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补充部分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补充部分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补充部分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补充部分

一、海德格尔(Heidegger)

(一)现象学的方法论

1.从词汇上来考察“现象学”的意义

(1)现象学有两部分组成

Phenomen——存在者∕假象,自我显示出来的东西

Logy——言说,作为判断的动态过程,显示出意义

(2)综合来说——在判断或理解的过程中,让存在显示自身

2.现象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科学——把哲学变为科学,为科学提供最终的原则

对本质所做物现象学描述,即把本质理解为自我显示的过程

3.对“真理”的概念做现象学的分析

(1)从词源学上考察真理

原义是揭示的过程,是对“隐蔽”的敞开

(2)真理与现象的关系

传统上说——两者是分离的,独立的

海氏认为——两者发生于“存在”的过程

(3)真理与现象都发生于人的存在

显示自身(存在

..)→现象

存在——人的存在{历史和日常生活的歪曲

恢复存在的自我显示的内容/揭示存在

..的意义→真理(4)传统哲学对存在的忽视

存在是人类知识这棵大树的根

4.现象学的中心问题是存在论而不是认识论

(1)两人对现象的不同理解

胡——是在意向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对象,即意向事物或一般本质

海——显现是人对自身存在的理解

(2)中心问题转变的理由

首先,人是在对存在有所作为(行动)的过程中理解自身的存在的

其次,才是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即胡所说的意向

(二)存在论的区分

1.存在≠存在物

存在——是过程,是动词(to be)的含义

存在物——是实体,是名称的含义

2.本体论——神学传统(对亚氏存在论的批判)

(1)实体及附属于实体的性质来定义存在——本体论

(2)一切实体存在的终极原因和最初动力归结为神——神学

3.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的特点

(1)实体仍是形而上学的对象

(2)存在是在事物的本质的意义上所说的实体

(3)通过“数学投射”,使一事物本质化,并将本质投射为“数学共相”

4.对西方形而上学的解构

(1)承认形而上学的概念、命题与存在的一般意义的联系

(2)使用传统及新的概念重建存在论

(三)“此在”的概念

1. 生存(人的存在)——存在论的出发点

(1)传统形而上学的启示——存在论的出发点必须是存在物

(2)海氏的存在论的出发点是人的存在

(3)生存——人的存在→存在物的存在

2.“此在”概念的提出

“此在”——人的存在——存在于此

(1)人——追问存在的意义——“此在”

(2)莱氏对存在一般意义问题的提问——为什么总是存在着一些东西,而不是什么都不存在?

(3)问题的本身包含着问题的答案

①问题是针对什么提出的→存在物

②问题要解决的目标是什么→存在的意义

③问题的提出者是谁→人

人是惟一关心、提问及最贴近存在意义的存在者——此在

3. 基础存在论

(1)基础本体论的内涵——人的存在的分析→一切存在物的存在

(2)未完成一般意义上的存在论,但自成体系

(四)“此在”的特征

1.“此在”的特征

(1)此在的本质在于他的存在;

(2)这个存在者为之存在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

2. 关于两个特征的说明

(1)第一点说明人与其他存在物的根本不同;

①存在决定本质;

②决定人的本质的存在过程是多样的;

人与外部事物打交道——在世之在;与他人交往——与他人的

“共在”;人的内在的生活——在时间中显示各种存在状态(3)第二点说明人不是一个类属,而是一个单个的存在;

①每一个此在都是一个单独的自我;

②“此在”存在的两种状态:

本质的存在——自我的真实存在;非本质的存在——被平凡的,

公众的生活状态掩盖的个人存在;是自我的片面甚至是歪曲的

显示;是通向本质状态的必由之路;

(五) 在世之在和与他人共在

1. 人的存在方式是“在世之在”

(1)人是有作为的存在

①人是有所作为的,与其他事物“遭遇”;

②世界是人把它们作为自己生存的环境而联系在一起的;是人

有存在方式,是其他事物向人显示的结构;

③在世之在——人的存在方式

(2)烦忙,打交道

①烦忙——把人显示事物的存在方式;

②打交道——人与事物的遭遇关系

③十二种方式

2.“应手之物”到“现成在手之物”的转变

(1)“应手之物”到“现成在手之物”的转变

①所有事物都是作为人的“器具”而存在;

②“器具”——“打交道”—→“客观对象”;

③“应手之物”到“现成在手之物”的内涵;

“应手之物”——人的得心应手的器具,与人的存在和环境有“上下其手”的关系;

“现成在手之物”——是被思考所分离出来的事物,是“呈现”

在人面前的对象;

(2)举例说明:

使用锤子

..太重了(现成在手

..修理屋顶(应手之物)—→锤子

之物)——理性认识的开始

(3)评价

①这一转变就是从行动到认识,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

②从存在论的角度说明了行先于知,知来自行的道理;

3.“在世之在”的理论意义

(1)康德所说的哲学的“丑闻”—→唯心论与实在论的对立;

(2)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

①世界是人的存在的应有之义,两者的存在是确定无疑的;

②与唯心论相调和——一致性:世界是与人不可分割的现象;

不同之处——现象不是意识的显现而是人存在的显现;

③与实在论相调和——一致性:世界是独立于人的外部的对

象;不同之处——这儿的“外部”与“独立”应被看作“现

成在手之物”的呈现,是从原生的“世界”概念(应手之物)

中派生出来的

④摆脱了唯我论的困境——“此在”的存在是“与他人的共在”

4. 共在的概念、显示方式及分类

(1)“共在”的内涵——自我与他人同时显现出来的存在方式;

(2)共在的显示方式——此涨彼消,即烦神

(3)烦神的分类

①非本真的存在——自我和他人的混淆和两者关系的失衡

ⅰ让自我消失在他人之中——常人——集体的、匿名的自我——六个特征

ⅱ用自我代替他人——介入——越俎代庖、操办他人事务←→超越

②本真的存在——超越——既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又能以我

为主,回应他人

(六)“此在”与时间

1. 存在的意义在于时间

(1)时间性是更普遍、更深刻的显示存在的方式

“在世之在”以及“与他人共在”——过程——时间性的概念→如何打发时间→如何生活→如何存在

(2)《存在与时间》的主题——存在的意义在于时间

2. 建立时间性与“此在”的存在状态的联系

时间性的三部分与“此在”存在的三种方式相对应

(1)抛置态——过去

①内涵——“此在”的存在被他过去一直存在着的状态所决定;

②揭示方式——由“心态”(由既定的生活条件和状况所形成

的持续的情绪)来揭示;

③揭示心态的的非本质状态——恐惧;

④揭示心态的本质状态——焦虑;

(2)沉伦态——现在

①内涵——局限于现有的存在状态,沉沦在一个正在进行的生

活进程之中;

②揭示方式——语言(强调其流动性);

③语言的本真状态——言谈;

④语言的非本真状态——闲谈、好奇、含混;

(3)生存态——将来

①内涵——指“此在”设计并实现自己可能性的面向未来的生

活状态;

②生存方式——理解——抉择、解释;

③本真的理解——设计(抛将出去);

④非本真的理解——等待、观望和忘记

(4)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寓于的—在世之在——将来-过去-现在

①内涵:

ⅰ.时间性的三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存在的三种方式联系一体的

ⅱ.三联式:先行于自身——将来式;已经寓于自身的——过去式;在世之在——现在式;

ⅲ.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②揭示的方式——烦

Ⅰ.内涵:没有特定的对象,是一般的人生态度;

Ⅱ.关于烦的神话

Ⅲ.关于烦的三个问题

ⅰ.烦对人意味着什么?——烦是一种摆脱不掉的心情,

揭示了人的当下处境;

ⅱ.人为什么而烦?——他的目标、未来,他的烦显示了

他的潜在性;

ⅲ.人面对什么而烦?——揭示是将来——过去——现在

的整体结构;面对世界的一切;

③非本质的“烦”——畏

Ⅰ.在他人的庇护下取消自我;

Ⅱ.区别于抛置态的恐惧——没有具体对象,是一般人生态

度;

④本质的“烦”——“面对死亡的决断”

Ⅰ.三个要素:良知的——以往体验的呼唤;决断的——当

下抉择;先行的——未来展望;

Ⅱ.只是在面对死亡的心境中,人才体验到存在的全部意义;

(5)海氏关于此在的存在与时间性之间的关系的论述的图表:P126;

(6)对海氏“烦”的评价:

①“烦”并不与任何一种具体的娱乐方式相抵触;

②盲目乐观不但没有摆脱“烦”,而是“畏”的种种体现;

③“烦”作为基本的人生态度,我们并不陌生——一种深沉、

严肃而又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七)后期海德格尔

1.后期研究领域的转变

此在-→真理、语言、艺术、技术-→揭示存在的意义;

⒉重新定义真理——真理的本质是自由;

(1)转变:“此在”的除蔽-→真理的本质是自由;

(2)真理是遮蔽和除蔽的张力所敞开的场所;

林中空地——真理“廓清”的含义——扩展了“世界”的

概念——“天地神人”结构

(3)语言是存在的家;

①语言的复杂性、多样性、开放性和流动性是存在显示出的

既敞开又隐匿的意义;

②西方哲学两极独立的思维方式—→思和诗

③欣赏荷尔德林的诗

(4)“技术”是与“艺术”相对立的存在的显现方式

①技术的内涵——一种自我扩张的,人所不能控制的“框架”;

②古希腊时期技术与自然相联系;

③近代以来,技术的无限扩张已经成为了非人的力量;

④上帝是人类的希望;

二、伽达玛(Gadamer)

(一)效果历史

1、“历史性”是“此在”存在的根本特征

2、效果历史

(1)历史既非主观也非客观;

①非客观——历史总是人的一部分;

②非主观——先于人的反思;

(2)效果历史的内涵;

①主观主义的说法

②客观主义的说法

③历史就是“效果历史”

(3)“效果历史”为理解活动提供了存在论的基础

①理解活动朝向它的效果历史;

②“效果历史”是理解的界域和理解的处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A 理解的处境;

B 理解的界域;

C 界域的融合;

D 处境与界域的区别;

a、含义不同;

B、特征不同;

(二)“偏见”的合理性

1、真正的理解

(1)传统解释学的任务;

(2)真正的理解;

2、批判启蒙运动对“偏见”和“权威”的否定

(1)偏见的含义——在最后检验之前所做的判断;

(2)特征:

①不一定是错的;

②是经验的历史条件;

(3)把偏见等同为“虚妄的判断”的理由——权威

①权威≠盲从≠被动地给予;

②权威——知识——理性的自由选择;

(4)启蒙运动的缺陷

3、时间间距不可克服

(1)文本解释与文本原义之间的时间间距不可能克服

(2)文本解释与文本原义之间的时间间距不应当克服

4、理解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模式

(1)理解的内涵

(2)对文本理解可能的原因——“界域”的整合;

(3)任何解释都是一种偏见

①任何对历史的解释都是现代史;

②承认偏见的合理性却能避免主观绝对性;

5、理解所遵循的原则——问答逻辑

(1)问答逻辑的内涵;

(2)问答逻辑的特征

①是一种开放性的对话;

②读者通过解释使文本说话;

③问题的回答发生在两个视域的融合;

6、从解释学观点来看问题可以消除一些争论

(1)伽氏所列的几种常见的争论;

(2)伽氏解释对其的解决

①效果历史——主客之争;

②偏见与时间间距的看法——古今之争;

③问答逻辑——史论之争;

④解释学与自然科学——文理之争;

(三)解释学和自然科学

1、解释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1)两者没有方法论的区别;

(2)两者仅在目标上有区别;

(3)只有在解释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之间存在着一般与特殊的差别;

2、经验观

(1)历史性的经验

①经验的内容;

②经验的历史性决定了人的开放性;

③开放性和有限性构成经验的一般结构;

(2)解释学与自然科学的经验概念不同

①自然科学的经验——不变的、重复的;

②解释学的经验——最初的、历史性的;

(3)否定自然科学方法论上的惟我独尊

①自然科学的经验——不是最原始的,是人为构造的

②反对方法论的惟我独尊和教条主义

3、语言观

(1)语言是理解的媒介

①解释的对象首先是语言的对象;

②解释只能通过语言进行;

(2)能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

①语言表达了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

②不能把自己的世界观绝对化;

4、评价:

(1)民族共融,反西方中心主义;

(2)有利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三、萨特(Sartre)

◆存在主义的概述

1. 存在主义思潮——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显明的时代精神;

2. 产生的背景

(1)人们对存在的深切的体会;

(2)二战中的烦恼、彷徨等心态及与之相关的自由、选择、责任等生存活动为存在主义提供了主题;

(3)与战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符合;

3. 理论渊源

(1)现象学对存在主义的影响;

①现象学要求把最熟悉、最本质、最接近东西当作哲学对象;

②海氏“先验自我”—→人的存在;

(2)黑格尔否定辩证法的影响——自由批判的精神

◆萨特的基本哲学思想

(一)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分

1. 改造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

(1)关于“自我意识”的康德——笛卡尔传统

①自笛卡尔以来的哲学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②胡塞尔的延续传统;

(2)萨特将意向性理论改造为意识理论;

2. 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区别;

(1)意识的根本特征——意识的超越性;

(2)区别:

①意识——外在事物(对象)——第一级意识(性质)——自由的设

置(途径)

②自我意识——意识(对象)——第二级意识(性质)——反思活动

得到(途径)

(3)联系:

①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意识——始发的——提供内容;自我意识

是获得的;

②从形态学(?)的观点来看:平行的,并列的;

(4)意义:

①避免了胡塞尔现象学的唯心论结局;

②为自由理论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

(二)意向活动的自由

1.知觉

(1)特征——总指向一个存在着的事物的;

(2)知觉与判断的不一致

知觉——真实的;判断——会是错误、幻觉;

例:树桩—→人

(3)意识具有相对于外物的自由:

①不总是按照外物的存在来判断;

②意识有对外物存在说“不”的自由;

③意识的否定判断是自为创造的源泉;

2.想象

(1)想象特征——设定知觉不到的事物,具有更大的自由;

(2)影像

①内涵——只在想象中存在的意向对象;

②特征

ⅰ不存在于意识之外,却是显现在意识之中的真实存在;

ⅱ通过对知觉的否定,并伴随着知觉对象的存在;

(3)两种存在

①外部事物的存在——知觉——真

②影像的存在——想象——真——更自由

3.情绪

(1)情感——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认识不是把握世界的惟一方式;

(3)从意识到意识的超越——意向性——情绪

即知觉对象—→情绪对象,决定了的因果世界—→自己可以对之有所反应与作为的世界

(4)举例:

窗户上的大手:决定论来看,不是恐惧的对象;情绪活动中,第一反应是恐惧;

◆小结:

(1)主旨:意向活动是自由设定对象的自为活动;

(2)意向活动的内在结构是自由而不是自我意识;

(三)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

1、他人是“自我”的先决条件

(1)他人意识的出现—→自我意识的发生;

(2)举例:我的窥视—→脚步声(他人的注视)—→对于自我的反思,羞愧感

(3)他人意识不涉及我与他人的关系;

2、我与他人既依存又冲突的关系

(1)他人是自我的先决条件,他人又将自我对象化

(2)两种心理倾向:

①我(注视他人的主体)把他人彻底对象化——性虐待狂的心理;

②他人(注视我的主体)把我彻底对象化——性受虐狂的心理;

(3)两种较温和的行为

①他人对象化我——爱情——我具有独立性——爱情即冲突;

②我对象化他人——情欲——把他人肉体化

3、为他之在

(1)内涵:我与他人处于互为对象化的矛盾之中

(2)冲突是为他的存在的原初意义;

(3)他人是地狱;

①不同于“人对人是狼”的关系;

②冲突的形式——不是你死我活的决斗,而是若即若离,又即又离

的“悲欢离合”;

③实质——不表现为现实的利害冲突,更多地表现为意识和情感上

的不适和困扰;

④完全的利己主义和完全的利他主义都是不可能的;

4、我与他人的冲突的中断——我们意识

(1)“我们意识”的发生;

①“我们意识”的内涵——我与他人有共同的注视对象;

②举例:我与他人共同观看交通事故;

(2)集体意识(我们意识)是暂时的——例:我的狂喊引起其他观众的冷眼

5、评价

(1)为他之在先于并奠定了与他人共在的基础;

(2)海氏“与他人共在”(相互依存关系)—→萨氏的“为他之在”

(人际关系的本质和基础是冲突)

(四)自在与自为

1、自在与自为的内涵

(1)自在

①内涵——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存在;

②特征——自在是;自在是自身;自在是其所是

③表明——在未被意识所意向之前存在着一个无法描述的东西;

(2)自为

①内涵——为意识活动所意向的存在;

②特征——按目的倾向而存在着的;

例:按照用途不同,人的意识区分不同的材料,如木、石、土等;

空间关系,上下左右等;

③时间性是自为的特殊的存在模式;

2、人的意识把自在转化世界

(1)自在只提供背景和素材;

(2)意识把自在转化为世界的途径;

①人的意识是自由的活动;

②意识的自由在于对自在的否定;

③否定的判断产生肯定的存在的原因——“虚无”

ⅰ虚无与存在是互补的;

ⅱ虚无是使世界获得一个轮廓的东西;

ⅲ虚无化——把充实、不变的自在的一部分虚空掉,使之成为有差别的、相互分离的,因而成为相互联系、运动的各种事物;

ⅳ例:照片的底片;

④人是使虚无来到世界的存在;

3、通过虚无与存在的关系来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

(1)世界是与人的存在密不可分的结构性概念;

(2)人的自在与自为;

①人的自在——人现在所处的生活境况;

②人的自为——对已有的存在境况的否定;

(3)可能性——自为为了成为自我所欠缺的东西;

(4)人的意识把自在安排和改造成“有实用价值和工具效用的存在”

(5)人的意识活动的根据和目标——人面向新的可能性;

世界连接着人的存在的两端:自在开始的出发点—世界—人所要

达到的目标

(五)存在先于本质

1、人的自由先于人的本质

(1)自由属于有意识的存在的结构;

(2)存在/自由→本质;

2、与海氏的异同

(1)相似之处:人的本质不是类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本质;

(2)不同之处:指明了决定人的本质不同的原因——人的自由选择;

◆存在/哲学的主观性——强调选择的自由和自觉

3、反对一切形式的决定论

(1)反对宗教决定论——上帝决定人的本质;

(2)反对人性论——人性决定人的善恶;

(3)人的存在先于本质;

(六)绝对自由

1、自由选择是绝对的

(1)绝对——无条件;

(2)条件是否发生作用取决于人的自由选择;

(3)反对一切决定论;

2、绝对的责任

(1)上帝不存在→绝对的自由选择;

(2)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

..(无条件)的责任——人无法推诿责任;

3、人因苦恼而逃避自由;

4、人命定是自由的;

(1)自由是不可选择的;

(2)绝对的责任及苦恼给人带来重担;

(3)人命定是自由的——人被迫是自由的;

5、自我欺骗;

(1)自我欺骗——找出借口推谢责任;

(2)特征:

①采取了决定论的内容;

②其对象是自己;

③主观上可能是无意识的;

(3)例子:

①初次约会的女人;

②咖啡馆的侍者;

(七)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萨特不赞同马克思主义

(1)唯物主义是一种神话;

(2)唯物主义是惟一能够适应当前革命需要的神话;

(3)真正的革命理论必须最终与神话决裂;

(4)存在主义是惟一不把人当作物的理论;

2、把存在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

(1)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

(2)17世纪以来三个哲学创造时期;

3、“活的哲学”

(1)特征:综合、统一、开放

(2)两种理解历史的方法;

①分析理性——18世纪唯理论和实证主义的方法——客观、还原

②辩证理性——变化、否定的方法来解释历史

4、“历史知识何以可能”

(1)人与历史的矛盾

(2)萨特以辩证法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①辩证法的第一个圆圈;

②辩证法的第二个圆圈;

A.辩证法循环;

B.实践惰性;

C.异化——革命——再异化

5、萨特后期重点的转变

自由选择——先决条件的限制

(八)对萨特存在主义的评价

1.常常遭到误解;

2.萨特的反驳;

(1)存在主义是“行动的哲学”;

(2)存在主义是“严俊的乐观主义”;

(3)存在主义是是人道主义;

(4)存在主义是主观的哲学;

3.存在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

四、梅洛——庞蒂(Merleau-Poty)

(一)身体——主体

1、克服二元论

(1)梅氏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

(2)萨特的局限性

2、建立“身体——主体”的概念

(1)“身体——主体”的概念是克服笛卡尔二元论的关键;

(2)身体与主体是同一个实在;

3、评价

(1)“身体——主体”是一个现象学的概念;

①从现象学意义上理解实在;

②“身体——主体”是我们最接近最熟悉的现象;

(2)“身体——主体”的意义——主客不分、内外交融;

①以一只手触摸另一只手为例;

②此时的感觉——触摸与被触摸不分、内外交融;

(二)知觉世界

1、知觉世界的提出

(1)肉体是世界的基质;

(2)知觉世界——由有生命的身体组成的世界

(3)来自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2、知觉是身体——主体与世界之间的“对话”

(1)知觉世界是“身体——主体”向身体以外空间扩展;

(2)知觉是“身体——主体”与世界之间的对话;

(3)世界的肉身化

①“身体——主体”外在化;

②世界的内在化

(4)举例:画家面对他所画的森林

3、运用心理学知识来研究现象学

(1)对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评价

①《行为的结构》的出发点;

②行为是一个“格式塔”;

③格式塔心理学的缺陷;

(2)把“格式塔”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知觉世界

①与知觉对应的是整个世界;

②根据是“格式塔”心理学原则;

③知觉现象学关注的是前意识阶段现象的结构;

A、知觉的直接性、具体性——单个事物;

B、知觉具有暂时性、超越性——自然界;

C、知觉把对他人、文化世界的知觉——知觉世界的大背景和整体结构;

(三)可逆性

1、可逆性是克服传统二元对立的一个关键概念

(1)身体与主体之间;

(2)身体——主体与世界之间;

(3)我与他人之间;

2、我与他人的可逆性是共同的知觉世界的基础

(1)知觉世界不是个人知觉的产物;

(2)意义、真理和价值是多元的;

3、语言是另一种可逆现象

(1)“使用过的词”和“正在使用的词”

①“使用过的词”——意义已经固定了的词;

②“正在使用的词”——意义在行为中确定的词;

思想——行为的主体性——统一、连贯、自主等

行为{

语言——行为的身体性(物质性)——具体、流动等(2)诗的语言体现了这种可逆性

(3)消除关于思想与语言的二元论

①思想与语言的二元论;

②两者是不断转换的;

已有的词—→新思想—→词句的使用而定型

(4)“可见”与“不可见”之间的可逆性

①世界作为“可见”的实在

②人与世界背后的“不可见”的本体;

③两者之间的转化;

一切具体的经验和意义←→新的领域和方向

(可见的)(不可见的结构和领域)

④指责科学、赞扬艺术

A、科学只知道“可见”的;

B、艺术中不可见的存在才被可见的意义显示出来;

a、音乐——体现了“存在的某些轮廓”;

b、绘画是对存在的直接表达;

(四)评价

1、模糊哲学——纠正二元论

2、不模糊性——世界只有一个基质(身体——主体\肉体)

3、知觉第一——一以贯之的原则

五、雅斯贝尔斯(Jaspers)

(一)生存哲学

1、“生存哲学”是与“科学”相对的一个概念

(1)科学只研究存在的一个方面;

(2)哲学研究的存在论是与内在的体验分不开的;

①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②哲学家的存在与他独特内在体验相关;

③没有生存的体验就没有整体的存在;

(3)把哲学变成科学的企图是错误的

①重申祁氏的“真理是主观的”;

②把哲学变成科学是倒两者的关系;

③哲学只能是生存哲学;

2、雅氏的生存哲学与萨特、祁克果哲学的异同

(1)雅氏的生存哲学——强调自由、超越;

(2)雅氏的生存哲学与祁克果哲学的异同

同:都强调面对上帝的自由;

异:雅氏的“呼唤”与祁氏的“飞跃”不同,是一个相当合理的逐步推进的过程;

(3)雅氏的生存哲学与萨特哲学的异同

同:以主观性为出发点,即以个人的自由为出发点的创造活动;

异:雅氏强调的自由“召唤”出一个超越者,即上帝;

(二)自由与超越

1、自由与超越的关系

(1)人的存在——对未来可能性的自我设计与实现

(2)两者的联系——自由即摆脱限制、面向未来的超越;

①自由——自觉的、理性的;

②超越——有目标、有方向的;

(3)两者的特征——有章可循的

2、关于上帝存在的推理

(1)知识的客观对象—→个人的生存意识的超越

(2)个人的生存意识—→真正的自我的超越

(3)有限的自我—→无限者的超越

3、对于雅氏上帝的认识

(1)上帝的特征

①上帝是人类意识的终极关怀;

②上帝是属于个人的、纯粹的、自由意识;

③上帝是不能加以描述和说明的;

④上帝不强制人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2)否定的选择是反超越的倒退

4、雅氏的神学与基督教信仰的异同

(1)异:反对天启观念;

(2)同:①结论相同,都是信仰上帝;

②哲学与信仰相融;

(三)世界哲学

1、轴心时代

(1)时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

(2)代表人物:中国的孔子、老子;印度的《奥义书》和佛教的释迦牟尼;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希腊的荷马史诗、伟大的哲学家和悲剧家;近东出现了犹太教的先知;

(3)特征:

①整个人类实现了精神突破;

②是人类的全面精神化和人性的全盘改造的过程;

③现在人类精神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仍受其影响;

2、新普罗米修斯时代——科技时代

(1)科技改善了人类物质生活条件;

(2)人类的生存境况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恶化;

3、第二个轴心时代——世界哲学

世界各地的人将在世界范围内思考全体人类的生存境况问题

高效课堂学习笔记

高效课堂学习笔记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课堂教学效率至少包含以下三个要素,即: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可以从三个方向和三个层面进行定义分析: 教师层面,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所完成的教学任务量。学生层面,教学效率 = 教学对所有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 这里强调“所有学生”,旨在倡导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即全体性。 所谓“一切影响”,是指“学生学到的有用知识 + 学生形成的有用能力 + 学生养成的良好非智力因素+负面的影响”。 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时间 / 实际教学时间× 100% 。 所以,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高效课堂的内容、环节及其时间分配模式: 一般模式亦称基本模式,为10+30+5;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指导+合作交流+达标测评。在45分钟的课堂上,教师占用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课堂上学生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高效课堂倡导的合作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独学(自学)、对学(同质对子合作)、“群学”(小组学习)形式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5分钟为当

如何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作为一名学生,记课堂笔记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有些同学听课与记笔记常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呢?下面给同学们一点建议 一、记笔记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让大家分清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迅速地记下来。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二、记笔记要把握时机,即什么时候记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三、笔记应记在哪里 一般说来,应根据实际情况,可记在课本上、学案上,也可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但多数情况下是两方面兼而有之的。 (一)在课本上记笔记可以选择如下方法 1.符号笔记。就是在书上做记号,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如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当然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用黑色表示疑问。做符号笔记,符号种类不易太多,最好在做笔记前读懂整个内容,对难点、重点有一定把握,这样才能做得准确。 2.批语笔记。就是将某部分的要点、疑问或补充记在书的空白处。如对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理解,对某

整理课堂笔记的正确方式

整理课堂笔记的正确方式 记课堂笔记的五大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 3.写字速度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能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用不同颜色的笔,比如你用蓝色和红色,一般的用蓝色笔写,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用红色笔写,这样便于以后复习只需看一下提纲然后进行联想。 整理笔记“七步法” 01第一步,忆 “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02第二步,补 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比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03第三步,改 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04第四步,编 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05第五步,分 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06第六步,舍 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07第七步,记

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米利都泰勒斯:水本原 伊奥尼亚学派学派阿曼克西曼德:无定 (本原问题)阿纳克西美尼:气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早期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 古希腊南意大利哲学 自然哲(由本原追溯到存在问题先驱:克赛诺芬尼(对神、万物、真理的认识)并首次使用逻辑论证)爱利亚学派创立者、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辩护者:芝诺(二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论证者:麦里梭(正面论证“存在”性质、修改巴门尼德)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四根、爱恨、同类相知、流射 (①深入事物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阿克萨格拉:种子、努斯、异类相知 ②放弃单一本原传统从事物寻找运动根源之外,重视认识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老师,来自米利都 受巴门尼德与芝诺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象论、灵魂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对立的说法、社会生成论 智者派高尔吉亚:三个命题(无物存在、有物也不能认识、认识也说不出来) (恩培多克勒学生) 古 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问题、助产术 腊(师从按阿克萨格拉学生 罗阿尔克劳) 哲 学古麦加拉派:欧克里德与欧布里德——善即存在 (阐述苏格拉底时,深受爱利亚学派影响 典并且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影响甚大) 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善即快乐 时(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幸福主义所继承) 犬儒派:安提塞斯尼与第欧根尼——善即节欲期(受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发挥)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床喻、日喻和洞喻)、知识论、回 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实体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伊壁鸠鲁: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原子论、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主义卢克莱修:丰富伊壁鸠鲁学派物理学、以原子论为基础批判宗教迷信、生物进化和文明起源 早期 + 巴内休斯:折中斯多亚学派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说;伦理学方面 否认哲人之德提倡中庸之道 晚期希腊斯多葛主义中期

转载 如何整理课堂笔记

转载:小学生怎样记课堂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有什么好处。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班的学生都要求记课堂笔记,而且每堂课在我走进教室之前笔记本就是打开着的,省得一到让学生动笔的时候课堂就有一段时间显得特别混乱,转身掏书包找练习本、铅笔、橡皮掉在地上,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笔记就是学生对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做书面记录,并把它作为今后复习和学习的重要资料,好处有很多,比如有助于知识的存储和记忆,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因为小学生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较短。再有就是回到家里复习或等到期末复习的时候课堂笔记就派上用场了。 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 一、在书本上作“旁注”。 有的时候老师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学期下来,翻开学生的教科书时像新的一样,一个字也没有。这样的学生积累的东西一定特别少。认为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重点例如一些词语的解释、重点的段落,或用画线、或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写一些简单的注解等标注出来。比方说重点的地方可以用直线画下来,比这个还重要的内容用波浪线现出来,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画一个问号,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用圆圈、方框圈起来。总之教科书不能空着,不能学过了还和新的一样!这不利于积累,复习时也没有依据。毕竟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定会有精彩的部分,这些精彩有时是转瞬即逝的,可能课堂上你还记得很牢固,但你保证不了过一段时间不遗忘,如果你记笔记了,做标注了,复习时当你看到你的标注,课堂精彩处的镜头就会马上再现,可能一些知识点很快回到你的记忆当中。 二、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包括语文、数学、思品与社会、科学等等,这是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笔记本不是要你把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每一个学科的记录方法也有不同,比方说数学科中的一些概念、法则,书本上都有,所以这些不必记,在书上画上重点号就可以,但一些老师对概念的理解,一些解题的技巧等一定要记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老师用很长时间、甚至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总结出来的经验,你说这重不重要,值不值得记下来?语文课上一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时代背景、写作特点等书本上可能没有作注解,老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根据教学要求,课堂上一定会对这些作出简要介绍,这也是老师通过查阅很多资料或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作笔记的重点。这样复习的时候效率才会高,积累的东西才会多。为什么说每一个学科要有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呢?因为不同的学科记笔记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且混用笔记本有的时候会很乱,复习起来不方便,找来找去的效率不会高。 三、学会在笔记中质疑。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有的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方法也掌握了,课听得认真、笔记记的详细,学习成绩本该提高得很快,可就有个别学生的成绩提高起来还很慢,成绩好的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得也不够好,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没后劲。什么原因?其一、写字速度慢,课堂只为记笔记而记笔记,有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讲解。其二、学生不会思考!课堂只为了记而记,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或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所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要学会记重点,留下一些时间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然后留在课后思考、与人交流,这样才会有发展。记完课堂笔记后,一定要记得整理。因为课堂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快于学生动笔记录,所以没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学比较一下,把自己没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笔记上,使笔记更趋于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识点掌握有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记忆和复习的过程,一定要趁热打铁,不要拖拉。

高效课堂学习笔记

“高效课堂”学习笔记 一、高效课堂的解释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训练量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想学、肯学、能学 6、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二、高效课堂的途径 1、核心:自主、合作、探究 2、技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3、技巧:小组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4、对学生的要求: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5、抓手:导学案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1、时间划分:10(10分钟交流)+30(30分钟展示)+5(5分钟测评) 2、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3、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四、课堂要求 1、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2、严禁教师越俎代庖 3、必须当堂达标测评

五、高效课堂的评价 1、由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1)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 2)让学生会学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2、学生“三看”: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具体是: 2)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 3)学生的预习笔记 3、教师“四看”: 1)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2)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 3)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4)教师的备课情况。 六、高效课堂的要求 1、文本发掘: 1)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 2)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 3)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2、课堂形式: 1)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2)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声情并茂,动人; 3)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正确整理语文课堂笔记的方式

正确整理语文课堂笔记的方式 科学整理课堂笔记很有必要。课堂笔记整理看似是一项简单的学习任务,其实90%以上的同学都做得不够好,费时却没有发掘出课堂笔记的功效。一些教育专家研究了状元们的笔记后,总结出了一些做高效课堂笔记的方法规律。 记课堂笔记的五大技巧 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 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 3.写字速度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能看清就行。 4.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 5.用不同颜色的笔,比如你用蓝色和红色,一般的用蓝色笔写,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用红色笔写,这样便于以后复习只需看一下提纲然后进行联想。 整理笔记的“七步法” 第一步,忆。“趁热打铁”,课后即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的信息。实在忆不起来,可以借同学的笔记参看。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因为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比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教学(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第四步,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第五步,分。以文字(最好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以语文为例,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第六步,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第七步,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笔记本,或一本笔记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春》课堂笔记整理

《春》课堂笔记整理 1. 2.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3.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4. 5.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 哪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 6.第3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7. 6.春花图(第4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7.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8.“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9.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10.“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11.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12.“遍地”和“杂样儿”从什么角度写野花? 13.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14.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作用? 15.“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16.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呢? 17.这些味儿和前文的“春草图”“春花图”有没有关系?、 18. 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作者是怎样化无声为有声的? 1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19.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 20. 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①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21.②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八万九千字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笔记[1]

绪论 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因此,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

高效课堂-优秀读书笔记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范文1 读了《高效课堂》一书后,我深有感触,高效课堂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游戏中学习。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没有真正领会到它的内涵。我曾试过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但终因担心学生的成绩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学中,大部分时间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生怕学生听不明白,讲了又讲,有时学生听烦了,也不一定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也一直为此而苦闷。 通过学习我深知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出头、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高效发展。对教师而言具体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认识上,从少知到多知,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过程。 “高效课堂”是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追求教学的协调、和谐,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提出高效课堂主要是针对原有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而言的。回头看看我们的课堂:“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曾经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哨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

“唯物主义”。“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综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能谈得上高效吗? 显然,只要我们把自己真正的放在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为反复的磨练,造就了自信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立足于自己的课堂实践,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进一步练好教学的基本功,学会反思和创新,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高效课堂读书笔记范文2 寒假,工作室要求每位成员读一本书,我选了苏鸿教授主编的《高效课堂》。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感觉,这是一本对教学、教科研有指导意义的书,书中有对各种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阅读后,对比自己的教学,我不仅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也发现了要奋斗方向,真的是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以及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高效。书中苏教授对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深入的诠释,读后也是深受启发。 读完整本书,我收获最大的是关于听课的。以前,我听课仅仅就是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对于个中缘由,是好是坏思考的不是很多,以前听课,我还特别佩服那些能现场分析解说的老师,但大多在听课后,我才会消化,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吸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课堂笔记的方法与作用

学生上课,为什么要记笔记?这个问题,许多中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有人说,中学生上学读书,就是“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这种对笔记的理解是片面的。从表面上看,这三句话似乎说的是事实,有道理。但是,从本质上看,笔记的根本作用并不在于此。 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内容就是从学习、经理解、到记忆的过程。记笔记正是促进学习、理解、记忆三方面联结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章重点介绍课堂笔记的要求、课堂笔记的记法和使用。 课堂笔记的要求 要记好课堂笔记,一要明确记笔记的要点,二要学会记笔记的方法。 课堂笔记要掌握二个要点: (1)条理化 一般来说,中学老师讲课,都要把章、节标题写在黑板上,这部分内容记下来有助于了解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但也会出现因课文内容需要、老师讲授思路不同,而不按板书顺序讲课的情况。如老师有时从课堂效果出发补充某些内容,插入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或者颠倒某些课程内容体系中的顺序,这时,一方面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同时要注意保持知识本身固有的顺序和条理。 (2)不要放过课本之外的精华 课本,只是讲述知识的。编课本的人一般并不把编写的思路、学习方法等都编进课本。而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则经常会谈到许多关于学习方法、思想方法等内容,这些虽然不是课本知识体系以内的内容,但是它是老师的切身经验,对学习行之有效,对中学生提高素质、能力极有好处,也应及时记入课堂笔记,切勿放过。 课堂笔记的记法 记笔记的方法固然没有统一的规格,但是从原则上讲还是有章可循的。下面介绍一下少年大学生李平记课堂笔记的方法。 李平归纳了两种记笔记的方法:详记和略记。 详记,就是把课堂上讲的知识,尽可能地全面记下来。这种方法适用于政治、语文、生物、部分化学课程。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很强,而且各部分的内容的重要

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

如何做语文课堂笔记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记笔记要记以下内容:1、老师讲的重点、难点。2、老师写的课文提纲、课文大意、课文中心(你不能把老师讲的一字不差的记下来,只要大概记录,意思正确就行了)。3、记疑点。这类疑点可能使老师忽略而你又不懂的,也可能使你没听见的,应下课主动问老师解答。记笔记的一些技巧:1、常用的字词可以用符号表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2、字要记的松一点,这样改正方便。3、记笔记应分正副页,通常为7:3,这样可以修改方便。4、应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通常为红蓝笔,不要用铅笔记录。记一般的东西用蓝笔,记公式等重点用红笔。5、写得要快,看清就行。6、要认真听讲,课堂笔记只要简单抄一下就行了,不要因为一节课忙着抄课堂笔记而忽略了老师讲的内容。有了这些,你就能成为尖子生啦。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记笔记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便于以后复习、查找。越是高等的学习,越是以记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记笔记,能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可抑制“思想溜号”,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记笔记还能提高书写速度,节省时间。老师从小学高年级起就应该教学生写语文笔记。学生从小就学会记语文笔记,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其它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当时受益,而且能终生受用。怎样记语文笔记呢?应该把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部分语文作业合起来都写在一个本上,统

称“语文笔记”。这样可以化繁为简,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既有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有课堂教学的反馈;还有基础知识的验收。老师批改语文笔记,可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语文笔记本最好用十六开的“格备课笔记本”,在每页的两边竖着画二道直线,分成三份。左边一份约有两个字宽,记项目用,起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一份约有一寸宽,做备注用,这部分供学生灵活运用,记些疑难问题、自己的评价、感想、学习方法等,这部分记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一份最宽,最重要,学习的内容都记在这一部分。 准备工作做完以后,接下来就是如何记了。记语文笔记可以分做三个阶段来进行: 1.课前预习记 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2.课堂听课记 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和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 3.课后巩固记 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附: 听记填充式笔记法

【高俗读书笔记】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北大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目录 第一章黑格尔之后 第二章世纪之交的各国哲学 第三章分析哲学的诞生 第四章现象学运动 第五章存在主义 第六章法兰克福学派 第七章分析哲学的发展 第八章英美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 第九章结构主义 第十章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结束语:西方哲学的危机和出路 第二章世纪之交的各国哲学 1.新旧哲学交替期。 2.生命哲学:德迪尔泰(W.Dilthey)、奥依肯(R.Eucken),英美怀特海(A.N.Whitehead),法柏格森。 (1)相似性:强调超理性、支配生命的创造力,模糊近代哲学物质与精神区分。赋予生命本质以本体论(不是生物学)意义。生命本质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力,称活力或生物能(Orgonon)。具不能被度量的连续性,非实体、非理性。思想是生命派生的形式,不是原初精神。只限于描述人类精神现象概【“直觉”“记忆”(柏格森)、“领悟”(怀特海)、“精神”(奥依肯)】。常被当唯心。 (2)世界观:中心是“生成”(Becoming)。 (3)影响:把科学概念有自然领域扩大至人文社会领域 ①把自然界看作过程的观点导致物理学“唯能论” ②理性产生于非理性、意识来源于无意识的猜测使心理学家注意下意识研究 ③生命本质看作创造进化引起达尔文进化论改造,进化论由强调自然选择转向变异 (4)迪尔泰(W.Dilthey):区分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强调精神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5)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最典型。拘泥于传统哲学问题,继承多于批判。《时间与自由意志》(博士论文)《物质和记忆:身心关系论》《创造进化论》《笑》《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 ①存在:不是实体,是流动和变化。 ②绵延(duration):无载体的生成,无有形物的运动。状态的连续,不分彼此,每个状态都包含过去,预示未来。真正的时间,生命状态是在时间中的连绵之流。 ③生命冲动(élan vital):《创造进化论》,变化的动力。类似古哲中“世界灵魂”,等同上帝,没人格的造世主。“神并没有创造任何事物,神只是一个永不止息的生命力。”后期接近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 ④生命之流:顺着顺逆两方向运动,顺行时紧缩、凝聚,产生有机体;逆行时扩张、松弛、堕落,出现无机物。 ⑤时间: ●纯粹时间:真正时间,绵延、无形、超空间

高效率学习方法及课堂笔记整理技巧

高效率学习方法及课堂笔记整理技巧 每天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各科的成绩。你知道如何支配每晚的学习时间吗? 把书读薄,其实就是总结重点、难点,认清自己薄弱环节的过程。 针对教材,提炼重点和难点。 在纸上列大纲,列大纲的时候可以将每个知识点简化为一个你自己能看懂的提示词,看到提示词能回想并复述出知识点即可。 大纲可以多列几次,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加精炼,如此反复,最终让厚厚的教材变成薄薄的几张纸。 把书读薄之后,别忘了把练习册也读薄,针对练习册和过往试卷,需重点提炼薄弱环节,就是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也需要有一个越做越薄的过程,最终做到错题本中的题目都可以不看答案和提示就做出来。 电脑里的东西如果杂乱无章地堆在C盘里,等要用的时候就会很难找,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有过这个文件。 如果把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要用的时候就特别好找,分分钟就能调取。 学习也是同理。 复习中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合并,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让记忆空间井然有序。 整理的过程可以用思维导图法,就像神经网络似的,发散着画,不用管画得好看不好看。

画着画着你就能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记住并掌握它们。 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小卡片。 嫌小卡片容易丢的同学可以用巴掌大的小本子代替,把零碎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写在小卡片或小本子上。 比如英文单词、常用短语、英文佳句、语文科目中要求默写的古诗文段落等等,晚上见缝插针看上两分钟,往往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巩固效果。 考前临时抱佛脚是最不靠谱的学习方法,即便当时记住了,过后也会飞速忘掉。 要想提升学习效果,还得靠持续性的分散学习,各科根据掌握程度和优先等级,分别制定学习计划,然后将任务合理分配到每一晚。 这一方法的关键就是,学习计划越细越好,每天复习哪几科的哪几块儿知识,每科复习多长时间都列好,然后尽力按计划复习,这也能避免时间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某些知识点没空复习”的尴尬。 分散复习的同时,也需注意学科交叉,就是每天别只盯着1科复习,复习1小时数学就换换脑子,去复习1小时语文,别连续复习2小时数学,避免产生厌倦心理。 估计不少孩子都有这个习惯:按课本顺序复习,从第一章开始,慢慢复习到最后一章,刚开始的复习劲头挺大,越往后越累越松懈。 但课本的设计通常都是由浅至深,开头几章简单,越到后面几章就越复杂、越综合,也越容易出现学习漏洞。 所以干嘛不从重点难点开始复习呢? 对某些科目而言,后面几章节的内容往往会牵涉到前面几章节。

同济大学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同济大学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21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021年西方哲学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兄弟院校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考研真题及详解 导言 0.1 复习笔记 一、西方哲学史 1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 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 1哲学问题 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 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 (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3)哲学,它像自然科学一样诉诸理性,但又像宗教一样,以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作为其希图实现的理想,如果说宗教是信仰的世界观,则哲学就是理性的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问题的特点 (1)哲学问题有历史性的特点,就哲学这门学科而论,有一些一般性的基本问题是任何一位哲学家都必然会关注的。 (2)哲学问题有时代性特点,由于小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问题,因而就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言,它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具有特殊性的哲学问题。 (3)哲学具有理想性的特点,它不仅关注终极关怀的最高理想,同时也关注社会生活的现实理想。 三、哲学史 1哲学的基本特征

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

高效课堂22条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通过读《高效课堂22条》这本书,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创设“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二、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

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 三、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四、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的

如何记课堂笔记

如何记课堂笔记 作为一名学生,记课堂笔记伴随着学习的整个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然而有些同学听课与记笔记常顾此失彼从而影响学习,如何做好课堂笔记呢?下面给同学们一点建议: 一、记笔记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让大家分清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迅速地记下来。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二、记笔记要把握时机,即什么时候记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

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三、笔记应记在哪里 一般说来,应根据实际情况,可记在课本上、学案上,也可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但多数情况下是两方面兼而有之的。 (一)在课本上记笔记可以选择如下方法 1.符号笔记。就是在书上做记号,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如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当然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用黑色表示疑问。做符号笔记,符号种类不易太多,最好在做笔记前读懂整个内容,对难点、重点有一定把握,这样才能做得准确。 2.批语笔记。就是将某部分的要点、疑问或补充记在书的空白处。如对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理解,对某些题目解法的概括等。做批语笔记要参照老师的板书或讲解来做,应有选择并要简明扼要、书写清楚。 (二)在笔记本上记笔记的方法 首先各科笔记本要分开。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语

整理清楚课堂笔记的方法

中考备考:如何整理清楚课堂笔记呢? 一、如何整理课堂笔记? 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1、忆。“趁热打铁”,即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2、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目的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一般的讲课速度要比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条约、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3、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4、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5、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置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联系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6、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七、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曰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中考生的关键学习建议 1、初三了分析一下自己的学科强弱,还没开窍的,尽快找好老师给拔拔高,很优秀的学科,跟着老师走就好了,没有必要死扣难题。从2015年出题难度来看,以后的整体难度还要继续降低,记住中考[微博]考的是总分,不是看你哪一科强多少或者弱多少。 2、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九上的期中期末都是全区统考,考好了有提前签约的可能(但绝大多数都是活约),考不好天也没塌下来,一模开始的节奏最关键,让自己保持在较好的状态,但切忌因为一次考试或者一门成绩的起伏影响自己的心情,我的秘诀是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努力而坦然。 3、家长和老师的唠叨,该听的听,不想听的,就当耳旁风吧,他们肯定是为我们好,但是爱之深责之切有时候会起反作用的,况乎关心则乱。 4、自己搞个大笔记本,把自己每周的、每次比较重要考试所得来的经验得失都记在上面,尤其是莫名其妙的失分原因和短时间就能补强的地方,自己每周务必好好温习一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