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花船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一、教学目标1.了解摇花船的来源和含义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朗读流利4.能够形象地描绘摇花船的特点和美好场景5.能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摇花船故事二、教学内容本课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中的一种——摇花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摇花船的来源和含义,了解其中寓意的深刻,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形象地描绘摇花船的特点和美好场景,并能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摇花船故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摇花船的来源和含义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3.摇花船的特点和美好场景2. 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摇花船的美好场景2.能够有效展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一定的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朗读法:带着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音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3.图片展示法:通过对摇花船的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摇花船的特点和美好场景。
4.分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组探讨摇花船的含义和美好场景,并各自创作自己的摇花船故事。
五、教学过程导入让学生快速回忆一下蚕丝的生长过程以及制作丝绸的方法。
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摇花船。
学习课文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同时,老师通过解释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引导学生了解摇花船的来源和含义。
图片展示通过对摇花船的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摇花船的外形和特点,掌握摇花船的美好场景。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让小组内的学生探讨摇花船的含义和美好场景,并共同创作自己的摇花船故事。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引导学生更好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
小结在小组讨论活动后,老师让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并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摇花船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六、课后作业1.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完成自己的摇花船故事创作,并写出自己对摇花船的理解和看法。
《摇花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摇花船》这首歌曲的背景及特点。
(2)培养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学会轮唱的演唱形式。
(3)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学唱、演奏等多种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采用分组轮唱、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动作表演,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摇花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摇花船》的背景介绍。
2. 歌曲《摇花船》的旋律特点、节奏分析。
3. 学唱《摇花船》,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 分组轮唱、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唱实践。
5. 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丰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会演唱《摇花船》歌曲。
(2)掌握轮唱的演唱形式。
(3)通过动作表演,表现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2)轮唱的整齐协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摇花船》的背景。
(2)播放《摇花船》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 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学生分组轮唱,教师点评并指导。
3. 演唱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4. 动作表演:(1)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2)学生分组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摇花船》歌曲的视频或音频。
2. 学生分组轮唱、合唱的视频或音频。
3. 学生动作表演的照片或视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摇花船》歌曲,学生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并能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组轮唱、合唱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摇花船的作文
“哎呀,啥时候能看到摇花船呀!”我嘟囔着。
那天,阳光洒在小镇的街道上,一片暖洋洋的。
我和小伙伴们在街道上嬉戏着,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热闹的锣鼓声。
“听,是不是摇花船要来了!”我兴奋地喊着。
小伙伴们都竖起耳朵仔细听,然后一起欢呼着:“是呀是呀,快去看!”
我们顺着声音跑过去,只见一支热闹的队伍正缓缓走来。
最显眼的就是那艘漂亮的花船啦!花船五彩斑斓的,上面还装饰着各种花朵和彩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一个梦幻的城堡。
摇花船的叔叔阿姨们穿着鲜艳的衣服,脸上洋溢着笑容。
“哇,好漂亮呀!”我忍不住惊叹道。
旁边的小伙伴也都眼睛发亮,“太好看啦!”
“嘿,小朋友们,让一让啦!”摇花船的叔叔笑着对我们说。
“叔叔,这花船好有意思呀!”我大声说。
“哈哈,那当然,这可是我们的传统呢!”叔叔笑着回答。
花船在人群中缓缓摇动着,就像在波浪中前行一样。
我们跟在后面,一边跑一边笑,开心极了。
这时,我看到一个老奶奶站在路边,脸上满是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怀念。
我跑过去问:“奶奶,您也喜欢看摇花船呀?”
奶奶摸摸我的头说:“当然啦,奶奶小时候也经常看呢,这可是我们的回忆呀。
”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去看花船了。
那花船摇呀摇,仿佛摇走了时光,摇来了欢乐。
这不就像我们的生活吗,有时摇摇晃晃,但总是充满着快乐和希望。
看着那热闹的场景,我心里想着,这摇花船可真是我们小镇的宝贝呀,它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欢乐和美好回忆。
以后我也要把这有趣的传统传承下去!。
沪教版《摇花船》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摇花船》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项民间艺术活动,是对学生进展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题材。
通过课文,要让学生了解摇花船这项活动是怎么进展的,同时理解人们用摇花船来祈祝福寿安康的这种传统文化。
“摇花船”这一传统的民间活动在北方喜闻乐见,而对于江南地区的孩子比拟陌生。
在上课时,我先组织学生观看舞狮、踩高跷、赛龙舟等各种民间活动的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这样比拟贴近学生生活,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课题是《摇花船》,而我上课时的思路就是:花船是样子的→怎么摇→摇花船有哪些必须遵守的规定→“我”怎么当花船姑娘的。
花船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我就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以及竹篾、流苏等实物,加上简单的介绍,来了解它的构造,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花船的外形并进展复述。
接着是花船怎么摇,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描写来做一做动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详细复述课文”,本学期的科研课题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就以“摇花船必须遵守的规那么”为线索,把这两者有机整合。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观察图片等方法,在理解、熟悉内容的根底上,划出描写“摇花船的规那么”的相关内容。
这时候,学生就要找出要点,并把这些要点连成通顺的句子,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然后,在学生交流的根底上把要点作为板书,对学生进展复述的训练,水到渠成。
一篇课文学完,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更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但一堂课的练点不能太多,教师必须有所侧重或有机整合,这样才能到达最正确的教学效果。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摇花船-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摇花船》的背景知识,了解龙船文化。
2.能朗读课文,并且具备一定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3.能听、说、读、写出与课文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4.能够完成作业并着重注重字形、字义等细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理解技能,注重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2.难点:理解较长的句子,注意不同的让读方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摇花船的图片引入话题,先让学生描述一下龙船长什么样,有什么运动员等等,运动员为什么要用鼓声打鼓?2.引导学生学唱龙船歌曲《龙船出江东》。
3.在学生对于龙船的音乐歌曲、摇橹的运动有了了解之后,引入课文《摇花船》。
3.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摇……”时要注重韵律与声调的把握,在读的时候要带上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船下行的动态。
2.听读课文两遍,再由老师带领逐句逐段分析课文,读懂每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师生分角色小组模仿对话,并模拟摇船动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前面学过的词语完成复杂的句子。
4.出示小黑板,写下“摇花船真好呀!”。
由学生读出这个短语,自由组合成正确的句子。
5.小组互评、课堂展示。
3.3 归纳总结1.操练复述法。
学生自由复述课文内容,向全班展示并相互点评。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表达技巧,如韵律、声调、句子成分等,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清晰的认识。
3.分析词义,几个生字词及句子,进行词汇填空,强化对于词汇含义的理解。
4.师生拓展辅助词语,如“摇橹、龙船、鼓噪、扶櫂、飘摇等”,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
3.4 课后作业1.写作练习-摇花船的作文(不少于50字)。
2.抄写作业:摘抄重点句式及关键词汇。
四、板书设计•摇花船真好呀!•摇:yáo 真:zhēn 好:hǎo 呀:ya•摇橹、龙船、鼓噪、扶櫂、飘摇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摇花船这一课文,通过生动的龙船文化介绍和课文理解,让学生掌握语音语调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能等。
《摇花船》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摇花船》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及音乐特点,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和感情演唱这首歌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摇花船》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歌曲背景介绍介绍《摇花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点,以及这首歌曲在民间的流传情况。
2.2 歌词学习让学生跟唱歌曲,学会歌词,并注意歌词的韵律和节奏。
2.3 音乐特点分析分析《摇花船》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江南水乡的风景,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3.2 歌曲学习(1) 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分句教唱歌曲,注意歌词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
3.3 课堂练习(1) 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2) 挑选学生进行演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演唱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摇花船》歌曲教材。
5.2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吉他等。
5.3 课外资源:江南水乡相关图片、视频、文献等。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活动(1) 聆听歌曲《摇花船》,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发音方法。
(4) 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感情。
6.2 课后活动(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感受家庭亲情。
(2) 布置作业:练习演唱《摇花船》,加强巩固。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摇花船的教案标题:摇花船的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摇花船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发现和探索。
教学目标:1. 了解摇花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摇花船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所需的制作摇花船的材料,如纸板、颜料、剪刀、胶水等。
3. 学生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摇花船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他们对摇花船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摇花船的用途和起源。
主体:1. 分组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b.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
c. 每个小组根据给定的材料制作摇花船,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d.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提出创意和建议,并通过讨论和协商达成共识。
2. 制作摇花船:a. 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摇花船,包括剪切纸板、绘制花纹和装饰等。
b.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行制作摇花船。
c.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 摇花船展示:a. 学生完成摇花船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
b.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创意和制作过程,并相互欣赏和评价。
总结:1. 回顾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引导他们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摇花船的意义和价值,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将摇花船带回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艺术展览,了解更多关于摇花船的知识和历史。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贡献。
2. 评价学生制作的摇花船的创意和完成度。
3. 学生对摇花船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27、摇花船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
通过学习《摇花船》,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这种艺术活动。
体会集聚百姓乐事,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
2、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重点:
进行复述训练。
能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摇花船等民间艺术活动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一种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祝福活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师: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多民族的国家,在各个地方流传着不同的民间艺术活动,从中投射着浓浓的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
2、欣赏几种民间艺术活动。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山东地区的民间活动。
揭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样描写摇花船的呢?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试着完成填空摇花船是一种()活动,每年的()举行。
花船是用()编制的,没有()。
船的四周(),并有()从船舷垂挂下来。
花船姑娘必须是(),并打扮成()的样子。
船老大必须有(),并且有()。
花船队伍前面是()和()开路,接着是(),最后才是(),这是一种()的传统文化活动,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三、学习课文
1、过渡:摇花船活动是一种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活动,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不管是花船、花船姑娘、船老大还是花船队伍,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有道理的。
轻声读读1—5小节,思考,师巡视。
2.学生读1—5小节,思考,师巡视。
3.随机交流反馈。
随机重点指导:
(1)一个村坊出几只花船姑娘,视漂亮姑娘多少而定。
A.引读句子
B.出示:(),视()而定。
用课文中的内容来说。
(2)理解船老大的智慧。
A.用书上的语句理解“即兴”。
B.找到具体描写小舅舅夸“我”的句子。
C.指导朗读。
D.转换第三人称改说句子。
E.“……”的作用,想象小舅舅还可能看到什么,把“我”比作什么?
4、介绍摇花船。
A、(再出示填空)师:其实这个填空就是简要介绍了摇花船这种活动。
B、不看书,熟练地说一说。
C、隐没填空,练习介绍。
四、总结课文。
民间艺术活动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一种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活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值得骄傲的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活动已经走向了世界,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踩高跷等民间艺术活动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让我们一起为之自豪。
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完成课课练
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活动——27、摇花船——幸福
花船的样子轻而美
花船姑娘最漂亮偶数
船老大好嗓子即兴编唱
路线、时间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