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成本调研分析与对策

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成本调研分析与对策

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

附件21 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病毒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工程中心 马铃薯种薯质量的田间检验操作规程 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将病源的数量减到最少,生产合格的种薯。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以目测为主,比实验室操作简单,易于执行,比收获后和库房检测范围大,能够实时掌握种薯生产整体情况,对质量控制作用效果显著。影响种薯质量最重要的是病毒和细菌病害,它们在植株上引发一系列症状,应用这些症状进行质量诊断很实用也很方便,在大田种薯繁育中,检测的灵敏性要求不像检测母株时那么高,此时观察症状就成为除去感染植株最迅捷的方法。 1田检种类 狭义的田间检验指的是由第三方监督检测单位进行的监督检验。广义的田间 检验根据针对不同群体需要,分为以生产为目的的检测(自检)和以质量评价为目的的检测(监督检验),前者执行单位为马铃薯种薯生产单位,后者为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单位,二者并重。自检与监督检验依据相同的标准“马铃薯种薯GB 18133-2012 ”,先自检后监督检验,生产单位通过自检降低田间病害比率,以达到所生产级别种薯的最低要求,然后检测或监督管理单位通过田检评价种薯生产是否达到相关标准。 不同目的的田检其检测技术细节有很大差异,自检具有及时、全面、细致的 特点,即在整个生长季节不问断执行全田检测,每一个有异常的植株需要对全株进行详细观察。监督检验具有客观、准确、高效的特点,即抽查检测要有代表性,在规定的时间段仅有的几次检测结果能真实反应全田基本质量状况。无论自检还 是监督检测的田检员,都要在检测前详细掌握被检田块的基本信息。 1.1检测内容 马铃薯对许多的病虫害非常敏感,这在所有马铃薯生长的地区都是一样。有些病虫害通过土壤传播的,也有的可以通过种薯传播。许多传播广泛的病害被视 为质量病害,例如晚疫病、疮痂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胫病、镰刀菌病害以及一些病毒性病害。这些质量病害在种薯中只能允许非常低的感染率。除了质量病害

马铃薯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遵义市凤冈县年产750吨脱毒马铃薯种薯 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建设单位: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遵义市凤冈县永和永华社区斑竹园组 单位法人:赵清天 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1.2项目建设方案 (4) 1.3投资结构及资金筹措 (5) 1.4项目效益 (6)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1.6综合评价 (6) 第二章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建设条件 (12) 3.1 项目区概况 (12)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4)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5) 4.1 市场分析 (15)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和进度 (17) 4.3市场风险分析 (17) 第五章建设方案 (20)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20) 5.3建设标准 (20)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1) 5.5设备方案 (22) 5.6 建筑方案 (23) 5.7节能减排措施 (24) 5.8实施进度安排 (25)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7) 6.1环境影响 (27)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8) 6.3评价与审批 (29)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30)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0) 7.2 经营管理措施 (31) 7.3技术培训 (31) 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2)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3) 8.1 投资估算依据 (33) 8.2 投资估算 (33) 8.3 资金来源 (35)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35) 第九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36) 9.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 (36) 9.2销售收入估算 (36)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分析 (36) 9.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37) 9.5不确定性分析 (37) 9.6财务评价结论 (38)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58)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58)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58)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60) 10.4新增就业岗位、助推脱贫 (60)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马铃薯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粮菜饲兼用,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不可逆转,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联合国将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相继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本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使马铃薯产业发展呈现出:脱毒种薯需求逐渐增加、生产面积逐步扩大、加工能力显著提高、经济贸易份额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前景十分广阔。我国脱毒马铃薯良种应用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近8000万亩,年用种量需8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种薯市场。随着全国“科技兴薯”战略的大力推进,脱毒种薯需求将逐渐扩大,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全国实现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平均35%的目标,国内脱毒种薯需求量将达到450万吨。目前,我国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供能力还很低,真正意义上的脱毒原原种(微型薯)不足3亿粒,是阻碍国内脱毒种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加之各地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还落后和监督体系不健全,致使种薯质量参差不齐,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向纵深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另外,多年来我国马铃薯育种目标是以鲜食为主,生产品种具有浓郁的温饱色彩,加工等专用品种严重缺乏,这是当前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比较薄弱的标志性现状。 本文从研究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对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分析,采用了查阅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解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行业细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繁育,生产、需求及马铃薯行业国家产业规划,各省区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运用定量分析法,图例对比,卫星影像对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加工产业情况,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进入门槛条件,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市场前景,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证后提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结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前景很好和行业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栽培技术 摘要: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马铃薯良种繁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阐述了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栽培的两种方法,意欲和同仁们商榷讨论。 关键词:马铃薯;微型薯;栽培技术 20世纪70年代,马铃薯茎尖培养技术的出现为马铃薯无病毒良种生产体系的建立和推动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而脱毒微型薯的生产和推广又为马铃薯种质资源的保存、交换以及无毒种薯的生产和运输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途径。因此,微型薯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马铃薯良种繁育的一项重大改革。采用组织培养和无土栽培技术生产微型薯,是将脱毒试管苗经过切段繁殖,达到所需数量后通过基质栽培,经3~4个月的生长,每株可获得3~5粒1~3g 的微型薯。如果结合温室栽培,可进行周年生产。采用此法生产微型薯,生产周期短,繁殖效率高,在短期内就能生产出大量的脱毒微型薯。 1微型薯的特点及意义 1.1种性好,增产效果明显由于微型薯是在防虫条件下无土栽培,其生长周期短,重新感染病毒、病菌的机会大为减少。种薯不带病毒、品质高,除了具有大种薯生长发育的特征特性外,还能保证马铃薯高产不退化,增产效果一般在40%以上,能够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种性。 1.2体积小,重量轻,降低运输费用和用种量微型薯的百粒重仅100~300g,用种量只有10~15kg/667m2,比用大种薯播种减少用种量100kg/667m2,克服了脱毒种薯大调大运带来的麻烦和经济损失,更有利于边远山区脱毒种薯的供应和优良品种的更新。 1.3休眠期长,便于种质交流与保存一般脱毒早熟品种的休眠期为90~100d,比同一品种的大种薯休眠期长2~3倍。微型薯的这种特性可以避免在种薯交流和运输过程中,由于过早发芽而引起种薯腐烂或严重失水,而且便于保存,不需要复杂的贮藏设备。但是,如果用未充分通过休眠的微型薯播种,田间出苗极不整齐。生产上通常在播种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浸种,以打破微型薯的休眠,促进同时发芽,效果很好。 1.4后代植株适应性强通过休眠的微型种薯100%具有发芽能力,在大田直播条件下只要温、湿度条件适宜,田间即可表现出苗齐、苗壮、生长势强,其株高接近同品种的大种薯后代植株。 1.5作为病害检测的指示材料微型薯特别是由试管培养的微型薯无病毒和其

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项目规划

曾都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项目规划 第一节总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点:曾都区唐县镇 (三)项目主办单位:曾都区鲁城河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 (四)项目负责人:刘克文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曾都区唐县镇农技服务中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曾都区位于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之间,自然条件好,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夏热冬冷,春秋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种植马铃薯,多冬种春收,属菜用马铃薯;商品薯畅销全国各地,马铃薯生产不断发展,已成为一项支柱产业,2008年曾都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 马铃薯易染病毒病、品种退化快,目前曾都区马铃薯种

薯都是直接从内蒙古调进的当地未经任何处理的劣质商品薯,种薯带病,导致病害加重,尤其是马铃薯晚疫病日益严重,产量呈下降趋势,如不引进脱毒种薯,大约2---3年以后,曾都区将不再具有马铃薯生产优势,马铃薯生产将逐步被淘汰。 为解决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及推广问题,合作社与华中农业大学联系,校方同意提供马铃薯脱毒种薯核心技术,在曾都区建立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种繁殖基地,提供试管脱毒马铃薯。 三、市场预测与前景分析 马铃薯是中国粮、菜、饲、加工用主要农作物,曾都区马铃薯种植主要区域集中在唐县镇、尚市、历山等,面积在10万亩左右,根据湖北省马铃薯板块建设发展规划要求,省政府将每年提供100万元板块建设经费,至2010年,把曾都区马铃薯种植板块扩大到20万亩。目前曾都区马铃薯大田种植所需种薯都是从内蒙古调进的当地劣质商品薯,品种混杂,未经任何处理;种薯带病,且数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曾都建设脱毒种薯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第二节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马铃薯微型薯气雾培营养液研究综述

马铃薯微型薯气雾培营养液研究综述 肖英奎,张艳平,张强,李继嫚,乔建磊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和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 摘要:气雾栽培法是解决根系水气矛盾最好的一种栽培形式,营养液是气雾栽培的核心。已知的营养液配方多是以MS营养液为基础、改变营养液中N,P,K的比例而形成的。叶面营养、营养液浓度梯度等问题也同时影响马铃薯微型薯的生长和产量。为此,对马铃薯气微型薯雾培营养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分析,并总结出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气雾培马铃薯微型薯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铃薯;气雾培;营养液;无土栽培 中图分类号:S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1)10-0220-04 0引言 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农作物。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但马铃薯单产水平很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企业市场的不断扩大,马铃薯栽培正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1]。 气雾栽培是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栽培的一个分支。营养液栽培是与土壤栽培相对而言的,它是一种无土壤和无土壤肥力的栽培方式。气雾培是指作物的根系悬挂生长在封闭、不透光的容器(槽、箱或床)内,营养液经由特殊设备形成雾状,间歇性喷到作物根系上,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是所有无土栽培技术中解决根系水气矛盾最好的一种形式。 雾培的概念是在1968年提出的。1995年,Lem-men采用两种生产方式进行微型薯的生产:一种是将马铃薯植株从栽培基质中提起,收获一定大小的小薯后再将植株根植于基质中;另一种方法就是雾化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雾化栽培特别适用于以地下块茎为产品器官的马铃薯生产。 1996年,韩国首先取得了雾培马铃薯栽培试验的成功;意大利的气雾培系统已经发展到大规模的立体式空间多层栽培;以色列已经有成套的雾培设备投入 收稿日期:2010-12-07 基金项目:吉林省应用基础项目(20090566);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0169) 作者简介:肖英奎(1965-),男,长春人,教授,(E-mail)xiaoyk@jlu.edu.cn。 通讯作者:张强(1968-),男,吉林德惠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zhanqiang@jlu.edu.cn。到国际市场;1997年,我国由黑龙江从韩国引进了雾化栽培马铃薯微型种薯这一技术,目前关于这项技术,我国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气雾法生产马铃薯的优势 目前,马铃薯微型薯的生产主要有4种方法:一是有土栽培,将马铃薯直接种植在土壤中;二是无土基质栽培,将无土栽培与马铃薯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快速生产脱毒微型薯原原种,当前普遍采用的是以草炭、蛭石、沙子为基质的无土栽培方式;三是试管法,通过改变培养基的配方,诱导试管苗结出许多小气生块茎;四是雾培法,就是将适用于不同时期发育的营养液适时、适量喷于保持在黑暗条件下的马铃薯植株根际,使马铃薯得到充分的营养,促进马铃薯块茎的生长[2]。于品华[3]等人研究认为,试管法生产周期较长,限制因素多,无法规模化生产,只适用于一些专项研究。 Frederic F Souret和Pamela J Weather[4]在雾培、营养液栽培与土壤栽培3种条件下对藏红花进行研究发现:雾培条件下,藏红花球茎的干质量与其他栽培方法相比增长得最多,但根的长度有所减少。E.RIT-TER[5]等人对水培法和雾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表明:雾培法使得马铃薯植株表现出更快的增长势头,块茎形成时间较短,所得的块茎产量显著增加。2002年,杨元军等人[6]对马铃薯脱毒苗的喷雾栽培和草炭+蛭石双层基质无土栽培两种模式进行了同期对比试验,并对脱毒苗的结薯特性和增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雾培的繁殖系数较基质栽培显著提高,采用雾化栽培每株匍匐茎数可达到97条,膨大成薯76个,分别是双基无土栽培的6.5倍和13.3倍。2003年,

马铃薯薯渣综合开发利用

第八章副产品马铃薯薯渣综合开发利用 马铃薯块茎在加工淀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渣滓,统称为薯渣,这些薯渣是经过全封闭逆流式淀粉生产线排出的,而且全封闭逆流式淀粉生产线,一般都采用取离子软化水洗涤、分离渣浆中的游离淀粉,从生产线离心筛[废浆脱水机]排出来的湿薯渣水分含量大约在87%-89%之间,其中,薯渣中大部分细胞壁里的结合水分大约在75%-76%之间,游离水分大约在12%-13%之间;从生产线排出的薯渣不与空气接触时,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实际很干净。在这些薯渣中含有结合淀粉大约在35%-37%之间[干基],游离淀粉大约在3.5%-3.7%之间[干基];在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每消耗一吨马铃薯大约需要排出0.138吨的湿薯渣[含水分按最低86%计算],如果薯渣不进行二次脱水,将难以贮存、运输,假如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对这些薯渣加以利用的话,一则污染周边环境,二来是企业一大负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薯渣再利用己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开发再利用正在不断研究和试生产中,例如,薯渣可以生产动物饲料,也可以发酵后生产菌体蛋白质湿饲料,还可以做有机农家肥料,因此,做好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薯渣再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可观的。 弟一节、国外采用马铃薯薯渣自然发酵做牛饲料 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薯渣再利用最大的难题是脱水,副产物薯渣粒径[纤维]大约在1.5mm-1.9mm之间,它的纤维很细小,由于果胶的存在流动性很好,尤其是薯渣中细胞壁里所含的结合水分难以去除,所以,马铃薯薯渣的脱水与其它薯类纤维又有不同;在荷兰、德国、丹麦等大型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采用了两种不同功能的设备进行马铃薯薯渣的脱水,使薯渣得到了充分的再利用。

马铃薯种薯购销合同(标准版)

Both parties jointly acknowledge and abide by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and reach an agreed resul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马铃薯种薯购销合同

编号:FS-DY-20676 马铃薯种薯购销合同 买方:_____ 电话:_____ 传真:_____ 移动电话:_____ email:____ 开户银行:_____ 收款人:_____ 账号:_____ 卖方:_____ 移动电话:_____ 开户银行:_____ 账号:_____ 买卖双方同意买卖马铃薯脱毒种薯,并按下列条件成交:1.品种

______ 2.种薯级别 (按国家分级标准)____,品种纯度____%以上,净度____%以上。 3.规格 单薯重:____克、____克,病、烂、冻薯率小于____%。 4.包装 _____公斤/麻包袋,或_____公斤/麻包袋,包装袋印刷产品名称,执行标准,注册商标和生产单位名称地址。每袋附合格证标签一张。 5.数量 _____吨(根据实际装车量,约溢装_____吨)。 6.交货地点_____ 7.价格 (货价、保价费、长短途运费、包装费)_____元/吨。 8.费用负担 由卖方办理运输事项,各项手续费用由卖方负担,在产地的装车费及短途运费由卖方负担,铁路运费由卖方承担。

运抵惠州火车站后,所发生的费用由买方承担。 9.货款支付 合同签订后7天内,买方向卖方预付货款_____万元。 10.支付方式 预付货款通过电汇至卖方银行账户,剩余货款在交货地点货物交割时现金结算清。(分三批汇入甲方账户)11.检验和异议 货物到达交货地点后三天内由买方根据合同规定和装运单对商品质量和数量检验。如发现与合同规定和装运单不符,除承运方责任外,可凭检验结果向卖方提出异议。 凡因执行合同发生的异议,应由双方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12.不可抗力 如有人力不可抗拒的事故、原因,使卖方不能交货,卖方不负责任。但卖方必须以电话和传真立即通知买方。 13.本合同一式两份,具有同等效力。双方签字后正式生效,双方各执壹份。 卖方:_____(公章)

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技术

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技术 摘要: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作者通过对马铃薯脱毒苗扩繁、扦插炼苗、温湿度管理、提高结薯率等技术环节的研究,总结出了微型薯生产的一整套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温室扩繁;微型薯;生产技术马铃薯在种植中基本采用薯块做种,当马铃薯受到病毒感染后,病毒病危害性逐年加重,种性严重退化。培养马铃薯脱毒苗,进而培育出脱毒种薯,是解决马铃薯病毒病最有效的途径。笔者通过多年的种薯繁育生产实践,探索出了马铃薯脱毒苗快速繁殖及微型薯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技术,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参考。 1 组培脱毒苗移栽 1.1 生产设施 组培苗在温室中移栽,温室风口安装防虫网,温室内沿宽用红砖铺砌成苗床,苗床宽度2 m,长度6.5~8 m,苗床深15~20 cm,苗床埂用砖错砌,宽度25 cm,配套晒水池,购置1台370 W水泵,农用喷雾器喷头,60 m左右1 cm粗细胶管及喷壶、水桶等。 1.2 铺覆基质 基质选用蛭石加入适量珍珠岩,经反复冲洗并消毒。将基质平铺于苗床中,大水浇透,基质表层每苗床撒施氮、磷、钾复合肥(20-10-20)500 g,浅耙,与基质混合均匀,用木板刮平,保证基质疏松。 1.3 组培脱毒苗移栽 1.3.1 移栽标准苗龄20 d左右,苗高10 cm左右,茎粗0.6 mm,叶片8片左右。 1.3.2 移栽方法将脱毒苗剪成双茎节茎段,用3 mg/LGA3加5mg/L NAA浸泡,然后按株距5 cm、行距lO cm栽植,栽植后用喷壶浇透定根水。移栽后加盖地膜,5 d后揭去。 2 扦插繁殖 2.1 准备工作 扦插繁殖在防虫温室中进行,设施准备和基质铺覆参照组培脱毒苗移栽标准。 2.2 扦插繁殖 脱毒苗移栽成活后,大约每25~30 d切段扦插繁殖一次。将成活的移栽苗留下一个节剪下后,剪成双茎节茎段,用3 mg/LGA 3加5 mg/LNAA浸泡,后扦插。 2.3 扦插苗定植 按株距5 cm、行距lO cm栽植,切段1节插入基质中,1节露在基质上面。栽植时压实基部,用喷壶浇透定根水。移栽后加盖地膜,5 d后揭去。 3 生产管理 3.1 水分管理 2 d浇1次水。用手深入到基质底部确定干湿,根据苗床干湿情况确定浇水量。浇水时间应在早晨10点之前。浇水量不宜过度以免引起烂苗。 3.2 温度管理

正确认识马铃薯脱毒种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c18002591.html, 正确认识马铃薯脱毒种薯 作者:唐保文 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马铃薯脱毒,如何充分认识马铃薯病毒病给生产带来的危害及要正确认识脱毒马铃薯的增产潜力。 关键词:认识;马铃薯;脱毒种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43-1 脱毒马铃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生产中,并为马铃薯种植者所重视,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脱毒种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趋势,但还有很大一部分种植者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的优势和潜力的认识及脱毒种薯的应用方面存在误区。针对生产实践中存在的误区,种植者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正确认识脱毒马铃薯,在马铃薯生产中正确应用脱毒马铃薯,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增产增效优势,从而保障马铃薯的种植效益。 1 正确认识对马铃薯进行脱毒的原因 马铃薯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作物,因为用来繁殖后代的种薯是水分多而且营养丰富的新鲜块茎,因此比其他谷类作物更容易受到病原的侵袭。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病原侵染的机会,如种薯切块、催芽、播种、田间生长发育、收获、运输和贮藏等。马铃薯生产的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易于被各种真菌、细菌、病毒及其类似病原体以及各种害虫侵染的作物。真菌类和细菌类能够通过化学方法防治而解决,危害只在当代表现,病原菌不能积累造成品种退化;而病毒病目前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有较成功的化学方法来进行防治,病毒可以通过种薯无性繁殖过程逐代增殖、积累,从而导致品种退化。 种植退化的种薯,在田间表现出种植变矮,枝叶丛生,生长势衰退,叶片皱缩,出现花叶、卷叶等现象,地下块茎出现变小、变形,薯皮龟裂等现象,使产量大幅度降低,同时商品性状变差,种植效益降低。马铃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上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采用已经退化了的薯块做种,即使给予优良的水肥条件和先进的栽培技术,也不能获得高产。所以,防治马铃薯退化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黑龙江省是马铃薯生产大省,但由于病毒病引起的品种退化问题很长时间限制了黑龙江省各马铃薯生产区的发展,影响着种植者的种植效益,因此进行马铃薯的有效脱毒,并在马铃薯生产中广泛推广使用脱毒种薯,是发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生产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 2 正确认识马铃薯病毒病给生产带来的危害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成本与收益调查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成本与收益调查 发布日期:2008/06/05 阅读次数:84 来源:定西市物价局综合科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工作指导原则,在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马铃薯产业更是我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一、生产现状 我市是甘肃省马铃薯的主产区,全国马铃薯之乡。我市地处甘肃中部,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干旱少雨,年均不足300毫米的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又很不均匀,春夏之交的“卡脖子旱”使许多高杆农作物不适宜生长,从这一气候条件出发,顺应自然规律,种植耐旱的马铃薯就成为调整种植结构的现实选择,而马铃薯具有加工增值高、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等优点。 我市马铃薯种植已呈片带化、规模化发展,种植面积多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

产区之一,安定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在我市形成了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等六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品种系列,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和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形成了洮河、渭河、漳河流域川水区优质菜用薯和加工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型和脱毒种薯、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型和外销商品薯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分布基地。 2007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65.97万亩,总产量366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市粮食作物的61.20%、72%,占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产量的37%、29%。全市农民人均1.37亩,由于受春旱的严重影响,单位面积产量仅为1000公斤,比2006年的1400公斤减产28.57%。 二、加工、生产、销售优势突显 (一)规模优势已经形成,基地规范化、集约化和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1、根据“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据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格局。从1996年提出“洋芋工程”到2007年底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50万亩迅速扩大到366万亩,实现了

马铃薯种薯级别-屈冬玉

大力推进三代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高 中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和生产水平 屈冬玉 谢开云 金黎平 庞万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马铃薯种薯质量是影响马铃薯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世界上马铃薯产量较高的国家,其种薯质量也是较高的,例如荷兰、比利时、英国和美国等。我国马铃薯产量较高的省,如山东、辽宁和广东等省,“优质种薯”的利用和推广也较广泛。但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总体较差,真正优质的种薯引用比例很低,种薯问题是限制我国马铃薯产量最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种植者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都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种薯质量问题。谢从华曾根据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4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即:超级原种(微型种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生产体系;吕世安和柳俊等提出的二年体系或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吕世安等,2002;柳俊等,2006)、宁夏提出的“四位一体、一步到位”、贵州王怀利提出的“两级实施,一步到位”、河北马恢等提出的“脱毒马铃薯一步到位推广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三代繁育方式(农民购买原原种两年后出售种薯)、王梅春在甘肃定西种薯生产体系建设中也提倡三级繁育制(微型薯、原种和一级种)。 为解决种薯分级混乱和迅速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根据我国种薯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全面采用三代种薯繁育体系(G1-G2-G3),即从微型薯生产(G1种薯)开始,将微型薯生产得到G2代种薯再种植一年,得到G3代种薯,将G3代种薯用于商品马铃薯生产。并建议农业部尽快制定新的种薯繁育行业标准,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种薯分级问题 关于种薯分级,全世界都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甚至同一个国家内都有不同的分级体系,各级种薯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欧盟的种薯分级体系为三级种薯,即原原种(Pre-basic seed)、原种(Basic seed)和合格种(Certified seed)。但每个级别中又可能再细分成若干个级别,如原种中,不同国家分为1到4级不等,俄罗斯只有1级,为SSE级,而芬兰、瑞典、丹麦和法国又细分为4个级别(详见表1)。其中俄罗斯每个级别中不再细分,只是简单的分为:SSE级(相当于原原种)、SE(相当于原种)和E(相当于合格种薯),所以俄罗斯的种薯生产体系相当于我们所提倡的三代种薯生产体系。芬兰是种薯分级最多的国家,其中原原种就分为4个级,原种分为3个级别,合格种薯分为2个级别,种薯从SS级到B级,分成了九级:SS、S、SEE、SE、E1、E2、E3、A和B。 美国得分级体系更是复杂,不同州之间有不同的分级体系,见表2。 加拿大的分级体系不同于其他国家,自成一体,他们包括:原原种(Pre-elite),原种Ⅰ(EliteⅠ),原种Ⅱ(EliteⅡ),原种Ⅲ(EliteⅢ),原种Ⅳ(EliteⅣ),基础种薯(Foundation),合格种薯(Certified)。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 引言 马铃薯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更是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便宜且营养丰富的食品,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各式快捷食品,因此,马铃薯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也成为社会文化水平的度量。[1]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4,总产量占到全世界的1/5,但是单产水平却排在了全世界的第92位,亩产960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其贸易状况不容乐观,其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出口以鲜薯为主,进口以高附加值的淀粉为主,贸易与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马铃薯产业是我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由于我国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山多地少、自然条件艰苦的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马铃薯不仅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的主粮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马铃薯国际贸易是延长产业链、增加小规模生产者现金收入并有利于西部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产业。国内学者对马铃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生产及种薯品种培育等方面,且研究成果大都较为分散。针对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献比较欠缺,仅李勤志针对马铃薯产业进行了经济分析。

[2]关于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马铃薯进出口贸易等专业性研究几乎没有。谢从华认为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产业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而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因为对食物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增长速度在粮食作物中处于前列,马铃薯国际贸易正保持快速增长。[3]因此,我国要在全球化的马铃薯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不仅要保持与资源禀赋相连的比较优势,还要培养马铃薯产业的后天竞争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演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看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前景;另一方面要看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分析 中国马铃薯供给前景 1.马铃薯的国内生产供给。马铃薯供给主要表现为马铃薯的国内生产及国外市场的进口。从生产上来看,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区域为4个: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4]其中,北方一季作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包括我国行政区划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平均单产最高的地区。

马铃薯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可研报告 项目年份:2010-8 | 专业:轻工 | 成果大小:未知 | 下载咨友币:20 | 下载权限:会员身份 一、项目背景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马铃薯及马铃薯全粉概述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富含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纤维素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由于马铃薯制作食品方便,口感较好,价格低廉,因而深受人们喜爱。在国外有“地下苹果”之美称。 马铃薯为低热量、高蛋白、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品。因此,国内外营养学家誉之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几乎都具备了。美国农业研究机构的试验证明:每餐只吃全脂牛奶和马铃薯,就可以得到人体所需要的一切食物元素。早期的航海家们,常用马铃薯来预防坏血病。马铃薯全粉对于推进全营养膳食,改善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提高营养与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全粉是一种低脂肪、低糖分,能最大程度的保持马铃薯中原有的高含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矿物质钙、钾、铁等营养成分的马铃薯制品,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方面可作为添加剂使用;另一方面马铃薯全粉可用作冲调马铃薯泥、马铃薯脆片等各种风味和膨化食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制作复合薯片、坯料、薯泥、糕点、膨化食品、蛋黄浆、面包、汉堡、冷冻食品、渔饵、焙烤食品、冰淇淋及中老年营养粉等食品。 马铃薯全粉具有以下特点: 1、营养全面 马铃薯全粉除含有与谷物粉相同水准的营养外,还富含维生素C及大量的钾。由于马铃薯全粉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且脂肪含量极低,不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食用方便,易于消化吸收,所以特别适宜老人和儿童食用。经营养强化后的复配马铃薯全粉更是全球公认的全价营养食品。 2、风味好

马铃薯种薯生产栽培管理手册

马铃薯种薯生产栽培管理手册 一、播前准备 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质地沙壤或壤土。地块相对平整,地力一致,有机质含量1.2%以上,PH值5.4-7.8。前茬最好是禾谷类作物,周围5000米没有种植马铃薯及茄科作物和十字花科作物,具有灌溉和排水能力的地块,每500亩配套2-3眼机井,出水量在120吨/小时以上。、土样测试 2 2.1取样 按地块,不同地力类型,不同层次分别取样,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取土深度0-30cm,每个取品至少取12点,重量0.5公斤以上。 2.2取样方法土钻,蛇形法,对角线法或棋盘法。 2.3测试项目 全N、PO、KO,碱解N、有PO、速效KO,有机质、PH值,Ca、252252 S、Mg、Zn、B、Fe、Cu。 3、制定生产方案 3.1田间种植管理进程安排(详见流程表) 详见安排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日程。商都各基地4月25日-9月30日收获。 3.2施肥方案制定 3.2.1 土壤中养分增加主要通过 秸杆还田,雨水带入,灌溉水带入,施肥。 3.2.2 土壤中养分丧失主要通过植物吸收,淋溶,土壤吸附,挥发。 3.2.3制订施肥方案的基本原理: a、养分归还学说 b、最小养分限制定律

c、报酬递减定律 P 0.83kg,K 8.36kg,(每产一吨马铃薯所需营养元素,如N 4.74kg, Ca 0.64kg,M 0.36kg,S 0.48kg,Na 0.125kg,Zn 0.0052kg,Cu 0.0022kg,g Mn 0.0021kg,Fe 0.0042kg,B 0.0006kg) 3.2.4具体施肥水平的确定取决于 a、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PH值 b、马铃薯品种 c、种植密度 d、生长季节长度 e、水份条件 f、光照、积温及气候条件 g、目标产量 h、栽培技术水平 i、营养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 3.2.5施肥量的计算方法 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 施肥量= 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一般条件下施肥量推荐表(公斤/亩) 碱解氮含量(ML/L) <60 60-80 80-110 110-125 >125 高水平施肥量 18 15 13 10 7 中水平施肥量 15 13 10 7 5 低水平施肥量 13 10 7 5 3 有效PO(PPM) <5 5-10 10-20 20-25 >25 25 高水平施肥量 25 19 14 10 6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作物生产实践》课程 马铃薯种植计划书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5级 学号:222015326052011 姓名:龚诗杰 指导教师:赵勇 2017年1月1日

目录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1)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1) (一)品种选择 (1) (二)种薯切块 (2) (三)确定播种期 (3) (四)选茬整地与筑垄 (3) (五)播种方法 (3) (六)合理密植 (4) (七)田间管理 (4) (八)肥水管理 (5) (九)病虫害防治 (5) (十)适时收获 (6) (十一)收获方法 (6) 三、参考文献 (7)

一、种植目的(实践目的) 一是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观念。 二是要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条件关系的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要理解这些规律的基本原理,并善于分析和归纳。在推广异地的品种和栽培技术措施时,必须经过试验和示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应用。 三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为生产服务。因此,学习作物栽培学,一方面要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理论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是获得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本区马铃薯生育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栽作型与栽培制度的不同,对品种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地少人多,为一年一熟的一作区,要求中晚熟,生产潜力大,休眠期长,耐贮藏的品种。 2、适于二季作的地区,要求品种具有休眠期短或易于打破休眠的、早熟或早中熟、块茎膨大快,抗霜冻等特点。 3、在中海拔以下的山区,马铃薯与其它作物连作套种,如春马铃薯与水稻、夏玉米或甘薯等连作,对马铃薯的品种要求是早熟或早中熟,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整地播种。 无论是哪类品种,都应具有高产、食用品质好、商品率高、耐贮性强,高抗隐疫病,青桔病等病害及抗耐主要病毒等特性,癌肿病区还应具抗癌性强的品种。 30年来米拉(Mira)品种一直是西南山区的主裁品种,栽培面积已达千万亩左右,因其具有高抗晚疫病、癌肿病、耐病毒、耐贮藏,食味好等特点,深受欢迎,但因晚熟、植株高大,故不适于间套作,亦不适于二季栽培。此外,本区栽培面积较大的一些品种还有不加(Epoka)、阿奎拉(AqLlila)、新芋4号等,新育成的品种如川芋56、鄂783-l、鄂芋1-号、安薯56等目前正在加速繁殖推广。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当前本区尚缺乏高抗晚疫病、青枯病、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和质优、早熟、株丛紧凑、植株矮小适于间套作的品种。 费乌瑞它(Favorita) 特征特性:该品种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约60cm左右,茎秆粗壮,茎紫色,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叶绿色,叶缘波状,叶下垂。花冠蓝紫色,花粉多,天然结实率高,块茎结薯集中,并且大而整齐,薯块膨大迅速,长椭圆形,芽眼浅,淡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休眠期短,较耐贮藏。早熟,生育期60d左右,食味好,适宜鲜食,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免疫;感环腐病,轻感青枯病。退化快。 品质分析:该品种干物质含量17.70%,淀粉含量14%左右,还原糖0.03%,粗蛋白1.55%,维生素C含量13.6mg/100g鲜薯,口感好,蒸食品质佳。 产量表现:2002-2013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平均产量35000kg/hm2,比早大白增产25%左右,商品率85%,在辽宁、河北、山东、甘肃、安徽等地一般产量37500kg/hm2,高产可达52500kg/hm2以上。

马铃薯种薯生产田间检验实施方案

附件1 马铃薯种薯生产田间检验实施方案 一、田间检验依据《马铃薯种薯》(GB 18133-2012) 二、田间检验要求 1、详细了解受检单位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基地繁殖面积、隔离情况、海拔高度、种薯来源(有无质量报告单)、田间生长情况、品种纯度,是否建立生产档案及影响种薯质量的主要病害类型和发病率。 三、检验方法 1、原原种生产田间检验 温室和网棚中,组培苗扦插结束或试管薯后30天-40天,同一生产环境条件下,全部植株目测检查一次,目测不能确诊的非正常植株或组织器官应马上采集样本进行试验室检测。 2、原种、一级种薯和二级种薯田间检验 采用目测检查,种薯每批次至少随机抽检5点-10点,每点100株(见表1),目测不能确诊的非正常植株或组织器官应马上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验。 整个田间检验过程要求40天内完成。第一次检查在现蕾起至盛花期。 第二次检查在收获前30天左右进行。 当第一次检查指标中任何一项超过允许率的5倍,则停止检查,该地块马铃薯不能作种薯销售。 第一次检查任何一项指标超过允许率在5倍以内,可以通过种植者拔出病毒株和混杂株降低比率,第二次检查为最终田间检查结果。 四、检验内容 检验内容为马铃薯植株的主要病害与品种纯度。 植株的主要病害:检查病毒病、青枯病和黑胫病发病症状。其主要发病症状目测鉴别见表2。

纯度:检查品种的植物学形态特征:茎、叶、花等,找出杂株。3、结果计算 不同病害按以下公式计算。 病株或混杂株率(%)= 取定样点内病株或混杂株数×100 样点内总株数 4、结果判定 根据各级种薯质量标准和公式计算结果作出基地种薯质量判断。 附表:1、马铃薯种薯生产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 2、马铃薯种薯田间检验原始记载表 3、2017年贵州省马铃薯种薯田间检验结果汇总表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分析报告

2016年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分析报告 一、生产情况 (一)种植面积 “九五”到“十一五”是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时期。“八五”期间年平均种植面积只有408万亩,“九五”期间跃升到万亩,“十五”和“十一五”分别增加到万亩和万亩,其中“十一五”的2008年和2010年均突破了1000万亩,分别达到万亩和万亩。“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万亩,创历史之最;随后的4年间,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科技含量低,产业与市场衔接滞后等问题的显现,马铃薯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导致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年平均下降幅度达到%,2015年降低到万亩,降回到“九五”期间的水平,年平均种植面积回落到万亩;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支撑的加强,以及农民种植经营理念的转变,2016年种植面积回升到万亩,比上年增幅%。 (二)产量形势 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波动上升,年均总产量刚性提高。“九五”期间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84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万吨;“十五”平均亩产鲜薯953.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万吨;“十一五”平均亩产鲜薯865公斤,年均总产鲜薯万吨;“十二五”平均亩产鲜薯969.3公斤,年均总产鲜薯万吨。2016年内蒙古东部马铃薯主产区遭受旱灾减产,但中部主产区降雨较好,产

量增幅较大,总体属偏丰年景。全区平均亩产1019.8公斤,较2015年增产64.6公斤,增幅%;总产鲜薯达到万吨,较2015年增加万吨,增幅%。 (三)技术应用情况 1.节水栽培稳定推进 2016年内蒙古节水栽培(滴灌和喷灌)面积320万亩左右,约占水地种植面积的90%,平均亩产2500公斤,比上年度降低100公斤以上;其中:马铃薯滴灌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近180万亩,平均亩产2200公斤,比上年度降低200公斤左右。主产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喷灌40万亩,膜下滴灌68万亩,两项合计占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占全区节水栽培种植的%。 2.品种结构市场化加速 2016年,全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克新1号种植面积约490万亩左右,占总面积的60%,而市场优势明显,销售较好、价格较高的夏波蒂、荷兰系列、兴佳2号、冀张薯12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后旗红、龙金、早大白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到40%,约328万亩,比2015年增加约78万亩,商品薯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克新1号的种植面积下降到270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较2015年降低5个百分点,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占到总种植面积的%,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其中夏波蒂35万亩、费乌瑞它25万亩、冀张薯系列22万亩、后旗红11万亩、兴佳2号3万亩、中薯系列1万亩,其他品种约23万亩。 3.脱毒种薯普及率稳步提升 内蒙古微型薯生产能力达到25亿粒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实际生产微型薯在8亿粒以上,原种产量在25万吨以上,脱毒种薯总的生产量17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