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分别有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一、基本内容

(一)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扩大。顾名思义,要想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必须刺激需求量的增加进而推动供给量的扩大,因此需求在国家经济增长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需求主要包括内需即投资和消费,以及外需即出口。于我国而言,需要构建一个新发展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同时刺激内需和外需,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同时兼顾国际市场,最后以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二)充分就业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但通常在实际统计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的就业状况,所以要改善最大的民生就要尽可能解决失业问题,根据失业的原因可划分为四种失业类型,分别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其中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为不可避免的失业类型,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也被称为自然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社会的就业状况就出现了充分就业。

(三)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就是要抑制住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进而维持币值的稳定。当社会上出现通货膨胀时,实质就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最后会导致社会上出现物价水平持续性、普遍性的上涨,而通货紧缩恰恰相反,最后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不管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都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的秩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以稳定物价。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的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长期的顺差或逆差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和资源的配置。

逆差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1.消耗外汇储备,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本币贬值,国际地位下降,短期资本外逃,影响本国的国际信誉。2.国内货币紧缩,利率水平上升,失业增加,国民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下滑。

顺差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1.将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从而加重通货膨胀。2.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本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在经济运行中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三大手段,有组织的预见性的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控制经济从低点恢复正常运行、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以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为目标的一种重要政策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政府财政政策主要依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及投资等来实现。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地方税收、国税、海关税收、社会保险金等。财政支出包括支付公务员的薪水、支付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支付公共事业的运作费用等。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收支平衡、投资规模等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政府和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 现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方式。具体而言,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票据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来改变货币供给量,进而改变货币流通情况,对市场来说,最明显的就是贷款利率。如果贷款利率增加,需求者会减少贷款,投资将受抑制;银行将会增加预存金,抑制货币供给。相反,如果贷款利率降低,需求者会增加贷款,投资也将增加,银行也将注入更多的货币,加快经济发展。 外汇政策是一种政策工具,它的目的是保护国家的财政安全,通过控制外汇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国家把外汇市场分为一般市场和购买外汇市场,国家采取双重货币制度,就是把一部分外汇作为外汇储备,一部分用于流动,以控制国家的外汇流出入。通过管理外汇储备,

可以使货币的价值稳定,降低通货膨胀的危害,进而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宏观调控确实是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采取的重要政策手段,其目的是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它的要素是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为主要手段。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收支平衡、投资规模等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货币政策是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流通情况;外汇政策则是控制外汇流出入,以稳定货币价值、降低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只有全面考虑这些政策的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推动和调控宏观经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干预和调节已达到一定的目的。论及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首先要知道我国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内容: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物价水平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 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它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越好。这是因为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增长,尤其是对于经济已相当发达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要付出代价,如造成环境污染,引起各种社会问题等。因此,经济增长就是实现与本国具体情况相符的适度增长率。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失业意味着稀缺资源的浪费

或闲置,从而使经济总产出下降,社会总福利受损。因此,失业的成本是巨大的,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价格指数又分为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PPI)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所谓低,就是通货膨胀率在1—3%之间,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静态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年的年末,国际收支不存在顺差也不存在逆差;动态平衡,不强调一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而是以经济实际运行可能实现的计划期为平衡周期,保持计划期内的国际收支均衡。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于商业动机,为追求利润或其他利益而独立发生的交易实现的收支平衡;被动平衡,是指通过补偿性交易即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采取调节性交易而达到的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不是消极地使一国在国际收支帐

经济学复习题型(附答案)

一、填空题 1、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四项。 2、短期成本函授中成本一般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两个方面。 3、构成经济学中有效需求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构成经济学中有效供给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供给意愿、供给能力。 4、经济学中一般用恩格尔系数表示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一般来讲,二者呈反向关系;用基尼系数反映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一般来讲,二者呈正向关系。(关系为正向或反向) 5、边际效用是基数效用论者分析的工具;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者分析的工具。 6、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是竞争程度的强弱,可依其将市场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四种类型。 7、当两种商品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时,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互为互补;当两种商品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时,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互为替代。 8、自然失业一般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 9、失业包括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两个方面。 10、根据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不同,可将西方经济学划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 济学。 11、在寡头垄断市场是如果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没有差别,相互之间的依存程度很高,则这些厂商被称为;纯粹寡头;如果产品有差别,相互之间的依存程度较低,则这些厂商被称为:差别寡头。 12、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AR,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LMC=LAC 13、19世纪早期,西方经济学家习惯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本,相应的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当时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利润。 14、决定生产要素的基本因素是边际生产力,该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首创,该概念表现形式有实物量MRP、货币量MPP。。 15、按照产量或收入的高低变化,一般将经济周期划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16、影响需求数量的主要因素有等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有关的国家政策、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个人偏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人口数量和结构等。 1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R=MR=MC(或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LAC=AR 18、决定生产要素的基本因素是边际生产力,该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首创,该概念表现形式有实物量MRP、货币量MPP。 二、判断题 1、如果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其它均不变。作为价格因素,会导致被考察商品的需求曲线表现为点的上移。 2、一般来说,越是人们需求的日常消费品,其需求弹性也就越低。 3、只有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才最有效的。 4、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核心是“自由放任”。 5、只有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才有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高考政治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知识点

高考政治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知识点 高考政治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知识点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所以,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温馨提示:记住要学会逆向使用和考虑 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政府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宏观调控。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方案,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经济方案,如年度方案、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振兴战略等;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汇率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中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支出;税收政策的变化;发行国债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面对货币供给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如存贷款利率的变化;汇率的变动;存贷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法律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二是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其好处是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标准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行政手段要奏效就必须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行政手段,因为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容易导致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硬着陆与强行起飞交替出现容易使经济运行大起大落。 宏观调控的各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开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控制通胀和加强收入分配调节。下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保持经济增长 保持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经济增长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增长并不是为了追求资本利润,而是为了满足人民对于改善生活、提高福祉的需求。因此,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要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整体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保障就业 保障就业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就业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在宏观调控中,要坚持以就业为中心,制定和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重要产业和重点区域的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就业机会增加和人才流动。 三、控制通胀 控制通胀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要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通货膨胀。 四、加强收入分配调节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不平衡是一个重要问题。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推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要通过税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途径,增加劳动者收入,减少贫富差距,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保持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控制通胀和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只有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 一、宏观调控的概念与意义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对经济总量、结构、价格、就业等 方面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 宏观调控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 二、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 1.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等手段,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投资行为,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水平的目标。 2.财政政策:通过改变财政收支状况和公共支出水平等手段,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投资行为,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 3.产业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扶持重点产业等手段,引导资源配置向优势领域集中,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4.区域发展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组合,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三、宏观调控的实施方法 1.定向调控:针对具体问题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如刺激消费、扶持中小企业等。 2.数量调控: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影响经济总量和价格水平。 3.价格调控:通过改变利率、汇率等价格机制,引导市场行为,达到稳定物价水平的目标。 4.结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改革体制机制等手段,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四、宏观调控的影响 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就业增长和社会公共利益等目标,但也可能导致 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负面影响。因此,在实施宏观调控时需要权衡 各种因素,采取适当的政策组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五、宏观调控的实践案例

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包括减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2.2015年中国政府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以促进经济复苏和稳定就业。 六、宏观调控的发展趋势 未来宏观调控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宏观调控将更加精准和有效。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也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 【导读】 事业单位在备考时经济部分是个难点,尤其是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正是考生要格外注意的,下面介绍下宏观调控的目标帮助考生理解经济类的考题内容。 1、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衡量物价稳定与否,从各国的情况看,通常使用的指标有三个: 一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它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为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二是消费物价指数,它以消费者日常生活支出为对象,能较地反映消费物价水平的变化情况。 三是批发物价指数,它以批发交易为对象,能较地反映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变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货膨胀以外,还有一些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因素。 这个限度的确定,各个国家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各国

经济发展情况。另外,传统习惯也有很大的影响。 2、充分就业 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测定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 所谓失业率,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会的充分就业程度。失业,理论上讲,表示了生产资源的一种浪费,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造成失业的原因主要有: 1.总需求不足。由于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使经济社会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无法得到正常与充分的利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周期性的失业。这是在经济周期中的经济危机与萧条阶段,由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业。二是持续的普遍性的失业。这是真正的失业,它是由一个长期的经济周期或一系列的周期所导致的劳动力需求长期不足的失业。 2.摩擦性失业。当一个国家某个地区的某一类职业的工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简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指对整个经济体进行调控,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具有调整经济结构、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平衡、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维护公共利益、抑制通货膨胀、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总体调节。 宏观调控把目光放在一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系统上,秉持“把握大局、调整结构、缓解压力、促进发展”的原则,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一般来说,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稳定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其次,宏观调控要努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协调作用,减少外部环境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再次,宏观调控要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以更高的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最后,宏观调控要抑制包括通货膨胀、资源环境污染、金融风险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促进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调节财政支出、调节社会消费、调节投资、调节国家债务和调节税收等改革措施。财政政策可以使经济运行更加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其主要目标是

控制通货膨胀,维持货币稳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因此,货币政策通常采取储备调控、利率调控、外汇管理等措施,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扩大货币供给量、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等。 三是金融政策。金融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主要是通过控制金融机构的活动,控制金融活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金融政策的措施包括信用政策、资本流动管控以及货币政策的联动,以防止和遏制金融风险,促进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四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是宏观调控中重要的一种政策,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社会生产力。宏观调控中的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改变财政政策、改变宏观经济结构、改变贸易政策、改变资源配置以及改善法律法规等。 总而言之,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等。实践中,宏观调控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灵活运用,形成有效的宏观调控组合,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社会稳定发展的经济效果。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及成效

浅析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及成效手段 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按照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能以较快速度稳步协调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杠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主要是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问题和外汇收支总量的调节和控制。要保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除确保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外,还要通过国家队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来实现。要确保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及时性、稳定性何战略性,政府制定正确的调控目标和采取适当的调控手段是重要的。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与目前其他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一致。 (一)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生产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以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尺度。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经济结构系统的调整与变革,这种状况,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因此有发展,必定有增长,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不一定是意味着经济发展.保罗克鲁格曼说:”生产率不等于一切,但长期看它几乎意味着一切”,因此经济增长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考虑到人口的增加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因素等,要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要求经济必须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同时又要避免大起大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充分就业,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我国的中长期经济增长率,主要依据发展战略的需要和经济增长潜力确定;年度经济增长率,主要依据中长期的调控目标,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临时性因素确定。温总理在 2010年政府报告中指出,要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扶持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高科技产业等,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经济增率控制在8%左右。 (二)充分就业 按凯恩斯的解释,失业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然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充分就业不是没有失业,允许存在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现象。高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它意味浪费有价值的资源;失业之所以有成为社会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失业的人,面对收入减少的困境而痛苦挣扎,引发社会的不安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1.7亿多个就业岗位,在就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六大报告明确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并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作为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扩大就业门路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是今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所要完成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城镇新增就业 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三)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综合价格水平的平稳。就是说,既要避免高的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通货膨胀就会发生。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有害无益的,它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使经济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经济方面的影响:第一,对收入分配的效应。由于工资薪金的增加往往落后于物价的上涨,使工薪阶层受到损害,使利润收入者得到实惠,后者的利益是以前者的损失为代价的;使固定收入的人们降低实际购买力。第二,对财产分配的效应。家庭财产可分为固定索求权资产,如债券储蓄等,和变动价格资产,如房屋黄金等,通货膨胀对前者损害更大。第三,对产量与就业的效应。通货膨胀后,短期内生产成本上升的幅度落后于产品价格的上涨,使企业利润大增,企业乐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工人,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利润增加的势头终止,企业解雇工人,造成失业人数增加,另一方面企业盲目扩张生产,造成更大的通货膨胀。第四,在社会方面的影响:失业造成悲剧和资源的浪费,同时使社会不稳定犯罪增加,产生动荡。因此要控制通货膨胀率,使之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指数变动的比率。通常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表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CPI 的涨幅控制在3%左右。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本国居民同外国居民之间进行各个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有系统的记录,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发生的各种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的对比。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国际收支失衡不仅使整个国民经济宏观均衡的布局破坏,而且还导致国内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失衡,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和发展。大量贸易顺差,使本币坚挺,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从而增加货币存量,顺差将使出口受阻;大量逆差,则由于进口过量,本国经济发展受损,导致失业增加。由于本国外汇储蓄下降,本币贬值,而资本大量外流,国际清偿能力不足,甚至引发债务危机。因此我们要全面适应国际形式变化和国

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

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doc456 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我国经济在进行国家宏观调控上,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国家调节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形式包括: 1)企业外部即流通过程的结合,如政府采购、发放补贴等等; 2)企业内部即生产过程的结合,如国家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联合组建股份公司等等。 3)国家还可以代表垄断资本家总体直接掌握和经营资本,如运用国有财政资本,进行投资、消费,或者是建立国有企业等等。 宏观调控指的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具有宏观调控的特点。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我国经济在进行国家宏观调控上,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国家调节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实现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考察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现状就会发现,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的计划管理确实存在,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如法国、日本和北欧一些国家,在计划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不能对私人资本直接进行计划管理。而市场经济本身又存在着某种自发性、盲目性,特别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更是不断造成经济的破坏与震荡。在国家垄

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修改版]

第一篇: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政府还要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通过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行使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1.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说来,宏观调控的四个政策目标之间,既存在着某种互补关系,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1)互补关系:政府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者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目标的实现 如在追求经济增长目标时,也能够促进就业目标的实现;而政府为实现增加就业,就必须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目标是一致的 (2)矛盾和冲突:政府要实现某一目标,就无法同时实现另一目标,甚至要以牺牲另一目标为代价。如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两个目标与稳定物价总水平这个目标就是矛盾和冲突的。 ①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目标,就需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但这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因此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②如果政府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抑制通货膨胀,就必须抽紧银根,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之策以抑制需求,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并引致失业率上升。 3. 选择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考虑因素 政府选择宏观经济目标时首先考虑本国经济运行周期的阶段特征和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当经济运行出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经济出于衰退阶段,应把“增长目标或增加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次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对本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当国际上出现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对本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时,政府把“平衡国际收支”作为首选目标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与调控手段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与调控手段 【内容提要】:本文对宏观调控的目标作以简要展开论述,重点对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分析。对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同时指出应关注在宏观调控中普遍采用的财政、货币、计划、产业手段,对其加以界定与规范。 【关键词】: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手段 宏观调控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经济学中,指的是国家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以期趋近经济均衡目标的行为过程。(1)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伴随着市场失灵而出现的,因此,宏观调控的目标也就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而设定的。 一、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西方经济学界基本一致地界定为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这种界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四大目标基本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方面,即考虑到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又考虑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二是四个方面都有其对应的理论依据,为相应的政策制定和操作提供了可能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2)这是与我国国情相

适应并同经济学理论研究相符合的决定。 (一)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上的增长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的。国内生产总体的年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经济增长速度是否适度,在不同国家判断标准不一样。 (二)增加就业。 扩大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使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因此,增加就业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经济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会造成失业,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也会带来失业。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加重财政负担,失业率过高还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在我国存在着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但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慎重掌控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并通过促进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开发落后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来增加就业。 (三)稳定物价。 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保证,企业和个人可以在较为稳定的价格下安排生产和消费,促进经济平衡增长,避免经济波动。而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带来人们价格预期的紊乱,影响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判断和信心,扭曲资源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