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的农业正在从传统的农业模式向以高产、高效、优质等为目的的现代化农业模式过渡。此时,设施农业随之崛起。设施农业,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措施,并且目前对于人多地少的我国更加重要。

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来改变和控制果树的生长和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果树生长发育的人工调节的目的。果树设施栽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果树栽培制度,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润。现在,随着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的发展和化学调控技术以及设施材料等的日益进步,这些都为果树设施栽培提供了重要条件。

一、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经营特点

1、调节果树成熟上市时期,促进市场均衡供应

果树设施栽培,是既可当年定植、当年扣棚、当年见效的“速成生产”,又可借助成龄树体,随扣随收。一般情况下,果树经保护设施栽培后可提前30—60天上市,有的甚至可周年供应如草莓,大大调剂了淡季果品供应。实行草莓超早期补光栽培,可于春节前采收上市。油桃一般4月初开花,6月底7月初上市,经棚栽,可于12月底开花,第二年3月底4月初果实成熟,巨峰葡萄露天生长,一般5月下旬开花,果实于8月中旬成熟,在塑料日光温室中提前至 2 月下旬开花, 4月下旬果实采收上市。果树设施栽培极大地丰富了果品淡季市场供应,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2、设施防灾,调节果树成熟期

果树在露地栽培时常常受到暴风、降雪、冰雹、晚霜、暴雨等自然灾害。或者虽然不是直接灾害, 由于间接的原因也会受到损失,在花期易受晚霜危害, 轻则影响坐果率, 重则导致绝收。这类水果在果实成熟期, 如遇到降雨, 又易发生裂果。但在保护设施中进行, 可避免和防御这类自然灾害, 获得高产稳产。

3、提高栽培效益,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我国绝大多数的设施栽培都是以早熟上市,反季节销售为主。由于淡季供应,数量稀少,供不应求, 果品价格高, 效益好, 这也是刺激设施栽培迅速发展的首

要原因。如棚室葡萄平均亩产值3一5万元, 是露天栽培效益的10倍;设施栽培大樱桃3月底4月初上市售价高达期元200元/kg。棚栽油桃4月份上市,价格亦高达30—60元/kg。总之, 果树设施栽培效益较高, 是露天自然栽培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

二、果树设施栽培的技术特点

1、果树品种选择技术

现今设施栽培的品种基本上在原来的品种间选择, 因此培育或筛选适合设施栽培的新品种是今后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今后新发展的树种或品种选择的原则是:需冷量低、早熟、品质优、季节差价大;通过设施栽培可提高品质、增加产量以及适应栽培等。

2、设施果树的栽植技术

随着果树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延迟栽培面积将会扩大, 从而形成促成栽培、常规露地栽培和延迟栽培协调发展的局面, 这也是实现新鲜水果, 尤其是核果、浆果类水果周年供应的有效途径。

3、设施果树扣棚时间的确定与人工破眠技术

第一,扣棚前冬剪:进一步调整树体结构,疏除无花营养枝、病虫枝、过密枝、重叠枝及延长头竞争枝。疏枝量应少于总枝量的10%,以免破坏地上地下的生长平衡。实行长枝修剪,除对主枝延长轻短截外,其余保留枝条一般不短截。

第二,人工破眠:采用人工低温预冷法。深秋平均气温低于10℃时扣棚,白天盖苫降温,晚上开苫通风,创造0~7.2℃的低温环境,约1个月时间,提早满足设施果树的需冷量。另外当前设施葡萄一般还需要用石灰氮进行人工破眠。

4、设施果树环境调控技术

第一,光照调节。设施条件下由于采用塑料薄膜或玻璃覆盖, 因而减少了光线的透过率, 同时也使室内光辐射的波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使果树的光合同化能力降低, 因此必须调节和改善设施内的光照条件。其主要措施有: (1)选用透光性能好的新型覆盖材料。采用质量较好的无滴膜可减少水珠对光的吸收和反射, 增强透光性, 效果较好的是紫光膜, 其透光率比长寿无滴膜平均高出9. 4%。(2)铺设或悬挂反光膜以增强光照强度。(3)人工补充光照。研究表明, 植物对红光、蓝紫光吸收能力强, 所以光源以日光灯、高压汞灯、弧氙灯为好。冬

季补光应在日出后进行, 一般掌握每天2~3h, 阴雨天全天补光。(4)采用适宜的树型和及时修剪。?培育、筛选耐弱光品种。(5)注意棚膜的使用年限。(6)时清扫棚膜上的灰尘、积雪。

第二,温度调节。设施栽培下灵活调节设施内的温度是栽培成败的关键技术环节。一般认为有两个时期较为重要: 一是花期, 要求最适温度白天20℃左右, 夜间最底温度不低于5℃。因此花期夜间采用加温或保温措施至关重要。二是果实生育后期, 最适温度25℃左右, 最高不超过30℃, 温度太高造成果皮粗糙着色不良, 可溶性固形物降低,品质差。设施温度的调节主要是冬季增温、保温, 春季保温或通风降温。

第三,二氧化碳浓度调节。设施条件下, 由于增温和降温的需要, 常使果树处于密闭环境, 通风换气受到限制, 造成棚内CO2 浓度过低, 影响光合作用。研究表明, 大气中的CO2 浓度为340Lg/ g, 当棚内CO2 浓度达棚外3倍时, 光合强度可提高2倍, 而且在弱光条件下效果较明显。而天气晴朗时, 从上午9时开始, 棚内CO2 浓度明显低于棚外, 使果树处于CO2 饥饿状态。因此, CO2 增肥技术很重要。

5、设施果树综合管理技术

设施栽培创造了果树生长的特殊小区环境, 对果树的生长发育产生全面影响。因此树体综合管理技术区别于常规露地栽培。由于对设施条件下果树生长发育模式及生理基础的研究较少, 优质高效设施栽培技术多使用露地自然栽培的管理技术。随着生产的发展,须研究总结设施栽培相适应的配套技术。

第一,环境因素调控。研究适合不同树种、品种和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照、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的参数和调控技术。

第二,整形修剪。由于设施减弱了光照, 整形修剪方式以改善光照状况为基本原则, 使群体的枝叶量小于露地栽培。因此, 要研究设施栽培独特的整形修剪。

第三,土肥水管理。多年或几年设施栽培后, 土壤盐泽化是共同的问题。因此加强土壤管理尤其是增施有机肥应成为设施栽培中土壤管理的重点。由于设施内肥料自然流失少, 追肥效率高, 因此追肥量比露地减少。保护栽培促进早期萌芽、开花与新梢生长, 采果后树体易返旺徒长, 影响花芽分化质量, 应严格掌握

施肥时期与数量。同时应适当减少灌水量与次数, 一般仅在扣拥前后、果实膨大期浇水保墒。今后应研究制定土肥水管理的技术标准。

草莓立体栽培技术

草莓立体栽培技术 1背景意义 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近年来随着草莓种植效益的迅速提高,沿海地区发展日益扩大,但均以露地栽培为主,立体栽培草莓是变平地传统栽培为大棚立体无土栽培模式,有人将其称为草莓栽培技术上的一场革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优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节约用地,适种范围广,从单位面积栽培量来看,传统栽培模式草莓的栽植密度为每667m2,8000株左右,改用立体无土栽培模式后,种植株数可提高20%~30%。另外,就土壤条件来讲,草莓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用传统方法栽培时宜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而改用立体无土方法栽培时,由于营养基质可按要求任意选配,基本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不管土壤肥沃与否,甚至在荒坡、荒滩或者水泥地上也能发展,只要营养基质符合要求,就能保证草莓正常生长。二是可有效提高品质,适合发展观光农业。 目前草莓主要以大棚土壤栽培为主,近几年草莓栽培面积不断增加,栽培效益较高,草莓专业合作社日益增加,草莓栽培精细化管理,病虫害防治虽然多为低毒农药,由于种植户栽培技术参差不齐,用量较难掌握,市民对草莓的安全较为担心。采用立体基质栽培,可以使田园更加整洁干净,便于管理,有利于病虫害的控制,减少农药的使用。 2 立体草莓栽培技术集成 采用三层梯形架式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管理,蜜蜂辅助授粉技术,栽培较为成功,关键技术如下: 2.1 草莓品种 作为目前浙江的主栽品种“红颊”,品种品质好,建议选用此品种。 2.2 定植管理 2.2.1定植前基质处理 设施草莓重茬障碍严重,是制约草莓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引起重茬危害的原因主要是土壤中草莓病原菌的积累,由此导致一些基质传染病害发

果树栽培教学计划

果树园艺工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自治区《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若干意见》,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灵活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提高他们在创业、就业和转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学有一技专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搞好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二、培训目的 以国家就业再就业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就业再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果树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应具备的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转移就业,达到致富的目的。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特色林果生产技术工作的农民,能够了解巴旦木、红枣、核桃、石榴、葡萄、杏、桃树、樱桃常见果树的特点,以及对环境条件要求,掌握具体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操作的专业技能,重点是掌握与果树生产、果树修剪、嫁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着力提果树生产技术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和造就大批懂技术、能示范的农村果树生产技术人员。 四、"培训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特色林果生产技术工作的农民。重点培训农村果树种植户、果树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有关人员。 五、培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果树园艺工教学计划 培训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果树园艺工职业道德与岗位要求 一、"职业道德基本知识(了解)

二、"果树园艺工职业守则(了解) 三、"果树园艺工岗位要求(了解)第二章果树生产基础知识 一、"果树分类和品种识别(掌握) 二、"果树生长发育基础知识(掌握) 三、"果树生长周期与周年管理(掌握) 四、"果树安全生产知识 第三章果树苗木繁育与果树建园 一、"果树苗圃建立(掌握) 二、"果树苗木培育(掌握) 四、果园规划与建设(掌握) 五、"果树栽植与植后管理(掌握)第四章果园土肥水管理 一、"果园土壤管理技术(掌握) 二、"果树合理施肥技术(掌握) 三、"果园灌溉与排水技术(掌握)第五章果树树体管理 一、果树树体结构与果树树形(了解) 二、"果树整形修剪(掌握) 三、"果树修剪工具的使用(掌握) 四、"果树修剪技术的综合应用(掌握) 五、"果树的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掌握)第六章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 一、果树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了解) 二、"果树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了解)第七章果实采收与果品贮藏一、"果实成熟与采收(了解)

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果类植物的设施栽培技术发展迅速,而通过设施栽培面积最广、反季市场销量最大的果类植物当属草莓。草莓酸甜多汁、营养丰富,以其兼具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备受人们喜爱。随着反季节销售水果的经济效益扩大化,草莓的设施栽培技术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本文将从草莓设施栽培的国内外应用概况、其设施栽培的技术要点、栽培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介绍草莓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 关键词:草莓;设施栽培;研究进展;技术要点;栽培管理 1前言背景 1.1草莓简介 草莓是蔷薇科植物,食用的草莓是该种植物的花托膨大了的浆果,其真正的果实是花托表面那些细小的颗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露地栽培的草莓在每年夏季5-6月间果实成熟。草莓的种植有三年的周期,头一年仅能收获很少的草莓,第二年就会收获很多,但到了第三年或者三年之后,草莓的产量就要明显下降,需要换掉植株。而且,草莓的果实不易保存,沾水易烂,无法像苹果、橙子等水果那样长期保存,只能鲜食。为保证每个季节都有草莓供应市场,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其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变得重要起来。 我国是世界上草莓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利用野生草莓,并一直沿袭至今。我国的大果草莓栽培始于1915年,但过去未受到重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草莓生产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中国草莓生产面积约70000公顷,面积居世界第1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四川、安徽、新疆、北京等地区发展也很快[1]。重点草莓产区有东北地区的辽宁省,该省草莓设施栽培面积占该省果树设施栽培面积的60%以上,已达18000多公顷,同时,华北地区河北省满城县的设施草莓,也已发展成为四季生产的全国知名的草莓基地县[2]。另外还有山东烟台、上海郊区、四川双流、江苏连云港等地区。

草莓立体无土栽培技术

草莓立体无土设施栽培技术 1. 立体草莓无土栽培优点 立体栽培草莓是变平地传统栽培为大棚立体无土栽培模式,有人将其称为草莓栽培技术上的一场革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优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可节约用地,适种范围广 从单位面积栽培量来看,传统栽培模式草莓的栽植密度为每667m28000~10000株,改用立体无土栽培模式后,种植株数可提高20%~30%,每667m2的栽培总量可达11000~13000株。另外,就土壤条件来讲,草莓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用传统方法栽培时宜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块。而改用立体无土方法栽培时,由于营养基质可按要求任意选配,基本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不管土壤肥沃与否,甚至在荒坡、荒滩或者水泥地上也能发展,只要营养基质符合要求,就能保证草莓正常生长。 1.2 可有效提高品质,适合发展观光农业 草莓是对土壤病菌非常敏感的作物之一,一旦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栽种,土壤病菌就会严重威胁到草莓。对很多农户来说,要想连续种草莓,要么换地块,要么轮作(前茬作物季节安排不当可能会影响后茬作物的生产)。由于立体栽培采用的基质是泥炭土、木屑等,除了能高产、高效,还可重茬式补充营养,从而有效地解决草莓栽培中的重茬难题。棚架采用“品”字型骨架,每层之间互不遮挡,使每棵草莓都能沐浴到阳光,这样不仅有利于草莓对营养的吸收,而且果实着色也均匀,商品果率可达93%以上。可以说,立体无土栽培的草莓,住的是基质,喝的是营养液,不仅产量上去了,品质也提高了。同时,将草莓种植在距地面50cm高的栽培槽中进行无土栽培,不用弯腰便可以摘到草莓,与常规方法种植的草莓相比较,颜色鲜亮、口感好,而且洁净卫生,更适合观光农业的发展需要。 1.3 可随时控制草莓生长环境,有效解决低温阴雨对生长的影响 春节期间本是草莓产销的旺季,可年年都会发生由于受寒冷气候的影响,草莓根系被冻死的现象,种植户损失惨重。立体种植草莓在其生长过程中,可以根据草莓的生理特点和各阶段对水肥的需求,利用设施设备对草莓光照、通风、热能、湿度等生长环境进行控制,使草莓生长发育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草莓生产周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我国的农业正在从传统的农业模式向以高产、高效、优质等为目的的现代化农业模式过渡。此时,设施农业随之崛起。设施农业,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措施,并且目前对于人多地少的我国更加重要。 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来改变和控制果树的生长和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果树生长发育的人工调节的目的。果树设施栽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果树栽培制度,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润。现在,随着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的发展和化学调控技术以及设施材料等的日益进步,这些都为果树设施栽培提供了重要条件。 一、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经营特点 1、调节果树成熟上市时期,促进市场均衡供应 果树设施栽培,是既可当年定植、当年扣棚、当年见效的“速成生产”,又可借助成龄树体,随扣随收。一般情况下,果树经保护设施栽培后可提前30—60天上市,有的甚至可周年供应如草莓,大大调剂了淡季果品供应。实行草莓超早期补光栽培,可于春节前采收上市。油桃一般4月初开花,6月底7月初上市,经棚栽,可于12月底开花,第二年3月底4月初果实成熟,巨峰葡萄露天生长,一般5月下旬开花,果实于8月中旬成熟,在塑料日光温室中提前至 2 月下旬开花, 4月下旬果实采收上市。果树设施栽培极大地丰富了果品淡季市场供应,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 2、设施防灾,调节果树成熟期 果树在露地栽培时常常受到暴风、降雪、冰雹、晚霜、暴雨等自然灾害。或者虽然不是直接灾害, 由于间接的原因也会受到损失,在花期易受晚霜危害, 轻则影响坐果率, 重则导致绝收。这类水果在果实成熟期, 如遇到降雨, 又易发生裂果。但在保护设施中进行, 可避免和防御这类自然灾害, 获得高产稳产。 3、提高栽培效益,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我国绝大多数的设施栽培都是以早熟上市,反季节销售为主。由于淡季供应,数量稀少,供不应求, 果品价格高, 效益好, 这也是刺激设施栽培迅速发展的首

我国设施果树栽培研究进展

我国设施果树栽培研究进展 摘要:果树的设施栽培是果树栽培的重要分支,解决了果品淡季的市场供应问题。设施栽培条件下,环境因子不同于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温度较高,光照不足,CO2不足,湿度较大等。与露地栽培环境的不同,导致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于露地栽培果树,具体表现在树势、营养吸收、营养分配、内源激素、果实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等方面。针对设施栽培条件,从品种选择、环境调控、肥水管理和修剪整形到病虫害防治等的管理方法也不同于露地的栽培方式,本文将进行介绍,同时指出了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它设施,通过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对果树生产进行调控的一项新技术。果树设施栽培,不仅可为人们提供新鲜、优质、反季节、超时令、无公害果品,而且以其产量高、品质优、淡季供果售价高等优点,给经营者带来了高额利润。近年来,果树设施栽培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现代高效果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如今果树的设施栽培已成为果树栽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且栽培技术正逐步提高。 我国的果树设施栽培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此后的2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到70年代葡萄塑料薄膜日光温室栽培成功,随后塑料大棚试验种植成功,此后果树塑膜大棚及温室栽培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市逐步开始试验、推广和应用。近年来,由于淡季果品的高利益驱动,同时随着果树矮密栽培技术的发展、设施材料的改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栽培的果树面积已超过50000hm,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北京、河北和河南等地。其中,山东果树设施栽培面积最大,面积将近20000hm,辽宁、河北、河南、北京等也有大面积栽培。其中栽培最多的是草莓(约占60%)和葡萄(约占20%),其次为桃、油桃、李、杏、樱桃、柑橘、枣、无花果和枇杷等。 根据生产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设施栽培分为避雨栽培、促早栽培和延迟栽培等,其中促早栽培是目前国内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实验表明桃树的促早栽培可以起到提前10-50d成熟的效果,而延迟栽培可以延迟10—30d成熟,从而大大延长了果品的供应期。避雨栽培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雨水造成的裂果危害。根据设施栽培的形式又可以分为简易的表面覆盖设施和高度自控化的温室、塑料大棚等[1]。设施栽培还可以避开早春倒春寒的危害,有效控制病虫的危害,利于生产优质无公害果品。果树的设施栽培以日本技术最为先进,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美国等国亦有大面积种植,我国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目前可以用于设施栽培的有35种,其中落叶果树有12种,常绿果树

草莓设施栽培

设施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了设施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地块与品种选择、定植、温度与光照调控、花果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设施草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结果快、营养丰富,被视为果中珍品,享有“水果皇后”之美誉。其生长周期短、病虫害少、管理方便,特别适合保护地栽培[1]。现将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1地块与品种选择 育苗地应选择保水保肥性能好、土质松散、排水方便、无病虫害或少病害发生少的地块[2]。将土壤深翻25~30 cm,施优质腐熟农家肥(鸡、猪、均可)60~75 t/hm2、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地下害虫较多的地块,可施50%辛硫磷乳油1.5 kg/hm2,拌细土450 kg施入土中。然后耙平整细,起垄,垄宽80~100 cm、高20~25 cm。保护地栽培草莓要选用休眠较短、耐寒性好、果型大而整齐、产量高、口感好的早熟品种,如丰香、雪蜜、日本99、甜查理等。 2定植 一般在花芽分化开始前10~15 d定植,过早或过晚定植都不利草莓的生长,以9月上旬定植为最适宜时期。苗木要选择4~6片展开叶、根茎直径1 cm以上、单株鲜重20~35 g、根系发达的无病毒健壮苗木。在做好的垄上栽植2行,行距为30~35 cm,株距16~20 cm。选阴天或遮荫栽苗。栽苗时要定向栽植,弓背方向朝向垄沟,将来花序及果实垂落于垄的两侧,这样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提高品质。栽苗后立即浇透水。栽植深度以“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为宜。谨防栽植过浅或过深,栽植时将苗木舒展根系,培细土,使秧苗新基部与床面平齐。栽后及时浇透水;若气温过高,阳光过强,还应适当遮阳以利缓苗。苗木定植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初期要求土表见干见湿,做到小水勤浇,以确保苗木不能缺水,但也不宜浇水过多,对苗木生长不利;此期苗木如有死亡及时补苗。苗木长出3~5片新叶后适当控水7~10 d蹲苗,以利形成良好根系。并及时去除苗木上老叶,以节约营养。 3温度与光照调控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18 ℃[3]。要在冬季和早春达到这一理想温度,必须通过棚膜的温室效应、多层覆盖(棚膜和地膜覆盖)和外覆盖物(棉被或草帘等)的覆盖保温来达到。覆盖地膜邳州地区以10月上中旬为好,边盖边将苗掏出,不要损伤叶片,苗的周围用土压实,用黑色地膜为好。黑膜有吸热、保温、保水、降湿、除草、使草莓果不与地面直接接触从而提高草莓品质等作用,是一项设施草莓栽培获得稳产的技术。11月底至12月上旬扣膜以及外盖物,力争温室内白天温度达到25~28 ℃,夜间5 ℃以上,最低温度0 ℃以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初冬季光照不足,可采用电灯补光。补光的方法是在标准棚中布2行电线,每隔2~3 m安装1个50~70 W的白灯泡,距地面1.5~2.0 m。12月初开始补光,2月上旬结束,时间为17:00—19:00。 4花果管理 摘除匍匐茎及多余的腋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花芽分化,减少病虫害发生,以利于草莓的生长发育。在现蕾时喷1次500倍的硼砂(硼砂先用高度酒溶解)。于开花期中午11:00—12:00用扇子或鸡毛掸或毛笔进行人工授粉,有利于提高坐果率。及时适度疏蕾、疏花、疏果,可节约营养,促使单果重增加、果实大小均匀,以利提高产量。 5肥水管理 施肥应遵循少施勤施的原则,每次施肥可结合浇水。施肥主要以复合肥为主,每次施复合肥150~225 kg/hm2。棚内整个生育期需追肥5~6次。也可以用尿素、氨基酸等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大棚内无法接纳降雨,温室草莓需要小水勤浇,一般冬季5~7 d需浇1次水(浇水4

果树设施栽培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果树设施栽培得主要形式及特点随着经济得发展与科学技术得不断进步,目前我国得农业正在从传统得农业模式向以高产、高效、优质等为目得得现代化农业模式过渡。此时,设施农业随之崛起。设施农业,就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得现代化得农业生产方式。设施农业就是一项先进得技术措施,并且目前对于人多地少得我国更加重要。 果树设施栽培,就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来改变与控制果树得生长与发育得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果树生长发育得人工调节得目得。果树设施栽培不仅改变了传统得果树栽培制度,而且创造了良好得社会效益与经济利润.现在,随着果树矮化密植栽培得发展与化学调控技术以及设施材料等得日益进步,这些都为果树设施栽培提供了重要条件。 一、果树设施栽培得主要经营特点 1、调节果树成熟上市时期,促进市场均衡供应 果树设施栽培,就是既可当年定植、当年扣棚、当年见效得“速成生产”,又可借助成龄树体,随扣随收。一般情况下,果树经保护设施栽培后可提前30—60天上市,有得甚至可周年供应如草莓,大大调剂了淡季果品供应.实行草莓超早期补光栽培,可于春节前采收上市。油桃一般4月初开花,6月底7月初上市,经棚栽,可于12月底开花,第二年3月底4月初果实成熟,巨峰葡萄露天生长,一般5月下旬开花,果实于8月中旬成熟,在塑料日光温室中提前至2 月下旬开花, 4月下旬果实采收上市.果树设施栽培极大地丰富了果品淡季市场供应,满足了人民生活得需要。 2、设施防灾,调节果树成熟期 果树在露地栽培时常常受到暴风、降雪、冰雹、晚霜、暴雨等自然灾害。或者虽然不就是直接灾害, 由于间接得原因也会受到损失,在花期易受晚霜危害,轻则影响坐果率,重则导致绝收。这类水果在果实成熟期, 如遇到降雨,又易发生裂果。但在保护设施中进行,可避免与防御这类自然灾害,获得高产稳产。 3、提高栽培效益,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我国绝大多数得设施栽培都就是以早熟上市,反季节销售为主。由于淡季供应,数量稀少,供不应求,果品价格高, 效益好, 这也就是刺激设施栽培迅

设施园艺学—设施果树栽培

第六章设施果树栽培(2学时) 介绍葡萄设施栽培的品种要求、生长发育特点和树体及土壤管理要点。 第一节葡萄设施栽培 一、设施栽培的意义与类型 (一)葡萄设施栽培的意义葡萄设施栽培是人为的创造一种能使葡萄提前或延长萌芽、生长、成熟的设施生态环境,提早或延迟葡萄采收成熟时期,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新的反季节葡萄栽培方式。葡萄设施栽培与传统的露地栽培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人为调节控制葡萄果实成熟期设施内葡萄生长成熟期由人为的调节,提早或延迟,由于设施的覆盖,积温明显增加,使葡萄提前萌发、开花和成熟,同时由于设施的覆盖,生长期在华北地区可延长到270d左右,从而也可延迟葡萄的生长和成熟。 (2)早结果、早丰产由于延长了生长期,葡萄年生长量增加,定植当年新梢长度可达 2m以上,新梢粗度可达lcm以上,一般栽后第二年即可进入结果期,使开始结果年限明显提前。 (3)一年多次结果。设施条件下,一年可结二三茬葡萄。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一年内从5月到12月都能生产新鲜葡萄,为市场周年供应新鲜葡萄创造了条件。 (4)经济效益高由于葡萄提前或延后上市,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一般促成早熟栽培葡萄平均价格为露地葡萄的三倍左右。延迟栽培晚采的葡萄价格也十分可观。在华北地区栽培1亩保护地葡萄,年产值近二万元左右,如果实行立体栽培,经济效益更高。 (二)葡萄设施栽培的类型葡萄设施栽培因栽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避雨栽培和防雹栽培等几种类型,但在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促成栽培,即通过设施提早葡萄的成熟采收时期。 葡萄促成栽培根据设施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1)塑料大棚塑料大棚是用竹木或钢架结构形成棚架,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一般每个大棚占地一亩左右,可单独建棚,也可多个大棚联结成连栋大棚,棚的结构、构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大棚内葡萄多用篱架栽植。 塑料大棚建造较为方便,棚内空间较大,光照条件较好,人工操作较为方便,但塑料大棚四周仅靠塑料薄膜覆盖保温,用草帘覆盖较为困难,保温效果较差,因此,在提早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上效果不十分显著,一般仅能提早10-15d左右。南方各地用大棚进行避雨栽培有明显的防雨效果。 (2)塑料覆盖日光温室这由原来的玻璃覆盖的一面坡式日光温室发展而来,温室的北、东、西三面有砖石结构的宽厚墙体,南面向阳面覆盖塑料薄膜,所以接收日光能较为充分,加之温室便于进行草帘覆盖,所以保温性能较好,促成栽培提早成熟的效果也比较显著,是当前葡萄设施栽培中应用最多的设施类型。

果树设施栽培学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初探 白建瑞 摘要:简要介绍国内外果树设施栽培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果树设施栽培的模式和设施类型、适宜的树种和品种、生理机理、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等, 并对目前果树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 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设施,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CO2、O2、土壤等),对果树生产进行调控以达到某种生产目标的果树栽培方式[1]。远在300年前西欧就开始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荷兰等国利用玻璃温室栽培葡萄已很盛行[2]。目前,荷兰的鲜食葡萄几乎都是用温室生产的,并能做到周年供应鲜食葡萄[3]。早在1886年,日本冈山县就进行了白玫瑰香葡萄的温室栽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设施果树迅猛发展[4]。果树设施栽培以日本最为发达,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美国等国亦有大面积发展[1]。我国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大约在1980年前后开始进行科研性质的试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2,5]。果树设施栽培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特点,并以其高产量、高品质和高售价等优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现代高效果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 1.果树设施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果树设施栽培已有100余年历史, 20世纪80年代起在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受到重视,其中以日本发展最快,自动化控制与栽培技术最先进。,其果树设施栽培的面积除草莓外已有9000hm2,目前仍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用于设施果树栽培的种类,已由初期的草莓为主发展到葡萄、桃、樱桃、李、杏、枇杷、香蕉、柑橘、无花果等35个树种,其中常绿果树23种,落叶果树12种[1]。近年来,国外设施果树的发展呈现出设施大型化、控制自动化、栽培标准化、模式多样化等趋势。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设施果树栽培面积达10万hm2,占全国果树总面积的0. 19%,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北、北京、河南、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其中山东省果树设施栽培涉及的树种、品种较多,技术起点较高,已成为全国果树设施栽培的中心。我国目前果树设施栽培取得成功的植物种类有草莓、葡萄、桃、杏、樱桃、李、柑橘等,其中以草莓面积最大,占设施栽培总面积85%左右,葡萄、桃次之,其他树种如梨、无花果、猕猴桃、石榴等也有少量栽培。

果树设施栽培试题及参考答案

潍坊学院成人教育《果树设施栽培》试题 一.填空题(1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葡萄的主要物候期有_____、萌芽期、开花期、果实发育期、果实成熟期和______。 2.适时___是设施栽培草莓的关键技术,促成栽培和超促成栽培应掌握在植株____分化以后,将要进入休眠之前开始扣棚保温。 3.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保温性能用围护结构的____来评价,___是围护结构的热惰性指标,它表征结构的热稳定性。 4.利用_____覆盖栽培技术,对提高果品质量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果实硬度,促进着色,增加_____和____含量。 5._____可诱导葡萄单性结实,即使胚珠异常,结不成种子,使葡萄的浆果成为___。 6._____是打破休眠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通过___和化学处理可以抑制、打破休眠。 7.草莓生产主要以_____分株繁殖,也可用老株分株繁殖,______繁殖主要用于选育新品种。 8.采收草莓时要求草莓果面全红,成熟度过小,影响草莓风味,成熟度过大,不耐运输,因此要掌握在___成左右采收为宜。 9.草莓茎有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前两种茎均属于______茎,后者是草莓沿地面延伸的一种特殊_______。 10.杏树的芽具有_____性,当年芽形成后,条件适宜即可萌发成二次枝。 11.多效唑在____和______方面作用显著,但需注意,使用对象是_____的幼旺树,并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期。 12.中国李花芽内多为_____朵花,欧洲李和美洲李常为______朵。 13.前屋面骨架包括____和____等,琴弦式的前屋面还有____。 14.桃为___根性树种,主要根群多分布在20至25cm的土层中。 15.在设施栽培中,为了使果实提早成熟上市,一般选择需_____,_______的极早熟和早熟品种。

园艺设施专业果树设施栽培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果树设施栽培:主要是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设施改变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果树生产目的的人工调节,进行半促成,促成或抑制栽培的特殊栽培技术。 2简易设施:①防雨棚栽培②遮阳棚栽培 高级设施:①日光温室②塑料大棚 1果蔬设施栽培要求的日光温室的高度为3.6-3.8m,跨度为8-8.5m,温室前屋面底脚向内1m处高1.5-1.8m适宜,树高距棚面有50cm左右空间好2目前设施栽培的树种有35种,落叶果蔬12种,常绿果树23种。 3授粉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授粉品种要求与主栽品种的花期相同或略早1-2d,花粉量大,发芽率高,亲和力好。 4改善设施内光照条件的措施有? 答①选择透光性能好的覆盖材料②利用反射光在设施内悬挂反光幕③适宜的树形及整形修剪技术。 5果树设施栽培条件下,设施温度的管理有两个关键时期,分别是?各时期的最适温度是多少? 一般认为设施温度的管理有两个关键时期:①花期,要求白天最适温度20℃左右,晚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因此花期夜间采用加温或保温措施至关重要。②果实发育后期,最适温度25℃左右,最高不超过30,温度太高造成果皮粗糙,颜色浅,糖酸度下降,品质变劣,后期注意通风换气6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温度过高会对果实产生什么影响? 造成果皮粗糙,颜色浅,糖酸度下降品质恶劣,因此后期应注意通风换气。7影响果树生长发育的气体有哪些?使用CO2哪几种方法? 主要有氧气及二氧化碳 烧法②机械送入法③CO2气肥发生法 1花芽分化:由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为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 2促进花芽分化的环境条件有高温长日照,控制新梢生长,控制氮素,应用促花激素 3可以控制新梢生长和促进花芽分化的生长调节剂,有:矮状素(CCC)、多效唑(PP333)、来果灵、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4自然休眠:既供给予适宜的生长环 境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需要供给一 定低温解除休眠才能正常萌芽生长 被动休眠:在自然休眠解除后,由于 外界条件不适合而仍处于休眠状态。 5果树需冷量:落叶果蔬解除自然(内 休眠)所需的有效低温时数。 6低于7.2℃模型:是指经历7.2℃以 下低温的小时数。 7打破休眠的常用方法有①温度处理, 温度是影响落叶果树芽休眠的最重 要的气候参数。a低温处理:低温处 理在草莓中已广泛应用b高温处理: 高温处理对打破葡萄芽的休眠有明 显效果②摘叶,摘叶对打破休眠也有 一定的作用③间歇式喷水,是通过蒸 发冷却进行田间降温的一种方法④ 化学处理a氨基氰b油+氨基氰c石 灰氮④矿物油+硝基苯酚⑤ GA3.CTK.PP333⑥锌(Zn)⑦其他药剂 8打破休眠的化学药剂有哪些?同上 9果树设施栽培条件下常采用的树形 有哪几种?“Y”字型,纺锤型 10果树冬季修剪的方法有短剪,疏 枝,长放(甩放、缓放),回缩,曲 枝, 11果树夏季修剪的方法有抹芽,摘 心,扭梢,短截,疏梢,拉枝,环剥 (环刻,环割) 12果树设施栽培补充光照所用的光 源有:白炽灯,荧光灯,水银灯,卤 化金属灯及钠蒸气灯等数种 13连续性补光:指日落后或日出前, 使之达到每日16h左右 14间断性补光:指午夜,一般从23 时至次日1时左右,每日补光2-3h 15设施内增施CO2的方法有:燃烧法, 机械送入法,CO2气肥发生法 1草莓的种类:野生草莓,蛇莓,东方 草莓,西美洲草莓,深红草莓,智利 草莓,凤梨草莓 2说出5个草莓的品种:明星,戈雷 拉,宝交早生,长虹,杜拉克 3草莓主要根系分布在0-20cm土层 4草莓的茎有哪几种:新茎,根状茎, 匍匐茎 5根状茎:是一种具有节和年轮的地 下茎,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 3新茎:草莓当年生的和一年生的茎, 呈半卧状态 匍匐茎:草莓的一种特殊地上茎,也 是草莓营养繁殖器官,茎细,节间长 6草莓叶子为三出复叶叶,草莓的果 实由花托肥大形成,在植物学上属于 假果,果实多汁在栽培学上属于浆果 7草莓属于自花结实不是异花结实 8自花授粉:同一品种不同植株的授 粉 自花结实:由同一品种或同种的花粉 授粉后能正常结实的现象 异花授粉:不同品种间的相互授粉 异花结实:由不同品种或异种的花粉 授粉后能正常结实的现象 9草莓主要繁殖器官有新茎,匍匐茎 10草莓苗期的管理技术有哪些? ①土壤水分管理②去老叶③去花蕾 ④引茎和压茎⑤赤霉素的应用⑥壮 苗措施 11壮苗措施有断茎,断根,假植 12草莓育苗方法①低温黑暗处理育 苗②夜低温短日照处理育苗③长期 冷藏育苗 草莓设施栽培的方式半促成栽培,促 成栽培,超促成栽培,抑制栽培 13长期冷藏育苗方法包括哪些步骤 答①幼苗要求②冷藏技术:a冷藏开 始期b冷藏温度③出库和定植 14半促成栽培:是指草莓在秋季完 成花芽分化后在自然低温短日照下 进入休眠状态,然后进入自然休眠觉 醒时期,通过人工给予高温光照等措 施,使其比露地草莓提早生长、提早 采收的一种保护地栽培方式。 促成栽培: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草莓完 成花芽分化后,在进入休眠之前认为 给予高温和长日照处理,抑制其休眠 使其继续生长发育达到提早开花结 果、提早上市的一种栽培方式。 超促成栽培:是指利用控制环境的育 苗装置进行低温、短日照处理,人为 地诱导花芽分化,使成熟期更早于促 成栽培的一种栽培方式。 15抑制栽培:是指通过长期低温贮 藏,使已经分化好花芽的草莓苗的生 长发育暂时受到抑制,并在预订采收 期的适宜时间定植,从而达到提早收 获的一种栽培方式。 16详述草莓设施栽培管理技术? 答①施足底肥进行土壤消毒②培育 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促进顶花

园艺作物的设施栽培

第五章园艺作物的设施栽培 [目的要求]: 了解蔬菜、果树、花卉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理解设施栽培园艺作物主要种类的划分依据,掌握蔬菜、果树、花卉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基本内容]: 第一节蔬菜、果树、花卉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 1.蔬菜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 2.花卉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 3.果树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 第二节蔬菜、果树、花卉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教学重点]:蔬菜、果树、花卉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蔬菜、果树、花卉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园艺作物的设施栽培简介 第一节蔬菜、果树、花卉设施栽培的现状及主要种类 一蔬菜设施栽培的现状、主要种类 (一)蔬菜设施栽培的现状 近几年,世界蔬菜的产量大幅度增长,2002年世界蔬菜的总产量为8.03亿吨,比1980年增长了1.5倍。中国、美国、印度、意大利和土耳其是世界主要的蔬菜生产大国,年均蔬菜生产量均超过1000万吨。 我国是世界蔬菜第一生产大国,从1980年到2002蔬菜年产量增加了大约6倍,蔬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200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约1520万hm2,总产量4.24亿吨,出口创汇20.3亿美元,进出口顺差19.6亿多美元,位居所有农产品之首。2005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约1772万公顷,总产量5亿多吨,人均蔬菜占有量300多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2009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达1841万公顷,总产量达6亿多吨。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蔬菜设施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例如,荷兰是世界上温室生产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现代玻璃温室生产蔬菜和花卉的面积2001年已达到了1.2万公顷,温室种植每平方米平均产量番茄为52千克,甜椒24千克,黄瓜63千克;果菜大多为一年一茬基质栽培。加拿大的温室面积2100公顷,其中一半以上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日本的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了51万公顷。 我国目前菜田面积约2000万公顷,其中设施栽培的面积2000年已突破140万公顷,比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设施果树栽培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设施农业栽培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按照生产过程完成设施内果树生产计划的制订、实施,并能够对生产过程与产品进行检查与评估,使学生熟练掌握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以及生产中的或本、质量、安全、环保等概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与解决司题的能力,以及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热爱农业、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设施果树栽培的基础知识、果树育苗技术、果树建园技术、常见果树的设施栽培技术及栽培管理模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进行果树生产的操作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设施果树生产的意义和特点。 (2)熟悉当地主要果树树种和品种特性,掌握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 (3)掌握果树育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4)能够进行设施果园的规划和设计。 (5)掌握设施果树栽培过程中的嫁接、修剪、肥水管理、设施环境调控等操作要点。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1)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以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为

主,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基础知识融贯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课程需要,结合生产情况,安排和组织生产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具备本课程相关业务的相应职业能力。 (2)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强调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团队精神。 2.教材编写建议 (1)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行业专家对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参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的相应职业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要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应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现场指导、参观调研、技能训练、教学实践、岗位实习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活动,突出可操作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导性,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3)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性、实用性内容为主,尽量做到文字描述深人浅出、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4)教材应体现先进性,内容应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将设施果树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

果树设施栽培学精品

【关键字】情况、方法、条件、前提、进展、成就、成绩、空间、效益、质量、模式、增长、地方、问题、焦点、系统、有效、密切、充分、整体、现代、平衡、合理、良好、合作、保持、发展、发现、研究、措施、规律、特点、突出、关键、安全、成果、需要、利益、素质、环境、活力、资源、体系、能力、需求、方式、渠道、作用、标准、规模、比重、结构、水平、速度、关系、设置、调控、调节、形成、保护、满足、严格、开展、管理、保证、确保、解决 设施果树栽培研究初探 白建瑞 摘要:简要介绍国内外果树设施栽培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果树设施栽培的模式和设施类型、适宜的树种和品种、生理机理、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等, 并对目前果树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果树;设施栽培 果树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或其他设施,改变或控制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包括光照、温度、湿度、CO2、O2、土壤等),对果树生产进行调控以达到某种生产目标的果树栽培方式[1]。远在300年前西欧就开始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荷兰等国利用玻璃温室栽培葡萄已很盛行[2]。目前,荷兰的鲜食葡萄几乎都是用温室生产的,并能做到周年供应鲜食葡萄[3]。早在1886年,日本冈山县就进行了白玫瑰香葡萄的温室栽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设施果树迅猛发展[4]。果树设施栽培以日本最为发达,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罗马尼亚、美国等国亦有大面积发展[1]。我国果树设施栽培起步较晚。大约在1980年前后开始进行科研性质的试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2,5]。果树设施栽培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特点,并以其高产量、高品质和高售价等优点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现代高效果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 1.果树设施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果树设施栽培已有100余年历史, 20世纪80年代起在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受到重视,其中以日本发展最快,自动化控制与栽培技术最先进。,其果树设施栽培的面积除草莓外已有9000hm2,目前仍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用于设施果树栽培的种类,已由初期的草莓为主发展到葡萄、桃、樱桃、李、杏、枇杷、香蕉、柑橘、无花果等35个树种,其中常绿果树23种,落叶果树12种[1]。近年来,国外设施果树的发展呈现出设施大型化、控制自动化、栽培标准化、模式多样化等趋势。我国果树设施栽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设施果树栽培面积达10万hm2,占全国果树总面积的0. 19%,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河北、北京、河南、吉林、黑龙江、江苏等地。其中山东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