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00031 心理学 常考重点 华南师范大学主考

自考00031 心理学 常考重点 华南师范大学主考

自考00031 心理学 常考重点 华南师范大学主考
自考00031 心理学 常考重点 华南师范大学主考

自考00031 心理学常考重点华南师范大学主考

第一章概论

▲——次级重点★——重点★★——反复背诵

一、心理学的概念

【识记】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研究的是心理和行为,其次研究的是行为和活动的规律)。

【领会】衡量一个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

1、是否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

2、是否达到几个重要标准:心理学的基本性质(科学性质)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科

学的标准)。

3、心理学独特的性质: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感觉。这一行动使心理学开始从思辨性的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二、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心理学的理论领域: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学研究三种变量:刺激变量、控制变量、机体变量)

【领会】

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

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优点: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要求适应群体)

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精准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条件限制)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应用】

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1.认识内外世界(认识自己和他人)

2.调整和控制行为(解释、预测、调控)

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理论领域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次级重点★——重点★★——反复背诵

一、意识的概念

★★【识记】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具体说来,意识活动的内容包括: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对自身的觉知。

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白日梦状态;睡眠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在这个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的去完成一件事情。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它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它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

4、睡眠状态:这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以上四种意识状态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此外,有时候还可以通过药物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如打麻醉针或吃特定的药物、吸毒后,会产生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催眠实际上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

二、注意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一般来说,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意识的状态与注意的参与)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的意识的参与成分也相对较少。

3.白日梦状态-人的意识内容不断地变化,实际在这些内容上所分配到的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也很低,因此,它才不断变化,不会停留在一个问题上。

4.睡眠状态-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下,可以讲,这个时候,注意已经基本停止了活动,只有受到很强的刺激,才会引起注意,转入有意识的状态。

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随意后注意(此题常做论述题的案例分析);

1、不随意注意:指没有事先的目标,不需要意志的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指有预先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指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

意。

二、生物节律

【识记】生物节律:指生物的周期性变化。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人的日周期实际是25小时。

【领会】生物节律与睡眠:睡与醒是受内部节律调节的,如果不顾生物钟,而是在非正常时间睡眠,最常出现的情况是睡眠质量受损,如飞行时差。

三、睡眠与失眠

【领会】脑电波与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过渡期-α波(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α波(8-12cps),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第二阶段-轻睡期-θ波(持续10~25分钟;脑电波为θ波(4-7cps))

第三、四阶段-沉睡期-δ波(脑电波以δ波(4cps以下)为主,而振幅极大)梦游梦呓尿床;半个小时达到,半个小时停留;

REM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做梦;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

轻睡期~REM循环约4~6次循环;第一次循环中,REM持续约10分钟,最后一次循环,REM 可持续到一小时

▲失眠的种类及表现:(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

表现:失眠有许多表现,有的是入睡困难,有的是时睡时醒,无法进入沉睡阶段,有的是容易惊醒,惊醒后难以入睡。

1.情境性失眠: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是暂时性失眠;

2.假性失眠:心理上有失眠感;

3.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咖啡因影响;对安眠药产生药物依赖。

梦的特征与研究

弗洛伊德:梦是无意识泄露出来的途径,是欲望的满足。

霍尔:大多数梦具有一般世俗性质,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某些特征加以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梦的特征:

1.梦境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自我中心是梦的第一个重要特征;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四、催眠现象

催眠的原理

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催眠是有意识的,睡眠无意识。

催眠的概念: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由巴伯尔和斯潘诺斯提出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由希尔加德提出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次级重点★——重点★★——反复背诵

一、感觉概述

【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

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是多种感觉的总称,通常人们讲五官,即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也有人提出“第六感觉”或称超感知觉(ESP)。

人类感觉根据它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1)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

(2)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

(3)内部感觉:机体觉、肌动觉、平衡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简述感受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阈限分为:

(1)绝对感觉阈限:指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它是一个可变的模糊界限,需取平均值(2)差别感觉阈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察觉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K)。

费希纳定律:由刺激引起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二、视觉系统

【识记】视觉适应

★适应指定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视觉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光适应)和暗适应。

颜色的特征:色调、饱和度、亮度

【领会】(简述基本的视觉现象)

基本的视觉现象和机制、色觉理论

基本的视觉现象:视觉适应、色觉。

1、视觉的机制:

眼睛:角膜→瞳孔(由虹膜环绕)→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真正的感光机构;有感光细胞:棒体细胞、锥体细胞)

2、暗适应包含两种基本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以及视网膜的化学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恢复。

3、色觉理论:

●三原色说(杨–黑理论)由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红、绿、蓝三原色;解释视觉感受

器的活动

●拮抗理论(四色说)由黑林提出;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解

释(视觉信息自感受器输出后在神经节细胞上活动的过程(颜色对比、互补现象)

三、听觉系统

【领会】基本的听觉现象

1.声音的属性

物理属性:振幅频率

感觉特性(根据波形特点的不同):音强(振幅或振动大小决定)、音高(频率决定)、音色(频率和振幅互换作用)

2.听觉的适应与疲劳听觉适应有选择性;听觉疲劳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3.声音的混合与掩蔽

两个声音的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产生混合音

两个声音强度相差不大,频率也很接近,产生起伏现象,叫拍音

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声音的掩蔽。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两个声音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大;低音频对高音频的掩蔽作用比高频音对低音频的掩蔽作用大

听觉机制

1.听觉与耳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组成部分。

2.听觉的理论

音强:在最弱和最强之间,听觉系统对声音强度的编码是按线性方式进行的,声音的强度越大,相应的神经细胞激起越快

音高:位置学说和频率匹配学说共同起作用

位置学说(行波学说,贝克西):解释大多数声音的听觉现象

频率匹配学说(排发说)

?解释极低频声音作用位置学说、频率匹配学说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

【识记】

★知觉的概念: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具体说来,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知识的帮助。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知觉的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征——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没有味)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它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

知觉组织原则(格式塔原则):(1)接近性(2)相似性(3)连续性(4)封闭性(5)良好图形

2.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特例:双关图形

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强度较大、色彩鲜艳、具有活动性的客体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客体本身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和规律性也使它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实际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3.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做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一个对象时,他们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

4.知觉的恒常性包括:(1)大小恒常性(与网像大小和知觉距离有关)(2)形状恒常性(与距离知觉有关)(3)颜色恒常性(与经验有关)

【领会】知觉的机制

(一)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将二维视网像解释为三维世界

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1)大小(2)视野中的高度(3)遮挡(4)线性透视(5)纹理变化(6)光照与阴影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

眼肌的调节与幅合活动,它们是自动进行的。例如:立体图像、立体电影(将两种稍有禅意的图像片分别同时呈现给两个眼睛,引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

(二)运动知觉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做解释;例如:逼近现象

(三)时间知觉,四种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计(4)对时间的预测

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精确方面,听觉>触觉>视觉(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五、社会知觉

【识记】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的内容:

(1)对人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A认知对象的独特性: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

B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

C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进行社会知觉也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分类,但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觉的过程。

【领会】: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认知实质上是研究人们如何在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包含着两个子过程:搜集和选择信息过程、整合信息的过程

1.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A社会信息的搜集和选择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B人们要做出社会判断必须要获得足够的信息;

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他对信息的搜集和选择:

第一,个体根据先前经验决定哪些信息是有关的,而先前经验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有误差;第二,个体没注意到信息中的偏差;

第三,个体往往抓住那些最显著的个案信息,忽略基于多数人的统计信息

2.信息的整合过程

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2)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3)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些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社会刻板印象的优缺点:优: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是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缺:但容易使人“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成因:A认知者总是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推断;B每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群体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的相似之处;C接触机会的限制,人们通过间接方式得到的信息形成了刻板印象,又由于缺乏直接接触的机会,因而印象难以改变;D社会刻板一项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刻板常常与人们的利益或价值发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快速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缺失的信息;E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社会刻板印象如何改变:人的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刻板印象的性质越是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刻板印象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次级重点★——重点★★——反复背诵

一、记忆概述

【识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向脑内存储到再次提取出来应用,这个完整的过程总称为记忆。

【领会】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一)编码信息进入记忆系统;编码过程需要注意的参与;编码的强弱直接影响记忆的长短

(二)保持(储存)信息在记忆中储存;可能出现遗忘

(三)提取信息从记忆中提取出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回忆、再认

记忆的类型

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分

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可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记忆程序性知识,如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不可用言语表达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均属于陈述性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

二、记忆系统(三存储模型:该存储模型有三个记忆加工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如果这些信息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

【识记】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以其特有的形式继续保存一段时间并起作用,这些存储形式是视觉表象和声音表象,称视象和声象。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的核心。如果将短时记忆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短时记忆中储存的是正在使用的信息,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短时记忆扮演着意识的角色,它使我们知道自己正在接受着什么以及正在做什么;其次,短时记忆使我们能够将许多来自感觉的信息加以整合构成完整的图像;

第三,短时记忆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到暂时寄存器的作用;

最后,短时记忆保存着当前的策略和意愿。

编码的形式:信息主要以声音代码的形式储存,也有视觉代码和语义代码。康拉德的

经典型研究:短时记忆一组字母,得出结果是声音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即声音混淆。

储存的容量:容量有限,为七加减二个组块,组块大小可变。

储存的持久性:短。只有经过复述,信息才能保存。

复述:保持性复述(不一定转换为长时记忆)、精细复述(与长时记忆建立联系)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长时记忆保存着我们将来可以运用的各种事实、表象和知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编码形式:语义代码为主,也有视觉代码(遗觉象或照片式记忆)

储存模式:首先是归类→其次构建逻辑的多层次的概念体系或者构建语义网络→构建图式(图式:一种心理网络结构)

图式对记忆的影响:

一方面,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为编码新信息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接受新事物并具有个人特点;另一方面,图式中的一般性知识极大的影响着信息的回忆效果。

三、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的哪些规律?

1、描述了遗忘进程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1h内保存在长时记忆里的信息会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会减少;

2、解释了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保存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可以保存十多年)

★★【领会】遗忘曲线:艾宾浩斯研究“纯”记忆;设计节省法(再学习法),测量遗忘;绘制记忆节省图(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

遗忘的原因(消退和干扰)遗忘的影响因素

消退理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理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一旦干扰被解除,记忆就可以恢复。长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有干扰造成的

干扰(这是遗忘的主要原因)分为前摄干扰(已学习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和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有的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几乎所有长时记忆的遗忘都可归因于某种形式的提取失败。信息在记忆中的联系依然存在,被干扰所破坏的仅仅是提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提取有时需要借助有特殊的提取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

条件: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

有意遗忘的作用

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应用】

★★如何提高记忆力

1.地点法(位置法)传统的记忆术;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为提取线索

2.韵律法(口诀法)记忆纯语言材料

3.记笔记最常用的记忆术;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联系,清晰准确的总结主要观点和例证

四、学习

★★【识记】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学习的界定(1)学习首先是一种适应活动:适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学习属于心理适应

(2)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而且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领会】

学习的过程

★★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

学习者受到外界刺激,产生注意A→通过注意选择与当前学习任务相关的信息,忽略其他无关的信息,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B→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之后,找出新信息中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C→与激活的原有信息相联系D→被理解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F

简言之,新信息被学习者注意后,进入短时记忆,同时激活的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也进入短时记忆,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在的反应。

学习的分类

依学习方式划分: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即把学习内容以某种定论和确定的形式由传授者传授的,无须自己去独立发现

发现学习: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独立去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学习,理解新信息

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

依学习内容划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人类所特有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包括:复习策略和组织策略

1.复习策略:复习时间、复习次数、复习方法

(1)复习的时间:及时复习、系统复习

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5~10分钟;

第二次复习: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者第二天;

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后;

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后;

第五次复习:半年后

(2)复习的次数:过度学习的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

(3)复习的方法:尝试背诵法,阅读与背诵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共同记忆

2.组织策略:群集、摘录、划线、写标题、列提纲

组织策略: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1)群集,即归类(2)摘录(3)划线(4)列提纲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次级重点★——重点★★——反复背诵

思维为学习提供了目的,为记忆提供意义;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1、间接性:思维和感觉不一样,他是建立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未来的预测。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概括性的水平反映着思维的水平,它也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是思维活动得以进行的基础;

3、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凭借语言得以实现;这是人的思维与动物思维的本质区别

【领会】思维的机制

1、分析和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2、比较(重要的思维过程)

比较是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更复杂的分析和综合。

3、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分为初级概括与高级概括。

4、思维的种类几个概念

①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不同: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动作思维:是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岁)

具体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7岁,作家、导演、设计师、艺术家)

抽象逻辑思维: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人类思维的典型模式(科学家科学推理,学生学习)

②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的目标不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

▲发散思维:指人们根据当前的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思考,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的答案的一种思维活动

③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常规思维: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上多种思维的综合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的性质和分类: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每个概念都包含内函和外延两个方面。内函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分类:日常概念(模糊概念或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明确概念)

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

日常概念:是人们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因此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属性,忽略本质属性;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形成的,个人是在学习条件下获得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生物动物哺乳类动物猫科猫

【领会】▲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人学会概念的过程)和条件

(一)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

赫尔:概念形成过程是从许多具体事例中归纳和发现共同因素的过程,而且受到反馈的影响。

布鲁纳: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一个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

罗施:样例理论;自然概念的形成用不着假设检验参与。后被马丁等人对成人所做的脸谱分类实验否定。

20世纪80年代的新观点:人们记忆中可能存在两类信息,即样例信息和类别信息。

有关假设检验理论对于自然概念、人工概念的形成都适用。

(二)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

人工概念实验研究得出的一些结论,如假设检验和信息反馈等,对于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也是适用的。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推理的概念: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过程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两部分组成,其结果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有很大的不一致性。(概念的形成属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即从一般的规则推导出来,其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在本质上它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

【领会】推理的一般过程:三段论推理、线性推理、条件推理

1、三段论推理:由三个命题构成,其中两个命题为假定真实的前提,另一个命题为结论,该结论可能符合这两个前提,可也能不符合。这三个命题都带有直接陈述的性质。A=B;B=C;则A=C根据命题中的逻辑量词将命题分为:全称肯定命题、全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

如何进行三段论推理:武德沃斯和塞尔斯的气氛假说: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中使用气氛探索法:(理解: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使用气氛假设学说80%的三段论问题获得正确答案。)

2、线性推理(线性三段论):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例如:A比B长,C比B短,则A比C?斯腾伯格的语言——表象整合模型

3、条件推理(假言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推理。例如:“如果球滚向左边,则绿灯亮”“现在球滚向左边了”“所以绿灯亮”

证实倾向:人们倾向于去证实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他们的现象(证对不证错)。沃森的试验说明这个问题(也有研究说这个实验材料过于抽象,如果是人们所熟悉的材料,正确选择会比例会提高)。

▲问题解决,问题是指尚未被人们解决的某种思想任务。解决问题时,你所知道的与你所需要知道的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空间。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消除这个空间,这需要通过发现和取得必要的信息来完成。

在信息加工观点看来:一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信息加工观点对问题解决的描述):(1)初始状态:接受问题,所拥有的信息不够完整;(2)目标状态:确定所希望达到的状态;(3)认知操作: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步骤

思维过程就是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缩小问题空间,一直问题解决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问题解决的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理解:?目标指向性(需要有目标);?操作系列性(需要操作成分,如回忆电话号码只有目标没有具体操作;?认知性操作(需要有认知性成分:如学习自行车:有目标,有操作,没有认知成分)

★认知操作也称为算子

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方法:算法式、启发式(手段——目的的分析法、爬山法、逆向工作法)(一)算法式:算法式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算出来,再一一尝试,确定哪一种为正确答案。缺点:费时、费力、缺乏效率

(二)启发式:通过观察发现当前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相似关系,利用经验而采取较少的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启发式方法。(很大程度依赖于经验)缺点:不保证能够准确的找到答案.常见的启发式策略:(理解)

1、手段——目的分析法先有一个目标,他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少这个差异。核心: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其要点是:①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距;②找出缩小差距的方法和操作;③如果办法不够成熟的,在提出第二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④提出创造条件的办法和操作;⑤如果④还不够成熟,在提出第三个子问题。

2、爬山法指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转台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核心是:以退为进

手段——目的分析法和爬山法的差异:缩小和扩大差距,问题分解和迂回前进

3、逆向工作法(目标递归策略: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表征的方式;②无关信息的干扰③功能固着性④心向(心理定势)

①问题表征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理解,而理解最佳的方式就是对问题的表征表征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由于表征方式不同,理解也会出现差异,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②无关信息的干扰: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是有用的,因此,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但是人们却没有发现条件中并非所有信息都是有用的,从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③功能固着性:由格式塔学派研究发现的: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他的一般功能上认识祂,称为功能固着性。它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心向(心理定势)▲心向的概念:坚持使用已证明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

四、想像和创造性培养

▲想像的概念: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基本特征:新颖性、形象性。主要处理的是图形信息或表象所以具有形象性,对旧有的表象进行积极加工,所以具有新颖性。想像是创造性活动中的精髓部分。

创造性的概念:★★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在常规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创造性是一种倾向;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发散思维测验,最著名有

吉尔福特编制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创造力测验:包括14个分测验

托兰斯编制的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发散思维训练;分为:言语创造思维测验(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图画创造思维测验(3+精致性)以及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独特性);为了消除被试的紧张心情,把测验成为“活动”

★★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其他因素

1、智力因素高创造力者必有高智力、高智力却不能保证有高创造力;在一定的智商分数之下,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在120以上,两者有正相关);在此之上(120以上),二者的相关不显著

2、人格因素高创造性个体经常具有某些典型的人格特征,如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审美取向和冒险精神等

3、环境因素大多数创造性活动都是在人际环境中发生的,人际期望很可能影响到个体的创造性表现。环境因素也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促进内部动机,不适当的外在奖励、任务、评价和监督也是内在动机下降。只靠高水平的外在动机,反而会使创造力遭到扼杀。

4、动机因素内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性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完成工作的满足感和挑战性激发,而不被外在的压力所级法师,才表现得最具有创造性。

5、其他因素如政治因素、文化多样性

★★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创造力培养

1.建立目标与意向;

2.训练基本的技巧;

3.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

4.刺激和鼓励好奇心;

5.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

6.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

7.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

8.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9.提供选择和发展的机会;10.促进自我管

理技巧;11.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12.运用例子

★★思维训练的三方面内容:发散思维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形象思维训练

第六章智力

▲——次级重点★——重点★★——反复背诵①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A a b c d e f g h I j kIIIIIIIVVVIVII

1、按照倾向性,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照功能: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按照活动中产生的结果和原有知识的关系: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2、一般能力又称为普通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适合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使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的掌握知识。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2、特殊能力又称为专门能力,是某项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它只在特殊的领域中活动,是完成某项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一个人可以具有多种特殊能力,但其中有一两种特殊能力占优势

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能力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能力有两层含义包含实际能力(所能为者)和潜在能力(可能为者)。

一、智力的性质:智商: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IQ)。智商是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的比例。

比率智商:比率智商=(心理年龄/实足年龄)*100 只适用于儿童

离差智商:离差智商=100+15Z,其中Z=(X-X)/S X代表团体平均分数,X代表个体测验的实得分数,S代表该团队分数的标准差,Z代表该人在团队中所处位置,即他的标准分数。比率智商:只适用于儿童,不足之处发展到一定的年龄之后,智力并不随年龄增长,老年时甚至下降,适用比率智商不符合实际情况。

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如何看待智力差异(Q:简述:智商的差异表现及形成原因)

1、智力的个体差异:可以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两方面

首先,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其次,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有些人擅长音乐有些人善阐逻辑推理……)。

此外,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一是稳定发展(大多数人的发展模式);有一些人早熟(成人以后智力平平);有一些人大器晚成

2、智力的团体差异

最明显的是性别差异(男的是空间能力比较好,数学能力,小学初中女号,之后男好;言语能力是女比男好)。除此之外,不同职业、种族之间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差别。在同一群体内部,人们在智力测验分数上的差异可能归因于遗传因素,但不同团体在智力测验平均IQ分数上的差异则应更多归因于环境的不同。同时,智力测验本身的文化不公平性也是造

成不同团体间差异的原因之一。

★智力的发展特征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划成三个阶段:增长阶段(18-25智力发展的最高峰)、稳定阶段(60以前)和衰退阶段。

智力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相对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年龄间智商的相关系数随着年龄间距的增加而明显减小(理解:指的是智力预测,即小时候的智力测验很难预测很久将来智力的发展水平,但短期的内又较高的测验性。)。婴儿早期智力测验的预测性较低。

二、智力的理论

1、智力的因素论:智力二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智力多因素论

(一)智力二因素说(智力的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

斯皮尔曼提出,在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一个非常一般性的心理能力因素或称g 因素所决定。在一切心理任务上,都包括这个一般因素和某个特殊因素(s因素)两种因素。g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s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斯皮尔曼认为g 因素就是智力,它并不能直接由任何一个单一的测验题目度量,但是可以由许多不同测验题目的平均成绩进行近拟的估计。

(二)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卡特尔认为,一般智力(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量度量。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处理新问题的能力。晶体智力随着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以前达到高分,保持一段时间后,开始逐渐下降

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量度量。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会下降,而且反而在以后还会有所增加。

(三)智力多因素论

瑟斯顿提出智力由字词流畅性、词语理解、空间能力、知觉速度、计数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等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但是研究结果发现,这7个基本能力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似乎仍可以抽象出更高级的心理因素,也统称为g因素。

★2、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7种智力为:(1)言语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内省智力

3、智力结构论

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和行为。它们是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

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它是由上述种种对象或材料引起的,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

智力活动的产物是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按单元计算,可以分类处理,也可以表现为关系、转换、系统和应用。

由于三个维度和多种形式的存在,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0种。

4、智力的认知理论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不是智力活动的结果,而是其信息加工过程。

(一)智力的三元理论

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的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即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首先,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元成分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

智力的第二个方面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它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或称为经验性智力。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智力的这方面特点又称作情境智力或实践智力。

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它负责行为的计划、策略与监控,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的步骤,分配心理资源,调整解题思路等

操作成分: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息,以及做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

(二)智力的pass模型

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研究认知活动的PASS模型:“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包含了三个认知系统和四个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为“注意——唤醒”系统,他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系统成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

三、智力测验

心理测验:指对心理进行量度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为心理量表。

▲心理测验的性质

1、心理测量的对象是心理特质,是一种科学构想

2、对心理特质的测量是间接的

3、心理测量具有误差

4、心理测量工具的适用性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根据误差源的性质

1、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

2、评分者信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同质性信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他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1、内容效度

2、构想效度

3、预测效度(校标关联效度)

如果一个测验是有效的,它必定是可靠的。但反过来,一个测验具有很高的信度,它并

不一定是有效的。

智力测验的种类:

1、根据施测对象的数目不同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2、根据测验呈现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3、此外还有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

智力测验与向性测验、成就测验的区别

智力测验与性向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成就测验同属于能力测验范畴,三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能力测验包括智力测验、性向测验和成就测验)。

心理测验最早开始于为筛选学习困难儿童而编制的智力测验,一般注重的是表现在认知活动中的稳定的一般能力。通用的智力测验都可视为对个体的基本能力素质的考察。

性向测验泛指用以测量潜在才能的测验,其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潜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长处和发展倾向。

成就测验主要考查受测者在学习和训练后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高考)。

四、智力影响的因素

★★智力的影响因素(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择其一因素展开阐述。请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调包现象、猪孩、狼孩现象)看书P155-161

1.遗传因素

(一)家庭谱系研究

在生物学上,一个家族和一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具有一定的共同遗传基因。通过研究父辈和子辈在某些领域的成就差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遗传对智力的影响。高尔顿断定,在能力的发展中遗传的力量超过环境的力量。

(二)双生子研究

①同卵双生子(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异卵双生子(遗传基因只有部分相同),根据他们的遗传基因不同,一同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一同抚养的异卵双生子的智商相关系数高或相似性高。

②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在同样环境中成长的异卵双生子的智商相关性高。

③被收养儿童与他们亲生父母的智商相关显著高于他们与养父母的相关。

④家庭间环境的影响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相反,遗传的影响却随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2.家庭环境

①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有一定程度相关,由于他们与养父在遗传上没有任何相似,所以只能将这种智商相关归因与环境影响。同理,对于生活在同一家庭中遗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兄弟姊妹,他们的智商也有一定相关

②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一旦被收养到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其智商也有一定提高

③早期干预对儿童智力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但这种积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弱。

3.学校教育

①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一种最明显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传授。在学校中,课堂教学的正确组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②优秀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准确、严密、迅速,作业一丝不苟。经过长期训练,学生思维和言语表达有明显提高

③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并且各种智力技能在不同儿童身上的发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4.社会实践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当然也不例外。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次级重点★——重点★★——反复背诵

动机与行为

★★【识记】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动机无法观察得到,我们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的方式支配者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共同影响,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外在环境的刺激是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的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减弱或消失。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根据需要的不同)

1、生理性动机(驱力):以个体的生物学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对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社会性动机:人类所特有。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成就动机个体成长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

二、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产生的源泉不同)

1、外在动机:是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

2、内在动机: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一般来说,由内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德西效应:适当的奖赏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赏却有可能降低个体对事物本身兴趣

三、主导动机与从属动机(在行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1、主导动机:在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主导动机起的作用最大,支配着行为发生的方向和强度。

2、从属动机:主导动机和从属动机在不同人身上或不同情况下会相互转化。

【应用】

★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是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研究还发现,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会随着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一、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

(一)交往动机及其获得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交往动机是个体愿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

关于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交往倾向是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交往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

(二)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合作、情谊、归属

补充:人为什么喜欢跟别人交往,一种观点:排除恐惧(沙郝特的电击实验);另一种观点:比较(评定自己和评定自己的情绪)

1、合作:人类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网络系统中,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我们社会文化价值所鼓励的东西。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

2、情谊: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

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结构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二)成就动机的特征

成就动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动机,他也是决定个体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成就动机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来说,成就动机水平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论、Z理论

X理论:人工作就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于物质利益的驱动,并且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

Y理论:把人看成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根据这种观点,在工作激励中不应将物质利益的吸引力放在第一位,而是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

V理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付出的努力。

Z理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二、动机理论

【识记】本能理论(最早提出的):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马斯洛把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是一种高级的动机。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在这种动机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领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及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及要求 1、封面及论文题目 使用学校统一格式。论文题目宜小不宜大,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 2、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的对应页码。 3、摘要、关键词 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所研究的内容、目的、实验方法、主要成果和特色,摘要的词汇和语法必须准确,一般为150-300字。 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般为3-6个。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引论(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章节或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 引论(引言):简要说明本项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本项研究的前人研究基础,及其深入研究方向、技术手段。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毕业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论文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论文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涉及到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 数字标题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应为:一、(一)1、(1)①……。(可根据具体学科要求而定)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参考文献要写明作者、书名(或文章题目及报刊名)、版次(初版不注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序号使用[1],[2],[3]……。中译本前要加国别。 示例:[序码]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迄页。 [1]张晓风。中国经济状况,北京:经济出版社,1983:273-275。 6、论文的结构与行文 (1)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论)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为论文的基本构成原则。 (2)论点:是作者对题纲研究后产生的见解、主张和思想。论点要有鲜明的立场和思想性,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观,一般要有一定的新意和针对性。 (3)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观点真实性的根据,为此,要求所用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用社会实践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语言类论文原则上要以原文的语料为论据。

全国自考00031心理学整本书知识点

全国自考00031心理学 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概论 一、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科学性质:在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科学方法,严格遵守科学标准。 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19世纪后期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与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 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心理现 象:感觉。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 (2)机能主义心理学1890年至20世纪30年代 主要研究意识的功能 (3)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行为,代表人物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至20世纪40年代 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体验。 (5)精神分析学派19世纪后期 主要研究无意识现象

(6)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中期 主要研究人的社会性特点 (7)认知主义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 研究行为,研究以行为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三、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实验和认知心理学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广告和消费心理学 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教育与学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与学中的心理规律,学校心理学是对学校中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诊断及辅导)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对所做记录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 规律。

测量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 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群体态度和心理特征。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及作用 认识内外世界 调整和控制行为 直接应用于生活和实际工作中 第二章知识点小结 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系统与神经元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3)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4)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叫神经元 (5)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状突与轴突三部分 (6)神经元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感觉神经元(感受刺激后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细胞)运动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运动传出至效应器) 中间神经元(传导神经运动)存在于脑与脊髓中,又称联结神经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031心理学【历年考点总结】

00031心理学 历年考题考点考点1:学习 【名词解释】学习 【简答】什么是学习?按学习内容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型? 【简答】按照学习内容,将学习划分为哪些类型? 【简答】简述梅耶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 【论述】结合实际阐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总结:概念、类型、过程模式 考点2:记忆 【名词解释】语义记忆 【名词解释】情景记忆 【简答】简述记忆的基本过程。 【论述】试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论述】试述记忆系统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总结:概念、过程、特点 考点3:知觉 【名词解释】知觉 【名词解释】社会知觉 【简答】简述知觉的含义及其特性。 【简答】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简答】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 【简答】简述时间知觉的线索。 【简答】简述引起深度知觉的线索。 考点4:智力 【简答】简述智力测试的种类? 【简答】简述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及其区别。 【简答】简述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简答】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简答】简述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的种类。 【论述】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论述】试述学校教育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总结:种类、影响因素 考点5:人格 【名词解释】人格 【简答】简述人格的含义及其特征。 【简答】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论述】结合实际谈谈人格差异的表现。 【论述】试述特质理论是从哪些方面描述人格特质的。 【论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格是个人典型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有时会决定人的命运”,试分析这四句话所描述的人格特性。 【论述】结合实际论述学校教育是怎样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 【论述】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请联系实际,分析目前家庭教养方式的三种基本类型、表现及其影响,并针对其中两种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出相应的对策。 总结:含义、特征、差异、家庭环境 考点6:动机/成就动机 【名词解释】动机 【名词解释】成就动机 【简答】简述动机的功能。 【论述】什么是成就动机?结合实际论述成就动机的结构和特征。 总结:含义、功能、结构、特征 考点7:人际 【简答】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简答】简述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简答】简述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 【简答】简述舒茨提出的三种基本人际需要。 【论述】试述舒茨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

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学》(华南师范大学)

第一章 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2.《方言》的作者是扬雄。 3.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诞生,它 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的的第一座丰碑。P2 4.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他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者。 P2 5.朱德熙的《语法答问》的问世,终于揭开了汉语语法特点的盖头。P3 6.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方法是比较。P4 7.为什么研究汉语语法学会选择英语作为比较对象?P5--6 答: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孤立语;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在语言类型上属于屈折语。 ⑵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 广的语言。 8.现在汉语语法特点的原则是有无原则和价值原则。 9.什么是有无原则?P6 答: 所谓有无原则,是指某一语法特点为汉语所有,而为英语所无;或是为英语所有,而为汉语所无,那么这一语法特点就是汉语语法同 英语语法相区别的特点之一。 10.什么是价值原则?P7--8 答:所谓价值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价值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特定语言中是系 统性的,而不是部分的。价值原则的第二层意思是说,通过比较, 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在语法系统中必须是举足轻重 的,影响全局的;由于这一语法特点的存在,对整个语法系统的基 本面貌有根本性的影响。 11.根据有无原则筛选出来的语法特点还必须经过价值原则的检验。P7 10.现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P9、P21、P25 答:⑴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⑵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同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⑶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 12. 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见P10页的图) 13.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英语相比多了些什么?P11 答:⑴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谓语; ⑵名词可以做定语; ⑶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主语、宾语;

2020年4月临床心理学05622真题 自考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临床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5622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特别关注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科目是 A.精神医学 B.心身医学 C.神经病学 D.行为医学 2.心理治疗的近代史起源于 A.贝克提出的认知疗法 B.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 C.华生创立的行为心理学 D.罗杰斯创立的来访者中心疗法 3.手术病人术前常见的心理反应不包括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情绪反应 C.自我防御反应 D.期望和心理冲突 4.对终末期病人的心理照料,下列表述恰当的是 A.终末期病人照料的重点是挽救生命 B.医护人员应减少同病人在一起的时间 C.鼓励病人谈出关于疾病与死亡的忧虑和恐惧 D.为避免药物成瘾,尽量延长麻醉药和止痛药的使用间隔 5.下列属于问卷式人格测验的是 A.WISC-R B.16-PF 【艺林心教咨询微型:一八一二零一玖一玖玖伍】 C.TAT D.HRB

6.Harria在用狒狒做的实验中将血压升高作为获得食物或避免电击的一个条件或工具性反应。如果 实验狒狒能够按照实验者的要求将自己的血压升到某一事先规定的水平,它就可以得到食物或避免一次电击。经过一段训练后,这些狒狒都学会了在需要的时候升高自己的血压。这个实验提示高血压可以是 A.观察获得的 B.潜意识的 C.习得的 D.先天形成的 7.由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抑郁指数范围是 A.0.25-1.0 B.2.5-10.0 C.0.83-1.0 D.8.30-10.0 8.汉密顿抑郁量表是诊断抑郁状态的重要工具,但在评估抑郁状态时,不能很好的与()鉴别 A.恐惧状态 B.谵妄状态 C.躁狂状态 D.焦虑状态 9.一个受迫害的人平静地述说受害经历,而忘掉了与之有关的痛苦经历。这一现象可以用()防御机制解释。 A.投射 B.退行 C.潜抑 D.隔离 10.DSM是由美国精神疾病学会编制的描述心理障碍的手册,其中文名称是 A.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 B.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 C.美国心理障碍诊断手册 D.美国心理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2011年到2015年(5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做一调查与与分析,概括心理学专业人才的从业经历及主要服务行所,为相关机构制定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模、进行课程设置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心理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及准备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意见。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从2011年到2015年应用心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2、调查程序:主要采用电话访谈或问卷调查。 从心理学院本科招生办公室收集2011年到2015年毕业生信息(名单、联系方式等),先电话联系,若电话不通就发送邮件请其填写关于毕业方向的问卷。 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各方向所占百分比。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与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劣势和失业风险,原因在于大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过少。而从我校这5届学生的去向来反思的话,笔者认为这个专业生存和发展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把自己的工作定向在心理咨询上,希望能够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平台给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从而限制了这些毕业生在该领域发展的可能。虽然研究表明,1.5亿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有3000 万。我国心理工作者的缺口很大,但事实上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只是一个虚假的市场, 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繁荣。而且,国家对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认定的门槛低,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一,市场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大大减低了专业本科生价值的含金量。 (二)从学校教育本身的角度来看 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 有一长期的过去, 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的新学科。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多的还是普及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研究,很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做针对性的训练等。课程教学方面更多是以讲解为主,缺少针对的教学和训练,使心理学生活化有些困难。 四、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思考 (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需要核心竞争力打入市场,占领市场。应用心理专业需要核心竞争力生存发展。应用心理学的生命力应该是“ 应用”,因此,不能够仅仅以掌握心理学有关知识为目标,应该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例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咨询技能、多提供些实践机会等。

华南师范大学专升本

华南师范大学专升本自考招生 华南师范大学院校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齐全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华南师大始建于 1933 年。当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创建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并担任院长多年。学院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与国立中山大学遥遥相对,成为 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广东的两座最高学府;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南北呼应,成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1951 年,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及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并入,学校改名为华南师范学院。杜国庠、陈唯实、马肖云、王燕士等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曾先后担任学院院长。 1978 年,学校被确立为广东省属重点大学。 1982 年 10 月,学校易名为华南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1996 年 10 月,学校进入了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行列,华南师大建设发展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华南师大办学条件优越。学校计算机网络建设起步早,网络设备先进,网络应用广泛,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华南师大是第二所联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高校,也是全国 100 所首批联入 CERNET 和INTERNET 网的高等院校之一。目前,学校计算机网络在建设速度、

建设规模、覆盖范围、网络主干和 1000M 高速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网,以及上网的人数、上网的主机数、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情况、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的应用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师范院校的前列。 华南师大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南海 3 个校区,占地面积共 3 031 多亩,校舍面积共 120多万平方米,其中多功能信息化图书馆 3 座,总建筑面积达 8.8 万平方米,藏书 280 多万册。学校共有 24 个学院和 1 个学系, 61 个本科专业,有 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54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1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 122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体育硕士 3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 , 5 个博士后流动站, 3 个国家重点学科, 8 个广东省重点学科, 6 个国家“ 211 工程”重

00031自考心理学复习资料

A)A.冯特 1.3.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这事件发生在(B)B.1879年 1.4.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D)D.构造主义 1.5.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意识是连续性的像水流一样,提出“意识流”观点的心理学流派是(A)A.机能主义 1.6.1890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学者是(A) A.詹姆斯 1.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B)B.华生1.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D)D巴甫洛夫 1.9.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提出S-R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B.华生1.10.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的总和”的心理学流派是(A) A.格式塔心理学 1.11.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C)C.弗洛伊德 1.12.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流派是(C)C.精神分析心理学 1.13.构造主义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B)B.实验法 1.14.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心理学被称为(D)D.行为主义心理学 1.15.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主要是受到哪种因素影响而形成(C)C.后天环境 1.16.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从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是(B)B.人本主义心理学 1.17.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然后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A.观察法 1.18.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C)C.自然实验法 1.19.在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是(D)实验室实验法 11.39.那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比如言语理解。常识等,这种智力非但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反而会增高。这指 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1.3.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1.4.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1.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1.6.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地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11.10.性别社会化:是指在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性别模式。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还必须习得性别模式,进行性别社会化。 11.第二性征:是性发育的外在表现,也是青少年时期的个体身体外形变化的重要标志。第二性征包括生理变化、声音的变化、皮肤的变化, 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按学科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类为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等;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教育。乙理学和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等。 2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主要特点。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景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而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观察法的优点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观察法的不足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7.成年初期在心理发展L有哪些主要的特点?答:个体从18、19岁到45岁左右通常称为成年初期。(1)求职与升学。这时候他们开始面临求职和升学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职业成了这时候的个体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个体未来的生活道路。(2)婚恋与生育。成年初期的另外一个重要生活任务就是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寻找生活的伴侣,建立家庭,养育子女。当个体有了比较稳定的职业以后,当个体的身体发育达到成熟以后,他们就会产生组建家庭和亲密关系的需要,婚恋关系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建立家庭以后,年轻的夫妻所面临的任务当然是生育子女。这时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生活的转折,充满了困难和压力,使他们从单身生活转变为家庭生活,开始学着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社会的变迁和多种价值的冲突也给年轻人的社会方式带来了影响。

华南师大历年心理学考研题.doc

2006心理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诱导 2思维定势 3操作性条件反射 4作品分析法 5离差智商 7侧抑制 8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9马赫带 10系列位置效应 二、简答 1、鲁利亚的大脑机能系统说 2、结合当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说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 3、简述气质的生理机制 4、什么是内隐记忆,用什么方法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有什么关系 5、知觉过程中的加工类型 6、试述评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说和内隐学习说 三、论述 1、试分析比较心理测量取向与多维取向的能力结构理论。 2、结合有关心理学理论,论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2006心理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 1.能提供各个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位置信息的量是 A. 离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集中量数 D.地位量数 2.为更全面更客观地描述一个数据和比较两组数据,常需要了解数据的 A. 离散程度 B.集中程度 C. 相关程度 D. 回归程度 3.取若干学生参加某数学竞赛的成绩,计算成绩与性别的相关关系,最好用 A.等级相关 B.积差相关 C.双列相关 D.点双列相关 4.被试团体的同质性程度会影响 A. 题目难度 B.题目区分度 C. 测验难度 D.测验效度 5.测验总分分布出现负偏态,说明测验整体难度 A. 偏难 B. 偏易 C.适中 D.不确定 6。信度和效度的关系是 A. 信度高,效度必然高 B.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C.效度高,信度必定高 D.效度高,信度不一定高 二、名词解释 ROC曲线,生态学效度,Stevens定律,部分报告法,拉丁方法,标准正态分布,实验范式,埃默特定律 三、简答题 1、如何测定听觉适应的效果 2、如何用信号检测法做再认研究? 3、如何判断反应时数据是否存在顺序效应和疲劳效应 4、进行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有哪些?试论述假设检验思想 5、试论述被试者间设计(Between-subjects design)与被试者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的定义、特点与相应的无关便量的控制方法 6、通过一个实验例子,说明反应时减少的原理 7、试论述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抽样方法。 四、综合题 1、设计一个实验,考察熟悉性与意义性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2、某年高考总分符合正态分布,其中μ=500,σ=100,考虑到招生指标,只有5%的学生能升入重点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英语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熟悉教育基本规律,能够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能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改革体系的小学英语教师。 主干课程 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语音、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视听说、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现代汉语、英汉/汉英翻译基础理论、英美文学欣赏、报刊英语文章选读、心理学、教育学、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教育实习等。 英语精读 国内院校中,外国语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必修科目。注重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别于普通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现在比较好的教材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编写的《现代大学英语》这套精度教材,由外研社出版发行。 毕业前可通过考试获得的证书 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3级证书;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适合在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其他类型、层次的英语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在各类各级公司、企业从事一般性翻译工作. 本文档由深圳自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4c17312996.html,编制 专业代号:A040115 ;专业名称:英语教育(专科)*

号码号式 001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必考笔试 002 04729 大学语文 4 必考笔试003 11485 中学教育学 4 必考笔试004 11486 中学心理学 4 必考笔试005 11487 基础英语(一) 6 必考笔试006 11488 基础英语(二) 6 必考笔试007 11489 基础英语(三) 6 必考笔试008 00595 3475 英语阅读(一) 6 必考笔试 009 10655 英语听力 3 必考实践考核 010 10664 英语口语8 必考实践考核 011 11490 实用英语语法 5 必考笔试012 06423 英语语音学 4 必考笔试013 11491 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4 必考笔试014 00597 4511 英语写作基础 4 必考笔试015 01212 英美概况 6 必考笔试 016 07846 教育实习(一) 2 必考实践考核 式 面向社会及独立办班报考范 围 全省及港澳地区 主考学 校 华南师范大学 课程设置 必考课程16门,共76学分;选考课程0门,共0学分;加考课程1门,共4学分; 毕业要求 说明 1、港澳考生可不考001课程,但须加考231课程。 2、教育实习(一)课程实习时间4周。 备注 根据粤考委[2006]8号文件《转发全国考办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有关事项的通知,本专业从2007年4月开始调整考试计划

自考心理学00031论述题

论述题 催眠的原理是什么?与睡眠有睡眠区别? 催眠原理:催眠师角色扮演;催眠师意识的分离; (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一种特殊情境下又催眠师诱导形成的。是一种特殊意识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非停止,知识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有几个主要的特征: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简述刻板效应.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人们采用比较固定的看法去识别一个具体的人,去对他进行判断、推测概括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偏差,这就是社会刻板效应。(2)形成原因:认知者总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推论;每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个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接触机会的限制;满足人们需要还可以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3)在社会认知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4)社会刻板影响不是一层不变的,人们文化水平越高,他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就越容易改变,另外,一个人对社会对社会刻板印象越了解,他也越容易改变自己所持的社会刻板印象。 叙学习策略和方法。 第一注意复习的策略。首先在复习上应该注意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其次在复习的次数上,要注意过度复习,一般过度学习程度达50%时效果较好;最后在复习方法上,要阅读与背诵相结合,此外还应尽量地调动起多种感官共同进行记忆。第二是组织的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应用组织策略可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进而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谈谈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因素:智力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动机因素。 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合创造性思维的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理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运用例子;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童研究表明:被收养的儿童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收养前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存在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儿童的智力测验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影响途径有多种,最显著的就是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有哪些? 本能理论;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认知与期待理论; 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子,说明如何克服焦虑。 首先要认清焦虑状况。即要认识焦虑的症状;其次,要坚持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即不回避、正面迎战和做纪录;第三,要学会放松自己;第四,要运用想象减轻焦虑;第五,要进行理性思考;最后,要接受专业治疗。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心理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儿童认知发展四个阶段,描述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1)感知运算阶段(2)前运算 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 阶段。次理论得到心理学家普遍认可, 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巨大影响但也 有人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 力,但也有其他研究者指出,皮亚杰用 于得出此结论的实验情境是儿童不熟悉 的,问题的难度也不适合于儿童,因此 采用了一些变通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中 心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并不像皮亚 杰所说自我中心那样的思维。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 境因素;早期儿童经验;自然物理因素 对梦的研究有哪些?梦有哪些特征? 关于梦的研究有:(1)弗洛伊德首先提 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 和前意识三个层面,他认为梦诗欲望的 满足,梦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2)梦 的内容方面,霍尔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 他发现大多数的梦具有一般世俗的性质 可能是将家庭、朋友和同事等特征加以 联系组成,因此有一些梦相当普遍。 梦的特征:第一自我为中心是梦第一个 重要特征;第二,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 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 响梦的内容; 说明如何对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进行有效 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师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最 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本的 技术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社会测量问 卷或访谈,其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 的分析处理。(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 目设计;测量结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 或绘制更直观的人际关系图。 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作 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X理论;Y理论;V理 论;Z理论。 措施:(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 激;(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 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工 作的内在需要;(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 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4)提高工作者 的个人价值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学时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规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目的是为了了 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 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 即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 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 知自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 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认识 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 自身的了解,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 人际交往中,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准确认 知;(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 在实际工作上。 分析比较舒次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和霍 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舒的三维理论:首先舒认为每一个主体 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需要, 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这 三种基本人际关系解决了个体在人际交 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 释和预测他人行为。其次个体在表现三 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性和被动 性,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划分为六种。 (2)霍曼斯采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解释人 的社会行为,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他 认为,在社会互交过程中人的社会行为 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交换。社会交换不 仅是物质交换还包括赞许、荣誉、地位、 声望等非物质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 换。 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 认知操作。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 系列性;认知性操作。影响问题解决的 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 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特征? 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 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 维活动。(2)特征:名感性;流畅性; 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培养青少年良好性格的意义,并对如何 培养提出建议。 意义: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 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 生目标;(2)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学会正 确的评价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调 控的能力;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个 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 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谈如何发挥 教育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 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这7 种智力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内省智力。(2)教育可以通 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发展。通过知识技 能的传播可以使学生的能力和其他的心 理品质得到发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 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倾向与喜欢那些 与自己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在 个性品质和行为方式上某些相反的、互 补的特征,有时也能满足相互的需要, 都能表现为相互吸引。(2)个人品质: 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交往者的内在品 质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 间上的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接触的机 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容易成 为知己。 说明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本能: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 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 会生活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 后代。(2)合群需要:当个体对周围环 境缺乏了解和把握,当个体心情紧张、 有高恐惧感时,他们倾向于与他人在一 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3)自我肯 定的需要: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先从认 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别人对个体的评 价、态度、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 像一面镜子,使个体从中了解自己,界 定自己并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心理挫折的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2 改变不合理的观念3加强修养,用于实 践4强化自我人格品质。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因素对智力 的影响,心理学中主要通过家庭谱系研 究和双生子研究推测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大量的收养儿 童研究表明,被收养儿童的智商与养父 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收养前 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对儿童的智 力发展存在着影响,早期干预也能提高 儿童的智力检测分数。3学校教育对智力 的影响,学校教育对智力有显著的影响, 影响途径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方面就是 知识的传授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 起来的,智力也不例外。 如何对群体内部对人际关系进行有效的 测量?1社会测量法是测量群体内部人 际关系最常用的方法。2社会测量法最基 本的两个步骤,一是社会测量问卷或访 谈,二是对问卷或访谈结果的分析处理。 3举例社会测量或访谈题目设计,测量结 果制成人际关系矩阵表或绘制更直观的 人际关系图。

广州自考各大院校学位申请条件

自考各院校学士学位申请要求 中山大学: 往年申请学士学位要求: 1、本科毕业证 2、所有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 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成绩在良好及以上 4、通过广东省的学位外语考试 5、通过中大组织的学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往年申请学士学位要求: 1、本科毕业证 2、所有课程平均成绩达到65分及以上 3、英语专业毕业生毕业水平考试成绩在中等(65分)以上(含中等) 4、通过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外语统一考试 5、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暨南大学: 往年申请学士学位要求: 1、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符合本科段毕业条件,并已取得自考本科毕业证书; 2、本科段各科成绩(含必考课程和选考课程)的平均分在68分或以上(实践考核成绩、毕业论文成绩及免考、加考成绩不计入平均分); 3、在暨南大学参加省学位办组织的学位外语统考,取得合格成绩。 华南农业大学学位申请条件 1、本科毕业证书注明的毕业日期之后一年内; 2、课程成绩平均72分(含72分)以上; 3、毕业论文成绩中等(含中等)以上; 4、已通过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外语统考。 广东财经大学学位申请条件 1、本科段(除毕业论文外)各科成绩平均分70分以上,含70分。 2、广东财经大学参加省学位办组织的学位外语统考,取得合格成绩; 3、通过广东财经大学组织的论文答辩。 4、申请学位的有效时间:已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并在毕业证书上落款的毕业日期一年之内可以提出申请。 华南理工大学自考学位申请往年申请学士学位要求:

1、本科毕业证 2、所有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 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成绩在良好及以上 4、通过广东省的学位外语考试 5、通过华工组织的学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 华南师范大学自考学位申请 往年申请学士学位要求: 1、本科毕业证 2、所有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 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成绩在良好及以上 4、通过广东省的学位外语考试 5、通过华师组织的学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 南方医科大学自考学位申请 往年申请学位要求 1、课程考试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以上,毕业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 2、平均学分绩点在2分(含2分以上),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良好(含良好)以上 3、能按期毕业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4、取得外国语考试合格证书| 5、提前或延期毕业的学生,如申请学位,应在毕业前一学期提出书面申请。 深圳大学自考学位申请 往年申请学位要求 1、本科毕业证 2、所有课程平均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 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成绩在良好及以上 4、参加省学位办组织的学士学位外国语统考,(备注:学位英语每年都可以参加报名考试,毕业一年之后不再具有参加资格!) 5、通过深大组织的学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 注: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位: 1、在读期间犯过严重错误,受过严重警告(含严重警告)以上处分者; 2、考试作弊情节严重无明显改正者; 3、课程考试有四门(含)以上为补考及格者。 考试内容与范围:学位英语考试基本参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模式,测试水平在大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自考)同步练习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感觉P42 2.知觉P60 3.感受性P45 4.感觉阈限P45 5.绝对感觉阈限P45 6.差别感觉阈限P46 7.适应P50 8.明适应P52 9.暗适应P52-53 10.社会知觉P72 11.首因效应P74 12.晕轮效应P76 13.社会刻板印象P77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是( )P60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表象 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叫做( )P42 A.反映 B.知觉 C.感觉 D.直觉 3.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表,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P42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4.能够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换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 )P44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5.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P45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6.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P45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7.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P46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8.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P50 A.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9.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P60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0.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P61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1.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P64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2.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像不变的特性,这是( )P65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3.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P65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4.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P62-63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当认知者对一个人某种性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往往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性。这种社会知觉偏差称为( )P76 A.首因效应 B.定势作用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16.古人日:“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P50 A.实践活动的影响 B.适应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17.电影开映后,走进电影院起初什么也看不清,等一段时间后慢慢能看清了,这种现象叫视觉的( )P52-53 A.明适应 B.暗适应 C.感受性 D。恒常性 18.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P53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