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铭暄《刑法学》课件讲义

高铭暄《刑法学》课件讲义

高铭暄刑法总论重点笔记精编版

高铭暄刑法总论重点笔 记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第一章刑法概说 ·概念: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 ·分类:广义与狭义、普通与特别。 ·性质:1. 阶级性质:刑法的阶级本质有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 2. 法律性质:·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广泛。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 ·刑法的强制性罪严厉。刑法直接与犯罪作斗争。 ·创制:1980年1月1日施行。 ·完善:修订的刑法典 1.实现了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 2.贯彻了刑事法治原则和加强刑法保障功能。 3.立足本国国情与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修改特点:1.及时回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对当前经济和社会领域中 重要问题的刑法规则。 2.确立了刑法修正案作为刑法修改方式的基本地位。(我 国唯一刑法单行法:《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 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制定刑法的根据:法律根据:宪法 实践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适 当超前性) ·刑法保护:1. 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生 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护 3. 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我国人民民主性质决定) ·人身权利:与人身有关的各项权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犯罪是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犯罪中最严重的犯罪) ·民主权利:依法参加国家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 4. 维护社会秩序。 ·体系:概念: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三个部分 总则: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认定犯罪、确定责任和适用刑罚所 必须遵守的共 同规则) 组成分则: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解决具体定罪量刑问题的 标准) 附则:2个内容1.修订后刑法施行日期 2.修订后刑法与以往单行法的关系、某些单行法的废 止/失效 结构:·条文、款(另起一行)、项((一)、(二))、前后中段/第一二三 段 ·“但书”表示的三种情况——对前段的补充、例外、限制 ·刑法解释:刑法解释按其效力分为三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高铭暄刑法总论重点笔记文件.doc

第一章刑法概说 ·概念: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 ·分类:广义与狭义、普通与特别。 ·性质: 1. 阶级性质:刑法的阶级本质有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 2. 法律性质:·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广泛。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刑法的强制性罪严厉。刑法直接与犯罪作斗争。 ·创制:1980 年1 月1 日施行。 ·完善:修订的刑法典 1.实现了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 2.贯彻了刑事法治原则和加强刑法保障功能。 3.立足本国国情与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修改特点: 1.及时回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对当前经济和社会领域中重要问题的刑 法规则。 2.确立了刑法修正案作为刑法修改方式的基本地位。(我国唯一刑法单 行法:《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制定刑法的根据:法律根据:宪法 实践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适当超前性) ·刑法保护: 1. 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护 3. 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我国人民民主性质决定) ·人身权利:与人身有关的各项权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犯罪是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犯罪中最严重的犯罪) ·民主权利:依法参加国家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 4. 维护社会秩序。 ·体系:概念: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三个部分 总则: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认定犯罪、确定责任和适用刑罚所必须遵守的共 同规则) 组成分则: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解决具体定罪量刑问题的标准) 附则:2 个内容 1.修订后刑法施行日期 2.修订后刑法与以往单行法的关系、某些单行法的废止/失效 结构:·条文、款(另起一行)、项((一)、(二))、前后中段/第一二三段 ·“但书”表示的三种情况——对前段的补充、例外、限制 ·刑法解释:刑法解释按其效力分为三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1. 立法解释:最高立法机关解释——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X 全国人大) 区分“刑法立法解释”:对刑法典规定的某些内容予以阐明 “刑法修正案”:补充修改 2. 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解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3. 学理解释: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专家学者从学理上解释 ·刑法解释方法:分为两大类: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 文理解释:对法律条文的字义,包括单词、概念、术语,从文理上解释。 2. 论理解释: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解释

高铭暄《刑法学》第9版教材配套题库

高铭暄《刑法学》第9版教材配套题库 高铭暄《刑法学》(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四、案例分析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绪言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五章犯罪客体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 第七章犯罪主体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九章正当行为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 第十四章刑罚概说 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十六章刑罚的裁量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制度 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十九章刑罚的消灭 第二十章刑法各论概述 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二十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二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十五章侵犯财产罪 第二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二十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二十八章贪污贿赂罪 第二十九章渎职罪 第三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罪刑法定原则[浙江财大2019年研;广东财大2016年研;武大2013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概括来说,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犯罪客体[山东大学2018年研;广东财大2018年研;武大20 14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西北政法2006年研] 答: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行为之所以构成犯罪,首先就在于侵犯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侵犯的社会关系越重要,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类或三个层次: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客体是三个不同

高铭暄《刑法学》(第5版)章节题库(上编 刑法总论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圣才出品】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概念题 1.行为犯(人大2010年研;南师大2008年研) 答:行为犯是指危害行为符合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着手实施并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区分行为犯的既遂和未遂,要以上述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为标准,而不是以某种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为标准。在司法实践中,行为犯有时也会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但是,这种结果并不是犯罪客观方面所必须具备的结果,而是构成行为犯之外的加重结果或者加重情节。 2.危险犯(上海海事大学2014年研;东财2011年研) 答:危险犯是指与实害犯相对应的,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刑法》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有多个条文规定了危险犯,如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等,都是典型的危险犯,它们都是因为使用的犯罪方法特别危险或者侵害的对象特殊而受到刑罚处罚。 3.抽象危险犯(人大2007年研) 答:抽象危险犯是指危险状态在法律上一般不作具体性规定,而是立法者根据一定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即足以招致某种危险而预先设定的。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一定的行为,不论其是否发生了具体的危险都可以认为有侵害法益的危险而构成犯罪。

由此可见,抽象危险犯的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刑法》中的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都属于抽象危险犯。 二、简答题 1.简述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 答: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按其停止下来时犯罪是否已经完成为标准,可以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的既遂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在中途停止下来而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居于中途而停止下来,犯罪未进行到终点,行为人没有完成犯罪的情形。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这一类型中,又可以根据犯罪停止下来的原因或其距离犯罪完成的远近等情况的不同,进一步再区分为犯罪的预备形态、未遂形态和中止形态。 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形态,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共同特征,即它们都是犯罪的停止状态,是故意犯罪过程中不再发展而固定下来的相对静止的不同结局,它们之间是一种彼此独立存在的关系,而不可能相互转化,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再前进为未遂形态,未完成形态不可能再转化为完成形态,完成形态即既遂更不可能再逆向转化为未完成形态。 明确故意犯罪的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的这一重要属性,是准确把握其性质并正确理解和解决其定罪量刑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正确阐明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与故意犯罪的发展过程和阶段之间关系的需要。

高铭暄刑法总论重点笔记教学内容

高铭暄刑法总论重点 笔记

第一章刑法概说 ·概念: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 ·分类:广义与狭义、普通与特别。 ·性质:1. 阶级性质:刑法的阶级本质有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 2. 法律性质:·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广泛。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 ·刑法的强制性罪严厉。刑法直接与犯罪作斗争。 ·创制:1980年1月1日施行。 ·完善:修订的刑法典 1.实现了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 2.贯彻了刑事法治原则和加强刑法保障功能。 3.立足本国国情与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修改特点:1.及时回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对当前经济和社会领域中 重要问题的刑法规则。 2.确立了刑法修正案作为刑法修改方式的基本地位。(我国唯一刑法 单行法:《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 罪的决定》) ·制定刑法的根据:法律根据:宪法 实践根据: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适 当超前性) ·刑法保护:1. 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护 3. 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我国人民民主性质决定)·人身权利:与人身有关的各项权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犯罪是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犯罪中最严重的犯罪) ·民主权利:依法参加国家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 4. 维护社会秩序。 ·体系:概念: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三个部分 总则: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认定犯罪、确定责任和适用刑罚所必须 遵守的共 同规则) 组成分则: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解决具体定罪量刑问题的标 准) 附则:2个内容1.修订后刑法施行日期 2.修订后刑法与以往单行法的关系、某些单行法的废止/失效 结构:·条文、款(另起一行)、项((一)、(二))、前后中段/第一二三段·“但书”表示的三种情况——对前段的补充、例外、限制 ·刑法解释:刑法解释按其效力分为三种: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1. 立法解释:最高立法机关解释——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X全国人大) 区分“刑法立法解释”:对刑法典规定的某些内容予以阐明 “刑法修正案”:补充修改 2. 司法解释:最高司法机关解释: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高铭暄 马克昌《刑法学》第四版 要点笔记

刑法学要点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一、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思想渊源:1215《大宪章》;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各国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原则。 理论基础:1、自然法思想;2、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3、卢梭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论 传统内容:1、排斥习惯法;2、排斥绝对不定期刑;3、禁止有罪类推;4、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现代内容:1、适当性(刑法只处罚应处罚的犯罪;禁止适用残酷的非常刑罚);2、明确性 二、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 97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并禁止类推。第3条。 1、实现了犯罪和刑罚的法定化。 2、取消了79刑法的类推制度 3、重申了79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上的从旧兼从轻 4、分则的罪名相当完备 5、具体犯罪的罪状以及更重犯罪的法定刑设置方面,增强了法条的可操作性。 三、司法适用 1、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 2、正确进行司法解释 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一、含义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犯罪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职业性质、财产状况、政治面貌、才能业绩如何,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一律平等地适用刑法,依法定罪、量刑和行刑,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具体体现 (一)定罪上一律平等

(二)量刑上一律平等 (三)行刑上一律平等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含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法院也应判处其相应轻重的刑罚,做到重罪重刑,轻罪轻刑,罪刑相称,罚当其罪;在分析罪重罪轻和刑事责任大小时,不仅要看犯罪的客观社会危害性,而且要结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把握罪行和犯罪各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社会危害程度,从而确定其形式责任程度,适用相应轻重的刑罚。 犯罪和刑罚之间通过刑事责任这个中介来调节;把刑罚个别化包含在内的。 是从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发展而来的。 二、立法体现 (一)确立了科学严密的刑罚体系 (二)规定了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 (三)设置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 三、司法适用 (一)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量刑和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倾向,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 (三)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实现执法中的平衡和协调统一。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概念和原则 刑法的空间效力,就是指刑法对地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1、属地原则 2、属人原则 3、保护原则 4、普遍原则 孤立看起来,都有它的正确性,也有其局限性。 现代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其他原则。

高铭暄《刑法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刑法总论—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 1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刑事责任概述 1.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1)刑事责任,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2)刑事责任的特征 ①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规定的一种负担。 ②刑事责任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 ③刑事责任以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为内容。 ④刑事责任只能由犯罪人来承担。 ⑤刑事责任由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强制犯罪人承担。

2.刑事责任的地位和功能 (1)刑事责任的地位 ①刑事责任在刑法中的地位。按照现行刑法,刑事责任是与犯罪和刑罚同样重要的范畴,但它在刑法中的地位在刑法总则的结构上并未得到应有的反映。 ②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主要有“基础理论说”、“罪、责平行说”和“罪、责、刑平行说”三种观点。本书采“罪、责、刑平行说”,认为刑事责任是联结犯罪与刑罚的纽带:a.刑事责任与犯罪的关系是:二者在量与质上均具有一致性;b.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是:刑事责任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 (2)刑事责任的功能 刑事责任的功能,是指刑事责任在制定刑法和处理犯罪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两方面加以考察: ①从刑事立法看,刑事责任是衡量行为是否规定为犯罪和如何规定刑罚的依据。 ②从刑事司法看,刑事责任是决定是否适用刑罚和如何适用刑罚的标准。 a.刑事责任是决定适用刑罚的前提。 b.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判处刑罚轻重的标准。 二、刑事责任的根据 1.刑事责任根据的含义 刑事责任的根据,是指国家基于何种前提、基础或决定因素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犯罪人基于何种前提、基础或决定因素承担刑事责任。 2.刑事责任根据学说述略 (1)犯罪构成唯一根据说。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

高铭暄刑法总论重点笔记

高铭暄刑法总论重 点笔记

第一章刑法概说 ·概念: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 ·分类:广义与狭义、普通与特别。 ·性质:1. 阶级性质:刑法的阶级本质有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 2. 法律性质:·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广泛。刑法是其它部门法的保护法。 ·刑法的强制性罪严厉。刑法直接与犯罪作斗争。 ·创制:1980年1月1日施行。 ·完善:修订的刑法典 1.实现了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 2.贯彻了刑事法治原则和加强刑法保障功能。 3.立足本国国情与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相结合。 修改特点:1.及时回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对当前经济 和社会领域中重要问题的刑法规则。 2.确立了刑法修正案作为刑法修改方式的基 本地位。(中国唯一刑法单行法:《关于 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 的决定》) ·制定刑法的根据:法律根据:宪法 实践根据:中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 际情况(适当超前性)

·刑法保护:1. 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一定社会 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 和) =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保护 3. 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中国人民民主性质决定) ·人身权利:与人身有关的各项权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 犯罪是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犯罪中最严重的犯罪)·民主权利:依法参加国家管理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 4. 维护社会秩序。 ·体系:概念: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三个部分 总则: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认定犯罪、确定责任和适用刑罚所必须遵守的共 同规则) 组成分则: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解决具体定 罪量刑问题的标准) 附则:2个内容1.修订后刑法施行日期 2.修订后刑法与以往单行法的关系、某 些单行法的废止/失效

高铭暄《刑法学》(第7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一章 刑法概说【圣才出品】

上编刑法总论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概念题 1.刑法(人大2007年研) 答: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2.单行刑法(中山大学2013年研) 答:单行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进行部分补充、修改或废除部分刑法规定的单行规范性法律文件。1979年旧刑法实施之后、1997年新刑法实施之前,立法机关一共颁布过二十四个单行刑法。新刑法实施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一个单行刑法,即《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3.论理解释(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论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论理解释又分为当然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事物属性和形式逻辑,将该事项当然包含在该规范适用范围之内的解释。扩张解释是根

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限制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作狭于字面意思的解释。 4.当然解释(武大2004年研) 答: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规范目的、事物属性和形式逻辑,将该事项当然包含在该规范适用范围之内的解释。如刑法典第50条第1款前段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据此,没有满2年的不得减为无期徒刑。 二、简答题 1.简述刑法的任务。 答:我国《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我国刑法的任务包括惩罚和保护两个方面:惩罚犯罪是手段,保护人民是目的。通过用刑罚同犯罪作斗争,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又必须正确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具体说,刑法的保护方面的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

中山大学法学专业(高铭暄版刑法学)考研笔记(六)、参考书及考研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法学专业(高铭暄版刑法学)考研笔记(六)、参考书及考研 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7.20) 刑法学要点 第九章正当行为 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 一、概念 正当行为,是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既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特征: 1、形式上具备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 2、实质上不符合该种犯罪的构成特征,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 二、种类 我国明文规定只有两种。 理论上:1、正当防卫2、紧急避险3、这就行为4、正当业务行为(医疗、竞技)5、履行职务行为(依法实施的;执行命令的)6、基于权利人承诺或自愿的损害(明示;推定)7、法令行为。 三、意义 1、有利于理解犯罪的本质特征,更好的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2、有利于保障公民充分刑事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有利于鼓舞人民群众积极地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培养广大公民顾全大局意识。 第二节正当防卫 一、概念、意义 (一)概念: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把握以下几点: 1、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2、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正当、合法行为。 3、除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伤亡而不超过必要限度外,一般情况下对不法侵害则的损害都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二)意义 1、及时有效的保障国家、公共的、公民本人的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有效威慑犯罪分子,从而减少犯罪行为。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条件 (一)防卫意图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1、正当防卫意图的内容:是指防卫人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有明确的认识,壁挂希望以防卫手段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心理状态。

高铭暄《刑法学》(第5版)章节题库(上编 刑法总论 第五章 犯罪客体)【圣才出品】

第五章犯罪客体 一、概念题 1.犯罪客体(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研;武大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西北政法2006年研;人大2005年研;上海大学2005年研) 答: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之一。行为之所以构成犯罪,首先就在于侵犯了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侵犯的社会关系越重要,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类或三个层次: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类客体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它们之间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类客体是在直接客体基础上的分类和概括,而一般客体又是对一切犯罪客体的抽象和概括。 2.犯罪对象(西南科技大学2014年研;武大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人大2006年研) 答: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犯罪对象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的特征。犯罪对象的基本含义为:①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②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③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 二、简答题 犯罪客体为什么应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 答:犯罪客体应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原因如下: (1)一个行为不侵犯任何合法权益,就意味着不危害社会,也就不构成犯罪。

(2)犯罪客体有其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独立存在的意义,试图以犯罪对象取代犯罪客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犯罪客体要件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做不到这一点,而且并非所有犯罪都存在犯罪对象,这就注定了犯罪对象不可能成为一切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要件。 (3)犯罪客体也不宜置于犯罪概念中探讨,犯罪概念研究的是犯罪的本质问题,犯罪客体虽然与犯罪本质有着紧密联系,但与犯罪本质相比,犯罪客体属于下一个层次上的范畴,它只是用来揭示犯罪本质的。在这一点上,犯罪客体的功能与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以及犯罪主体的功能并无不同。 (4)虽然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三方面的犯罪构成要件都从不同角度对犯罪客体进行说明,但这并不妨碍犯罪客体成为犯罪的一个独立要件。若离开犯罪客体,只剩下其他要件,将给我们揭示个罪的性质增添很大麻烦。 (5)事实上,在探讨具体犯罪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该罪所侵犯的权益,即最终还是要归结到犯罪客体上来。既然如此,完全可以而且应当直接将犯罪客体作为一个犯罪构成要件确定下来。 三、论述题 1.论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中山大学2009年研) 答:(1)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概念 ①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②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2)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 ①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具体社会关

高铭暄《刑法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刑法各论—贪污贿赂罪)

第二十八章贪污贿赂罪 2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贪污贿赂罪概述

1.贪污贿赂罪的概念 贪污贿赂罪,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实施的贪污、受贿等侵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以及其他人员或单位实施的与受贿具有对向性或撮合性的情节严重的行为。 2.贪污贿赂罪的构成特征 (1)贪污贿赂罪的侵犯客体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 (2)贪污贿赂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害国家廉政建设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 (3)贪污贿赂罪主体,绝大多数是特殊主体。 (4)贪污贿赂罪的主观方面均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类犯罪。 二、贪污贿赂罪分述 1.贪污罪 (1)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典第382条第2款的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其构成要件为: ①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本罪既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公共财产是指:a.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用于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b.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a.侵吞财物,是指行为人将自己管理或经手的公共财物非法转归自己或他人所有的行为。概括起来侵吞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将自己管理或经手的公共财物加以隐匿、扣留,

高铭暄《刑法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刑法总论—犯罪客体)

第五章犯罪客体 5.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犯罪客体概述 1.犯罪客体的概念 (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2)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物质关系(经济基础)和思想关系(上层建筑)。 ①社会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为犯罪所侵害的、受我国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仅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②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所有重要的社会关系都受到我国刑法的保护,但这些社会关系

只有受到危害行为的危害时,才能称之为犯罪客体。 2.我国刑法对犯罪客体的规定方式 (1)有的条文明确揭示犯罪客体。 (2)有的条文指出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通过物质表现表明犯罪客体。 (3)有的条文指出被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主体,通过对被侵犯的社会关系主体特征的揭示,表明其所侵犯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即该罪客体。 (4)有的条文指出对某种法规的违反,某种法规本身并不是犯罪客体,而法规所调整和保护的特定社会关系,则是具体犯罪的客体。 (5)有的条文通过对行为具体表现形式的描述表明某一犯罪客体。 3.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 包括:(1)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2)有助于准确定罪;(3)有助于正确量刑。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 1.犯罪的一般客体 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犯罪的一般客体反映了一切犯罪客体的共性,它是刑法所保护客体的最高层次。因此,是研究犯罪基本特征、一般属性的依据,也是研究其他层次犯罪客体的起点和基础。 2.犯罪的同类客体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划分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根据犯罪行为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不同进行。作为同一类客体的社会关系,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 3.犯罪的直接客体

高铭暄《刑法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刑法总论—罪数形态)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1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罪数判断标准 1.研究罪数形态的任务和意义 罪数,是指犯罪的单复或个数,在刑法理论上指一罪与数罪。罪数形态,是指表现为一罪或数罪的各种类型化的犯罪形态。 (1)任务 包括:①探讨确定罪数的科学标准;②揭示一罪与数罪的区分;③阐明各种罪数形态的

构成要件和本质属性即实际罪数;④确定适用于各种不同罪数形态的处理原则。 (2)意义 包括:①有助于刑事审判活动中准确定罪;②正确适用刑罚的重要条件;③关系到我国刑法中一些重要制度的适用;④有利于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 2.罪数判断标准的学说评析 罪数判断标准,是指判断罪数是一罪还是数罪的依据。 (1)行为标准说 犯罪的本质是行为,没有行为就无所谓犯罪,所以判断罪数是一罪还是数罪,自然应当以行为的个数为标准。此学说片面地以行为一个要件为标准,不可能将一罪与数罪区别开来。 (2)法益标准说 犯罪的本质是对法益的侵害,不侵害法益的行为就不可能构成犯罪,所以判断罪数是一罪还是数罪应以侵害法益或者犯罪结果的个数为标准。其不妥之处是无视了行为及其构成要件等成立犯罪不可或缺的因素。 (3)犯意标准说 犯罪是行为人主观上犯罪意思的外部表现,行为只是行为人犯罪意思或主观恶性的表征,所以判断罪数是一罪还是数罪应以犯罪意思为标准。此学说完全忽视了犯罪的客观方面。 (4)构成要件标准说 犯罪首先以构成要件符合性为标准才能成立,行为不具备构成要件符合性就不可能构成犯罪,所以判断罪数是一罪还是数罪只能以构成要件为标准。但以构成要件为标准不能准确地将一罪与数罪加以区分。 3.犯罪构成标准说的科学性 (1)我国的犯罪构成标准说认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主客观要件的统一,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