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意电梯小机房乘客电梯技术规格

快意电梯小机房乘客电梯技术规格

快意电梯小机房乘客电梯技术规格
快意电梯小机房乘客电梯技术规格

1 载重(

RE-OP 10

BG 22

FFS 34

FO 45

LCDHI 56

电梯机房规范

膂电梯机房规范 虿1、电梯机房环境应清理干净,机房门窗应防风雨,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通向机房的通道应畅通,安全,机房内不应有与电梯无关的其他设备; 衿2、机房电源板及电源开关应符合规范要求,安装位置合理,牢固,标记完善,机房线槽敷设应合理,规范; 羇3、动力线与控制线隔离敷设,拐角处加忖垫; 薃4、机房通风良好,机房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40度之间,机房应设有固定试电气照明,地板表面上的照明度不小于200LX; 莁5、机房内应有紧急求援装置及其说明书; 蚈6、电梯井道与机房间的孔洞,引机绳平层标记,电梯运行方向标记等应符合规范要求; 肇7、机房控制柜安装正确,控制柜安装正确,控制柜内走线合理,美观.; 羄8、机房内应有必需的消防设备。 ? 蝿电梯机房的一般要求

莇1、每台电梯应单设有一个切断该电梯的主电源开关,该开关位置应能从机房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各台电梯主电源开关应易于识别。其容量应能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膇???a.轿厢照明和通风; 膁???b.机房和滑轮间照明; 蒁??c.机房内电源插座; 膆??d.轿顶与底坑的电源插座; 膆??e.电梯井道照明; 薂??f.报警装置。 罿?2、每台电梯应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电梯运行中断相也应起保护作用。 腿?3、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离敷设,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电线,除36V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且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MCA型小机房客梯介绍

MCA型小机房客梯介绍 MCA电梯是根据“乐享绿色未来(Enjoy Green Future)”的设计理念,以日立崭新的全球CA技术平台为基础,汇聚日立全球先进技术,由日本日立开发设计,并由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揉合了独特的中国元素而成。在控制系统、速度调节、能耗工程、人文设计、装饰风格等五大方面全方位突破,真正做到了“先进(Advanced)”、“优雅(Beautiful)”、“贴心(Careful)”、“灵巧(Dexterous)”和“高效(Efficient)”的完美融合。 一、全面的控制技术概 日立电梯一直从“技术的日立”精髓出发,MCA电梯在日本日立强大的技术支持下,大至系统、管理,小至速度、通讯,整个系统萃集各项尖端控制技术。 1. 先进的CA09控制系统 1-1 纯正的日本日立血统 MCA电梯采用日本日立开发设计的主控系统,以日立全球“CA控制系统”技术平台为基础,汇聚日立先进技术,秉承了“技术的日立”一贯的设计精髓。 1-2 双32位统合主控系统 双32位统合微机处理器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一方面,运行速度更快出色的数字化处理能力及运行效率最大程度提升了电梯的节能效果;另一方面,高性能的矢量控制电梯专用变频微机输出电压波形媲美正弦波,处理速度、控制精度及 2. 可靠 的高频 脉冲变 压器通 讯 采用日立电梯全球独家高频脉冲变压器串行通讯技术,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电信、军事通讯等特殊要求行业。通讯信号工业级物理隔离信号,抗干扰性强,可靠性

二、卓越的能效理念日立电梯一向致力于追寻解决时效控制的最佳方式,MCA电梯无疑为时间效率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MCA电梯将能量再生技术与永磁同步技术融会贯能,以节能高效理念诠释差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共生。 1. 永磁同步曳引机 1-1 永磁同步技术更环保 日立MCA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由于取消了齿轮减速机构,也就没有了齿轮箱的噪声和相应的机械振动,并且使整个电梯系统的能耗大大降低,减少对环境的噪音污染;同时,由于彻底解决了主机漏油的烦恼,从而彻底解除了油污对环境的污染。 1-2 主机专利防脱磁钢设计 磁钢(永磁体)是永磁同步主机中的核心材料,为防止磁钢的脱落,日立MCA 采用了专利设计:永磁体固定采用特殊的压紧装置将磁钢定位。杜绝了一般的永磁同步主机直接把磁钢直接粘贴在转子上,存在磁钢脱落导致电机损坏的危险情况。 1-3 主机IP41防护等级 IP防护等级,指防尘防水的等级。一般由两个数字组成,数字越大表示防护 等级越高。MCA电梯采用的永磁同步电机,防护等级高达IP41,可有效防异 物防水;如果电梯采用防护等级低的电机,在如春夏季多雨期或海边环境湿 度稍大的地方,就可能会出现故障、甚至烧电机的情况。 1-4 主机F级绝缘等级 日立永磁同步主机绝缘等级为真正的F级,所有绝缘材料(包括电线、绝缘薄膜、阻燃型高强度层压玻璃布板等)均严格采用F级绝缘材料,同时电机绕组整体采用真空浸(漆)烘工艺,以确保电机不会出现虚接触情况,使整个线圈绕组包括线圈接驳线头都达到F级的绝缘等级,保证主机可承受最高155℃工作温度。 1-5 主机低温升,安全稳定寿命长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来说,温升是对电机磁性一个影响因素之一,电机温升过高,会导致电机失磁,这种失磁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因此日立电梯在温度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控制设计,令电机温升大大低于其它永磁同步电机的温升:由于电机温升低,令电机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同时也避免了电梯因为电机过热而出现故障, 1-6 主机转矩脉动<1%,运行更舒适 转矩脉动是衡量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设计技术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由于永磁同步曳引机直接驱动轿厢,转矩脉动的大小直接影响轿厢运行的舒适性。日立 日立MCA主机转矩脉动指标一般电机转矩脉动指标 按日立企业标准小于1% 设计;行业内一般按2%~3%设计 日立MCA主机温升指标国标GB要求 70%的负载下,持续通电运行至热平衡,温升值小于105K。额定负载,40%时间间歇运行至热平衡,温升值小于115K; 概

电梯技术要求

电梯技术要求 一、基本技术要求 1、运行速度:依据会议纪要 2、噪声:运行时轿厢内噪声≤55dB 开关门噪声≤65dB 机房噪声≤70B 3、起、制动及运行时应舒适,无抖动、冲击感觉,运行曲线应平滑,运行效率高。 4、厅轿门关闭连锁打开瞬间至电梯启动瞬间的间隔时间应<0.3 秒。 5、电梯运行时,垂直方向震动加速≤20cm/s2和水平方向的震动加速分别≤ 15cm/s2。 6、层门形式为自动中分门,门机应采用交流变频控制。 7、门运行效率:开、关门时间应可调整,并采用提前开门方式。开、关门时间分别为:中分门当开门宽度为800mm 时,开门时间≤3 秒,关门时间≤3 秒。 8、轿厢内净尺寸:按标准设置 9、电源:交流三相380V、50HZ、TN-S 交流单相220V、50HZ 电压波动范围±7% 10、信号指示装置要求: 轿厢信号装置操纵箱设在轿厢右前壁,设有数字式楼层指示器和上下行箭头,显示电梯位置及运行方向,还应设有其他必要的装置如楼层登记及显示钮,控制按钮为微动式或触摸式。 层门信号装置电梯各层控制按钮为微动式或触摸式; 显示楼层数字、运行方向。信号指示装置的布置方式及装饰要求美观、新颖、具体的式样由投标商投标时提供样本供选择。 11、控制系统要求 a:调频调压调速VVVF采用高质量可靠性产品; b:绝缘电阻值满足国标要求 c:控制柜应具有故障显示功能,主要部件采用高质量可靠性产品。

12、拖动系统要求: 采用变频变压调速拖动系统,无齿轮曳引方式,永磁式同步电动机(PMSM技术); a:电机具备过热过载保护功能,运行平稳,运行噪声《78dB; b:曳引机制动应可靠,在电梯整机上、下行时,平衡系数为0.45~0.5,轿厢内加上150%额定载重量,历时10min,制动轮与制动闸瓦间应无打滑现象, c:曳引机箱体分割面、窥视盖等处应紧密连接,不允许渗漏油。 13、门机系统要求:采用交流变频变压调速系统。 14、安全、可靠系统 a:限速器----操纵轿厢安全钳装置的限速器的动作速度不应低于电梯额定速度的115% b:安全钳装置----轿厢应装有仅能在下行时动作的安全钳装置。在达到限速器动作时,或在悬挂装置断裂的情况下,安全钳装置能夹紧导轨而使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制停并保持静止状态,轿厢安全钳应装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在安全钳动作之前或同时切断电动机供电电源。 c:缓冲器----采用蓄电能型缓冲器。 d:极限开关----当电梯超越上、下极限工作位置并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极限开关应起作用。 e:对重----如对重装有对重块,应防止他们移位。 f:钢丝绳----制绳用钢丝应符合GB8904-88《电梯钢丝绳用纲丝》的规定。 g:层门与轿厢门电气连锁装置----当层门或轿厢门没有关闭时,操作运行按扭,电梯应不能运行。电梯运行时,将层门或轿厢门打开,电梯应停止运行。当轿厢不在本层,开启的层门在外力消失后应自行关闭。 h:紧急操作装置----停电或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有轿厢慢速移动的措施。 i:停止保护装置----机房、轿顶、底坑应装有停止保护开关。 j:整机可靠性----电梯起制动运行60000次中失效(故障)次数不应超过5次且每次修复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 k:控制柜可靠性----被驱动与控制的电梯起制动运行60000次中,控制柜失效(故障)次数不应超过2次。 15、电梯机房、井道、底坑设置见设计图纸,设备数量及停层详见招标清单。

上海三菱小机房电梯LEHY-Ⅱ、ELENESSA 系列无机房电梯

2.1投标产品(LEHY-Ⅱ)简介 LEHY-II系列电梯是上海三菱自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小机房电梯。LEHY-II系列小机房电梯继承了传统有机房电梯的优点,又吸纳了无机房电梯的长处,同时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是上海三菱献给电梯市场的又一倾心之作。 LEHY-II系列小机房电梯已于2004年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其蕴涵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谈到小机房电梯,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现有市场上大量存在的传统有机房电梯,还有最近几年新出现的无机房电梯。传统的有机房电梯机房宽敞,对维修、救援带来方便,因而大量占有市场。新出现的无机房电梯结构紧凑,对建筑物的外观影响达到最小,因而在市场上开始占有少量的份额。而小机房电梯,既继承了有机房电梯的优点,又吸纳了无机房电梯的许多长处。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内,小机房电梯完全有可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为了满足市场对小机房电梯日益增长的需求,上海三菱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开发完善产品结构。新一代的小机房电梯 LEHY-II系列电梯,提供了载重量从630~1350kg,速度从1~2.5m/s的丰富选择。其特点如下: 1.LEHY-II系列电梯与传统的有机房电梯相比,土建布置紧凑,不但井道面积缩小,机房 面积更是大幅度减小,使机房与井道一样大;顶层高度和机房高度的降低,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电梯机房对建筑物外观的影响。钢丝绳曳引比采用2:1绕法,曳引机布置在机房的左(右)侧,在曳引机的右(左)侧,就能腾出足够多的空间放置控制屏,这样就能留出足够的维修作业空间。 2.LEHY-II系列电梯与无机房电梯相比,曳引机、控制柜、限速器等部件都放在机房里, 加上总体布置合理,维修空间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因而这些部件的维修显得很方便; 拥有专利技术的“手动盘车救援”装置,不仅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更完美地解决了目前业内倍感棘手的永磁同步(PM)无齿轮曳引机“手动盘车救援”的难题。也就是说,LEHY-II系列电梯继承了传统有机房电梯维修和救援方便的优点。另外,在顶层高度、机房高度对于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的影响方面, LEHY-II系列电梯也具有较大优势。 3.LEHY-II系列电梯采用PM曳引机(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无齿轮曳引机),其主要特点如 下: 1)上海三菱的永磁同步电机采用永久磁铁代替励磁绕组,由于磁通固有,因此不再需要 励磁电流,建立转矩平衡仅需数十毫秒,使系统响应时间更快,实现了高效率。由于无励磁电流,实现了低损耗。提高系统效率约30%~50%。(以1050kg,1.75m/s为例,

电梯技术要求

技术分册 一、总则 本技术规格书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设备/材料的规格和技术要求。投标人所提供的设备应符合本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1. 采用的标准 设备应按本技术规格书规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若在设计和制造中应用的某项标准或规范在按本技术规格书中没有规定,则投标人应详细说明其所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并提供该标准或规范的完整原件给招标人,国内标准应提供中文文本,国外标准应提供中、英文文本。只有当其采用的标准和规范是国际公认的、惯用的且等于或优于本技术规格书的要求时,此标准或规范才可能被接受。必须符合中国国家电梯标准GB7588、GB/T10058、GB10060、GB50182及相关现行规范标准。 投标人应详细列出所采用的上述标准和规范的名称、编号及版本号,这些标准和规范应是招标时已颁布实施的最新有效版本。 2.投标范围 2.1投标人须提供设备清单上标段内列明的全部设备及附件、内容包括电梯设计、制造、运输、交货、储存保管、安装、调试、试运行、检验与测试、操作维修人员培训、备品备件、随机资料、售后服务、维护保养,并负责通过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等。 2.2投标人提供的设备应根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制造,必须是在其过去承接的工程中使用过的技术成熟可靠的,质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全新产品,不允许使用未成熟的或新研制开发的产品。做到:结构合理,可靠性高,能

耗低,噪音低,不污染环境,操作及维护保养简便。本技术规格与要求(技术规格书)仅提供本项目所需机组主要的亦即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对机组设计制造所需的全部技术要求进行完整、详细的描述,投标人应以本技术规格书为基本条件,负责机组的设计,提供满足本技术规格书和有关标准规范的成熟产品。 2.3投标人应对投标内容所涉及的技术专利承担责任,并负责保护招标人的利益不受任何损害。一切由于文字、商标和技术专利侵权引起的法律裁决、诉讼和有关费用均与招标人无关。 2.4投标人必须对本技术标书提出的技术要求逐项做出实质性的应答,如有偏离应将偏离情况填入“技术规格偏离表”。 2.5投标人须提供产品的中文版样本。 2.6投标人须说明其在设备及系统的生产集成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元器件、设备等的名称及制造厂家,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说明书。 3. 附件、备件和消耗品 3.1投标人须提供保证正常运转所必需的附件、备件、工具和消耗品包括必须的附件、操作手册等,并在投标书中列出清单,提供名称、用途和制造厂,其价格含在总价中。 3.2投标人还须保证,在保修期满后终身以优惠价格供应维持设备正常运转所必需的附件、备件、工具和消耗品等。 4.检验与测试 4.1中标人的检验部门在制造过程中和完工后,应按本标书中所提出的标准和规范,对设备进行各项具体的检验和试验,提出检验报告,并对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4.2法定(或授权)的检验机构将按国家有关法规或条例及本标书所采用的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

电扶梯对土建技术要求

自动扶梯、电梯、楼梯升降机初步设计 、自动扶梯 1.1设计应全面符合 GB16899-97《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 全规范》的要求,及该规范中对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的全部规定。 1.2自动扶梯的基本参数为:运行速度 0.65m/s ,倾斜角度30°,理论输送 能力:11700人/小时,设计取用最大运量 9600人/小时。 1.3自动扶梯外形尺寸、安装吊钩位置、受力负荷等主要结构参数见参考图 FT-01、FT-02、FT-03、FT-04。 1.4车站设计单位在验算紧急情况下乘客在规定的时间内疏散能力时, 优先 按全部扶梯停止作为固定楼梯计算。若疏散能力不足,则按以下原则计算:对 于地下车站,站内上行的自动扶梯可继续向上运转,出入口扶梯停止作为固定 楼梯。对于高架车站站内下行的自动扶梯可继续向下运转,出入口扶梯停止作 为固定楼梯。 1.5站台与站厅之间宜设上、下行扶梯,当站台至站厅提升高度H>12nfl 寸设 2台上行、1台下行扶梯。当出入口提升高度 H< 5.5m 时,设1台上行扶梯;当 5.5m v H < 12m 时,宜设上、下行扶梯各1台;当H>12mi 殳2台上行、1台下行 扶梯。 (“宜设”是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设,如条件不允许,请以工联单形式 反馈原因) 为确保自动扶梯的安全并达到正常设计寿命, 设有自动扶梯的出入口尽 量有盖。 自动扶梯穿过楼板处,沿洞口设置高度不小于 1200mm 的通透栏杆或透 时设三角警示牌,以保证乘客安全。 1.8自动扶梯的踏步面到顶部的建筑物吊顶面的垂直净空高度必须大于 2300mm 1.9扶梯下部机坑内不得积水。优先考虑自流排水,无自流排水条件时,自 动扶梯机坑外设集水井,机坑和集水井分开,中间用排水管相连,集水井警戒 水位标高应低于机坑底面标高 100mm 以上。 1.10自动扶梯桁架下是三角形空间的,则应设计成封闭式房间,其布置详 见参考图FT-01、FT-05、FT-06。如站内扶梯桁架下为斜坡,为节省空间,可参 考FT-02要求布置。对地下车站,出入口扶梯在桁架底部留有清扫维修通道, 通道踏面至自动扶梯底部1.6 1.7 明栏板。 洞口边缘或柱子边缘与自动扶梯扶手带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小于 500m

电梯机房安全管理规定(正式)

电梯机房安全管理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禁止在机房内吸烟; 2、禁止在机房内使用电热设备; 3、施工用火要申请,并提前采取各种防火措施; 4、机房要配备适当的灭火工具,灭火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5、外来人员进入机房,须经有关部门同意并进行登记;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机器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

7、定期检查机房设备,使之保持良好状态; 8、如果发现火情,要保持冷静,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同时积极组织灭火; 9、机房内应保持干燥,有良好的通排风、防尘、防有害气体、防潮、防鼠措施,并有充分的照明亮度; 10、定期清扫,保持清洁整齐,所有通道不得有障碍物,不准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要有消防措施; 11、机房不得用做与电梯无关的储存室,除维修保养所必需的工具物品、灭火器材和电梯备品备件外,不应存放其他物品; 12、机房所有门要加锁,门上应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的标志;

13、机房顶要有金属吊钩,注明最大允许负荷标志。 重庆巴渝苏宁电器有限公司 重庆物流基地物业服务部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无机房电梯与小机房电梯噪声防治

无机房及小机房电梯噪声防治的探讨 在绿色低碳经济深入社会各个领域的背景前提下,基于建筑环保、节能和最大限度的节省机房建筑面积、建筑投影高度的无机房电梯产品近年来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应用,成为小高层建中的市场的主流电梯产品,为越来越开发商作为建筑公共垂直交通的首选;然而,由于无机房电梯的主机等运动部件安装于井道内,若在建筑设计、结构及电梯安装时未能采取有效的振动隔离措施,往往造成较大的振动噪声影响至顶层相邻住户室内住户居住,一度成了困扰和影响开发商电梯型号选择的重要因素。为使无机房电梯产品技术不至于受到非专业原因和由于无机房电梯发展初期降噪防治方面技术和知识欠缺而对无机房产品 的推广造成影响。本文将结合我司多年从事电梯降噪实践工作案例和电梯降噪治理积累的经验,从声学及振动传递研究的角度浅显的分析一下小机房电梯与无机房电梯在噪声防治方面的优劣,以供电梯厂家及广大用户参考: 一、电梯噪声防治技术角度: 1、电梯运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的大小,关键在于电梯井道或机房主机承重墙的建 筑设计和电梯减振措施的有效实施。 以我们多年来电梯降噪治理案例的经验分析,电梯运行噪声主要是电梯运行振动通过井道墙体或机房承重墙体结构传递引起室内固体传声,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是电梯噪声防治的重要有效措施之一。在建筑设计阶段,若能建筑设计上实现井道墙体与住户墙体结构分离,对降低电梯运行噪声的影响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若设计上无法避免的,即只能通过后期的电梯减振措施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如我司开发的小机房电梯减振降噪治理专利技术及无机房电梯减振降噪系统专利技术(附送我司治理过的西子奥的斯电梯降噪案例图片)均能全面解决电梯运行噪声问题,治理后室内噪声可确保达到目前国家规范要求,室内基本上听不到电梯运行噪声。 2、有机房电梯与小机房电梯(未采取有效减振治理的电梯),从声学角度及噪声 源大小分析,其对顶层室内的影响差异不大。 综观国内各个品牌电梯,其实小机房电梯和无机房电梯都是采用同样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受力设计和结构也基本上差异不大,本身的性质区别不过是“无机房电梯是将

电梯机房土建技术要求

一、电梯xx: (1)井道上除了通风孔,层门开口,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以及井道与机房或与滑轮间之间配合电梯使用与安装的开口外应为全封闭的建筑物。 (2)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大于11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井道安全门的高度不得小于 1.8m,宽度不得小于 0.35m。 (3)井道应适当通风,除为电梯服务的房间外,井道不得用于其他房间的通风,且井道顶部应设置通风孔,其面积不得小于井道水平断面面积的1%。 (4)检修门、井道安全门及检修活板门均应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上述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将其关闭和锁住,而检修门与井道安全门在锁住的情形下也应能在不需要钥匙的情况下从井道内部将门打开。 (5)如果轿厢与对重之下确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井道底坑的底面至少应按5000N/m2载荷设计且必须将对重缓冲器安装在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或于对重上装设安全钳。 (6)电梯井道下部应设置底坑,除缓冲器底座、导轨座以及排水装置外,底坑的底部应光滑平整,不得作为积水坑使用。在导轨、缓冲器、栅栏等安装竣工后,底坑不得漏水渗水。且底坑地面应能承受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提供之反力。 (7)为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井道壁强度必须保证,任何一点皆能承受300N的力,另其内壁应平坦光滑,不得有突出物。 (8)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的电器照明装置,在井道最高和最低点 0.5m内各装一盏灯,并保证井道内照明至少为50lx。

(9)电梯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含暗管)。 (10)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运动部件之间应设置隔障,这种隔障应至少从底坑最低点 延升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 2.5m高度,宽度应能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 (11)井道四壁应是垂直的,井道尺寸允许偏差为 a.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 0~+25mm b.行程高度大于30m小于等于60m: 0~+35mm c.行程高度大于60m小于等于90m: 0~+50mm 二、电梯机房: (1)机房或滑轮间不应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也不应设置非电梯用的线槽、电缆或装置。 (2)机房应有足够的尺寸,以允许人员安全和容易地对有关设备进行作业,尤其对电器设备的作业。 (3)机房应适当通风,从建筑物其他处抽出的陈腐空气不得直接排入机房。 (4)机房应设有永久性的电器照明,地面上的照度不应小于200lx。在机房内靠近入口的适当高度应设有一个开关,控制机房照明。 (5)机房内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

电梯土建技术要求

电梯土建技术要求 机房 1.机房的温度应保持在5oC-40oC之间;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25oC时);介质中无爆炸危险,无足以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尘埃; 2.供电电压波动应在±7%范围内。 3.机房地板能承受6865Pa的压力;机房地板应采用防滑材料; 4.机房地面应平整,门窗应防风雨,机房入口楼梯或爬梯应设扶手,通向机房的通道应畅通,机房门应加锁。门的外侧应设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的标志; 5.机房通往井道的钢丝绳孔单边间隙应为20~40mm,孔洞四周应砌筑高50mm,宽度 50mm的防水台; 6.当机房地面包括几个不同高度,并且差大于0.5m时,应设置楼梯或台阶和护栏; 7.当机房地面有任何深度大于0.5m,宽度小于0.5m的凹坑或任何槽坑时,均应盖住; 8.当建筑物的功能有要求时,机房的墙壁、地板和房顶应能大量吸收电梯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9.机房必须装设通风装置,从建筑物其它部分抽出的陈腐空气不得排入机房; 10.承重梁和吊钩上必须标出最大允许载荷; 11.每台电梯应设置独立的主电源控制开关,其容量可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最大电流, 但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a、轿厢照明和通风;b、轿顶电源插座;c、机房和隔音层照明;d、机房内电源插座;e、电梯井道照明f、报警装置; 12.动力电源和照明电源应分开并送至机房距地面1.3~1.5m的墙上,如几台电梯共用同一机房,各台电梯的主电源开关的操纵机构应易于识别;

13.机房应设有固定式电气照明,地板表面上的照度应不小于200Lx,机房内靠近入口的适当高度应设有一个控制机房照明的开关; 14.机房应设有一个或几个电源插座,其电源应取自动力电源分离出来的线路,这些插座是2P+PE型250V; 15.动力电源和照明电源应分开,并都送至机房门旁的墙上, 16.零线和接地线必须始终分开; 17.通往机房的通道和楼梯应有充分的照明,需使用楼梯运送主机时,应能承 受主机的重量,并能方便的通过.此时,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200mm,坡度不应大于45o。 18.用户需设立救援值班室,并每台铺设通往机房的一根6芯电缆(推荐使用屏蔽/两两双绞线),每芯至少0.75平方毫米。 井道 1.每一台电梯的井道均应由无孔的墙、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起来. 只允许有下述开口: a、层门开口; b、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 c、火灾情况下,排除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 d、通风孔; e、井道与机房之间的永久性开口。 2.井道的墙、底面和顶板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应用坚固、非易燃的材料制造,而这种材料本身不助长灰尘产生; 3.当相邻两地坎之间的距离超过11米时,其间应设置安全门,以确保相邻两地坎之间的距离小于11米;

电梯轿厢和机房安全规范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29758 电梯轿厢和机房安全规范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电梯轿厢和机房安全规范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电梯轿厢安全规范 (—)在电梯轿厢内显著位置向电梯乘客明示有效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二)在电梯轿厢内或出入口处等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我局免费分发《乘坐电梯安全友情提示》); (三)在电梯显著位置标明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名称及其急修、投诉电话(由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制作张贴)。 二、电梯机房安全规范 (一)电梯机房必须设置“机房重地、闲人免进”

的告示语,并有人员进出入登?记手续,机房钥匙由专人保管。 (二)机房内显著位置处应当张贴以下工作指南(由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制作张贴): 1、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维修保养周期计划表 2、电梯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3、制动器手动松闸扳手使用规则 4、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操作规程 (三)机房应在显著位置处摆放制动器手动松闸装置,并以红漆等醒目方式标明摆放位置。机房分区时要在每个区域内摆放制动器手动松闸装置,确保第—时间实施放人动作。 (四)电梯控制系统的工作温度为-5℃C~40℃,机房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温度控制,建议装设空调希望,确保,电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电梯机房设计规范

电梯机房设计规范 篇一:电梯机房设计标准 电梯机房设计施工标准 篇二:电梯设计标准 住宅楼梯电梯设计标准 一般性标准 6层:敞开楼梯*1 6+1层:敞开楼梯*1 7~9层:敞开楼梯*1+无障碍电梯*1 10~11层:敞开楼梯*1+无障碍电梯*1 11+1层:敞开楼梯*1+无障碍电梯*1 12~18层:封闭楼梯*1+消防电梯*1+无障碍电梯*1+屋顶联通 18+1层:封闭楼梯*1+消防电梯*1+无障碍电梯*1+屋顶联通 19~32层:剪刀楼梯(防烟)*1+消防电梯*1+无障碍电梯*1+屋顶联通(剪刀楼梯有时也会做成两个独立的防烟楼梯) 专业性标准 楼梯的设置标准: (1)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 (2)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踏步高度不应大 1 于0.175,。扶手高度不宜小于0.90,。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3)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20,。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

【精品文档】 (4)楼梯井宽度大于0.11,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标准: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m2,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m2;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m2;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m2。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消防电梯设置标准: (1)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2)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 (3)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 2 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4)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5)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7) 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8) 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篇三:电梯土建布置和电梯安装设计要求 (电梯英才网分享)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电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电梯的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乃至人身安全有着极大 2

电梯机房土建技术要求-精选.pdf

电器及土建技术要求 一、电梯井道: (1)井道上除了通风孔,层门开口,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以及井道与机房或与滑轮间之间配合电梯使用与安装的开口外应为 全封闭的建筑物。 (2)当相邻两层门地坎间的距离大于11M时,其间应设置井道安全门。井道安全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8m,宽度不得小于0.35m。 (3)井道应适当通风,除为电梯服务的房间外,井道不得用于其他房间的通风,且井道顶部应设置通风孔,其面积不得小于井道水平断面面积的1%。 (4)检修门、井道安全门及检修活板门均应装设用钥匙开启的锁,当上述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将其关闭和锁住,而检修门与井道安全门在锁住的情形下也应能在不需要钥匙的情况下 从井道内部将门打开。 (5)如果轿厢与对重之下确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井道底坑的底面至少应按5000N/m2载荷设计且必须将对重缓冲器安装在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或于对重上装设安全钳。(6)电梯井道下部应设置底坑,除缓冲器底座、导轨座以及排水装置外,底坑的底部应光滑平整,不得作为积水坑使用。在导轨、缓冲器、栅栏等安装竣工后,底坑不得漏水渗水。且 底坑地面应能承受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提供之反力。 (7)为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井道壁强度必须保证,任何一点皆能承受300N的力,另其内壁应平坦光滑,不得有突出物。 (8)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的电器照明装置,在井道最高和最低点0.5m内各装一盏灯,并保证井道内照明至少为50lx。 (9)电梯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含暗管)。(10)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运动部件之间应设置隔障,这种隔障应至少从底坑最低点延升到最低层站楼面以上 2.5m高度,宽度应能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11)井道四壁应是垂直的,井道尺寸允许偏差为 a.行程高度小于等于30m: 0~+25mm b.行程高度大于30m小于等于60m: 0~+35mm c.行程高度大于60m小于等于90m: 0~+50mm 二、电梯机房: (1)机房或滑轮间不应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也不应设置非电梯用的线槽、电缆或装置。(2)机房应有足够的尺寸,以允许人员安全和容易地对有关设备进行作业,尤其对电器设备的作业。 (3)机房应适当通风,从建筑物其他处抽出的陈腐空气不得直接排入机房。 (4)机房应设有永久性的电器照明,地面上的照度不应小于200lx。在机房内靠近入口的适当高度应设有一个开关,控制机房照明。 (5)机房内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40℃之间。 三、电器安装与电器设备: (1)井道照明开关(或等效装置)应在机房和底坑分别装设,以便这两个地方均能控制井道照明(详见电梯电源接线图)。 (2)机房内应有一个控制电梯轿厢照明和插座电路电源的开关。如果机房中有几台电梯驱动主机,则每台电梯轿厢均需有一个开关。

ELENESSA无机房乘客电梯

ELENESSA无机房乘客电梯产品介绍 ELENESSA无机房乘客电梯为日本三菱最新设计开发的全面符合市场需求的无机房电梯产品。ELENESSA的名称是由“ELEVATOR”即“电梯”和“RENAISSANCE”即“创新”这两个词组合而成。因此,ELENESSA这个词有“革新的电梯”意思在里面。ELENESSA 继承了三菱电机的“Quality in Motion”质量口号。所以说,是建立在“进化的品质”上的产品。ELENESSA无机房电梯具有高度自由化的布置方式和省空间的结构设计,且具有节能性、舒适性和高安全性;独有的完善的救援解决方案,更使ELENESSA无机房电梯享有一般有机房电梯的便捷、可靠。 一、基本规格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二、主要技术特点 2.1无机房

在不增大井道平面尺寸的前提下,取消了电梯机房,是一种节省空间的电梯。由于没有机房,能够有效地利用建筑物空间。同时,提升了建筑设计的自由度,使建筑外形更为美观。ELENESSA具有世界一流的省空间设计,在轿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井道尺寸较一般无机房电梯具有一定优势。 2.2自立式承重结构 1050Kg以下规格无机房电梯,井道内布置的机器设备的重量通过导轨由底坑来承受垂直方向的负载,底坑以外的部分,例如井道顶部和井道壁将不承受垂直方向的负载,因此不需要额外加强建筑物的结构,在省去了机房的同时也降低了对建筑物结构的强度要求,降低了建筑物的成本。 2.3变压变频(VVVF)驱动技术 1982年,三菱电机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了交流变压变频(VVVF)调速电梯。VVVF调速较传统调速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控制性能,应用VVVF调速技术的电梯运行更加节能,乘行的舒适度更好。 三菱对VVVF调速技术有超过20年的设计、应用经验积累,不断将最新的技术和器件用于电梯变压变频驱动,使三菱VVVF调速技术朝高性能、高可靠性、数字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始终使三菱电梯VVVF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本梯种应用PWM(脉宽调制)和矢量变换技术实现电梯驱动的VVVF(变压变频)调速,选用最新IPM功率模块、高速CPU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先进电器元件,使电梯速度无论如何,系统均可按照最佳速度变化曲线,精确调整电动机转速,利用电脑按照现代人工学原理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速度曲线运行,令电梯运载平稳、安全、高效,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体对乘坐舒适感的要求,使电梯的乘行成为上上下下的享受。 三菱的变频系统是专为电梯设计的变频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电梯的特殊运行工况和实际使用环境,较通用变频器我们的系统具有更精准的计算能力、更快速的响应能力、更良好的抗扰动能力。与电梯控制系统无缝集成,对控制指令的执行更为迅捷,对三菱设计的电机控制更加有效,实现电梯启动、运行、停止时的全程完美控制。同时,三菱专为电梯设计的变频系统较通用变频器的可靠性更高,故障率更低。即使有故障,故障检测也更为便利,维修更换更为快捷。 2.4超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无齿轮曳引机 ELENESSA无机房电梯采用了高品质的超薄形PM曳引机,实现了极度流畅平稳的电梯运行、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应用了三菱专利的关节型定子铁心,制动器、编码

电梯安装技术要求

电梯安装技术要求 一、导轨安装技术要求 1、导轨轨距校正要求+2 -0mm; 2、平行度校正要求±1 mm; 3、直线度校正:轿厢<0.6 mm/5 mm,对重<1.0 mm/5 mm; 二、电梯曳引机安装技术要求 1、曳引机水平度<2/1000,曳引机装置与曳引机间隙<1/2钢丝直径。 2、减速箱用油(N320))符合公司规定,油面应在转子中心线。 3、电动机用油(N62))符合公司规定,油面应在转子中心线。 4、绳头板中心应由轿顶轮和对重中心决定,绳头板固定架与水泥板之间应有缓冲橡皮。 5、制动器动作灵活,制动时两侧闸紧密,均匀贴合,两侧四用间隙平均值≤0.7 mm。 三、厅门安装要求 1、厅门框立柱,门套,厅门安装位置正确,牢固可靠,垂直度≤1/1000; 2、厅门地坎不水平度≤2/1000,高出地平面2~5mm; 3、门扇与门扇,门扇于门套,门扇与下端与地坎间隙2~5mm; 4、门刀与厅门地坎间隙50~10mm,门锁滚轮与与轿厢地坎间隙50~10mm; 5、门锁锁钩,锁臂及动接点动作灵活,锁紧元件齿合长度≥7mm 6、厅门收动开锁装置齿合正确,转动灵活. 7、厅门电气触电动作可靠,超行程3~4mm 8、厅门自动复位功能可靠,灵活. 9、厅门开关过程灵活,可靠,噪音≤65dB 四、召唤盒安装位置要求(并联与群控梯除外) 1、与地面高度控制在1.2-1.4米间。与层门边距0.2-0.3米间。 2、各楼层间高度偏差小于5mm,同一电梯厅高度偏差小于2mm。 五、电梯轿厢及附件安装要求 1、轿厢架安装位置正确、连接可靠、牢固、横梁水平度<3/1000,垂直度<1/1000; 2、安全钳牢固可靠、楔块动作灵活阻卡、间隙符合要求;

无机房乘客电梯参数表

RLGL-P4-C0303200.5100010001700155070021001400380038059 1.3 3.1RLGL-P4-C060320 1.01000100017001550700210014003800380118 2.5 5.8RLGL-P6-C0304500.5100013001700175070021001400380038059 1.6 4.1RLGL-P6-C060450 1.01000130017001750700210014003800380118 3.37.9RLGL-P8-C060630 1.0140011002100170080021001400380038096 4.510.6RLGL-P8-C090630 1.51400110021001700800210015004000380144 6.816.5RLGL-P8-C105630 1.7514001100210017008002100160042003801677.918RLGL-P10-C060800 1.0140013002100180080021001400380038096 5.512.8RLGL-P10-C090800 1.514001300210018008002100150040003801448.320.8RLGL-P10-C105800 1.7514001300210018008002100160042003801679.621.8RLGL-P13-C0601000 1.0160015002300200090021001400380038096 6.715.7RLGL-P13-C0901000 1.516001500230020009002100150040003801441025.2RLGL-P13-C1051000 1.75160015002300200090021001600420038016711.726.7RLGL-P16-C0601250 1.020001400290020501100210015004000380968.720RLGL-P16-C0901250 1.52000140029002050110021001600420038014012.831.1RLGL-P16-C1051250 1.752000140029002050110021001700450038015014.833.5RLGL-P18-C0601350 1.020001500290021001100210015004000380809.623.1RLGL-P18-C0901350 1.52000150029002100110021001600420038012715.335.3RLGL-P18-C1051350 1.752000150029002100110021001700450038013916.740RLGL-P21-C0601600 1.020001700290023501100210015004000380801125.8RLGL-P21-C0901600 1.52000170029002350110021001600420038012717.641.7RLGL-P21-C105 1600 1.75 2000 1700 2900 2350 1100 2100 1700 4500 380 139 19.2 45.7 额定电流无机房乘客电梯参数表 底坑深度顶层净高度型号(人数)载重(Q)速度(V)井道净尺寸(宽×深)轿箱尺寸(宽×深)开门尺寸(宽×高)额定电压额定转速额定功率第1页 共1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