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_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

第二章_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

第二章_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
第二章_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

数值天气预报第二章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数值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在给定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下,数值求解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有已知的初始时刻的大气状态预报未来时刻的大气状态。

构建数值天气预报的方程组要根据大气运动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并进行必要的相应简化。大气运动遵循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热力学能量守恒定律、气体实验定律和水汽守恒定律,它们的数学表达式分别称为动量方程、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状态方程和水汽方程等。此外在实际的数值预报和模拟中还可以针对实际的问题,给出其他相应的预报方程,比如污染物方程,各种水质方程等。

大气遵循的基本物理定理

数学方程

离散化数学物理方程组

计算机程序

核心:大气运动基本方程组

数值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计划详尽细致的系统工程,它是天气预报从定性描述到定量预报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技术和方法

基本物理规律

地球表面上空环绕着的厚度为10~20多公里的大气层中大气的运动变化,遵循1. 牛顿运动定理实际观测到的大气实际上都是相对地球表面的运动。地球以常值角速度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因此建立在地球上的坐标系是一个非惯性系。需要把运动方程由惯性系转换到非惯性系。

F dt

V

d r r

x y z A A i A j A k

=++r r r r

''''''

x y z A A i A j A k

=++r r r r a y a a x a z d A d A d A d A i j k dt dt dt dt

=++r r

r r 惯性系中的任意矢量:非惯性系中的任意矢量:

其微商的表达式为:'

'

'

''

'''''''y a

x z

x y z dA d A dA

dA di dj dk i j k A A A dt

dt dt dt dt dt dt

=

+++++r r

r r r r r '''

'''

'

''

''

'y x r z dA dA d A dA i j k dt dt dt dt di

i dt dj

j dt dk k dt ≡++=Ω×=Ω×=Ω×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其微商的表达式为:旋转坐标系中的全微商:单位矢量的全微商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因此有:(1)旋转坐标系和惯性系中的全微商

惯性系中适量的全微商与旋转坐标系中的全微商的关系为:

a

r

d A d A

A

dt

dt

=

+Ω×r r r

r

(2)相对速度和绝对速度之间的关系

2

()()

2a r a r a a a a r a r a r d r d r r dt dt

d r d r

V V dt dt

V V r

d V d V d V V r V r dt dt dt d V V R dt

=+Ω×≡≡=+Ω×=+Ω×=+Ω×+Ω×+Ω×=+Ω×?Ω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气块的绝对速度等于该气块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与地球自转引起的牵连速度之和绝对加速度相对加速度Coriolis 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

(3)作用在空气微团上的外力

(a)气压梯度力(b) 摩擦力(c) 万有引力(d)惯性力心力(e)重力

128312

3327

2434

1 6.668105.97610F p F GM F r

G cm g s r M Kg

F R g F F ρ

???=??=?=×=×=Ω=+r r r r r r r r r 力包括气压梯度力,科氏力,重力,摩擦力

F

g V p dt

V d r v

r r r

++∧Ω???

=21

ρ

(4)旋转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

(1)

2.质量守衡定理(连续方程)

3.大气状态方程(大气是一个热力系统)

在气象学要求范围内,中可以把大气看成理想气体,因此有

0)

(=dt

m d δRT

P ρ=0=??+V dt

d r ρρ

),,(=T V P f 0V t

ρ

ρ?+??=?r (2)

(3)

4.热力学定理

设大气是理想气体,则热力学第一定律为:

ln p d Q dt C T

θ=&?

=?Q

dt

dp dt dT C p ρ1dE w Q

dt ?+=非绝热加热项

长波辐射,短

波辐射,蒸发潜热,

感热,地表热通量等

大气内能的变化大气膨胀对外界所作的功率

外界对空气微团的加热率

1()v E C T

d w p dt

α

αρ===内能

做功

位温定义为:

1000()p

R C T P

θ=热力学方程可以写成:

如果对于绝热过程而言:位温是个守恒的量

0d dt

θ=(4)

5. 水汽守衡定理

ρ

?

=S dt dq ρ

?

=??+??S q V t q r 源汇项

此外还可以类似写出大气中云水、雪、雨水、冰晶、霰、雹等方程

这样就得到旋转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组:

(1) (2) (3) (4) (5)

(5)

将上述运动方程写成分量形式,则以上共有六个方程.若摩擦力和外界加热律为已知函数,则其中包含六个未知数,在z 坐标中为: 因而方程组是闭合的.原则上说,当给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时,此方程组应能求解,从而得到未来时刻的大气状态。

如果考虑水汽的相变过程,则Q 中还应包含相变潜热其中L 为凝结潜热,q 代表比湿,这

时还要补充一个水汽方程。

,dq L dt ?,,,,,.

u v w p T α

前面给出的大气动量方程是以矢量的形式给出的,在实际的数值预报过程中,需要把这种矢量形式的方程展开成相应的标量形式的方程组。在实际的气象学研究和数值模拟及预报中,物理量个别变化首先是以~Largrange形式表示的,这样的表示主要是针对气体微团来进行的。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并不方便,主要是由于通常我们对于大气中各种物理量的观测是固定在观测点上的,并不是针对气体微团来进行的,因此需要把各种预报方程在相应的坐标系中展开。

与通常采用笛卡尔坐标系的方法不同,在大气科学中,通常采用球坐标系、柱坐标系以及局地直角坐标系等曲面正交坐标系来进行理论研究和进行数值天气预报。

球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组

实际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其半径在赤道和极地相差22公里。这个差值比地球半径小得多,因而气象上一般都把地球当作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设表示λ经度,φ为纬度,r是以地心为原点的质点位置向量。由直接坐标转换或借助于普遍的正交曲线坐标都可以推导出球坐标中标量形式的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

球坐标系中的大气方程组

球坐标系:大气是围绕地球运动通常采用球坐标作为坐标系。

分别是在球面上点P 的经度、纬度和地心指向P 点的长度,相对应的单位矢量分别为与纬圈相切指向东、与经圈相切指向北以及和地表面相垂直指向天顶。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单位矢量随着在地球面上的位置不同而方向不同。

利用球坐标描述大气运动最为适宜,但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比较复杂。因此出了研究全球范围的大气运动采用球坐标外,一般多采用局地直角坐标系。

(,,)r λ

?

cos (sin cos )cos tan d u r dt

d v r

dt dr w dt dV du dv dw di d j d k

i j k u v w dt dt dt dt dt dt dt di u

j k dt r d j u v i k dt r r d k u v i j dt r r

λ

?

?????===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球坐标系中的基本关系

2

2

2

2

21tan cos 1tan 111cos 1()0cos cos cos r p du p uv uw fv fw F dt r r dv p u vw fu F dt r r r dw p u v fu g F dt r

r d u v wr dt r r r r dT RT dP C Q

dt P dt

p RT

d u v w dt t r r r

λ??ρ?λ?ρ?ρρ?ρ?λ??ρ?λ??=?+?+?+??=????+??+=?+?++????+++=????==????=+++????%%&球坐标系中的方程组

对短期预报,在不太大的水平范围(例如1、2千公里)内,可以略去地球此率的影响。令

这相当于采用了一个新的坐标系,它的原点在观测点,x 轴自该点指向正东,y 轴指向正北,z 轴指向天顶(垂直向上)。在这种定义下,显然对不同的观测点,坐标轴的方向是不同的。这种坐标称为局地直角坐标系或简称局地直角坐标系。

局地直角坐标中,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的形式为:

cos ,a d dx ad dy

?λ?==

局地直角坐标系:单位矢量的方向与球坐

标系中相应的单位矢量方向相同。

局地直角坐标系与球坐标系中坐标变元的

关系为:111()0

x y

z p

d u p fv fw F d t x d v p fu F d t y d w p fu g F d t z d u v w d t

x y z d T R T d P C Q d t P d t p R T d u v w d t t x y z

ρρρρρρ?=?+?+??=??+??=?+?+????+++=????==????=+++????%%&该坐标系略去了单位矢量随空间变化对大气运动的影响,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中不出现地球曲率项。

(,,)x y z cos cos dx r d a d dy rd ad dz dr

?λ?λ

??

===

局地直角坐标系与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

(1)局地直角坐标系中单位矢量的方向随地点不同而变化;笛卡尔坐标系则是固定不变的;

(2)笛卡尔坐标系中(x,y,z)是完全独立的变量,而局地直角坐标系中则是近似独立的。对于任意连续可微的变量,在局地直角坐标系中交换混合微商的次序,两者不相等。(3)重力在局地直角坐标系中X ,Y 方向没有分量,而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应该考虑X 和Y 方向的分量。

2

2

2

22

22111()cos cos 111tan ()cos cos cos f f f

x y r r r f

f f f y x r r r r ?λ??λ?

???λ?λ??λ????==???????????==+???????交换次序

这一项在高纬度地

区值很大,不能忽略,

坐标系使用收到限制

地图投影

在进行天气分析或数值天气项报时,需要用天气图来填绘观测到的或计算出来的气象资料,推导大气运动方程组时,水平方向上经常采用直角坐标(x,y),如果用差分方法求数值解,一般取正方形网格;这些都要求把地球这一球面上的气象要素表示在一个平面上。因此我们要研究怎样将球面投影在平面上、这种投影的性质、投影图上大气运动方程组的形式以及如何计算地图投影放大系数等。

2019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练习

专题突破练6 大气的运动 (2018·甘肃天水测试)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某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 1.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是( ) A.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C.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D.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乙气流为下降气流 C.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墙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墙的热辐射。第2题,白色吸热效果最差,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乙气流为下降气流;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图1),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2)。据此完成第3~5题。 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采光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4.室内大厅中央水池的主要作用是( ) A.储存生活用水 B.增加室内湿度 C.美化居室环境 D.冷却大气温度 5.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上升气流 答案:3.D 4.D 5.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热容量较大,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D项正确。第4题,水的热容量较大,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相对较低,则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大气温度,D项正确。第5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温度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2018·河南郸城测试)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至今仍保存着罕见的原始生态系统。在当地气候影响下,它的“容颜”在湿季的葱绿和干季的焦黑之间更替。下图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特征,判定卡卡杜国家公园降水集中在(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7.卡卡杜国家公园干季焦黑的原因为( ) A.灌丛自燃 B.强光烤晒 C.高温熔化 D.日温差大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此地为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北半球冬季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易带来丰沛的降水,12月至次年

掌握大气中的“运动”特点

掌握大气中的“运动”特点 发表时间:2013-03-13T16:45:12.7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3月总第127期供稿作者:方冰 [导读] 高中地理中“大气”这部分内容在自然地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难点集中,教学起来师生都感到很吃力,教学效果不好。 方冰陕西省镇坪县中学725699 高中地理中“大气”这部分内容在自然地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难点集中,教学起来师生都感到很吃力,教学效果不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大气运动之所以很难,就在于运动特点上。作为文科师生,都不习惯用理科思维去分析地理中的问题——这是一种潜在的缺陷。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中要用到初中物理关于气压及其特征、等压线等知识,大气运动的受力分析还要用到高一下一学期才学习的物理学科中关于物体运动的受力分析等知识。如图1,在等压线图上最终风向V向的力是由F梯(水平气压梯度力)、F偏(地转偏向力)、F摩(摩擦力)三个力决定的。这对于刚刚踏进高中的学生确实难度不小。 如果我们能用“世界是物质的,也是运动的”观点去分析它,会发现它们的特点、原理都在情理之中,而且还很有规律性。 根据第一章“地球运动”的原理,地球有着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公转产生了地球热量中心的季节移动(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四季的更替。因为全球受热不均,从而产生了对大气的热量差异。而恰恰是这个差异引起了大气体积、密度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同一海拔气压的差异。有了这个差异,高压就会向低压流动,于是就产生了大气的运动。 无论大气活跃于哪一圈层,都有着普遍的规律性特点。地球大气的增温增湿或降温减湿、吸热放热,从高纬向低纬或从低纬向高纬、从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运动或从陆地上空向海洋上空运动,都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这些都体现了它们之间无限的关联性和运动特点。可能正是这种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们的教学面临窘境,同学们都怕学地理,都不愿选这门专业。 在“三圈环流”部分内容中,是在以热力环流为背景的前提下,进行更进一步分析与推理得出:整个地球的大气运动就是一个大的热力环流的原理,大气的运动因素集中表现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两方面。 如图2中近地面的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而相对于A地,B、C两地的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空气由B、C流向A;而A地的高空A′由于大量空气的涌入,密度增大,气压增强;B、C两地上空的B′、C′地空气大量下沉后,形成低压,A′处空气向B′、C′流动。这样就有了高空与高空之间、高空与近地面之间的热力环流运动,而且这种运动是大气连续而整体的运动。 我们就利用图2的原理来推导出图3现象的存在:由于地球赤道地区获热多,两极地区获热少。在赤道与两极之间,近地面和高空之间存在一个大范围的热力环流。赤道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两极地区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相反。有了气压差,空气就从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由两级流向赤道,高空由赤道流向两级,也形成了与图2完全一样的热力环流。但是,这仅仅是从地球是单一性质的背景下来考虑。如果我们再考虑大气属于水平移动的物体,在一运动的开始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的话,那图2的推理又不能完全成立了。因为影响空气运动的因素除了气压差的存在以外,还有海陆性质差异、下垫面状况、地形等因素,事实上它们的运动更加复杂——这就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 如图4所示,在赤道与副热带的低纬,明显存在有图2那样的低纬环流圈,属于热力因素。而在中高纬环流系统中北上的西风(或南下的)与南下的极地东风在副热带地区碰遇,空气上升分别补偿极地上空和副热带上空的低压,在高、低纬之间形成“8”字型的闭合环流系统,这属于动力因素。 但回过头来,我们联想到第一单元太阳的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图2中A位置的移动会使得B、C位置的相对移动,那

【师说】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综合检测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在密圭寸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 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据此完成1?2题。 A. 气旋 B.热力环流 C.季风环流D ?反气旋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模拟近地面和高空由气温差异形成的大气运动,即热力环流。 2?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 B.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 C. 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D. 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近地面冰块处气温低,高空点燃的香处气温高。近地面气温低则空气 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压较高,则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下图为2014年12月14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70°9胪】[胪 3. 此时丙地吹() A. 东北风B .东南风 C.西北风D .西南风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的走向和气压值,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 压指向低压),北半球近地面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此时丙地吹西北风。 4. 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A. 反气旋气旋B .气旋反气旋 C.气旋气旋D .反气旋反气旋 答案:B 解析:甲地外围等压线闭合,且该闭合等压线的数值与附近等压线中数值较小的相等,则闭合等压线内的气压值更小,故甲地为低压,即气旋;而乙地的气压高于周围地区,为高压,即反气旋。 因可能遭遇台风天气,某旋行团将原计划2014年7月22日在海南岛某海边(东经110°, 昼长约13小时)观日出的时间改为2015年1月22日。下图示意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移动路径。读图完成5?6题。

赢在高考二轮专题试卷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20XX届赢在高考二轮专题试卷专题三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2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D.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3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 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的气压分布状况可知,Q处为高压,P处为低压。近地面和对应高空的气压分布形势相反,故判断Q的近地面为低压,P处近地面为高压,则Q处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P处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为西北风。第3题,结合材料反映,R地在20小时内应始终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故风向基本不变,但根据等压线分布密度的变化,越接近Q气压中心,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逐渐变小。答案:1.B 2.C 3.D 4.(2013·山西诊断测试,18~19)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 主要原因是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发生变化。读下图,完成第4~5题。 4若某地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图示①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解析:第4题,由于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会逐渐向右偏转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且风速呈增加趋势,因此A图正确。第5题,北半球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且背风而立,高压在右。

大气运动练习题

大气运动练习题 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地面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太阳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 .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B ?近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C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 ?大气散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3. 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前后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T地面吸收T地面辐射T大气辐射T大气削弱 B .太阳辐射T地面辐射T大气削弱T大气辐射T地面吸收 C .太阳辐射T大气削弱T地面吸收T地面辐射T大气辐射 D .太阳辐射T大气削弱T地面辐射T大气辐射T地面吸收 4. 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B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 C .空气遇冷使空气膨胀上升 D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5. 图2 —1 —9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⑵ 题。 ① ③ 图 2 — 1 —9 (1)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当,但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2012年7月29日北京二至五环路温度示意图”,完成第7~8题。

6. 图中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 A.焚风效应 B.雨影效应 C.热岛效应 D.狭管效应 7. 南二环白天最高气温达到 39 °C ,造成南二环 最热"的原因可能是( ) ① 城市道路以混凝土、柏油路面为主 ,热容量 小 ② 建筑群密集 ③车流量大 ④植被覆盖率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3i\ SA 崔直 15 dt^_ K'OSI'C JtMTTQKfe 北曲用3huEa 七 厂 再三开 mFcwTc 注I 图中数据分别 为白天最髙气温和 路面爆高蛊度 F 图是北半球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 8. 如果图中 A.东南风 C.西北风 ”,据此完成第8题。 M P 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B.东北风 D.西南风 ,此时④地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 9?10题。 9 ?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氧、臭氧 B ?氮、氧 C.氧、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臭氧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一A B .大气的反射作用 一D C.大 气的吸收作用 一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一C 11下图为A 地某时刻的风形成受力图 ”由图可知,该地的天气可能是( A.风高物燥 C.阴雨连绵 B.万里无云 D.气温突降 12下图为 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 ,甲地位于大陆西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讲解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1、大气运动受什么定律支配? P10 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2、影响大气运动的真实力有哪几种? 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 3、影响大气运动的视示力(外观力)有哪几种? 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4、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和空气密度有什么关系? 方向指向—▽P 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 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 5、地转偏向力的向量表达式? V 2 ?Ω-=A 6、地转偏向力的几个重要特点?P9 (1) 地转偏向力A 与Ω相垂直,而Ω与赤道平面垂直,所以A 在纬圈 平面内; (2)地转偏向力A 与V 相垂直,因而地转偏向力对运动气块不作功, 它只能改变气块的运动方向,而不能改变其速度大小。 (3)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V 的右侧,南半球,地转偏向力A 在 V 的左侧。 (4)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成比例。当V=0时,地转偏 向力消失。 7、连续方程的表达式、定义:P20 0)(=??+??V t ρρ 表示大气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连续方程。 其中)(V ρ??称为质量散度。 8、尺度分析是针对某种类型的运动估计基本方程各项量级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尺度分析,保留大项,略去小项,可以使方程得到简化。P23

9、气象学中的静力方程表达式?P27 g z p -??-=ρ10 10、什么是重力位势?P29 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高度Z 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位势的单位是焦 耳/千克。 11、为什么应用等压面图比用等高面图要方便?P32 (1)因为在等高面上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时,只知道气压梯度还不够,还必须知道该处的空气密度才能计算,而在等压面上计算时,只要根据等位势线计算位势梯度即可,不必考虑密度的大小,所以用高空各层等压面上的位势梯度就可以比较各层上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而用等高面时,则各层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就不能作简单的比较。因此,应用等压面图比用等高面图要方便得多。 (2)“P ”坐标系中的连续方程比”Z ”坐标系中的连续方程要简单的多(0=??+V dt d ρρ 0)()(=??+??+??p p y v x u p ω)。P34 12、什么是地转风? 在水平方向上满足地转偏向力和气压梯度力平衡的风称为地转风。P37 13、严格地说,地转平衡只有在中纬度自由大气的大尺度系统中,当气流呈水平(无垂直)直线(无弯曲)运动时,且无摩擦时才能成立。在低纬处地转风与实际风差别较大,地转风原理不能应用。P38 14、地转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等压线密集的地区(即气压梯度大),则地转风大,因而实际风也大,地转风仅与位势梯度成正比,与密度无关。P37-38 15、地转风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低压中风呈逆时针旋转,高压中,风呈顺时针旋转。南半球相反。P38 16、地转风速大小与纬度成反比,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时,纬度越高地转风速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配套作业(解析版,新课标)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1~2题。 图Z2-1 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4月B.6月 C.7月 D.8月 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杭州某茶园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大功率的茶园风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图Z2-2 3.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秋午后 B.初秋清晨 C.初春午后 D.初春清晨 4.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 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图Z2-3 5.此季节南亚盛行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为( ) A.1 000 B.1 005 C.1 010 D.1 015 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图Z2-4 7.下列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大气运动基本特征

大气运动基本特征(复习) 重点: 一、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主要有哪些? 气压梯度力(G)、地心引力(g﹡)、摩擦力(F)、地砖偏向力(A)、惯性离心力(C)、重力(g) 1.气压梯度力——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时,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 方向:垂直等压线高→低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即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 2.地心引力——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引力 3.摩擦力(850hpa以下考虑)——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到的净粘滞力称为摩擦力。 4.惯性离心力:在转动坐标系中引进的一个视示力,其大小与向心力相等而方向相反。 5.地转偏向力的定义——由于地球自转而使空气运动方向发生偏离的力。 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始终是垂直的,只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速度大小,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偏向运动的右方,南半球则偏向左方。(南左北右) 6.重力——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力。(极大赤小) 二、大气运动遵循那些定律? 答: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 连续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散度,即单位体积内流体的净流出量。净流出时散度为正,净流入时散度为负。 速度散度→流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变化率。 当速度散度﹥0时,体积增大,辐散;当速度散度﹤0时,体积减小,辐合。 连续方程的意义:空气块在运动过程中体积增大则密度减小;体积缩小则密度增大。热力学能量方程的意义: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加入系统的热量与系统对环境作功之差。三、个别变化(全导数)和局地变化(偏导数)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个别变化:是气块在运动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温度的个别变化(率)。 局地变化:是固定位置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温度的局地变化(率)。 联系温度的局地变化等于温度的个别变化、平流变化和对流变化的代数和。 四、大气运动系统的分类——根据系统的水平尺度的大小来分 地转平衡——是指水平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 静力平衡——是指垂直方向气压梯度力和重力相平衡。 大尺度运动系统的基本特征(中高纬) 1.准水平性: w << u, v 2.准静力性 3.准地转性 4.准定常性:速度场随时间变化缓慢 P坐标系 在上升运动时 w>0 而ω<0;下沉运动时 w<0 而ω>0 位势

大气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归纳】 一、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 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天气、气候现象的基础,此部分内容涉及知识点很多,在这里我们应重点突破以下知识: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 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我们可以得出: 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常见的热力环流: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性质及对降水的影响 近地面不同纬度地区因大气运动状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其分布及与降水带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3)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多降水。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海) 二、常见的天气系统判读及应用 1.冷锋与暖锋的对比分析 (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

大气运动基本特征、气团与锋试题

大气运动基本特征、气团与锋测试题 2012年12月14日 单位: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分为真实力和视示力。其中真实力包括、 和,视示力包括和。 2. 描述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包括:运动方程、、 及 3. 地转风是和平衡作用下形成的风,方向与平 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在右,在左。 4. 称为斜压大气,在斜压大气中,等压面上具有温度梯度,因而就有了。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在右,在左。 5. 所谓锋区是指。根据锋伸展的不同高度,可将 锋分为、和三种。 6. 地面图上,等压线通过锋线呈弯曲,产生折角,折角指向, 锋线位于。 7. 、、三力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8. 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分为:冷锋、 、和 9. 暖锋前常为变压,锋前变压代数值锋后变压代数值。 10. 在卫星云图照片上,锋面往往表现为云系,称之为“锋面云带”。 11. 一般情况下,卫星云图上锋面云带呈弯曲,而急流云带则多呈 弯曲,有时呈,可以根据这点来区别他们。 12. 我国境内的锋生区主要有两个,北方锋生区位于一带; 南方锋生区位于一带 13.我国的锋消区主要是在以东30N-40N一带,一般来讲季 锋消较多。

二、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 1.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和大气的运动 B 气压水平分布不均匀 C 气压垂直分布不均匀 2.锋附近常存在着大规模的系统性的()。 A 水平运动 B 垂直运动 C 曲线运动 3.水平温度梯度在锋区边界上是()。 A连续的 B不连续的 C等于零 4.我国锢囚锋常出现在哪些地区。一年中以春季最多。() A 西南和华南 B 东北和华北 C 西北和东南 5.对东西向的锋面,当横槽转竖加深时,则锋面将怎样移动?() A 加速 B 减速 C 静止少动 6.下列关于地转风的基本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在低纬地区,地转风与实际风差别不大; B.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 C. 地转风风速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D.地转风风速大小与纬度成正比。 7.下列关于热成风温度平流的基本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热成风大小与平均温度梯度成正比,与纬度成反比 B.热成风大小与平均温度梯度成反比,与纬度成正比 C.地转风随高度逆转时有暖平流,随高度顺转时有冷平流 D.地转风随高度逆转时有冷平流,随高度顺转时有暖平流 8.下列关于地转偏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实际风与地转风之差称为地转偏差 B.地转偏差使实际风穿越等压线,引起气压场的改变 C.气压梯度力对空气作功,使空气动能改变,促使风速变化 D.地转偏差是造成垂直运动的重要原因。 9. 下列关于锋面坡度描述正确的是:() A. 锋面坡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B.锋面两侧温差愈大,坡度愈大 C.锋面两侧风速差为0时,锋面不存在 D.锋面两侧平均温度愈高,锋面坡度愈大 10.当出现以下哪几种情况时,会产生锋消? () A.夏季华北冷锋东移,海上有台风活动,太平洋高压东撤

大气运动与天气汇总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 一、【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 命题趋势: 1、从考查内容来看,①侧重于考查大气成分变化与环境保护、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近地面大气特点。②侧重于考查对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纬度分布及移动特点对气候特点及原因分析等主干知识。③侧重于考查对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等主干知识。 2、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阅读图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从命题形式上看,本专题的考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均会出现,以选择题为主,而且往往与大气环境知识联系密切的知识点结合在一直进行考查。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往往以某一区域或等压线、等温线图、降水量等图表形式考查。 三、【主干知识和易错知识梳理】 1、主干知识梳理 (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从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近地面上受热处形成低气压、冷却处形成高气压;在受热处高空上形成了高气压、冷却处高空上形成了低气压),进而使得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产生了水平运动(方向是从高压向低压),从而形成了环流。 热力环流的几个实例:海陆风(因为白天温度陆地高——热源、海洋低——冷源吹海风,夜晚温度海洋高——热源、陆地低——冷源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吹山风——山顶吹向山谷)、城市风(从郊区吹向城市)。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②纬度30°形成了副热带高气压带③纬度60°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也形成了六个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可以把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看成整体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注意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幅度大致在10°左右,没有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大。)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是陆地高海洋低,陆地形成热低压;在冬季是海洋高陆地低,陆地形成冷高压。 ②季风的形成原因: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冬季风是因为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之间形成的西北季风;夏季风是因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和夏威夷高压之间形成的东南季风。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季风的夏季风——西南季风包括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改为向右偏转而成的。 (3)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运动知识点

第二章 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 大气作用: ⑴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夜晚不太冷 ⑵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白天太不太热 削弱作用表现在: ⑴ 反射 ⑵ 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氧气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⑶ 散射:空气中微粒和水汽起散射作用。日出前天已经亮,日落后天没完全黑。 结论:晴天时,昼夜温差大。阴天、雾霾天气、雨雪天昼夜温差小。 例1、 农村秋末制造浓烟抵御寒冷空气,增强大气的逆辐射。 3、 影响光照(太阳辐射能)的因素:海拔、天气、纬度 例1、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的原因: 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弱,且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低,热量不足。) 例2、 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大气稀薄,使太阳能丰富 例3、 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能最不丰富地区的原因:多阴雨天气。 二、热力环流 C D

1、形成过程:同水平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 气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2、高压与低压是同水平面相比较而言的 3、气压值大小顺序B>A>D>C 4、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时气压越低。同水平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5、低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 三、几种特殊的热力环流 1、热岛效应:城郊风 ⑴市区建筑物密集,人口多,城市尾气多;树木少,所以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⑵绿地和河流能调节气候,降低气温。 2、海陆风 ⑴夏季海风凉爽湿润,冬季海风温暖湿润 ⑵夏季陆风炎热干燥,冬季陆风寒冷干燥 ⑶夏季陆地气温高,冬 季海洋气温高。 4、山谷风

专题二--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练习题

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 (2010年高考地理上海试卷(文科使用))(十)右图反映单位体积空 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与气温的关系。 23.根据右图,气温在10℃时。1m 3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 量为10g ,若要使最大水汽量上升到40g ,气温应达到 A .15℃B .25℃ C .30℃ D .35℃ 24.一定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与同温度下这些空气所能容 纳的最大水汽量的比值称为相对湿度。测得一封闭实验箱 内的温度为30℃,相对湿度是50%,如果受使实验箱内的 相对湿度降低到37.5%,箱内温度应调节为 A .35℃ B .25℃ C .15℃ D .5℃ 25.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知,相对湿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气温,其一般规律是 ①气温高,相对湿度小②气温低,相对湿度小 ③清晨相对湿度最大 ④午后相对湿度最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010年高考地理全国Ⅰ卷)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 时间/h 距离/km 北 市中心 南6 42 2 02 22 8 6 4 20 1416 18 8 1012 41210 18 161421℃ 17℃ 9℃ 13℃ 17℃ 图2 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 .4℃ B.12 C. 16℃ D. 18℃ 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8.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23~24题。 23.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 .升高约2.1℃D.波动上升 24.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A 卷)文科综合) 3.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约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09年山东文综第3题) 图2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 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 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流上升速度快 B 形成锋面雨 C 凝结核多 17.0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02 2007 年份 年平均气温(℃) 图6

天气学原理(第1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每题2分) 1.在通常的天气学尺度的条件下,温度的局地变化取决于( )引起的温度变化。 A.温度平流; B. 潜热释放; C.垂直运动; D. 非绝热因子 2.关于空中等压面上的变压风,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A 变压风方向与等变高的梯度方向一致; B 变压风垂直于等变高线由高值区吹向低值区; C 变压风的大小与变高水平梯度值成正比; D 变压风的大小与变高水平梯度值成反比 3.下列关于地转风和热成风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 B 地转风风速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及科氏参数成反比; C 热成风与气层的平均等温线平行; D 给定气层的热成风的大小与平均温度梯度成正比,与纬度成反比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转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正比,与纬度成反比; B. 地转风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C. 赤道上水平地转偏向力等于0; D. 赤道上不存在地转风。 5.如果风速相同,在低纬的等高线应比高纬的等高线分析得()些。 A.稀疏; B.密集; C.均匀; D.零乱 6.下面关于温度平流的分析正确的是()。 A.沿气流方向温度的代数值减小为冷平流; B.暖平流可使所经地区温度升高; C.当风速与温度梯度方向一致或相反时,温度平流最强; D.当气压梯度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一致或相反时,温度平流最强 7.位涡守恒的条件是() A、正压大气; B、斜压大气; C、无水平辐合辐散; D、大气不可压缩 二、简答 1.等压面分析比等高面分析有哪些优越性?(4分) 2.什么是斜压大气?为什么在斜压大气中会产生热成风?(3分) 3.论述风廓线雷达资料(不同高度层水平风的时间序列)在天气预报中的可能应用.(6分) 4.简述大尺度运动系统的特点?(5分) 5.如何根据大气上下层热成风的分布来判断大气相对不稳定的区域?(4分) 6.在水平运动中,地转偏差可分解为三项来进行判断,请说明哪三项?(6分)

2020届专题02地理大气运动及天气气候专题(试卷及详细答案)

2020届专题02地理 测试范围: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欧洲局部地区,据此完成1~2题。 a 1.图示大部分区域在冬季的主要气候特征()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多雨 D.寒冷干燥 2.a海域的东部海岸为落叶阔叶林,无独有偶,该大陆的东部也是落叶阔叶林。同纬度的南半球缺没有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 A.洋流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海陆分布 下图示意南亚区域图,据此完成3~4题。 3.在班加罗尔生活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季昼夜温差小 B.夏季温和湿润 D.降水具有突发性 4.a河与b河雨水补给的差异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太阳辐射 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情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5~6题。

5.从多年平均状况看,50°N附近受冬季风的影响时间为() A.5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6.图乙所示年份,我国可能出现() A.冬季气温偏高 B.夏季风增加 C.南方降水增多 D.北方洪涝加剧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看清楚目标物轮廓的最大距离,第7~8题图为江苏省年平均能见度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推测影响江苏省能见度的天气主要是() A.灰霾 B.寒潮 C.冻雨 D.霜冻 8.降水对大气中污染物粒子具有的作用是() ①清洗②散射③冲刷④传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大风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影响区域特别广,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它不仅威胁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也是导致扬沙和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动力因子。第9~10题。

2020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 大气运动原理 常考点三 天气系统练习

常考点三天气系统 下图为“2017年2月7日14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乙为一条槽线,甲气压系统的中心气压值可能为( ) A.1 032 hPa B.1 027 hPa C.1 023 hPa D.1 019 hPa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风力大于②地 B.②地为晴朗天气 C.③地吹西北风 D.④地为干冷天气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乙为低压槽,说明气压中心为低压,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变化可知,图中气压差为5 hPa,甲地位于1 030 hPa和1 025 hPa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该中心为低值中心,说明甲等值线的数值与1 025 hPa相等,中心气压值应该小于1 025hPa,大于1 020hPa,故答案选C项。第2题,②地等压线比①地的等压线密集,风力②地大于①地,A错误;②地处于锋面附近,天气多为阴雨天气,B错误;③地的北侧为高压,南侧为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从而形成东北风,C错误;④地此时受西北风的影响,空气干燥,降水少,多为干冷天气,D正确。

关键原理锋面系统与气压系统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2018年1月4~5日某天气系统过境导致最大降雪深度。读图完成1~3题。 1.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2.引起扬州市与无锡市积雪深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植被疏密B.海拔高低 C.洋流性质D.水汽多少 3.此时间段内该省区温差变化最大的城市是( ) A.连云港市B.扬州市 C.镇江市D.苏州市 答案 1.A 2.D 3.C

大气运动

高三地理纠偏辅导——大气运动(二) 一、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回答1~3题。 1.甲、乙、丙、丁四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D.甲、丙、乙、丁 2.若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则甲地() A.位于乙地北侧B.位于乙地南侧 C.纬度高于乙地D.纬度低于乙地 3.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甲地() 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 C.气压高于乙地 D.气压低于乙地下图为沿某岛屿20 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4~5题。 4.该岛甲、乙两地都是() A.1月降水量最大 B.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C.7月气温最低 D.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5.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为()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6~7题。

6.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7.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 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8~10题。 8.该月份最可能是 ( ) A.1月 B.4月C.7月 D.10月 9.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 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10.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 )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读右下图,回答11~13题。 11.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特有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12.b地肯定位于 ( )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 13.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 A.a—b—c B.b—c—a C.c—a—b D.c—b—a 下图是世界某著名山脉东西两侧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4~16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