟马为害蓝莓枝条,导致枝条表皮木栓化 二、发生规律 蓟马繁殖能力极强,在华东、华南年发生10多代,热带地区年发生20多代,在温室可常年发生。成虫将卵产在叶背的叶肉中,若虫孵化后锉吸汁液,蛹多在蓝莓中下部或近土面的枯叶下,羽化后飞回嫩梢。蓝莓上以8-10月发生最多,为害最重,其次是4-6月。高温干旱利于蓟马发生,多雨季节发生少。 三、防治方法 1、在蓝莓园内使用黄/蓝板诱杀,或地面铺银灰色地膜,对蓟马有驱避作用。 2、勤观察,嫩叶期、初花期、盛花期均可通过肉眼观察和抖动嫩梢等随时了解蓟马发生情况,早发现、早防治。最便捷有效的观察方法是将嫩梢置于手机屏幕上抖动,观察黑色屏幕上是否有白黄色微小虫体爬动。 3、药剂防治 可以选择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啶虫脒,发生严重时复配阿维菌素、甲维盐等进行防治,建议轮换用药和统防统治。蓟马昼伏夜出,傍晚喷施药剂,防治效果更好。

蓝莓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蓝莓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作者:高勇,张根柱,姜惠铁 来源:《果农之友》 2018年第10期 蓝莓学名越橘,属于杜鹃花科越橘属灌木小浆果果树。蓝莓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 脏功能、预防视力疲劳及防癌抗癌的独特功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 我国对蓝莓引种栽培研究始于20 世纪末,山东半岛气候凉爽,温度适宜,且大多为酸性土壤,非常适合蓝莓种植。山东半岛从2000 年开始引进并商业化种植蓝莓,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规模 化蓝莓种植区。随着蓝莓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年限的增加,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有统计表明仅 上海和青岛地区就发现蓝莓病虫害49 种,其中虫害38 种,侵染性病害9 种,生理性病害3 种。 蓟马,缨翅目昆虫,近几年来蓝莓园区均有发生,体小而不易发现,属隐蔽性较高的害虫,在蓝莓生产上,往往在观察到明显的危害症状时才能察觉其危害,但此时已对生产造成一定的 影响,因此,笔者对多年蓝莓蓟马防治上的有效措施进行整理,以期为蓝莓生产中蓟马防治提 供支持。 1 蓟马对蓝莓的危害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汁液,对蓝莓的花序、叶、枝及果均能造成危害;危 害蓝莓花序造成蓝莓花序干枯、脱落(图1);危害花蕾,花蕾呈现水渍状,影响花蕾正常的 开放(图2);危害蓝莓叶片,往往造成被害叶片叶缘卷曲不能伸展,危害严重的呈现“铁锈”色、僵硬、变厚、变脆,容易脱落(图3);嫩枝受蓟马危害后,枝条表面出现木栓化,影响 枝条的生长及后期花芽的形成(图4);蓝莓果实受蓟马危害后,果面出现明显的木栓斑,造 成生长量的减少(图5)。总之,蓟马对蓝莓各幼嫩组织均能造成直接的危害,对蓝莓生长及 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蓟马间接造成的危害在生产中还未明确。 2 蓝莓蓟马发生特性及发生时间 蓟马喜高温干旱,一般适宜温度为23 ℃~28 ℃,适宜空气湿度40%~70%。在春、夏、秋三季,不同栽培模式蓝莓均会遭受其危害,一般蓟马在蓝莓花絮期开始危害,主要危害花序与花蕾,落花坐果后,蓟马转移至叶片,主要危害叶片,对嫩枝也造成一定的危害,事实上蓟马对 蓝莓果实的危害程度很轻;蓝莓采果结束后,蓟马主要危害幼叶,危害严重时一眼望去顶梢嫩 叶全部卷曲,由于蓟马有怕强光及藏匿特性,白天主要聚集在叶片背面,从叶片背面观察,可 以观察到很多蓟马。 3 防治蓟马的一些措施 3.1 适时灌溉,提高设施内及区域内空气湿度 因为高温干旱有利于蓟马的发生,因此结合蓝莓的物候期做到适时合理浇水,能一定程度 减少蓟马的危害。 3.2 在设施内采取垄面覆盖地膜的措施 一则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二则利用“蓟马幼虫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的特 性阻断落地化蛹通道,亦可有效降低蓟马危害。 3.3 粘虫板诱杀

初二生物西花蓟马入侵危害及防治

初二生物西花蓟马入侵危害及防治西花蓟马(学名:Tetranychus urtica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的害虫,其寄主范围广泛,包括各种瓜果、蔬菜等农作物。它不仅给 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西花蓟马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西花蓟马的危害 西花蓟马主要通过吸食植物叶片的汁液为生,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 和发育。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叶片受损:西花蓟马为了摄取养分,会在植物叶片上建立密集的 网状丝线,不仅会导致叶片颜色变黄,还会形成斑点、黄叶、白斑等,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2. 生长受阻:大量西花蓟马寄生在植物上,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 较大的阻碍,导致植株矮小、瘦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病害传播:西花蓟马在寄生和繁殖的过程中,会携带一些病原体,从而将病害传播给其他植物,加重病害的发生和传播范围。 4. 抗药性问题:西花蓟马的繁殖速度极快,且对某些农药产生较强 的抗药性。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防治,容易导致西花蓟马产生耐药性,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二、西花蓟马的防治措施

针对西花蓟马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以保证农作物 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蓟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蜂类等,来控 制西花蓟马的繁殖。通过生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西花蓟马的数量,减轻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2. 轮作休闲:在农作物的轮作中,适当安排休闲期,停种一定时间,可以减少西花蓟马的发生和繁殖,防止其对农作物造成更大的危害。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养分含量,增强其抵抗力, 从而减少西花蓟马对植物的寄生和危害。 4. 选择耐药品种:选用一些对西花蓟马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可以减少西花蓟马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5. 农药合理使用: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农 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滥用、过量使用农药,以免对生态环境造 成污染。 6. 环境调控:保持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减少害虫的繁殖和寄生。 可以通过清除草丛、消灭野生寄主等措施,降低西花蓟马的数量和影 响范围。 7. 定期监测:及时进行田间调查,定期监测西花蓟马的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早期感染,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害虫的大范围繁殖。

茶树茶黄蓟马的特征习性、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茶树茶黄蓟马的特征习性、危害症状、 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茶黄蓟马是茶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众多地区均有分布。该虫害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山茶、油茶、银杏、草莓、葡萄、苹果、荔枝、芒果等多种植物。以下内容为大家介绍了茶树茶黄蓟马的特征习性、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0.9mm,体橙黄色,头宽约为长的1倍。触角8节,第1~2节淡褐色,第3~8节淡褐色,第3~4节有“U”字形感觉器。复眼红褐色,复眼后有鬃2根,单眼橙红色,单眼间有鬃2根。前胸背后侧角有粗鬃1根,前翅狭长淡黄褐色,有纵脉2根,上脉鬃10根,其中基鬃7根,端鬃3根,下脉鬃2根。第2~7腹节各有一囊状暗褐色斑纹,第8腹节后缘栉毛明显,腹部鬃毛较长。卵为肾形,长约0.2mm,初期半透明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初孵时,若虫白色透明,复眼红色,触角粗短,以第3节最大。头、胸约占体长的1/2,胸宽于腹部。2龄若虫体长0.5~0.8mm,淡黄色,触角第1节淡黄色,其余暗灰色,中、后胸与腹部等宽,头、胸长度略短于腹部长度。3龄若虫(前蛹)黄色,复眼灰黑色,触角第1、2节大,第3节小,第4~8节渐尖,翅芽白色透明,伸达第3腹节,各腹节两侧的齿状缘有1根白鬃。4龄若虫(蛹)黄色,复眼前半红色,后半部黑褐色,触角倒贴于头及前胸背面,翅芽伸达第4腹节(前期)至第8腹节(后期)。 2、危害症状 茶黄蓟马主要以成虫、若虫锉吸茶树嫩叶或嫩梢汁液,受害

叶在叶背主脉两侧呈现2条或多条纵向内凹的红褐色条痕,严重时叶背呈一片褐纹,条纹相应的叶正面失去光泽,略凸起,后期芽梢逐渐萎缩,叶片反卷或向内纵卷,叶质僵硬变脆,也可为害叶柄、嫩茎和老叶,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2-3]。 3、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茶黄蓟马1年发生多代,广东省1年发生10~11代,世代重叠,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南方茶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冬季仍可在嫩梢上找到成虫或若虫,但在浙江、江西等偏北茶区,以成虫在茶花中越冬。一般年份,1?4月为低峰期,5月虫口数量开始上升,7?8月波动较大,9月虫口数量迅速上升,10?11月达到高峰期,12月下旬后虫口下降。 茶黄蓟马趋嫩性强,多在芽及芽下1~3叶吸食,虫口比例:芽7.4%,芽下1叶29.4%,芽下2叶39.1%,芽下3叶20.1%,芽下4叶3.9%,成、老叶无虫[4]。田间雌雄比例差别大,绝大部分是雌虫,雄虫很少发现,以两性生殖为主,也可见孤雌生殖,卵产于芽或嫩叶叶背表皮下,每雌平均产卵35~62粒。成虫活跃,受惊后常飞起,午间多栖息于叶背和芽内,阴天可全天活动,雨天或低温下活动性差,雨后天晴则特别活跃。成虫无趋光性,但对绿、黄色趋性明显。 4、综合防治措施 4.1农业防治 一是搞好肥培管理,提高茶树耐害能力,及时清洁茶园,减少茶黄蓟马越冬场所。二是及时分批采摘,可在采茶的同时摘除一部分成虫、若虫和卵,减少田间虫口数量。三是结合采摘,适时轻修剪,抑制虫口发生。 4.2生物防治

草莓蓟马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草莓蓟马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蓟马已成为一种世界性害虫。其攻击超过100种植物, 包括辣椒、草莓、番茄、甜瓜、豆类和许多其他蔬菜, 水果和观赏作物。蓟马种类繁多, 危害草莓的主要是西花蓟马、烟蓟马、棕榈蓟马等。近年来, 草莓蓟马已成为危害草莓的重要害虫之一, 在四季草莓上危害特别严重。 1 、发生规律 蓟马体型微小, 以锉吸式口器锉伤花器或嫩叶等, 严重时导致花朵萎蔫或脱落, 花变褐不能结实, 植株矮小、生长停滞, 造成茶褐色草莓果, 丧失商品价值。另外, 蓟马还可在取食过程中传播病毒且因传毒为害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直接为害。蓟马1a能繁殖多代, 化蛹和越冬在土壤和栽培基质里, 造成虫害连年发生, 危害严重。

温室栽培草莓, 蓟马危害为定植后入冬前和春季气温回升后有2个危害高峰;大棚和露地栽培从春季气温回升就开始危害, 直至秋季温度冷凉后减弱。环境条件影响蓟马危害的严重程度和种群密度。降雨抑制蓟马的种群。露地栽培喷灌比采用滴灌灌溉的蓟马问题少。干热天气加重蓟马的损失, 而冷的天气作用相反。

2、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2.1.1 清洁田园 及时清理草莓园及周围的杂草, 去除可能的宿主植物。在有蓟马危害的草莓田附近的委陵菜等田间杂草的花器中有大量蓟马危害, 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干净, 短期内会大量繁殖, 再次危害草莓。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可消灭部分成虫和若虫。草莓园要保持干净整洁, 避免给蓟马提供躲避和越冬的场所。 2.1.2 提高抗虫力 通过设置合理的栽植密度、轮作制度, 以及合理的水肥管理、培养健壮植株以提高抗虫力。 2.1.3 指示植物 种植指示植物是早期预警害虫或病害发生的较好方法。据报道矮牵牛被带毒蓟马取食后几天, 就可以表现出番茄斑萎病毒症状, 已被广泛应用作蓟马指示植物。 2.2 物理防治

玉米蓟马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

玉米蓟马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 作者:宋守强贾振陆曲松孔宪浩曲淑君 来源:《科学种养》2013年第03期 近几年来,由于天气干旱、品种抗性不强等原因,玉米蓟马在烟台市牟平区套作玉米及夏直播玉米苗期时有发生,为害重的年份有的地块被害株率达80%以上,严重影响了玉米苗期的生长整齐度与后期产量。为此,我们于2010~2012年对该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探索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现进行介绍。 1. 形态与为害症状为害玉米的蓟马主要有玉米蓟马和中华蓟马等,统称玉米蓟马,其一生经历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成虫多为暗褐色,体长1.3~1.5毫米,翅狭长,缘毛长,行动灵活。将卵产于玉米苗的新叶内侧或缝隙里。若虫从玉米苗期2~8叶起就集中于心叶上(也有分散于叶背的),以锉吸式口器吸取汁液,形成银白色条斑。其分泌的黏液限制了心叶伸出,以致整株节间缩短、肿胀或弯曲,轻者雄穗无法抽出,重者在苗期就生长停滞。蓟马为害症状与玉米粗缩病有相似之处,但后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症状主要是玉米苗变粗、矮缩,新叶不弯曲。 2. 发生规律玉米蓟马在烟台市牟平区1年发生2代,一般在禾本科作物、杂草里以成虫越冬,翌年初春为害小麦,而后为害春玉米。5月底6月初出现第一代若虫高峰,6月上中旬出现第一代成虫高峰,此期正值套作玉米2~8叶期。6月中下旬出现第二代若虫高峰,对套作玉米及夏直播玉米为害较重。 经观察总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含糖量较高的玉米品种蓟马发生较重,如各种甜玉米、糯玉米及广泛栽培的登海9号、农大108、浚单20等。在较高温度及干旱条件下,由于玉米苗期心叶内糖分偏高,更有利于蓟马的发生。 靠近禾本科杂草较多的地边、沟沿、路旁等处的玉米苗,受蓟马为害较重。2~8叶的玉米苗受害较重;玉米拔节后,由于错过了发生高峰期,心叶伸展较快,受害较轻。 玉米蓟马有转移为害的习性。在田间,有只见为害症状不见虫的现象,发生此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蓟马个体小,行动灵活难查找;二是可能其已转移至其他玉米苗上为害。 3. 防治技术①选用抗虫品种。需要种植甜玉米、糯玉米时,最好在春季采用地膜覆盖等方式播种,可错过蓟马为害高峰期。②苗期及时清除地边、沟沿、路旁等处杂草(尤其是禾本科杂草),对靠近杂草地带的玉米苗,要重点防治。③加强苗期肥水管理。遇高温干旱时要浇水抗旱,增强玉米苗长势,降低田间温度,可有效减轻蓟马为害。④及时查看虫情,拔除虫株。可结合玉米间苗、定苗,拔除受害严重的苗集中处理掉。定苗后,对田间出现的心叶弯曲且生长停滞的玉米苗,可在弯曲处稍下部位掐断,此后下部心叶可重新展出,玉米苗可恢复正常生长。⑤加强苗期的化学防治。玉米播种前,用60%~70%吡虫啉拌种剂,每50克拌10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