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穷人》

(一)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本段节选自《》。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形容人心神不定的样子。()

(2)自己做错了事,自己要承担不好的后果。()

3、这段话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来突出桑娜抱回孤儿后的_________心理。

4、“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5、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当时她的内心活动,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穷人》

2、(1)忐忑不安(2)自作自受

3、神态心理矛盾不安

4、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5、唉,这两个孩子真可怜,西蒙死了,就留这两个可怜的小家伙在世上,他们还那么小,又没有办法自力更生,算了,我还是和丈夫商量一下收养他们吧

6、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二)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本段节选自《》。

2、选择正确解释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第一个“嗯”的意思是()。

第二个“嗯”的意思是()。

语段中的“哦”的意思是()。

A、思考

B、解释、安慰

C、认同

3、在语段中找出三个不同语气的句子,按要求画线。

商量的语气画“____”,指挥的语气画双线,解释安慰的语气画“~~”。

4、在语段中找出相应的词句,按要求写在横线上。

表示“忧虑”的神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思考”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熬”是__________的意思。从这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__。由此可见,渔夫和桑娜一样,都有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6、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联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他”指谁?“你”指谁?“他们”指谁?

“他”指_________ ;“你”指_________ ;“他们”指_____________

8、这段话中有一个最能表达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句子,请把它写在横线上。

9、“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应该读出()的语气。

A.慌乱B.坚定C.急躁D.犹豫

10、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穷人》

2、A C B

3、商量: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指挥: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安慰: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

5、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

6、神态动作语言

7、他指渔夫,你指渔夫的妻子桑娜,他们指西蒙的孩子

8、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9、B.坚定

10、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穷人的课后题答案

穷人的课后题答案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后同步 练习[1]】 题来读书 1.故事发生在 a.解放前的旧中国 b.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 c.沙俄统治时的俄国 2.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主动收养了已故邻居___________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二、看拼音,写词语。 ( ) ( )() ( ) ()( ) ( ) ( ) ( ) ( ) () ( ) 三、加部首成新字再组两个词。 真——() ——() () 吾——() ——() () 每——() ——() () 四、字典公共帮我来填空。 1.“裹”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一共( )画。组词( )。 2.“魁”字的部首是( ),音节是( )。在“魁梧”一词中意思是( );在 “罪魁祸首”一词中意思是( )。 五、改头换面。 1.将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1)海浪拍击着海岸。( ) (2)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 (3)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 ) (4)桑娜想去探望那个生病的邻居。( ) (5)我可替你担心呢!( ) 2.将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换成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 (2)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六、词海拾贝。 1.按要求写词语。

(1)描写人物神情的词语:脸色苍白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探望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3)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心惊肉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惊慌不安,肌肉抽搐。( ) (2)自己对自己说话。( ) (3)水猛烈地向上涌。( ) (4)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 (5)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 七、对号入座。①表明心理活动时断时续;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③表示说话 结结巴巴;④表示语意的跳跃; 1.“我嘛??缝缝补补??” ( )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 ) 3.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 ) 4.“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 ) 八、给下列句子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字母写在括号里。 a.使合拢的东西分开 b.量词 c.看,望 d.商店开业 e.陈设 1.元宵节的夜晚,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 2.请把这张喜报发下去。 ( ) 3.上课时不要东张西望。( ) 4.昨天,百货大楼开张了。 ( ) 5.船上的帆还没有张起来。 ( ) 九、病句门诊。) 1.大约有八十左右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2.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到齐了,只有张莉没来。 3.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证了。 《穷人》1 渔夫皱( zh6u z6u)起眉,他的脸变得(d#.i d6 de)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d~i de)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

《穷人》教案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旨在“删繁就简”,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后,紧紧抓住“穷”字指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学生借机了解时代背景和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又通过重点词句的阅读思考很快抓住人物高尚品质,品味课文语言,体会用词造句的生动准确,学习作者通过平实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与学生一起理解、赏析、朗读文中的词句,打破分段式教学程式,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既有较大的“运动量”,又有较大的“吸引力”,这样会有助于形成一个相对开放的课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勤劳、淳朴、善良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贫穷困、悲惨的生活。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人物神态、心理活动、语言等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描写方法。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1、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2、生字、生词卡片。3、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4、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豆腐(fu) 衣裳(shang) 稍(shāo)微 陈(chén)列 毛毯(tǎn) 马蹄(tí) 点缀(zhuì) 幽(yōu)雅 笨拙(zhuō) 单薄(bó) 模糊(hu) 恍(huǎng)然 喜鹊(què) 鸣蝉(chán) 二、易写错的字 陈:右边是“东”。 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缀:右边前三个“又”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德:右边中间有一横。 三、会写词语 绿毯 陈旧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 微笑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热乎乎 礼貌 拘束 举杯 感人 会心 点缀 幽雅 伏案 笨拙 单薄 妩媚 模糊 花苞 衣襟 恍然 愁怨 宅院 浑浊 参差 眼帘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愁怨 顺心 平淡 建德江 喜鹊 鸣蝉 稻花 日暮 翻墨 水如天 茅店 社林 旷野 卷地风 四、多音字 曲?????qǔ(歌曲)qū(弯曲) 奇?????jī(奇数) qí(奇耻大辱) 薄???? ?bó(单薄)báo(薄饼)bò(薄荷) 糊? ????hú(糊涂)hù(糊弄) 转? ????zhuàn(转圈)zhuǎn (转变) 卷? ????juǎn (卷尺)juàn(试卷)

五、形近字 ?????陈(陈旧)阵(阵地) ?????裳(衣裳) 赏(欣赏) ?????腐(腐烂) 瘸(瘸腿) ?????稍(稍微) 捎(捎信) ?????微(微笑)徽(徽章) ?????缀(点缀)啜(啜泣) ?????幽(幽暗)函(书函) ?????薄(单薄)簿(账簿) ?????糊(糊涂)蝴(蝴蝶) ?????鹊(喜鹊)鹃(杜鹃) ?????蝉(金蝉脱壳)弹(子弹) 六、近义词 清鲜—新鲜 静寂—静谧 羞涩—羞怯 拘束—拘谨 渲染—衬托 朦胧—迷蒙 轻灵—轻快 单薄—薄弱 妩媚—娇媚 愁怨—愁闷 日暮—黄昏 黑云—乌云 吹散—吹开 孕育—养育 摇曳—摇摆 凝视—凝望 欢迎—迎接 顾影自怜—孤芳自赏 七、反义词 明朗—灰暗 舒服—难受 静寂—热闹 可爱—讨厌 迂回—径直 拘束—大方 雪白—漆黑 潇洒—拘谨 朦胧—清晰 笨拙—灵巧 参差—整齐 单薄—厚实 妩媚—素雅 坠落—升腾 开放—封闭 欢迎—送行 热乎乎—冷冰冰 断断续续—接连不断 硕大无朋—微乎其微 八、词语搭配 (清鲜)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无边)的绿毯 (白色)的大花 (奇丽)的小诗 (明如玻璃)的带子 (静寂)的草原 (好客)的主人 (尖尖)的帽子 (会心)的微笑 (响亮)的歌声 (羞涩)的鄂温克姑娘 (星星般)的小花 (淡淡)的甜香 (幽雅)的甜香 (参差)的绿 (小小)的花苞 (解不开)的愁怨 (半树)银妆 (一片)莹白 (三棵)白丁香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课文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课文知识点整理_ 六年级语文知识点_ 这是俄国着名作家列夫bull;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本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

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妇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就是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下,桑娜与渔夫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举动:在自己五个孩子的基础上,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事例,讴歌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

穷人练习及答案

穷人练习及答案 【篇一:《穷人》一课一练及答案】 (搁板)(抱怨)(掀起) (撕破) (魁梧 )(倒霉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地想把工作搞好。 (4)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他笑 着对我说,让他看看我的马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 得非这样做不可。”“她的心西蒙的两个孤儿抱回家,把他们抚养成人,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桑娜是一个同情穷人、关心穷人、善良的人。这句话生动而细腻地写出桑娜当时紧张的心情。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 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 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忐忑不安:心神不安定 2、用“——”画出描写桑娜神情的句子。 3、这段话主要是描写桑娜的( b ) a 语言 b 心理活动 4、这段话写出了桑娜抱回孩子后紧张、担心的心情。 三、课外阅读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 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 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 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上)语文讲义 1、《草原》 生字 毯【】( )陈【】( ) 裳【】( )虹【】( ) 蹄【】( )腐【】( ) 羞【】( )涩【】( ) 微【】( ) 成语积累 1、一片碧绿,十分广阔。() 2、颜色青翠,似乎在流动,富有生机。() 3、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多音字 好【】( )【】( ) 勒【】( )【】( ) 裳【】( )【】( ) 解析课文 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家。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剧本《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2.文章选自《内蒙风光》。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2、《丁香结》

生字 缀【】( )幽【】( ) 雅【】( )案【】( ) 拙【】( )薄【】( ) 糊【】( )恍【】( ) 成语积累 1、形容枯燥,一点兴趣和意味也没有。() 多音字 糊【】( )【】( ) 【】( ) 几【】( )【】( ) 解析课文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中共党员,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1.自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赋予了丁香怎样的情感? 作者从长环境:城里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园等。颜色:白色、紫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形状:“十字小白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2.默读1至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作者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的丁香。 3.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4.什么是丁香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为什么要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丁香结”的本义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象征意义是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课文主题 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一) 老师的话意思是:楼高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看似好象长大了,是哥哥姐姐了.但我们的目光要更加遥远,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局限于一个小小的学校那么高.要不断地努力,让自己在知识的山峰上越攀越高。 教学要求: 1、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9---11自然段的心理活动描写的理解,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与善良。 教具:文字片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什么了?桑娜一家和西蒙一家是什么关系?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课文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6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穷人》阅读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训练五(含答案) 一、穷人 1、《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课文记述了渔夫和妻子桑娜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穷人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 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 zòu zhòu√ )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 děi√ dé)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 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熬”是生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A ),再查音节(áo );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10)画。 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2、根据原文的意思,给下列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3分)

严肃——(严峻)忧虑——(担忧)一动不动——(纹丝不动) 3、用“”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语,用“”画出描写渔夫动作的词语。(1分) 4、“桑娜拉开了帐子”,渔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下渔夫的话。(注意:要尽量模仿作家的文笔,让你写的句子也生动、吸引人)(3分) 渔夫见这两个小家伙的脸蛋,黄色的卷头发睡得很安详,便由惊奇的目光慢慢转变成温和。 渔夫悄声对桑娜说了句:“快过来。”生怕惊醒了他们。桑娜拖着疲惫的身体悄声迈着步伐走到渔夫面前。“你是什么时候把他们抱过来的?”渔夫不解地问。“哦,就在你没回来之前,我正好想起去看西蒙,她生了病……。”紧接着一阵“哇哇”声,桑娜赶忙跑了过去,用手轻轻将西蒙的孩子抱起,轻轻拍打着他们的后背。 5、读了这篇文章,你会对桑娜夫妇说些什么呢?(3分)答:你们在自己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还收养别人的孩子,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精神太伟大了,我们非常佩服。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1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8分) 1.汉字起跑线.(7分) 那yí wàng wú jì()的cǎo yuán()每天都有不一样的风情.有时是jīng yíng()的,因为点缀了露珠;有时是dān bó()的,因为狂风在sìnüè();有时是柔美的,因为陪衬着cǎi hóng()……这叫人jīng tàn( )的美景,都是大自然的恩赐.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轰鸣幽雅肃静威风凛凛热血沸腾 B.澄碧瘦削妩媚技高一筹忘乎所以 C.咆哮陵乱慷慨斩钉截铁排山倒海 D.恍然抵御疙瘩张冠李戴字正腔圆 3.用“然”字组词,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5分) (1)我正要凝视他们时,( )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 (2)( )不出我所料,他终究还是来了. (3)怎么?雨衣上( )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 (4)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5)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生:A生疏;B.具有生命力;C.果实没有成熟;D.产生,发生. (1)经常锻炼身体的人,很少会生.病. () (2)这是个生.柿子. () (3)今天我又学会了八个生.字. () (4)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 5.根据提示或要求填空.(9分)

(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4分) 焦()不安抑()顿挫囫囵()枣()炙人口(2),视死忽如归.(1分) (3)鲁迅先生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们鞠躬尽瘁,我想起他的一句名言“ .”(2分) (4)老师请你用名言警句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这一句.(2分) 6.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月亮穿过微云.(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能不爱护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通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我知道了我国是一个__________的国度,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______》.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古代的伟大诗人,还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他国家的伟大诗人. (2)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农村少年闰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鲁迅先生. 我还知道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成为知音的故事以及热爱音乐、同情穷苦人民的音乐家______________. 8.语言应用.(5分) 英国诗人莫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有一次,他遇到一个贵族子弟,这个傲慢的家伙想借机嘲笑诗人,于是他高声问道:“阁下的父亲是不是个木匠?”诗人答道:“是的.”贵族子弟挖苦说:“那他为什么没有把你培养成木匠?” 请你帮诗人莫瑞写几句话来反击贵族子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22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

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⑴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⑵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⑴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⑵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片段阅读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穷人片段阅读答案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穷人》这篇小说,真实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下面是为你带来的列夫·托尔斯泰穷人片段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阅读《穷人》片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打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忐忑的意思是,忐忑不安的原因是 (3分) 2.段中的他指的是,他们指的是。 3.揍我一顿也好!句中的也能否去掉? 。理由是 (3分)。 4.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2分)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5.上面片段中有两个成语,它们是、。(4分)

6.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很穷,夫妻俩拼命干活,也只能勉强度日,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桑娜当时的内心活动,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 参考答案: 1、忐忑的意思是:心里不安或心情不安定 [忐忑不安的原因]自己家的生活已经很困难了,又抱回了两个孩子,丈夫能答应吗?(意近即可) 2、段中的他指的是丈夫,他们指的是西蒙的两个孩子。 3、揍我一顿也好!句中的也能否去掉? 不能。理由是此时桑娜已下定决心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挨打了也心甘情愿,只要丈夫同意留下两个孩子。(意近即可) 4、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B )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5、上面片段中有两个成语,它们是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6、[参考示例]丈夫养活这个家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添上两个人,丈夫能同意吗?不抱回来也不行啊!这个孩子没人管怎么行?就这么定了,丈夫回来就是揍我一顿也行,只要他肯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6小题改卷标准]有现状思考的文字(2分),有自己主意的文字(2分),语言表述无错误(1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下册教材课文目录(最新)

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譬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原著。我们建议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阅读的课外书最低应该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业的人物传记,来奠定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26课内阅读题答案

1.山中访友 一.阅读第1课第3段,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讲了什么 2.解释词语。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4.你从第2句话中体会到什么答:这句话不仅写出了桥的古老,更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第3句话表现了什么答:表现了老桥无私奉献的精神。二.阅读第1课第4段,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答:主要写了“我”走进树林,鸟儿和露珠和“我”交流情感,和树融为一体。 3.第1句话表达了什么答: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你从最后一句话感受到什么答:我感受到这是一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三.阅读第1课第5段,回答问题。 1.用文段中的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答: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作者分别拜访了哪些朋友答:拜访的朋友有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3.本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阅读第1课第6-8段,回答问题。 1.读完第6段,你会想起哪一句描写景物的诗答: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仿写第7段第2句。答:满校园都是树,茂盛的大树像为我撑起的巨伞。 3.第8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的朋友的留恋之情。 3.草虫的村落 一.阅读第3课第4-5段,回答问题。 1.第5段主要讲了什么答:草虫的村落里和睦快乐的生活。 2.解释词语。熙熙攘攘:形容人很多,非常热闹。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花色斑斓:色彩艳丽,灿烂夺目。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驻足痴望: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 3.草虫的村落在哪里答:散布是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4.你从第5段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动物之间和睦相处。 二.阅读第3课第6-7段,回答问题。 1.仿写第6段第2句。答:孩子们轻快地舞动双手,优美的舞姿,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2.解释词语:全神贯注:形容精神高度集中。行色匆匆:匆忙走路的神态。 3.第6段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读读第7段最后一句,讲讲这其中的力量可能指的是什么答:可能是一种家庭的责任感,使它奔忙着。 5.你从第7段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动物答:我感受到这是一群勤勉的动物。 5.詹天佑 一.阅读第5课第2-3段,回答问题。 1.第2、3段分别讲了什么答:第2段讲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第3段讲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种种压力。 2.解释词语:高山深涧:形容山势险要。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 3.抄写描写自然环境恶劣的句子。答;原来……悬崖峭壁。 4.你从第3段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极度蔑视。 5.你从第3段最后一句话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极度蔑视。 二.阅读第5课第4段,回答问题。 1.用文段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答:第一句。 2.解释词语。狂风怒号:猛烈的风大声吼叫。 3. 你从语言描写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詹天佑那种对工作一丝不苟态度。 4.你从“他亲自……农民”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答:我体会到詹天佑那种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6年级名言警句

2020年统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 名言警句 一年级上册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年级上册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8.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9.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1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11.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1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3.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15.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16.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7.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 18.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19.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0.轻诺必寡信。——《老子》 21.失信不立。——《左传》 22.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23.弟子规(节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年级上册 1.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4.人心齐,泰山移。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9.爱人若爱起身。——《墨子》 10.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1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12.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四年级上册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札记》 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5.立了秋,把扇丢。 6.二月八,乱穿衣。 7.下雨少,秋霜早。 8.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9.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10.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3.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部编版13穷人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13 穷人课外阅读题及答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 背也露了出来, 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 他把鱼叉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 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吞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不过那是鱼脑所在,老人刺中了这个地方。他用血汁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 把鱼叉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 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鲨鱼翻过身来, 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已没有了生气。随后鲨鱼又翻了个身, 身上裹了两圈绳索。老人知道鲨鱼已经死了, 但它不愿接受死亡。接着, 鲨鱼肚皮朝天, 甩动着尾巴, 咯咯地咬着嘴巴,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击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绳索绷紧了,颤抖着, 最后断掉了。这时, 鲨鱼四分之三的身体完全露出水面, 在那儿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老人瞧着 它。随后, 鲨鱼慢慢地下沉了。 “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还带走了我的鱼叉和全部的绳索,他想。现在我 的大鱼又在淌血了, 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 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 他不想再去看它了。鱼受到袭击时, 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不过,攻击我那条鱼的鲨鱼被我给宰了,他想。我见到过的登土鲨就数它最大。上帝知道, 我是见过大鲨鱼的。 好景不长, 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 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 床上躺在报纸上。 “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他说,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却不能被打败。”不过我还是很难过,我竟宰了这条鱼, 他想。 (选自《老人与海》,有改动)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希望——()恶意——() 2. 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A. 鱼受到袭击时, 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教案

《穷人》教案2 教材简析: 《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

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4、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穷人》 (一)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本段节选自《》。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形容人心神不定的样子。() (2)自己做错了事,自己要承担不好的后果。() 3、这段话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来突出桑娜抱回孤儿后的_________心理。 4、“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5、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当时她的内心活动,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1、《穷人》 2、(1)忐忑不安(2)自作自受 3、神态心理矛盾不安 4、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