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法复习重点

海洋法复习重点

海洋法复习重点
海洋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领海:

2.登临权:

3.平行开发制度:

4.方便旗:

5.国际海底区域:

6、内海:

7、毗连区:

8、过境通行制度:

9、领海基线:

10、海峡:

11、专属经济区:

12、群岛基线:

13、大陆架:

二.问答题

CH5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划定直线基线的方法、适用条件和限制条件有哪些?

11、简述海峡的通过制度

12、如何判定海湾,如何划定海湾的领海基线

CH6-L2

7、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的领海界限是如何划定的?

CH7

3.简述群岛水域的定义及其法律地位

8、简述划定群岛基线的限制性条件

CH10

2.说明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划分大陆架的三种原则。

14、大陆架的划界及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划分的原则

CH11-L2

5.说明公海管辖权的主要内容。

9、简述紧追权。

10、简述《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公海自由的具体内容

CH12

6、简述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及含义

CH15

4.解决国际海洋争端的方法有哪几种:

13、海洋争端解决的原则和方法

三.分析题

1.专属经济区渔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海洋渔业的主要影响CH9 4.简述专属经济区制度的主要内容。(CH9)

2.说明用于国际航行的领海海峡的航行制度CH8

3、群岛水域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CH7

5、简述并比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公海、国际海底、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科学研究的规定的不同。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计20分)

问答题(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分析题(每题20分,共2题,计40分)

国际法中海洋法知识点归纳(自己整理 绝对全面)

海洋法 第一节:概论 首先,海洋的上空可以用于飞行。 第二,海洋的表面可以用于船舶的航行 第三,海洋水体本身是大量的生物资源,潜艇也在水体航行,水体还要接受向海洋倾废。第四,海底可以铺设电缆和管道 第五,底层土有是有和天然气 海洋法是关于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知道国家利用不同海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海洋划分为不同的海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 世纪初,荷兰学者宾刻舒克提出了“大炮射程论”,以确定领海的宽度。 年月日至月日,联合国主持的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 年月,日内瓦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专门讨论领海宽度问题,未果。 年月日,《海洋法公约》终于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决议和协议》也在公约生效之日起开始临时适用 第二节:基线 一、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 基线(起算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内水、向海的一面是领海。 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起算线。 正常基线(低潮线,即退潮时海水推到离岸最远的那条线)多适用于那些海岸比较平直的情况。 直线基线(沿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沿海岛屿上选定一系列的点,将这些点之间连接起来划出的一条线)适用于海岸线曲折的地方。 为适应沿海国不同的情况,《公约》海规定沿海国可交替使用以上各条规定的任何方法的确定基线。

二、群岛基线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睡眠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岛屿的海域应按照《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 所有的岛屿不论其面积大小都可以有自己的领海,而且岛屿拥有其领海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它必须被人占领。 群岛国可以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群岛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宽度从群岛基线量起。 群岛基线划定规则: 、应当包括一个主要岛屿和一个区域,陆地水域比为:到:之间; 、基线长度不应超过海里,最长不超过海里; 、不应在任何位置偏离该岛的一般轮廓。 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 群岛基线划定的范围为群岛水域(群岛水域不是内水)。 群岛国可按照规定划定自己的内水。 群岛水域通过分为“无害通过制度”和“群岛海道通过制度”,所有国家的船舶都享有通过除群岛内水外的无害通过权。 群岛国可在其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空的空中航道,即“群岛海道”,所有船舶和飞机都有权通过这些海道和上空,这就是“群岛海道通过权”。 群岛国制度是一种不同于内水和领海的特殊制度。 三、海湾 海湾的概念 国际海洋法山的海湾与地理上的海湾有不同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水曲都是海湾。 水曲曲口宽度为直径划一个半圆,如果这个半圆的面积等于或少于水曲面积,该水曲即构成海湾。反之则不构成海湾。 湾口不超过海里的,为领湾,是内水。超过海里,直线基线应当划在海湾内;如果超过海里,但是被直线基线包围的,该海湾仍是内水。 历史性海湾的概念 历史性海湾,是指那些湾口超过海里,但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沿海国内水的海湾。 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普遍以有关国家长期在此行使主权,并且周边国家默认这一事实为根据。我国的渤海湾也是历史性海湾

国际海洋法公约

在联合国的历史上,至今为止,一共举行过3次海洋法会议。第1次是1958年2月24日至4月27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次是1960年3月17日至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次从1973年12月3日开始,先后开了11次共15次会议,直至1982年4月30日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简称:UNCLOS)。 第1、2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参加会议的国家中,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只占其中半数。会议通过的4项日内瓦海洋法公约,即:《领海和毗连区公约》《公害公约》、《公海渔业与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大陆架公约》,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广大沿海国家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而第3次海洋法会议是一次所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全权外交代表会议,此外还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成员参加,一共有168个国家或组织参加了会议。也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召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立法会议。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斗争的结晶。 该“公约”共分17部分,连同9个附件共有446条。主要内容包括: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益和过境自由、国际海底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与安全、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等。 其中,有些内容是对旧的法律制度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例如,对领海宽度的确定,对大陆架边缘的界定等;有些则是新建立起来的制度,如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等等。“公约”是国际间多种势力相妥协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严重缺陷,但就总体而言,仍不失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综合的管理海洋的国际公约。自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以后,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同霸权主义做了不懈的斗争,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产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公约”于1982年12月在牙买加开放签字,我国是第1家签字的国家之一。按照该“公约”规定,公约应在60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后一年生效。从太平洋岛国斐济第一个批准该“公约”,到1993年11月16日圭亚那交付批准书止,已有60个国家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就意味着该“公约”到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该“公约”,是世界上第93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 【源流】 海洋法会议与公约的出现,是由于西方强权扩张后,传统“公海自由航行〔Freedom of the Seas〕”原则不敷使用。“公海自由航行”来自荷兰海军舰炮的射程,从陆地起算三海里之外算是“公海”。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各大国为保护海上矿藏、渔场并控制污染、划分责任归属,传统公海概念已不敷使用。国际联盟曾在1930年召开会议对此讨论,却没有结果。而海上强权美国首先由杜鲁门在1945年宣布,美国领海的管辖延伸至其大陆架,打破了传统公海的认定原则。紧接着,众多国家延伸了领海到12海里或200海里不等。到了1967年,只剩下22国沿用3海里的早期规定。有66国宣告了12海里领海,而有8国宣告200海里管辖。到2006年,仅剩新加坡与约旦继续使用3海里的规定。 一个特殊案例可以说明早年海上管辖的混乱与吊诡:早年当英国奉行3海里政策时,有人在1967年占据了其外海以往海军废弃的一座堡垒,自称成立国家,

海洋法与渔业法课程作业

海洋法与渔业法课程作业 班级:08水产养殖2班 学号:200830370202 姓名:陈植楷 1.领海基线的概念及其确定依据? 领海基线:是陆地和海洋、内水和领海的分界线。基线划定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起算线。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般有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依据: 正常基线,即低潮线,是指海水退潮到离海岸线最远时海平面与海岸相接触的那条线,通常适用于海岸线比较平直的情况。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直线基线,直线基线是指在海岸线极为曲折,或者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办法,形成直线基线。是用直线连接海岸上或岛屿外缘上各适当的基点所形成的折线,通常适用于海岸非常曲折或沿岸岛屿众多的情形。 混合基线。混合基线则是交替采用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来确定本国的领海基线。 特殊基线:一些沿海国以一些特殊的线来去顶领海基线,如如等深线,经纬度线等,为特殊基线。 2画图示意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划分? 3专属经济区的渔业制度内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1)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 的主权权利。 (2)对专属经济区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域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等方面拥有管辖权。 (3)有权制定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和规章。 公海

生物资源的养护 1 沿海国应决定其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可捕量。 2 沿海国参照其可得到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应通过正当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确保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维持不受过度开发的危害。在适当情形下,沿海国和各主管国际组织,不论是分区域、区域或全球性的,应为此目的进行合作。 3 这种措施的目的也应在包括沿海渔民社区的经济需要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要求在内的各种有关的环境和经济因素的限制下,使捕捞鱼种的数量维持在或恢复到能够生产最高持续产量的水平,并考虑到捕捞方式、种群的相互依存以及任何一般建议的国际最低标准,不论是分区域、区域或全球性的。 4 沿海国在采取这种措施时,应考虑到与所捕捞鱼种有关联或依赖该鱼种而生存的鱼种所受的影响,以便使这些有关联或依赖的鱼种的数量维持在或恢复到其繁殖不会受严重威胁的水平以上。 5 在适当情形下,应通过各主管国际组织,不论是分区域、区域或全球性的,并在所有有关国家,包括其国民获准在专属经济区捕鱼的国家参加下,经常提供和交换可获得的科学情报、渔获量和渔捞努力量统计,以及其他有关养护鱼的种群的资料。 生物资源的利用 1 沿海国应在不妨害第六十一条的情形下促进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最适度利用的目的。 2 沿海国应决定其捕捞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能力。沿海国在没有能力捕捞全部可捕量的情形下,应通过协定或其他安排,并根据第4款所指的条款、条件、法律和规章,准许其他国家捕捞可捕量的剩余部分,特别顾及第六十九和第七十条的规定,尤其是关于其中所提到的发展中国家的部分。 在专属经济区内捕鱼的其他国家的国民应遵守沿海国的法律和规章中所制订的养护措施和其他条款和条件。这种规章应符合本公约,除其他外,并可涉及下列各项: (a)发给渔民、渔船和捕捞装备以执照,包括交纳规费和其他形式的报酬,而就发展中的沿海国而言,这种报酬可包括有关渔业的资金、装备和技术方面的适当补偿; (b)决定可捕鱼种和确定渔获量的限额,不论是关于特定种群或多种种群或一定期间的单船渔获量,或关于特定期间内任何国家国民的渔获量; (c)规定渔汛和渔区,可使用渔具的种类、大小和数量以及渔船的种类、大小和数目; (d)确定可捕鱼类和其他鱼种的年龄和大小; (e)规定渔船应交的情报,包括渔获量和渔捞努力量统计和船只位置的报告; (f)要求在沿海国授权和控制下进行特定渔业研究计划,并管理这种研究的进行,其中包括渔获物抽样、样品处理和相关科学资料的报告; (g)由沿海国在这种船只上配置观察员或受训人员; (h)这种船只在沿海国港口卸下渔获量的全部或任何部分; (i)有关联合企业或其他合作安排的条款和条件; (j)对人员训练和渔业技术转让的要求,包括提高沿海国从事渔业研究的能力; (k)执行程序。 4简要介绍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的性质、范围和目标? 性质:本《守则》是自愿遵守的,本身并不是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而是一份建立在志愿遵守的基础上的国际渔业指导性文件。但是《守则》的某些部分以有关的国际法规为基础,其中包括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反映的那些法规。《守则》还包括了通过缔约方之间的其它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可能具有或已经具有约束力的某些条款,例如1993年的《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按照粮农组织大会第15/93号

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

国际公法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20个题,每题1分,总共20分) 1.外国人可以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 C ) A.选举和被选举权 B.担任政府公职的工作权 C.民事权利 D.成为军人的权利 2.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各国可以( C ) A.将月球据为己有 B.在月球进行战争 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体 D.先占天体 3.外国船舶在别国领海的唯一权利是享有无害通过权,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无害”一词的含义是哪项( B ) A.不违反国际惯例 B.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 C.不损害其他国家的领海航行权 D.不违反沿海国的法律规章 4.W因为沿海国,V国因其未发表任何关于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并且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活动,在W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W国毗连区海底进行科研钻探活动。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D ) A.根据海洋科研自由的原则,V国行为合法 B.因W国从未提出大陆架的主张,V国行为合法 C.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但无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考试大论坛 D.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5.下列关于大陆架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C ) A.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B.国家对其大陆架的资源具有主权权利及相应的管辖权,但它又不属于国家的领土,国家对其大陆架不具有领土的完整主权,大陆架上仍允许他国保持某些权利,且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 C.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但这种权利不是专属的

D.大陆架不仅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在其领海之外的延伸,而且是该国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域 6.八角岛是位于乙国近海的本属于甲国的岛屿。40年前甲国内战时,乙国乘机强占该岛,并将岛上的甲国居民全部驱逐。随后乙国在国内立法中将该岛纳入乙国版图。甲国至今一直主张对该岛的主权,不断抗议乙国的占领行为并要求乙国撤出该岛,但并未采取武力收复该岛的行动。如果这种实际状态持续下去,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根据实际统治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就归属乙国 B.根据时效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将归属乙国 C.根据实际统治和共管原则,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属于甲乙国共有 D.根据领土主权原则,即使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仍然属于甲国 7.甲国人兰某和乙国人纳某在甲国长期从事跨国人口和毒品贩卖活动,事发后兰某逃往乙国境内,纳某逃入乙国驻甲国领事馆中。兰某以其曾经从事过反对甲国政府的政治活动为由,要求乙国提供庇护。甲乙两国之间没有关于引渡和庇护的任何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D ) A.由于兰某曾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活动,因此乙国必须对兰某提供庇护 B.由于纳某是乙国人,因此乙国领事馆有权拒绝把纳某交给甲国 C.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乙国领馆可以行使领事裁判权,即对纳某进行审判并做出判决后,交由甲国予以执行 D.乙国可以对兰某的涉嫌犯罪行为在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没有把兰某交给甲国审判的义务 8.下列关于国籍的表达,哪一项是正确的?( A ) A.国籍实质上是一种公民资格,表明个人对特定国家的隶属关系 B.一个人取得某一国家的国籍,只有依法纳税,才能受其管辖和保护 C.国籍的主要作用是在个人和特定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一般的、临时的、表面的法律联系 D.凡是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即是本国人,否则即是外国人 9.根据国际法学理论,下列关于国际法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D ) A.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靠国家单独或集体行动来实现 B.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据一般认为是产生于国际交往和发展需要的、国家之间的协

海洋法考点整理

1、基线是一国领海与海岸或内海水之间的分界线,也是测算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宽度的起算线。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2、正常基线(normal baseline)就是海水退潮时退到距离海岸最远的那条线,即沿岸的低潮线。 3、直线基线(straight baseline)(折线基线)就是在大陆沿岸突出处和岸外岛屿最外缘选定一系列适当的基点,在这些基点之间连续地划出一条条直线,这些直线构成的一条沿着海岸的折线就是直线基线,所以直线基线也被称为折线基线。 4.内水(internal waters):广义的内水和狭义的内水(即内海);狭义的内水仅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即内海水;广义的海水既包括内海水,还包括一国陆地领土内的水域,即内陆水。 内水的法律地位:内水是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有排他的,完全的主权(排他的管辖权。)(1)沿海国有权制定有关内水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2)一切外国船舶未经沿海国许可不得进入内水 (3)外国商船如果获准进入一国内水,必须按照该国法律和规章驶入该国指定的港口,但是注意两个例外:一是外国遇难船舶的临时避难行为。二是基于条约义务,各国也常准许外国商船驶入内水. (4)外国军用船舶必须通过外交途径办理一定顺序,才能进入一国内水。 (5)沿海国对于进入内水的外国船舶享有属地管辖权。 5.海湾是指海洋深入陆地而形成的明显的水曲。但只有当水曲的面积大于或等于以水曲曲口宽度为直径所划的半圆时,这样的水曲才能称为海湾。 6.历史性海湾是指那些沿岸属于一国,其湾口虽然超过领海宽度的二倍,但历史上一向被承认是沿岸国内海的海湾。 7.(英)领海是指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我们可以将领海定义为邻接国家领陆,内水和群岛水域的,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的一定宽度的海域。 8.(英)《海洋法公约》第3条对领海宽度问题作了如下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的界限为止。” 9.沿海国在领海的权利: (1)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 (2)沿海航运权及贸易权 (3)领空权 (4)对有关制度拥有立法权 (5)司法管辖权 (6)战士中立权 (7)紧追权 8、无害通过权(其他国家在沿海国领海的权利):(英文) 无害通过权行使的前提条件: 第一:尊重沿海国的领土主权。 第二:通过应该是“无害”的,只要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的秩序和安全,就是无害的。同时列举了以下12种非无害的行为: 对沿海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进行任何武力威胁和使用武力,或以其他方式违反《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法原则的方式进行武力威胁和使用武力。 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任何操练和演习 任何目的在于搜集情报使沿海国的防务和安全损害的行为

海洋法试卷B

命题人_____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_____________ 荆州职院中专部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海洋法教程》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_____ 姓名 ____ 考号_____ 成绩_____ (本试卷适用班级:1215 一、选择题(20*2) 1.1982年通过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法典是() A .《公海公约》 B.《领海与毗连区公约》C.《联合国海洋公约》C.《大陆架公约》 2.下列那个完全属于我国的内海() A .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关于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的法律地位的正确表述,应是() A.人类的共有物 B. 无主物 C. 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 D. 可以自由占取之物 4.《海洋法公约》规定,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 A. 6 海里 B.12 海里 C.24 海里 D.200 海里 5.《海洋法公约》规定,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中

实行 的通航制度是( ) 6. 所有国家的船舶在群 岛水域享有( ) A.航行权 B.过境通行权 C.无害通过权 D. 捕鱼权 7. 第一个提出 大陆架主权权利要求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智利 D.马耳他 8. 群岛国的主权及于( ) . A.群岛水域 B. 群岛水域及其上空 C. 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 D. 群岛水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 ,以及其中的资源 9. 古罗马时期,海洋被视为 ( )。 A. 共有物 B.无主物 C.公海 D.领海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时间为 ( )。 A. 1982年 12月 10日 B. 1984年 12月 9 日 C. 1993年 11月 16日 D. 1994 年 11月 16日 11. 外国船舶在他国领海有权 ( ) A. 自由通过 B.经过许可通过 A. 自由航行 C.经沿岸国批准 B. 通知沿岸国后通行

海洋法复习重点(名词解释整理)

海洋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计20分) 问答题(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分析题(每题20分,共2题,计40分) 注:下面只是名词解释的整理,后面的问答题和分析题太多或很泛,不好整理。由于海洋法是闭卷考试,大家需要充分准备。 一.名词解释 1.领海:是邻接国家领陆、内水、或群岛水域的,受国家主权和管辖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P64 2.登临权:是指靠近和登上被合理的认为犯有国际罪行或其他违反国际行为嫌疑的商船进行检查的权利。P166 3.平行开发制度:区域内的活动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组织和控制下,一方面由管理局的开发机构“企业部”进行,同时也由缔约国及其公私企业通过与管理局签订合同进行勘探和开发。P266 4.方便旗:外国人实际所有并管理的船舶在本国登记,取得本国国籍,悬挂本国旗帜航行,船舶悬挂的这种旗帜称为方便旗。P156 5.国际海底区域:即为公海海底区域,包括各国大陆架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P182 6、内海:《海洋法公约》中所指的内水是狭义的内水,即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称为内海水,也称内海。P49 7、毗连区:是沿海国在毗连其领海的一定海域范围内对特定事项行使必要管制的区域,其范围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P64 8、过境通行制度:是指按照《海洋法公约》第38条规定,专为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一个部分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的另一个部分之间的海峡继续不停和迅速过境的目的而行使航行和飞越自由的制度。P104 9、领海基线:沿海国家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基线内向陆地一侧的水域称为内水,向海的一侧依次是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管辖海域。P46 10、海峡:是两端连接海洋的狭长的天然水道。P55 11、专属经济区: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是国际公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领海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不超过200海里。P108 12、群岛基线:是连接群岛最外缘各点的直线基线。P94 13、大陆架:是指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米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发其自然资源的海地区域的海床和底土。P129 二.问答题

国际海洋法的重点

国际海洋法 海洋法是现代国际法中一个重要分支,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部分海洋法调整和平时期的海洋法律关系,包括航行、捕鱼、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所有海洋活动所发生的法律关系海洋法的内容主要是: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以及在海洋上从事各种活动所应遵循的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 21世纪是开发海洋的世纪,海洋法将显得特别重要, 海洋法的编纂,在国际法上是比较晚的。海洋上适用的规则,大部分是习惯国际法规则。1958年在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定的四个《日内瓦公约》对这些规则作了初步的编纂并加以发展。 1982年在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签订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以下简称为《公约》)是一部最完全的海洋法法典。此公约已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加入,《公约》所定的规则已为大多数国家接受并已在广泛适用了。本章内容是根据《公约》规定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编写的学习时应该注意:(1)联系历史上形成的习惯规则进行对比研究从中认识海洋法的发展和现状; (2)注意《公约》规定的规则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识《公约》在各国海洋实践中的作用; (3)根据我国的有关立法,把我国的立法的海洋法结合起来研究,把海洋法的规则运用到我国的海洋实践中去。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沿岸面对黄海、东海和南海三个半闭海,有连绵不断的沿岸岛屿和远洋群岛,有丰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由于与相向或相邻国家的海上边界尚未完全划定,学习本章时应尽量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本学科的实践性。 本章主要内容: 介绍海洋法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编纂情况,对海洋法的产生、演变和现状作了系统的说明,其中着重介绍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召开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订情况,对《公约》生效后的情况作了简要的说明。这是学习海洋法所不可缺少的知识。介绍各海域的名称和分布,有助于读者对海洋法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介绍各海域的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这是本章的主体部分,文内几乎全部是海洋法的基本知识,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和熟记。因受篇幅所限,文内未能更多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了加深了解,读者有必要选读报刊上的有关文章或其他有关参考书,联系实际,加深了解。对国际海底区域的介绍,主要是根据《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内容编写的。《关于执行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的签订和生效后,这部分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改变。文内有了简单的说明,读者学习这部分时应特别细心领会。 本章的基本概念: 1.海域;2.内水;3.海峡;4.海湾;5.历史性海湾;6.领海;7.毗连区;8.专属经济区;9.大陆架;10.公海; 11.国际海底区域;12.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13.群岛水域;14。群岛国;15.专属渔区;16.基线;17.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18,领水;19.闭海;20.半闭海;21.陆锁国;22.地理不利国;23.沿岸贸易权;24.无害通过权;25.过境通行权;26.群岛海道通过权; 27.自然延伸原则;28.渔业可捕量;29.捕捞能力;30.剩余可捕量;31.传统捕鱼权;32.单一开发制;33.平行开发制;34.公海自由;35.海洋自由论;36。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37.海洋划界; 38.等距离/中间线原则;39.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40.考虑一切有关情况原则。 本章的基本理论: 1.海洋自由论;2.领海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3.毗连区的性质和法律地位;4.专属经济区的性质、法律地位;5.大陆架的法律概念和范围;6.沿海国在专属经

海洋经济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试卷90分答案

1、在广义的海洋资源概念中才包括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资源。 正确 错误 2、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公平性特征主要是指当代人之间与世代人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 正确 错误 3、进行海洋区域划分要明确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划定分区界线,二是回答分区理由。 正确 错误 4、海洋科技权益不是国家海洋权益在利益层上的体现。 正确 错误 5、《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建立24海里领海和12海里毗连区的权利。 正确 错误 6、内海是指领海基线向内一侧的全部海域。 正确 错误 7、广义上的海洋管理是指海洋综合管理。 正确 错误 8、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公平性,也就是国与国之间对海洋环境资源选择机会的公平性。 正确 错误 9、国家海洋权益,是指国家在其管辖海域内所享有的领土主权。 正确

错误 10、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正确 错误 11、“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不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之一。 正确 错误 1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有建立12海里领海和42海里毗连区的权利。 正确 错误 13、国家管辖海域之外的海洋利益的维护和取得,不是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 正确 错误 14、“持续性”是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之一。 正确 错误 15、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 正确 错误 16、海洋第一产业,即海洋农业。 正确 错误 17、海洋第三产业,即海洋服务业。 正确 错误 18、海洋产业按产业发展历史分类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类。

正确 错误 19、进行区域划分,只需划定分区界线,无须回答分区理由。 正确 错误 20、通过实施区划达到保护海洋环境、保持海洋生态平衡的目的。 正确 错误 21、本课程指出,在海洋产业中,海洋产业的高级阶段,一、二、三次产业比重排序特征为()。 三、二、一 三、一、二 一、二、三 二、三、一 22、根据本讲,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不包括()。 持续性 公平性 协调性 集约性 23、2002年9月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采用了()指标体系。 五类三级 十类二级 五类四级 十类三级 2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正式生效,它的诞生,标志着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和人类和平利用海洋、全面管理海洋新时代的到来。

海洋调查方法复习资料全

海洋调查方法 1.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海洋调查方法,海洋调查对海洋科学发展的贡献,如何学习海洋调 查 2.海洋调查之深度测量 3.海洋调查之温度测量 4.盐度测量及海水透明度、水色、海发光测量 5.水深、水温及采样实习 6.如何实现海流测量 7.分析海流观测的特点和调查方案 8.海流观测实习 9.海洋潮汐水位观测 10.海浪观测 11.海洋气象观测 12.海洋遥感、浮标及潜标观测 13.重要海洋观测计划介绍 14.针对特定科学问题,如何制定海洋调查方案,实施海洋调查 1. 水深测量的目的与意义? (1)了解海底地形、地貌的分布状况 (2)海底地貌地形的分布状况对海面航行的船只避免搁浅、触礁,对海中潜艇 的隐蔽、防御,对建造海上建筑物、海洋工程以及渔业养殖业的经营都是必要的资料。借 助于水深测量来了解海底地形的分布状况,对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列出海温测量与盐度测量的仪器。 1、液体温度计表面温度计(表面)颠倒温度计(深层 2、机械式温度计 3、电子温度计:热电式温度计电阻式温度计电子式温度计晶体震荡式温度计 4、玻璃液体温度计 5、颠倒温度计测温 6、温深系统测温:深自计仪(CTD、STD),电子温深仪(EBT),投弃式温深仪(XBT) 3. 什么是冰期,我国哪些海域易出现海冰? 冰期指冰维持的时间,自出现冰之日起至冰消失的时间段 4. 什么是验潮零点 是记录潮高的起算面,其上为正值,其下为负值。一般来讲,验潮零点所在的面称为"潮高基准面",该面通常相当于当地的最低低潮面。 5. 给出遥感卫星传感器的种类。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 6. 列出海面气象观测的项目 能见度、云、天气现象、风向、风速、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气压、降水量 7. 介绍水色和海发光的观测方法。 水色:观测透明度后,将透明度盘提到透明度值一半的位置,根据透明度盘上所呈现的海水 颜色,在水色计中找出与之最相似的色级,并计入水温观测记录表中。 海发光:根据海发光的征兆,目测判定海发光的类型和等级,并记入表中,为能感觉出微光,观测前,观测者应在黑暗环境中适应几分钟,地点应选在船上灯光照不到的黑暗处。海 发光只在夜间观测,连续观测站,在20、23和02时观测,大面观测站船到站观测,但两站 间的航行中要观测一次,海滨观测站在每天天黑后进行一次海发光观测。 8. 什么是海洋工程? 应用海洋基础科学和相关技术学科,从工程角度开发利用海洋。

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

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 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2017-01-15 郁志荣郁志荣1235839 郁志荣1235839 微信号功能介绍介绍本人对时事政治学习的心得体会,查阅各媒体刊登的时政文章和信息,以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国际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环境之一。规范人类海上行为的国际海洋法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它和国际法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国际法起源于欧洲,故欧洲有国际海洋法的摇篮之称。若将1493年教皇亚力山大六世裁定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海洋的告示作为国际海洋法的开端,那么国际海洋法的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纵观500多年来世界海洋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根据其时代特征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493~1894年这个阶段经历了海洋垄断领有——海洋自由与领有的争论——领海与公海二元结构的传统海洋法律制度的形成、稳定及其动摇开始的过程。根据教皇1493年的裁定,海洋通航垄断权以大西洋上的子午线为界,以西归西班牙,以东为葡萄牙所有。从此,其他国家的船舶未经许可不得通行。直到16世纪后半叶,荷兰和英国凭借实力袭击西班牙的贸易船只并将其无敌舰队歼灭,这才使世界海洋垄断领有的格局被打破。接踵而来的是以荷兰

格劳秀斯为首的海洋自由论和以英国塞尔顿为代表的海洋 闭锁论的论战。论战结果,不是整个海洋领有,而是将海洋分成领海和公海并适用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制度。不过当时没有明确领海的范围,英国为了排挤在其近海作业的荷兰渔船,于1609年提出了对周围海域的领有主张。1702年,拜茵盖斯·福克在《海洋主权论》中提倡以大炮射程为领海范围,得到了广泛支持。1782年,咖利阿尼建议将当时大炮极限射程——3海里作为领海宽度。18世纪末,大炮射程距离与3海里同时表示领海界限在国际社会得到公认。19世纪后半叶,制炮技术的进步和渔业引进先进技术,对领海范围的确定影响很大。当时大炮的射程已远远超过3海里,在1864年的美国南北战争中,大炮的射程已达到5海里。这标志着大炮的射程和3海里相提并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19 世纪末渔船由帆船变成汽船,底拖捕鱼的方法对沿岸渔业有破坏性影响,3海里已经不能满足保护沿岸渔业的要求。有鉴于此,人们对领海范围3海里的信念开始动摇。第二阶段为1894~1973年这是传统的二元结构海洋法律制度向多元化海洋法律制度的转换时期。这一阶段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相继独立,重视海洋利益的国家越来越多,有关海洋法律制度的争论日益激烈,而且海洋国家的各种提案与日俱增,涉及海洋法律制度的领域日趋广泛。他们不仅限于要求扩大领海宽度,还提出了设立毗连区、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复习重点之论述题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复习重点之论述题 1、专属经济区渔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海洋渔业的主要影响 答:专属经济区是沿海国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定宽度的特殊区域;该区域的范围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专属经济区上覆水域及其海床和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即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的生物资源享有排他性的专属管辖权),包括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养护及管理。 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全面改变了海洋渔业开发和管理的格局,建立了海洋渔业管理的国际新秩序,对海洋渔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包括:①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再分配;②降低了海洋渔业资源被过度开发的可能性;③产生了一些新的渔业管理问题;④加强了渔业管理的国际合作。 2、公海捕鱼自由原则及其渔业制度发展趋势 答:公海捕鱼自由是长期以来国际法所承认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既是国际习惯法的一条基本规则,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他国际公约所明确肯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所有国家均有权由其国民在公海上捕鱼”。公海捕鱼自由应由每一个国家行使,无论沿海国还是内陆国。 但公海捕鱼自由是相对的,其已受到包括《公约》在内的很多国际条约的约束和限制(主要是要求公海捕鱼国承担养护公海生物资源的义务)。 从公海渔业制度的现状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主要如下:①强调捕鱼国家与毗邻公海的沿海国的合作;②加强对公海渔船的监测控制和检查监督;③限制公海允许捕捞量,并实施国别配额管理;④有些渔具渔法将受到进一步的限制甚至禁止;⑤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作用将得到强化;⑥船旗国将承担更多的义务;⑦一些国家管辖水域内具体的渔业管理措施将越来越多地用于公海。总之,对公海渔业的限制将向着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具有可执行性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国际法意义上的公海捕鱼自由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越来越多的对公海捕鱼的限制。 3、公海渔业制度为什么尚不能有效解决公海渔业的所有问题? 答: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如不对公海渔业资源加以保护,将导致公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同时认识到,在公海捕鱼自由的原则下,要保护公海渔业资源,只能通过国家间的谈判和签订国际公约或协定,由有关国家采取统一的保护措施,才能限制公海渔业资源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汇总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海洋科学研究内容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地球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复杂的、交叉科学体系。它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其相关学科有环境科学和测绘科学。 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人们根据研究对象不同,通常把它分为: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等四大学科。 (一)、研究内容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海洋,以及溶解或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存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底边界、侧边界和上边界。是研究发生在海洋中各种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貌等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特点:1、特殊性与复杂性;2、作为一个物理系统,海洋中的三态变化无时不刻不在进行,是其他星球上未发现的。3、海洋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具有多层耦合的特点。 研究特点:1、明显依赖于直接观测;2、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法在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其作用;3、学科分支细化与相互交叉渗透并重,而综合与整体化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 物理海洋学: 以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发生于海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电磁学、河口海岸带动力学等。主要研究海水的各类运动(如海流、潮汐、波浪、紊流和海水层的微结构等),海洋中温、盐、密和声、光、电的现象和过程,以及有关海洋观测的各种物理学方法。 海洋化学: 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海洋生物学: 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现象和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海洋地质学: 研究海洋的形成和演变,海底地壳构造和形态特征,海底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有关海洋的起源及演化以及海洋地热、地磁场和重力场等。 新兴科学:工程海洋学,遥感海洋学,环境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和渔业海洋学等 (二)、海洋的特性 2.海水特性: 混合溶液: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 第二节海洋学研究意义 1海洋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矿产、化学、生物、动力)3.军事、航运、港工、油气开发; 第三节海洋学研究方法 1.(物理海洋学)常规和遥感观测。 2.实验和数值模拟。 3.理论研讨 第四节海洋学研究发展史 1、早期研究(麦哲伦,库克,郑和、王充、哥伦布、列文虎克、牛顿、贝努力、拉瓦锡、 拉普拉斯)2.海洋科学研究开始(达尔文、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考察被认

《海洋法》复习材料

《海洋法》复习材料 第一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海洋法全称为国际海洋法。它是调整国家之间在海洋方面的活动 和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和。 2.国际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间为明确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缔结 的有拘束力的协议,是国家间进行交往的重要法律形式。 3.国际习惯是指经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惯例或做法。国际习惯 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成为通例,即世界各国在实践上一般都已经实行这种做法;二是经接受为法律,即各国都承认这种通例具有法律约束力。 4.海洋法的编撰:是指国际上将有关海洋方面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按其性质与类别确定成公约,以便各国按照条约法上条约的生效程序采取措施对其发生效力,以确定各种不同海域的法律制度,并调整各国在利用和开发海洋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5.海域: 海洋上由于法律性质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根据《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洋上划分为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水域、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九个海域。 6.《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在1973年召开一次规模最大的海

洋法会议,即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此会议连续开了九年,终于在1982年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此公约共有320条和九个附件,是历史上最详尽的海洋法条约。该公约已于1994年11月16日开始生效。 7.日内瓦海洋法公约:1958年,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联合 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四个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大陆架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通常被称为日内瓦海洋法四公约 二、简述题 1.简述国际法和国内法的主要区别。 (1)法律主体不同 国内法的主体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和一定的政治实体和国际组织。 (2)制定者不同 国内法由专门的国家立法机关来制定。国际法的制定者主要是作为法律主体的国家本身。 (3)实施不同 国内法依靠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国际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国家本身的自愿行动,国家通过有关的谈判、协商、抗议或某些制裁来保证国际法的实施。 三、论述题 1.试述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的历史意义。

海洋法

海洋法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 现代海洋法不仅调整和平时期的海洋法律关系,而且调整战争时期的海洋法律关系。 对 错 2. 《海洋法公约》规定,个人或法人可以不经过本国政府而直接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某些申请,国际海底管理局应该受理。 对 错 3. 在罗马时期,海洋的法律性质被认为海洋是共同使用的对象。 对 错 4. 到了中世纪,由于战争的需要,促使一些国家对在其势力控制下的海域提出主权要求。对 错 5. 塞尔顿在《锁海论》中论述了英国对其周围的海面有处置和控制其使用的权力。 对 错 6. 《日内瓦海洋法公约》中的《公海公约》和《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基本上是传统习惯规则的编纂。 对 错 7. 联合国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上达成了领海和渔区为12海里的决议。 对 错 8. 领海基线向陆地的一面海域,称为“内水”,领海基线向海洋的一面海域,称为“公海”。对 错 9. 正常基线就是沿岸的低潮线,即海水退潮降到最低点的那条线。 对 错 10. 我国的《领海与毗连区法》规定中国的领海基线采用正常基线。 对 错

11. 内水不仅包括沿岸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同时也包括沿岸的港口、海湾和海峡。对 错 12. 海湾沿岸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时,该湾的法律地位和分界,一般依《海洋法公约》处理。 对 错 13. 严格说来,领水应指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全部水域,包括内水和领海。 对 错 14. 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和底土,但外国船舶和飞机可以在领海上无害通过。 对 错 15.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我国的领海的权利。 对 错 16. 如果通过中的外国船舶作出非无害的行为,沿海国可对它行使完全的管辖权,可对它实行扣押或拿捕。 对 错 17. 沿海国有权对通过领海的外国船舶上某人行使民事管辖权而停止该船的航行或改变其航向。 对 错 18. 《海洋法公约》规定,毗连区的范围是从领海量起,不得超过24公里。 对 错 19. 专属经济区的内界是领海的外界,外界是从领海外界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对 错 20. 《领海与毗连区公约》规定,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的沿岸国有权停止外国船舶的无害通过。 对

气候学复习点整理讲义

第一章气候与气候系统 1.现代气候学特点 1) 从气候变化来研究气候宽的时间谱:万年, 千年、…年,季等。 2)从气候系统来研究气候大气、海洋、冰雪、陆地、生物圈 3)从气候动力学来研究气候现代气候学的灵魂。 2.天气系统:指大气圈和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3.反射率及其物理作用: 反射率:物体表面所能反射的光量和它所接受的光量之比。常用百分率和小数表示。(百科) 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是水的几倍,能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冰雪对热量传输是绝缘的,有冰雪覆盖的洋面和陆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是很弱的。因此,冰雪覆盖对地球热量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气候变化起着稳定器的作用。 4.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及正负反馈的判别 反馈:就是将一个系统的输出回输到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反馈过程能够使系统的运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称为正反馈;反之,称为负反馈。 1)冰雪反照率反馈——强烈的正反馈放大作用: 温度降低→冰雪覆盖增大→反射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少→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冰雪覆盖减小→反射率减小→太阳辐射增多→温度升高 2)水汽反馈——正反馈作用: 水汽吸收红外辐射→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水汽增加→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加速蒸发过程→热效应 5.大气环流: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东西风带(包括急流)、平均经圈环流和准定常的槽脊是大气环流的主要成员。它的主要状况(形势)决定着全球的或区域的天气和气候类型及其变化。 三圈环流:假设大气均匀的在地表运动,在南北半球各有3个平行的风圈或风带,包括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低纬度是正环流或直接环流又称为哈得来环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